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云南省教师补员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0云南省教师补员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0云南省教师补员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考点:二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群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e。教育的现代化(简答)

2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填空)一、历史上的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选择,填空)

考点: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战过后期,《学记》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学不足邋等”,即循序渐进。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点: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成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梅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法国的卢梭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爱米尔》(1762),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考点:规范教学的建立通常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提纲》,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二、义务教育

1、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意义

第一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二义务教育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立时间是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基础教育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

1、定义: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民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2、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

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具有激励作用具有评价作用

3、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A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B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C 人们的教育理想

4、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5、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A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C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概念: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一是心里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任务:孟子、威尔逊、格塞尔

2.外铄论(考点)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及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的意义:(作用)

a。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环境及作用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2.环境对人的作用:

a.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b.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四)学校教育及作用

学校在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五)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遗存的社会条件,去发挥它的作用,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去任意决定人的发展。

第三节小学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

2.注意

3.记忆

4.思维

5.情感

6.自我意识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三)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1.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2.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第四章学生与老师

$1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辨析)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了儿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2.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我国有关法律中规定的未成年学生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受教育权。

对于学校和教师,其职责是: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不得使未成年的学生在危及

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的校舍中及教学设施中进行学习和活动

4.对侵犯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即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2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1.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第一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第二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去精神

第三心胸开朗,兼容并包

$3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六章课程

$1 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选择、填空)

课程概念又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及进程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二、课程的分类

1.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作,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问答题:学校课程以及开发形式:

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接受性

4.课程理论

$2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二、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2.教学大纲一般由一下几个部分组成: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

3.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该做到:

第一.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的联系

第二.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

第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帮助学生理解领会

第四.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在授课时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

第五.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名族,本地区乡土教材

第六.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第四节我国小学课程

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2.我国小学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第七章教学(上)

$1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的统一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任务(简答)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021年昭通市教师补员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仿试题及答案(人们好,我叫冯德文!毕业于红河学院,来自昭通市镇雄县,迎人们一起来分享我成果,但是第一次下载不要钱哦,亲们赶紧抓紧时间下载哦,到一定期间我系统就要关闭了,那么你就下载不了,没有下载同窗但愿你们能告知她们,但愿对亲们有用,过时不候哦!谢谢,合伙高兴。 一、选取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把所选项前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教诲文献是国内()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诲“生物来源论”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诲要适应人发展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诲目问题上,德国教诲家赫尔巴特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诲无目论思想 5.广义教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诲制度 B.高等教诲制度 C.社会教诲制度 D.国民教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精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是()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环境和自身教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德育办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筹划和教学大纲之外,运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各种有目、有筹划、有组织教诲活动是() A.课外教诲 B.校外教诲 C.业余教诲 D.课外校外教诲 10.整个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估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普通能力?() A.观测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心理障碍重要因素是() A.缺少营养 B.遗传因素

最新小学各阶段教学大纲

精品文档 小学各阶段语文、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1-6年级识字量:450+750+550+400+250+150=255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

2014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2(小学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真题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株洲市荷塘区)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黑龙江省)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3.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南昌市) A.孔子 B.孟子 C.夸美纽斯 D.荀子 4.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江苏省)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河南新乡)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6.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株洲市荷塘区)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7.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贵州省)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安徽省) A.维果斯基 B.裴斯泰洛齐 C.皮亚杰 D.斯金纳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广州市番禺区)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吉林省)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文化 C.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D.学校的制度文化

2017年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教育学真题-(6)

2017年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教育学真题 (6) 一、单选题 1、20世纪以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包括( ) A.教育的民主化 B.教育的世俗化 C.教育的全民化 D.教育的终身化E.教育的多元化 2、[2010年真题]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3、(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4、[2010年真题]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 A.人才培养 B.形成舆论 C.教育民主 D.普及文化 5、[2011年真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商人,或者使之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______的认识。(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 6、(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7、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8、[2011年真题]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9、[2011年真题]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0、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B.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11、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家庭课程 B.校外课程 C.省级课程 D.学校课程 12、教科书编制要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可读性 B.启发性 C.内容的基础性 D.趣味性 E.科学性 13、《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2010年真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 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 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1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6、[2009年真题]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18、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19、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集体管理 E.目标管理

小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数的认识。加法和乘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 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的数,会读、写100以的数。掌握100以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 教学容(每周6课时) (一)数与计算 (1)6~9的乘法和表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6~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2)万和万以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4)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来源: () | 作者:() | 时间:2010-10-24 | 浏览: 3296 人次 ]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世纪以后的教育 考点:二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群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代化(简答)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原则(二)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原则(二)【高频考点——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涵义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对知与行关系的研究。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他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既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制约。 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并阐明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有力地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3.巩固性原则 (1)基本涵义

2017年昭通教师补员招聘公告

2017年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公告 昭通市2017年中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通告 昭通补员公告下来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的公告信息和岗位表,以供各位考生查看! 为认真做好我市2017年中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根据《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昭通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昭通市2017年中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的通知》(昭市教通﹝2017﹞189号),现将昭通市2017年招聘中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 (一)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以致用的原则; (三)坚持统一组织、统一录用、分级负责的原则; (四)坚持回避的原则; (五)坚持接受纪检监察、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的原则。 二、招聘对象、范围和条件 (一)招聘对象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中国公民民事权利,遵守宪法和法律;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且服从安排的公民。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报考: (1)服务期未满3年的“特岗”教师; (2)被机关事业单位辞退、除名或开除的; (3)参加各级各类考试作弊尚在禁考期内的; (4)受党纪处分尚在影响期内的;受行政处分尚未解除处分的;受刑事处分并在服刑期间的;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的;其他按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应聘条件的; (5)截止报名时已在职在编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二)招聘范围【育萃专家祝您考试顺利】 1.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岗位招聘面向昭通市户籍(含昭通生源)范围内招考;【育萃专家祝您考试顺利】 2.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岗位招聘面向全国范围内招考; 3.市直学校所有岗位面向全国范围内招考。 (三)招聘条件 具备岗位所要求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年龄在16周岁以上(2001年9月30日以前出生)到35周岁以下(1981年10月1日以后出生)的非事业单位人员、非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报考乡镇及以下岗位的考生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6年10月1日以后出生)。 1.学历要求 (1)幼儿教师招聘。报考市直、县(区)直幼儿园教师岗位必须具备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报考乡镇及以下幼儿园教师岗位,可招聘中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 4.课程地位: 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6.总学分: 7.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学的地位 二、教育学的作用 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第二章学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二)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识记: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 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 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 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 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 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 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 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领会与应用: 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 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 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 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 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张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 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 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 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 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 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 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

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4)-精品【优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 ) A.无心理疾病 B.学会调适 C.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D.寻求发展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B.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C.美国学者多尔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3.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教学模式是( ) A.探究式教学 B.抛锚式教学 C.范例教学 D.程序教学 4.( )记录了教师自己每天都进行了哪些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实施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细节等情况,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了教师自己的活动。 A.教师叙事 B.教学反思 C.教学日志 D.叙事研究 5.在问题空间中搜索,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 ) A.概念形成 B.问题解决 C.发散思维 D.创造思维 6.对于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的方法是( )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知法 7.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属于知识学习过程的( )阶段。 A.知识理解 B.知识获得 C.知识巩固 D.知识应用 8.“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说明思维具有(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9.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10.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11.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属于( ) A.单一课 B.选修课 C.综合课 D.活动课 12.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13.具有弥漫性,且不是对特定的某一事物的体验,而是以相同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的情绪状态是(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移情 14.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15.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为( ) A.获得、提取和保持 B.获得、保持和提取 C.保持、获得和提取 D.保持、提取和获得 16.学习是人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 ) A.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B.学习的过程是有意的 C.学习过程是无意的 D.学习引起的是相对短暂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7.认知策略是( ) A.监测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 B.调控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 C.信息加工的策略 D.辅助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 18.关于学习的内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2017年昭通市教师招聘补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四

2017年昭通市教师招聘补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四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2、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属于性格的() A.对现实的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3、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警告学生来维持课堂秩序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4、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 5、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A.心理官能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已有经验的概括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6、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正例 B.反例 C.命题 D.案例 7、“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下列哪项对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8、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9、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

10、凭借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12、学生原本是去劝架,但很快也变成了斗殴者,这主要是他的哪种道德情感被激起的表现?()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集体主义情感 13、集体主义情感属于哪种道德情感() A.直觉式 B.想象式 C.伦理式 D.表象式 1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消除敏感反应 B.消除肌肉紧张 C.呈现厌恶刺激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15、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90%,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目标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16、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从众 17、“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18、采用同一份量表,在相同的环境中,对同一班的学生进行测量,所测的结果与三个月前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此量表有较高的测验()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9、以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结果的评价是()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学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2、课程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幼儿教育学;为什么学 习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师和幼儿;幼儿园全 面发展教育;幼儿园环境,课程;幼儿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日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让学生构成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理论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 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3、课程任务 1、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她们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具备幼儿教师应具 备的职业素养; 2、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 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 实操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理论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使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园组织管理,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能运用在教学活动实践中。 三、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 1、教学中讲授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课程是结合教学方法上,注重实用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习题的操练,都尽可能地真实化,加强学生 的实际教学能力。 3、注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4、对学生的习题和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使学生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教育学概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幼儿教育的意义; 2.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第1页共4页

2019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

2019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2.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 )。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3.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的学习水准,应该记忆多少次?( ) A.20 B.25 C.30 D.40 4.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程序性知识

B.感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 参考解析: 1.D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或者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A [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3.C [解析]过度学习的学习水准以150%为佳,20×150%=30。 4.B[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题干为感性知识的含义。 二、简答题 1.维果斯基认为,推动人类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简述特殊儿童的教育原则。 3.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参考解析: 1.[参考答案]维果斯基认为,推动人类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一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一——语言、符号等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持续内化的结果。

2012年昭通市教师补员考试小学教学教育方案计划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2012年昭通市教师补员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2.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瓦龙 C.韦特海默 D.弗洛伊德 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教案或教学材料初步形成后,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咨询,也可以选取学生样本进行试讲,借此发现不足。这一方式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即时评价 C.同行评价 D.总结性评价 5.新知识的学习会对已学知识产生干扰,这种现象被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倒摄抑制 D.前摄抑制 6.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杜威 D.夸美纽斯 7.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8.将学生按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班组,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这种形式被称为( ) A.班级授课 B.分组教学 C.小组合作学习 D.复试教学 9.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 ) A.权威者 B.告状者 C.指导者 D.协商者 10.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 ) A.模仿 B.认知 C.期待 D.强化 1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1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13.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的方式是( ) A.运动技能 B.智力技能 C.一般技能 D.特殊技能 14.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 )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050305)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心理学 课程代码:050305 学分与学时:3分 5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对象:初等教育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要阐述初等教育机构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律,并能运用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增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难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一) 总论 (二) 知识的学与教

(三)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四) 有效学习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丰富心理学理论 (二)服务教育实践 (三)指导教育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 2、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重点与难点: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纲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不是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是()。(湘潭市) A.故事引趣 B.观察演示 C.组织活动 D.引导联想 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株洲市荷塘区)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 班主任工作是从()开始的。(江苏省)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4.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株洲市荷塘区)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5.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广州市番禺区) A.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教育史上两大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山西省)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7. 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广州市)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8.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浙江省)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9.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广东省)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武汉市)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11. 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哈尔滨市)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12. 理想和空想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但都属于()。(西安市) A.世界观 B.形象思维 C.想象 D.表象 13.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河南新乡)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4.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株洲市荷塘区)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5. 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杭州市)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校园文化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贵州省) 2. 1993年颁布的教育法规是_______。(海南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