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天津市各区域房价的影响

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天津市各区域房价的影响
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天津市各区域房价的影响

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天津市各区域房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18T19:01:30.6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徐东方

[导读] 摘要:2018年5月,天津市公布了“海河英才”计划,短短几天内,吸引了数十万人才的目光。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10049

摘要:2018年5月,天津市公布了“海河英才”计划,短短几天内,吸引了数十万人才的目光。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吸引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流入天津,促进当地就业,保障天津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户籍制度的开放及人才的流入,天津市商品房和二手房的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都会提升,从而对天津市的房地产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天津市各区域的区域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及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人才引进政策对天津市各区域房价会造成不同影响。

关键词:天津市;人才引进;区域房价

一、人才引进政策前天津市各区域房价的状况

2017年3月,天津市公布了房地产区域性限购政策,该政策对除了滨海新区以外的各区域的商品房及二手住房的购买做出了一定的限制。综合考虑限购政策、区域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及教育资源等因素,本文将天津市12个区县(除静海县、蓟县、宁河县、宝坻区外)划分为三类区域对人才引进政策前天津市各区域房价的状况进行分析。

第一类区域:南开区、和平区、河东区、河北区、河西区、红桥区六个区域,即传统的市内六区,该类区域处于天津市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教育资源优质,因此该类区域的房价在三类区域中处于最高的水平;但该类区域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大背景下,该类区域的限购政策实施力度最大,并且限购政策实施的效果也最为显著,因此该类区域的房价的增长率相对稳定,且处于合理水平。

第二类区域:津南区、北辰区、东丽区、武清区、西青区五个区域,该类区域处于天津市外环线及周边位置,区域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等均处于中等水平,因此,该类区域的房价也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近年来受到交通路网的规划及地铁延长线的建设,且受限购政策的影响较小,该类区域的房价的增长率较高。

第三类区域:滨海新区,该类区域处于沿海区域,离城市中心较远,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及教育资源等相对较差,但是由于不受限购政策的影响,该区域的房价处于中等水平,与第二类区域的房价相当,且房价的增长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同时由于不受限购政策的影响,该类区域的房屋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大多得到满足,已经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

二、人才引进政策对天津市各区域房价的影响

天津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流入人口的学历、素质及年龄都具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政策要求可以判断流入的人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20岁至35岁之间,本科及以上学历,无储蓄或具有少部分储蓄,希望在天津工作、落户,享受天津医疗、教育资源的青年人;第二类是35岁以上,具有一定储蓄,出于增值目的或基于子女享受教育资源目的而投资天津市房地产的中年人。因此,可以将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各区域房价的影响根据上述两类人群分为两种效应:第一种是自住效应,可认为是由第一类人群由于要在天津落户、工作等原因带来的房屋自住的需求引起的;第二种是投资效应,可认为是第二类人对于天津房地产的投资或投机需求引起的。

总体来讲,人才引进政策公布后,由于户籍制度的开放,会对天津市总人口的流入产生正向影响。人口流入后极大提升了对天津市房地产的需求,从而对房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区域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各区域房价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针对各类区域进行分析:

对于第一类区域而言,因为该区域的房价水平最高,自住效应使该类区域房地产的需求提升并不高;由于该区域的基础设施、交通、教育等资源优秀,因此投资效应使该类区域房地产的需求提升较高,但同时该区域内的限购政策实施力度较大,抵消了部分投资效应带来的需求对房价提升的影响。总而言之,人才引进政策对于第一类区域的房价提升会产生正向影响,但该影响不显著。

对于第二类区域而言,该区域内的房价水平适中,且交通相对方便,大多数青年人在天津工作多年有了一定储蓄后会选择在第二类区域落户定居,因此自住效应使该类区域房地产的需求提升较高;另外由于第二类区域的发展意愿强烈、发展空间广阔,且限购政策实施力度适度,因此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投资效应使该类区域房地产需求提升也相对较高。综合来看,人才引进政策的两种效应对于第二类区域内的房价提升会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较为显著。

对于第三类区域而言,该区域由于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前不受限购政策的影响,因此该区域内的房价已经经历过一段长期且快速的上涨阶段,与第二类区域的房价处于相同水平,虽然该类区域的房价处于天津市的适中水平,但相对于自身的基础条件和资源来讲处于较高的水平。人才引进政策公布后,由于户籍制度的开放,相对于第三类区域而言,从外地引进的青年人更愿意去第二类区域落户定居,甚至有些在该类区域工作定居的青年人会选择其他区域进行落户定居,因此由自住效应抑制了该类区域房地产的需求提升,甚至会产生部分负效应。另外,由于户籍制度的开放,本来受到限购政策影响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区域的房地产的投资前景和投资价值相对更高,因此投资效应抑制了该类区域房地产的需求提升,同样也会产生部分负效应。综合来看,人才引进政策对第三类区域的房价的提升并不明显,甚至会带来部分的负作用。

三、基于人才引进政策对天津市各区域房价的影响下的建议

首先,总体上来看,人才引进政策会对天津市的房价的提升产生正向的影响,如果产生的影响处于合理的水平,那么既可以实现对人才的引进,又能帮助天津市完成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去产能的目标,同时可以促进天津市经济的发展。如果造成房价水平的提升处于过度的水平,那就与“房住不炒”的中央政策理念相违背了,同时也会对天津市的房地产行业,甚至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观察人才引进政策后一段时期内各区域房价水平的变动,与未实施政策下自然水平相比较,如果发现造成房价增长率大幅提升,可以配合实施适度的调控房价的政策。

其次,如果要实现人才引进政策的目的,即通过人才引进政策真正将人才留在天津,促进当地的就业及经济的发展,由于上述两类人群对天津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应该先要能够识别出具有自住效应的人群与具有投资效应的人群,出台相关的房地产和就业政策,给愿意在天津就业、落户、定居,愿意为天津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青年人提供便利和保障,使人才引进政策真正做到能吸引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政策规范限制借助“人才引进“的名义而进行房地产炒作、投机的行为。

最后,要考虑到人才引进政策是否会对部分区域造成负影响。某些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吸引外地人才的水平

国家房价调控政策

在中国房地产界,有一个和“发改委打飞机”并驾齐驱的典故,那就是中央政府每次调控房地产,房价就会飞涨,所谓“调控调控,越调越恐”。的确,纵观2003年以来的楼市调控政策,“八年抗战”的结果是越调越涨,如同“狼来了”的故事,讲多了,最终就没人信了。 哪怕是此次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厉新政”的楼市调控,虽然一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出现降价抛售、一些新楼盘也打起了折,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未来12至18个月内才能收到明显成效。独立房地产评论员顾海波更是担心,楼市“重拳”可能演变成“花拳”,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前的几轮调控也都出现过短期降价现象,但没过多久又“旧态复萌”,然后是新一轮的疯狂上涨……正如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的判断:“别迷恋调控,调控只是一个传说。”希望不会一语成谶。 2003:分水岭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看来,中国楼市调控分为四个阶段,而真正意义上的调控始于2003年,那时恰逢我国住房改革5周年,房地产调控从扩张型转为紧缩型政策。 中国楼市的市场化运作始于1998年,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余威正在影响中国,而1998年的中国又遭遇了长江流域的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同时为了兑现中国政府“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出口增长率也出现下滑。要扭转局面,启动内需是唯一的选择。 1998年7月3日,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简称23号文)的公布实施,福利分房取消,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拉开大幕。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据统计,每100元的房地产需求(或建筑业的产出)可以带动34元的机械设备制造业需求、33元的金属产品制造业需求、19元的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需求、19元的化学工业需求、17元的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需求、17元的采掘业需求,以及10元的住房装修支出。 那时的房价也似乎令人“怀念”。根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报告,1998年至2003年全国商品住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只增加了343元,2003年的房价大约是普通家庭收入的4-5倍,比较符合家庭承受能力。 即便如此,2002年下半年开始了“地产泡沫论”之争,房地产行业倍受非议。这一年,国家九部委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内部称为217号文,针对局部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价格增长过快等问题,九部委从土地供应、金融信贷、住房结构等方面强调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趋势精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趋势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等。 近三年来, 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升值争论。最近, 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在不断升级。当前我国面临两大压力,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信贷紧缩的压力。从外部来看,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得外需逐步增加,通胀的压力需要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若时机把握不当,又将会导致热钱的流入,从而进一步给我国的物价及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从国内来看,低端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的走高,工资的增长,以及货币的过量发行,都进一步推动了通货膨胀。 信贷规模的急速扩充, 未找到投资出口的资金流向资产市场, 形成大量的购买力, 国内资产泡沫严重。然而,信贷扩张的短期性导致商业银行面临在信贷紧缩情况下企业无法偿还的风险,后果是,资产泡沫破灭后,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恶化,进而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在考虑作为短期应对危机的信贷扩张策略的退出时,我们又面临与通胀相类似的两难的困境,即一方面,国内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升温需要紧缩信贷;另一方面,信贷的紧缩会抑制市场需求导致资产供给的大幅下跌,资产价格的控制会引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问题,长期来看,将带来“多米诺效应”。因此,原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不再适用于我国。 当前为了更好的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提出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方法,取代了持续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相应部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后作所出的重要决策,使经济工作的“稳增长” 取代了之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保增长”。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进行微调以保持经济平衡的货币政策,它是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2009级《金融市场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5日 摘要: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水平的变化冲击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长远影响。 2000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发展也有跌落。在这变化 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促进房地产的 发展,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抑制房地产的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消费者物价指数稳健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目标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或者货币当局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或措施。作为金融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调控货币的供应量或信用供给量,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工具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最终目标,而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操作是很重要的。货币政策有工具:1)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此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2)选择性货币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我国当前经济宏观形势及采取的货币政策 一国的经济形势可表现在多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就业、通胀、国际收支、经济效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改善等。从199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9年以两位数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了11.7%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美元,增长速度为10.3%,其经济的总规模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二季度同比增长9.5%、三季度同比增长9.1%,三个季度基本上稳定在9%以上,6月末所登记的城镇失业率为4.1%,前三季度的固定投资稳定在17%,居民消费

房价调控政策

关于房价的调控政策 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尤其是2010年,在一年时间里先后三次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尽管“国八条”、“国六条”、“国十条”等调控条款的相继推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方法用尽,但是政策效果并不理想。2005年7月至2010年底,除去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12个月以外,在75个月份中,大多数月份我国的房价都是呈现快速上涨的状态,政策调控并没有能够有效阻止这个上涨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政策调控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观察最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在下降,政策的时效性越来越短。要破解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怪圈,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应当引起大家注意的是,2010年以来楼市调控行政手段不断紧布控,“限”令开始升级。“限购”、“限贷”、“限房价”、“限地价”范围在扩大,政策在逐步出台。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打出的“组合拳”中,行政手段比重较以往更高,“有形之手”在楼市诸多环节全面发力。不过,高房价仍未完全“降服”。比如,未限购城市需求和房价上涨动力仍然旺盛。一份针对50个未“限购”城市楼市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这些城市受调控影响有限,上半年房价无一下跌,七成多城市价格更是出现小幅上涨。与此同时,开发商纷纷加快在二、三线城市“掠地”,部分地区房价涨幅存在“透支”风险。调控政策执行最严厉的是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楼市受影响也最大,但是从目前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宏观经济数据普遍稳定,受楼市调控影响并不大。去年至今,二三线城市的涨幅和成交量都很大。在堵住了地产公司在一线城市的现金流入后,地产行业在二线三线城市继续赚得盆满钵满,在此情况下,国务院要做的是封住地产泡沫向二三线城市的转移,所以对于政策在总体环境下宽松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但是,目前二三线城市正处于土地财政快速增长期,加之地方财政紧张等因素,限购等政策在二三线城市执行的难度很大。 由于资金紧张,小型房地产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情况越来越多。尽管民间融资成本通常高达20%左右,但对其他融资渠道几乎断流的小房企而言,找到钱、把项目做完、不“烂尾”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大企业的资金也捉襟见肘,企业联合拿地的现象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资金紧缺的现实。造成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年以来,严格的住房限购政策,导致成交量普遍下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不断趋紧。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因为前两年销售火爆,还不至于立刻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今年要维持生存问题不大。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拿地、开发项目,仅凭现在的资金,很困难。 房地产税收政策的推出对于房产市场的调控也是不见成效,对房地产保有环节征税,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认为是遏制高房价的杀手锏,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开征此类税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上涨,一些实行物业税的国家,也没有改变几十年房价上涨的趋势。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尽管物业税不能改变土地资源制约下的房价上扬的长期趋势,但是有了这个保有环节的税收,会使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上商品房需求的总规模,表现出更少泡沫、空置率下降、资源配置效率和土地利用率上升、总体的房价表现更沉稳,更有效减少房价大起大落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对社会生活的冲击。

中国货币政策

一.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这几年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等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物价涨幅总体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结构化,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速稳回升。 从宏观上来说,2013年至今,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呈现“精准定位,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框架,持续发挥货币政策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完善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了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其政策内容满足了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拓宽了实体经济融资的渠道,降低了其融资的成本,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了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3—15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根据外汇流入、货币信贷增长等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政府方面也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每年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物价调控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双向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在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分析监测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公开市场操作方向、力度和节奏,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适时适度进行流动性双向调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运行。 B、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体稳定。在国际金融形势复杂、流动性供求方向多变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加强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保持操作利率大体稳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C、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持续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 2.适时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接受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视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金融稳定。 3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引导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并持续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等薄弱环节和领域的信贷支持。 4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工

货币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摘要: 最近这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的的房地产价格的迅速发展使其积极的带动中国的GDP增长,但是这样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有时候也会为社会的经济埋下“隐患”,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如果正确的控制房地产的价格成为了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国家为了有效的控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利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非货币性政策。央行不仅多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还出台了一系列如“限购令”等其他非货币性政策,希望通过对房地产价格的宏观调控,可以使得房价产价格在理性的范围内,而不是大幅度超出理性范围的增长,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房地产价格,这个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我认为,从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三条途径入手,即:利率、信贷、资产组合效应,对于有效地促进我国房价合理回归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一.引言 我国的房地产自从1998年进入市场化,房地产产业链长,波及面广,几乎国民经济中的所有产业和房地产业都有所关联,并且还关系到民生的问题。房地产的价格也历经了较长时间的增长,从整体的数据上来看,还没有出现持续下跌的趋势,房地产的价格快速增长,也拉动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产业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其他产业的投资收益,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倾向投资这个产业,导致大量的闲置资金进入这个产业,但是这种“过热”的投资必定会使得这个产业的价格失去平衡,这时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把对房地产的调控作为最主要的重点,使得房地产的价格回到平衡的合理价格。 二.国家这几年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宏观调控 (1)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核心是提高商业银行和开发企业自有的资本金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加息,取消个贷优惠政策等等,其目的是抑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和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 (2)2006年4月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百分之5.58提高到百分之5.85;7月5号和8月15号,央行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19号起,央行当年内第二次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5.85%分别提高到2.52%,6.12%;此外,央行在本年内以0.5%的比例三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2007年,央行又宣布自从3月19号起,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3)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央政府4万亿的投资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中国的经济逐渐好转,但是由于之间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大量的资金又从银行流出,流向了实体经济,同样的又刺激了房地产产业的价格,急需提高了房地产的价格,透过货币乘数的效应可看到中国的通货膨胀开始显现,同时房地产泡沫也开始显现。 (4)2009年,在贷款政策利好和房价上升的双重刺激下,我国个人购房贷款新增1.4万亿

(2020年编辑)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

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所谓币值,原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衡量币值稳定与否,已经不再是根据单位货币的含金量;而是根据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它通常以一揽子商品的物价指数,或综合物价指数来表示。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2、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所谓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充分就业程度。失业,理论上讲,表示了生产资源的一种浪费,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 3、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主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主产总值的年增长

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主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4、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并承受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而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因大量购进外汇而增发本国货币,则可能引起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一般着力于减少以致消除逆差。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而言,为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一般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的。因此,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贯彻和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方式转向间接调控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五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①公开市场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②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对房价影响

【摘要】: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它的发展倍受关注,房价的波动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近几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一直呈上升走势,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来抑制房价的上涨。本文就近期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结合数据资料,对货币政策是否能有效控制房价进行综合研究。 关键字:货币政策房价上涨幅度减缓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物价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其中住房作为人们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其价格的波动备受百姓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的住房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使得不少对住房有需求的百姓望“楼”兴叹,渴望着房价的回落。而我国政府为了抑制金融危机后期的通货膨胀,而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进行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然而,房价并未向百姓预料的那样会有回落,甚至还在持续上升。很多人都在质疑那些货币政策是否真的对房价产生了作用,但是,我坚信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抑制房价上涨的速度,并且在经过几次加息之后,房价会相对回落。 一、目前,我国房价涨跌幅度比率 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5月份房价上涨曲线延续4月份的趋缓态势。 数据显示,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方面,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4月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持平的城市有11个。两者相加较4月

份增加了6个。涨幅比4月份缩小的城市有27个。 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个,涨幅回落的城市有36个。5月份,同比涨幅在5%以的城市有36个,比4月份增加了7个。 具体到城市,、、、等一线城市的环比涨幅均控制在0.5%以,同比涨幅大多在5%以,仅略高,达到5.1%。环比及同比涨幅较高的有、、、乌鲁木齐、、、、等二、三线城市。这显示在调控力度不均下,房价走势出现分歧。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红旭表示:“5月房价基本延续了4月的下调势头。房价降温的节奏比较慢,总体上依然上涨,但是涨幅较4月继续回落,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果的。”但是根据央行16日公布二季度储户调查报告显示,虽然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房价的涨幅已经趋缓,仍有74.3%的居民认为房价“依然过高,让人难以接受”。 二、我国房价涨幅变动原因 1、、、、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涨幅下降 “新国八条”政策出台后,各个城市开征房产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交易量锐减,住房成交同比锐降,部分楼盘甚至出现零成交。 同时,多数城市成交量在“限购令”出台后也均出现明显的下滑,部分重点城市同比下跌近40%。、、、等一线城市本地居民住房

政府宏观调控对房价的影响

政府宏观调控对房价的影响 【前言】: 自1998-2007年来房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上涨的势头一直在持续,尽管国家紧缩“银根”和“地根”等多种调控错施下,但整体依然涨声依旧。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房价开始降价,到7月份住房价格终于出现大面积松动,09年国家实施四万亿救市计划,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并出现加速反弹,到2011年3月份,各地开始实行“限购令”,直到现在,房价表现瘫软无力,住房营销走向“弃价保量”,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则面临破产困境。下面简单分析下政府宏观调控对房价的影响。 【关键词】 宏观调控房价金融政策 【正文】 1、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房价太高,结构性的供需矛盾加剧,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开发中,高档房屋所占比例过高,经济适用房屋的开发不足。在房地产开发中忽视了供需关系,房地产开商为了追求高利润,热衷于高档商品房的开发,造成了高档商品房供过于求,价格虚高。 二是市场上低价位房屋供不应求,导致出现了经济适用房销售违规操作和市场炒作现象。 三是房地产投资过热,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越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2、国家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住宅的社会性要求政府介入房地产市场。住房既有商品属性,也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属性。在住房商品化的过程中,致使城镇中一些低收入群体无法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上租房或买房,因此,既然市场无法按价格规律供给所有居民以住房,住房也就应当像养老、医疗一样,在一定程度上,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借助政府的力量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居住要求。 2.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垄断性的市场,需要政府进行必要干预。由于土地

小度写范文2017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2017中国货币政策]模板

2017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2017中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中国货币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中国货币政策如下 一、公开市场业务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 (一)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三)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 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3. 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4. 城市信用社(含县联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5.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 6. 经批准,已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其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法人(或其一家分行)统一存入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 (四)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 1. 各商业银行(不含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当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营业终了时,各行按统一法人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旬末该行全行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低

我国房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国家调控政策分析

我国房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国家调控政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房价过高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文章从经济学供求关系理论切入,结合国家经济背景,就高房价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进行了剖析和阐述,并着重分析了国家现行调控政策及其效果。 [关键词]房价;供给;需求;调控政策1 关于我国房价的经济学分析 1.1 基于市场供给的分析 根据经济学原理,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从根本上说,房价是由房地产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土地价格是房地产主要开发成本,影响和制约着房地产供给,根据供求关系理论,土地价格由土地供给和需求决定。在我国土地属于国有,土地供给由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的规模决定,近年来房地产用地的有限供给,使得土地供给小于房地产日益繁荣带来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土地需求,从而导致住宅用地价格持续上涨,也决定了房价的高位运行。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是引发地价持续上涨并最终导致高房价的重要原因,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取得。近10年来,全国地方政府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快速增长,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不断攀升。有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地方政府土地有偿使用收入达到2.91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71.68%。同时,高房价也带动地价不断上涨,地价与房价相互作用和影响、交替上涨。 不同地区的同一种商品存在价格差异时会产生套利机会,可以通过低买高卖的跨地区交易活动获取收益。而房地产因其区域性特点,不具备地区间流动性,住房无法由低价地区运输到高价地区进行交易,从而使市场供求趋于平衡,房地产的这种地域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地价、房价上涨未能产生足够的更多供给,使得房地产供给缺乏弹性。 由于住房兼具民生和商品双重属性,大多数国家既有不享受政府优惠的自建或市场化的商品房,又有政府支持投资的保障性公共住房,比如日本的公营住房和新加坡的组屋。而我国在过去10多年主要通过房地产市场解决人民住房需求,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供给比例过低,造成住房供应的结构性失衡。因此,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也是造成我国住房供给不足,导致高房价的重要原因。 1.2 基于市场需求的分析 1.2.1 人口城市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增加了房地产的刚性需求近年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本已拥挤不堪的城市,根据2011年11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数据,我国近三成农业户籍人口已居住在城镇,2011年城镇居民的比例超过农村居民。新增的城市人口以及原有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扩大了住房需求。同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现代人生育观念、生活观念的改变,现代社会主要以小户家庭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住房需求。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条件改善型住房需求明显增加,这也加大了城市住房的供需矛盾,带来房价上涨的压力。 1.2.2 消费者对房价的上涨预期影响购房需求 现实中需求曲线不总是向下倾斜,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会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某种情况下,人们会有一种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会持观望态度,希望价格更低时购买;当价格上涨时,则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认为之后

金融调控对房价影响

南京财经大学专业任意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 2011 ——2012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房地产金融与投资 任课教师:彭建超 学生姓名:蔡晨溪 班级:公事管082 学号:2113008201 论文题目:我国房地产金融调控对住房价格的影 响浅议 内容摘要:自从住房制度改革开始实施,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取得了长 足进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房地产 业发展的速度过快,导致了许多问题,房价过高首当其冲, 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的情况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加是社 会问题,于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就势在必行了。房地产作 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政策十分敏感,如今金融政策 已成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工具。回顾我国金融政策调 控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找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期对未来 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有所贡献是如今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调控金融政策房价案例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使其他行业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种速度被称为“房地产速度”。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房地产业占GDP的6.6%和投资的四分之一,直接相关的产业多达60个,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钢材、建筑、建材、家电、家具等许多行业的发展。但是,高速发展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和矛盾。最为尖锐和明显的就是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房价的不断走高速度和老百姓的存款增长速度不能合拍就造成了“买房难”的问题。老百姓买房难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市场,金融政策对其影响最大,联系最为紧密。正是由于这种紧密的联系,利用金融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就被认为最有效的方法。 二、国家金融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历史回顾及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相当积极活跃,从1993年开始,我国就开始针对1991年以来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问题进行宏观调控。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是住房改革后第一个明确支持房地产发展的金融政策,并且国家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动起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开始房地产价格开始不断攀升,2003年央行出台文件提高信贷门槛,紧缩资金链,开始调控逐步过热的局面。接着的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抑制房价的上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到2007年下半年部分地区房价有所回落。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业发展进入低迷,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国家又出台款宽松的信贷政策以鼓励住房消费。为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国家在2009年底、2010年初果断出台调控措施,出台了如“国四条”、“国十一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更加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而非成为各路资金规避风险的投资投机工具。 综上所述,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多次金融调控政策的监督和指导下,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2007年房地产行业对GDP 的贡献近几年一直稳定在15%以上,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绝对支柱产业。

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四个阶段

至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全面展开,相关部门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既有土地政策、信贷政策,也有经济政策和行政措施,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严控房地产信贷、严格土地供给阶段(2003.2~2005.2) 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继续增长了30.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为3.95亿平方米,销售面积为3.22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率达到82%,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问题和土地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严控信贷,提高项目自有资本金要求,从而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整顿清理土地市场,彻查开发区与大型项目,完善各项土地制度,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土地交易实行招、挂、拍,杜绝协议出让土地。其目标在于调控住房供给总量,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使投资和供应的增长速度适度下降,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状况,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总的来说,此次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的目标,但明显存在时滞效应。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一段时间,住宅供给总量增速开始回落,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二)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阶段(2005.3~2006.4) 根据前面的分析,第一阶段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在加强土地供给管理的同时带来了房地产价格飞涨的新问题。2005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政府对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的深切忧虑,这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打击供给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炒作行为展开,政府主要从提高房贷门槛、提高房地产投资成本和降低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角度着手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控住房需求总量。具体包括: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限制期房转让、提高住房交易税等。调控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预期,将房地产市场引入理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提出打击土地炒作;利用税收政策,打击投机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本阶段政策推出初期,中国房地产价格继续快速上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下半年,控制需求总量的政策效应开始显露,上海等标志性城市的房价出现增长趋缓甚至下降,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全面治理房地产市场阶段(2006.5~2008.8) 2006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报复性上涨”,被暂时压抑的房地产需求开始反弹。2006年5月1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由此拉开序幕。本阶段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重点是围绕部分地区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展开,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控住房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与以前的调控政策相比,本次宏观调控政策有了很大的改进,政府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控房地产供求结构。具体包括:通过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来抑制房价上涨,同时引导住房需求结构调整;通过调节住房供给结构,增加小户型供给比例,来降低当套住房的价格,以缓解住房价格的上涨导致的中等收入阶层住房问题;通过住房分类供应机制,兴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理论概述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 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主要的货币政策理论有以下四种: 古典学派: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名义货币数量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实际工资、实际利率、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变量完全没有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能引起物价的同比例变化,因此货币政策对调节经济景气无能为力,即“货币中性论”。凯恩斯学派: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真正起点,应该是凯恩斯在1933年所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在该书中,凯恩斯认为,名义收入的变化可以通过利率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因此货币在实体经济中并不是“中性”的,同时由于价格粘性因素的存在,市场机制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整以修复所出现的失衡,需要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对

市场失衡进行修正,以减小经济的波动。其政策操作的基本思路是,在经济相对低迷时采用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而在经济相对过热时,则用相对从紧的政策来应对。随后,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各国政府所倚重的经济 调控工具。货币学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通货膨胀成为困扰各国政府的首要难题时,面对无法解释通货膨胀的凯恩斯学派,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又以现代货币学派的形 式卷土重来,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论断,更是将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推到了一个高峰。合理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卢卡斯为首的合理预期学派给了凯恩斯学派 最后一击,提出没有预期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原因,有预期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完全没有影响。 综观以上各学派的观点,基本结论大致可以分为“货币政策有效”和“货币政策 无效”两种对立的观点。凯恩斯主义认为能通过宏观政策逆向地调节有效需求以平抑 经济波动;现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各流派如

宏观经济因素对房价的影响

宏观经济因素对房价的影响 摘要:本文利用计量方法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变量对房价的影响效应。试图找出影响房价具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变量,并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以此对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考察;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考察房价变化的成因;通过对宏观经济与房价关系的定量研究及相应的经济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指 关键词:宏观经济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误差分解 一、引言 影响我国房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以及政策体制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全方位地定量研究房价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在上述影响因素中,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具有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货币供应量。鉴于房地产在经济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房价与宏观经济联系起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外部环境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房价直接影响家庭或企业的财富变化,

进而通过影响消费和投资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自1967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如何保证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房价和宏观经济的研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得性与可靠性,以及全面反映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本文选取了自1999年1季度到2012年1季度共53个样本来研究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 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贷款利率(R),是指贷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CP,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而本文中参与实证分析的房价数据是由房地产销售额除以房屋的面积得出的数据,记为HP。其中房地产销售额是报告期内出售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包括现房和期房。面积是指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和已经全部完工并经验收

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的飞速发展,使房地产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房地产的价格不断上涨,因此,我国运用了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抑制房价。本文通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对房地产市场和价格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影响;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促进了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有效的抑制房地产经济泡沫的逐渐膨胀,我国的相关部门运用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政策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控制房地产价格,维护房地产发展的秩序,使房地产事业能够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最终实现房地产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一、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作用 我国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一定程度的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也相应的带来了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比如采取变动税收和支出、变动货币量等相关政策,来有力的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秩序,缓和经济矛盾。比如在国五条中明确提出,要坚定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楼市调控由供求关系管理转向预期管理等内容。 1.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作用 财政政策,指的是我国的相关部门采用变动税收和支出的手段,来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对我国的国民收入和就业产生影响。在房地产事业发展最为蓬勃时,通过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政府减少支出等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来减少投资者获得的利润、提高房地产的投资成本,从而有效的控制房地产的发展,减少潜在消费者,缓和经济市场矛盾,避免由于房地产发展过快而引发的其他问题,最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2.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作用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加大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从而对利率和相关的需求产生影响。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率政策。其中,存款准备率政策,指的是我国运用提高或者降低银行存款准备率的方法手段,来增加或者减少银行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到利率、投资。比如,国家为了有效的控制房价的上升,可以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银行的贷款数量,进而提高银行利率、减少投资者贷款,最终有效的缓和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力,避免其他问题的出现。再贴现率政策,指的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行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率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量进行调控,对利率的升降产生影响,对房地产市场投资者资金的流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有效的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以及贷款等进行控制,抑制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控制房价,进而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 二、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