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模块化教学相关问题回答

一、何为模块?

所谓模块(Modul) ,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或者说,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

模块内容包括单一课程,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实验课程,或实习,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单元。

二、模块化——教学观念的转变

模块是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

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Input- Orientation )的教学理念的“哪些内容我要讲授” 变成以知识输出为导向(Output-Orientation)的教学理念的“哪些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

三、模块化的目标是什么?

促使教育方式公开化和灵活化,满足高校及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灵活性的需求以及实现教学组织更高的透明化及有效性。

四、模块化的优点是什么?

1、灵活的教学安排

模块化的教学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对一个高校而言,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并为有限的资源所困扰,因此必须将自身的优势集中起来。教学安排的灵活性还可满足不断强化的跨学科和国际化的需要,模块化还使得跨专业课程的开设和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开课更为方便。

2、有效的教学组织

因为所有的模块大多数都是在一个学期之内或在一个集合块结束之后进行考核,这使的教学结构较为紧凑。这同时又是一种较为严格的教学组织,能够促使学生在规定的学期期限内较快完成学业。

3、透明的个性化学习进程

当学生完成其学业时,在其毕业证书上就可更清晰地记录已修模块,一个模块化的专业的内容比起非模块化专业来说则更具有说服力。

此外,不间断的记录已完成模块及成绩,又能使学生在毕业之前每一时刻的已具备的能力更加透明地得到反映。比如说,在每学期结束时都可以将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映出来(如同“中期审计报告”)。

4、简化的学习成绩的认定

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可以简化高校间的成绩的认定。方便转学或出国学习。模块描述包含有完成该模块的工作花费——“学习负担(workload)”,使得对已取得成绩的评定变得简单。(注:学习负担是用来描述一个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时间花费,是计算学分的依据,1学分=28学时的学习负担,即学生必须投入28学时学习,通过考核才可获得1学分;如果一个模块为6学分,其学习负担为168学时,以每学期5个模块计算,一个学期的学习负担就为840学时,一学年1680学时。一个学生必须完成240学分的学习任务,即必须投入6720学时的时间学习并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学士学位。)

5、个性化的学习进程的塑造

对学生而言,模块化能够为其个性化的塑造提供可能。较小的、灵活的、彼此相互联系的模块比起内容庞大的专业课程来说可以产生更多的组合。学生个性化的程度则取决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选择的自由度。一个模块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把不同领域的能力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

五、模块化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目标及作用的确定

首先要明确一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能具备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之后再确定单一模块能够带来的部分技能。

一般的,模块内容的确定及对应获取的素质能力的界定是有难度的。每一模块中应明确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能力及其组合。

2、从专业课程到模块

模块化要求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要适应从“专业课程”到有功能性的单元“模块”的转化,并随之带来的教学内容的新构造。模块的传授者应将模块的能力目标加以限定。考试要求也应根据模块而定而不是根据旧的专业课程。

在以前的以专业课程为目标的学习中,学生在课程结业考试的那一刻必须牢记该专业课程内容庞大的素材,并要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在模块化学习中,通过学习伴随的考核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对知识之间关联的思考。

3、模块大小的确定

模块化要明确一个单元模块的大小或时间张度,即首先要确定一个模块是否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还是要跨越几个学期。因为每个专业方向的不同对获取能力要求不尽相同,所以,人们必须对每一个模块的大小认真加以考虑。

如果模块过小,则会使综合性的,跨领域能力的培养就会变得困难,另外考试的次数将会很多,进而导致人力和管理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如果模块过大,则会使原本通过模块化所带来的灵活性及个性化、多样化被迫降低,模

块过大还会导致教学组织上的困难甚至使学生的学业时间加长。

4、模块在不同专业方向和专业里的运用

以往,在一个专业里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服务于该专业甚至仅服务于该专业的某一特定重点。

而模块能够围绕一个特定主题独立构成一个单元,可以在事先设计时就进行考虑其能够服务于哪些重点或是否可以跨专业使用。特别是那些跨学科设计的模块在不同专业里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跨文化交际模块”或“社会语言学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

六、模块化实施的建议

1、在高校范围内推广模块化

在一个高校里适用某一专业孤立的模块会导致与其他专业不兼容的问题。一个新体制的建立应在整个学校范围内进行,应该可以跨系乃至跨学校在其他学校的相近专业中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扩展专业设置的多样。

如果教师们能够进行跨系合作,并将各自学科领域的内容以单元形式——“模块”通过所谓的“模块组合池”(形容盛装全部模块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对模块进行组合,在实际操作时,就是模块数据库),在不同专业及专业方向中进行运作,这样,跨系的专业设置就会很容易,并且可以减少教学资源上的浪费。

2、统一的模块大小

在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里或在跨系合作过程中模块的灵活组合,必须以模块在不同专业里具备兼容性为前提的。

模块拥有相同的时间限度;模块一般应该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专业运用统一的学分体系

在德国,对于模块范围、大小已达成一致。比如,模块可以周学时2-4-6 或3-6-12学分表示其大小。统一模块大小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即相同大小的模块具有等值性,在模块体系中每位模块方案设计者都拥有同等地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就某单一模块重要性产生争论。说明:在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模块大小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内容上的同一化。它仅体现在教学组织上的统一,而教学内容上的确定则取决于每个模块的功能。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色的体现不是取决于模块的大小而是内容上的构造。

3、对不同类型的专业模块进行归类

哪些知识和能力将被传授,将由专业的设计者来决定。为此,从一所学校里的总的“模块组合池”里选出对某一专业非常重要的模块应该能够被分成不同类别。

现以某一专业为例,说明在这一专业里模块类别划分。

该专业可通过一个公共基础学习和五个专业化发展方向(重点)来描述。

公共必修模块:这种模块作为所谓的“基础学习”构成学习的出发点。通过这些模块向学生传授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某一重点专业方向的必修模块:通过这些模块向学生传授本重点必备的内容。所有决定选择本重点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完成本模块的学习。

某一重点专业方向的选修模块:这些模块提供了与重点专业方向相对应的附加的多样性内容。它为学生在所选重点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跨重点的选修模块:对许多学生来说可以考虑提供更宽泛一些的模块,它们不属于某一特定专业重点,可以被称跨重点选修模块。例如,在波鸿大学里,“信息技术”或“外语”模块就属于此类。

就教学内容而言,根据教学要求的不同,模块还可按照不同水平来分类:

基础模块(“初级水平”):用以传授本科学士学习阶段入门期的基础知识,一般不需具备先导知识。

深化模块(“中级水平”):在本科学士学习的第二阶段,在具备已获取的先导知识的基础上,用以传授内容上继续深入的较为全面的知识。

提高模块(“高级水平”):是硕士学习阶段的模块,通常需要以本科学士学习阶段的知识为基础。4 、促进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辧认

对知识关联性的辨认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如项目设计工作、研讨会、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和分派任务来推动的。

在模块化过程中应注意:

1)从教和学的花费方面来说,模块不宜过小,才能留有足够的时间,认识模块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2)让学生从不同领域不同教师那里学到知识的内在联系

3)提供跨学科的模块

5、内容和组织上变化的商定

模块化必须是在专业课程负责人之间有着深入沟通和合作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施。

教师要有足够的自主空间来决定模块内容的构造。因为每个模块在更大的关联里(如知识重点、学习阶段、某一专业乃至所有专业间的关联)都有特定的作用,则负责该模块的教师应该就其内容和组织上的变动与其他教师做充分的商讨,尤其是对必修模块。

6、模块的详细描述

模块描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引导帮助,对学习咨询以及模块的选定都有益。它也是学分及考试成绩认定的一个重要基础。目标的制定、模块的组成、内容、考核方式以及教与学的方法都应该得到清楚的描述。在模块描述中还应注明,哪些先导知识是必需的。对那些无选择限制的模块,应该特别注明,因为往往正是这些模块常被不同专业或重点方向所选中。

7、模块按照主题单元处理

为了最优化地达到模块的教学目标,在一个模块里应该根据可能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课、练习、实习、研讨会)进行混合。如果有不同教师参与一个模块的建设,他们应该就模块的内容及组织共同商讨决定。因此,应该指定一个模块负责人作为协调人,他也是与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联系的对话人。

学校应该把作为教学单元的模块公开。所有属于某一模块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应该在课程表上一目了然。

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 一自主型学习方法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所谓“自主型学习方法”的概念在文献中有种种不同的界说,未必统一,叶希波夫(Б.П.Есипоя)指出,这个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这就是,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型学习是“在没有教师寿命下解决课题”,另一些学者则反糨阐释为“学生的能动的自发的活动”。在前者的界说中,“自主型学习活动”是过分绝对化了。教师指导的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总是相对的,是比较自主的。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是不可能有的。另一方面,学生的一切能动的活动不能说是自主型学习活动。不能把自主型学习活动同学生能动的自我活动的学习活动等同起来。 叶希波夫认为,自主型学习活动有两个特色:一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解决课题并提供适当的时间;二是,课题一旦提出,学生必须尽全力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法。 自主性的概念只有作为能动的发展的概念才能得到理解。自主性的最高阶段的前题如下:其一,有一定的知识;其二,课题、活动的目标可以理解;其三,掌握解决方法;其四,能视课题性质改变学习方法,拥有旨在解决课题、发展新方法的能力。 学生能正确地将课题及其解决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自身旧有知识与能力,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解决课题,我们把它称之为自主型学习活动。 这种自主型学习活动一旦正确加以运用,将促使学生形成生产性,创造性学习态度。这种场合的教学的最大牲,就是自我活动(学生的能动的活动)。不过,在这里,重要的不是学生外表的活跃,而是学习的强度和效果的提高。唯有在学生比较独立地解决课题,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时,自主型学习活动才会富有实效。 自主型学习活动的本来的教学论价值在二组织学生自主的、渐次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这里,学生的自我活动具有比较自主的活动的性质。 自我活动性(selbsttatigkeit)和片生(selbstandingkeit)的关系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应当通过自我活动形成自主地思考的全面发展的人格。 但是,诚如克林伯格指出的,自我活动性和自主性是处于复杂的辩证关系中的。“通过自我活动发展自主性”这一公式不过是显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自我活动性与自主性之问没有固定的分界线。首先和们必须注意,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并不是一旦产生便任何时候也不变化的东西。自我活动性并不是某一定时候突然实现,某一定时候一定转化为自主性的东西。自我活动性的内容与形式是不断变化的。这是随儿童的心理发展及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的不同南昌发生变化的。初级形式的自我活动总是逐渐地为更复杂更高级的自我活动所到代的。所以,自我活动性是发展的东西,是历经多年才能成就的东西。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作为教育目标形成的人的基础能力自主性,也是变化的,不固定的。自主性思维与活动能力的发展有种种阶段。自主性思维与活动能力是借助自主型学习与活动的要素愈益纳入教学之中而得到发展,如果学校要造就出具有出色的自主型劳动能力的人才,那么,这个目的唯有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多方面的训练自主型活动才能达到。 自主型思维与活动的能力是相应于学生的自我活动的发展程度发展起来的。自我活动的发展一里达到某一阶段,就能比较自主地完成学习作业和其他工作。 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发展达到某一阶段就可能出现高水平的自我活动。自主型活动的能力愈是健全地形成,创造型自我活动的可能性愈是提高。 因此,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是他们的业已达至的自我活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他们的自我活动性及自主性进一步发展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并发展自主型学习活动,借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活动性与自主性,形成自主性人格。在这里,体现了自主型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网页制作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The Task- And- Objective Mode Of Teaching Prof Yulaihu 一、引言 网上教育对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教育所使用,对于教师,正在要求他们适应网上教学,而学生则被允许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于是学生和教师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通过网上教学可以获得那些好处呢?这篇文章的目地是探索在远程教育中如何建立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学习,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协调地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理论基础 在构建教学模式时,许多人只注重模式的形式,将各种媒体或活动的种类都放到教学环节中,认为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了,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如何在教学中选择媒体、或在学习内容中搭配学习的策略。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霍曼(R.P. Feynman,1985)曾说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二次大战期间,美军曾使用南太平洋中的某个小岛,做为飞机运送后勤物资的转运点,为了表示友好,美国政府送了一些物资给当地土箸人。大战结束后美军撤走,这些土箸人希望还会有天上的铁鸟飞来送东西给他们,因此,他们在原跑道上点上火把(模仿指示灯),盖了茅屋(模仿塔台)派人守在里面,耳朵上绑了两块木片(模仿耳罩),头上再插根树枝(模仿天线),就痴痴的等在那儿,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些南太平洋的土箸人,千方百计的模仿形式,学足了外表,但由于不懂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得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时,千万不要模仿了外表,忘了实质,因此在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前,我们要先来看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抽象空洞的精神或意识的探讨,只研究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它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长久改变,也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实验与观察,行为主义心理学者以制约理论建立了一套有效、容易操作的行为改变程序。华森(J.B.Watson)曾很自豪的说:给我一百个孩子,我可以教他们成为医师、警察、小偷或流氓等任何职业;华森的信心来自于行为主义对教学内容的精密分析,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目的行为,他们的首要步骤就是将目的行为分析成为一个个连续而且容易完成的渐进目标,每个渐进目标再往下分析成为更细的目标,直到最小的目标对应到一个很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谈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学前教育08级黄彦彦2008210828 摘要: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系统教学论。这一理论曾对各国的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能够随处看到这一理论的缩影。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传统的四段教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巨大作用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赫尔巴特心理学理论基础四段教学法现代教育 赫尔巴特,近代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在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提出了著名的四段教学法。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统觉论和兴趣说 1、统觉论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观念是相互作用的。统觉,就是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而且使他为意识观念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为学生所理解。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我认为,赫尔巴特的统觉论思想,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同化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了新知识被原有图式所同化,但原有图式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改变本质,是人对环境的作用。很显然,同化理论只是描述了人一方面的发展情况,不能完全代表人的整体发展过程。这一点上,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相对赫尔巴特的统觉论就要全面一些。 2、兴趣说 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根据教育心理学动机理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动机因素。赫

构建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构建“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设品牌学校。我校决定全面开展学习推广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新绛中学等学校教改的成功经验,鼓励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原有的陈旧教法,形成我校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着重创设“自主互助型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力争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组织机构 1.建立“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模式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领导、管理、检查、指导、评估等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将课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尽快实现教学理念的转轨。 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刘志伟 副组长:王勤月蒋菡芝谢渊芮安阳 组员:崔恩、唐杰、刘福根偰维国孙宇红蔡大松陈惠萍 2.各年级分管领导和年级主任为本年级实施“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模式课改领导小组的负责人。。 三、总体目标 1.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要强化“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观,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人人是才”的办学理念,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学校要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互助教学”、“当堂训练”等重要环节,形成校本特色。 3.落实主体参与,实施小组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4.创新教研机制,提升教师发展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减负环境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探究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二高中 姓名:李多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减负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去照料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分组学习和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的指导 在教学中,笔者让班级学生的进行分组学习。 第一阶段全面了解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入学时,利用升学成绩和第一次月考成绩,以及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大致的了解,从成绩、责任心、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把全体学生分成横向三层,纵分成向六组(根据自班人数而定)。第一层的优秀学生,作为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各组组长的实力和成绩都相当.第二层,就是班级里的中等学生,也纵向分成六组,每名组员的实力也相当。最后一层也就是所谓的学困生,每组1-2人, 这些组员的实力也很相当。在分组中有意识地把对英语学习有厌倦情绪的学生放在能力最强的小组,或是放在能约束住他的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注重民主用人。俗话说:“知人才能善任,善教须先知人。通过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特长优点,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工作能力,贯彻公正、公平、公开、公认的原则后,才能制定出最佳教育教学方案,并对有能力、有威信的学生委以重用,对能力差、有明显缺点的学生注意培养,给他们信心,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是转化潜能生的良方。通过这样的分组后,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有爱表达的、不爱表达的、有能说的和不能说的、有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等等,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优劣互补。然后再利用期中期未的测试成绩以及对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对小组中不合理的地方再做几次适当调整,真正做到科学分组,形成合作意识。 第二阶段及时跟踪指导,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小组学习,笔者设定了三个预期目标。 第一个目标达到小组内的每名学优生都能给学困生当辅导老师,也就是学优生能给学差生讲题; 第二个目标达到小组内的每名学困生都能给学优生讲题,学优生可以当评委了; 第三个目标达到小组里的学科带头人可以自编试题,形成班级自己的试题库,试题质量由全班同学和学科教师进行评价,造就一批出题高手。 为达到这三个预期目标,笔者主要做以下工作: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耳鼻喉咽科的应用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耳鼻喉咽科的应用 目的对阶段性教学法在耳鼻喉咽科的应用的探讨。方法将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耳鼻喉咽科实习的100名临床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人数为50人,对照组临床学生在实习期间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临床学生在实习期间采用阶段目标教学法。观察采用阶段目标教学法后学生的实习结果和成绩的评定。结果观察组在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总满意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可避免传统教学一些缺点,学生在实习期间轻松学习技术和理论知识,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具有获得感,提高实习水平,使实习更加科学、人性化。 标签:阶段性;目标教学法;耳鼻喉咽科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ge Goal Teaching Method in Otolaryngology Department YU Wen Sichuan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four Zero five hospital,Dujiangyan,Sichuan Province,6118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ime-phased teaching method in E.N.T department. Methods 100 clinical students of making the internship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our E.N.T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Th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onal teaching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time-phased objective-based teaching method. The achievement and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communication skill,operation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for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overal satisfaction for observation group (90.0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6.00%)(P<0.05). Conclusion The time-phased objective-based teaching can avoid the disavantages of traditonal teaching. During the internship process,the more scientific teaching promotes the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active and easier to learn the technique and theory knowledge,improve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personal working ability. [Key words] Time-phased;Objective-based teaching method; E.N.T department 据以往耳鼻喉咽科实习,具有很多弊端,临床学生普遍反映,实习任务无非

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南韩村小学“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转变的诸多挑战,试图寻找挑战的策略与方法,走优质、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之路,变“讲堂”为“学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强化目标意识:目标是一节的“灵魂”。 确立教学目标,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为掌握而学习》一书中提出来的。确立目标就是为了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发展学生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基础教育要打好两个基础:一是要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二是为他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而要打基础,培养能力是核心。 3、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他不是学习的工具,更不是知识的容器,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 4、及时反馈,矫正。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只有依据目标,不断进行反馈、矫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四步”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主体或创新型课堂学习环境,发展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基本目标: (1)教师目标: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人。 (2)学生目标:落实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关注差异,发展潜能生,让优秀者更优,使后进的成优。

四、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预习阶段(2—3分钟) 预习是四步模式的关键环节,学生预习到位,可就成功了一半。预习可在课上,也可在课下或家庭,但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 1、教师上课前两周完成教学案设计,集体讨论,形成共案。 2、学案设计要把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三维目标,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等设计细致,立足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操作。学案设计提前交给学生,是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 3、每位学生每个学科建立一个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4、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预习做适当的指导。 5、上课前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也可小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预习情况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目标导学(5—10分钟)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材的编写也是在引起学生产生“问题”。“目标导学”即是在老师研究、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导学“问题”和自学任务,通过诱导质疑自学,唤起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中去研究和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1、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 2、出示导学提纲: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力求做到设计出依纲据本,能挈领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问题”,为学生自学提供“路标”。 3、学生自学:①依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看例题,做试验,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②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个别问题老师可点拨解决,倡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生成新的问题。③试做导学提纲中提出的练习。 (提示:老师在进行“目标导学”阶段的教学设计时,主要应考虑“如何引导学

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运用

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运用 分层目标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在数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法,并使其取得最佳整体效应,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以系统的教学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学视野,将其全程贯穿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活动与辅导——考试与质量分析”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中。 一、“备课”,要认真考虑分层目标教学法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不回避不等于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当然这种分层,最好只让学生本人知道,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保密);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置自己于“死地”,不是给自己难堪,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教师实施好分层目标教学法。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板演等具体问题。 二、“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最好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A、B、C 层)的教学目标,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B 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运用

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是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从德国引进的三种新教学法之一,它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由准备、示范、模仿、归纳四个阶段组成。四阶段教学法的恰当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阶段教学法要求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课堂教学用具要齐全、对演示内容要熟练以及如何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等,都要做到精心准备,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很重要,要体现真实性,要考虑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学生是否感兴趣等。学生在模仿时,先要分析、理解模仿内容,并在模仿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及时解决问题。 四阶段教学方法的实施具体过程通常包括: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是为课程的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主要是以教师行为为主。其中,应包括教师在课程知识内容上的准备,对教学对象情况的掌握及相关教学用具的准备等。教师在准备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尽可能以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想学”和“乐学”的基础上掌握有关会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并获得与将来职业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做好这一部分的准备,将很有利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处于有利的地位,“知已知彼”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教师示范阶段 教师先完整的操作一遍后,再进行分步骤的操作示范。这一阶段关键是要求教师对操作要熟练和准确。教师操作的熟练、准确程度不仅是保证了学生在稍后模仿的正确性,而且从教师本身树立形象,建立威信这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很有帮助的。四阶段教学法特别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的经历获得的。 另外,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在示范操作的同时,附以生动的讲授说明,让学生明确这是在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几种 (一)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如讲解,示范等)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P195) 提示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⑴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文化知识,这适应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⑵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 ⑶可以调动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有助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却不利于人的操作能力的发展。 ⑵有助于人的接受能力的发展,却限制了人的发现探究能力的发展。 ⑶不顾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性,过于强化提示型教学方法,很有可能导致"注入主义",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学习。 提示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种形式:"示范","呈示","展示""口述 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为、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二)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过程,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态:(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 ⑴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⑵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洞察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常把提示型教学方法与.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通过前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通过后者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真正成为发展资源。 2400年前,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就为我们树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 苏格拉底认为,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的方法称为“精神助产术”,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对话法”。 它包括"破的阶段"和"立的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破的阶段”,即是说苏格拉底在使对方认识真理之前首先清除干扰物——错误的观点,与此同时,使之觉悟到自身的无知,激发对方追求真理的热忱,唤起“求知的强烈欲望”。第二阶段可称为:立的阶段。通过第一阶段奠定了认识真理的基础,然后苏格拉底就继续通过问答对话,引导对方得出一定的正确见解。这样,苏格拉底并不授予对方任何现成知识,他只是通过频频发问,使对方叙述自己的见解,并最终达成对真理的认识。 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后来被命名为"发现方法"或"发现性对话" 教学对话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提问和见解,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及人格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方法介绍

自主学习方法介绍 随着《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真正落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大为减少,尤其是双休日,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学习方式也由老师管、家长看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能动作用发挥得如何,对自身学习质量影响重大。学生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否主动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现就学生如何选择既适合自己学习习惯,又有科学性的自主学习方法谈几点个人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一、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所有学生必须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坚决克服完全依赖于教师讲授,完全依赖于课堂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和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减少了统一的规定,实施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学习活动方式的转变,也是对自己能否严格自律的一次考验。目前的形势,要求学生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特别是在开展独立自主的个别学习活动的时候,要求学生要有超凡卓越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积极进行自主学习,能否主动地吸取知识,主动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确定个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三年时间的学习,使自己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方面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比如,对于我校大部分学生都能考上本科这个事实,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应该制定三年以后,考上本科学校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影响重大,没有学习目标就好比行路人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狩猎人不知道猎物在何方。学习目标一经拟定,就为学生自己明确了学习努力的方向,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起自己学习积极性,自觉的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学习方面来。在总的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还可以制定自己在每个学期、每个学年的分目标,子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生活的总体设计和创造,充满了希望和挑战,可以为学生提供内在的、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可以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比较和参照系,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情趣和信心。学生通过实现子目标、分目标而最终实现总目标。 三、制定自主学习计划。无宁静无以致深远,学习需要专心孜志,但是学生在家里学习,不可能不受到干扰和诱惑。怎样排除干扰和诱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每个学生在家里学习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

什么是目标教学法、、、、、、

什么是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差不多特点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法认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寻求实现目标的最短路径。 目标教学法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前,应按照有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或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该知识点或单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预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则要持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指出知识关键,以便学生巩固提升。 目标教学法-差不多方法1、情形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形差不多相接近的情形环境,也确实是讲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咨询题的情形。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目标,并示范完成目标的过程。 3.独立探究。让学生独立摸索,对知识点进行明白得,消化示范目标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目标打下基础。 4.确定目标。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目标。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目标。 6.学习评判。学生学习的成效直截了当由完成工程目标的情形来衡量,包括教师评判、学习小组评判和自评三部分。 目标教学法-作用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周围的一些现实际咨询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

课的类型和教学方法

课的类型和教学方法 课型:(课的类型)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确定的课的类型,即为课型。 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 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 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 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的方法 1.制订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制订学习计划。计划有许多种,可按时间、学科、目标等分,也得有随想、预计、应变等备选方案。计划 并非必须写在纸上,有时只需要心中有数即可。比如,每个小组要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成员也要有个性的目标,每节课、每 个时间段也要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每个同学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该干什么,每个小组要对成员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激励。让学 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到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而且是很容易做到 的事情。 2.加强时间管理 没有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过程所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审视和自我评价,没有学习主体根据这种自我监控所做出的反馈、调整及强化,就谈不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是时间的合理分配 与精心安排。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轻重缓急的“自主”, 是懒汉放羊式的漫无边际,有可能造成捡芝麻丢西瓜的得不偿失。 加强时间管理,需要有计划做先导、自律为后盾、充实为宗旨,达 到劳逸结合、寓学于乐的理想状态。 3.整合利用资源 网络时代,学习的制高点则是整合利用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自身的知识积淀,还暗含着学习的工具、途径与方法策略。整合 则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以知识的重点为“圆心”,以自己的学习 能力为“半径”画圆,能较为系统梳理整合所学的知识。比如,请 六年级的学生说说简便运算有几种方法?有心的学生就把小学从一年 级到六年级的简便运算全部归类弄清楚了。这就是找到了一个知识点,以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半径,将知识系统化。

4.重视反馈信息 自主学习不是漫无目标的自由学习,它需要重视学习过程的优化与方向的修正,及时查漏补缺,针对出现的问题交流研讨,能够自 评学习效果,学会反思并调整方式策略。信息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同学之间互相监控,也可依据导学案做好自我测评,还可对照学 习目标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不能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 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自己的特长展示给 同伴以得到赞赏,尝到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有选择参与 评价的权利,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学习,对老师的教学作出评价,再用这种评价完善自己。 5.养成良好习惯 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自主学习 的好习惯有:做事有主见,学习讲方法;珍惜时间,擅长统筹安排;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善于交流与合作;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自我监 控学习过程;能主动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积极创设最 优化的学习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等等。 6.坚持学以致用 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学生就学得越苦、越累、越烦。长时间地灌输,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就会“被动接受、难以消化、无动于衷”。自主学习推崇“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以备用”,如果“学”与“用”之间隔着一段时空,甚至挡着一堵高墙或横着一条鸿沟,让学生看不到应用的前景,体会不到应用的乐趣,更无法在应用过程中探索学习,所以,真知 就无法从实践中产生。“要求儿童在今天就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 而不只是为明天掌握知识做准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教 育名言,其实就是强调学以致用。 1.创设合作情境

高中子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高中子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在我县高中兄弟校越来越少的并校转型期,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机遇与挑战并存,与兄弟校狭路相逢,智者和勇者必胜。为了帮助我校教师“亮剑”求生存,为了我校转型谋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子目标教学法的含义和类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把一个完整学年比作行千里路的话,那么子目标教学就是我们向千里之外迈出的每一步路。其实质就是支解学年总目标,将其转化为周目标。周目标分为两周目标和四周目标;两次周目标或一个四周目标就是一个月目标,两个月目标合起来就是一次期中或期末检测。这些目标是互为依托,彼此促进的关系。教师通过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每一个子目标,达到“周检月总学年提高”的目的;教师通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教学过程,来克服教学上急于求成、盲目浮躁的弊端;教师通过拿自己现在的成绩和过去的成绩较劲儿,练就一手“自搏术”,来促进自己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子目标教学法的原则 感知、认识、理解和运用是我们无法逾越的认知规律。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当堂授课、学生紧跟练习和及时复习巩固,也是教学上颠扑不破的真理。基于此,我校的文科教学必须重视学生

基础能力的培养。文科教师要从一条语法、一个单词等方面开始抓起,累积学生的基础知识,梳理学生的知识系统,才能让学生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理科教师要反复用典型练习题导引学生,让他们在具体学习实践中来验证定理,运用公式,他们才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不抓基础的文科教师是盲目的;不重视练习的理科教师是教条的。一言以蔽之,“文科抓基础,理科重练习”就是子目标教学法的原则。 三、子目标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子目标的操作过程,总体来说就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自测、反思、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任课教师自己掌握试题的难度系数,自行完成组卷、阅卷、登统等环节。学校对教师的实施效果给以监督,即: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教学结果的奖惩。学校最终将在各年级期末统考这一环节上“靶子上看箭”。 近期,子目标的确立以期中考试成绩为依据;子目标的检测周期以两周为一个阶段,逐步推进: 时间 任科教师的工作 ****-5-18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3+5”课堂分层导学教学模式 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为了使高中语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广大语文教师也做了许多可贵的探索。我认为,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从语文教学方法上着手,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真钻研了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哈市138中的“643”教学模式等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3+5”课堂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我决定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所谓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导学探究,提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针对不同学生实际,设计好不同类型的导学教案引领学生预习、自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理解本课知识做铺垫。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问的方式可以教师向学生提,学生向教师提,学生向学生提。教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即使错了,多给一些指导及鼓励,多给予真诚帮助。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通过预习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提出: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