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连铸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连铸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目录

第一篇绪论 (1)

第一章课题背景 (1)

第二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

第三章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现状 (9)

第四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10)

第一节智能电子装置(IED)的发展和光电互感器的应用 (11)

第二节监控系统的发展和遥视系统的应用 (11)

第三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 (12)

第四节通信方式的发展和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应用 (12)

第五节蓝牙技术的发展应用 (12)

第二篇现场总线的应用现状 (13)

RS-458 (13)

LonWorks (13)

F-NET (13)

WorldFIP (13)

第一章 IEC61850标准的应用现状 (14)

第二章现场总线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的不足 (14)

第一节现场总线作为工控领域的专用网络 (14)

第二节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多为总线型 (14)

第三节数据通信带宽 (14)

第四节总线产品众多 (14)

第三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现场总线应用的发展趋势 (15)

第三篇现场总线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2)

第一章系统功能 (22)

第二章通讯网络 (24)

第四篇硬统设计件系 (25)

第一章系统总体结构 (25)

第二章系统设计要点 (25)

第五篇系统组态监控软件的设计 (27)

第一章开发工具的选取 (27)

第二章变电站对象模型分析 (27)

第三章面向程序思想方法构建监控组态软件 (28)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第一篇绪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的集中、低速、专用封闭式的远动系统已向开放、高速、综合的网络化方向发展,通过局域网互联和广域网互联,实现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自动化的主要发展方向[1].由于现场总线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讯速率高、维护成本低的特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普遍采用现场总线作为系统的通讯手段,以满足自动化系统全分散、全数字化、双向、多点多站的要求。现场总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于自动化领域的互联通信网络,由它构成的各种智能电器网络表现出强大的优势.现场总线作为设备层间的基础

通信网络,具有协议简单、容错能力强、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并能适应于信息的频繁交换,因而不同于间隔层和变电站层的数据通信网络[2].目前,国际上现场总线技术发展很快,本文重点从现场总线的功能和性能阐述在电力系统控制的要求,探讨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提高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说明总线技术是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现场通讯网络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课题背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名词,国际电工委员会解释为在变电站内提供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在内的自动化系统。在国内,我们所说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含传统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设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的热点技术之一。目前全国已投入运行的35~500kV变电站约20000座(不包括用户变),而且每年新增变电站的数量约为3%~5%,也就是说每年都有千百座新建变电站投入电网运行,新建变电站基本上都采用了自动化系统模式,同时每年还有许多老变电站的技术改造,也基本上以自动化系统模式为主。

在已采用自动化技术的变电站中,早期采用较多的国外产品有:如ABB、SIEMENS、GE等公司的产品。但随着国内厂家的产品技术含量、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目前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自动化大都采用了国产产品,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也大量使用了国产产品。目前,国产产品厂家主要有:南瑞集团、北京四方、许继电气、国电南自等。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所)自动化监控管理的重要设备,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力装置,按照变电站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统一规划,设计,具有微机监测,监控,保护、小电流接地选线,备自投、检同期、故障录波、低频减载、电容器自动投切、有载调压、四遥远传等功能,在保护上包括线路距离、速断、过流,过负荷,电容器保护、电抗器保护、主变的差动保护等。综自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变电站(所)主控室、保护室的主体结构和值守方式,减少投资和减轻劳动强度,以便实现变电站(所)的自动监控、保护,提高供电质量及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其技术日臻完善,并已经在国内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按照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理念,对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配置组网,即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网络通信技术,采用嵌入式微机系统作为变电站的保护,监测,控制模块,通过现场总线技术,将数据采集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处理打包后通过现有的通信信道上发至调度端。反之,将调度指令通过变电站站端监控系统下发至每一间隔执行。从而实现整个变电站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功能,可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各单元相互独立,功能上不依赖于监控计算机,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各保护测控单元可以组屏安装,也可以就近安放在开关柜上或开关场,通过光纤或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与变电站计算机通信,交换信息。开放式网络结构充分考虑了用户今后变电站规模及功能扩展的需要,随变电站规模和系统的扩大,不仅可以容易的通过增加功能单元的方法实现,而且还能通过网络拓展,使系统逐步扩展为完善的信息监控中心。

发生事故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单元会动作并发出事故信号传向计算机与调度端,计算机及时发出语言或声光报警。主机一旦死机或临时停机,发生事故后站端值班人员与调度值班员就难以及时发现故障。我们可以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单元事故报警输出I:1,并联在一起后接通一电铃,发生事故后电铃被接通而发出音响报警,从综合自动化单元以及主机上出现的报警马上就可以发现事故的地点,性质与名称。这样主机一旦出现死机,值班人员通过电铃警声也能及时发现事故进行处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特点:

(1)分布式系统

将保护功能和测控功能集中于一体,保护、测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保护、测控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与变电站层计算机监控系统交换数据,减少大量的:次接线,节省了投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2)支持标准通信协议,开放性好

采用电力行业标准规约,提供保护和测控的综合通信,实时性强,可靠性高,具有不同厂家的同种规约的互操作性,并且具备GPS硬件对时接口。变电站保护系统实时软件系统也可以和变电站已有的或新增的静态或电磁继电器相连。当然,来自这些继电器的信息仅限于继电器的接点信号。

(3)积木式构架

系统包括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控制,测量和监视等功能模块。所有装置和模块均基于微处理器的数字化技术,并与传统设备相兼容。变电站保护系统、实时软件系统中的所有装置均可独立运行,也可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系统。这就是说,经过逐步扩展后,系统可以从单独装置的独立运作,一步步上升到一个集各类保护、测量控制和监视等为一体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4)高可靠性

各模块在电气上完全独立,实现完善的自诊断和在线自检功能,系统中与保护功能相关的任务均由工业等级的功能模块承担。系统中的PC机仅作为人机界面,系统甚至可以脱离PC机工作,商用等级的PC机,接I:1卡等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大大减小。工程经验

综合自动化设备采用分布式设计,测量回路和保护回路分开,采集,保护动作精度高,另外可以接入脉冲电量,实现保护和测控一体化装置内部采用多个CPU协调分工,快速数据处理,大容量的存储单元,更大的故障信启、存储空间。结构上采用新型的端子设计,保证运行过程中PT不会短接,CT回路不会开路。板件设计标准化,具有互换性,使得安装简单,维护更换方便。在设备上配置独立操作箱,具备远方/就地切换功能,跳/合闸按钮不经综自装置可直接控制高压开关,且具有灭弧措施,并易于更换。采用面板液晶显示,全汉化界面,便于调整定值和装置运行参数等操作,装置上具备多组定值,可以根据负载或时间的变化人为切换。变电站系统管理层提供多种组织形式,可以是单机系统,亦可多机系统,灵活性好,可靠性高,且方便系统扩展。变电站层为变电站值班人员、调度运行人员提供变电站监视、控制和

管理功能,界面友好,方便使用另外还提供变电站自动化所需的各种高级应用功能,如变电站中所需的故障报文数据,录波信息分析和处理功能.数据统计和处理,如电量统计、电压合格率统计以及主变负荷率计算等,异常和事故报警及处理、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和处理。为变电站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录波功能上,可以提供分段波形,全程跟踪,真实再现事故前后的系统电压、电流波形,便于事故分析,这样综自设备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故障录波仪的功能,减少了总体投资。

第二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综合自动化装置制造及设计的规范和统一

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包括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功能配置,装置的组合、组屏方式及监控系统的结构、硬件设备组成、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等等。由于至今没有统一的制造设计标准和规程,目前不同自动化系统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功能配置不尽相同,装置的组合及组屏更是形式多样。不规范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给设计安装及运行检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造成了备品备件的浪费。

综合自动化系统若能做到功能配置及装置的外形尺寸、组屏方式的统一,并且做到装置背面接线方式及端子排的规范一致,综合自动化的各部分若能按照固定的模式做到模块化制造,设计与安装过程就能实现“流水线生产”,这将为设计安装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大加快变电站建设的速度。而且,模块化制造作为统一的规则使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指标更容易相互比较,从而促进竞争,加速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操作箱和并列装置的组合及组屏方式

对于有内桥接线的变电站,很多厂家将内桥(母分)开关操作箱与主变三侧开关操作箱组合为一个装置,这样做虽然提高了集成度,减少了装置数量,却会导致实际运行维护中的诸多不便与安全性问题。对于一次设备来说,主变和内桥分属于不同的单元,将两者的二次设备集成在一起容易使运行人员混淆位置概念,产生诸多问题:在运行操作时容易跑错间隔;造成错投退压板等误操作。同样,这种集成方式对检修二次设备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对内桥开关操作箱进行维护检修时,容易误碰相邻设备,有时候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把主变开关操作箱也停下来,扩大停电范围。因此,最好将主变开关操作箱和内桥开关操作箱分离并分开组屏,主变三侧开关操作箱也应该相互独立。同样,某些厂家将110KV与35KV电压并列装置一起组屏放在35KV

开关室不尽合理,也会造成运行人员跑错间隔等问题。所以原则上应该将110KV电压并列装置放在110KV内桥保护测控屏上。现在,单一装置的集成功能越来越多,每个电气间隔的全部二次功能包括保护、测量、自动装置等都要集成在一个装置上,虽然降低了投资,但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检修的方便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操作箱与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衔接

目前综合自动化操作箱和不少断路器的自身控制回路均带有电气防跳回路,在设计中往往将断路器操作机构的防跳回路取消而采用综合自动化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有时候需将断路器操作机构内接线进行修改,也难以满足要求。如室外SF6断路器机构箱内常带有就地合闸功能。若也引入防跳回路,就需要拆开综合自动化操作箱内的连线,这样使接线复杂化,破坏了装置的完整性,即使通过修改断路器内部接线勉强满足了要求,也会影响断路器的使用性能。若取消操作箱中防跳回路,由微机保护和监控装置直接去起动断路器分、合闸线圈。这样,则可简化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提高可靠性,而且便于实现开关的闭锁,增强装置的完整性。

(4)防误闭锁

在变电站实施综合自动化和无人值班后,除了断路器等具有远方操作的功能外,大部分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网门、间隔门、端子箱门及临时接地线等仍需要现场就地操作,由于设备操作人员(可能是几个人管理多个变电站)对每个站内的一次设备工作状况并不一定十分熟悉,产生误操作的几率会很高,因而完善的五防闭锁装置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对于110KV终端变电站。由于主绐线简单。电气防误闭锁很容易实现,因此电气防误闭锁是该类变电站的主要防误闭锁形式。对于主结线复杂的110KV枢纽变电站和220KV变电站,电气防误闭锁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而主要采用独立的微机防误装置。目前使用较多的微机防误装置是以变电站一次模拟屏为核心,在模拟屏工控机内预存了所有设备的倒闸操作程序,操作时将操作人员模拟预演正确的操作程序传输给电脑钥匙,从而对电气设备进行逐项对应操作。为了使综合自动化系统和防误闭锁相统一,某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操作软件也包含部分防误操作功能利用遥信量和遥测量为判据,在设置闭锁条件下,可对被操作对象加以控制,从而实现倒闸操作的顺序化,但操作对象仅限于具有遥控功能的操作组件,而且多数操作复杂、不直观,还不能解决对变电站内所有一次设备的防误操作。因此,有必要解决微机监控装置与微机五防闭锁装置有机结合的问题,或者利用国内外已有成功运行经验的微机防误装

置,开发出包含完善防误操作功能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5)遥信误发

准确的事故遥信动作信号对监控中心或调度值班人员判断运行状况十分重要。然而,实际情况是电网事故过程中遥信准确率不高。遥信误发产生的原因很多:

①接点抖动

大量的遥信量取源于各种类型的开关接点,而这些开关接点基本上长时间处于“通”或“断”的状态,从而使接触面产生氧化膜,一旦从一种状态转人另一种状态,极易出现状态不变的假像而造成严重后果。

②电磁干扰

变电站是一个复杂的强电磁干扰场,真空断路器的动作和继电器的触点抖动放电都会产生几兆甚至几百兆的高频干扰。

③遥信回路串模干扰、通道误码等其它原因

对于这些干扰因素,目前尚无完全根除的方法,但可以采取措施减少。一方面要求自动化设备厂家应能对实时采集的开关里进行消除接点抖动的滤波处理,并建议采用220V光藕或110V光祸取代现有的24V光藕,以提高氧化的击穿电压,从而正确反映接点的位置状态;另一方面,在工程设计建设中应注意:①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计时应保证RTU屏、主控屏的合理布置,不可与交流电源屏、直流屏相邻,以防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远动系统与二次设备连接的电缆采用屏蔽电缆。②在工程施工时,尽量使强电和弱电电缆分开布线,且尽可能不平行走线。RTU的输人导线应尽可能短,需交叉时应垂直交叉。在电源人口处(即在机箱电源线人口处)增设电源滤波器来防止电源干扰的侵入,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屏蔽措施。③保证远动装置合理、可靠地接地。将接地系统分为信号地、功率地和机壳地,三套接地自成系统,最后用铜导线作为接地母线汇集一点与接地系统相连。

(6)现场总线通信网

现场总线通信网是控制系统中最底层的通信网络,而目前只是覆盖了保护测控等间隔层设备,还未完全底层化,即一次设备与间隔层之间仍然通过二次电缆连接。将现场总线通信网进一步延伸到现场一次设备,可省去大量的控制信号电缆,仅保留开关操作机构跳、合闸所需的高压交、直流电源的动力电缆。这样现场智能设备和智能仪表可采用低压电源,解决因装置采用逆变电源的许多问题,并能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大大减少二次设计的工作量。

(7)故障录波和接地选线

目前多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并不具备完善的故障录波功能,有的只录有故障前后几个周波,而根据保护动作时间,这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需要专门的故障录波装置。同样,目前多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没有完善的接地选线功能,同样不能取消专用的接地选线装置。虽然已有自动化厂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有些保护测控装置设有试验拉路回路。仍然和实际相差较远。由于接地选线从原理上在不断进步(如故障电流注入法等),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这方面将有所突破。如果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做到将完善的故障录波及接地选线功能与保护测控装置功能合一,该部分大量的二次电缆可以全部取消。

(8)系统遥视功能

遥视功能应包括:在主站可以观测变电站装设的多个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信息,视频信息可以录像和回放;可以在主站对视频信息采集设备进行远方控制和调整。总之,遥视功能必须满足主站的运行人员或其它部门用户以最佳的视觉效果观察各个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或环境的技术,解决变电站现场的可视化及环境监控问题,为实现无人值班、无人值守提供可靠的保证。图象监控系统作为遥视技术的雏形,目前部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已有应用。但图象监控未与综合自动化联网,自成系统,造成资源浪费,综合自动化应该在资源共享方面作出一些积极的尝试。

(9)技术标准问题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还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标准问题(其中包括技术标准、自动化系统模式、管理标准等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0)生产厂家的问题

目前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选型当中存在着如所选系统功能不够全面,产品质量不过关,系统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等情况,主要有以下问题: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过分重视经济利益,用户又过分追求技术含量,而不重视产品的性能及实用性,因而一批技术含量虽较高,但产品并不过关,甚至结构、可靠性很差的所谓高技术产品不断被使用。厂家只要有人买就生产,改进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起码的质量保证措施,有些外购部件更是缺乏管理,因而导致部分投产的变电站问题较多;有些厂家就某产品只搞技术鉴定,没搞产品鉴定;另外,生产厂家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结构及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宣传和介绍不够,导致电力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对系统认识不透彻,造成设计漏洞较多。

(11)不同产品的接口问题

接口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而又长期以来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包括RTU、保护、小电流接地装置、故障录波、无功装置等与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器与主站、通信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些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在数据接口方面沟通,需花费软件人员很大精力去协调数据格式、通信规约等问题。当不同厂家的产品、种类很多时,问题会很严重。如果所有厂家的自动化产品的数据接口遵循统一的、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则上述问题可得到圆满解决,用户可以根据各种产品的特点进行选择,以满足自身的使用要求。

(12)抗干扰问题

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亦即所谓的电磁兼容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却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传统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出厂时抗干扰试验手段相当原始,仅仅做一些开关、电焊机、风扇、手提电话等定性实验,到现场后往往也只加上开合断路器的试验,一直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和稳定运行的基础,选择时应注意,合格的自动化产品,除满足一般检验项目外,主要还应通过高低温试验、耐湿热试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动模试验,而且还要重点通过四项电磁兼容试验,分别是:1 MHz脉冲干扰试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13)传输规约和传输网络的选择问题

变电站和调度中心之间的传输规约。目前国内各个地方情况不统一,变电站和调度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各种形式的规约,如部颁CDT、SC-1801、DNP3.0等。 1995年IEC为了在兼容的设备之间达到互换的目的,颁布了IEC 60870-5-101传输规约,为了使我国尽快采用远动传输的国际标准,1997年原电力部颁布了国际101规约的国内版本DL/T 634-1997,并在1998年的桂林会议上进行了发布。该规约为调度端和站端之间的信息传输制定了标准,今后站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与远方调度传输协议应采用101规约。

站内局域网的通信规约。目前许多生产厂家各自为政,造成不同厂家设备通信连接的困难和以后维护的隐患。 1997年IEC颁布了IEC 60870-5-103规约,国家经贸委在1999年颁布了国际103规约的国内版本DL/T 667-1999,并在2000年的南昌会议上进行了发布,103规约为继电保护和间隔层(IED)设备与变电站层设备间的数

据通信传输规定了标准,今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站内协议要求采用103规约。电力系统的电能计量传输规约。对于电能计量采集传输系统,IEC在1996年颁布的IEC 60870-5-102标准,即我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19-2000,是我们在实施变电站电能计量系统时需要遵守的。上述的三个标准即常说的101、102、103协议,运用于三层参考模型(EPA)即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结构之上,是相当一段时间里指导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准。这些国际标准是按照非平衡式和平衡式传输远动信息的需要制定的,完全能满足电力系统中各种网络拓扑结构,将得到广泛应用。

IECTC57即将制定无缝远动通信体系结构,具有应用开放和网络开放统一的传输协议 IEC 61850。该协议将是变电站(RTU或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到控制中心的唯一通信协议,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甚至控制中心的唯一的通信协议。目前各个公司使用的标准尚不统一,系统互联和互操作性差,因此,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和设备选型上应考虑传输规约问题,即在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应使用101规约,在变电站内部应使用103规约,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应使用102规约。新的国际标准IEC 61850颁布之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过程层到控制中心将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第三章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现状

变电站二次部分传统按功能分为四大类产品: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当地监控和远动。按系统模式出现顺序可将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面向功能设计的集中式RTU加常规保护模式

80年代及以前,是以RTU为基础的远动装置及当地监控为代表。该类系统实际上是在常规的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的基础上增设RTU装置,功能主要为与远方调度通信实现“二遥”或“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与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联结通过硬接点接入或串行口通信较多。此类系统称为集中RTU模式,目前在一些老站改造中仍有少量使用,此阶段为自动化的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面向功能设计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

第二阶段始于90年代初期,单元式微机保护及按功能设计的分散式微机测控装置得以广泛应用,保护与测控装置相对独立,通过通信管理单元能够将各自信息送到后台或调度端计算机。特点是继电保护(包括安全自动装置)按功能划分的测控装置独

立运行,应用了现场总线和网络技术,通过数据通信进行信息交换。此系统电缆互联仍较多,扩展性功能不强。

(3)第三阶段:面向间隔、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设计的分层分布式结构模式

第三阶段始于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按间隔为对象设计保护测控单元,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

目前国内外主流厂家均采用了此类结构模式。110kV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要求一体化、110kV几以上电压等级保护测控大多按间隔分别设计,对超高压变电站的规模比较大的系统,为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通信瓶颈,要求装置直接上以太网与监控后台通信,甚至要求保护和监控网络独立组网,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面向对象设计,系统配置灵活、扩展方便。

第四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将从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逐步向分散型网络发展。传统的系统结构是按功能分散考虑的。发展趋势将从一个功能模块管理多个电气单元或间隔单元向一个模块管理一个电气单元或间隔单元、地理位置高度分散的方向发展。这样,自动化系统故障时对电网可能造成的影响大大地减小了,自动化设备的独立性、适应性更强。

尤其在高压线路保护方面,经多年研究,微机保护的性能比较完善,可以适应复杂的运行及故障条件。由于通信通道技术的限制,早期的全线速动纵联保护主要由专用闭锁式或允许式纵联方向保护和纵联距离保护构成。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分相式光纤电流纵联差动保护由于原理简单可靠而广泛应用。主设备保护方面,与线路微机保护相比,虽然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克服了早期的元件微机型保护可靠性不高,灵敏度低,动作速度慢。在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主变后备保护、线路(馈线)保护、电容器保护等继电保护装置普遍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技术,即所谓的四合一装置。每个四合一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成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设备。

第一节智能电子装置(IED)的发展和光电互感器的应用

IED实际上就是一台具有微处理器、输入输出部件、并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工业应用环境的嵌入式装置,它的软件则因应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其实,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RTU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智能电子装置。现在计算机的发展使设备的功能仅由软件决定,硬件因I/O所要求的数量而异,开发通用标准型的灵活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是一种趋势,这样就能适用于所有保护和控制,使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数据一致性的特点,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向分散型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光电互感器采用光纤传送信号,无铁心(不存在磁饱和和铁磁谐振问题)、频率响应范围宽、容量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所以测量单元与微机保护单元互感器可共用,简化了二次设备,这样可以将测量单元与保护单元融合在一起,实现一个模块管理一个电气单元或间隔单元,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实现分散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二节监控系统的发展和遥视系统的应用

监控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变电站遥视系统的逐步应用和人工智能在故障诊断应用中的不断完善。

遥视系统是将变电站内采用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象远距离传输到调度中心或集控站(主站),使主站的运行、管理人员可以借此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控,以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遥视系统的视频图象监视在本质上还属于图象获取系统,将计算机视觉技术运用到图象信息的分析与理解中,可以实现变电站系统图象信息的智能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变电站领域已成功应用的例子有指针式仪表表示值的自动检定、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报警和跟踪运行人员的操作过程。随着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一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在变电站领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第三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诊断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逐渐变为现实,其中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目前在诊断中已有成功的应用。模糊理论通常和专家系统结合,作为前处理和后处理。神经网络技术由于它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自学习功能及联想能力,很适合作故障分类和模式识别,近年来,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迅速。综合几种智能技术的优缺点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故障诊断领域的发展方向主要有:神经网络与各种诊断理论的结合、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的融合、神经网络结构的改进、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诊断系统的综合及智能诊断系统的微型化和“傻瓜”化。

第四节通信方式的发展和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应用

与现场总线相比,工业以太网是统一的总线网络技术,存在通用优势,而且具有价格低、速度快、易于组网等优点。工业以太网有两种模型:一种是混合模型(以太网和其它总线相连);另一种是所谓的“透明工厂”型,即从高层到底层都采用统一的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协议。混合型工业以太网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透明工厂”型工业以太网是工业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每种方案也都有许多学者在研究,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相信未来的一段时期,工业以太网会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带来新的活力。

第五节蓝牙技术的发展应用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开放性全球规范,它是一种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解决了以太网用于变电站自动化布线难的问题。该技术具有小功率、微型化、低成本以及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特点。蓝牙技术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其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但蓝牙技术标准统一、知识产权共享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其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可以预见,变电站内许多设备间采用无线方式通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第二篇现场总线的应用现状

变电站是强电磁环境,站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对系统通信的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现场总线作为工控的主要通信手段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广泛应用。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情况见表l.

第一章 IEC61850标准的应用现状

自IEC 6l850系列标准[3]发布以来,该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内,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6月1日起实施批准了99项电力行业标准,这表明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标准又向国际标准迈进了重要一步。IEC 6l850作为国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对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现场总线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的不足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场总线所固有缺陷已不能满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节现场总线作为工控领域的专用网络

虽然价格低廉,但通信速率低,当变电站通信节点超过一定数量后响应速率迅速下降到不能接受的水平,无法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干通信网,更不能适应大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要求。

第二节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多为总线型

当总线型拓扑结构在网络的任一点故障时,如接地、短路或断线等,均可能导致整个系统通信中断,由于变电站的设备检修需要对相应间隔进行停电,并且站内二次电缆及通讯电缆数量大且敷设隐蔽复杂,所以难以查找诊断故障点。

第三节数据通信带宽

由于现场总线有限的数据通信带宽,无法满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对大数据量快速传输的要求,如故障录波系统、遥视系统等。

第四节总线产品众多

目前产品的标准不统一,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不同子系统问通信互联往往

需要另行专门设计数据通信接口,不仅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性能,还增加了系统维护、升级的难度。

第三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现场总线应用的发展趋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现场总线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应用国外的先进技术,进一步向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2)多种现场总线并存发展,系统集成技术进一步融合。由于各种现场总线协议互不兼容,不同现场总线设备不能直接进行信息互访和交换,将进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多种现场总线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这种集成技术包括三方面,即调度主站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各种现场总线间的集成以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总线与站内相关子系统之间的集成。

(3)高速以太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现场总线的不足让我们认识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需要宽带通用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技术。目前以太网已广泛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站控层,并有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间隔层的趋势。我国已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以太网的现场总线控制设备,使高速以太网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成为可能,现在调度主站通过光纤通信已实现了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的高速连接。

(4)IEC 6l850将促进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变革。IEC 6l850为不同厂商的设备提供互操作性,这使得IEC 6l850将成为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

展的重要内容,新的IEC 6l850系列标准也将随着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逐步得到批准实施。

(5)自IEC 6l850系列标准发布以来,该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内,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6月1日起实施批准了99项电力行业标准,这表明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标准又向国际标准迈进了重要一步。IEC 6l850作为国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对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现场总线技术自70年代诞生至今,由于它在减少系统线缆,简化系统安装、维护和管理,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强系统性能等方面的优越性,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导致了自动控制领域的一场革命。

一、现场总线的发展不会被计算机通信技术取代

在现场总线技术诞生的初期,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当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 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以一种较简洁的方式连接起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引入PLC,计算机通信技术被引入现场总线;PLC功能的增强对现场总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引入大大增强了现场总线的功能,成为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DCS)的发展历程中,较早地在站间通信中采用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 ork, LAN)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站的功能已经可以在现场实现,因此通信也逐渐延伸到现场。

在过程控制领域,曾经采用过许多通信协议。随着商用计算机领域的局域通信逐步被以太网(ethernet)垄断,过程控制领域中上层的通信也逐步统一到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由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因特网访问控制系统,进行远程诊断、维护和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TCP/IP协议也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实际上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通过因特网访问现场仪表的事例。

这里我们看到了两种趋势,第一是现场有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往上送,第二是计算机通信技术越来越向下延伸。人们不禁要问:包括Internet技术内的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否会最终延伸到现场,并取代现场总线?

我们认为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有能力延伸到现场,现场总线技术中也会不断地融入计算机通信技术,但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不会取代现场总线。因为现场总线与一般计算机通信在功能、要求和结构上有所不同。

1、功能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功能是可靠地传递信息。现场总线的功能是:①经济、安全、可靠地传递信息;②正确使用所传信息;③及时处理所传信息。经济性要求现场总线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解决现场装置的供电问题,并要求传输介质较廉价。安全性要求现场总线解决防爆问题。可靠性要求现场总线解决环境适应性问题,包括电磁环境适应性(传输时不要干扰别人,也不要被别人干扰)、气候环境适应性(要耐温、防水、防尘)、机械环境适应性(要耐冲击、耐振动)。

正确使用信息要求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装置能相互理解所传信息,这就是现场总线的可互操作性要求。及时处理信息要求现场装置不要将信息过多地在网络上往返传递,要尽可能地就地处理信息。及时处理信息的要求主要是针对高层次现场总线和智能仪表的,但是这条要求最集中地体现了现场总线技术发展趋势--信息处理现场化。

2、要求

对计算机通信的主要要求是快。对现场总线不仅要求传输速度快,在过程控制领域还要求响应快,即实时性要求。这样“快”就有三种含义。

(1)传输速度快: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要多,通常用波特率来衡量。这条要求与普通计算机通信是一致的。

(2)响应时间短:指突然发生意外事件时,仪表将该事件传输到网络上或执行器接收到该信息马上执行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是由4个方面决定的:①仪表或执行器控制中断的能力;②信息在通信协议的应用层与物理层之间的传输时间;③等待网络空闲的时间;避免信息在网络上碰撞的时间。由于这个时间对大多数通信协议是一个随机数,因此大部分通信协议不给这个参数。过程控制系统通常并不要求这个时间达到最短,但它要求最大值是预先可知的,并小于一定值。

(3)巡回时间短指系统与所有通信对象都至少完成一次通信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可由系统组态来调整。对那些单纯靠优先级解决实时性的抢先式通信系统,当高优先级事件发生比较频繁时,低优先级事件会长时间得不到响应;对这类通信协议,巡回时间是随机量,预先不可知。过程控制系统希望最长巡回时间是预先可知的,并小于一定值。

响应时间和巡回时间反映了实时性,而实时性与通信协议有很密切的关系。

现场总线采用两种技术来实现实时性。

一种是简化技术。将网络形式简化成线形(实际上已经不成其为“网”了);将通信模型简化为只有一、二层;将节点的信息简化到只有几比特。经过以上简化,节点的访问就非常快了。这也可以通过极大地提高通信传递速度来缩短节点访问时间,这时虽然理论上某些现场总线的节点访问时间还有某种不确定性,但是反复发生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很低,可以在一些非关键部位使用这种现场总线。节点访问快了,就可以简化系统的管理;这时采用主-从方式轮询访问,只要限制网络轮询的规模,就可以将响应控制在指定的时间内。采用这种技术可大大降低总线的成本,大多数位式开关量现场总线采用这种技术。

另一种是采用网络管理和数据链路调度技术来实现实时性,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技术。一般认为,分时式实时系统的响应具有可预知性,但资源利用率低;抢先式实时系统资源利用率高,但往往响应具有不可预知性。现在的现场总线往往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调度,以达到某种平衡。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语音和图象的实时传输对网络的响应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传输对实时性的要求是几十ms,过程控制对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是几ms到十ms。多媒体对实时性的要求是“软”的,即只要大部分时间满足要求就行了,偶然几次不及时响应是没关系的。过程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是“硬”的,因为它往往涉及安全,必须在任何时间都及时响应,不允许有不确定性。改善现场总线的实时性,减少响应时间的不确定性是现场总线的重要发展趋势。

3、结构

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结构是网络状的,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通信路径可以是不固定的。大部分现场总线的结构是线状的,虽然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可以是总线型、星型、环行、回路型等;但在大多数现场总线中,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通信路径是比较固定的。线状结构的优点是:①解决网络供电比较容易;②解决本安防爆比较容易;

③使通信协议中可以舍去与路径有关的几层,有利于改善实时性。很显然,在线状结构时一条现场总线支路的电源负载是确定的,沿总线电源电压的变化也是可以预料的。在网状结构中一定会出现多电源供电情况,各电源的负载平衡,以及网络中各节点处的电压下降,都比较难以预料。

我们目前的本安防爆主导理论还是认为,电缆的分布电感、电容是随着电缆的长度增加的,因此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火花能量,也是随着电缆的长度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网状结构的本安防爆问题是很难的。本安防爆理论的现状对现场总线的推广应用限制极大。因为它限制电缆的长度和总线上负载的数量。现场总线的主要优点在这些限制下,大部分都消失了。因此现场总线要求本安防爆理论要有所发展,目前各国都在对现场总线本质安全概念(fieldbus intri nsical safety concept,FISCO)理论加强研究,争取有所突破。克服本安防爆对现场总线的限制是现场总线在应用理论上的发展趋势。

现场总线的线状结构的优点在前面说明了,它的主要缺点是当一条总线支路的电缆断了,这条支路就瘫痪了。对于网状结构,断了一、二条支路,信息还能够通过其它路径传递;系统的性能会下降,但不会瘫痪。这个问题是现场总线至今未被用在最关键场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现场总线制造商们近期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上述情况说明现场总线并不只是一项通信技术,它是通信技术、仪表智能化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结合产物。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现场总线都满足了上述要求,但这些要求是用于过程控制的现场总线所追求的目标。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一些直接通过因特

网访问现场仪表的例子,但这都是一些对控制和实时性没有严格要求的检测系统。我们认为计算机通信技术不会取代现场总线。

二、国内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

国内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是:①多种现场总线在国内展开激烈竞争,竞争的重点是应用工程;②国内自己开发的现场总线产品开始投入市场;③国内各行业的现场总线应用工程迅速发展。

现场总线技术传入中国已经好几年了,前几年我们主要是了解学习和宣传,然后开始开发和应用。由于中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各种现场总线的主要支撑企业都看好中国市场,他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集中体现是在国内引起现场总线协议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哪种现场总线更好。

现在认为,这种争论在初期对宣传现场总线是有好处的,它促使更多的人了解现场总线,为今后现场总线的推广做了很好的准备。但是要想通过这种争论来搞清楚到底哪种现场总线更好,那是不可能的。

对于目前的争论,看法是:从国内标准化的角度讲,我们应该紧跟国际标准化的潮流,加大对IEC标准的学习、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国际现场总线发展的趋势。从现场总线产品的开发角度讲,应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有限的目标上,不宜搞太多的现场总线。对一个企业来讲,已经投资在哪种总线上,应坚持做下去;不宜过多地变换目标。从现场总线的应用角度讲,我们支持各种现场总线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多种总线的竞争,有利于降低产品价格,有利于加快现场总线在我国的推广。每种现场总线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在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内,它是最好的,出了这个范围它就不是最好的。同时,现场总线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技术,迄今尚未有一种现场总线可称是完美的。每一种现场总线都处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今天存在的问题明天可能就克服了。从“九五”起,我国政府开始投资支持现场总线的开发。这期间国家机械工业局、教育部和中科院组织力量对HART、FF等现场总线展开研究和开发。到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HART仪表已经开始批量试用,FF仪表也即将投入试用。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自筹资金开发现场总线。但是总的来说暂时还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

国内企业要推广现场总线产品,目前的主要困难是:①产品尚不成熟;②扩充和配齐品种规格所需的开发力量(资金和人才)不足;③市场开发的投入不足。因此国内企业应欢迎国外企业在我国开发市场和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的市场打开后,国内企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通过能量转换来实行执行机构所需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首先,液压泵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然后,通过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将以液体的压力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负载运动。文中概括介绍了液压系统在日常使用中常见故障分析以及处理方法。 一.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通过能量转换来实行执行机构所需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首先,液压泵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然后,通过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将以液体的压力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负载运动。 二.液压系统的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1.动力装置部分。其作用是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简单地说,就是向系统提供压力油的装置。如各类液压泵。 2.控制调节装置部分。包括压力、流量、方向控制阀,是用以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中液流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满足工作部件所需力(或力矩)、速度(或转速)和运动方向(或运动循环)的要求。 3.执行机构部分。其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以带动工作部件运动。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4.自动控制部分。主要是指电气控制装置。 5.辅助装置部分。除上述四大部分以外的油箱、油管、集成块、滤油器、蓄能器、压力表、加热器、冷却器等等。它们对于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不可缺少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液压缸 液压缸是把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液压缸常见故障有:液压缸爬行、液压外泄漏、液压缸机械别劲、液压缸进气、液压缸冲击等。 1.液压缸爬行故障分析及处理 (1)缸或管道内存有空气,处理方法:设置排气装置;若无排气装置,可开动液压系统以最大行程往复数次,强迫排除空气;对系统及管道进行密封。 (2)缸某处形成负压,处理方法:找出液压缸形成负压处加以密封;并排气。 (3)密封圈压得太紧,处理方法:调整密封圈,使其不松不紧,保证活塞杆能来回用手拉动。 (4)活塞与活塞杆不同轴,处理方法:两者装在一起,放在V形块上校正,使同度误差在0.04mm以内;换新活塞。 (5)活塞杆不直(有弯曲),处理方法:单个或连同活塞放在V形块上,用压力机控直和用千分表校正调直。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5-19T14:53:35.5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 1曹晓宁 2马海舰 3赵静思 [导读] 就会出现系统诊断开展难度较大的尴尬局面,因此对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天津格特斯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2天津格特斯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3天津格特斯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液压系统重量轻、功率强、运行平稳,而且还能够采取大范围的无极调速,因此被普遍运用到了机械设备当中,同时液压系统一般都运用于控制和自动化这两种系统当中,并且液压系统还可以当做传输动力设备来运用。液压系统的运行能力以及安全性,能够对关键系统形成决定性的影响,要是液压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关键系统就会发生停滞的情况,从而让企业的经济收益受到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合理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从而让液压系统得到安全的运行。 关键词: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液压系统会通过对自身作用力的运用,对压强作用力进行增强。整体液压系统由液压油、动力元件以及执行元件等几部分内容组成,主要分为液压控制系统以及液压传动系统两类。由于其构成零件种类相对较为复杂,且安装位置较为隐蔽,所以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出现系统诊断开展难度较大的尴尬局面,因此对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现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对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研究,主要是利用测量系统的流量、振动等参数,和处理与系统对应的信号,来给液压系统采取诊断。此项技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因为液压系统具有很多的类型,而且结构也比较的繁杂,导致诊断技术无法给液压系统采取完善的诊断,这给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这些问题,我国的相关专家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进以后,让诊断技术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但能够确保液压故障诊断的完善性,另外也能够给故障信息进行保存,这样的话就可以让液压系统得到更加完善的运维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 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分析 2.1仪表测量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会通过对测试仪的运用,完成对系统故障的诊断。此设备主要由流量计、压力表以及安全阀等部件所组成,在具体测试过程中,技术人员会通过串联的方式将测试仪接连在相应回路之中,并会通过断开原主油路的方式,确保压力油可以经由测试仪流回到油箱之中,以便利用逐渐加载的方式完成相应诊断。所以该测试仪能够同时完成对系统监测点的流量以及压力测试工作,可以对执行元件、动力元件以及控制元件的工况与性能进行明确,以确保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故障位置查找。 2.2智能诊断技术 智能诊断技术种类相对较多,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专家系统。该项技术主要用于复杂系统诊断,是以信号处理以及传感技术为依托研发得到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将故障现象经由用户接口输入到电脑终端,而电脑会按照数据库内信息对现象产生原因进行推理与分析,进而找出故障原因并会提供相应预防措施与维修方案,以供技术人员进行使用[2]。2)人工神经网络。此种诊断技术有效利用了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计算、非线性以及自学习等方面能力,能够对系统故障进行准确判断,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就某一角度而言,此项技术主要分为知识处理以及模式识别两种,其中在实施模式识别诊断时,会将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完成相应系统故障识别。 2.3四觉诊断技术 所谓“四觉”,就是利用嗅觉、触觉等较为直观的方式对系统故障进行获取。此种方式相对较为简单,技术人员会通过用手直接触摸的方式,明确液压泵表面是否存在过热问题或管路以及元件振动情况;会通过仔细观察的方式,对油温计、测点压力表以及真空表等设备数值合理性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生异常数值,并准确找到数据产生原因等。与其他诊断技术相比,此种技术受技术人员自身能力以及感觉灵敏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只能作为定性判断,还需要展开后续检测,才可以查明故障产生真正原因。 3液压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经验知识和原理知识要紧密融合 若想加强液压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能力,有关工作者要在研究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期间,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掌握液压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要是在研究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期间,不重视对某一方面的研究的话,那么就会降低诊断效果。所以,相关工作者要把专业知识和诊断技能有效的融合到一起,然后再把两者结合到故障诊断系统里,安排合理的分析形式,还要保证所有的分析形式都可以单独运行,如此一来就可以慢慢的把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系统的性能进行加强,让它能够变成具备专家级知识的诊断系统。 3.2多种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的混合 目前,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都在朝着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把多种技术融合到一起,构成混合诊断系统。在智能技术进行融合期间,包括把专家诊断系统与神经网络采取有机融合,然后在里面加进模糊逻辑等。混合智能诊断方式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把传统的诊断系统转化为混合系统,把专家传播的知识转化成系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的系统,把单纯的推理转换为混合推理系统等。智能液压系统诊断系统在自主学习和诊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以目前受到了普遍的青睐。 3.3虚拟现实技术会得到重视和应用 在多媒体技术之后,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此项技术的存在感、感知性等都比较强。从表面进行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共同特征,所以人们能够更快的接受虚拟现实技术,不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们使用计算机来对很多的信息可视化,其属于交互性技术方式,和传统的人机界面采取对比的话能够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系统处理

1 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5。液压设备是由机械、液压、电气等装置组合而成的,故出现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某一种故障现象可能由许多因素影响后造成的,因此分析液压故障必须能看懂液压系统原理图,对原理图中各个元件的作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针对许多因素引起的故障原因需逐一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较好的解决和排除。液压系统中工作液在元件和管路中的流动情况,外界是很难了解到的,所以给分析、诊断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因此要求人们具备较强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在机械、液压、电气诸多复杂的关系中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并及时、准确加以排除。 5.1.1 简易故障诊断法 简易故障诊断法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方法,它是靠维修人员凭个人的经验,利用简单仪表根据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客观的采用问、看、听、摸、闻等方法了解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诊断、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具体做法如下: 1)询问设备操作者,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其中包括: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液压泵有无异常现象;液压油检测清洁度的时间及结果;滤芯清洗和更换情况;发生故障前是否对液压元件进行了调节;是否更换过密封元件;故障前后液压系统出现过哪些不正常现象;过去该系统出现过什么故障,是如何排除的等,需逐一进行了解。 2)看液压系统工作的实际状况,观察系统压力、速度、油液、泄漏、振动等是否存在问题。

3)听液压系统的声音,如:冲击声;泵的噪声及异常声;判断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4)摸温升、振动、爬行及联接处的松紧程度判定运动部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总之,简易诊断法只是一个简易的定性分析,对快速判断和排除故障,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5.1.2 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法 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出现的故障,找出故障产生的部位及原因,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液压系统图分析法是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液压知识具有一定基础并能看懂液压系统图掌握各图形符号所代表元件的名称、功能、对元件的原理、结构及性能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有这样的基础,结合动作循环表对照分析、判断故障就很容易了。所以认真学习液压基础知识掌握液压原理图是故障诊断与排除最有力的助手,也是其它故障分析法的基础。必须认真掌握。 5.1.3 其它分析法 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往往不能立即找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根源,为了避免盲目性,人们必须根据液压系统原理进行逻辑分析或采用因果分析等方法逐一排除,最后找出发生故障的部位,这就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查找出故障。为了便于应用,故障诊断专家设计了逻辑流程图或其它图表对故障进行逻辑判断,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方便。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 维修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一些与液压技术相关的技术产业的进步,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其中液压传动系统的改进最为明显,它相对于其他的液压技术有着更多的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广泛。然而,针对液压系统的故障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面。 对于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有很多的方法来参考,本文主要是从液压系统的故障的特点出来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观察判断法、仪器诊断法、元件对换法、定期检查法,然后针对故障提供了一些维修的方法,并对液压系统的故障的预防提供了一些意见,并对不同的液压系统的维修做了分析。 液压技术在现在的工程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工程机械也在不断的进步。因此对于液压系统的安全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的安全和可靠完全决定着工程的进度。降低液压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以及加强液压系统的故障预防成为现在液压系统的重中之重。 1.故障诊断的方法

对于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通常是由表及里的进行检测,主要是观察诊断法、仪器诊断法、元件对换法、定期检查法四种方法。 1.1观察判断法 所谓的观察判断就是通过外在的观察来判断故障的所在。主要是通过液压系统的异常表现来进行判断的,例如外部泄漏、一些部件额不正常运转、仪表指示出错、部件发热等等异常表现,这些异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液压系统出现了某些部位的故障,通过观察分析,以及再通过一些操作试验,再利用一些短路、断路的检测方法,最终可以对一些故障进行判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故障的排除。 1.2仪器诊断法 仪器诊断法指指通过PFM型万能液压检测仪来对故障部分进行检测和排除,PFM型仪表是对液压系统的流量、温度以及系统部件的转速进行检测的仪器,这种仪表遍布全系统,随时对各项数据进行检测。 在利用检测仪对系统进行故障检测时,要根据一定的顺序,依次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测,并逐一的进行故障排除。

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一、液压系统好长时间没有用,这次开机后,震动、噪音大。 可能是长时间放置,蓄能器氮气泄露,没起到减少脉动的作用。检查氮气的压力,补压或者更换皮囊。噪音是由于振动太大而产生的,没有了震动,就会消除。 二、油缸工作不正常,只能出不能回。 检查油缸的另一端是否出油,电磁阀是否换向,油缸内泄是不是特别严重。回油管路是否被异物堵死。 三、油缸启动压力高。 油缸启动压力高和油缸的制造质量(如活塞杆弯曲、缸筒弯曲等)、密封的形式和安装等因素有关。对于伺服油缸,启动压力高会影响其的动态特性。 对于普通油缸,启动压力的要求没有伺服油缸那样严格,但是也不能太高。一旦发现启动压力高,需要认真对油缸的零件进行尺寸复测,并检查密封的安装质量。 1、内部阻力过大。 2、外部执行部分有机械故障。 油缸的启动压力与油缸的设计结构有关,油口与活塞接触的受力面积,如油口的大小即活塞初始启动的受力面积,启动压力就高,油口与活塞接触间加工受力面积腔(启动压力腔)启动压力就很小。 四、液压系统油缸要求同步。 在支管路上加单向节流阀,价格比较便宜。要求比较高就加个分流节流阀,造价高,但效果较好。 五、液压系统维修率特别高。 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液压系统是比较精密的设备,平常要多注意保养,油质要好,加油时要过滤,系统密封要好。各类检测设备要完善,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系统的工作情况进

行记录和维护。 六、液压缸动作不规则。 1、电磁阀换向不规则,需要检查电炉部分 2、电液伺服、比例阀的放大器失灵或调整不当。 3、也有就是油缸磨损严重,需修理或者更换。 4、可能是液压管路混杂有空气,需要找出混入空气的部位,然后清洗检查,重新安装和更换元辅件。

全国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技术培训班

目录 第一章液压传动基本知识 (33)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33) 二、液压传动工作特性 (33) 三、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44) 四、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55) 第二章常用液压元件 (55) 一、液压泵 (55) 二、液压缸 (88) 三、液压马达 (1010) 五、液压辅助元件 (1414) 第三章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 (1616) 一、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试压 (1616) 二、液压系统的正确使用 (1717) 三、液压系统的维护 (1717) 四、液压系统的点检管理 (1919) 五、运行中期液压设备的管理要点 (2121) 六、常用液压元件的维护与修理 (2121) 第四章工作介质的使用和管理 (2626) 一、工作介质的种类 (2626) 二、对工作介质的基本要求 (2727) 三、液压油液的基本性质 (2727) 四、工作介质的选用 (2828) 五、工作介质的储存保管 (3030) 六、液压系统的换油方式 (3030)

七、工作介质的取用 (3030) 八、工作介质变质的原因 (3131) 九、工作介质变质的控制 (3131) 十、工作介质的合理使用 (3232) 第五章液压系统的泄漏与密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液压系统的泄漏.............................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液压系统的密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液压系统污染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液压系统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液压系统污染的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工作介质的污染度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液压系统故障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液压系统故障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液压系统故障对设备及其工作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液压系统故障排除的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层次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现代液压故障诊断的技术途径.................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一般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摘要:在生产现场,由于受生产计划和技术条件的制约,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准确、简便和高效地诊断出液压设备的故障,并利用现有的信息和现场的技术条件,尽可能减少拆装工作量,节省维修工时和费用,用最简便的技术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出故障部位和发生故障的原因并加以修理,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并力求今后不再发生同样故障。 引言 液压传动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即具有广泛的工艺适应性、优良的控制性能和较低廉的成本,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客观上元、辅件质量不稳定和主观上使用、维护不当,而且系统中各元件和工作液体都是在封闭油路内工作,不象机械设备那样直观,也不象电气设备那样可利用各种检测仪器方便地测量各种参数, 液压设备中,仅靠有限几个压力表、流量计等来指示系统某些部位的工作参数,其他参数难以测量,同时一般故障根源有许多种可能,这给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在生产现场,由于受生产计划和技术条件的制约,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准确、简便和高效地诊断出液压设备的故障,并利用现有的信息和现场的技术条件,尽可能减少拆装工作量,节省维修工时和费用,用最简便的技术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出故障部位和发生故障的原因并加以修理,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并力求今后不再发生同样故障。 一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 液压系统出现故障不同于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它们易于解体观察进行判断,同时可以利用多个相应仪器仪表诊断;与机械电气相比,液压系统故障有其自身的特点,特点如下: ⒈故障的多样性液压设备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几个故障同时出现的。例如,系统的压力不稳定就经常和噪声振动故障同时出现;同一故障引起的原因可能有多个,而且这些原因常常是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的。例如,当系统压力达不到系统要求时,其产生原因可能是泵引起的,也可能是溢流阀引起的,也可能是两者同时作用的结果。 液压系统中往往是同一原因,但因其程度的不同、系统的结构不同,以及与它配合的机械结构的不同,所引起的故障现象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样是系统吸入空气,可能引起不同的故障,如爬行,振动等等。 ⒉故障的的复杂性液压系统压力达不到系统要求经常和动作故障联系在一起,甚至机械电气部分的弊病也会与液压系统的故障交织在一起,使得故障变得复杂,新设备的调试更是如此。 ⒊故障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液压系统中的故障有时是偶然发生的,有时是必然发生的。故障偶然发生的情况如:油液中的污物偶然卡死溢流阀换向阀的阀芯,使系统偶然失压或不能换向;电压的偶然变化,使电磁铁吸合不正常而引起电磁阀不能正常工作。这些故障不是经常发生,也没有一定的规律。 故障必然发生的情况是指那些持续不断经常发生,并且有一定规律的原因引起的故障。如油液粘度低引起的系统泄漏,液压泵内部间隙大内泄漏增加导致泵的容积效率下降等。 ⒋故障的分析判断难度性由于液压系统故障存在上述特点,所以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一定马上就可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产生的原因。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在液压故障的分析判断方面的技术水平比较高或着熟练掌握所在液压设备的情况等,就能对故障进行认真的检查,分析,判断并很快找出故障的部位及其原因并加以排除。但是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对液压设备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第十一章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第一节概述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是指在不拆卸液压设备的情况下,凭观察和仪表测试判断液压设备的故障所在和原因。液压设备的故障是指液压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偏离了它的正常状态,如管路和某些元件损坏、漏油、发热、致使设备的工作能力丧失,功率下降,产生振动和噪声增大等。 在使用液压设备时,液压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同一个故障现象,产生故障的原因也不一样,它是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特别是新装置的液压设备,在试车时产生的故障现象,其原因更是多方面的。液压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各元件的工作状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进行故障诊断时,必须对引起故障的因素逐一分析,注意到其内在联系,找出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排除故障。 液压系统的故障主要是由构成回路的液压元件本身产生的动作不良、系统回路的相 少液压设备出现故障的有力措施。 当然,液压系统的故障除由元件本身和工作油液的污染引起的以外,还因安装、调试和设计不当等原因引起的也较多。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过去一般凭经验,随着液压测试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正研制和应用专用的测试仪和设备。如手提式测试器、液压故障诊断器和液压故障检修车等。应用这些专用仪器和设备能在现场很快查出液压元件及系统的故障,并进行排除。 近年来,在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利用振动信

号、油液光谱分析、油液铁谱分析、超声波泄漏指示器、红外线测试仪等来进行检测的技术,利用微机进行分析处理信号和预报故障的技术等的应用已有不少报道。而在港口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普遍使用这些技术来进行故障诊断及状态监测,则还需经过有关各方面的努力才可能逐步实现。 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故障预兆 液压系统产生故障以前,通常都有预兆。如压力失调、噪声过大、振动过大、温升过高,泄漏过大等等。如果这些现象能及时发现,并加以适当控制或排除,系统的故障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 一、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失调 压力失调常表现为压力不稳定、压力调不上去或调不下来、压力转换滞后、卸荷压力较高等。产生压力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液压泵引起的压力失调 1)液压泵的轴向、径向间隙由于磨损而增大; 2)泵的“困油”未得到圆满解决; 3)泵内零件加工及装配精度较差; 4)泵内个别零件损坏等。 2. 液压控制阀引起的压力失调 1)在压力控制阀中: ①先导阀的锥阀与阀座配合不良; ②调压弹簧太软或损坏; ③主阀芯的阻尼孔被堵塞,滑阀失去控制作用; ④主阀芯被污物卡住在开口位置或闭口位置; ⑤溢流阀作远程控制用时,其远程连接通道过小或泄漏; ⑥溢流阀作卸荷阀用时,其控制卸荷的换向阀失灵等。 2)在方向控制阀中: ①油路切换过快而产生液压冲击; ②电磁换向阀换向推杆过长或过短等。 3.辅助元件引起的压力失调 1)油滤器堵塞; 2)液流通道过小,回油不畅; 3)油液粘度太稠或太稀等。 4.其他 1)机械部分未调整好,摩擦阻力过大; 2)空气进入系统; 3)油液污染; 4)电机功率不足或转速过低;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其预防与排除

在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都是一些比较精密的零件。人们对机械的液压传动虽然觉得省力方便,但同时又感到它易于损坏。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太清楚其工作原理和构造特性,从而也不大了解其预防保养的方法。 液压系统有3个基本的“致病”因素: 污染、过热和进入空气。这3个不利因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出现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就会连带产生另外一个或多个问题。由实践证明,液压系统75%“致病”的原因,均是这三者造成的。 如果液压系统的制造质量没有问题,则造成故障的原因大多是预防保养不当,操作不当的因素一般较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对它的工作条件认识不足。如果懂得一些基本原理,弄明白导致故障的上述3个有害因素,就能长期地保证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 1、工作油液因进入污物而变质 进入油液中的污物(如灰、砂、土等)的来源有: (1)系统外部不清洁。不清洁物在加油或检查油量时被带入系统,或通过损坏的油封或密封环而进入系统; (2)内部清洗不彻底。在油箱或部件内仍留有微量的污物残渣; (3)加油容器或用具不洁; (4)制造时因热弯油管而在管内产生锈皮; (5)油液储存不当,在加入系统前就不洁或已变质; (6)已逐渐变质的油会腐蚀零件。被腐蚀金属可能成为游离分子悬浮在油中。

污物会造成零件的磨损与腐蚀,尤其是对于精加工的零件,它们会擦伤胶皮管的内壁、油封环和填料,而这些东西损伤后又会导致更多的污物进入系统中,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的损坏。 2、过热 造成系统过热可能由以下一种或多种原因造成: (1)油中进入空气或水分,当液压泵把油液转变为压力油时,空气和水分就会助长热的增加而引起过热; (2)容器内的油平面过高,油液被强烈搅动,从而引起过热; (3)质量差的油可能变稀,使外来物质悬浮着,或与水有亲合力,这也会引起生热; (4)工作时超过了额定工作能力,因而产生热; (5)回油阀调整不当,或未及时更换已损零件,有时也会产生热。 过热将使油液迅速氧化,氧化又会释放出难溶的树脂、污泥与酸类等,而这些物质聚积油中造成零件的加速磨损和腐蚀,且它们粘附在精加工零件表面上还会使零件失去原有功能。油液因过热变稀还会使传动工作变迟缓。 上述过热的结果,常反映在操纵时传动动作迟缓和回油阀被卡死。 3、进入空气 油液中进入空气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1)加油时不适当地向下倾倒,致使有气泡混入油内而带入管路中; (2)接头松了或油封损坏了,空气被吸入; (3)吸油管路被磨穿、擦破或腐蚀,因而空气进入。 空气进入油中除引起过热外,也会有相当数量空气在压力下被溶于油内。如果被压缩的体积大约有10%是属于被溶的空气,则压力下降时便会形成泡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军事交通学院王海兰齐继东王富强 摘要:介绍液压系统故障主观诊断技术、数学模型诊断技术和智能诊断技术,以及各种具体故障诊断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指出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的有机结合成为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信号处理与建模;专家系统;神经网络 Abstract:This paper covers subjective diagnosi s technology,mathematical model diagnosis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diag-nosis technology.Various diagnosis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hydraulic systems are discussed.It i s concluded that fu ture in telligent diagnosis technology is combining of expert system,neural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hydraulic system;fault diagnosis;signal processing and modeling;e xpert syste m;neural network 液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功能越多、结构越复杂,发生故障的几率随之增多,故障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越加严重。由于液压系统各元件在封闭的油路内工作,液压装置的损坏与失效,往往发生在内部,隐蔽性强。故障的症状与原因之间存在着重叠与交叉,因果关系复杂,再加上在运行过程中随机性因素的影响,能够正确而果断地判断出发生故障的部位,迅速排除故障尤为重要。 1液压故障的主观诊断技术 液压系统的故障有压力不足、流量不足、爬行、发热、噪声、振动、泄漏等。所谓主观诊断法,是指依靠简单的诊断仪器,凭借个人的实践经验,分析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和部位。常用的方法有: 四觉诊断法检修人员运用触觉、视觉、听觉和嗅觉来分析判断系统故障。 逻辑分析法(见图1)根据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逻辑分析,减少怀疑对象,逐渐逼近,找出故障发生部位。 参数测量法通过测得液压系统回路中所需任意点处工作参数,将其与系统工作的正常值比较判断,可进行在线监测、定量预报和诊断潜在故障。图2所示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测回路[3]。检测回路与被检测回路并联,在被测点设置如图2所示的双球阀三通接头,用于对系统进行不拆卸检测。不需任何传感器,可同时检测系统中的压力、流量、温度3个参数,并立即诊断出故障所在的大致范围(泵源、控制传动部分或执行器部分)。增加参数检测点,如可在泵出口、执行元件进出口安装双球阀三通, 缩小故障发生区域。 图1故障逻辑分析基本步骤 此外,还有故障树分析、方框图分析、鱼刺分析法等,主观诊断法方便快捷,但由于人的感觉不同、判断能力和实践经验有差异,对客观情况的分析也不同,所以一般只用于对故障进行简单的定性。 2液压故障的数学模型诊断技术 数学模型诊断技术,首先用一定的数学手段描述系统某些可测量特征量在幅值、相位、频率及相关性上与故障源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测量、分析、处理这些信号来判断故障源部位。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以传感器技术和动态测试技术为手段,以信号处理和建模处理为基础的诊断技术。主要有:

挖掘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挖掘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来源:中国机械资讯网发布时间:2007-12-28 0:00:00 1.液压挖掘机的结构特点目前,在施工中使用的挖掘机多数为斗容1吨左右的单斗液压挖掘机, 它们多数采用双泵双回路全功率变量液压系统,其液压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所有的工作机构被分成两组,由操纵阀1、2分别控制,前泵、后泵分别作为操纵阀1、2的动力来源, 向它们提供压力油,主溢流阀1、2分别控制两组工作机构的最高工作压力,并且两者的调定值相等。 各工作机构的分液压油路中又装有过载阀(又名分路溢流阀),在机器受到意外冲击等情况下保护液压系统的安全。 各过载阀的调定压力一般也都比较接近。另外,许多挖掘机在斗杆缸、动臂缸共同或单独工作的情况下,操纵阀1、2合流, 同时对它们进行供油。 2 液压挖掘机的常见故障2. 1整机全部动作故障分析:由于是操纵阀1、2控制的所有动作均不正常,故障点应处于二者的公共部分,即操纵阀以前的部分。 根据液压系统框图,整机全部动作故障的原因有:(l)液压油不足,吸油油路不畅(如吸油滤芯堵塞), 油路吸空等造成液压泵吸油不足或吸不到油,使得整机全部动作发生故障。 (2)先导油路故障。此故障只存在于伺服操纵的挖掘机,对于机械式拉杆操纵的挖掘机则不存在。 先导油路故障会造成先导油压力不足,使得操纵系统失灵,从而表现为整机动作故障。 (3)液压泵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连接损坏。这样发动机不能带动液压泵,泵口也就没有压力油输出,使得整机不动作 。(4)前后液压泵均严重磨损或损坏,造成泵的输出流量、压力不足,从而引起整机动作迟缓无力或完全不动作。 (5) 液压泵的功率调节系统故障。在进行故障检查时,应按照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先检查液压油量。不足,加够Z检查吸油管是否破裂,接头是否有松动等类似现象,它们会造成油泵部分或严重吸空; 检查吸油滤芯是否有堵塞或吸扁等,如有应更换。再检查四油滤芯。如有大量金属粉末及颗粒,则为液压泵损坏,需检修。 其实,除液压泵损坏外,其它执行元件或轴承等损坏也会使得回油滤芯有大量金属粉末及颗粒, 但此处是讨论整机全部动作故障原因,因而忽略其它非公共部分元件。但有时液压泵因长期使用导致过度磨损,

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技术。

全国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技术培训班 目录 第一章液压传动基本知识 (1) 一、.....................................................................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 二、液压传动工作特性 (2) 三、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2) 四、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3) 第二章常用液压元件 (3) 一、................................................................................. 液压泵 3 二、液压缸 (6) 三、液压马达 (8) 五、液压辅助元件 (13) 第三章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 (15) 一、................................................................... 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试压 15 二、液压系统的正确使用 (15) 三、液压系统的维护 (16) 四、液压系统的点检管理 (18) 五、运行中期液压设备的管理要点 (19) 六、常用液压元件的维护与修理 (20) 第四章工作介质的使用和管理 (25) 一、工作介质的种类 (25) 二、对工作介质的基本要求 (26) 三、液压油液的基本性质 (26) 四、工作介质的选用 (27) 五、工作介质的储存保管 (29) 六、液压系统的换油方式 (29) 1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发行技术协会秦皇岛信和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技术培训班

八、..................................................................... 工作介质变质的原因 30 九、工作介质变质的控制 (31)

液压系统压力不正常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液压系统压力不正常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液压系统压力不正常主要表现为工作压力建立不起来、升不到调定值或升高后降不下来,其原因往往与发动机、泵和阀等许多部分有关。 在检修中,按照发动机、泵和阀等部分的功能,依顺序隔离出一个回路或一个元件分别诊断、排除,最后找出故障的真正原因并排除。 1、液压泵的故障及排除 (l)泵内零件配合间隙超出规定要求,引起压力脉动或压力升不高。如齿轮泵的径向间隙应控制在0.13-0.16mm之间,轴向间隙应控制在0.03-0.04mm之间,超出此范围应对有关零件进行修复、调整或更换。 (2)液压泵的进、出油口不应泄漏或进入空气。在判断有无空气进人时,可将密封部位涂上黄油,看泵的噪声是否明显减小。若确认有空气进人,应采取排气措施。 (3)泵内零件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差,如齿轮泵齿轮的啮合面接触不良。应严格加工、装配的质量管理。 (4)泵的进、出口油管接反。应调换重接,起动前要向泵内灌满液压油。 (5)叶片泵的叶片卡死、装反、叶片与泵体内曲线表面接触不良;柱塞泵的柱塞卡死。如叶片或轴承损坏、柱塞弹簧变形失效,应更换;叶片装反的应重装。 2、液压泵驱动电动机的故障及排除

(l)电动机转向不对。应调线换相; (2)电动机功率不足或转速达不到规定要求。应检查电压,校核电动机性能。 3、溢流阀调压失灵故障及排除 (l)主阀芯上阻尼孔堵塞,油压传递不到主阀上腔和锥阀前腔,先导阀因此而失去了对主阀压力的调节作用,使系统压力建不起来。应清洗溢流阀,疏通阻尼孔。 (2)调压弹簧变形、阀内泄漏过大或先导阀的锥阀过度磨损,使压力不能达到调定值。应更换弹簧、锥阀和密封件。 (3)先导阀锥阀座上的阻尼小孔堵塞,油压传递不到锥阀上,先导阀失去了对主阀的调节作用,在任何压力下都不能泄油而使压力不断升高。应清洗先导阀,疏通阻尼孔。 (4)溢流阀密封件损坏,主阀芯及锥阀芯磨损过大,造成内、外泄漏严重,压力不稳定、忽高忽低。应更换损坏了的密封件、阀芯。 (5)主阀芯径向卡紧,不能实现调节功能,造成压力上不去或下不来。应拆检、清洗阀体,排除故障。 (6)溢流阀主阀芯阻尼小孔堵塞,使主阀芯在很低的压力下才能开启。应清洗溢流阀,疏通阻尼小孔,使溢流阀恢复正常压力下的调节功能。 (7)由于污染、毛刺等原因,使溢流阀芯卡死在开启或关闭位置,前者使系统压力不能升高,后者使压力突然升高而且降不下来。应拆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 5.1 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液压设备是由机械、液压、电气等装置组合而成的,故出现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某一种故障现象可能由许多因素影响后造成的,因此分析液压故障必须能看懂液压系统原理图,对原理图中各个元件的作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针对许多因素引起的故障原因需逐一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较好的解决和排除。液压系统中工作液在元件和管路中的流动情况,外界是很难了解到的,所以给分析、诊断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因此要求人们具备较强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在机械、液压、电气诸多复杂的关系中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并及时、准确加以排除。 5.1.1 简易故障诊断法 简易故障诊断法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方法,它是靠维修人员凭个人的经验,利用简单仪表根据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客观的采用问、看、听、摸、闻等方法了解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诊断、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具体做法如下: 1)询问设备操作者,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其中包括: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液压泵有无异常现象;液压油检测清洁度的时间及结果;滤芯清洗和更换情况;发生故障前是否对液压元件进行了调节;是否更换过密封元件;故障前后液压系统出现过哪些不正常现象;过去该系统出现过什么故障,是如何排除的等,需逐

一进行了解。 2)看液压系统工作的实际状况,观察系统压力、速度、油液、泄漏、振动等是否存在问题。 3)听液压系统的声音,如:冲击声;泵的噪声及异常声;判断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4)摸温升、振动、爬行及联接处的松紧程度判定运动部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总之,简易诊断法只是一个简易的定性分析,对快速判断和排除故障,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5.1.2 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法 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出现的故障,找出故障产生的部位及原因,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液压系统图分析法是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液压知识具有一定基础并能看懂液压系统图掌握各图形符号所代表元件的名称、功能、对元件的原理、结构及性能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有这样的基础,结合动作循环表对照分析、判断故障就很容易了。所以认真学习液压基础知识掌握液压原理图是故障诊断与排除最有力的助手,也是其它故障分析法的基础。必须认真掌握。 5.1.3 其它分析法 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往往不能立即找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根源,为了避免盲目性,人们必须根据液压系统原理进行逻辑分析或采用因果分析等方法逐一排除,最后找出发生故障的部位,这就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查找出故障。为了便于应用,故障诊断专家设计了逻辑流程图或其它图表对故障进行逻辑判断,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方便。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摘要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动力阀三部分组成。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主要有一般故障、转向噪声和油液渗漏等。一般故障主要包括转向冲击、转向沉重、转向不灵和转向回跳等。这些故障有些可能与动力转向装置、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均有关。 关键词:转向系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故障排除

前言 转向系统是整车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组成系统,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来操纵和控制汽车的行进方向,从而实现自己的驾驶意图。汽车转向系统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经了长时间的演变。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是机械式的转向系统,汽车的转向由驾驶员控制方向盘,通过转向器等一系列机械转向部件实现车轮的偏转,从而实现转向。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标志着转向系统革命的开始。汽车转向动力的来源由以前的人力转变为人力加液压助力。这种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的特点是液压力支持转向运动,减小驾驶者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改善了汽车转向的轻便性和汽车运行的稳定性 一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概述 1.1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动力阀三部分组成。 1.2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1)直线行驶时,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泵出来的工作液与油罐相通,转向油泵处于卸荷状态,动力转向器不起助力作用。 (2)向右转向时,向右转动转向盘,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泵出的工作液与R腔接通,将L腔与油罐接通,在油压作用下,活塞向下移动,通过传动结构使左右轮向右偏转,从而实现右转向。 (3)向左转向时向左转向时,情况与上述相反。 二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与分析 2.1 转向冲击或振动 1.故障现象:当前轮达最大转向角时,车辆出现冲击或振动。 2.故障分析: (1)检查齿条导向螺塞的调整是否正确,并视情调整。若经调整无

液压站常见故障

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不出油、输油 量不足、压力上不去1、电动机转向不对 2、吸油管或过滤器堵塞 3、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过大 4、连接处泄漏,混入空气 5、油液粘度太大或油液温升太高1、检查电动机转向 2、疏通管道,清洗过滤器,换新油 3、检查更换有关零件 4、紧固各连接处螺钉,避免泄漏,严 防空气混入 5、正确选用油液,控制温升 噪音严重压力波动厉害1、吸油管及过滤器堵塞或过滤器容量小 2、吸油管密封处漏气或油液中有气泡 3、泵与联轴节不同心 4、油位低 5、油温低或粘度高 6、泵轴承损坏1、清洗过滤器使吸油管通畅,正确选 用过滤器 2、在连接部位或密封处加点油,如噪 音减小,拧紧接头或更换密封圈;回油管口应在油面以下,与吸油管要有一定距离 3、调整同心 4、加油液 5、把油液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6、检查(用手触感)泵轴承部分温升 泵轴颈油封漏油漏油管道液阻达大,使泵体内压力升高到超过油封许用的耐压值检查柱塞泵泵体上的泄油口是否用单独油管直接接通油箱。若发现把几台柱塞泵的泄漏油管并联在一根同直径的总管后再接通油箱,或者把柱塞泵的泄油管接到总回油管上,则应予改正。最好在泵泄漏油口接一个压力表,以检查泵体内的压力,其值应小于0.08MPa 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爬行1、空气侵入 2、液压缸端盖密封圈压得太紧或过松

3、活塞杆与活塞不同心 4、活塞杆全长或局部弯曲 5、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偏移 6、液压缸内孔直线性不良(鼓形锥度等) 7、缸内腐蚀、拉毛 8、双活塞杆两端螺冒拧得太紧,使其同心度不良1、增设排气装置;如无排气装置,可开动液压系统以最大行程使工作部件快速运动,强迫排除空气 2、调整密封圈,使它不紧不松,保证活塞杆能来回用手平稳地拉动而无泄漏(大多允许微量渗油) 3、校正二者同心度 4、校直活塞杆 5、检查液压缸与导轨的平行性并校正 6、镗磨修复,重配活塞 7、轻微者修去锈蚀和毛刺,严重者须镗磨 8、螺冒不宜拧得太紧,一般用手旋紧即可,以保持活塞杆处于自然状态 冲击1、靠间隙密封的活塞和液压缸间隙,节流阀失去节流作用 2、端头缓冲的单向阀失灵,缓冲不起作用1、按规定配活塞与液压缸的间隙,减少泄漏现象 2、修正研配单向阀与阀座 推力不足或工作速度逐渐下降甚至停止1、液压缸和活塞配合间隙太大或O型密封圈损坏,造成高低压腔互通 2、由于工作时经常用工作行程的某一段,造成液压缸孔径直线性不良(局部有腰鼓形),致使液压缸两端高低压油互通 3、缸端油封压得太紧或活塞杆弯曲,使摩擦力或阻力增加 4、泄漏过多 5、油温太高,粘度减小,靠间隙密封或密封质量差的油缸行速变慢。若液压缸两端高低压油腔互通,运行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停止1、单配活塞或液压缸的间隙或更换O型密封圈 2、镗磨修复液压缸孔径,单配活塞 3、放松油封,以不漏油为限校直活塞杆 4、寻找泄漏部位,紧固各接全面 5、分析发热原因,设法散热降温,如密封间隙过大则单配活塞或增装密封杆 三、溢流阀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压力波动1、弹簧弯曲或太软 2、锥阀与阀座接触不良 3、钢球与阀座密合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