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的注意事项

脑外伤后的注意事项
脑外伤后的注意事项

脑外伤后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脑震荡和轻症脑挫伤应适当卧床休息,给予精神鼓励,清除思想顾虑,对症治疗,观察数日,注意继发性颅内病变。

2、维持充分营养,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应用神经营养药物。

3、防治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及时气管切开,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4、防治泌尿系统感染。

5、防治应激性溃疡所致的消化道出血。

6、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二重感染,防止真菌感染。

7、降低颅内高压,应用甘露醇、白蛋白、激素、代血浆等药物,严格防止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增高的一切诱因。防止体温升高及情绪激动,保持大小便通畅等。

在康复期应注意: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3、告知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月门诊随访。

4、加强功能锻炼,进行户外活动时,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除以上几点外,我院专家还着重强调病人的心理护理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康复方案,从心理疏导到心里治疗,力求患者回归社会回归生活。重型脑外伤后往往有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生活没有信心等现象,首先要给他们心理支持和鼓舞,耐心倾听,营造乐观积极的氛围,使其对生活保持信心。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一)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目的: 闭合性颅脑损伤随严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下面中的结局: ⒈死亡; ⒉植物状态: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吸允、呵欠等局部运动反应; ⒊严重残疾:有意识,但认知、言语和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24小时均需他人照料; ⒋中度残疾: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上尚能勉强独立的状态; ⒌恢复良好: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轻的后遗症; 治疗的目的旨在使重型脑损伤病人达到表中第4项结局;使轻中型病人力争达到表中第5项结局。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目标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要使其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二)颅脑损伤康复治疗原则: 在闭合性脑损伤康复中,运动和知觉障碍的治疗可参考脑血管以外的康复部分;情绪障碍易于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所控制。最有特征性的是认知障碍的治疗,应依据障碍程度的不同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⒈早期(Ⅱ、Ⅲ):对病人进行躯体感觉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觉醒能力,使能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 ⒉中期(Ⅳ、Ⅵ):集中在减少病人的失定向和言语错乱,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的训练,训练其组织(分类、排列顺序、补缺填空)和学习能力。 ⒊后期(Ⅶ、Ⅷ):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提高在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并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颅脑损伤治疗方法:

⒈认知障碍:认知康复的方法可从两个角度来分类: (1)单维或多维法:但维法即单独地治疗认知障碍中的某一功能如知觉、记忆等。多维法是一种环境治疗,即治疗不仅针对某一种认知缺陷,而且将患者的性格、情绪、生活和社会等多维因素都考虑到康复计划之中,多维法现已成为较公认的方法。 (2)直接法和代偿法:直接法是直接治疗存在的功能缺陷从而提高或恢复其功能的方法;代偿法是通过其他完好部分的功能或外界的辅助来代偿有缺陷的功能的方法,对于重症患者,代偿法常比直接法有效。 1) 记忆的训练:每次训练,患者需要记住的内容要少,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些;两种信息出现的间隔时间也要长些;在袭击出现和反应之间的间隔也应加大。对于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可采用PQRST法 P(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 Q(向自己提出与内容有关的主要问题); R(为了回答问题而仔细阅读资料); S(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 T(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2)注意力训练: A猜测游戏; B删除作业; C时间感; 注:以上3点请咨询康复中心作业治疗师 3) 思维的训练:思维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过程,而这些过程往往表现于人类对问题的解决中,因此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等于训练了上述大部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⒉行为障碍 1)发作性失控:往往是聂叶内部损伤的结果,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性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无计划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或物等。给予卡马西平0.1-0.3/次,一日2-4次,配合行为疗法中的暂停法。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与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与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1-13T11:58:59.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陈志翠[导读] 探讨早期康复与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陈志翠(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邳州 2213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193-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与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与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后遗症,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早期康复与护理颅脑外伤生活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急性颅脑外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急,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颅脑外伤早期康复与护理也逐渐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对我院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对照观察和研究,探讨早期康复与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龄12-70岁;单纯硬膜外血肿12例,单纯硬膜下血肿6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35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11例,脑干损伤5例,广泛脑挫裂伤21例。两组年龄、性别、受伤程度和部位、病程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 1.2方法 1.2.1早期康复的护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受伤程度及部位均无显著性差异。常规治疗包括急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术后抗炎、脱水、营养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的护理措施,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后48h-72h开始进行。具体措施:(1)卧床良肢位的摆放;(2)关节活动度训练。其活动式分为完全被动活动、部分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一般从被动活动方式逐渐发展至主动活动方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顺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每天做两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3)感觉刺激训练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可以通过洗澡、翻身、做运动、按摩等给病人以触觉、深感觉刺激;与病人说话、亲情呼唤、听收音机、看电视、看照片等刺激,有一定的促醒作用。(4)简单的动作练习;(5)翻身起坐训练方式可分为被动、辅助和主动的翻身。肢体无法活动的病人要每2小时翻身一次。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及时进行翻身。辅助和主动翻身练习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辅助量,使病人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理。(6)坐位平衡训练;(7)站起训练;(8)站立支撑和平衡训练;(9)步行训练;(10)语言交流能力训练;(11)呼吸道和皮肤护理;(12)进食训练;(13)大小便护理。 1.2.2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评定方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疗效评价根据Glasgow预后标准[1]。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Spss10.0软件包,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差异比较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后康复护理组ADL评分[2]和Glasgow预后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lasgow评分<8分[3],伤后常规昏迷,我们通过手术治疗、常规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无非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尽早使患者苏醒,尽早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伤残率。Luria等[4]认为,通过反复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皮质部分代偿。早期康复主要针对脑缺血半暗带区,通过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早期康复护理在昏迷期生命体征平稳48—72小时后进行[5],昏迷患者给予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是为醒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给予感觉刺激包括声音刺激、皮肤刺激、亲情呼唤、视觉刺激等有促进苏醒、诱发运动的作用。昏迷期间的呼吸道、皮肤护理、大小便护理、进食训练都是为以后患者醒后生活质量打好基础。苏醒后通过简单的动作练习、翻身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训练、站立支撑和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语言交流能力训练的顺序逐步进行使患者能达到一个最佳的恢复效果。我们在注重康复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指导,让他们树立信心,尽早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有促醒和功能恢复作用,康复组的生活质量和Glasgow预后恢复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与护理是一项长期的不容松懈的工作,值得我们医护工作人员去探讨,对提高患者脑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深刻意义。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一). [2]卓大宏.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44. [3]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44. [4]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的理论(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4-6. [5]李鲜.脑外伤后早期康复护理时机的选择[J].护理研究,2008年11月第22卷第11期.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奋乃静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治疗过程中的情况,了解两者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优缺点。方法:对照分析105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采用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对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效果相近,奥氮平的起效快,镇静作用强,无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奥氮平更适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不过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血糖的变化。 关键词:奥氮平;奋乃静;脑外伤;精神障碍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Olanzapine And perphenazine Therapy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Huang xiao-fang Kuang wei-ping Lei yan-qing Hua ka Huang yu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olanzapine and perphenazin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In order to realize of both the two drug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reat the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Method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105 cases of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说课讲解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高晶郭玉璞 一、概述: 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以及其可预防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预防,另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治疗。功能的恢复、认知的恢复、情绪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共同成为评价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生活回归和社会回归的重要指标。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重视认知功能对病人转归的影响,研究渐多。这是可喜的变化。 对于脑高级神经功能暨认知功能的认识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的代表理论是功能定位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Broca的语言定位报告。二十世纪的重要学说是功能系统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鲁利亚的“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学说”:调解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脑干的网状系统为主;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区——颞顶枕以及其联合区;产生意图、制定规划程序、控制调节执行的联合区——前额叶为主。二十一世纪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认知功能在脑内的结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验证了鲁利亚的思想之一:高级心理活动的脑皮质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日益增多的影像以及功能影像的手段,在脑卒中的认知功能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有关认知功能与脑结构关系的新认识。比如过去一直认为执行功能密切相关于额叶的功能,脑卒中后的研究显示执行功能相关于一个广泛联系的网络,涉及顶叶,扣带回,运动前区,枕叶以及颞叶,皮层下结构(基底节和丘脑)以及幕下机构如小脑和桥脑。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视空间与结构功能,也是通过卒中后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功能相关脑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非固定性。比如,40%的幕下脑卒中病人有时空间以及结构功能的障碍,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视空间的功能有双侧半球的额、顶、颞、枕叶以及基底节,丘脑,小脑共同参与。不仅幕下病变可以引起视空间与结构功能的障碍,而且左右半球的病变都影响视空间功能的改变。 二、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脑损伤 (1)

脑损伤 脑损伤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一种严重创伤,死亡率在4%—7%之间,重度脑损伤的死亡率更高达50%—60%。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前者指脑组织与外界不相交通的损伤,通常属于闭合性脑损伤;后者指脑组织与外界相交通的损伤,有头皮颅骨开裂,并有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时,属于开放性脑损作 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有脑震荡、脑挫伤、脑干损伤及颅内出血等。头部受击时的状态对于损伤的程度与后果关系密切. 分类 闭合性脑损伤 闭合性脑损伤按损伤程度与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脑震荡、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 脑震荡指头部外伤后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伤后昏迷短暂,一般于数分钟或30分钟内恢复清醒,伤后数日内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脑挫裂伤是暴力造成脑组织形态上的破损,患者昏迷时间较长;根据脑组织破损的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四肢瘫痪、口眼歪斜和失语等;伴发颅底骨折时,易出现相应部位的颅神经损伤,如嗅神经、动眼神经和面、听神经损伤等;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有头痛和脑膜刺激征;损伤引起脑水肿、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时患者头痛加剧,昏迷加深,甚至出现生命使体征改变,严重者也可引发脑疝形成。 脑干损伤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由外力直接引起,伤后立即出现症状,后者是由于脑疝时发生移位的脑组织压迫脑干所致,脑干损伤患者表现为伤后持续昏迷、强直、瞳孔大小多变、双眼同向凝视或眼球分离、多数脑神经麻痹和双侧锥体束征等。 开放性脑损伤 开放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闭合性脑损伤类同,但有以下特点:原发意识障碍较轻;伤道出血,有脑组织和脑脊液外溢;颅内压增高症状较轻,脑局灶症状较重,颅内可有异物存留,易发生颅内感染;远期癫痫发生率较高。 诊断:头颅CT更能简便、快速和正确地判断伤情 处理方法 颅内血肿患者处理

认知障碍的康复教学内容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是理解和认识的技能,是判断和做出决定的能力,是一种全面的认识。 认知是人们运用和处理所获得的讯息进行思考和行动,知觉是通过躯体感觉和大脑反应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大脑损害(如脑外伤或中风)后常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评估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此外,对于病人和家属要接受和应付这一事实也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治疗师在进行评估和治疗时,试图同时了解认知和知觉受损情况。工作人员与病人和家属配合,通过以下的评估可以得到认知受损的情况。认知障碍的主要方面包括: 1.注意力 2.记忆力 3.定向力 4. 创造力 5.计划和组织能力 6.解决问题能力 7. 大脑的灵活性和抽象思维 8.洞察力和冲动性 【评估】 认知功能不仅将知觉和感觉连结起来,而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也是互相连结的。某一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问题。 例如,一个病人如果有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问题,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障碍。特殊认知障碍的识别和评价不是容易的,就像缺陷在孤立的情况下通常是看不见的。治疗师应重点放在评估功能活动上,可是,通过观察和行为识别特殊认知障碍是困难的。下面讨论的每种认知缺陷,包括一些简单的检查有助于问题的识别。其他较特殊的检查由心理学者进行,但是,这些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不能真正反应病人的功能执行情况。 【治疗-注意力】 注意力是将精力集中于某特殊刺激的能力,没有精力分散。 注意力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可帮助人决定内外刺激利感觉在某一特殊时间是恰当的。它是一种包括警觉、选择和努力的功能。警觉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反应的一种状态,选择使我们决定刺激对应于我们做的事,努力起将注意力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 在注意力方面,我们用二种方式处理讯息: (1)自动过程:在潜意识水平。 (2)被控制过程:在我们考虑新讯息时用。 一位中风病人需要有意识注意(被控制过程)去完成最简单的任务。 两种障碍与这些过程有关: (1)集中的注意力障碍:当自动反应由受控制反应代替时发生,如一个中风病人在全神贯注如何行走时,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一件事上,他警觉的总体水平就下降。 (2)分开的注意力障碍:当受控制过程的功能不适合于病人处理所有完成某项任务必需的讯息时发生。当同时存在几种改变时,病人处于过度负荷状态。 1 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和活动分析是进行评估的最佳办法。各种不同的心理检查和评分需由心理学者完成。治疗师应观察病人在不同的地方和每天不同的时间所进行的功能活动,包括影响注意力的

脑外伤后的功能康复

脑外伤后的功能康复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05-22分享 脑外伤是地震伤员中较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脑外伤后既有局灶性症状(偏瘫、失语等),又有全面性脑功能障碍,如昏迷、认知障碍等。脑损伤的形式复杂多样,其导致的 功能障碍亦较为复杂,须对这些功能障碍进行详细评价,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方案,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本文介绍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脑外伤后的功能障碍 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与人进行交流,不能遵从他人指令等。认知障碍表现为学习、记忆、计算等能力下降,或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人、识路。行为障碍主要 表现为患者精神障碍、表情淡漠、性欲亢进、情绪异常等。 感觉障碍包括痛温觉、触觉、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的障碍,其中关节 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外伤的主要功能障碍,亦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 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主要包括偏瘫、肌力减弱、肌肉痉挛、平衡障碍、共济失调、不自 主运动等。 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与人不能进行正常交流,听觉理解障碍、表达困难、阅读和 书写障碍等。 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影响患者进食和营养,从而对患者体力和功能恢复造成影响,严 重吞咽障碍者须经鼻胃管喂养。 癫痫癫痫一般在外伤后的3~6月开始出现,发作时应放平患者,使其头偏向一侧, 以小毛巾垫牙,防止咬伤舌头和窒息。 大小便功能障碍早期脑外伤患者常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做好护理工作是康复的一部分 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是临床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正确的护理可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呼吸道的护理长期卧床患者痰不易咳出,易出现坠积性肺炎,除定时翻身改变体位外,拍背、痰液的体位引流等方式亦有助于排痰。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去掉枕 头,使头部略低于背部,护理人员用手掌快速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部至气管、口腔的方 向连续拍打几分钟,以助痰液咳出。有条件者可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稀释痰液。此外,多 饮水、多吃水果亦能避免痰液过于黏稠。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6-10-13T14:15:15.8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作者:胡玉红 [导读]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002 【摘要】总结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卧床训练、坐位训练、站立前准备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练习。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康复训练;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8分,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肢体功能障碍或病情需要等卧床时间较长,如不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将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神经外科近年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住院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122例。患者入院时症状凶险,均卧床休息,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其中男108例,女1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岁;手术治疗85例,非手术治疗37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8天。 2 方法 患者均在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同时,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以及非腰穿治疗6h之内,选择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原则上以不出现任何不适为度。 2.1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功能恢复程度的厉害关系。最好用本病区的病例进行说教,患者易于接受。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焦虑、恐惧、消极、悲观的情绪,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2.2康复训练方法 2.2.1 Ⅰ期:卧床训练患者入院的当天予肢体处于功能位。如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肩关节屈曲45°,上臂轻度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下肢保持中立位,大腿稍外展,足下垫软枕或足板托,踝关节保持背屈90°,以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内外旋。每2h翻身1次,配合按摩及被动活动上下肢体各关节,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可有效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及压疮等并发症。语言训练也可以在此期间开始进行。护士和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促进认知、记忆、分辨和理解。对失语或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障碍者所教的内容应依据患者的兴趣,尽可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另外,让患者看电视、读书、听音乐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1]。 2.2.2 Ⅱ期: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天抬高10°,如无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直至可坐起80°维持1个小时。在坐位训练同时训练坐位平衡,如能背部不靠坐1h就可以让患者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踩在小凳子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双肩,每次保持此姿势20min左右,每天3到4次,再过渡到护士或家属放手,患者自己扶床保持平衡坐位,直至患者能完全自行坐稳。也可以让患者借助于床栏练习翻身、坐起等。此期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指导患者联系握笔、进食、刷牙、梳头、洗脸、穿衣、脱衣、抬足、抬腿、伸腿等。注意防止对患者“超保护”,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就由患者自己做,而不要由他人替代[2]。当患者肌力达3级以上时进行站立前准备训练[3]。 2.2.3 Ⅲ期:站立前准备训练每天做3至5次,每次做10遍,做10天左右。①第一步:患者坐在床沿,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上肢支撑下身体慢慢地向左右倾斜。②第二步:姿势同上,在上肢支撑下做躯干左右旋转运动。③第三步:姿势同上,使头及身体尽量前屈,每次10~15s。④第四步:姿势同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两上肢肘部,患者两上肢在胸前交叉,患者使自己臀部略离床沿,身体稍前屈并向左右两侧做弯腰动作,每次5s。⑤第五步:护士扶住患者两肘,使其臀部离床站立。此期可协助患者练习从床移向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4] 。 2.2.4 Ⅳ期:站立训练训练时护士要注意患者站立的姿势,大腿不能内收或外旋,膝关节不能屈曲或过伸,足部不可内翻或下垂,足趾不能屈曲、内收。否则对下一步的步行训练将带来不利。每天练习10~20min,每天3~4次。患者可在护士帮助下坐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然后护士以两手支持患者两侧腰部,帮助患者由坐位起立至患者能自行站立再进行一下锻炼。①靠墙站立:护士两手扶持患者双肩,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患者的手直至患者能自己靠墙站立。②扶床站立:在患者独自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开始让患者扶床站立并逐渐放开手,不扶物而站立。③平衡训练:两手扶床栏或桌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运动,再做左右弯腰动作,再交替提起两足,在手扶的情况下患者单独站立维持6s以上,再扶床开始做横向慢慢移步。 2.2.5 Ⅴ期:步行训练护士一手扶住患者的腰,一手拉住患者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如患者向前迈步有困难时,可先原地踏步,逐渐慢慢练习行走,然后再练习独立行走,每次5~10米,并逐渐延长距离。 2.2.6 Ⅵ期:上下台阶练习患者手扶住楼梯栏杆,护士扶住其上下台阶,开始时不超过5个台阶,以后逐渐增加,并在护士在旁防护的情况下,逐渐独立练习上下台阶。 2.2.7 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中,如出现头晕、胸痛、发绀,运动后心率>110次/分,血压>200/100 mmHg,伴律不齐,运动后面色苍白出虚汗,明显疲乏无力,说明运动量过大[5],或者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可能为出现颅高压症状,应立即停止练习,并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而且注意以后需减量练习或返回到上一期训练。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时护士还需随时根据其心理需求进行适当心理指导,取得

脑损伤病人康复指导计划

脑损伤病人康复指导计划 全网发布:2011-06-23 19:37 发表者:韩峰(访问人次:813)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资源匮乏,临床医护人员往往因急症病人的抢救治疗已忙得身心疲惫,实在再难以顾及这些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病人的手术后康复指导工作。本人抛砖引玉,搜集、编写此文,以期对病人及家属有所帮助。 急、慢性颅脑病变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最常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外伤、出血、炎症、肿瘤切除术后)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在损伤后的前3个月(特别是最初2~3周),病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2年后一般不会再有明显变化。病因解除后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发病后6周以内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一、一般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意识不清、躁动或合并有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 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脑循环静脉回流、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4.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5.意识清楚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多在伤后2~3天)后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做主动肢体功能锻炼,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若自感无明显不适,每日至少2~3次,避免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脑循环。

1. 急性期:推荐病人胃肠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2800卡/日)、低脂食物。高蛋白食物以肉类(瘦肉、禽肉等)为佳,多食新鲜豆制品。为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可多食新鲜绿色蔬菜、红薯、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鱼类、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甜食果品摄入!高龄或合并有心脏功能不良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不大于3g/日),防止心脏功能恶化、钠水潴留加重脑水肿。 食物温度适宜(36~40度),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呃逆,影响消化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嗳气时应暂停,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内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持续24小时昏迷不能进食、确定无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尽早开始鼻饲流质饮食,4~5次/日,200~300 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冷却后再喂。 2. 恢复期病人给予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主、被动活动。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其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针灸等。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先行被动运动。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平、三环类抗抑郁药、安非他酮等。 4.某些抗癫痫药物可导致认知损害和精神症状,具有情感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更适用于癫痫相关精神行为障碍治疗,需权衡选择。 5.抗癫痫药、精神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血药浓度达到毒性水平或低于治疗水平,应始终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6.对癫痫控制不佳和诊断治疗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神经科会诊共同商讨。 六、疾病管理 癫痫治疗和管理涉及多专业团队的协同工作,包括神经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全科医师、神经心理学家、电生理及神经影像、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患者监护人等共同完成。癫痫相关精神行为障碍处理也离不开团队协作,其中精神科医师承担着精神行为症状诊断评估、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指导工作,也承担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宣传的职能,癫痫诊断的病耻感影响深远,理应对此保持足够的敏感性,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和误解,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第九节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一、概述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又称脑外伤,是最常见的脑损伤形式。在脑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精神障碍,统称脑外伤所致精神行为障碍。据估计到2020年,脑外伤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70万例病例。由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研究所用的方法、诊断和评定工具的不同,国内外研究所得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在颅脑损伤后的12个月内,

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5.8%~18.3%。有近1/3(29.0%)的患者出现人格改变,反社会和强迫性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10.5%)。颅脑损伤往往造成严重的神经认知损害,具有持久性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颅脑损伤所致的痴呆约占痴呆的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发病机制颇为复杂,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颅脑损伤包括颅脑受到直接或间接的脑实质损害。间接的脑实质损害与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关,其主要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和细胞因子损伤、氧化损伤,最终细胞死亡。颅脑损伤后脑内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损伤,尤其当额叶、海马等区域受损,与神经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研究提示,颅脑损伤和ApoE?4等位基因是外伤后痴呆的共同危险因素,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脊液中β-Amyloid(42)和分泌型β-APP水平在创伤后均显著增加。此外,颅脑损伤患者的胆碱能系统功能下降,急性期5-羟色胺表达增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NMDA)大量释放且摄取降低,导致钙通道异常,细胞外大量的Ca2+内流,致使Ca2+超载,最终将引发神经元的死亡。程度相当的颅脑损伤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差异可能与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颅脑损伤急性期常在神经科就诊,神经科有详尽的分类。精神科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将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分为急性期精神障碍和慢性期精神障碍两大部分。 (一)颅脑损伤后急性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后急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脑震荡和脑外伤性谵妄。前

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5-11-19T13:43:42.6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何慧 [导读]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830001 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8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把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84例脑外伤患者划分为干预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关键词:护理;康复;脑外伤;干预;生活质量 脑外伤易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尽早进行康复治疗[1-2]。本次研究对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42例脑外伤患者予以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获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84例脑外伤患者,男52例,女32例,年龄为20-60岁,其平均年龄为32.4±1.2岁,其中有26例为颅骨骨折,8例为颅底骨折,34例为头皮血肿,16例为硬膜外伤肿。排除合并其他外伤疾病或者脑部疾病患者。随机将84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病例数分别为42例的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如下: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清除口腔内所存异物以及分泌物,确保呼吸畅通。予以心理安慰、支持以及疏导,讲解有关疾病和治疗方面的知识,消除患者可能存在的负性心理。合理安排饮食,对昏迷者采取鼻饲流食。2)经声音以及语言刺激提高患者觉醒能力、辨别能力,训练其思维、注意力以及记忆力,实施心理康复指导,使患者可尽快适应环境。借助于Bobath法与Brunnsrtom法实施肢体康复护理[3],在护理期间,为避免患者出现挛缩或者水肿,应把肢体放置在功能位,待进入至稳定期以后实施四肢训练;同时还应合理实施步行训练以及上下阶梯训练。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合理且正确的评估,加强其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如梳洗、进食、行走以及穿衣等,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使患者可尽早脱离帮助自主完成各种活动。3)确保床单为干燥以及干净,定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导尿管以及导尿管,做好引流管护理工作,记录好引流的颜色、性质以及量,如果引流管内存在鲜红色凝血块,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此外,还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嘱咐患者应保持身心愉悦,且家属需营造一个轻松且舒适的家庭环境,加强功能锻炼,定期到院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脑外伤分析 所谓脑外伤是指因外物所造成的且头脑部可肉眼看见的伤,容易引发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损害是于脑组织某个特定区域还是广泛性损害,即局灶性或者弥散性,不同区域脑损害所引起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其中局灶性症状主要包含听觉、运动、视觉、感觉以及言语等异常;弥散性损害则会影响睡眠和记忆,造成意识模糊或者昏迷,上述两种损害不管是哪一种,均容易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影响其生活和工作,需及时进行诊治[4]。 3.2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的效果分析 经大量临床实践和有关文献报道研究可知,在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护理中,基于常规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自理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恢复[5-6]。本次研究笔者选取了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4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干预组,对其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含有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各能力训练、导管护理干预以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常规护理加施早期康复干预的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和心理变化,结合其需求,实施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经患者各能力障碍的综合评估,早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训练,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加速其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磊,公静,丁翠翠等.康复护理在早期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11-2512. [2]嵇春妹.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外伤综合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0):126-127. [3]周格丽.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08(18):1620-1621. [4]范燕娜,王冬梅,石卫青等.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32-134. [5]周格丽.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19):1736-1738. [6]冯益珍.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4):94-95.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造成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常见原因为 A.颅内硬化动脉的血栓形成 B.颅内动脉破裂出血 C.颅外动脉的栓子 D.颅外肿瘤转移栓子 E.颅内肿瘤所致 下一题 (2/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2题 由于大脑局部区域损害,导致智能某方面障碍为 A.全面痴呆 B.心因性痴呆 C.假性痴呆 D.童样痴呆 E.部分痴呆 上一题下一题 (3/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3题 患者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落后于同龄正常人群,社会适应不良 A.痴呆 B.精神发育迟滞 C.遗忘 D.错构 E.虚构 上一题下一题 (4/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4题 痴呆的主要特征是 A.感知障碍 B.记忆减退 C.判断理解力下降 D.不能自理生活 E.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 上一题下一题 (5/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5题 谵妄的特征是 A.意识障碍 B.感知障碍 C.记忆障碍 D.定向障碍 E.以上都是 上一题下一题 (6/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6题 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学特征性诊断依据是 A.脑神经细胞减少 B.脑神经细胞缩小 C.老年斑 D.染色体溶解 E.胶质细胞增生 上一题下一题 (7/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7题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改变大多是由于 A.脑肿瘤 B.脑萎缩和变性 C.脑代谢障碍 D.脑中毒 E.脑外伤 上一题下一题 (8/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8题 下列哪种情况出现于癫痛性精神障碍发作时精神障碍 A.自动症 B.易激惹 C.失眠 D.人格改变 E.极度抑郁 上一题下一题 (9/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9题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是 A.早期全面智能损害 B.常伴错觉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精品)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作者: 张通赵军公维军脑外伤是指头颅和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遭受的损伤,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外伤如头面部外伤、骨折、胸腹部外伤等。 随着交通、建筑、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脑外伤发生率和因脑外伤而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而自然灾害或战争所造成的突发性脑损伤常常表现为发病集中、程度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脑外伤的治疗包括两个重要方面: 第一,抢救生命,防治併发症;第二: 康复治疗,提高功能。 一、脑外伤的常见原因一、脑外伤的常见原因损伤原因为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 平时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跌倒或坠落、体育运动、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战时见于爆炸形成的高压气浪冲击,工事或建筑物倒塌及火器、利器伤等。 二、脑外伤的分类二、脑外伤的分类 1、根据损伤的性质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 闭合性损伤颅脑: 头皮可有破裂,颅骨可有骨折,但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颅脑损伤: 1 / 18

头皮、颅骨、硬脑膜均有破裂,脑组织和外界相通。 2、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和特重型。 轻度损伤者伤后昏迷在半小时以内,仅有短暂脑功能障碍而无器质性改变;中度损伤者有脑器质性损伤,昏迷在 12 小时以内,可有偏瘫、失语等症状;重度损伤者昏迷在 12 小时以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特重型损伤者可出现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三、脑外伤的发病机制三、脑外伤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种。 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脑疝、脑积水、癫痫等。 四、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四、脑外伤的临床表现颅脑外伤的临床症状表现是由受伤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轻微颅脑外伤可仅有头皮血肿,重的脑外伤的症状可出现以下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头痛呈持续性胀痛,呕吐一般为喷射性呕吐。 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昏迷、深昏迷。 生命体征改变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可以反应颅脑损伤的程度。 其他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易疲劳、智能减退、失眠等也是很常见的。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为心悸、血压波动、多汗、月经失调、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见于闭合性脑外伤,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较大幅度的旋转性移动的结果。脑震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可在伤后即发生,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内。脑挫伤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严惩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清醒的过程中可发生定向不良,紧张、恐惧、兴奋不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称为外伤性谵妄。如脑外伤时的初期昏迷清醒后,经过数小时到数日的中间清醒期,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时,应考虑硬脑膜下血肿。 2.遗忘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外伤后遗忘症的期间是指从受伤时起到正常记忆的恢复。以逆行性遗忘不常见(即指对受伤前的一段经历的遗忘),多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可发生持久的近事遗忘、虚构和错构,称外伤后遗忘综合征。(二)后期精神障碍 1.脑外伤后综合征:多见。表现头痛、头重、头昏、恶心、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通常称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有的可能有器质性基础,若长期迁延不愈,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和易患素质有关。 2.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3.脑外伤性精神症:较少见。可有精神分裂症样状态,以幻觉妄想为主症,被害内容居多。也可呈现躁郁症样状态。 4.脑外伤性痴呆:部分严惩脑外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并常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主动性缺乏、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欣快、羞耻感丧失等。 5.外伤性癫痫。 6.外伤后人格障碍:多发生于严惩颅脑外伤,特别是额叶损伤时,常与痴呆并存。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和丧失进取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