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 了解患者健康史,注意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及腹部手术史。

2. 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了解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范围、有无腹膜刺激征。

3. 观察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全身中毒反应及休克表现。

4. 了解血常规、腹平片、腹穿等检查结果。

5. 了解患者对急性腹膜炎的认识,有无焦虑和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腹部体征,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波爱吃静脉输液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3)禁食,胃肠减压。

(4)患者取平卧位,休克患者取休克体位(中凹仰卧位)。

2. 术后护理

(1)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

(2)禁食,胃肠减压,肠蠕动恢复后逐渐经口进食流质饮食,再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3)全麻清醒货硬膜外麻6小时后改半坐卧位,鼓励患者多翻身,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4)静脉补液、抗炎和营养支持。

(5)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

【健康指导】

1. 指导患者了解胃肠减压的目的及饮食恢复的注意事项。

2. 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防止肠粘连。

3. 做好出院指导,定期随访。

33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第二十四章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大纲】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一)解剖 1.壁层腹膜——贴附于腹壁、横膈脏面和盆壁内面; 2.脏层腹膜——覆盖于内脏表面,成为其浆膜层。 【壁层腹膜】受体神经支配,对各种刺激敏感,痛觉定位准确。 腹前壁腹膜在炎症时,可引起局部疼痛、压痛及反射性腹肌紧张——诊断腹膜炎的主要临床依据。 【脏层腹膜】

神经支配属于自主神经,对牵拉、胃肠腔内压力增高及炎症、压迫等刺激较为敏感,性质常为钝痛,定位较差,多集中于脐周腹中部; 严重刺激——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和肠麻痹等。 怎么理解—— 【西游记】三盗芭蕉扇 【腹膜腔】 壁层和脏层腹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人体最大的体腔。 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

(二)生理 双向半透性膜; 能向腹腔内渗出少量液体,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生理作用: 1.吸收和渗出 能吸收腹腔内的积液、血液、空气和毒素等。特定情况下可作为给药途径。 急性炎症时,腹膜分泌大量的渗出液以稀释毒素和减少刺激。 2.润滑。 3.防御: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4.修复——“双刃剑”。 利——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病变周围,使炎症局限并修复受损组织; 弊——形成腹腔内广泛的纤维性粘连如使肠管成角、扭曲或成团块,引起粘连性肠梗阻。 第二节急性腹膜炎 (一)分类 A.按临床经过——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B.按病因——细菌性与非细菌性; C.按累及范围——弥漫性与局限性; D.按发病机制——原发性与继发性。

(三)病理生理 腹膜充血、水肿,失去原有光泽; 随之产生浆液性渗出液,含大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加之坏死组织、细菌与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变混浊成为脓液——黄绿色、稠厚、有粪臭味。 转归: ①炎症局限——形成局限性腹膜炎,或脓肿。 ②粘连,严重者粘连扭曲成角——粘连性肠梗阻。 ③趋于恶化——腹膜严重充血水肿并渗出大量液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降低、贫血,加之发热、呕吐;腹内脏器浸泡在脓性液体中,肠管麻痹,形成麻痹性肠梗阻,肠腔内大量积液,使血容量明显减少;细菌入血、毒性介质不被清除;肠管扩张、胀气,使膈肌抬高而影响心肺功能,加重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四)临床表现 1.腹痛——最主要:剧烈,持续性,难以忍受。 2.恶心、呕吐: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时,可吐出黄绿色胆汁,甚至棕褐色粪汁样物。 3.感染中毒,甚至休克症状。 4.体温、脉搏变化 体温升高、脉搏加快。 注意——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升高,但脉搏多加快。 若脉搏快而体温反而下降——病情恶化的征象之一。 5.体征——十分重要!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者两者混合所引起的腹腔壁腹膜与脏腹膜的急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为腹膜刺激症状,如腹痛、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等;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1、腹痛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其程度随炎症的程度而异,但一般都很剧烈,不能忍受,且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故病人不变动体位。疼痛多自原发灶开始,炎症扩散后蔓延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变部位较为显著。 2、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此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开始时因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内含胆汁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由于呕吐频繁,可呈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体温、脉搏变化骤然发病的腹膜炎,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年老体弱的病人,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脉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如果脉搏增快而体温反而下降,多为病情恶化的征象,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4、全身中毒症状随病情发展,可相继出现高热、寒战、脉速、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舌干苔厚、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一系列感染中毒症状。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炎症刺激、手术切口、引流管摩擦刺激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3、体液不足与腹膜腔内大量渗出、高热或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水、体液引流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切口、留置引流管道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腹膜炎护理常规

腹膜炎护理常规 【定义】 腹膜炎是由于患者腹腔脏器受到化学刺激、细菌感染及损伤引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腹部疼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中毒性休克,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从而加重病情。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3.腹胀。 4.发热。 5.潜在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缺陷等。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向患者介绍腹膜炎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和过程,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胃肠减压护理 术前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禁食期间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作好记录。 3.病情观察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呼吸、脉搏、体温的变化,观察腹部的变化。

4.疼痛护理 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特点,正确评估病程进展状况。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或者采用热敷、按摩、针灸方法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解痉、止痛药物。 5.发热护理 对于发热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耗氧量。体温在39℃以上者,可采用头置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也可行穴位针刺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6.饮食护理 胃管拔出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7.用药护理 对于已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后的腹膜炎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8.并发症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健康宣教 1.指导患者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合理营养,保证机体需求。 4.遵医嘱定期复查,若出现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就诊。

外科护理常规(全)08817

第一 节 外科疾 病一 般 护理常规 附 1.胃 肠减压的 护理 附 2.“ T”型管引 流的护 理 附 3.腹 腔引流管 的护理 第二 节 甲状腺功能 亢进 第三 节 甲状腺腺癌 第四 节 急性乳腺炎 第五 节 乳腺癌 第六 节 腹股沟疝 第七 节 腹部损伤 第八 节 急性腹膜炎 第九 节 胃十二指肠 溃疡 第十 节 胃癌 肝癌 第十一节 门脉高压 第十二节 休克 第十三节 脓毒败血症 第十四节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 第十五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第十六节 胰腺和壶腹部癌 第十七节 胰腺炎 第十八节 急性阑尾炎 第十九节 结肠癌 第二十节 直肠癌 直肠肛管疾病 肠梗阻 肠 瘘 下肢静脉曲张 腹主动 脉瘤 动脉栓塞 第二 十 七节 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 第二十一节 第二十二节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五节 第二十六节

第二十八节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二十九节破伤风 第三十节蛇咬伤 第三十一节脾切除术 第三十二节丹毒 第三十三节气性坏疽 第三十四节腹腔镜手术 第三十五节小儿肠套叠 第三十六节先天性巨结肠第二部分、泌尿外科护理常规、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泌尿外科专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1.尿石症 2.泌尿系损伤 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4.肾肿瘤 5.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6.肾上腺嗜铬

留置导尿管护理 一、留置导尿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 2.术前准备: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 3.泌尿系统的病人,可便于引流及冲洗,减轻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4.解除尿潴留:对于截瘫、昏迷、会阴部有伤的病人,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 二、尿管型号的选择 1.普通导尿选择 16-18F 的双腔气囊导尿管 . 2.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衰竭病人,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 3.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应选择型号较细尿管. 4.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手术后需要通畅引流以防止导尿管堵塞引起继发性出血, 选择18-22F 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 . 三、导尿的注意事项 1.掌握尿道解剖生理特点: 女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 4~6cm 有尿液流出再插入 1cm左右男病人插管的深度 :插入尿道约 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 2cm 左右 2.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 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致使导尿管受阻,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插管成功. 3.高龄女病人插管: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尿道口暴露困难,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 2cm,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可以找到尿道口. 4.尿道外括约肌痉挛: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此时暂不动导尿管,等数分钟后再插管,或插管时令病人张口呵气,必要时经尿道外口注入石蜡油 5ml,再进行插管 . 四、留置导尿常见问题 1.漏尿 2. 血尿 3. 尿管脱出 4. 留置尿管引起疼痛 5. 尿管堵塞引流不畅 漏尿的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原因: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 老年女性:尿道口萎缩,盆底肌 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 神志正常者: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

【实用】-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疾病知识】 腹膜炎是腹腔脏层腹膜和壁层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引起。 【临床特点】 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感染中毒症状,甚至休克。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1.2 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情况,了解有无休克及呼吸功能障碍。 1.3 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范围的变化。 1.4 无休克的患者应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渗出被积聚在盆腔而局限、吸收。 1.5 需禁食,以免加重肠麻痹所致的腹胀和呕吐,胃肠道穿孔的腹膜炎必须绝对禁食,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漏出而加重感染,待肠蠕功恢复后方可进食。 1.6持续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胀气,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局限和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 1.7 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静脉输液通畅,遵医嘱补充适当晶体和胶体。 1.8原发病未明确诊断者,禁用止痛药,已明确诊断者,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 2、术后护理 2.1同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2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尿量、呼吸功能,观察有无脱水、休克和代谢紊乱等情况。 2.3患者麻醉未清醒前行平卧位,清醒后给半卧位。 2.4术后患者应禁食及行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方可拔除胃管开始进食。 2.5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

2.6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水电解质平衡。 【健康教育】 1、平时应多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2、注意体温及腹痛情况,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可适当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对突然发生腹痛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能解除忧虑,配合治疗。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观察尿量、腹部体征变化,有无脱水、休克的临床表现,对休克病人还应检测中心静脉压及血气分析数值。 3体位:在无休克情况下,病人宜取半卧位,使病人上身与床成30~40度角,膝下及足底部以软枕垫挡,防止下滑,以利于腹腔内渗出液、脓液等积聚在盆腔,使炎症局限。因盆腔腹膜吸收能力较上腹部差,可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可防止膈下脓肿。 4禁食: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有利于控制感染的扩散。必须侍肠蠕动恢复后,方可开始进食。 5胃肠减压:是腹膜炎治疗中重要措施之一,可减轻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流入腹腔,有利于减轻腹胀,使炎症局限,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和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做好胃肠减压护理,向病人讲述置胃管的重要性。告知其不能随意拔出胃管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保持引流通畅,如管腔被阻塞可用少量无菌等渗盐水冲洗或挤压胃管,亦可注入少量空气。 6输液: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及时补入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需输血桨或全血,以维持血容量。因腹膜炎时,腹腔内有大量液体渗出,加之呕吐,病人不仅丧失水、电解质,也丧失大量血浆。因此,就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监测,静脉补入晶、胶体溶液,防止休克的发生。 7抗生素的应用:一般在腹膜炎确定后使用抗生素。在继发性腹膜炎,尤其是急性阑尾炎穿孔、胃肠穿孔,多为混合性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因此需联合应用抗生素,根据病情发展和腹腔渗出液的药敏试验采用有效抗生素。 8疼痛的护理:对于诊断未确立或治疗方案尚未确定的病人,应严禁使用麻醉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及时治疗。 9腹腔穿刺是根据穿刺抽出的液体,以明确急性腹膜炎的性质,了解腹腔内脏器有无破裂或属哪个脏器破裂等诊断之用。常规物品准备,病人取45度倾斜侧卧位,穿刺点一般在骼前上棘与脐部连线的腹直肌外缘处。穿刺针进入腹腔后,如有血液、胆汁或肠液抽出,证明有内脏损伤,应立即准备手术治疗。 10口腔和皮肤护理:常规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术后护理

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护理常规

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护理常规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慢性腹膜感染,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结核毒血症、腹痛、腹泻及腹部肿块。本病的治疗关键坚持进行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及全程杭结核化学药物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避免复发与防止并发症的目的。治疗中应注意休息与营养作为重要的辅助措施,以调整全身情况,增强抗病能力。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体温过高;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③腹痛;④腹泻;⑤体液过多(腹水);⑥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温过高 【主要表现】 常为午后低热,面部潮红。 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为最多,约1/3病人有弛张热,少数可呈稽留热。 高热者可伴有明显毒血症状。 【肠结核护理目标】 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能描述出降温的方式。 【肠结核护理措施】 高热时嘱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保存体力。 给予清淡饮食及补充适当饮料。 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及适宜的衣服/盖被。 评估发热的类型及伴随症状。 体温过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降温方式,如温水浴、醇浴、冰敷、冰盐水灌肠及药物降温等。 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注意保暖,并协助翻身,注意皮肤和口腔的清洁与护理。 高热病人,出汗较多而进食少者遵医嘱补充热量、水分及电解质。 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及血清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 【重点评价】 体浊下降的程度。 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血清电解质值是否正常。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相关因素】 慢性消耗性疾病。 舌炎、口角炎进食困难。 腹泻。 【主要表现】 消瘦,体重下降。 浮肿,面色、指甲苍白。 维生素A缺乏症。 【肠结核护理目标】 营养摄入充足,病人表现为体重增加,不低于基础体重。 贫血症状改善。 【肠结核护理措施】 鼓励病人尽量进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浆、豆腐、鱼、素肉、甲鱼、鳝鱼、蔬菜、水果等。

腹膜炎的护理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评估 1、全身情况: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评估饮食、活动情况以及恶心、呕吐情况观察有无感染性中毒反应、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表现、观察有无休克的表现。 护理问题 1、疼痛:腹痛与壁腹膜受炎症刺激、手术创伤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膜腔内大量渗出、高热、体液丢失过多,禁食与呕吐有关。 3、体温过高:与腹膜炎毒素吸收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腹腔脓肿、切口感染。 护理措施 非手术护理 1、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2、体位与活动休克病人取休克体位,无休克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内渗液流向盆腔, 减少吸收和减轻中毒症状。 3、禁食、胃肠减压 4、营养支持对长期不能进食者,应尽早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机体防御和修复能力。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5、维持体液平衡和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等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6、控制感染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继发性腹膜炎大多为混合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注意配伍禁忌。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病人注意循环、呼吸、肾功能的监测和维 护。 2、体位与活动术后全麻清醒前,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生命指征 平稳予半卧位,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3、禁食、胃肠减压术后禁食、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逐步恢复经 口饮食。 4、补液与营养支持(1、补液:遵医嘱合理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2)营养支 持: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及时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并发症的护理 (1)、合理使用抗生素(2)妥善固定引流管,正确标识,调整负压,有效引流。 (3)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血或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提供疾病本身以及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饮食指导解释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规律,指导病人术后饮食从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鼓励其循序渐进、少量多餐,进食富含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机体恢复和切口愈合。 3运动指导解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卧床期间进行床上翻身活动,视病情和病人体力早期下床走动,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促进术后康复。

腹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膜炎是腹腔壁腹膜和脏腹膜的炎性反应,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引起。 【护理常规】 1.术前 (1)禁饮食,行胃肠减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2)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及进行全量补液,做好补液的护理。 (3)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呕吐情况,腹痛、腹胀、排气、排便等情况,若体温升高、腹痛加剧、腹胀加重、全身情况恶化,应立即报告医师。 2.术后 (1)生命体征及病情的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禁饮食,按医嘱全量输液,应用抗生素。 (3)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腹腔引流管拔出视引流情况而定,通常术后2~3d拔管,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 (4)体位与活动的护理:全身麻醉未醒时取去枕平卧,清醒后抬高床头取半坐卧位,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以防肠粘连,手术后当天轻症患儿即可活动,重症患儿也要在床上多翻身运动,待病情稳定后,应及早下床活动。

(5)切口的护理:观察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常规用腹带包扎,防止切口裂开,注意松紧度,以免影响患儿呼吸。 (6)饮食护理: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应拔除胃管,遵医嘱进少量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食、普食。饮食量要由少到多,忌暴饮暴食、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鼓励患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并告知其早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饮食指导见饮食护理。 3.用药指导告知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带药者按时服药。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注意适量活动,避免感冒。 6.复诊须知常规出院2周后门诊复查,如患儿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