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

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
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

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3日09:27 作者:任泽平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结构演变规律性较强。迄今为止,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基本吻合,同时也表现出追赶国家的一些特点。本报告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结构变化及各行业比重峰值出现时点与人均GDP的相关关系,预测了2013—2022年期间我国各工业行业比重变化趋势。预计纺织、造纸、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延续回落态势,冶金、建材等重工业部门比重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随后持续回落;机械、电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继续上升,大约在2020年前后趋于稳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任泽平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报告旨在分析典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演变规律,并与我国进行比较,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

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典型化事实

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看,随着人均GDP上升,制造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制造业各部门达到峰值的时点并不相同。

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结构演变规律性较强。

——随着人均GDP上升,制造业比重先升后降,工业化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速几乎同时达到峰值

一国经济由低收入阶段向中高收入阶段迈进的过程,也是工业化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随着人均GDP不断提高,工业化率先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与之相伴的是投资率先升后降、经济增速先高后低,并且工业化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速几乎同时达到峰值(刘世锦等,2011)。

典型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率的峰值平均为46%,所对应的人均GDP平均值大约为8800国际元。追赶型经济体工业化率所能达到的峰值高于美国,所对应的人均GDP低于美国,体现了挤压式增长的特点。

——在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各行业比重达到峰值的先后顺序与技术和资金密集度有关

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看,随着人均GDP上升,制造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制造业各部门达到峰值的时点并不相同。

以纺织业、食品工业等为代表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回落时点最早。纺织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经过工业化初期的大幅上升之后,较早地快速回落,典型工业化国家普遍从15%以上回落至5%以下。相对于其他制造行业,纺织业回落的人均GDP时点最早、幅度最大。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回落时点也比较早,从20%左右回落到10%—15%之间。但与纺织业不同的是,典型工业化国家食品工业比重在人均GDP达到5000国际元之后普遍趋稳,基本稳定在10%—15%之间。

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比重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人均GDP大致在11000国际元左右。典型工业化国家钢铁行业占制造业比重在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之前持续上升,而且在3000—11000国际元之间出现加速,普遍从3%左右上升到8%左右,之后持续下降到3%左右。总体来看,典型工业化国家钢铁行业比重达到峰值时的人均GDP水平比较接近。

以金属制品、电器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大约在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趋于稳定,且没有明显回落。典型工业化国家金属制品行业在人均GDP15000国际元左右时达到峰值,随后从峰值的8%左右缓慢回落至5%左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人均GDP超过20000国际元之后,金属制品行业比重仍能保持在5%以上。典型工业化国家电器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在人均GDP15000国际元左右时达到峰值。但各国峰值水平略有差异,其中美国、英国等先行国家峰值水平在10%左右,德国、日本等早期追赶国家峰值水平在15%左右,韩国、我国台湾等后期追赶国家和地区峰值水平在20%左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在人均GDP15000国际元左右时达到峰值,美国、英国的峰值水平在12%左右,日本、韩国的峰值水平在15%左右,之后趋于稳定。

——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工业化后期,典型工业化国家普遍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以及服务业专业化和外包化的趋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占制造业投入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升级越来越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与融合发展(李善同、高传胜等,2008)。1970—2000

年间,美国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系数从13.3%上升到22.7%,上升了9.4个百分点;日本从10.9%上升到17.9%,上升了7个百分点。

不同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依赖通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技术研发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更依赖运输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因此,随着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科研服务、通讯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在制造业投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运输仓储等在制造业投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化趋势加强

过去几十年,制造业的全球化一直是创造高价值就业岗位以及提高新兴经济体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主要动力,世界各国都已经参与并受益于快速的产业全球化和制造业扩张。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对各国的繁荣发展非常重要,仅制成品出口数据的差异就可以解释128个国家70%以上的收入变化(世界经济论坛,2012)。

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浪潮为后发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日本和韩国的崛起正是先承接了欧美钢铁、纺织工业,然后承接了汽车、电子产业转移的结果。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对外开放背景下承接了先行国家纺织、钢铁、家电、造船、电子等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结果。

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及国际经验对比

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对制造业升级提出了挑战。

迄今为止,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基本吻合,同时也表现出追赶国家的一些特点。从已经出现的行业峰值时点看,与国际经验吻合度较高。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对制造业升级提出了挑战。

——工业化率高于典型工业化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呈挤压式增长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水平,1981—2011年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5%,比GDP 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从工业增速与GDP增速的相关性看,二者走势高度相关,这符合典型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是带动一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按照购买力平价口径(1990年G—K国际元)测算,2008年我国工业化率为48.5%。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414美元(现价),按购买力平价折算为6725国际元,与典型工业化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情况相比,我国工业化率比重偏高,明显高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跟德国、法国同期水平相当,呈挤压式增长特征。

——制造业结构演变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吻合度较高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了持续快速升级。主要制造行业的变动趋势与国际经验吻合度较高。

以纺织业、食品工业等为代表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回落时点较早。纺织缝纫皮革工业从1980年的6.1%持续下降到2012年的2.7%,典型工业化国家纺织业比重经过工业化初期的大幅上升之后,普遍持续快速回落。食品工业在2002年前小幅回落,但之后稳定在3.7%左右。2002年我国人均GDP为4197国际元,典型工业化国家食品工业比重在人均GDP5000国际元之后也普遍趋稳。

以冶金工业、建材工业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占GDP比重经过快速上升期后,目前已接近峰值水平。我国冶金工业比重在2001年人均GDP3759国际元时加速上升,由3.7%上升到2011年的6.1%和2012年的5.6%。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136国际元,已经接近典型工业化国家钢铁行业比重达到峰值的阶段。2012年我国冶金行业比重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同时行业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以电气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长期呈上升态势。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GDP 比重由1980年的1.1%上升到2012年的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由0.9%上升到1.9%,未来仍有上升空间。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经验,这些行业比重在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上升趋势才会停止。

——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峰值临近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重化工业特点明显。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136国际元,冶金工业占GDP比重达到5.6%,化学工业达到4.1%,显著高于其他工业行业。高重化工业比重、高投资率和高增长是工业化处于中后期阶段的典型特征。

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经验,人均GDP11000国际元是钢铁、有色等重工业达到峰值的普遍时点,随后转入快速下降通道。各种迹象显示,目前我国正步入重化工业阶段后期,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峰值临近。住行消费作为最后一轮物质性消费升级,过去十年有力地带动了地产、汽车和重化工业的发展。但近年地产、汽车销售大不如前,粗钢产量增速大幅下滑,这不仅

有宏观调控和周期调整的原因,还有投资潜力下降的原因。未来居民消费升级主要是非物质性的服务类需求,对投资的带动效应大大下降。虽然目前我国还有巨大发展的潜力,但不意味着仍能保持高速增长。

——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系数偏低

1987—2002年间我国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由8%上升到12.2%。但在2002—2007年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系数仅为8.3%,显著低于典型工业化国家15%以上的水平。而且在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结构中,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相对较高,而邮政、电信、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

原因主要有:一是2002—2007年间我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钢铁、化工等高资源消耗产业占比大幅上升;二是入世以后,受国际产业转移影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迅速上升,转移到我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低端,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和能力不足,对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较高,对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了我国制造业升级。

——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涨压力增大,转型发展形势严峻

受劳动力供求格局变化影响,近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低端劳动力工资涨幅尤为明显。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跟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明显高于越南、印尼、印度等国(三星经济研究院,201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大规模货币投放,房价、地价大幅上涨,从而推高了实体经济部门的生产和商业成本。未来随着潜在增速下降和发展阶段转换,企业盈利预期和投资预期发生变化,银行风险意识上升,企业财务费用成本提高。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明显。2005—2012年间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的情况下,越南、印度、墨西哥、韩国等国货币贬值幅度却比较明显,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非中国制造”开始增多。

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预测

虽然我国工业化率将下降,但工业内部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将不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持续上升。

本部分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和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预测了2013—2022年间我国各工业行业比重变化的趋势。

纺织缝纫皮革工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食品工业、森林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延续了回落态势,这些行业在工业化早期就已经达到了行业比重的峰值。2012—2022年间,纺织缝纫皮革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7%下降到1.7%,累计下降1个百分点;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从1.5%下降到0.9%,累计下降约0.5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和森林工业分别稳定在3.7%和1%左右。纺织业比重的下降速度要快于食品工业,主要是受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成本优势同时下降影响。

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制造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将在2015年前后(即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时)出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从回落的幅度看,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工业等行业所占比重回落的幅度要大于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一演变趋势符合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经验。在工业化后期,石油工业受国内需求带动效应较强,化学工业在细分行业中仍存在较大升级空间。2012—2022年间,冶金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6%下降到3%,累计下降约2.7个百分点;电力工业从2.3%下降到1.2%,累计下降1.1个百分点;煤炭工业从2%下降到1.1%,累计下降约1个百分点;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制造业从3.2%下降到1.7%,累计下降1.5个百分点;石油工业从2.9%下降到2.8%,累计下降0.1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从4.1%下降到3.9%,累计下降约0.1个百分点。

金属制品工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继续上升,大约在2020年前后(即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趋于稳定。2012—2022年间,金属制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上升到1.6%,累计上升0.5个百分点;机械制造业从3.1%上升到4.5%,累计上升1.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2%上升到2.8%,累计上升0.8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1.4%上升到2%,累计上升0.6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从1.9%上升到2.7%,累计上升0.8个百分点。

从工业化率的演变过程来看,2012—2015年期间我国工业化率基本稳定,之后逐步下降,并从2015年的39.2%下降到2022年的34.4%,累计下降4.8个百分点。

虽然我国工业化率将下降,但工业内部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将不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持续上升。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近中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挑战与战略选择研究”课题组)

未来汽车技术三大发展趋势

14-05-09 07:38来源:盖世汽车网作者:赵福全

我在很多场合多次听到关于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不同讨论,其中有持乐观态度的,也不乏悲观者。我个人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至少还有十年的稳定增长期。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汽车业从几百万辆的产销规模到突破2000万辆,而未来有太多因素表明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根本的一点在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购买力还远远没有完全释放。

我们来做个对比:日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是589辆,而中国是88辆;日本每平方公里土地平均有汽车199辆,而中国仅有12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有多大!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有两种情况: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得到充分普及,新增的购车者的数量不再增加;二是公共交通高度发达,且更便捷,汽车不再是必须的代步工具。对于中国来说,这两种状况要出现显然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至于中国汽车产销量今后的具体增幅,我认为这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产业政策以及消费心理转变等因素。不过实在无需悲观,我们可以用数据说话。去年的销量是2200万,今年可能会达到2450万,按照每年9%的增速,到2020年自然就是4000万辆。即便是增速打个折扣,也能达到3500万辆。

目前汽车产业也遇到了诸多制约因素,像能源紧缺、交通拥堵、雾霾等问题愈演愈烈,政府日益严苛的法规和限行限购的政策,的确让汽车产业的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这些外部因素都不是不可克服的,而对于能够练好内功、积极应对的企业来说,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其中,掌控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下面就谈谈我对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

首先,未来安全技术会越来越受关注。被动安全日益精细化,主动安全会继续得到大幅提升,被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相互融合将越来越明显。未来汽车将从“零死亡”向“零伤亡”再向“零事故”的终极目标不断前进。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尽管完全的无人驾驶可能尚需时日,但区域的、部分工况下的自动驾驶将作为一项核心的安全技术得到应用。而且这些安全技术将与语言识别系统、数据信息交换系统以及IT网络技术等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凸显。实际上,未来真正能制约汽车发展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能源问题。目前,我国石油进口已接近60%的红线,缺油的压力非常大。为此工信部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施5升油耗的法规,这是非常严苛的指标,尤其对于本土企业来说挑战异常艰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动力总成技术还有待提升,新能源技术还方兴未艾,而在优化发动机、变热箱之外,轻量化、电子化、智能化等技术在节油领域的巨大潜力,还有待更多的开发。譬如一般的乘用车通常只要减轻10%的重量就能节省7%的油耗。因此,未来整车厂选择零部件,不仅看谁更便宜、更耐用,也要看谁更轻。总之,节能方面的要求很可能将会给中国汽车产业从整车到零部件、从造车到用车带来全方位的改变。

第三,环保技术也将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核心技术,因为污染的压力将使环保成为否决项。目前国家已经导入了材料的再回收法规,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日后如何拆分、回收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整车厂,更是对零部件厂商的巨大挑战。排放控制、噪声控制以及车内空气质量等,都会越来受到关注。

最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将呈几何级数地增加。预计到2015年平均将有40%的汽车成本是用于汽车电子的。以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而汽车将成为应用这些最新科技成果的最佳载体之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将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未来的汽车将呈现“五化”趋势,即功能多元化、控制集成化、开发平台化、系统网络化和技术一体化。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6.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对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一、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分系统)组成,通常可划分为5部分: 1.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数控程序编制(NCP)等。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 包括经营管理(BM),生产管理(PM),物料管理(MM),人事管理(LM),财务管理(FM)等。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计算机数控(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S),工业机器人(Robot),自动装配(AA)等。 4.质量信息分系统 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三坐标测量机(CMM)等。 5.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Network & DB) 它是一个支持系统,用于将上述几个分系统联系起来,以实现各分系统的集成。 二、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可被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

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展望

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展望 【摘要】智能化制造业分布广泛,对国民经济及人们生活很重要。可以说,没有智能化制造业,就没有了生产的工具与设施,也就谈不上农业、建筑业、服务业。 【关键词】机械化制造业;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 由于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智能化制造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了智能化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全球化战略已是指导各跨国制造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智能化制造业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与把握世界智能化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很有现实意义。 一、制造技术的智能化概念及应用现状 先进智能化制造技术是以提高制造业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为目的,以人为主体,综合应用信息、加工、材料、能源、物流、环保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检测、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总称。智能化制

造技术一般包括智能化制造系统管理技术群、面向智能化制造的工业设计技术群、物料处理方法和设备技术群以及支撑技术群,相互之间有大量的信息交换,并形成许多单元技术和发展热点。 当前,国际智能化制造业采用或准备采用的先进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 1、新型(非常规)加工方法的发展,包括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及两种以上加工方法复合应用等; 2、专业、学科间交叉融合, 冷热加工、加工过程、检测过程、物流过程、设计、材料应用、制造等方面, 界限逐渐淡化; 3、工艺研究由“经验”走向“定量分析”,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应用, 使工艺研究由“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 4、高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紧密结合, 使制造自动化单元技术经局部或系统集成后, 形成从刚性到柔性, 从简单到复杂等不同档次的自动化制造技术系统, 使传统工艺产生显著的、本质的变化, 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常规制造工艺的优化, 其方向是高效化、精密化、清洁化、强韧化, 以形成优质高效低耗少污染的制造技术为主要目标, 在保持原有工艺原理不变, 通过改善工艺条件, 优

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和机械制造业的进展趋势 1、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大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近十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它关于工业部门重要设备的治理维护、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保证安全生产、改进产品质量都具有极大的效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众所周知,一切工业部门有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机器和设备,它们运行是否完好直接阻碍企业的效益,其中一些关键性重要设备甚至起着决定企业命运的作用,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如何幸免机器发生事故,尤其是灾难性事故,一直是人们极为重视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无法预知事故的发生,不得不采取两种对策:一是等设备坏了再进行维修,该方法经济损失专门大,因为等设备运行到破坏为止,往往需要昂贵的维修费用,灾难性破坏需要更换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二是定期检修设备,这种方法需有一定打算性和预防性,但其缺点是如无故障,则经济上损失专门大,而且定期检修的时刻周期也专门难确定。因此,合理的维修应是预知性的,即在设备故障出现的早期就监测臆患,提早预报,以便适时、合理地采取措施,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应运而生。 现代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特不广泛,在

航天航空、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加工等行业都有应用[2][3][10]如: (1)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的故障诊断 (2)核反应堆的故障诊断 (3)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 (4)冶金设备的故障诊断 (5)石油化工设备的故障诊断 (6)船舶发动机及其汽轮机的故障诊断 (7)车辆发动机的故障诊断。 (8)矿山机械与矿井设备的故障诊断 (9)大型结构的无损探伤及故障诊断 从以上叙述可看出,现代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关于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早期预报,防止事故发生 (2)预知性维修,提高设备治理水平 (3)提高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改进产品质量 (4)确定复杂机器的最佳工作参数,提高效率 (5)降低噪声、泄漏等污染,爱护环境 此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对促进其相关学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_王世敬

!加工制造#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王世敬温筠X (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简述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最新成就与进展,我国在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情况、差距及动向。在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3个发展方向:(1)全球化,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化、标准化和集成化;(2)虚拟化,即设计过程中的拟实技术和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3)绿色化,即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生产出产品,使用完后经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 关键词机械制造现状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则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动力。 机械制造业发展至今,按其生产方式的变化可划分为: (1)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手工制作及早期的工业生产均属于这种方式。 (2)设备密集型生产方式。这是一种随着运输机械、施工机械和机床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生产方式。汽车、拖拉机、轴承等大批量生产中的刚性生产流水线均属于这种生产方式。 (3)信息密集型生产方式。从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新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它实现了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器设备可通过获得的信息,快速、准确地实现加工,继而产生了使用这些典型设备的生产方式。 (4)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制造理念的飞跃,把单向的产品制造链组成为有机的制造系统,其中的物流系统、信息流系统、能量流系统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这种制造系统不单能与人进行信息交流,而且本身具有专家系统、数据库等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使其能在获取较少信息的情况下完成加工要求。柔性制造系统(FM 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 S)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 (5)智能密集型生产方式。这是目前正在研究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它试图使用制造系统本身具有的人工智能,并引入了新的制造哲理和组织形式。因此,这种制造技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超前地开发产品,实现多品种产品的全过程管理。这种制造技术的实施,将使人们梦寐以求的/无图纸加工0、/无人化加工0、/无害化加工0成为可能。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制造系统(IMS)、智能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I-CIMS)、敏捷制造等就属于这种生产方式。 现代制造技术的涵义相当广泛。一般认为,现代制造技术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一个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使制造技术的技术内涵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凡是那些能够融合 # 21 # 2002年第30卷第11期 石油机械CHINA PETROLEUM MACHINERY X温筠,讲师,生于1972年,199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地址:(257062)山东省东营市。电话:(0546)8392093(H)。第一作者王世敬简介见本刊2002年第8期。 (收稿日期:2002-04-05;修改稿收到日期:2002-05-31)

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前景

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前景 1、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在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因而作为农业生产工具的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农业机械方面的大量发明、革新及其推广应用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作用。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到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很多,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促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战国时期,农民重视使用肥料,还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那时候,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一书,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耽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2、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年。春秋晚期晋国曾把成文的刑法铸在铁鼎上颁布。战国时期,铁矿山达到30多处。那时候,煮盐业、纺织业和漆器业都有显著进步。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场的生产面貌。介绍了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排除瓦斯;纺织业的提花机等。这些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3、在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秦国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他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免除了水灾,灌溉了农田。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桥的大拱两端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轻急流对桥身的冲击。隋朝著名的建筑师宇文恺设计了隋都大兴城和东京洛阳城,并指导了两座城市的营建。到了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宋朝的海船装有罗盘针,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都能辨识方向。南宋时,指南针传到欧洲,为欧洲的航海家进行环球航海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 4、在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械技术在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和精良的武器与军事装备的制造都要依赖先进的机械技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13世纪、14世纪,火药和武器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到了元朝,大型的金属管形火器“火铳”,在军事上很受重视。蒙古西征时,多次使用火药武器攻打中亚和波斯的城市。在战争中,阿拉伯人学会了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 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

最新未来工厂的展望和现实

最新未来工厂的展望和现实 未来工厂的展望和现实 以“全球经济复苏与制造业转型”为主题的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制造业的专家、企业巨头共聚一堂,共商经济低迷时期的制造业发展趋势.10日,大会进入第二天议程,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板块,来自中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未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这一主题 在机器人的应用中,发现很多客户,特别是国内客户,在应用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运用机器人,其实,在机器人的技术里面,应用技术占了很大一个比重.在今年7月份上海机器人展会上,就有一百多家国内有愿望要使用机器人的客户,在跟这些客户的了解过程中,发现大家有几个共同点.第一个,就是大家都有非常急迫的愿望,要上机器人和使用机器人.第二个,就是大家上机器人的目的普遍都是替代员工.第三个,就是大家都不甚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如何来实现他们的需求. 其实,工业机器人它跟普通的机床不一样,虽然工人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跟数控机床发展时间是一样长的,但是,机器人有它自己独特的属性,就是机器人本身的这种高智能化,它不仅仅对性能上有要求,其中它的高稳定性、高精度也是一般数控机床所不能比拟的.像国产的数控机床,近几年是发展比较快的,但是为什么国产的机器人发展一直缓慢呢?这也是机器人本身的技术属性决定的,因为低档的机器人是没法使用的. 对于机器人,它的应用,其实它应该是规划于智能装备里面去,其实我们对机器人的应用,不能仅仅看到它替代人的这一个属性上,因为机器 人的应用属性除了替代人以外,很大的一个功能就是要改变你的生产方式,是要提高你的生产效率,降低你的生产成本.同时,还有一个就是要提高你的品质,品质的一致性,这也是制造业所必需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大家都知道,汽车刚刚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一个奢侈品,普通的家庭是买不起的,就是由于福特公司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使得汽车从奢侈品变成了一个民用品,家家户户能够买得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幅度下降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它的品质.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还是新的工业革命也好,其实在智能装备这一块,在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这些智能化,或者智能自动化的功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摘要:近年来,会展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上海市的会展业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起步阶段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阶段,为上海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上海会展业发展为例,拟就其会展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会展经济经济增长作为全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上海会展业历经20 多年强劲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使其成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尤其2001 年APEC 会议的成功举办使上海赢得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雅号,会议的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会带给上海乃至全国更多的发展,巨大的产出带动系数不仅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其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更新换代也会给上海会展业的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一、会展经济概述在新世纪,会展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并称为三大无烟产业。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在国际上被称为“MICE Industry ” ,由会议(Meetings) 、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s) 、大型会议(Conventions) 和展览会(Exhibitions)这4 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所谓会展经济,则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

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会议 和展览的繁荣,不仅成了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会展业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际上的统计,它给当地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展会本身的收入之比是9:1(上海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为1:8.8),即在创造每一元直接收入(如展费、门票)的同时,能够在其他行业上引发9 倍的关联需求,并带动建筑、加工、贸易等领域多层次的生产诱发额。社会效益是指会展双方以及会展所在地获得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如我们熟悉的博鳌,从一个海南省的小渔村发展成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吸引着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其品牌效应可见一斑。可以说,会展多方面诱发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二、上海市会展行业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上海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崛起,尤其是近十多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90 年代以来,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现 在国际性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 成为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回顾上海会展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3 个阶段。 1 20 世纪80 年代是起步阶段,1984 年上海贸促会以及上海首家展览公司――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上海会展界只有数十家国营企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无论是软件水平还是硬件水平都

国内外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学院:材料学院姓名:*** 学号:00000000 摘要:机械制造业已经熔入电子学、信息科学、材料学、生物学、管理科学等最新科学成就,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三个方面:高精度、高效自动化和特种加工。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一个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使制造技术的内涵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凡是那些能够融合当代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最能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最能体现现代制造水平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均称为现代制造技术,它给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国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 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它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是适合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总体高效率、高柔性的制造系统。首先在功能上,它包含了一个工厂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即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制造、管理至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它比传统的工厂自动化的范围要大得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工厂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其次,在集成上,它涉及的自动化不是工厂各个环节自动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支持下的有机集成。这种集成主要体现在以信息和功能为特征的技术集成,即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CAD/cAM技术。 1.2 智能制造系统(IMS) 是指将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造系统中,以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提高制造系统的水平和实用性。人工智能的作用是要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学习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并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而又宝贵的实践经验保存下来,在实际的生产中长期发挥作用。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

从中国制造来看中国工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愿景

从中国制造来看中国工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愿景 据了解,凭借低价格这一利刃,2010年中国工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中国制造业虽然产出约占世界的20%,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离工业强国仍有很长一段距离。以我国国民经济动脉电线电缆产业为例,虽然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线缆第一制造大国,现有电线电缆行业制造商已近万家,但大多数企业仍在价格方面进行低层次的竞争,行业集中度低下,甚至有人用了“自相残杀”一词来形容中国线缆市场的价格混战局面。 数据显示,中国排名前十名的线缆企业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10%,即便是行业中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也不过1%~2.5%。反观发达国家的线缆市场格局,美国前十大名线缆制造商(如通用、百通、康宁、南线等)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左右;日本7大线缆企业(如古河、住友、滕仓、日立、昭和等)占市场份额的66%以上;法国5大线缆企业(耐克森、新特等)更是占据了法国市场份额90%以上。 行业集中度低下导致中国线缆产业处于“战国时代”,恶性价格战的硝烟无处不在,线缆企业为了低价抢到订单,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线缆行业质量问题频出,假冒伪劣产品不断。业内人士建议,线缆行业应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不断创新和提升线缆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 虽然现在中国的工业还比不上制造强国美德日,但国家已意识到中国工业面临的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高速铁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出口、大型飞机的研制、重型机械的世界市场抢占,无一不在说明中国工业技术在不断发展。所以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以下的愿景: 1、中国制造业能够像“德国制造”一样享誉全球。 2011年三一重工制造出全世界最大履带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达3600吨; 2012年中国二重独立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热负荷试车成功; 2014年,中国重型院自主研发的19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试车成功; …… 以上的例子说明中国在重型机械、高精度机床、航天卫星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生产研制能力在不断发展。虽然现在的“中国制造”意味着“世界工厂”和廉价,但假以时日,随着最大履带式起重机、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等更多高端工业产品的出现,中国制造能够跟德国制造一样成为高端制造业的代名词,那时“MadeinChina”意味着“优质优价”。 2、中国各个制造行业能拥有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在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业企业意识到技术研发创新的重要性,而国家对技术创新扶持力度每年也在加大中。 德勤有限公司全球制造业组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指出,如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高于美国、德国,在当前以及未来五年均位居榜首。 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前五名 制造业竞争力排名2013年五年后 1 中国中国 2 德国印度 3 美国巴西

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

[公司发展前景展望]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公司发展前景展望]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篇一: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 **国际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高级情趣用具、情趣内衣、情趣药品和人体润滑剂运营商之一。 未来几年,公司将在全国各地大量设立零售分店,平均每个店的投资额将达到10万元,所有的零售分店都将依托社区开展业务,根据社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灵活地展开经营。 每个零售分店都需要一个分店创建人,负责新分店的组建、招聘、管理、经营等全方面的工作。所有的员工都有可能成为分店创建人、店长,即是公司员工又分店创建人的你不需要投入一分钱,公司承担新分店初期的全部投资,同时公司有专业的人员帮助新店选址、价格谈判、办理各种相关证照,新分店将统一店面装修、统一经营流程、统一人员培训,你也不需要为货源操心,**保证充足的货源,并优先提供热销产品。所有的一切,公司都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分店创建人同时享受公司正常员工的工资、奖金、提成待遇。做为店长,你可以任命一名助手负责分店的日常营业,所负责分店正常运行并赢利后,根据自愿原则,优先在盈利的新店入股,入股比例在1%,49%之间,可自行决定。凡持有公司股份的员工,根据所持股份与公司分享入股分店的零售利润。创建人创建的第一家分店实现 赢利并正常运转后,可以继续开设第二家、第三家……更多的新分店。 连锁零售分店实现盈利后,公司会公开分店的财务状况,使之完全透明。执有股份的员工可以在任何时候查询财务相关的报表与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作为**新分店创建人的你要做的工作是只是全心全意地拓展销售渠道、扩张销售市场、维护售后服务,成为一个合格的、有能力胜任新分店的全部日常工作的新分店创建人,能够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对新分店的形象宣传和产品推广,保证新分店与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在全国化的网络化的运营体系中拓展新分店的业务,并保证新分店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机械加工行业前景发展现状:精益生产转型升级

机械加工行业前景发展现状:精益生产转型升级 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机械加工行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机械加工行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但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中国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距西方制造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机械加工行业的精益变革发展道路阻碍频现,任重道远。早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对此,我国政府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高瞻远瞩地将此概念应用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中,提出要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这是机械制造业形成比较独立完整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机械加工业主要以委托代加工制造(OEM)的形式存在;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机械加工业中以运输机械(如汽车)和工程机械(如旋挖钻机)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迅猛发展时期,表现为研发设计(ODM)为主;第三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机械制造业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进入了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新时期,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明显上升,表现为自主品牌(OBM)的特征。 但是严峻的经济形势给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实施精益生产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行业的活力和后劲,推动机械制造业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富活力的精益发展之路,是机械加工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同时机械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暴露了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能力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主要靠模仿和拿来主义,导致设备保有量和低端产能出现过剩的局面。与此对应的是,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掘取丰厚利润。在工程机械产能过剩市场形势的倒逼下,精益转型升级已是行业大势所趋。 因此,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施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实力,走精益变革之路,是机械行业自我革命的需要、是经济形势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精益发展之路仍将持续变革。我国的机械加工行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迫在眉睫。只要我们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走转型升级的精益发展道路,机械加工行业就一定能做大做强,实现机械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

机械的发展史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机械的发展史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姓名: 学号:班级: 2016年4月1日

引言 [摘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着重分析我国机械发展史以及目前机械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发展历史;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机械发展史 夏商周时期 青铜器:中国古代金属冶机械铸技术发明时间较早,且技术精湛。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 西周时期弓箭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蚌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春秋战国时期 1、机械弩:春秋时期出现弩,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到汉代,弩机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 2、被中香炉:战国时期流传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对弓的弹力、箭的射速和飞行的稳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汉代已有各类舰艇和大量的三四层舱室的楼船。有些舰船已装备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构造精巧,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炉体都能经常保持水平状态。 秦汉时期 1、齿轮和齿轮系:东汉时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汉代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也不断发展,绫机已成为相当复杂的纺织机械。到三国时期,马钧将50综(分组提放经线的综片)50蹑(踏具)和60综60蹑的绫机都改成50综12蹑和60综12蹑,提高了生产效率。马钧还创制了新式提水机具翻车,能连续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机械制造业基础设备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用户创造和提供机械产品的行业,包括机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流通、和售后服务全过程。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它以各种机器设备供应和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其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它的发展已经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必须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机械制造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几个方面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基本上可以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1 基础设备 在机械制造业中,机床、刀具、夹具、检测仪器等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水p2 存在着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隐患,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当今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正在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制造大国,令世界瞩目。然而,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制造业的许多领域还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 3 国家扶持的支点偏离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且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而创新型发达国家及新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未来展望: 其实就我现目前的工作岗位与职务,对整个公司发展的信息 获取量是不够的,我没有办法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说出什么规划,但 是我所能看到的就是股份公司的高管和各子公司的高管的敬 业精神和付出精神,我也相信我们在董事长和各位高管的带领下 一定会让公司达到千亿产值和百年鑫泰的双重目标。 但是我们现在最紧要的就是人才的缺失,特别是复合形的管 理人才。人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也是企业文化建立的践行者,百年 鑫泰,一定要有的是流传下去的精神和文化。 针对裕荣公司现状,出现了矮子里拔将军的现象,现在不是 人才能不能用,而是有没有人用的问题。 针对人才我个人不觉得非要高精尖,而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对公司前景的动察力和超强的思维导向能力,还有就是革命 性的执行力。 但是要求一个人同时具备这些能力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公司的后备干部储备和人员培养上,我个人觉得用人不用满,应该从被培养人的潜力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达到 60%就可以培养,因为他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关于人才培养,公司其实可以建立商学院、培训中心等形式,利用休息时间,股份公司各职能部门针对各专业都可以针对被培养 人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请兄弟单位专业人

才或者专业老师来公司进行培训与探讨,这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留人的平台。 公司今年是上市后的第一年,纵观各大上市公司,每一个企 业都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就管理来说没有最好的管理方案,只有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机制。我们的内控制度也就是我们鑫泰的宪法,但现在至少在裕荣公司还没有真正完全的落 实到位。 在9 个月的 5+2、白 +黑的工作时间里,我发现了在工作中 还有一些问题的存在: 一、工作流程不畅通 1、公司现目前来说分为行政部、工程部、运行部等几大部门, 各部门各自为阵; 2、在工作中只为自己部门考虑,不为别的部门思考工作的便利 性和合理性; 3、推诿问题严重,没有担当; 4、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欠缺,缺少监督机制。 建议: 1、尽快实行事业部改革试运行,找到最适合裕荣公司的方案; 2、在公司所属片区内形成片区负责制,从合同签定完毕后一套 人马立即开展工程建设工作,工程建设合格完成验收后直接就地 转为运行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设计不合理、后期大面积整改等问题发生。

机械制造业的前景论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论文 学院:机械学院 姓名:刘泽琳 班级:工业工程2班 学号:201302040309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前景 刘泽琳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工业工程2班学号201302040309)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名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长期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已经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几十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已成为一个规模宏大、门类齐全和工业部门,可以生产各种先进机床和刀具,能制造冶金、化工、纺织等工业的整套装备,能制造大型发电机组,能制造万吨巨轮和中型客机,能制造卫星、导弹、先进战机、航空航天设备以及先进武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可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致使国际间科技竞争的终点。本文对我过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Abstract: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a coun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but has been in a very backward state, it is known that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expanded,.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its own development system, for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 large-scale, complete categories and industrial sectors, can in the production of a variety of advanced machine tools and tool, to make a set of equipment of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to make a large generating units, million tons of wheel and medium-sized aircraft, satellite, missile, advanced fighter aircraft, aerospace equipment and

未来机械工程地发展趋势(精)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着重于认识自然世界,不断提高人类生存能力;21世纪科技将更多地着眼于认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在21世纪里,就制造业来讲,发明和发展了汽车、机床、机器人、飞机、火箭、芯片、计算机、电视机等成千上万的机电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21世纪将更加伟大、更加辉煌。制造业将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迹。生产的汽车不仅会跑,可能还会飞;制造的飞机将更快、更安全;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将飞驰在祖国的原野;智能仪器装备和智能机器人将按照人们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制造产品;微型机器人将能进入血管清理“垃圾”、修补心脏;人们可用分子组装技术组装出理想性能的微器件;掌上工具可能是计算机、可视电话、电视、音响和网络的集成,等等。 未来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交叉、综合化;柔性、集成化;智能、数字化;精密、微型化;高效、清洁化。智能机器人及仪器设备、微型机电系统、高效柔性、智能自动化制造技术将日趋成熟,并被市场所接受;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和适合我国的制造模式将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机构学、摩擦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等领域我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将不是天方夜谭。制造业在制造科学技术的武装下将全面现代化,国家由于制造业创造的财富而更加昌盛繁荣。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潇洒。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将是改变21世纪的主流科学,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与以上领域交叉发展的制造系统和制造信息学、纳米机械和纳米制造科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学、制造管理科学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等是21世纪机械工程科学的重要前沿。 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前沿、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机械制造工艺学目前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学目前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姓名:罗亚宁 班级:12机本一班 学号:20120663146 [摘要]机械制造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级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趋现状;发展趋势 1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

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 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