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本课旨在通过大胆猜测、科学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看法,为学生本单元后继探究学习做铺垫,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教材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教材列举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说,其目的是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提出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使学生明白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才能加以判断;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少数学生虽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都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但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是抽象的。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

(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并尝试解释。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操作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自制的太阳、地球彩色

图片、圆形黄色即时贴

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实验记录单、彩色水笔、圆形黄色即时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教师谈话:(出示课件,旋转自动播放宇宙、地球、极昼、极夜、同一地点四季不同风景等图片)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它用神奇的力量为我们人类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自然景物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喜欢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入地球运动单元,尽情探索地球奥秘吧!

【设计意图:本课是《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让学生从欣赏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美轮美奂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等图片入手,不仅使孩

子简单了解整个单元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发孩子们对地球奥秘探究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校园美景,激趣生疑。

师:请欣赏一段视频。(课件播放学校同一地点白天、夜晚交替出现的一段视频。)

2、初知“昼夜交替”,揭示课题。

师:从这段视频中,你有什么发现?(这段视频拍的是学校白天和夜晚的景物。)

师:白天可称之为“昼”,夜晚称之为“夜”(板书:昼夜)还有补充吗?(生:白天和夜晚是交替出现的。)

师:你的观察力真敏锐!是的,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白昼又来临了┉┉昼和夜就这样不停息地交替出现,我们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板书:交替现象)

师:想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景物昼夜交替出现的一段视频导入新课,学生第一次通过视频观看学校景物,心中充满自豪感,因此观看时专心致志、观察细致,回答问题能抓住重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白天黑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学生的探究兴趣一触即发。】

二、思维碰撞,提出多种假说

1、引导思考,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与太阳和地球运动有关。

(1)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太阳)假如只有太阳,没有地球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不能。)所以呢?(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太阳都有关。)

(2)师:诶,我有个疑问?(出示两个拳头)假如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它俩都静止不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为什么?看来,它们只有怎样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运动)

2、鼓励猜测,明确提出假说要求。

(1)(出示课件4)师:那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名小科学家,大胆猜测,提出假说,有信心吗?

(2)请同学们先个人猜测,可以用拳头来演示一下太阳、地球的运动方式,把假说在科学记录本上写一写、画一画,然后小组讨论,并快速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教师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假说,再合作交流。做到“动”“静”结合,“存异”“求同”结合,积极思考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不仅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学生思考、演示,组内讨论、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以“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层层剥茧,引导学生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太阳的运动有关,为学生参与提出假说活动提供外部支持,随着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加深,教师逐渐减少外部支持,最后让位于学生独立活动,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测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有效完成提出假说活动,可谓一箭三雕。】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用示意图归纳整理。(教师板书:假说示意图)

(1)(播放停止音乐)师:哪组先拔头筹来分享,并说说你们的依据。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指导,归纳整理学生提出的假说:

(教师板书假说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③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并围着地球转。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并围着太阳转。

⑤地球、太阳都在自传。

⑥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⑦地球、太阳自转,地球同时围着太阳公转。

(3)哇,你们真厉害!提出了7 种假说。请将自己小组的假说按照黑板上的顺序编号。

三、模拟实验

1.确定实验材料,使学生明白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来代替地球和太阳,才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下一步做什么?(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可太阳太大,离我们太遥远,地球也太大,搬不动,怎么办呢?随便找材料代替吗?为什么?(用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来代替地球和太阳,才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师:说的有道理。太阳、地球有什么特征?用什么代替太阳呢?用什么代替地球呢?像这样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物品做实验的方法就是模拟实验法。刚才你们提到的材料都可以做这个实验。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可以边演示边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也是重要的。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看似不经意的聊天,实则目标明确地抛出几个层次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懂得如何选择模拟实验材料,同时培养学生严谨、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小组讨论、演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播放停止音乐)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师:哪组先来分享?

小组代表汇报:先在地球仪上选一个观察点,

师:为什么?

生:这样便于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师:想得真细致,其他组记住吗?继续。

生: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到地球仪上,

师:是这样照吗?(教师故意做出错误演示法。从上照,离得近,手电筒上下晃动)从哪里照,照亮多大范围?哪组有更好的建议?(生补充:从侧面的观察点开始照,照亮半个地球,手电筒不能来回晃动。)

师:考虑的真全面。请你继续汇报。

生:让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太阳自转。

师:有点复杂,怎么自转、公转?刚才小组研究吗?请两位组员配合你台前演示。(学生争先恐后上台演示)

师:谁是太阳?(拿手电筒。)谁是地球(拿着地球仪)?当“太阳”照到观察点时“地球”说昼,当“太阳”完全照不到观察点时,“地球”说夜。汇报员继续解说,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学生评价。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有几点温馨提示送给你们,请认真看一看。(强调组员互换角色,轮流操作。)有疑问吗?好,心动不如行动,材料员领取材料,动手实验吧。

【设计意图:1.本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实则“险象环生”,观察无目标、光照射地球的方法不对,地球、太阳运动方式不对,手电筒随意晃动,转动速度过快……都会导致模拟实验不成功,因此我运用小组台前汇报演示、教师演示设疑、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出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案,最后再出示温馨提示,使学生对模拟实验操作方法了然于胸,为学生完成模拟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强调组员互换角色,轮流操作是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探究实验活动的主人,真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成就感,激发孩子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起到均衡发展孩子科学素养的作用。】

5.(关闭门、窗、灯)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用示意图、文字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真正的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中,而是发生在学生的头脑里。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思考的习惯伴随于动手活动之中。在学生遇到困难之际,教师适时点拨,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专注性、严谨性与深刻性的机会,从而完善个人观点的思维建构过程,同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奥秘的浓厚兴趣。

四、互动交流,总结实验成果

1、模拟实验完成了,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示,每小组只汇报一种情况。

2、学生台前展示记录单,汇报实验过程及发现。汇报结束,将记录单贴在黑板相应的假说示意图下。教师根据汇报在黑板相应的昼夜交替现象示意图旁做标记(√)。

3、评价小结

(1)(教师手指板书)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这 7 种假说都成立,这说明什么?(昼夜交替现象产生有多种可能。)

(2)通过刚才小组实验示意图展示,我们发现地球、太阳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呀?(地球和太阳做相对圆周运动。)

师:(课件出示我的发现: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刚才你们像小科学家一样成功地完成模拟实验,不但验证了自己的假说,还有了重大的发现!真棒!

五、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

1、激活思维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学习,你们有疑问吗?(这7

种假说哪一种是正确的?)

2、激发兴趣

是的,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相互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的认识。同学们,科学无止境,只要肯攀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

【教学评价设计】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课前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分析评价。

2、课中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形成性评价,随时调控教学。

3、运用访谈法,请学生谈谈学习收获,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4、利用观察记录单作为评价的载体,通过记录将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保留,使本课科学概念的评价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为科学概念评价和过程与方法的评

价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5、根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目标,设计评价量表。(表略)

学生探究技能评价表

班级姓名

探究技能水平1水平2水平3

设计模拟实

验方案(教师

观察)

能够独立或在

教师简单提示下设

计和修改观察计划,

对观察步骤认识清

晰。

在教师较多的

帮助下设计或修改

观察计划,对观察

步骤认识清晰。

在教师较多的帮助下

仍无法设计或修改观察计

划,对观察步骤认识不清

晰。

模拟实验操

作(教师观

察)

能够按照设计

好的模拟实验方案

探究,操作步骤正确

熟练。

能够按照设计

好的模拟实验方案

探究,操作步骤正

确但不熟练。

不能按照设计好的步

骤完成观察探究。

记录能力(记

录单)

能够将观察探

究中出现的各种猜

想、现象等完整的记

录下来并能完整呈

现概念形成的轨迹。

能够将观察探

究中出现的猜想、

现象记录下来但不

完整,概念形成的

轨迹不完整。

不能将观察探究中出

现的猜想、现象记录下来,

没有概念形成的轨迹。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注:学生汇报结束后,将记录单贴在黑板相应的假说示意图下。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材料

一、教学设计特色简述

1、整合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走向简约课堂

打造简约课堂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简约课堂,不只是简单的课堂,更是高效的课堂。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课堂上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力求让学生有充裕的自主学习机会进行探索活动。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合理、巧妙地把温馨提示、材料呈现、实验操作方法等一个个小的探究活动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长时间的探究活动,期望不打断学生的探究思路。通过整合,形成四个教学环节:导入——主题活动——研讨交流——总结延伸。其次集中探究问题,合理分配各教学环节时间。在导入阶段,我通过播放20秒钟的一段视频,单刀直入,聚焦问题,用2分钟时间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把30分钟时间放在“提出假说”、“模拟实验”上,给予核心探究活动充足的时间,保证核心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准备的探究材料呈现结构性,使得学生能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令人惊喜的一幕:有的小组不但完成之前的假说验证,还通过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受到启发,提出新的假说,并利用材料继续探究。总结延伸用了8分钟。40分钟过去了,学生仍兴致盎然,意犹未尽,为后续学习播下了“兴趣的种子”。

2、巧用“支架式”理论,提高课堂实效性

在“提出假说”、“模拟实验”主题活动中,以往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时效性,只让每组提出、验证一种假说。学生没有机会尝试其他的模拟实验,就进入汇报、概念形成的环节教学。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撑,教师的角色定位没有把握好,因此在设计学生提出假说环节,不是指导的太多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就是指导太少,以至于浪费大量时间,学生却提不出高质量的假说。而我在本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分别以“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如何做模拟实验?”为切入点,层层剥茧,引导学生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太阳的运动有关,为学生参与提出假说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引导学生演示模拟试验方法。随着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加深,教师逐渐减少外部支持,最

后让位于学生独立活动,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测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主题探究活动,可谓一箭三雕。支架式教学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主人。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本环节教学中,我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假说,再合作交流。做到“动”“静”结合,“存异”“求同”结合,积极思考地球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多种假说,不仅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小组合作做模拟实验时,我强调组员互换角色轮流操作,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探究实验活动的主人,真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成就感,激发孩子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起到均衡发展孩子实验操作等科学素养的作用。

4、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课前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分析评价。

2、课中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形成性评价,随时调控教学。

3、运用访谈法,请学生谈谈学习收获,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4、利用观察记录单作为评价载体,通过记录将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保留,使本课科学概念的评价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为科学概念评价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学生探究技能评价表

班级姓名

二、授课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我曾在五年级5个班进行教学。教学中我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势,亲切凝练的教学语言,合理精致的教学板块如磁铁一般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在“主题活动”环节,我从学生生活熟悉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对昼夜形成原因进行大胆猜测;合理、巧妙地把温馨提示、材料呈现、实验操作方法等一个个小的探究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放松心情,没有了上课的那份紧张和压力,没有“逆水行舟”的那份心理负担。学生尽情探究、大胆质疑,思维火花不断绽放,呈现出真实、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较好地达成预期目标:孩子们发现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才能加以判断;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40分钟过去了,学生仍兴致盎然,意犹未尽,为后续学习播下了“兴趣的种子”。

三、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时下比较风靡的热门课题;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有效性教

学的特点,来谈谈《昼夜交替》一课在科学课堂中追求有效、高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1、简约的课堂更具魅力

打造简约课堂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整合教材,集中探究问题,合理分配各教学环节时间,提供具有结构性探究材料,使学生2分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把30分钟时间放在“提出假说”、“模拟实验”上,给予核心探究活动充足的时间,使得学生能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令人惊喜的一幕:有的小组不但完成之前的假说验证,还通过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受到启发,提出新的假说,并利用材料继续探究。40分钟过去了,学生仍兴致盎然,意犹未尽,为后续学习播下了“兴趣的种子”。

2、巧用“支架式”理论,提高课堂实效性

在“提出假说”、“模拟实验”主题活动中,我充分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分别以“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如何做模拟实验?”为切入点,层层剥茧,引导学生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太阳的运动有关,为学生参与提出假说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引导学生演示模拟试验方法。随着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加深,教师逐渐减少外部支持,最后让位于学生独立活动。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测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主题探究活动,可谓一箭三雕。

3、孩子是探究活动中的主人。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在本环节教学中,我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假说,再合作交流。做到“动”“静”结合,“存异”“求同”结合,积极思考地球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多种假说,不仅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小组合作做模拟实验时,我强调组员互换角色轮流操作,每位学生都成为探究实验活动的主人,他们积极有序地进行探究,真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成就感,对科学探究充满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起到均衡发展孩子实验操作等科学素养的作用。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范围估计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考虑,对学生、对教材要更深入的了解,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25 七律、长征第1课时总课时75 备课人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 准备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 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 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 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 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 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 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 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 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易错题及答案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易错 题及答案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 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 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 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 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 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 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 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 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 (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 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 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3米,长就是6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米,长就是5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汇总

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内容 1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1 古诗三首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年级教学设计

16 桥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 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 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 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 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 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 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1)出示第五自然段: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 从中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 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5五年级(上册)电子课本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课件 目录 第一单元 (1) 1白鹭 (2) 2落花生 (4) 3桂花雨 (6) 4*珍珠鸟 (9)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11)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12) ◎语文园地 (13) 第二单元 (15) 5搭石 (16) 6将相和 (18)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23) ◎习作:“漫画老师” (26) ◎语文园地 (27) 第三单元 (29) 8猎人海力布 (30) 9牛郎织女(一).....................3310*牛郎织女(二) (38)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41) ◎习作:缩写故事 (42) ◎语文园地 (43) ◎快乐读书吧 (45) 第四单元 (47) 11古诗三首 (48) 示儿 (48) 题临安邸 (48) 已亥杂诗 (49) 12少年中国说(节选) (50) 13圆明园的毁灭 (52) 14*木笛 (55)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58) ◎语文园地 (59) 第五单元 (61) 15太阳 (62)

16松鼠 (64) ◎习作例文: 鲸 (67) 风向袋的制作 (69)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70) 第六单元 (71) 17慈母情深 (72) 18父爱之舟 (76)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80)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83) ◎习作:我想对您说 (84) ◎语文园地 (85) 第七单元 (87) 20古诗词三首 (88) 山居秋暝 (88) 枫桥夜泊 (88) 长相思 (89) 21四季之美...........................9022鸟的天堂 (92) 23*月迹 (95) ◎习作:即景 (98) ◎语文园地 (99) 第八单元 (101) 24古人谈读书 (102) 25忆读书 (104) 26*我的“长生果” (107)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10) ◎习作:推荐一本书 (111) ◎语文园地 (112) 识字表 (115) 写字表 (118) 词语表 (120) 标*的是略读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小学五年级教案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4、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二、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大全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大全 一、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力挽狂澜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豪情壮志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二、课文四字词语积累: 倾盆大雨毫不犹豫能书善画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低头折节安然无恙藕断丝连 银光闪闪小心翼翼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欢声笑语破烂不堪满怀信心一如既往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满腔怒火 斩钉截铁万水千山四面八方排山倒海 绿林好汉蛰伏不动饥肠辘辘滚瓜烂熟 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痴如醉 浮想联翩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大显身手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呕心沥血颇负盛名香飘十里 守望相助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 星罗棋布大喜过望心灵手巧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受用不尽轻松自在不动声色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大吃一惊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来日方长忐忑不安聊胜于无 悬崖绝壁夜以继日天高气爽云谈日丽 无影无踪筋疲力尽垂头丧气水滴石穿 七嘴八舌布阵排兵井然有序肃然起敬 无穷无尽赞叹不已浩瀚如海迫不及待 得意扬扬居高临下横七竖八全神贯注 粉身碎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昂首挺胸 三、有关读书的名言: ①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⑤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四、有关思乡的诗句: ①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②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③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④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⑤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⑥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五、励志名言: 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②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③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④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为人处事格言: ①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②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③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七、谐音歇后语: ①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②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③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④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⑤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⑥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八、爱国名言: 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新人音版上)第五课故乡 第五课故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 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 (五年级下册) 教 案 执教者: 执教班级: 学期: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1.火灾的预防与自救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认识火灾,牢记火灾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预防火灾。 2. 正确掌握和应用火灾逃生的基本技能。 3. 掌握扑灭火灾的应对措施及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 1. 掌握制订切实可行活动方案的方法。 2. 初步学会根据课题查找、搜集、整理素材。 3. 培养发现问题、思考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走向社会,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培养的团结合作意识。 2. 培养面临危险从容应对的品质。 3. 激发关爱生命,关爱自已,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一)、选择子课题,成立活动小组 有关火灾的问题很多,你准备选择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实践。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与活动内容和目的相近的同学形成小组,大家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分组参考: 第一组:火灾的成因及预防 第二组:火灾的分类及扑灭 第三组:火场的逃生及自救 第四组:防火的宣传及救护 (二)、储备资料,准备活动器材 活动中,你需要储备必需的火灾知识,准备充实的活动器材。如:记录本、介绍信、照相机、各种调查表、灭火演习和逃生自救摸拟练习所需的各种器材。 资料导航: 资料库:消防大队档案; 书籍:《消防知识大全》; 杂志:《楚天消防》; 报刊:《中国消防报》; (三)、组员分工,制定活动计划 各小组应制订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即团结合作又分工仔细,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有目的、有

组织的活动,避免随意与盲目性,争取更大成效。 设计参考: 活动的目的: 活动的地点: 活动的方式: 活动的内容: 活动所需材料: 活动小组成员分工: 组长:XXX 资料收集员:XXX 记录员:XXX 管理员:XXX 场地器材员:XXX 安全员:XXX 活动实施 (一)、自主开展活动 1、调查访问:到学校周围,进入工厂、农村、社区、走访老人、调查民众、调查了解火灾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2、采访咨询:到消防大队进行咨询。 3、积累资料:多渠道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档案、上网查询所需资料。 4、实践运用:查阅各种逃生资料,撰写我的收获、我的发现等心得文章,模拟火场,设置情景,练习提高,熟练掌握灭火和逃生本领。 5、探索发现:及时对收集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归纳、讨论、总结成活动成果,写出研究文章。 安全用电咨询灭火演练 (二)、成果展示交流 为检验活动过程,将活动推向高潮,展示活动的成果,各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成果进行精选设计,通过编辑资料、模拟演练、开展班会等形式,向学校教师、同学、家长、社会人士做展示汇报: 参考建议: 1、火灾成因及预防汇报展示: (1)我们的调查结果: 火灾的原因统计图: (2)我的收获和体会: 根据小组的走访调查、研究,整理出成果:可以对个人提出几条忠告,也可以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和家庭的提出建议,如有必要可以上书有关规划部门和消防大队,建议整治。2、火灾的分类扑灭汇报展示: (1)火灾发生时应首先: (2)正确使用灭火器: 小资料: ①电气火灾占很大比例,应加大用电安全,扑灭电气火灾应先断电作业。 ②播打119电话报警 ③发生小的火灾不要惊慌,应沉着冷静,先设法切断火源,可就近选取水、灭火器、面积较大的覆盖物等扑灭火源或控制火势,一边大声呼救。 3、火场的自救与逃生汇报展示: 通过查阅资料、实践操作、成果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1)火灾的现场人身受到的危害有: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一】 一、难读的字 长喙(huì) 玻璃框(kuànɡ) 镜匣(xiá) 嗜好(shì) 榨油(zhà) 半亩(mǔ) 茅亭(tínɡ) 爱慕(mù) 糕饼(bǐnɡ) 叶蔓(màn) 眼睑(jiǎn) 眸子(móu) 二、难写的字 匣:被包部分是“甲”,不要写成“田”。 鹤:左边是“隺”,不要写成“隹”。 浇:右边是“尧”,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慕:下面是“”,不要写成“小”。 缠:右边不是“厘”,不要少写一点。 三、形近字组词 宜(适宜) 宣(宣传) 嫌(嫌弃) 谦(谦虚) 框(画框) 眶(眼眶) 浇(浇水) 烧(发烧) 吩(吩咐) 纷(纷乱) 慕(爱慕) 幕(银幕) 浸(沉浸) 侵(侵犯) 捡(捡起) 检(检查) 杭(杭州) 抗(反抗) 豪(文豪) 毫(丝毫) 享(享受) 亨(亨通) 咂(咂嘴) 砸(砸碎) 四、多音字组词 散sǎn(散文诗)sàn(分散) 便pián(便宜)biàn(方便) 挨āi(挨近)ái(挨打) 笼lónɡ(鸟笼)lǒnɡ(笼罩) 五、重点词语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结构青色清晨安稳 悠然黄昏恩惠播种浇水收获食品吩咐天色好处榨油爱慕

成熟体面桂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流线型散文诗 木兰花美中不足 六、近义词 精巧——精美寻常——平常 忘却——忘记恩惠——恩泽 爱慕——羡慕完整——完好 七、反义词 忘却——牢记寻常——特别安稳——危急成熟——幼稚 完整——残缺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八、词语搭配 (精巧)的诗(优美)的歌(细腻)的绒毛(美好)的境界 (使劲)地摇(仔细)地寻找(开辟)空地睡得(好熟) (摇落)桂花(放开)胆子 九、课文重点理解: 1.《白鹭》通过对白鹭的描写,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2.《落花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花生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桂花雨》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4.《珍珠鸟》一文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人与鸟,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知识点二】 一、难读的字: 渑池(miǎn)和氏璧(bì)抵御(yù)廉颇(lián) 推辞(cí)蔺相如(lìn)游隼(sǔn)上卿(qīng)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下册(全册)测评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2分,共32分) 1.观察左图,写出右面的图形分别是从物体的哪面看到的。 (1)从正面看到 的是()和()。(2)从上面看到 的是()和()。(3)从左面看到 的是()、()、()和()。 (4)从正面看到的是()。(5)从上面看,看到正方形最多的是()。 3.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和正面看分别得到下面两个 图形。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 要拼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4.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都是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是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五年级数学(下) (RJ 版)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2.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都相同。() 3.根据“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可以知道,诗人是从两个方向看庐山的。 () 4.用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5.从左面看是。()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2.从的左面看,能看到()个正方形。 ①5②3③4 3.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如下图,这是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①9②6③3 4.去掉一个小正方体后,从左面看不可能是()。 5.如果用□表示1个正方体,用表示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叠 加,用■表示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叠加,那么右图是由6个同样大小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五年级英语教案 小学英语五年级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 a.let’s learn and let’s play [教学目标]: 1、能听懂问句:what day is it today ? what do we have on mondays ? 并能做出正确回答。 2、能够听、说、读、写单词:monday , tuesday , wednesday , thursday , friday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替换句型熟悉运用。 3、能够运用新的语言进行let’s play 中的星期转盘游戏。能够听懂、会唱 歌曲my days of the week [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let’s learn中的四会单词。 2..难点: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巧记单词,结合句型替换关键词. [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单词卡、录音机、磁 [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日常口语练习。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what time is it ? 2. 播放let’s chant,学生看书并感知内容。

step 2、 presentation 1.出示日历表,让学生试着用英语阅读日历表中的内容。问学生哪些会说单词周一到周五。接着出示周一到周五的单词。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esday , friday .) 2.领读单词。然后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教学, 5分钟后,开展各组学单词汇报,并评出学的最好的一个小组。 3.看着日历表,出示今天的新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并帮着学生回答it’ wednesday .领读句子。 4.训练句型。出示单词卡片,练习:what day is it today ? 5.小组练习,练习后评出最佳小组并提出表扬。 6.播放歌曲my days of the week ,让学生跟唱并体会一周当中的天数。step 3 presentation 1. 向学生出示课程表,学习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