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培养药敏检测试剂盒(微生物检验法)产品技术要求益民生物

肺炎支原体培养药敏检测试剂盒(微生物检验法)产品技术要求益民生物
肺炎支原体培养药敏检测试剂盒(微生物检验法)产品技术要求益民生物

肺炎支原体培养药敏检测试剂盒

(微生物检验法)

2.性能指标

2.1外观与结构

2.1.1培养液应透明、呈红色、清亮,无沉淀、无凝块、无絮状物。

2.1.2药敏微孔板应透明,无明显裂纹、气泡、锋棱及毛刺。板盖与板体嵌接应紧密。

2.1.3试剂盒的文字和标记应清晰、准确、牢固。

2.2性能

2.2.1酸碱度:选择培养液、药敏培养液在25℃时的 pH 值应为7.3±0.5。

2.2.2培养灵敏度:选择培养液、药敏培养液接种终浓度为 103CCU 的目的菌株应可生长。

2.2.3培养选择性:选择培养液、药敏培养液接种终浓度为 104CCU 的非目的菌株不应生长。

2.2.4培养鉴别药敏重复性:

2.2.4.1批内重复性

2.2.4.1.1Mp 选择培养型:Mp 质控菌株培养重复率应达 100%;

2.2.4.1.2Mp 培养药敏型:Mp 质控菌株鉴别重复率应达 100%,药敏重复率应达 95%。

2.2.4.2批间重复性

2.2.4.2.1Mp 选择培养型:Mp 质控菌株培养重复率应达 100%;

2.2.4.2.2Mp 培养药敏型:Mp 质控菌株鉴别重复率应达 100%,药敏重复率应达 95%。

2.3微生物污染

培养液应无微生物污染。

2.4装量最大允许偏差

2.4.1Mp选择培养液装量允许最大偏差为1.4ml+0.3ml。

2.4.2Mp药敏培养液装量允许最大偏差为

3.6ml+0.3ml。

1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A.个体微小 B. 种类繁多 C. 分布广泛 D. 可无致病性 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 噬菌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5.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单细胞 B. 有细胞壁 C.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等 D. 对抗生素敏感 E. 繁殖方式 6.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细菌 E. 以上都不是 7. 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8.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柯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英国的李斯特 E. 荷兰的列文虎克 9. 下列哪种不属于1973年以来发现的感染人类的新病原 A.嗜肺军团菌 B.幽门螺杆菌 C.埃博拉病毒 D.伤寒杆菌 E.阮粒 10. 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B.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C.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D.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E.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11. 严格说来,结核分枝杆菌在分类上属于 A . 放线菌B. 衣原体C. 支原体D. 螺旋体E.立克次体 12.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含有核酸 A.朊粒 B.小病毒B19 C.巴尔通氏体 D.伯氏疏螺旋体 E.汉坦病毒 13.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致死性破坏的病原体是 A.轮状病毒 B. 疱疹病毒 C. HIV D. HAV E. TSST-1 14. 谁首次分离出黄热病毒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 Robert Kock D. Walter Reed E. Alexander Fleming 15. 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Robert Kock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

10.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且不裂解细菌,但是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11.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12、溶原性转换: 溶原性细菌因前噬菌体的整合而产生新的性状。 13.接合: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 14.转化: 供体菌裂解释放的游离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15.转导: 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这种基因转移方式称转导。 16.基因转座: 通过转座元件等的作用使一段DNA从基因组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的现象。 17.条件致病菌: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18.菌群失调: 也称菌群比例失调,指宿主体内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特别是原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降,外籍菌和环境菌的数量和密度升高。可引起菌群失调症。 19.定位转移: 是指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菌生存部位的现象,正常菌群定位转移后可成为致病菌。

20.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21.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 22.脓毒血症: 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其它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3.带菌状态: 有时宿主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致病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出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24.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及其它医疗保健过程中或在医院逗留期间获得的一切感染。 25.交叉感染: 由医院内患者、病原携带者、医务人员直接或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26.医源性感染: 在治疗、诊断和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27.ASO试验: 又称抗O试验,即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是一种传统的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实验,是用已知的链球菌溶素O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链球菌O抗体的中和试验,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2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是旅游者和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热带尤为常见,由食入污染食物或水而致病,一般不侵入细胞内。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 1、脓毒血症: 2、衣原体: 3、抗原漂移: 4、医院感染: 5、机会致病寄生虫: 6、菌血症: 7、巴氏消毒法: 8、抗原转换: 、立克次体: 10、保虫宿主: 11、菌群失调: 12、灭菌: 13、干扰素: 14、性传播细菌: 15、带虫免疫: 二、填空题 1、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 2、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操作。 3、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病原菌本身的毒力、侵入的和密切相关。 4、寄生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除了经口和皮肤外,还有: 、、和自身感染。 5、细菌的毒力由和组成。 6、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7、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和几种

形式。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和。 9、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以最为常见,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 10、链球菌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有关物质是。 1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四个步骤。 12、细菌毒素分为与两大类。其中外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强,有性。 13、HBV抗原抗体检测“小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 14、、、。 15、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等。 16、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增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17、皮肤癣菌主要侵犯角化组织,如、和,引起癣病。 18、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膜炎则属于感染。 19、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 20、用TAT特异治疗破伤风患者,应做到、。 21、革兰染色过程:初染所用染料是、媒染所用染料是、脱色所用试剂是、复染所用染料是四种。 22、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称为,但在特定条件下如 条件下,可导致疾病的产生,这类微生物称为。 23、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和的抵抗力较强。 24、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几种形式。 25、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沙门菌引起人类的疾病类型有、和。 27、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 28、杀细胞性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稳定状态的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 29、由刺激而产生的炎症不属于医院感染。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0、预防破伤风,通过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 3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用结晶紫染色称为,用碘液染色称为,用95%酒精进行,用蕃红(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进行。 三、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医学微生物学表格 全

球菌(一)——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葡萄串珠状排 列,会发生L型转换 (变成G—)G+,链状排列,早期 有荚膜(后期消失) G+,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对, 尖端向外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血液、葡萄糖培养 基,血清肉汤培养基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光滑,边缘整齐,不 透明,金黄色,有β 溶血环灰白色,表面光滑, 边缘整齐,有较宽的 β溶血环(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陷,有 自溶酶分泌 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触酶 (+),血浆凝固酶 (+)不分解葡萄糖,不被 胆汁溶解,触酶(—) 被胆汁溶解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与 IgG结合抗吞噬,荚 膜多糖,多糖抗原多糖抗原,菌毛样M 蛋白抗原、P抗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耐不耐热、耐干燥,对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弱

盐,耐干燥,易发生耐药性一般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致病物凝固酶(使血液凝 固),葡萄球菌溶素 (插入破坏细胞), 肠毒素(引起食物中 毒),表皮剥脱毒素 (引起剥脱性皮 炎),毒性休克综合 征毒素-1 黏附素、抗吞噬M蛋 白、肽聚糖、致热外 毒素、链球菌溶素 (抗O试验)、透明 质酸酶、链激酶、链 道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壁酸、 神经氨酸酶 致病化脓感染、食物中 毒、烫伤样皮炎综合 征、毒性休克综合征化脓感染、猩红热、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 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败血症、继发炎症 免疫天然免疫,易再次感 染 型别多,易反复感染较牢固特异性免疫 检测产金黄色素,溶血 (+),凝固酶试验 (+)抗O试验(+)胆汁溶菌(+),Optochin敏感(+)、 荚膜肿胀试验(+) 球菌(二)——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的基本营养条件,熟悉培养基的种类,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了解实验室和医院空气的有菌环境,加强消毒灭菌的观念;掌握医院病房空气的细菌检测方法;掌握空气的卫生细菌学监测指标及意义; 4.了解人体体表的有菌环境,加强消毒灭菌的观念; 5.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 6.掌握几种常用的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讨论及用途; 7.掌握血浆凝固酶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及判断; 8.掌握抗菌素敏感性试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9.掌握玻片凝集反应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及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培养基的制备:试管架、移液管、棉塞、牛皮纸、手套、石棉网、橡皮筋、蒸馏水、天平、称量器皿、药勺、锥形瓶、量筒、电炉、试管、洗耳球、干粉培养基。 2.细菌的分离培养: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碘酒棉球1瓶,酒精棉球1瓶,眼科镊子2把;伊红美蓝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5个。 3.细菌的纯培养: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本,载玻片4张,显微镜,革兰氏染色试剂6组,染色架8个。 5.细菌的生化试验等: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镊子2把,兔血浆,生理盐水。 6.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玻片、志贺菌诊断血清,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 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简介: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 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

考,并提高疗效。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 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 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9、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0、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适宜的环境。 11、耐酸之王-结核分枝杆菌;耐碱之王-霍乱弧菌 1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 ①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②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1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吲哚I、甲基红M、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 1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致热源、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16、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17、菌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菌落分三型:光滑型菌落S、粗糙型菌落R、粘液型菌落M。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二者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本大纲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14学时;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0学时,具体学时数分配如下: 理论课学时分配表

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寄生虫学概念。 3.了解医学免疫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形态检查法。 4.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 5.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 2.熟悉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4.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 第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的概念。

医学微生物学题库完整

医学微生物 1.医学微生物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活细胞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等作用. 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μm。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7.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是革兰阴性菌。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3%琼脂,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0.2-0.7%琼脂。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20-30分钟,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18-20小时。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动力。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和粘液型菌落。 18.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19.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 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6,最适温度为37℃,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8.4-9.2。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对数期。 24.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三.单项型选择题 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E )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生长繁殖; 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 3. 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4.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 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E ) A.核蛋白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 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 A.鞭毛; B.菌毛; C.纤毛;D荚膜;E轴丝 7.与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 )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C )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 3. 微生物的发展史 4. 医学微生物学概况 教学要求 1. 熟悉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原核细胞型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 2. 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及医学微生物的概况 第一篇细菌学 第 1 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内容 6. 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3. 熟悉紫外线和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4. 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及其种类、

第 4 章噬菌体 教学内容 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教学要求 1. 掌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2. 熟悉噬菌体的形态与基本结构及复制过程第 5 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1.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菌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整合子及噬菌体基因组等3.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突变的后果及实际意义 4.细菌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所致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5.细菌遗传变异在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应用,Ames 试验、遗传工程等教学要求 1.掌握基因转移与重组,包括转化、转导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转移方式及后果;掌握 F 质粒、Hfr 、R 质粒的特性、转移方式及后果 2.熟悉质粒、转位因子等遗传物质的特性及功能 3.熟悉Ames 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4.了解突变的类型、突变鉴定的经典实验及突变的实际意义 5.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 6 章细菌的耐药性 1.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种类 2. 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 3. 细菌耐药的遗传、生化机制及预防耐药的方法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 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LS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

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具体的专业要求 1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在规范临床送检的前提下,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报告药敏结果时,应首先考虑标本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需重点考虑的标本如下。 1.脑脊髓液: 正常和疾病状态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常规不应报告。报告审核时,对于分离自脑脊髓液的菌,下列药物不能报告:仅有口服剂型的抗菌药物、一、二代头孢菌素(除外静脉用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详细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A.个体微小 B. 种类繁多 C. 分布广泛 D. 可无致病性 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 噬菌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5.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单细胞 B. 有细胞壁 C.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等 D. 对抗生素敏感 E. 繁殖方式 6.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细菌 E. 以上都不是 7. 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8.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柯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英国的李斯特 E. 荷兰的列文虎克 9. 下列哪种不属于1973年以来发现的感染人类的新病原 A.嗜肺军团菌 B.幽门螺杆菌 C.埃博拉病毒 D.伤寒杆菌 E.阮粒 10. 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B.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C.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D.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E.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11. 严格说来,结核分枝杆菌在分类上属于 A . 放线菌B. 衣原体C. 支原体D. 螺旋体E.立克次体 12.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含有核酸 A.朊粒 B.小病毒B19 C.巴尔通氏体 D.伯氏疏螺旋体 E.汉坦病毒 13.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致死性破坏的病原体是 A.轮状病毒 B. 疱疹病毒 C. HIV D. HAV E. TSST-1 14. 谁首次分离出黄热病毒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 Robert Kock D. Walter Reed E. Alexander Fleming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1.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2.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5.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6.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7.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前噬菌体:在溶原状态下,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1.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原来的敏感变为耐受的变异现象。 2.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到受体菌的基因组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把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使其获得新的性状。 4.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作为一种外源性基因与细菌染色体通过溶原性整合而重组,使细菌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菌性状的改变。 5.接合:细菌间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质粒上的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特性。1.血浆凝固酶:是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在体外,此酶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在体内,凝固酶能使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使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另外,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细菌被固定,一方面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另一方面,可能是导致细菌栓子形成和局部毛细血管栓塞,一旦细菌栓子脱落可造成远距离转移和迁徙病灶形成。临床上检测此酶常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IgG Fc段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另一方面,SPA与IgG Fc结合后IgG的Fab段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多种细菌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3.链球菌溶血素O: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并对机体多种细胞有毒性作用。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血清中可出现大量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抗体。检测抗“O”可作为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1.大肠菌群指数:是指1 000ml水中或100ml(g)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可反映待测样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我国的卫生标准是饮用水的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3。2.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 G+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异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1 )维持细菌基本形态, 2)抵抗低渗环境, 3)避免外界因素损伤, 4)参与细菌物质交换, 5)与某些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解 Dane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电镜下呈双层结构的球形颗粒,直径42nm。外层相当于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病 毒编码的包膜蛋白组成,包膜蛋白包括S蛋白M蛋白L蛋白,F质粒,又称致育因子,编码性菌毛,相当于雄性菌,接合时作为供体菌 prion朊粒,是一种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蛋白质,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传染性,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 状脑病的病原体 R质粒,有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RTF编码性菌毛决定质粒的复制接合及转移,r-det决定菌株的耐药性 SPA(葡萄球菌A蛋白):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存在SPA蛋白质。SPA为完全抗原,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 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包涵体: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

包膜,某些病毒在成熟的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还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包括脂质多 糖和少许蛋白质, 孢子(spore):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作 用。 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所有弧菌和螺菌,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由蛋白质组成,是 细菌的运动器官 病毒体(virion):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病毒在细胞外的典型结构形式,有感染性 插入序列IS,是细菌中最简单的一类转座元件,是细菌染色体质粒和某些噬菌体基因组的正常组分,两侧末端有反向重复序列, 一般指编码一种参与转移作用的转座酶,可双向插入,通过正 反向整合与基因组上 肠热症: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超抗原,是一类具有超强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刺激产生过量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特殊抗原,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是植物

微生物实验报告2012054015杨小静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检测 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七年制学号:2012054015 姓名:杨小静 实验目的:本次脓汁粪便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旨在通过培养基制备,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以及细菌鉴别实验如革兰氏染色法,血浆凝固酶试验,药敏试验,半固体接种法实验,从而对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初步掌握微生物试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也有助于无菌观念的树立。 1.实验器材: 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普通冰箱、冷藏室、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电炉、蒸馏水、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菌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管、灭菌平皿、试管(棉塞)、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橡皮筋、尺子 2.实验方法与步骤:①培养基的制备②细菌的分离培养③细菌的纯培养④细菌的形态学检查⑤细菌的生化试验等⑥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 2.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如下图表格内容要求所示制备培养基。 表一 组号培养基称量 (g) 水量 (ml) 煮沸 (次) 分装 (ml) 备注(40人份) 1 营养琼脂11.4 300 4瓶,500ml瓶,平板 2~4 营养琼脂 2.9 75 3 5 15支×3,中试管,斜面5~7 营养肉汤 1.1 50 1 3 15支×3,小试管,液体8~10 半固体 1.9 50 3 3 15支×3,小试管,高层 第二次实验 2.1手指和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步骤:1空气的细菌学检查:每组1个营养琼脂平板,选择采样地点(实验室、卫生间或任选地点),将平板盖打开,盖朝下放置在平板旁边,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5分钟,然后平板倒扣盖上,作标记。37℃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CFU/m3 =50000N÷AT≈86N(直径7cm平板)。N:平板上的菌落数。A:平板面积(平方厘米)。T:采样时间(分钟)。 CFU /m3 =50,000N÷AT ≈8333 2手指皮肤的细菌学检查: 上:甲、丙→常规洗手甲和乙、丙和丁共用1个平板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英译中 microorganism:微生物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 bacterium:细菌 lipopolysaccharise (LPS) :脂多糖 plasmid:质粒 endotoxin:内毒素 growth curve:生长曲线 exotoxin:外毒素 pyrogen:热原质 antibiotic:抗生素 bacteriocin:细菌素 culture medium:培养基 colony:菌落 bacteriophage:噬菌体 heredity:遗传 variation:变异 disinfection:消毒 sterilization:灭菌 antisepsis:防腐 asepsis:无菌 cleaning:清洁

bacterial inactivation:灭活infection:细菌感染 normal flora:正常菌群dysbacteriosis:菌群失调 toxin:毒素 toxoid:类毒素 virulence:毒力 bacteremia:菌血症 toxemia:毒血症 pyemia:脓毒血症 septicemia:败血症 invasiveness:侵袭力 apparent infection:显性感染 hospital infection:医院感染 ASO: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 vaccine:疫苗 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卡介苗virus:病毒 virion:病毒体 inclusion bodies:包涵体 antigenic drift:抗原漂移 antigenic shift:抗原转换hemagglutinin (HA):血凝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