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催化剂分类

石油炼制催化剂分类
石油炼制催化剂分类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2

第七章催化加氢 一、重点概念 催化加氢:催化加氢是在氢气存在下对石油馏分进行催化加工过程的通称。 加氢处理:指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只有≤10%的原料油分子变小的加氢技术。 加氢裂化:指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原料油分子中有10%以上变小的加氢技术。 加氢精制:指在氢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使油品中的硫、氧、氮等有害杂质转变为相应的硫化氢、水、氨而除去,并使烯烃和二烯烃加氢饱和、芳烃部分加氢饱和,以改善油品的质量。有时,加氢精制指轻质油品的精制改质,而加氢处理指重质油品的精制脱硫。 催化加氢技术包括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两类。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预硫化:目前加氢精制催化剂都是以氧化物的形式装入反应器中,然后再在反应器将其转化为硫化物。 加氢脱硫(HDS)反应:石油馏分中的含硫化合物在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不含硫的相应烃类和H2S。 加氢脱氮(HDN)反应:石油馏分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不含氮的相应烃类和NH3。 加氢脱氧(HDO)反应:含氧化合物通过氢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烃类及水。 空速:指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催化剂的原料油的量,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为体积空速(LHSV),另一种为重量空速(WHSV)。 氢油比:单位时间里进入反应器的气体流量与原料油量的比值。 设备漏损量:即管道或高压设备法兰连接处及循环氢压缩机运动部位等处的漏损。 溶解损失量:指在高压下溶于生成油中的气体在生成油减压时这部分气体排出时而造成的损失。 二、重点简答题 1、加氢精制的目的和优点。 (1)加氢精制的目的在于脱除油品中的硫、氮、氧杂原子及金属杂质,同时还使烯烃、二烯烃、芳烃和稠环芳烃选择加氢饱和,从而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2)加氢精制的优点是,原料油的范围宽,产品灵活性大,液体产品收率高

石油炼制基本原理

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 原油进入炼油厂后,按沸点的不同在蒸馏装置切割成沸点从低到高、密度从小到大的各类馏分油,依次为液化气、直馏石脑油、直馏航煤馏分油、直馏柴油馏分油、直馏蜡油、渣油。 常减压装置的液化气和直馏石脑油主要作为乙烯原料使用,少部分作为重整原料;直馏航煤馏分油至航煤加氢精制装置处理,生产航煤产品;直馏柴油馏分油至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处理,生产柴油产品。 直馏蜡油与焦化蜡油一起由加氢裂化装置进行深加工,得到液化气、加氢石脑油、加氢航煤、加氢柴油和加氢尾油,分别用于下游装置的原料和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其中一部分蜡油经润滑油系统和石蜡加氢装置处理后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和石蜡产品。 渣油由延迟焦化装置或者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深加工,生产出液化气、焦化汽油、焦化柴油、焦化蜡油、焦炭,焦化汽油、焦化柴油经柴油加氢精制处理得到轻质乙烯原料和柴油产品;焦化蜡油进加氢裂化装置进一步深加工,焦炭则作为CFB锅炉的燃料。 常减压蒸馏流程 石油炼制过程之一,是在热的作用下(不用催化剂)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变为裂化气(炼厂气的一种)、汽油、柴油的过程。热裂化原料通常为原油蒸馏过程得到的重质馏分油或渣油,或其他石油炼制过程副产的重质油。 1912年热裂化已被证实具有工业化价值。1913年,美国印第安纳标准油公司将W.M.伯顿热裂化法实现工业化。1920~1940年,随着高压缩比汽车发动机的发展,高辛烷值汽油用量激增,热裂化过程得到较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热裂化为催化裂化所取代,双炉热裂化大都改造为重质渣油的减粘热裂化。

化学反应热裂化反应很复杂。每当重质油加热到450℃以上时,其大分子分裂为小分子。同时,还有少量叠合(见烯烃叠合)、缩合发生,使一部分分子转变为较大的分子,热裂化是按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的。在400~600℃,大分子烷烃分裂为小分子的烷烃和烯烃;环烷烃分裂为小分子或脱氢转化成芳烃,其侧链较易断裂;芳烃的环很难分裂,主要发生侧链断裂。热裂化气体的特点是甲烷、乙烷-乙烯组分较多;而催化裂化气体中丙烷-丙烯组分、丁烷-丁烯组分较多。 工艺过程工业装置类型主要有双炉热裂化和减粘热裂化两种。前者的原料转化率(轻质油收率)较高,大于45%,目的是从各种重质油制取汽油、柴油;后者的转化率较低(20%~25%),目的是降低减压渣油的粘度和凝点,以提高燃料油质量,双炉热裂化汽油的辛烷值和安定性不如催化裂化汽油,目前已不发展;减粘热裂化在石油炼厂中仍有较广泛的应用。 双炉热裂化所谓双炉,是指在流程中设置两台炉子以分别加热反应塔的 轻重进料,操作时原料油直接进入分馏塔下部,与塔进料油气换热蒸出原料中所含少量轻质油和反应产物中的汽油、柴油后,在塔中部抽出轻循环油。塔底为重循环油。两者分别送往轻油、重油加热炉(为避免在炉管中结焦,故将轻、重循环油分别在两炉中加热到不同温度),然后进入反应塔进行热裂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85~500℃,压力1.8~2.0MPa;反应产物经闪蒸塔分出裂化渣油后,进入分馏塔分馏。汽油和柴油总产率约为60%~65%。所得柴油凝点-20℃以至-30℃、十六烷值(见柴油)约60(比催化裂化柴油高约20个单位);汽油辛烷值较低(马达法辛烷值约55~60)且安定性差,热裂化渣油是生产针状焦(见石油焦)的良好原料。双炉热裂化的能耗约1900MJ/t原料(为催化裂化的65%~70%)。 减粘热裂化是一种浅度裂化过程,用以降低渣油的凝点和粘度以生产燃料油,从而可以减少燃料油中掺和轻质油的比例。同时,还生产裂化汽油和柴油。减粘热裂化流程有加热炉式和反应塔式两种类型,主要差别是前者不设反应塔,热裂化反应在炉管中进行,加热温度高(约450~510℃)、停留时间短(决定于温度);后者在加热炉后设反应塔,主要热裂化反应在反应塔内进行,加热温度低(约445~455℃)、停留时间长(10~20min)。两者产品产率基本相同,轻质油产率约为18%~20%。反应塔式减粘热裂化的操作周期较长、能耗较低,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工艺。 二、石油炼制过程-催化重整-芳烃抽提 也称芳烃萃取,用萃取剂从烃类混合物中分离芳烃的液液萃取过程。主要用于从催化重整和烃类裂解汽油中回收轻质芳烃(苯、甲苯、各种二甲苯),有时也用于从催化裂化柴油回收萘,抽出芳烃以后的非芳烃剩余物称抽余油。轻质芳烃与相近碳原子数的非芳烃沸点相差很小(如苯80.1℃,环己烷80.74℃,2,2,3- 三甲基丁烷80.88℃),有时还形成共沸物,因此实际上不能用精馏方法分离。利用芳烃在某些溶剂中溶解度比非芳烃大的特点,采用液液萃取方法可以回收纯度很高的芳烃。常用萃取剂有二乙二醇醚(二甘醇)、三乙二醇醚(三甘醇)、四乙二醇醚(四甘醇)、环丁砜等,也用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N-甲酰

石油炼制中的加氢催化剂和技术

石油炼制中的加氢催化剂和技术 发表时间:2018-07-23T18:47:04.7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毛天宇陈惠[导读] 摘要: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在石油炼制的过程中,对轻质原油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炼油厂陕西榆林 718500 摘要: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在石油炼制的过程中,对轻质原油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石油加氢技术是为了在石油炼制过程中达到脱碳降硫的目的,实现石油资源的环保利用。同时,在我国环境保护的作用下,石油炼制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加氢、催化剂等化学原料为主,保证石油资源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且对环境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提升我国是由行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加氢;催化剂和技术;石油炼制 1前言 石油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分为劣质石油和重质石油两种,这类石油中碳氢含量较大,不适合石油市场上使用需求。轻质石油为市场上应用频率最高的石油产品,在重质石油中使用加氢技术就是为了降低原油中的碳氢比例,使用氢气作为催化剂,提升石油的整体冶炼水平。就目前的形势来说,石油市场所呈现的局面相对较为复杂,石油资源变的愈发紧张。因此,为满足市场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在石油炼制的过程中,逐渐将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应用到其中,提升石油炼制的产量是一方面,也避免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本文对石油炼制中加氢催化剂和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 2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分析 加氢催化剂和技术主要是很因为氢分子吸附在催化剂上,在反应过程中生产氢原子,这个时候催化剂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各种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氢气反应生成烷烃。另外,加氢催化剂和的过程中,一般氢和一氧化碳,通过利用有机化合物实现加氢催化剂和的反应过程,其化学反应公为CO+2H2-=CH3OH;以及氢和有机化合物实现加氢催化剂的反应过程。 其具体原理是将氢气以催化剂的形式加入到原油中,促使原油中产生氢原子,氢原子和原油中的烯炔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烷烃。石油加氢有两种冶炼方式,一种是将氢和一氧化碳混合加入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另一种是有机化合物和氢发生化学键断裂的氢解反应。 3加氢裂化工艺现状 3.1加氢裂化工艺 在我国石油工艺史上处于重要地位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加氢裂化工艺是最先进的施工工艺之一,它广泛的用于石油炼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世界能源危机,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对石油的炼制,世界各国也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对该类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以确保整体的石油炼制水平,加氢裂化工艺的研究也成为重要加氢技术研究方向之一。 3.2加氢裂化反应过程 加氢裂化是石油炼制工作中的重要化合反应,将氢气注入合适的容器内,当温度升高至400至450℃之间是反应开始。容器压强大致为100至150kPa,这样就能发挥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当催化温度达到最适宜的状况下时,使反应物发生结构反应变化,也就是加氢后的裂化反应,实现重质原油的转化再利用。 3.3加氢裂化工艺的反应优势 加氢裂化工艺具有较好的反应优势,反应过程中对生产条件有着苛刻的要求,需要使用先进的生产器材以及先进的生产工艺,另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支持。加氢裂化工艺的优点,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重油的转化,降低副产物的产量,以确保反应后期产物的反应质量。 4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在石油炼制中的应用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在石油炼制的过程中,不仅提升石油炼制度的产量,对环境也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下面就对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在石油炼制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4.1在石油中的应用 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在石油开发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是提升石油的运用效率。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变的愈发的严重,对清洁细型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逐渐将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应用到其中。其实,加氢催化剂和技术重点在加氢,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利用分馏点切割法与卡法加氢催化剂等技术。其中,用分馏点切割法主要是根据石油内部的元素,例如:碳、氢、以及硫等元素含量比例,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的度,选择有效的分馏点将反应物进行切割,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反应生成物的饱和度;卡法加氢催化剂技术主要是针对反应生成物,通过利用相对合适的催化剂,创建活性度相对较强石油结构元素,并且将其与催化剂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创建,进而完善石油开发中加氢催化剂和技术的加氢工作。 4.2柴油中的运用 目前,柴油在我国工业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使用量也在工业行业不断发展中,随之提升,并且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对较为严重的。因此,在柴油炼制的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成为炼制工作中的重点,为了降低柴油对环境的污染,加氢催化剂和技术成为柴油炼制中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相对合适的催化剂,将柴油体系空速进行有效的降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催化剂进行升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反应生成物的饱和度,完成加氢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4.3油渣开发中的运用 加氢催化剂和技术是石油炼制的过程中,其应用的方面有很多,油渣开发就是其中的一个。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在油渣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脱硫装置,并且在加氢油渣处理以后,那么石油、柴油等轻质原油也随之产生。目前,我国的油价不断上涨,因此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在油渣开发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点,催化剂主要是以碳物质为主,对油渣中的一些有害物质难以进行有效的消除。另外,在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加氢的方式,保证各个催化剂之间的平衡度,这样不会对油渣中的大分子和高密度造成任何的影响。除此之外,通过利用打孔催化剂载体材料,这样可以将催化剂进行更好的扩散,并且进行温度的提升,这样可以降低油渣的密度,进而起到润滑的作用,展现了加氢催化剂和技术在油渣开发的效果。 5导致加氢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分析

催化剂分类

中国工业催化剂分类方法 一.石油炼制催化剂 1.催化裂化催化剂 2.催化重整催化剂 3.加氢裂化催化剂 4.加氢精制催化剂 5.烷基化催化剂 6.异构催化剂 二.无机催化剂 1.脱硫——加氢脱硫、硫回收催化剂 2.转化——天然气转化、炼厂气转化、轻油转化催化剂3.变换——高(中)变、低变、耐硫宽变催化剂 4.甲烷化——合成气甲烷化、城市燃气甲烷化 5.氨合成催化剂 6.氨分解催化剂 7.正、仲氢转化催化剂 8.硫酸制造催化剂 9.硝酸制造催化剂 10.硫回收催化剂 三.有机化工催化剂 1.加氢催化剂 2.脱氢催化剂 3.氧化——气相、液相催化剂 4.氨氧化催化剂 5.氧氯化催化剂 6.CO+H2合成——合成醇、F-T合成催化剂 7.酸催化——水合、脱水、烷基化催化剂 8.烯烃反应——齐聚、聚合、岐化、加成催化剂 四.环境保护催化剂 1.硝酸尾气处理催化剂 2.内燃机排气处理催化剂 3.制氮催化剂 4.纯化——脱痕量氧或氢催化剂 五.其它催化剂 其它催化剂 中国工业催化剂常规分类Classification industrial Catalysts 一、化肥催化剂(Catalysts for fertilizer manufacture) 一)脱毒剂(Purification agent)

1.活性炭脱硫剂(Active carbon desulfurizer) 2.加氢转化脱硫催化剂(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 3.氧化锌脱硫剂(Zinc oxide sulfur absorbent) 4.脱氯剂(Dechlorinate agent) 5.转化吸收脱硫剂(Converted-absoubed desulfurizer) a.氧化铁脱硫剂(Iron ozide desulfurizer) b.铁锰脱硫剂(Iron-Nanganese oxide desulfurizer) c.羰基硫水解催化剂(Carbonyl Sulfide hydrolysis) 6.脱氧剂(Deoxidezer) 7.脱砷剂(Hydrodearsenic Catalyst) 二)转化催化剂(Reforming Catalyst) 1.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Nature gas primary reforming catalyst) 2.二段转化催化剂(Secondary reforming catalyst) 3.炼厂气转化催化剂(Refinery gas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4.轻油转化催化剂(Naphtha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三)变换催化剂(CO shift catalyst) 1.中温变换催化剂(High temperature CO shift catalyst) 2.低温变换催化剂(Low temperature CO shift catalyst) 3.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Sulfur tolerant shift catalyst) 四)甲烷化催化剂(Methanation catalyst) 1.甲烷化催化剂(Methanation Catalyst) 2.城市煤气甲烷化催化剂(Town gas methanation Catalyst) 五)氨合成催化剂(Ammonia synthesis Catayst) 1.氨合成催化剂(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2.低温氨合成催化剂(Low temperatuer 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3.氨分解催化剂(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t) 六)甲醇催化剂(Methanol Catalyst) 1.高压甲醇合成催化剂(High pressur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2.联醇催化剂(Combined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3.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Low pressur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4.燃料甲醇合成催化剂(Fuel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5.低碳混合醇合成催化剂(mixture of lower alcohols synthesis catalyst) 七)制酸催化剂(Acid manufacture catalyst) 1.硫酸生产用钒催化剂(Vanudium catalyst for manufacture of sulfuric acid)2.硝酸生产用铂网催化剂(Platinum ganze catalyst for manufacture 3.非铂氨氧化催化剂(Non-platinum catalyst for ammonia oxidation)4.铂捕集网(platinum catch gamze) 5.硝酸尾气处理催化剂(Treated catalyst for tail gas from nitric acid plant)八)制氮催化剂(Nitrogen manufacture catalyst) 1.一段制氮催化剂(Frist stage catalyst for ammonia combined) 2.二段制氮催化剂(Second stage catalyst for nitrogen manufacture)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1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1 第一章绪论 燃料:汽油、煤油、柴油、喷气燃料 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有:三烯指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指苯、甲苯、二甲苯;一炔指乙炔;一萘指萘 三大合成: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 石油主要由C、H 、S 、N 、O等元素组成,其中C占83~87%,H占11~14 %。石油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金属量元素有钒、镍、铁、铜、钙等,非金属元素有氯、硅、磷、砷等,石油中各种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石油主要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其中烃类有: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类有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状沥青状物质。 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给石油加工过程和石油产品质量带来的危害有:腐蚀设备、影响产品质量、污染环境、使催化剂中毒。 2、蜡 石蜡,分子量300~450,C17~C35,相对密度0.86~0.94,熔点30~70℃。 主要组成:正构烷烃为主,少量的异构烷、环烷烃,芳烃极少。 微晶蜡(地蜡)地蜡,又称天然石蜡(新疆山区,埃及、伊朗) 分子量500~800,C30~C60,滴熔点70~95℃。 主要组成:带有正构或异构烷基侧链的环状烃,尤其是环烷烃;含少量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微晶蜡具有较好的延性、韧性和粘附性。 3、石油烃类组成表示方法 单体烃组成 表明石油馏分中每一种单体烃的含量数据。 族组成 表明石油馏分中各族烃相对含量的组成数据。 结构族组成的表示方法把石油馏分看成是“平均分子”,芳香环、环烷环、烷基侧链等结构单元组成

RA─分子中的芳香环数 RN─分子中的环烷环数 RT─分子中的总环数,RT=RA+RN CA%─分子中芳香环上碳原子数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 CN%─分子中环烷环上碳原子数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 CR%─分子中总环上碳原子数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CR%=CA%+CN% CP%─分子中烷基侧链上碳原子数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 4、胶状-沥青状物质 沥青质:指不溶于低分子(C5~C7 )正构烷烃,但能溶于热苯的物质。 可溶质:指既能溶于热苯,又能溶于低分子(C5~C7 )正构烷烃的物质。含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 胶质 胶质是一种很粘稠的流动性很差的液体或半固体状态的胶状物,颜色为黄色至暗褐色。受热熔融,相对密度~1.0,VPO法分子量约800~3000。 胶质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50ppm的胶质就可使无色汽油变为草黄色。 胶质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及石油馏分。 胶质含量随沸点升高而增多,渣油中含量最大。 胶质易氧化缩合为沥青质,受热易裂解及缩合。 沥青质 沥青质是一种深褐至黑色的、无定型脆性固体。相对密度略大于1.0,VPO法分子量约3000~10000。加热不熔,300℃以上时会分解及缩合。 沥青质能溶于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中,不溶于石油醚。 沥青质无挥发性,全部集中在渣油中。 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使渣油形成一种较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 胶质、沥青质能与浓硫酸作用,产物溶于硫酸。 5、石油的馏分组成 <200 ℃(或180 ℃ ):汽油馏分或石脑油馏分 200 ~350 ℃:煤柴油馏分或常压瓦斯油(AGO) 350 ~500 ℃:润滑油馏分或减压瓦斯油(VGO)(减压下进行蒸馏)

石油炼制过程和主要工艺简介

石油炼制的主要过程和工艺简介 石油、天然气是不同烃化合物的混合物, 简单作为燃料是极大的浪费,只有 通过加工处理,炼制出不同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 石油经过 加工,大体可获得以下几大类的产品:汽油类(航空汽油、军用汽油、溶剂汽油); 煤油(灯用煤油、动力煤油、航空煤油);柴油(轻柴油、中柴油、重柴油);燃 料油;润滑油;润滑油脂以及其他石油产品(凡士林、石油蜡、沥青、石油焦炭 等)。有的油品经过深加工,又获得质量更高或新的产品。 石油加工,主要是指对原油的加工。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通过一次加工、 次加工以生产燃料油品,三次加工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原油在炼厂加工前,还需 经过脱盐、脱水的预处理,使之进入蒸馏装置时,其各种盐类的总含盐量低于 5mg/L ,主要控制其对加工设备、管线的腐蚀和堵塞。 原油一次加工,主要采用常压、减压蒸馏的简单物理方法将原油切割为沸点 范围不同、密度大小不同的多种石油馏分。各种馏分的分离顺序主要取决于分子 大小和沸点高低。在常压蒸馏过程中,汽油的分子小、沸点低(50?200C ),首 先馏出,随之是煤油(60?5C )、柴油(200?0C )、残余重油。重油经减压蒸 馏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润滑油的基础油或半成品 (蜡油),最后剩下渣油(重油)。 一次加工获得的轻质油品(汽油、煤油、柴油)还需进一步精制、调配,才可做 为合格油品投入市场。我国一次加工原油, 20%左右的蜡油。 原油二次加工,主要用化学方法或化学 转化,以提高某种产品收率,增加产品品种, 艺很多,要根据油品性质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主要有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焦 化、减粘、加氢裂化、溶剂脱沥青等。如对一次加工获得的重质半成品(蜡油) 进行催化裂化,又可将蜡油的40%左右转化为高牌号车用汽油,30%左右转化为 柴油,20%左右转化为液化气、气态烃和干气。如以轻汽油(石脑油) 为原料, 采用催化重整工艺加工,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航空汽油)或化工原料芳烃 (苯、二甲苯等),还可获得副产品氢气。 石油三次加工是对石油一次、二次加工的中间产品(包括轻油、重油、各种 石油气、石蜡等),通过化学过程生产化工产品。如用催化裂化工艺所产干气中 的丙稀生产丙醇、丁醇、辛醇、丙稀腈、腈纶;用丙稀和苯生产丙苯酚丙酮;用 碳四(C4)馏分生产顺酐、顺丁橡胶;用苯、甲苯、二甲苯生产苯酐、聚脂、 只获得25%?40%的直馏轻质油品和 -物理方法,将原油馏分进一步加工 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二次加工的工

石油炼制过程

分类 习惯上将石油炼制过程不很严格地分为三类过程:(1)一次加工(2)二次加工(3)三次加工。 炼厂总体工艺图如下

原油一次加工 把原油蒸馏分为几个不同的沸点范围(即馏分)叫一次加工;一次加工装置;常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是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常称为原油蒸馏,它包括原油预处理、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一次加工产品可以粗略地分为:①轻质馏分油(见轻质油),指沸点在约370℃以下的馏出油,如粗汽油、粗煤油、粗柴油等。②重质馏分油(见重质油),指沸点在370~540℃左右的重质馏出油,如重柴油、各种润滑油馏分、裂化原料等。③渣油(又称残油)。习惯上将原油经常压蒸馏所得的塔底油称为重油(也称常压渣油、半残油、拔头油等)。

原油二次加工(裂化、重整、精制和裂解) 二次加工过程:将一次加工得到的馏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叫二次加工;二次加工装置:催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烃基化、加氢精制等。一次加工过程产物的再加工。主要是指将重质馏分油和渣油经过各种裂化生产轻质油的过程,包括催化裂化、热裂化、石油焦化、加氢裂化等。其中石油焦化本质上也是热裂化,但它是一种完全转化的热裂化,产品除轻质油外还有石油焦。二次加工过程有时还包括催化重整和石油产品精制。前者是使汽油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用于提高汽油辛烷值或制取轻质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后者是对各种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品进行精制,或从重质馏分油制取馏分润滑油,或从渣油制取残渣润滑油等。 裂化 一是热裂化 就是完全依靠加热进行裂化。主要原料是减压塔生产中得到的含蜡油。通过热裂化,又可取得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但是,热裂化所得到的产品,其质量不够好 二是催化裂化 就是在裂化时不仅加热而且加入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就像人们蒸制馒头时加入酵母一样,能大大加快反应速度,所以,催化裂化比热裂化获得的轻质油多(汽油产率可达60%左右),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比较好 三是加氢催化 就是在加入氢气的情况下进行催化裂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所得到的轻质油收率更高,质量更好,而且原料没有严格的要求,原油以至渣油都可以用;缺点是

促进剂的分类

促进剂的分类 硫化促进剂简称为促进剂。凡能加快硫化反应速度,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反应温度,减少硫化剂用量产能提高或改善硫胶有物理机械性能的配合剂,称为硫化促进剂。应用促进剂可以提高橡胶制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可以提高的改善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使厚制品质量均匀,并改善制品的外观质量并使色泽鲜艳。目前橡胶工业采用的促进剂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和化学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机促进剂、有机促进剂。无机促进剂使用最早,但因促进效果小,硫化胶性能差,除在外别情况仍少量使用以外,绝大多数场合已为有机促进剂所取代。有机促进剂促进效果大,硫化特性好,硫化胶有物理机械性能优良,因而发展迅速。随着合成橡胶品种和用途有不断发展,现有促进剂名目日益繁杂,但目前最常用的亦不过数十种。促进剂按其化学结构、促进效果大小、以及与硫化氯反应所呈现和酸碱性分类。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促进剂分可以为噻唑类、秋兰姆类、次磺酰胺类、胍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醛胺类、黄原酸盐类和硫脲类等八大类。一、噻唑类这是有机促进剂中较早的品种。属于酸性促进剂。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硫化活性,能赋予硫化胶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耐疲劳性能。所以在橡胶工业中应用比较广泛,耗用量较大。主要品种有如下两种。(1)2硫醇基苯并噻唑商品名称为促进剂M。本品为淡黄色粉末,味极苦,无毒,贮藏稳定。为通用型促进剂,对天然橡胶及二烯类通用合成橡胶具有快速促进作用,硫化平坦性较好,硫化临界温度为125℃,混炼时有脑炎烧的可能。在橡胶中容易分散,不污染,但不适于食品用橡胶制品。用作第一促进剂的用量为1~2份,作第二促进剂的用量为0.2~0.5份。还可用于天然橡胶的塑解剂。(2)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商品名称为促进剂DM。本品为淡黄色粉末,味苦,无毒,贮藏时稳定。其特性和用途与M相似,但硫化临界温度为130℃。140℃以上活性增大,有较好的后效性,硫化操作安全。常与其它促进剂并用以提高其活性。二、秋兰姆类这类促进剂呈酸性。属于超速促进剂。包括一硫化秋兰姆、二硫化秋兰和多硫化秋兰。二硫化秋兰姆可用于无硫黄硫化有硫化剂。作为促进剂一般用作第二促进剂,与噻唑类和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并用以提高硫化速度。与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并用时,能延迟胶料开始反应的时间,硫化开始以后反应又能进行得特别快,硫化胶的硫化程度也比较高。这种产用体系在低硫硫化中特别重要。采用秋兰姆促进剂的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受促进剂和硫黄用量比例的影响。一般来讲,硫黄用量正常,硫化胶的定伸强度较高,其它物理机械性能也比较好;当硫黄用量较低,促进用量较大时,则硫化胶的耐热老化性能可以得到改善。秋兰姆类促进剂最常用的品种是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商品名称为促进剂TMTD,简称促进剂TT。它既可作促进剂使用,也可作硫化剂使用。用作促进剂时用量一般为0.2~0.3份。三、次磺酰胺类这是一类迟效性促进剂,呈酸性。具有焦烧时间长、硫化活性大的特点。硫化胶的硫化程度比较高,物理机械性能优良,耐老化性能相当好。胶料具有较宽广的硫化平坦性。由于合成橡胶的发展和大量应用及高分散性炉法炭黑的推广应用,特别需求迟效性良好的促进剂。因而该类促进剂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有前途的一类促进剂。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各种促进剂中,遥以次横酰胺类为主,其中大量应用的有CZ、NOBS、NS 、DZ和OTOS等,它们均为硫醇基苯并噻唑的衍生物。(1)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商品名称为促进剂CZ。本品为淡黄色粉末,稍有气味,无毒,比重为1.31~1.34,熔点不低于94℃,贮藏稳定。其硫化临界温度为138℃,兼有抗焦烧性能优良和硫化速度快的优点。本品变色轻微、为喷霜、硫化胶耐老化性能优良。一般用量为0.5~ 2份。(2)N-氧二乙撑-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或2-(4-吗啡啉基硫代)苯并噻唑商品名称为促进剂NOBS。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无毒。比重为1.34~1.40。熔点为80℃~86℃。遇热时逐渐分解,故应低温贮存。贮存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时,胶料焦烧倾秘增加,硫化临界温度在138℃以上,焦烧时间比促进剂CZ更长,操作更安全。本品在胶料中容易分散,不喷霜、变色轻微。一般用量范围为0.5~2.5份,并配以2~0.5份硫黄。(3)N-叔丁基苯并噻唑次磺酰胺商品名称为促进剂NS。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有特殊气味。比重为1.29,熔点不你低于105℃。其性能和用法与促进剂

石油炼制工艺

石油炼制工艺 一、石油概述 1.常用油品的分类 (1)燃料油品:汽油、煤油、柴油、燃料重油、液化石油和化工轻油等(2)润滑油品:润滑油、润滑脂和石蜡等 2.石油的基本性质 (1)原油的组成:原油是一种混合物质,主要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统称为“烃类”。其中碳元素占83%-87%,氢元素占11%-14% (2)原油的分类:石蜡基原油(直链排列的烷烃含量占50%以上) 环烷基原油(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较大) 中间基原油(性质介乎以上二者) 3.原油的组分:轻组分:分子量比较小,沸点较低,易于挥发称为轻组分 重组分:组分较重,沸点较高,称为重组分 4. 原油的“馏分”:石油炼制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各组分的不同 沸点,通过加热蒸馏,将其“切割”成若干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馏分” 就是指馏出的组分,这是石油炼制技术上一个最常用的术语。 二、石油炼制的方法和手段 1.原油的蒸馏:原油进行炼制加工的第一步,是石油炼制过程的龙头。炼 油厂一般以原油蒸馏的处理能力作为该厂的生产规模。通 过常减压蒸馏把原油中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 馏分,获得直馏的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馏分和重质油 馏分及渣油。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包括三个工序: 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2.二次加工:从原油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 需要进一步加工,将重质油进行轻质化,以得到更多的轻 质油品,这就是石油炼制的第二部分,即原油的二次加工。 包括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减粘和 加氢处理等。 3.油品精制和提高质量的有关工艺:包括为使汽油、柴油的含硫量及安全 性等指标达到产品标准进行的加氢精制;油品的脱色、脱 臭;炼厂气加工;为提高油品质量的有关加工工艺等 三、石油的炼制工艺 (一)从对所要生产的产品要求来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燃料型工艺流程:以生产汽、煤、柴油等燃料油品为主 2.燃料化工型工艺流程:是在生产燃料油时,多生产一些化工原料 3.燃料润滑油型工艺流程:以生产润滑油为主 4.燃料润滑油化工工艺流程:生产润滑油兼化工原料这里主要介绍燃料型工艺流程,燃料型加工方案的目的是尽量把原油炼制为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品,可选用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焦化加工艺流程,其特点是流程简单,生产装置少。如果有些原油含硫、氮、金属等杂质以及难裂化的芳烃含量较高,其重馏分进行催化裂化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则有必要采取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焦化工艺流程。这两种工艺流程的示意图如下:

聚丙烯催化剂石油炼制助剂风险分析

7. 环境风险分析 聚丙烯催化剂及石油炼制助剂属微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另外,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江西西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现有生产线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大都属于微毒或者易燃物质,例如:金属钠为易燃物质;四氢呋喃、环戊二烯、CO为有毒化学试剂,因此,本次环评主要针对以上物质进行事故风险分析。 7.1 环境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毒性指标 环境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详见表3-2: 7.2 环境风险原因分析 7.2.1 运输、装卸过程 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所使用的四氢呋喃、双环戊二烯、金属钠、氯化锰、二甲苯、氯甲烷等原辅材料均由外地购买,因此,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为: (1)最为严重但几率很小的是运输过程中因意外交通事故,造成有毒物料进入环境,导致周围部分人员的中毒,或者发生火灾; (2)运输过程中因管件老化、阀门密闭不严等原因而造成有毒物质逸散、泄漏,引起中毒现象;

(3)装卸过程中因操作人员失误,或管道阀门等部件密封不严,造成物料泄漏,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现象。 7.2.2 贮存与生产过程 CO、四氢呋喃、双环戊二烯、金属钠、氯化锰、二甲苯、氯甲烷等原辅材料在贮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为: 管理人员失误或不可抗拒因素等造成物料泄漏引发污染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管道、阀门老化或操作未按规范,致使物料泄漏逸散,导致人员中毒。 7.3 环境事故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该厂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是由于CO、四氢呋喃、环戊二烯、金属钠、氯甲烷、氢气、氮气、双环戊二烯、二甲苯、氯化锰、浓硫酸等有毒有害物料的泄漏及发生火灾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污染程度则由物料的理化性质、毒性、消耗量、生产工艺发及事故发生地环境状况等一系列因素决定。 CO、四氢呋喃、氯甲烷属易燃易爆物料。其中CO用量为204Nm3/d,四氢呋喃用量为0.75t/d,氯甲烷用量为1.2t/d,消耗量较大。因此,在运输、生产及贮存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极易进入空气引发污染事故,甚至发生火灾。本次环评建议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司应对CO、四氢呋喃、氯甲烷的贮存予以限制,尽量做到即用即运,降低贮存风险,并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事故风险防范、应急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引发的污染纠纷事件。

催化剂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催化剂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1.催化剂的历史 催化现象由来已久,早在古代,人们就利用酵素酿酒制醋,中世纪炼金术士用硝石催化剂从事硫磺制作硫酸。十三世纪发现硫酸能使乙醇产生乙醚,十八世纪利用氧化氮之所硫酸,即所谓的铅室法[1]。最早记载“催化现象”的资料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末(1597年)德国的《炼金术》一书,但是当时“催化作用”还没有被作为一个正式的化学概念提出。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由于催化现象的不断发现,为了要解释众多的催化现象,开始提出了“催化”这一个名词。最早是在1835年,瑞典化学家J.J.Berzelius(1779-1848)在其著名的“二元学说”的基础上,把观察到的零星化学变化归结为是由一种“催化力(catalyticforce)”所引起的,并引入了“催化作用(cataysis)”一词[2]。从此,对于催化作用的研究才广泛的开展起来。 1.1萌芽时期(20世纪以前) 催化剂工业发展史与工业催化过程的开发及演变有密切关系。1740年英国医生J.沃德在伦敦附近建立了一座燃烧硫磺和硝石制硫酸的工厂,接着,1746 年英国J.罗巴克建立了铅室反应器,生产过程中由硝石产生的氧化氮实际上是一种气态的催化剂,这是利用催化技术从事工业规模生产的开端。1831年P.菲利普斯获得二氧化硫在铂上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英国专利。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迪肯过程。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铂是第一个工业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19世纪,催化剂工业的产品品种少,都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由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自工业催化剂问世以来,其制造方法就被视为秘密。 1.2奠基时期(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内,制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成分由金属扩大到氧化物,液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规模扩大。制造者开始利用较为复杂的配方来开发和改善催化剂,并运用高度分散可提高催化活性的原理,设计出有关的制造技术,例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取法等,成为现代催化剂工业中的基

石油炼制工艺学

石油炼制工艺学复习提纲 第二章石油及其产品组成和性质 1.石油的元素组成:基本元素(5种)C H S N O 微量元素 2.杂原子(S N O和微量元素)存在的影响:a石油加工过程(催化剂失活、腐蚀、能耗↑)b产品的质量杂质含量的高低与油品轻重有关 3.我国原油较为典型的元素组成特点:低硫高氮高镍低钒 4.直馏馏分:原油直接分馏得到 5.石油的馏分组成:石油气,汽油(石脑油),喷气燃料(航煤),轻柴油,重油(润滑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 6.我国原油组成特点:轻质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 7.石油及其馏分的烃类(C、H)组成(分布情况): a天然气(干气):主要由甲烷(>80%)、乙烷、丙烷,丁烷、二氧化碳组成 b炼厂气氢气、C1~C4(烷烃和烯烃) c汽油馏分(≤C11) d中间馏分(C11~C20的煤油、柴油) e高沸馏分(C20~C36)f渣油g蜡 8.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 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及胶质、沥青质 a含硫化合物b含氧化合物(主要石油酸) c含氮化合物d胶质、沥青质:原油中的大部分硫、氮、氧及绝大部分金属集中在渣油的胶质、沥青质中 第三章石油产品及其质量要求 1.石油产品分类(6大类产品) 燃料油品:气体燃料、LPG、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燃料油占80%以上 润滑剂:其中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三大主要品种 溶剂油和化工原料蜡沥青焦 2.燃料的使用性能(能判断对应性能的指标) 燃烧性(抗爆性):辛烷值(汽油)十六烷值(柴油)芳烃% 烟点辉光值粘度发热值密度(航煤)安定性:实际胶质诱导期烯烃% (汽油)碘价氧化安定性10%残炭颜色(柴油)碘价实际胶质动态热氧化安定性(航煤) 腐蚀性:硫% 硫醇% 水溶性酸碱铜片腐蚀银片腐蚀(航煤) 低温性:凝点粘度冷滤点(柴油)结晶点冰点(航煤) 3.辛烷值标准组分: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100 正庚烷=0 4.替代燃料(知道一些):LPG、CNG、二甲醚(十六烷值55~60) 生物柴油GTL合成油品 5.汽油的清洁化要求:无铅化低(蒸气压、硫、烯烃、芳烃、90%馏出温度) 较高的含氧化合物 6.我国汽油性质特点:硫含量高汽油中烯烃含量高汽油中芳烃水平相对较低汽油的蒸汽压偏高 含氧化合物低辛烷值分布差汽油的蒸汽压偏高 7.柴油清洁化要求:低硫、低芳烃(稠环芳烃)、高十六烷值 8.与汽油相比,柴油特点:节油经济环保清洁动力(热值高)安全 9.润滑油的作用:密封、冷却、减磨 10.润滑油组成:基础油添加剂 11.基础油的分类(按粘度指数) 12.内燃机油的牌号(代表的含义):按质量等级和粘度等级分类 质量等级分类(按字母顺序依次提高):a汽油机油:S(A~M)等b柴油机油:C(A~J)等 c通用油(汽/柴通用):SD/CC、SE/CC、SF/CD

1第一章工业催化剂概述

第一章工业催化剂概述 1.催化剂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 2.催化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3.催化剂市场 4.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 1.催化剂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 A.催化剂是化学工业的基石。据统计,现有90%以上的化工过程是采用催化剂进行生产的。借助于催化剂生产的产品总值在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约占18%,仅低于机械产品的总值。 B.提高社会生产水平(合成氨、合成材料、生物化工) 合成氨:亚洲在世界上的产量最高,其中,中国是第一大生产和消费国; 合成材料: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树脂,塑料;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热塑性树脂,塑料总产量已与赶超钢铁的产量。 生物化工:酶化工,最古老的化学工业,酿酒、制药,(Only,Cobbut,青霉素) 生物汽油:发酵法生产乙醇,掺入汽油约10%; 生物柴油:大豆油、蓖麻油等掺入柴油中。 C.扩大资源利用范围(C1化工、煤、石油)

C1:含一个碳的小分子;可生产合成燃料(F-T合成);生产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生产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构成化学物质的使用循环。 煤:传统用处,燃料,化工原料(汽化干馏得到,成本高,不纯);现石油危机,重提化工利用,汽化,液化等。 石油:催化裂化,重要的行业革新;催化重整,开辟制苯途径;60年代,全面取代煤。 燃料添加剂:四乙基铅、甲基叔丁基醚、二甲醚。 D.提取制造重要物质(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产品:批量小,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 催化剂本身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 E.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衣、食、住、行、环保、国防) 2.催化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A. 二十世纪以前(萌芽时期);最早工业化催化剂:硫酸催化剂:NO2 SO2 SO3 Cat:NO2 后1879年用Pt催化剂,现用V2O5-K2SO4/硅藻土 B. 二十世纪初(奠基时期) 1913年:合成氨Fe Cat; 15年:氨氧化制硝酸Pt网Cat; C. 二十世纪初30~60年代(大发展时期) 36年:催化裂化催化剂:SiO2-Al2O3; 38年:Ficher-Tropsch合成,Fe,Co,Ni催化剂; 49年:催化重整催化剂:Pt-Re/Al2O3; 53年:乙烯聚合催化剂:Ziggler-Natte TiCl4-Al(C2H5)3 60年代:均相络合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 D. 二十世纪初70年代以后(成熟时期) 78年:甲醇制汽油,甲醇芳构化,ZSM-5分子筛; 甲醇羰基化RhI2(CO)2;

中国工业催化剂常规分类

中国工业催化剂常规分类 一、化肥催化剂(Catalysts for fertilizer manufacture) 一)脱毒剂(Purification agent) 1.活性炭脱硫剂(Active carbon desulfurizer) 2.加氢转化脱硫催化剂(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 3.氧化锌脱硫剂(Zinc oxide sulfur absorbent) 4.脱氯剂(Dechlorinate agent) 5.转化吸收脱硫剂(Converted-absoubed desulfurizer) a.氧化铁脱硫剂(Iron ozide desulfurizer) b.铁锰脱硫剂(Iron -Nanganese oxide desulfurizer) c.羰基硫水解催化剂(Carbonyl Sulfide hydrolysis) 6.脱氧剂(Deoxidezer) 7.脱砷剂(Hydrodearsenic Catalyst) 二)转化催化剂(Reforming Catalyst) 1.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Nature gas primary reforming catalyst) 2.二段转化催化剂(Secondary reforming catalyst) 3.炼厂气转化催化剂(Refinery gas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4.轻油转化催化剂(Naphtha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三)变换催化剂(CO shift catalyst) 1.中温变换催化剂(High temperature CO shift catalyst) 2.低温变换催化剂(Low temperature CO shift catalyst) 3.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Sulfur tolerant shift catalyst) 四)甲烷化催化剂(Methanation catalyst) 1.甲烷化催化剂(Methanation Catalyst) 2.城市煤气甲烷化催化剂(Town gas methanation Catalyst) 五)氨合成催化剂(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1.氨合成催化剂(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2.低温氨合成催化剂(Low temperature 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3.氨分解催化剂(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t) 六)甲醇催化剂(Methanol Catalyst) 1.高压甲醇合成催化剂(High pressur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2.联醇催化剂(Combined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3.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Low pressur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4.燃料甲醇合成催化剂(Fuel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5.低碳混合醇合成催化剂(mixture of lower alcohols synthesis catalyst) 七)制酸催化剂(Acid manufacture catalyst) 1.硫酸生产用钒催化剂(Vanadium catalyst for manufacture of sulfuric acid)2.硝酸生产用铂网催化剂(Platinum ganze catalyst for manufacture) 3.非铂氨氧化催化剂(Non-platinum catalyst for ammonia oxidation) 4.铂捕集网(platinum catch gamze) 5.硝酸尾气处理催化剂(Treated catalyst for tail gas from nitric acid plant)八)制氮催化剂(Nitrogen manufacture catalyst) 1.一段制氮催化剂(First stage catalyst for ammonia combined) 2.二段制氮催化剂(Second stage catalyst for nitrogen manufa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