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命现象分析和研究的光学方法与手段_牛憨笨

细胞生命现象分析和研究的光学方法与手段_牛憨笨
细胞生命现象分析和研究的光学方法与手段_牛憨笨

中国科学 G 辑: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7年 第37卷 增刊: 21~29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7234949.html,

收稿日期: 2007-05-20; 接受日期: 2007-08-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60532090, 60627003, 60408011) * E-mail: hbniu@https://www.360docs.net/doc/4c17234949.html,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细胞生命现象分析和研究的

光学方法与手段

牛憨笨* 袁小聪 屈军乐 许改霞 刘立新 彭 翔

(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子学研究所, 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深圳 518060) 摘要 未来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系统生物学研究, 其根本目的是从系

统角度深入理解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在内的重大生命过程. 系统生物学研

究的基本内容是高通量获取从一维的基因到多维的蛋白质信息, 并通过系统整合

所获得的信息而最终重构出细胞生命如何建立、执行或取消一种生物功能的基本

图像, 其中蛋白质信息包括蛋白质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生的变化等. 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基本结束, 研究者已

经开始从原来关注静态的“密码”转向了研究动态的“功能”. 这将要求来自物理或

化学的新技术应用到生物学以收集细胞动态信息. 需要在活细胞水平上进行的研

究至少包括两类: 一类是对活细胞群体进行快速无损的功能检测, 主要服务于临

床快速诊断、药物筛选和某些细胞功能分析; 另一类则是针对单细胞进行的亚细

胞结构和大分子的动态功能表征分析. 光学技术是研究活细胞功能的主流研究方

法, 具有无损、高特异性、高灵敏、高空间分辨、高时间分辨和实时动态等优势.

主要介绍用于活细胞功能分析的光学方法与手段及其发展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 光学方法 功能成像 光学散射力 细胞生命现象

20世纪中期以来, 随着DNA 双螺旋结构和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发现, 生命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 回顾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 生命科学的发展是与相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每一次生命科学的大发展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 而生命科学的大发展又进一步牵引了相关技术的进步(Nobel lecture: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7234949.html,/medicine/laureates/2002/index. html).

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 相关的技术和仪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生物学原理为主设计的,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等; 另一类则是基于物理、化学原理的仪器, 如X 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质谱仪和电子显微镜

22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第37卷

等.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新技术. 可以说, 在“后基因组时代”, 谁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 谁就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头羊”. 正因为如此, 第22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提出的战略思想是: 1)在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上下功夫; 2)改进或创造基本技术, 因为没有技术的改进创新, 单单依靠现有商品化的仪器设备, 很难设想我们能比别人做出更多、更高的创新性工作.

当然, 要发展生命科学研究中所需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首先要深入了解生命科学目前的发展现状、重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发展趋势. 20世纪中叶以来, 人们通过应用X射线衍射仪解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之后, 科学家的研究视野已经逐步从一两个基因或蛋白质的行为扩展到了成千上万个基因或蛋白质的表现. 此外, 由于复杂系统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发展, 人们关注的对象已不再停留于一条代谢途径或信号转导通路, 而是拓展提升到了决定细胞各种功能动态网络结构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今天, 人们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已经将生物学研究提升到了系统生物学的高度. 一方面, 基因组学(genomics)奠定了系统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并准备了充分的信息学方法. 另一方面,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则进一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理解在细胞生命活动中, 蛋白质的组成与相互作用所构建的蛋白质分子网络. 然而, 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来看, 对于理解一种生物学功能或过程的本质, 研究者需要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各种分子及其相互作用, 这是一个逐步整合的复杂过程, 可能需要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因此, 为了实现从生命密码到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研究, 首先必须从细胞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研究着手, 需要了解细胞内蛋白质具体的组成、含量、修饰、定位、动态传输、交互作用以及这些现象与细胞整体功能的关系. 实际上, 生命科学研究的维度是趋向于更加丰富的. 为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高通量获取并整合从一维的基因表达到多维的蛋白质的数量、空间分布以及修饰在细胞的动态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信息, 最终重构出细胞完成一种独立生物学功能的根本机制,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细胞的增殖、变异和凋亡等生命过程. 在这些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

(ⅰ) 如何在高效、高通量、无损伤的情况下实现活细胞内大分子成分(比如蛋白质, 目前只能依靠抗体识别, 用荧光或酶标记后靠显微镜观察)的特异性表征;

(ⅱ) 如何测量活细胞的机械特性和电学特性, 并进一步利用这些新的特性作为疾病检测和诊断的新指标;

(ⅲ) 如何针对分子和亚细胞结构进行实时动态检测以及如何测量不同蛋白质在细胞内微环境的差异分布等.

然而, 目前的组学研究手段多基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这些方法操作复杂, 且功能单一.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 这些方法都需要离体操作, 即都要将细胞破碎、纯化、富集或扩增目标分子, 不能实现活细胞实时定位测量. 而光学方法在这方面却具有独特的优势.

光学技术是研究活细胞生命现象的主流研究方法, 具有无损、高特异性、高灵敏、高空间分辨、高时间分辨和实时动态等优势[1]. 20世纪60年代激光发明之后, 光学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方法和新手段, 其中包括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共焦显微技术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等. 它们从不同的工作原理出发分别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超衍射极限的空间分辨图像和显微层析结构图像. 更为重要的是, 近年来利用激光技术发展了包括荧光多参量和Raman显微

增 刊牛憨笨等: 细胞生命现象分析和研究的光学方法与手段23

成像技术. 它们和上述各种显微成像技术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可以提供揭示生物分子组分和构象的功能图像, 或可以提供表示不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图像, 而不是纯粹的微观结构图像. 显然, 这是研究细胞组学所亟需的方法和手段. 值得关注的另一个进展是探测器的时间分辨率在不断获得改进, 这对研究活细胞内的各种微观动态过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借助该技术, 我们不仅可获得活细胞内随时间变化现象的某一瞬态的清晰图像, 还可获得现象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影”. 另外, 激光技术还与微光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细胞的可控操纵和可控变形, 发展成可灵活操作细胞的光镊和光涡流等, 从而为实现细胞的固定、筛分、弹性测量、模拟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所受到力的影响等创造了条件. 介绍用于活细胞现象分析和研究的光学方法和手段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1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需要在活细胞水平进行研究的有两类问题: 一类是对群体活细胞进行快速无损的功能检测, 主要解决临床快速诊断、药物筛选和细胞功能分析, 这方面的研究把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带入细胞组学研究时代; 另一类是针对单细胞进行亚细胞结构和分子水平的动态功能分析, 主要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相关学科对细胞内基本功能的解读. 这两类问题的研究不是截然分开的, 对单细胞内基本功能的了解有利于群体活细胞功能的进一步分析.

为开展上述研究, 需要发展的光学新方法和新手段应具有如下特征:

(ⅰ) 与活细胞等生命体环境友好, 输入光不会损伤活细胞, 不会扰动其正常活动;

(ⅱ) 能提供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研究的超衍射极限的空间分辨率;

(ⅲ) 能提供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各种生命现象的动态过程研究的高时间分辨率;

(ⅳ) 能提供细胞成分、构象及细胞内不同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信息;

(ⅴ) 能实现细胞的可控操纵和可控变形;

(ⅵ) 能实现活细胞无损、无扰动参量检测.

具有上述特征的光学新方法和新手段, 将使细胞组学研究所需进行的活细胞光学微操纵、筛分、可塑性测量、表面成像、体成像、功能成像、光谱分析等成为可能.

近年来, 围绕上述问题的解决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 下面就有关进展分述如下:

1.1应用于细胞的快速光学操纵与物理特性实时检测技术

细胞机械性能与其内在有机成分有着密切联系. 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丝交错构成, 用以支持细胞、并行使细胞迁移、胞内物质运输及细胞分裂等功能. 细胞骨架不仅决定着细胞的机械强度与表面轮廓, 而且与细胞的各种功能密切相关. 当发生疾病时, 细胞功能的改变将直接导致细胞骨架变化. 医学研究证明, 细胞骨架变化将导致许多血液疾病. 在癌变过程中, 当细胞从正常状态发展到癌变状态时, 其细胞骨架将由规则的刚性结构变为非规则的柔性结构. 由于细胞骨架变化反应了细胞整体机械特性, 因此细胞刚性测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的非生化手段标记法. 而且, 由于细胞拉伸技术所需要的样本数量非常少, 在临床上可以直接从病患的可疑部分如肺部、胃部、子宫颈等表面部位直接取样, 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等特性. 另外, 弹性是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最敏感的参数, 它可以定量分析及判断癌细胞的扩散程度.

目前, 测试细胞骨架机械特性的技术有细胞微吸管技术、原子力显微技术、光镊微操纵技术等. 但这些技术都存在不同的问题, 如微吸管细胞操纵技术需要机械接触, 近场光学方法操

24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第37卷

作复杂和速度慢, 光镊由于需要在细胞样品上黏贴微颗粒, 也存在操作复杂和检测速度与流量较慢等问题. 因此, 发展新一代光学手段, 通过光学作用力与光学成像技术联用, 实现活体细胞骨架快速无损三维检测, 将是突破目前细胞骨架检测在临床医学应用的有效途径.

由激光产生的光学作用力分为梯度力和散射力. 与梯度力相比, 光学散射力无需高倍显微物镜会聚产生, 其强度通常是相同激光光束产生梯度力的10倍以上. 因此, 利用光学散射力对活体细胞进行操纵, 将可使光学辐射损伤降到最小. 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应用光学散射力检测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 例如对癌变细胞及其癌变阶段进行了弹性表征. 但是, 此类研究在采用光学手段方面, 仍然停留在定性检测水平. 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光学成像手段联用的技术, 以便精确实时地检测细胞的形态变化. 如果使用相干光源成像检测, 将光学干涉测量法结合到传统的生物显微镜上, 就可以实现在亚微米精度上的三维形状实时测量. 再与散射力光镊结合, 即可实现高分辨率、无损伤的操纵、观察与测量.

对于群体细胞检测, 通常需要先进行细胞筛分, 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单细胞操纵与观察. 传统流式细胞仪具有高速多参量分离等优势, 但由于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操作复杂等因素, 该技术不适用于小剂量的细胞筛分. 目前主流的小剂量细胞颗粒筛选通常在微型槽或微型腔中进行, 这样不仅节约成本, 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目前主要的筛分方法有电泳筛分、介电电泳颗粒筛分以及基于微颗粒物理扩散的筛分技术等, 其中电泳筛分的电场作用可能会影响活体细胞本身的生命活动, 而且电泳筛分通常需要进行荧光标记, 增加了筛分过程的复杂性. 介电电泳颗粒筛分技术由于易于集成化设计, 因此广泛应用于生物和生化领域细胞及颗粒的筛选, 但其缺点是筛分效率较低. 虽然基于微颗粒物理扩散的筛分技术是科学家近年提出的新技术, 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 但由于其不适用于大至几微米的颗粒筛选, 所以暂时不能应用于通常大小的细胞筛分. 利用全光学方法实现细胞筛分是一种新方法, 其原理是使流动的细胞群通过三维光学晶格点阵, 利用细胞尺寸、折射率差异产生选择性偏折作用, 从而实现筛分. 由于该方法拥有连续筛选、非接触、指数级选择率等独特优点, 而且处理细胞速度超过30粒/s, 全光学细胞筛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重视, 自2002年以来, 已经有多个国际小组启动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2~7]. 在全光学筛分技术中, 虽然多光束干涉方法能够成功实现光学晶格点阵并筛分细胞, 但是该方法依赖于光学干涉, 对光路调节要求极高, 同时由于多光束干涉的限制, 光学晶格点阵的几何参数无法任意调节. 因此, 发展多自由度的全光学点阵筛分技术, 将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方便.

国内在光镊领域的研究, 在过去15年里, 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8,9]. 但是在利用光学散射力导致细胞变形、全光学点阵筛分技术和整合光学筛分、光学散射力、细胞光学三维成像等方面国内尚未见报道.

1.2应用于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分子成像的荧光及Raman显微技术

荧光显微技术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首先是荧光探针技术. 荧光探针是用来标记生物分子的, 要求具有高的荧光转换效率、小的体积、不影响被标记分子的性质、对所处微环境敏感等特点. 目前前景较好的荧光探针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荧光蛋白[10,11], 另一类是量子点[12,13]. 前者已在活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 后者也表现出突出的优越性, 如荧光强度高, 光谱宽度窄且分布对称, 荧光谱峰位置可通过改变量子点物理尺寸进行控制等. 这两种标记技术, 结合新型的探测技术, 在

增 刊牛憨笨等: 细胞生命现象分析和研究的光学方法与手段25

活体细胞生命现象的研究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多光子激发荧光技术. 单光子激发需要短波长激光, 甚至紫外光, 在活细胞研究中, 往往具有破坏性. 随着飞秒激光脉冲技术的诞生和走向成熟, 多光子激发荧光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4,15]. 多光子激发荧光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优越性, 例如, 它的非线性效应和超短脉冲效应使横向和纵向空间分辨率均获得改善, 从而为研究细胞内的动态过程创造了条件, 同时由于激发光可以是近红外光, 不会像紫外光那样对样品造成损伤, 还具有穿透深度深、激发荧光波长范围宽、激发光与荧光容易分离等优点. 随着飞秒脉冲激光器成本的降低, 它将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另外, 在突破衍射极限提高空间分辨率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 为了实现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分子成像, 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突破衍射极限, 提高空间分辨率. 人们曾通过不同的技术途径进行了研究. 对荧光显微成像而言, 最为成功的途径之一是受激发射耗尽(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简称STED)技术[16,17],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激发光束与另一束环形激光束共同作用, 设法使受衍射极限限制的激发光斑外围产生受激发射而不发射荧光, 只有环形中心部分才发射荧光, 通过时间同步和光谱分光技术将荧光和受激发射光分开, 从而获得超衍射极限的空间分辨, 所获得的空间分辨率小于35 nm. 还有荧光多参量成像技术也获得飞速发展. 除了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成像技术外, 近年来还发展了荧光寿命成像(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microscopy, 简称FLIM)技术、同时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成像技术以及同时荧光寿命与荧光偏振成像技术等. 通过对样品进行荧光寿命成像, 可以对分子所处微环境中的许多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参数如pH值、离子浓度、氧压、溶液疏水性及猝灭剂等的分布进行定量测量. 基于荧光寿命测量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简称FRET)技术, 可以提供一种非常精确的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手段[18,19]. 通过荧光偏振特性的测试可以获得影响荧光探针分子转动的有关待研究分子本身及其所处微环境的很多信息, 如: 分子体积、形状、质量以及微环境的黏滞度等, 从而得到蛋白质变性、蛋白质与其它物质结合以及蛋白质内部的动力学变化情况等信息[20]. 最后, 随着荧光多参量成像技术的发展, 对探测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不仅要以低的噪声、高的灵敏度探测微弱的荧光强度信号, 以高的时间分辨率测量荧光寿命, 还需要利用两维探测器以高的灵敏度和高的时空分辨率同时记录不同光谱的荧光寿命, 甚至多焦点处不同光谱的荧光寿命. 这些技术近年来都取得很大的进展. 在上述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 除已有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商品供生物学家使用外, 在实验室已研制成功基于飞秒激光器和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器的荧光寿命成像系统、基于超短脉冲激光器和门控像增强器及面阵CCD的多焦点荧光寿命及荧光偏振测试系统、基于多光子效应和同步扫描相机的荧光寿命或荧光多参量测试系统等, 并在实验室演示了这些系统在研究活细胞生命活动中应用的可行性.

与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相比, Raman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要缓慢得多. Raman光谱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分子特异性. 但其最大的缺点是信号微弱, 需要用很强的激光照射样品. 正因为如此, 数据采集时间过长和激发光功率过高是阻碍Raman光谱技术应用于活细胞研究的主要因素. 所以, 在Raman光谱学技术研究中, 如何有效提高Raman信号、缩短数据采集时间、降低激发光功率, 是众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 最主要的进展是1965年由Maker 和 Terhune提出的相干反斯托克斯Raman散射(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简称CARS)技术[21], 它的转换效率比传统Raman散射提高了105倍, 且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使信号采集效率大大提高. 1999年哈佛大学Xie小组利用两台可调谐飞秒激光器第一次对活细胞进行

26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第37卷

了高质量的CARS成像[22]. 近年来, 为了减小背景干扰和实现应用方便的背向CARS成像, 又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23,24]. 在哈佛大学Xie小组的研究基础上, 日本Ichimura等人[25]将尖端场增强技术引入CARS成像技术之中, 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小于35 nm). 与医学成像技术相结合, 美国马萨诸塞州人民医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 得到了皮肤的视频背向CARS 图像, 其卓越的成像效果打开了CARS进入医学领域的大门[26,27].

我国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方法学研究方面已经陆续对双光子激发荧光、荧光寿命成像、荧光光谱成像以及FRET等方法及其应用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高水平研究成果, 积累了较强的工作基础[28~31]. 作者所在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重复频率皮秒扫描相机的同时光谱和时间分辨多焦点多光子荧光显微功能成像技术[32,33]. 在Raman谱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 大多使用成熟的商业化仪器, 测量单点Raman谱线, 无直观的图像, 且无法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 因此在生物学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CARS的理论研究工作[34]. 但总体来说, 我国在荧光和Raman光显微成像方面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细胞组学研究发展的要求.

1.3应用于亚细胞结构研究的表面等离子增强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是利用样品表面折射率变化而引发的等离子体和倏逝波之间共振角度的改变来检测样品的表面特征. 20世纪80年代, 瑞典科学家Liedberg首次将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技术运用于IgG抗体与其抗原相互作用的测定[35]. 1990年, 瑞典的Biacore AB 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BiacoreTM[36], 随后不断有专业化的商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平台相继推出, 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从蛋白、寡核苷酸、寡糖、脂类到小分子、噬菌体、病毒颗粒、细胞等各种生物体系, 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分子识别科学, 成为生命科学和制药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其垂直方向的分辨率达到纳米量级, 因此广泛应用于细胞运动、胞内运输以及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

现有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系统通常运用机械旋转镜来调节入射光角度以达到与最佳成像角之间的吻合. 这种方法难以控制入射角的精度, 并且在检测不同种类细胞时需要重新校正部分装置,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方法的应用. 为此, 我们在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度压控振镜以解决传统系统的缺点, 从而大大提高成像系统的灵活性和优越性, 实现高通量的成像效果. 在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或监测时, 样品位置的控制以及细胞表面与金属薄膜层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成像效果. 因此分子敏感膜在连接样品与金属薄膜层的作用上就显得极为重要. 现阶段分子敏感膜的成膜方法如金属膜直接吸附法、共价连接法、单分子复合膜法、分子印膜技术等都要引入额外的吸附材料, 不易灵活操作, 而且容易造成细胞和金属薄膜层的损伤, 吸附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也难以保证. 为此, 我们引入无任何机械损伤又行之有效的固定手段——光镊, 通过聚焦激光入射介质时光子与微粒发生动量交换完成对细胞的捕捉、移动甚至转动, 而且, 通过微光学器件(如微透镜阵列、达曼光栅等)投影产生聚焦光点阵列可以对多细胞同时进行捕获与固定. 虽然目前已有关于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进行生物传感检测的成熟商业化仪器, 但是表面等离子波作为纳米荧光探针在细胞面形和亚细胞结构成像研究方面, 尤其是作为荧光激发方法, 还有许多新的内容需要研究. 例如, 2000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表面等离子激发荧光光谱方法[37], 同等条件下, 该方法比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简称TIRFM)的

增 刊牛憨笨等: 细胞生命现象分析和研究的光学方法与手段27

荧光发射强度提高10倍以上, 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灵敏度, 因此特别适合监测荧光强度较弱的囊泡运输和分泌的过程. 此外, 由于表面等离子本身的特性, 不要求入射光经过精密的准直和偏振处理, 因此与TIRFM系统相比更容易应用于生物研究中. 等离子激发的荧光方法与全内反射一样有成像深度过小的缺点(10~100 nm).

1.4应用于细胞生命活动研究的高时空分辨复合成像技术

细胞内充满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 它们在细胞内遵循其固有规律进行运动, 相互间发生作用和反应, 运输细胞内部功能所需的蛋白质. 在这些细胞功能的行使过程中, 囊泡的运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能, 它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在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中. 一个分泌蛋白或膜蛋白从粗面内质网合成后, 经过高尔基氏器进行分选, 通过两种途径被运输到细胞外或细胞膜上: 一种是通过微小的囊泡(直径<50 nm)到持续分泌途径, 在不需要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连续不断地运输到膜上或分泌到细胞外; 另一种是通过大的致密芯囊泡(直径100~200 nm)到可调节分泌途径, 当外界有机械或药物等刺激时运输到膜上或分泌到细胞外.

研究囊泡运输和分泌的基本过程、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调控、囊泡运输和分泌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由于囊泡的大小都在纳米尺度, 其运动速度在0.01~3 μm/s, 为获得清晰图像, 曝光时间为毫秒级. 在标记强度相对较弱的情况下, 如何以高的空间分辨率实时观测其动态特性至关重要. 此外, 从方法学研究的角度讲, 囊泡动态过程的研究是具有代表性的, 如果能发展一种技术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方面满足囊泡动态过程研究的需要, 细胞内的许多其它微观动态过程的研究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囊泡的结构和运动速度看, 为获得清晰的动态图象, 空间分辨率应在50~100 nm, 单幅图像的曝光时间应小于10 ms. 现有的显微成像方法包括共聚焦显微、全内反射荧光显微、原子力显微和结构光照明全场显微等高分辨率的成像系统, 其中共焦显微技术可以提供三维细胞图像, 并且具有很大的成像深度, 但由于共焦光学系统对样品逐点进行扫描, 因此时间分辨率较低, 无法获得连续、无跳跃的囊泡动态图像.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由于采用全内反射产生的倏逝波在近场对样品进行荧光激发, 没有衍射极限的限制, 因此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别. 但成像深度小, 无法监测囊泡运动的全过程. 最近的研究进展表明, 结构光全场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可达50~100 nm[38]. 如果通过进一步改进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时间响应特性, 则可获取囊泡动态过程视频图像序列甚至更高帧频图像序列. 这些技术目前正在进一步发展之中.

2未来发展展望

光学方法和手段在细胞操纵、细胞弹性检测、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细胞分子成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细胞组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未来的发展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ⅰ) 新型光束整形研究及其在新一代光学操纵和成像中的应用: 利用微制作及微光学技术, 实现新型光束整形, 应用光学轨道角动量、无衍射光束、径向偏振、光学散射作用力及光学点阵等, 发展新一代的光学操纵和成像方法, 在细胞光学操纵和光学成像领域, 尤其在细胞检测、细胞筛分、超分辨率成像等方面取得突破.

(ⅱ) 实现活细胞无损、在体、动态和高特异性成像方法: 利用宽调谐激光器发展多焦点、场增强和时间分辨CARS技术、并将其用于研究细胞内蛋白质、脂等特异性定位在体表征

28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第37卷

方面.

(ⅲ) 实现亚细胞结构及分子在细胞内生命活动中的动态监测: 利用结构光, 表面等离子波, 量子点标记, 负折射率器件或场增强、受激发射耗尽、漂白等非线性技术, 并与新型高时空分辨探测技术相结合, 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和高时间分辨, 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实现对亚细胞结构及分子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动态监测.

通过上述研究, 将有可能为细胞生命现象研究提供如下光学新方法和新手段.

(ⅰ) 光学筛分及物理特性检测方法和技术: 利用两维光学点阵, 形成微流过程中光学作用力驱动的细胞筛分机制, 建立细胞自身物理特性检测的光学新方法和新技术.

(ⅱ) 光学拉伸检测方法和技术: 产生并分析作用在细胞表面的光学作用力, 利用光学散射力, 实现多自由度光学操纵, 建立通过物理特性检测进行细胞状态描述的光学新方法. 利用光学波前及微光束整形技术, 研究由特殊光束如拉盖尔-高斯光及贝塞尔光带动的新一代光镊在细胞操纵方面的应用.

(ⅲ) 光学三维成像: 利用螺旋波面干涉的方法实时测量细胞的三维轮廓, 采用微光学螺旋位相片元件, 简化数字全息光路, 在光学显微镜系统中合并参考光与物光, 实现共路干涉.

(ⅳ) 高速成像: 利用多焦点成像技术和低噪声高增益二维探测器技术, 发展CARS和双光子荧光新型动态复合成像技术, 在同一系统中实现CARS与双光子荧光的同时多焦点快速成像, 在保持高空间分辨的前提下, 进一步提高图像获取速率.

(ⅵ) 超衍射极限分辨成像: 在荧光成像和CARS成像方面有可能利用微光学元件形成轴向偏振光和环形光, 实现超衍射极限的空间分辨.

(ⅵ) 宽场超高分辨高速显微成像: 利用结构光和新型探测器发展新一代宽场超高分辨高速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ⅶ) 多模式复合成像: 利用宽场荧光多模式复合显微成像技术, 实现活细胞动态过程研究的多光谱分辨荧光寿命成像以及双光子激发时间分辨荧光各向异性成像的复合测量等.

参考文献

1 Andersson H, van den Berg A. Lab-on-Chips for Cellomics: Micro and Nanotechnologies for Life Science. Dordrecht:

Springer-Verlag GmbH, 2004

2 Korda P T, Taylor M B, Grier D. Kinetically locked-in colloidal transport in an array of optical tweezers. Phys Rev Lett,

2002, 89(12): 128301

3 MacDonald M P, Spalding G C, Dholakia K. Microfluidic sorting in an optical lattice. Nature, 2003, 426(6965): 421—424

4 Guck J, Ananthakrishnan R, Moon T J, et al. Optical deformability of soft biological dielectrics. Phys Rev Lett, 2000,

84(23): 5451—5454

5 Guck J, Schinkinger S, Lincoln B, et al. Optical deformability as an inherent cell marker for testing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nd metastatic competence. Biophys J, 2005, 88(5): 3689—3698

6 Furhapter S, Jesacher A, Bernet S, et al. Spiral interferometry. Opt Lett, 2005, 30(15): 1953—1955

7 Zhang D W, Yuan X C. Novel optical doughnut for optical tweezers. Opt Lett, 2003, 28(9): 740—742

8 郭红莲, 姚新程, 李兆霖, 等. 光镊系统中微小颗粒的位移和所受力的测量. 中国科学A辑: 数学物理学天文学,

2002, 32(2): 97—102

9 陈洪涛, 李银妹, 楼立人, 等. 光镊技术中的纳米位移探测及其测量误差讨论. 中国激光, 2004, 31(6): 729—734

10 Ehrhardt D. GFP technology for live cell imaging. Curr Opin Plant Biol, 2003, 6(6): 622—628

11 Day R N, Periasamy A, Schaufele F.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microscopy of localized protein interactions in

the living cell. Nucl Methods, 2001, 25(1): 4—18

12 Gao X, Cui Y, Levenson R M, et al. In vivo cancer targeting and imaging with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Nat Biotechnol,

增 刊牛憨笨等: 细胞生命现象分析和研究的光学方法与手段29

2004, 22 (8): 969—976

13 Michalet X, Pinaud F F, Bentolila L A, et al. Quantum dots for live cells, in vivo imaging, and diagnostics. Science, 2005,

307(5709): 538—544

14 Denk W, Strickler J H, Webb W W. Two-photon laser scann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Science, 1990, 248(6): 73—76

15 Zipfel W R, Williams R M, Webb W W. Nonlinear magic: multiphoton microscopy in the biosciences. Nat Biotechnol, 2003,

21: 1368—1376

16 Westphal V, Blanca C M, Dyba M, et al. Laser-diode-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microscopy. Appl Phys Lett, 2003,

82(18): 3125—3127

17 Klar T A, Jakobs S, Dyba M, et 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ith diffraction resolution barrier broke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PNAS, 2000,97(15): 8206—8210

18 Krishnan R V, Masuda A, Centonze V E, et al. Quantitative imaging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by multiphoton

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microscopy using a streak camera. J Biomed Opt, 2003, 8(3): 362—367

19 Chen Y, Periasamy A. Characterization of two-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microscopy for protein

localization. Microsc Res Tech, 2004, 63(1): 72—80

20 Suhling K, Siegel J, Lanigan P M P.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imaging applied to live cells. Opt Lett, 2004,

29(6): 584—586

21 Maker P D, Terhune R W. Study of optical effects due to an induced polarization third order in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Phys Rev A, 1965, 137: 801—818

22 Zumbusch A, Holtom G R, Xie X S. Three-Dimensional vibrational imaging by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Phys

Rev Lett, 1999, 82(20): 4142—4145

23 Potma E O, Xie X S, Muntean L, et al. Chemical imaging of photoresists with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CARS) microscopy. J Phys Chem B, 2004, 108(4): 1296—1301

24 Evans C L, Potma E O, Puoris’haag M, et al. Chemical imaging of tissue in vivo with video-rate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 Proc Nat Acad Sci, 2005, 102(46): 16807—16812

25 Ichimura T, Hayazawa N, Hashimoto M, et al. Application of tip-enhanced microscopy for nonlinear Raman spectroscopy.

Appl Phys Lett, 2004, 84(10): 1768—1770

26 Potma E O, Evans C L, Xie X S. Heterodyne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CARS) imaging. Opt Lett, 2006, 31(2):

241—243

27 Ganikhanov F, Carrasco S, Xie X S, et al. Broadly tunable dual-wavelength light source for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 Opt Lett, 2006, 31(9): 1292—1294

28 Zeng S, Lv X, Zhan C, et al. Simultaneous compensation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persion of acousto-optical deflectors

for two-dimensional scanning with a single prism. Opt Lett, 2006, 31(8): 1091—1093

29 Wang J, Chen X, Xing D.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assay: applications in the study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rog Biochem Biophys, 2003, 30(6): 980—984

30 陈文霞, 肖繁荣, 刘力, 等. 受激发射损耗荧光显微镜的模型设计及参量优化. 光学学报, 2006, 26(5): 720—725

31 汪雪峰, 王毅, 蒋艳, 等. 双光子激发荧光各向异性度的成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5, 32(2): 161—167

32 Liu L, Qu J, Lin Z, et al. Simultaneous time- and spectrum-resolved multifocal multiphoton microscopy. Appl Phys B, 2006,

84(3): 379—383

33 Qu J, Liu L, Chen D, et al. Temporally and spectrally resolved sampling imaging using a specially designed streak camera.

Opt Lett, 2006, 31(3): 368—370

34 袁景和, 肖繁荣, 王桂英, 等. CARS显微术的基本原理及其进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4, 41(7): 17—23

35 Liedberg B, Nylander C, Lundstrom I. Surface plasmons resonance for gas detection and biosensing. Sens Actuators, 1983,

4: 299—304

36 Jansson U, Fagerstam L, Ivarson B, et al. Real-time biospecific interaction analysis using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nd a

sensor chip technology. Biotechniques, 1991, 11: 620—627

37 Liebermann T, Knoll W. Surface-plasmon field-enhanc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Colloid Surface A, 2000, 171(1):

115—130

38 Gustafsson M G L. Nonlinear structured-illumination microscopy: wide-field fluorescence imaging with theoretically

unlimited resolution. Proc Nat Acad Sci, 2004, 102(37):13081—13086

四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测试题汇编

四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多媒体题库 选择题 1.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雨露滋润禾苗壮”,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 A、禾苗生长能影响环境 B、禾苗能改变环境 C、环境能适应禾苗的生长 D、环境能影响禾苗的生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认识生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万物生长靠太阳”喻指所有生物的成长都需要阳光(适宜的环境),而禾苗的生长同样离不开阳光雨露,改变环境就会影响禾苗的正常生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A、禾苗生长能影响环境(错误:环境能够影响禾苗生长) B、禾苗能改变环境(错误:禾苗不能改变环境) C、环境能适应禾苗的生长(错误:禾苗的生长要适应环境) D、环境能影响禾苗的生长(正确:环境影响禾苗生长,环境好禾苗才能长得壮) 2.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A、正确 B、错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珍爱生命 答案:A 答案解析: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3.只要不影响交通,可以横穿马路 A:正确 B:错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交通出行安全 答案:B 答案解析:不按交通指示标志横穿马路是违反交通法的。 4.小明家的隔壁养了一只很凶的狗,一天对着路过的小明汪汪大叫,这时候小明应该 A、和它玩耍 B、赶快回家 C、喂它食物 D、拿石头扔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校内外活动安全 答案:B 答案解析: A、和它玩耍(危险) B、赶快回家(远离凶猛的动物是正确的做法) C、喂它食物(危险) D、拿石头扔它(狗会咬人) 5.天气预报天天看 A、正确 B、错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自然灾害防范 答案:A 答案解析:可以了解每天的天气情况,方便安全出行。 6.食用盐的好处? A、帮肋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 B、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 C、会得高血压 D、容易感冒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饮食健康 答案:AB 答案解析: A、帮肋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肌肉缺乏盐,吃点盐可以维持心脏的跳动功能) B、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会得高血压(长期多吃盐会得高血压) D、容易感冒(盐吃多了容易感冒) 7.小雨在公园玩的时候虫子进到耳朵里面了应该怎么办? A、用水灌出来 B、用手电筒照射引诱它出来 C、用棍子掏出来 D、不处理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应急救护 答案:B 答案解析: A、用水灌出来(错误:灌水会引起耳朵不舒服) B、用手电筒照射引诱它出来(正确:虫子喜欢光,这样做也不会不伤害耳朵) C、用棍子掏出来(错误:这样做可能会让虫子钻到更里面去) D、不处理(错误:虫子进到耳朵里面不处理可能会引发疾病)

苏教版科学各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每空 0.5分,共 10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_________。 2、在适宜的温度下,_________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4、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叫 _______。 5、食物在______和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 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______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 也是由_____ _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8、物体在 ______和 _____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防止发霉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菌体积 _________,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 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 ________下才能看到。 二、我能判断(5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 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能选择(5分)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 、鼓藻 B 、草履虫 C 、水蚤 D 、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 、蜂鸟 B 、砂粒 C 、病毒 D 、树叶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 、牙齿变白 B 、容易睡觉 C 、清理微生物 D 、促进生长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类繁多 B 、生长繁殖慢 C 、分布广泛 D 、容易变异 ) )。 )。 )。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检测卷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 第一单元第一章基础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恐龙蛋化石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 2.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D。繁殖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 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D。实验器具好看 5.一场威力强大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影响范围广泛。为掌握暴风雪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测量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D。观察法 6。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 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 D。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 7.取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两手托镜座B。两手握镜臂 C.右手提着镜臂 D.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8。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A。载物台B。反光镜 C.装片D。通光孔 9。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对光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装片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10、家中饲养小鸡时,小鸡的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1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 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 D.以上三项都是 12、“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 13、下列动物中生活于湖沼栖息地的一组是( ) A。鲸、鲨鱼B。丹顶鹤、扬子鳄C。骆驼、蜥蜴D。蚯蚓、老鼠 1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模糊,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15、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A。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16、小翠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显微镜观察某装片,若要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应选用() A.大光圈和平面镜B。小光圈和平面镜 C.大光圈和凹面镜 D.小光圈和凹面镜 17、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下比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目() A。小、亮、多 B.小、暗、少 C.大、亮、多D。大、暗、少 18、下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昱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B.生物圈中有维持生命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20、下列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蘑菇长大B。蝌蚪长成青蛙 C。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D。种瓜得瓜 21.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 A。正中央B。略偏右C。略偏左D。以上三种都可以 22。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 A。左上方 B.右上方C。左下方 D.右下方 23.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载玻片上画的是( ) A。↘ B.↖C、↙D、→ 2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装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3.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4.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感冒病毒 B. 变形虫 C. 细菌 D. 霉菌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 竹和山石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蜻蜓点水 B. 钢铁生锈 C. 公鸡打鸣 D. 葵花向阳 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都能运动 B. 都能呼吸 C. 都有细胞结构 D. 都生活在水中 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发育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 对象中的一个 B. 对象中的一部分 C. 全部对象 D. 以上都对 11.下列哪个是生物() A. 枯死的树 B. 桌椅板凳 C. 蚂蚱 D. 机器人 12.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 A. 玉米和大豆 B. 鱼和水草 C. 空气和水 D. 岩石和苔癣 13.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 生长现象 B. 遗传现象 C. 新陈代谢 D. 应激性 14.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A. 牧童骑黄牛 B. 遥看瀑布挂前川 C. 处处闻啼鸟 D. 浅草才能没马蹄 15.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 () A. 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生物体都能生长 16.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 A. 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 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光学分析方法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doc

光学分析方法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 2020年4月

光学分析方法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本文关键词:水质,光学,检测,领域,方法 光学分析方法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本文简介: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与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受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冲击,例如酸雨的侵害,雾霾天气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化学法),由于用时长、花费高、操作复杂,需要各个部1物,越来越受到抵制。而光学测量方法 光学分析方法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本文内容: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与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受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冲击,例如酸雨的侵害,雾霾天气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化学法),由于用时长、花费高、操作复杂,需要各个部1物,越来越受到抵制。而光学测量方法在环境检测方面,更能有效地避免这些弊端的产生。 在环境中,对于水质,有关部门主要通过对水质采

样、化验、分析的方法实现对水质的监控。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这种情况,有关部门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对水体进行观查即可。而对于重金属污染过的水源,往往光学显微镜很难直接观测出来,还要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重金属沉积,沉淀或染色,才有可能观察到。但是这种方法用时长,不利于及时了解水污染的情况,而且在使重金属沉淀的方法中,有可能又会产生新的污染物,样品处理又带来了困难。由于光学显微镜很难实现对空气的检测,所以在环境监测中用处并不大。这时人们联想到,也可以通过光的其他特性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的监控。而光电检测技术(如外光谱法,激光光谱法等),人们可以直接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无需费时费力,既能实时地反映出污染物的量和浓度,又不会产生附加污染物,且在环境监测中实用性很强。 光电检测技术利用光的光谱特性,可以在受污染的水中使用,也可以在工厂的排气烟囱中使用,甚至可以专一地检测某种气体,例如,甲烷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含硫化合物气体等[1]. 1 光学显微镜检测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最易受到水污染带来的侵害,

光学薄膜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一、金相实验室 ? Leica DM/RM 光学显微镜 主要特性:用于金相显微分析,可直观检测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如原材料缺陷、偏析、初生碳化物、脱碳层、氮化层及焊接、冷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等不同状态下的组织组成,从而判断材质优劣。须进行样品制备工作,最大放大倍数约1400倍。 ? Leica 体视显微镜 主要特性:1、用于观察材料的表面低倍形貌,初步判断材质缺陷; 2、观察断口的宏观断裂形貌,初步判断裂纹起源。 ?热振光模拟显微镜 ?图象分析仪 ?莱卡DM/RM 显微镜附 CCD数码照相装置 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扫描电子显微镜(附电子探针) (JEOL JSM5200,JOEL JSM820,JEOL JSM6335) 主要特性: 1、用于断裂分析、断口的高倍显微形貌分析,如解理断裂、疲劳断裂(疲劳辉纹)、晶间断裂(氢脆、应力腐蚀、蠕变、高温回火脆性、起源于晶界的脆性物、析出物等)、侵蚀形貌、侵蚀产物分析及焊缝分析。 2、附带能谱,用于微区成分分析及较小样品的成分分析、晶体学分析,测量点阵参数/合金相、夹杂物分析、浓度梯度测定等。 3、用于金属、半导体、电子陶瓷、电容器的失效分析及材质检验、放大倍率:10X—300,000X;样品尺寸:0.1mm—10cm;分辩率:1—50nm。 ?透射电子显微镜(菲利蒲 CM-20,CM-200) 主要特性: 1、需进行试样制备为金属薄膜,试样厚度须<200nm。用于薄膜表面科学分析,带能谱,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有三种衍射花样:斑点花样、菊池线花样、会聚束花样。斑点花样用于确定第二相、孪晶、有序化、调幅结构、取向关系、成象衍射条件。菊池线花样用于衬度分析、结构分析、相变分析以及晶体精确取向、布拉格位移矢量、电子波长测定。会聚束花样用于测定晶体试样厚度、强度分布、取向、点群、空间群及晶体缺陷。 三、X射线衍射实验室 ? XRD-Siemens500—X射线衍射仪 主要特性: 1、专用于测定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如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晶型,点阵类型,晶面指数,衍射角,布拉格位移矢量,已及用于各组成相的含量及类型的测定。测试时间约需1小时。 2、可升温(加热)使用。 ? XRD-Philips X’Pert MRD—X射线衍射仪 主要特性: 1、分辨率衍射仪,主要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工作,如半导体材料等,其重现性精度达万分之一度。 2、具备物相分析(定性、定量、物相晶粒度测定;点阵参数测定),残余应力及织构的测定;薄膜物相鉴定、薄膜厚度、粗糙度测定;非平整样品物相分析、小角度散射分析等功能。 3、用于快速定性定量测定各类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元素含量。如:Si、P、S 、Mn、Cr、Mo、Ni、V、Fe、Co、W等等,精确度为0.1%。 4、同时可观察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显微选区成分分析。

第1单元认识生命现象教案-九年级生物复习

学习设计与指导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现象 ——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当你置身校园时,校园中有高大挺拔的银杏、四季常绿的松树、国色天香的牡丹、妖娆的玫瑰花、顽强的小草、可爱的鸟儿、池塘中游来游去的鱼儿,雨后出现的蜗牛 和蚯蚓,翻开石块,偶尔还会观察到黑色的小动物鼠妇在爬动。我们只要 仔细留意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生物圈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 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色彩缤纷,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勃勃生机。这些生物 却有着共同的特征。让我们共同走进这奇妙的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单元包括《认识生命现象》一个章节的内容。本单元的核心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本单元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为后续的单元的学习奠定的基础。 单元学习目标 1.分析不同生物的生命现象、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2.分析不同生物的栖息地,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及它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方案。 4.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并能独立规范使用显微镜。 单元学习计划

评价内容 评价量规 等级 整体认知 能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构建成思维导图 ★ 明确生物的 基本特征及 生存条件 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及它为生物生存提 供的基本条件。 ★ 如何设计对 照实验 自主设计对照实验。 ★★★ 正确使用显 微镜 能独立规范操作显微镜,观察永久切片或带有字符的装片,总结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成果展示 1.物化成果:思维导图、显微镜实验操作;2.进一步设计实验 ★★ 学习内容 课时 活动设计 整体认知 1 结合《学习设计与指导》中本单元内容设计的问题研读教材, 也可查阅271bay 中资源,形成自己的整体认知,尝试初步 构建知识结构 核心 内容[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生物基本特 征及生存所 需要的条件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c17234949.html,] 1[来源:学科网ZXXK] 1.分析不同生命现象、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来源:学&科&网] 2.分析不同生物的栖息地,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和它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关注生物的栖息地。 设计对照实验 1 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方案。 规范使用显 微镜 1 能独立规范操作显微镜,观察永久切片或带有字符的装片,总结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单元学习评价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杨树B。家兔C。小麦 D.感冒病毒 2、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对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解释就是假设。一个成功的假设,能够说明事物之间的( ) A.相关信息 B.因果关系 C。相关联系 D。相关问题 4、下列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7、在实验法研究中,一般要按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A。用实验来检验假设 B。寻找最优化的实验过程 C。从不同角度验证假设 D.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 8、水圈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________以内的水层中( ) A.10千米B。 1千米 C. 150米 D. 50米 9、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哪一科学家证明的() A.达尔文B。施莱登 C。巴斯德 D。施旺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11、春季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水分B。杂草C。蚜虫D。以上都是1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1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1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绿色植物 B。肉食动物 C.微生物 D.阳光 1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观察生命现象 感知生命特1

观察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特征 ——广州市小学科学课程“生命世界”部分编写说明 广州市小学科学课程研究课题组执笔:刘玉璇 “生命世界”部分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以显浅的容易感知的有关生命问题为中心,对少年儿童进行生命知识的启蒙教育。帮助儿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热爱生命。融“知识、态度、方法”于一体,力求在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生命的特征,获取学习上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一、以生物的生命特征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世界”以生物的生命特征为主线组构教学内容,对儿童进行科学自然观的启蒙教育,为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美奠定初步基础。 1.通过对生命现象和事实的观察,帮助儿童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在大自然的广阔领域中,在人们的周围,生命现象无处不有、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生生不息。生命与生命的过程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在动态中不断变化发展。“生命世界”教学内容的确定力图充分体现生物的生命特征。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突出启蒙、常见、有趣和多样。儿童受年龄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早期主要用感官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禽畜和人的身体。首先展现的是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常见的动、植物。在构图上全取生态图,突出生态特征、生活习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察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观察植物体的组成和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如呈现母猪(在喂一群小猪)、黄牛(在山坡吃草)、水牛(在耕田)、乳牛(机器在挤奶)、麻雀(停在电线上)、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在比较中找出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生物能长大、能运动、能繁殖后代的事实,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初步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2.从热爱生命的角度,注重对儿童进行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环境的教育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息,与大自然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儿童乐意接近自然和探索自然,也喜欢欣赏大自然。他们渴求了解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如何帮助儿童选择学习的题材?如何帮助儿童收集、分类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使之成为有一定科学见识的小公民?这是确定“生命世界”的教学内容所必需的,也正是培养儿童心理品质所必需的。“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中,选择了“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住在校园里的动物”、“影响动物生存的因素”等课题,注重从热爱生命的角度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从小开始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周围环境以至关注整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指导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能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60分)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 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3、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 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 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 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 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 1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17、下列关于环境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DDT的使用导致鸟类的生殖能力受到影响 B、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 C、生物有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我们开发自然资源对它们没有影响 D、使用农药时会将有益昆虫杀死 1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19、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20、2003年10月15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培养的宇航员

七年级生物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 一、复习目标: 1、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4、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5、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复习过程: 【学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自学课本内容(5分钟),并回答: 1、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 2、看课本图1.1-1的图片。请学生说出名称。 精讲点拨: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五类。 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那么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学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出示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A和一盆塑料花B,让学生判断哪一盆是生物,并列举它是生物的理由。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列举的理由多而合理。学习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分题讨论: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本小组的题目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 1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例子为: 2组:生物需要呼吸 例子为: 教师参与:植物需要呼吸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例子吗? 3组:排除体内的废物 例子为; 4组:生物都能生长 例子为: 5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子为: 6组:生物都能够繁殖 例子为: (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与鼓励) 拓展延伸: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精讲点拨:上述生命现象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即:

光学分析法概论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6、简述常用辐射源的种类典型的光源及其应用范围。

七年级生物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 【课堂内容】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自然界中的生物,有些也是不易被观察到或者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人们通常将它们分为、、。【对应训练】 1、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生长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等生物归为一类。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每个特征下面的内容,把课本上的图片及图片下的文字学以致用并思考然后回答下列内容:

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说明了什么? 2、判断对错:绿色植物不需要营养。() 3、人时时刻刻都要喘气,不论睡觉时,还是运动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天热时或者运动比较剧烈时,人还经常出汗,知道这都是什么原因吗? 4、鲸鱼有时在水面上产生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鱼在干什么? 5、你见过含有草吗?它为什么叫“含羞”草? 6、假如现在有人喊:“地震了,地震了……”,说一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什么反应? 7、体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的哨声有什么反应? 8、人能由小孩变成一个大人,小树也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这都是什么现象? 9、母鸡能够产卵,给它一个适宜的条件,小鸡能从鸡蛋里面破 壳而出,这都说明了什么? 10、民歌中唱到:“种了一粒籽,发了一颗芽。”这些现象都说明 了什么? 11、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变成青蛙,青蛙长 大后又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青蛙的那一生命现象? 12、天冷了,好多人都得了感冒,你知道感冒是什么引起的吗? 13、引起感冒的东西是生物吗?它的特征又是如何的? 14、判断题: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总结规律 1、生物具有现象; 2、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

光学分析方法的发展

光学分析方法的发展 北京温分分析仪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光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定组分所显示出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既包括原子光谱也包括分子光谱。利用被测定组分中的分子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利用其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常见的有荧光光度法。利用被测定组分中的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即原子吸收法;利用被测定组分的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包括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法、X射 线原子荧光法、质子荧光法等。 (一)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的前身是比色法。比色分析法有着很长的历史。1830年左右,四氨络铜离子的深蓝色就被用于铜的测定。奈斯勒的氨测定法起源于1852年,大约在同一年,硫氰酸盐被用来分析铁。1869年,舍恩报道说钛盐与过氧化氢反应会产生黄色,1882年,韦勒(Weller)将此黄色反应改进成一种钛的比色法。钒也能与过氧化物发生类似的反应,生成一种橙色络合物。1912年,梅勒一方面利用1908年芬顿发现的一个反应(二羟基马来酸与钛反应呈橙黄色,与钒反应无此色),另一方面利用与过氧化物的反应,得出了一种钛和钒这两种元素的比色测定法。 吸收光度分析法提供了非化学计量法的一个很好例子。有色化合物的光吸收强弱随着所用辐射波长的大小而变化。因此早期的比色法主要凭经验将未知物与浓度近似相等的标准溶液进行对比。比如象奈斯勒在氨测定法中所作的比较。比色剂,如杜波斯克比色计,是通过改变透光溶液的厚度和利用比尔定律,来对未知物的颜色与标准液的浓度进行对比的,这种仪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有色物质,它充其量也不过经验程度很高罢了。 1729年,P·布古厄(Bouguer)观察到入射光被介质吸收的多少与介质的厚度成正比。这后来又被J·H·兰贝特(Lambert,1728—1777)所发现,他对单色光吸收所作的论述得到了下列关系式: 上式中I是通过厚度为x的介质的光密度,a是吸收系数。利用边界条件x=0时,I=I0,积分得到: I=I0e-ax 1852年,A·比尔(Beer)证实,许多溶液的吸收系数a是与溶质的浓度C成正比的。尽管比尔本人没有建立那个指数吸收定律公式,但下列关系式 I=I0e-acx 仍被叫做比尔定律,式中浓度和厚度是作为对称变数出现的。这个名称似乎是在1889年就开始使用了。

七年级生物:认识生命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认识生命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含答案 一、我能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60 分)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3、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仪器分析的发展与应用

仪器分的发展与应用 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 经过19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20~30年代,分析化学已基本成熟,它不再是各种分析方法的简单堆砌,已经从经验上升到了理论认识阶段,建立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如分析化学中的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基本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物理学革命使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分析化学也发生了变革,从传统的化学分析发展为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常用的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法。光学分析法是基于人们对物质光谱特性的认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测定方法。17世纪牛顿将白光分成了光谱以后,科学家对光谱进行了研究。19世纪前半期,人们已经把某一特征谱线和某种物质联系了起来,并提出了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德国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合作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台用于光谱分析的光谱仪,实现了从光谱学原理到光谱分析的过渡,产生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光谱分析法。19世纪后半期,人们又对光谱定量分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1874年,洛克厄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光谱定量分析只能依据光谱线的强弱。 到20世纪,用光电量度法测定了光谱线的强度,后来,光电倍增管被应用于光谱定量分析。与此同时,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的吸收光度法,也得到了发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首先兴起的是电重量分析法。美国化学家吉布斯把电化学反应应用于分析化学中,用电解法测定铜,后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电重量分析法存在着耗时长、易氧化等缺点,化学家在研究中把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与容量分析法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种新方法,这就是电容量分析法。电容量分析法中发展较早的是电位滴定法,其后,极谱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也相继发展起来。色谱分析法是基于色谱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认识到所谓色谱现象和分离方法有密切联系,而且对分离有重大意义。他用这种方法分离了植物色素,并系统地研究了上百种吸附剂,奠定了色谱分析法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合成树脂问世,解决了一系列疑难问题,提高了色谱分离技术。由于单纯的分离意义不大,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分离方法和各种检测系统联接起来,分离分析同时进行,于是人们设计和制造了大型色谱分析仪。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现代仪器分析法还有磁共振法、射线分析法、电子能谱法、质谱法等等。仪器分析是根据被测组分的某些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特性,如光学的、电学的性质,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因此,它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化学分析的范围和局限,成为生产和科学各个领域的工具。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是分离和测定的结合,分离和测定是构成分析方法的两个既独立又相联系的基本环节。分离是使物质纯化的一种手段,而纯化的背后是物质的混合性。化学家所说的物质,是某种单质或化合物。是以纯粹的形式存在的物质。可是,无论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物质,都不是绝对纯的。因此,在化学分析中,首先遇到的矛盾就是纯与不纯的矛盾。分离是纯化物质的一种手段。分离一般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将所要分析的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另一条则是将杂质提取出来。在分析化学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分离方法。在古代,在酿造业中应用了蒸馏、结晶等分离手段;在近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离方法,如沉淀分离、溶剂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分离、电解分离等。分离是有限度的。有些混合物由于性质非常相似,分离非常困难,如果不分离,共存的组分又互相干扰。在化学分析中,常常从分离操作中演变出其他方法,如掩蔽方法。在仪器分析的发展史上,试样和试剂有不同的发展形式和内容。在早期,需要分析的是自然物,与其发生作用,从而进行鉴别的主要是火。后来,被分析的是溶液,与之发生变化的也是溶液。人们最早使用的试剂是五倍子的植物浸液。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大量植物浸液应用于化学分析之中,形成了天然植物试剂系列。在应用天然试剂的过程中,人们也在研究如何制备化学试剂。第一个人工制备的分析化学试剂是黄血盐溶液,由此开创了化学试剂的新领域,拓宽了分析化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生产、生活和科学的发展,作为被分析的试样,其外延扩大了,从

认识生物练习题

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下列物体中,属于非生命的是() A.苔藓和地衣 B.沙砾和石粉 C.细菌和病毒 D.菠菜和土豆 2.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蜗牛壳 B.向日葵 C.石子 D.土壤 3、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汽车 B.海带 C.热气球 D.潜水艇 4.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现象,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榕树 B.电脑 C.空气 D.水 5.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却是生物,这是因为病毒() A.由有机物组成 B.没有细胞结构 C.能是其他生物生病 D.能繁殖后代 6.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生物共有的特征() A.能够繁殖 B.具有细胞结构 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D.能排出代谢废物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适应性 B.遗传性 C.应激性 D.繁殖功能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 A. 需要营养 B. 能生长和繁殖 C. 能适应环境 D. 能呼吸 9、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0.有一种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现象成为()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运动 C.生物对外界刺激的作用 D.生物的繁殖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适应性 B.生命现象 C .生长和繁殖现象 D.遗产和变异 12、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13、不论参天大树,还是小蚂蚁,基本的结构单位是一样的,这个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A.光合作用 B.捕食 C.排除体内的废物 D.向光性 15. 菜农在大田种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