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6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1096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1096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1096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07T11:31:56.8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黄庆梅零培长[导读]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 1096株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黄庆梅零培长(广西南宁市横县人民医院广西横县 530300)【中图分类号】R37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027-02 【摘要】目的对临床分离的 1096株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ATB 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测试法进行ESBL确证。结果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占36.5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2%, 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9.2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21.7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非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除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一代、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大于70%外,其他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好。结论产 ESBL的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高,耐药性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产ESBL菌株感染的暴发流行。【关键词】产ESBL 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为了解本地区大肠埃希氏菌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本院 2009年 1月至 2010年12月的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菌株来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的大肠埃希氏菌共1096株。质控菌株:ATCC25922。仪器与试剂: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的鉴定卡与药敏卡,ESBL 确证实验使用双纸片协同测试法[1]。结果判断和数据分析:按CLSl 2008年版的标准判断结果,采用 WHONET 5.4版本统计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 1096株大肠埃希氏菌中, 产ESBL有400株, 占36.5%。

2.2 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表1)

3 讨论

大肠埃希氏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近年来由于长期、广泛、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滥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致使产ESBL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逐年增加。ESBL是由质粒介导的一类水解酶,不仅能分解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而且能分解广谱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生素。产ESBL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ESBL编码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形式转移到其他菌株,在不同细菌间传播,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这些质粒通常也携带其他的耐药基因[2,3],使耐药性更加复杂,存在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与以往的研究报道类似,本实验也证实产ESBL菌的多重耐药性。如本文表1 所示, 产ESBL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一、二、三代)、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60%-100%,对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药如阿莫西林/棒酸、替卡西林/棒酸的耐药率也在70.0%以上,且均显著高于不产ESBL菌(P<0.05)。由于亚胺培南具有特殊化学结构,除金属β-内酰胺酶外几乎对所有的ESBL高度稳定,因而目前认为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 菌感染的最佳选择。但是本研究中已发现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产ESBL菌株,检测结果与沈映冰报道不一致[4],可能与本地区已较广泛应用碳青霉烯类,引起新的耐药机制有关,不过,碳青霉烯类仍是治疗本地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最佳药物(敏感率大于98%)。阿米卡星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敏感率大于90%),由于它有一定的耳肾毒性,肾功能差的病人要慎用。部分加酶抑制剂的药物 ,如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ESBL菌株敏感率达到78.0%,优于大多数药物,在临床上它具有疗效优良、控制耐药细菌的爆发、副作用小等优点。不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除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一代、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大于70%外,其他的抗菌药物都具有较好的敏感率。

本次统计结果发现:本地治疗产 ESBL大肠埃希氏菌的首选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次是阿米卡星,再次是特治星等。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为防止产 ESBL菌的快速传播及医院内暴发流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做好产ESBL菌的流行趋势与耐药性的监测,以便为临床的用药提供参考依据[5];临床医生应尽量参照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改变经验用药的模式, 有针对性地治疗,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教郁,高维凡,胡彩光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摘要: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引起的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治疗过程中 容易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谱广,耐药机制复杂,给养鸡业预防和治疗该病带来很大困难。大肠杆茵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大肠杆菌耐药的现状以及产生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正确理解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为防治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作用机制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 of Drg-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Abstract: E.coli is gram-negative bacteria, colibacillosis is a kind of common diseas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showed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resistance spectrum to expand, and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The drug resistant gene is complex and diverse. S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br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ot spot. The advances on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 coli resistance are summarized.Thus the trend of the drug-resistance on the E coli resistance can be understood better and the basis for prevent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resistant stains and using drugs reasonablely can be furtherly provided. Keywords: Eescherichia coli; resistance; resistance mechanism 致病性大肠杆菌为医学和兽医学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从发病情况看,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在细菌病引发的疾病中居世界首位。兽医临床上大肠杆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它一年四季均可致病,一直是困扰养殖业发展的常见病、多发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大肠杆菌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应用疫苗及抗生素。国内外已研制出多种疫苗对大肠杆菌病进行预防,但因大肠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仅国内报导就有80余种,应用疫苗对大肠杆菌病进行防治尚不能满足对该病的防治要求。抗生素在大肠杆菌病预防及治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持续及不当使用,大肠杆菌耐药谱不断扩大和耐药水平不断提高,大肠杆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虽然新型抗生素不断问世,但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低于耐药菌的产生速度。因此了解大肠杆菌耐药状况,掌握大肠杆菌耐药趋势,研究大肠杆菌耐药机理,对控制耐药菌株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肠杆菌耐药性现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各种化学合成药物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抗生素、消毒剂等不断进入水、土壤、河流、沉积物等各种环境中。使得大肠杆菌耐药谱不断扩大和耐药水平不断提高,给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国内外各地均分离得到耐药家畜源性大肠杆菌,并对这些病原菌进行了耐药谱系的检测。梅姝等[1]报道分离得到的长春地区127株鹿源大肠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大肠埃希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株不断增多,特别是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增多,使临床大肠埃希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困难。本文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现状以及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防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细菌生物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97-02 大肠埃希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类正常菌群,但当大肠埃希菌侵入到人体其他部位或器官时,则会导致感染。近些年,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特别是泛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监测率逐年升高,本文针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机制以及耐药现状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 1.1大肠埃希菌概述 大肠埃希菌(E. coli)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代表菌,于1885年被Escherichia首次发现并命名为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埃希菌。为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45℃。营养要求不高。大多数大肠埃希菌能发酵多种糖类并产气。一般大小为0.4-1μm,长1.7-3μm。无芽孢,多数菌株周身有鞭毛,能运动。有菌毛。

大肠埃希菌有O、K、H、F四种抗原,抗原构造比较复杂,O抗原为脂多糖,组成细胞壁的耐热成分;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为酸性多糖;H抗原是位于鞭毛上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及排列顺序决定其特异性; F 抗原与大肠埃希菌的粘附作用有关。 1.2 大肠埃希菌分类和致病机理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内重要的正常菌群,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道外组织器官后就可以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可将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分为三个致病型:肠道感染/腹泻型、尿道感染型和化脓性/脑膜炎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除具有一般的毒力因子,如内毒素、荚膜、Ⅲ型分泌系统等还具有自身一些特殊的毒力因子如粘附素与外毒素,二者主要能引起泌尿道感染和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腹泻型大肠埃希菌根据携带毒力因子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大多来源于结肠,污染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肾脏与前列腺,为上行性感染。化脓性/脑膜炎型大肠埃希菌感染则可能得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常由大肠埃希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引起。据陈立涛的研究的血流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阳性率约60%,且多药耐药严重[1]。此外新生儿脑膜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即为大肠埃希菌与B组链球菌约75%的大肠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分析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分析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分析 闫雳 [作者单位]安徽省萧县人民医院检验科,235200 [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度尿标本检出的234份大肠埃希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呈增高趋势;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ESBLS(+)的细菌耐药率普遍高于ESBLs(-)细菌。结论: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ESBLs(+)株,要不断加强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中图分类号]R446.5 R378.2.1 [文献标识码] A The analysis of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i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Yan L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Xiaoxian People's Hospital,Xiaoxian Anhui 235200,China) \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ing the resistance changes of the Escherichia coli (E.coli) i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provid proofs about the reasonable use of drugs in clinic.Methods:Two hundred and thirty –foue strains of E.coli in 2008 to 2010 annual urine specimen with extended-spectrum β -lactamase (ESBLs) detec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were detected,,and the drug susceptibility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rate of enzy production of E.coli showed a rising tren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shows that the resistance exists in normal antibiotics was in different dgrees expect for Imipenem,,and the rate of medical resisitance in ESBLs(+) bacteria was higher than in ESBLs(-).Conclusions:The resistant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hich caused by E. coli. especially in ESBLs (+) strains, is so serious. It should be strengthen in the detections of the medical resistance ,which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l rational drug use. [Keyword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Escherichia coli; susceptibility test;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大肠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大肠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中文摘要:大肠埃希氏菌(E.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本文通过对大肠杆菌的结构及其致病机理等进行分析描述,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关键词:大肠杆菌;致病性;危害;预防 The English abstract:Escherichia coli (E.c oli) are usually called escherichia coli, Escherich is found in 1885,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normal bowel flora, that is part of the pathogen. Until the 20th century, realized some special type of escherichia coli serum of people and animals, especially for the infants and young (birds), often cause severe diarrhea and sepsi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mechanism analysis of reference, the study. Keywords:escherichia coli;The pathogenicity;Hazards;prevent 一、结构特征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主要生活在大肠内。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其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2、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3、人体与大肠杆菌的关系:在不致病的情况下(正常状况下),可认为是互利共生(一般高中阶段认为是这种关系);在致病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寄生。 4、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遇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可鉴别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5、大肠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大肠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大规模发酵经济,倍受遗传工程专家的重视。目前大肠杆菌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做高效表达的首选体系。 6、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假如它生活在大肠内,属于消费者,假如生活在体外则属于分解者。[1]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2009-10-17 张小林汪复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1,2],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抗菌药物应用有关。我们检测了4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和最近2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成人肠道大肠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了解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和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 四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健康成人51例,年龄26~70岁,平均52.8岁;两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成人16例,年龄30~70岁,平均46.3岁,两组均为男性,来自上海医科大学基础部。在使用抗菌药物组中,2例服用诺氟沙星,8例头孢氨苄,4例复方新诺明,2例头孢拉定,均为口服常规剂量,疗程1~4天,使用抗菌药物组中,10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腹泻,4例无明显病症,检测时所有病例症状均已消失。 二、标本采集 用消毒棉签采集受试者肛拭标本,置于卡里-布莱尔(Cary-Blair)培养基制成的培养管保存。标本采集时间为1995年11月。 三、药敏试验 采用K-B纸片法,结果按NCCLS1993年版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用两种方法:1. 将肛拭标本直接涂布于麦康凯琼脂(Mac Conkty Agar)平板,作纸片药敏试验,在耐药范围内有5个以上的菌落生长即判定为携带有对该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2. 将肛拭标本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作细菌分离,随机选择出10株乳糖发酵菌落,进一步纯化,用MH琼脂平板作药敏试验,药敏质控菌为ATCC25922。 12种药敏纸片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卫生部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磺胺甲基异 FDA3 唑(上海第十五制药厂)。 结果 一、耐药菌株携带率 见表1。 未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使用抗菌药物组,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株携带率在使用抗菌药物组均高于未使用组,其中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 表1 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携带率(%)

大肠杆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郑琳红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 摘要: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鸭、鹅,以及各类珍、特禽,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以急性败血型、卵黄性腹膜炎和生殖器官损害较常见,危害性也最为严重。本文主要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对禽大肠杆菌病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禽大肠杆菌;流行特点;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禽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 coli )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慢性传染病的总称。其病型和病变复杂多样。本菌抗原结构复杂,血清型多,变异菌株不断出现,分布极广,不同地区有不同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甚至同一养殖场同一种群也可能有多个血清型。本病的普遍性,给养禽业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经济损失[1,2]。 禽大肠杆菌病常继发于其他致病因子或与其他致病因子一同作用,使其表现得复杂多变,往往使真正的罪魁祸首得以掩盖。禽大肠杆菌病发病频繁,容易反复发作,加上用药较乱,病原菌血清型多、抗原结构复杂,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其防不胜防。1976年Smits等发现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支原体感染与大肠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气雾免疫法及支原体感染大幅提高大肠杆菌感染率[3]。 1.病原学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健康,抵抗力强时,这些菌株不表现致病性,当机体健康状况下降,特别是在应激情况下,其致病性增强,引起发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凡有哺乳动物和禽类活动的环境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本菌存在。当禽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饲料质量不好、禽舍污染严重时,该病传播途径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交配等途径水平传播,还可通过其它多种途径,使种蛋被污染而进行垂直传播[1]。 禽大肠杆菌病病原是革兰氏阴性、非抗酸性、染色均一,不形成芽孢,两端钝圆的短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有时大小和形态可能是多变的,许多菌株有运动性,有周身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摘要:随着新的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临床应用,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也发生着变化,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已成为抗感染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越来越令人担忧。本文就大肠杆菌的研究现状、耐药原因、耐药机制、以及耐药性的消除做一扼要概述,并全面的阐述了细菌耐药性的耐药机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细菌自身的原因也有滥用抗生素的原因等。就以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抗细菌耐药性的对策,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等,以及对细菌耐药性所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耐药性;大肠杆菌;耐药机制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的日益增多,特别是许多广谱抗生素及新型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中肠杆菌属细菌是目前临床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为显著。细菌的耐药性是普遍存在的,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就细菌本身而言,细菌有显著的适应性和惊人的多变性,除了细菌先天固有的耐药性外,细菌也可以通过接合、转导和转化等方式,由染色体、质粒等介导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使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另一方面,就抗生素而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更易筛选出耐药菌株[1]。因此,适当的检测耐药菌株,了解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对防止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病原菌特别是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抵制抗菌药物作用: ①产生灭活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或结构改变。细菌产生的灭活酶主有水解酶和钝化酶两大类。水解酶可破坏药物使之失效,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环而使药物失效。这类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它们多数为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钝化酶。该酶可修饰抗菌药物分子中某些保持抗菌活性所必需的基因,使其与作用靶位核糖体的亲和力大为降低,从而失去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②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抗菌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③细菌体内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结构改变,使之不能与抗菌药物结合。抗生素对细菌作用靶位的改变是细菌获得抗药性的又一途径。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特异性的必要细胞组成部分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此组成部分的变化可阻止药物的结合和作用,因而使细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如由质粒介导的对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的抗药性,系细菌核蛋白体23 S 亚基上腺嘌呤甲基化,使药物不能与细菌结合所致。 ④形成代谢拮抗剂与药物争夺靶酶。细菌可通过代谢拮抗剂产量的增加来抑制抗菌药物的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磺胺类药物多次接触后,对氨苯甲酸产量可增加至原敏感菌产量的20~100 倍,后者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磺胺药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2]。⑤通过主动外排作用,将药物排出菌体外。⑥细菌分泌细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将自

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01T10:02:15.85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田家强杨丽萍闫海静[导读] 单产AmpC酶、ESBLs及同时产AmpC酶+ESBLs菌株对18种监测抗生素(美洛培南除外)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 田家强杨丽萍闫海静 (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山东枣庄277102)作者简介:田家强,男,山东省枣庄人,生于1978年,技师。【中图分类号】R66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14-02大肠埃希菌是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断下降,这些耐药的产生与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 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AmpC酶有关[1,2]。文献报道,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等应用广泛的抗生素敏感性逐年下降。为此,我们对本院呼吸内科住院尘肺患者分离的25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谱及ESBLs、AmpC酶检测,指导临床抗感染用药。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菌株: 2006年7月~2010年7月呼吸内科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送检的痰液标本。病人早晨漱口,深咳,取痰液送检,连续3日。用SENSITITRE荧光法全自动快速微生物鉴定仪(Aris)进行菌株鉴定。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标准菌株。 1.2药敏试验: 将大肠埃希菌在LB液体培养基(OXOID)中于37℃培养过夜,用LB培养液调整浊度至0.5麦氏浓度。采用Kirby-Bauer法。Mueller-Hinton琼脂(英国Oxoid公司),受试抗菌药物共18种,分别是:哌拉西林(齐鲁制药公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美国Wyeth-Ayerst公司)、头孢西丁(海南海药公司海口制药厂)、头孢他啶(Galaxo-Smithkline苏州公司)、头孢噻肟(华北制药凯瑞特公司)、头孢曲松(中诺药业公司)、头孢吡肟(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美罗培南(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阿米卡星(上海旭东海普药业公司)、环丙沙星(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左氧氟沙星(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取0.1ml菌液点于平板中央,用涂布棒均匀涂布整个平板,制成含菌平板。将抗生素药敏纸片贴至含菌平板表面,35℃孵育24小时,测量抑菌圈直径。 1.3 大肠埃希菌ESBLs检测: 按照1.2方法进行菌液涂布琼脂平板及贴药敏纸片,35℃孵育24小时,测量抑菌圈直径。药敏纸片为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R)制定的标准鉴别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用WHONET软件分析耐药率[3]。按照CLSR的标准,当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直径减去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的抑菌圈直径大于等于5mm时为产耐药酶ESBLs的菌株。 1.4AmpC酶检测: 待检菌酶粗提物的制备按NCCLS纸片扩散法的标准对所有菌株测定对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对其不敏感的菌株(抑菌圈直径≤17 mm)进行酶的粗提。将受试菌菌落制成0.5麦氏单位菌液,取50 ul菌液加入12 ml胰酶消化大豆肉汤于35℃孵育4~6 h,于4℃4000 r/min离心20 min,弃上清液,将沉淀经-20℃与37℃水浴反复冻融6次后过滤,滤液经MH琼脂平板ATCC25922菌液接种于MH琼脂平板上常规细菌培养阴性后于-20℃保存待检测。大肠埃希菌AmpC检测三维试验参照参考文献[3]方法进行,在水解酪蛋白胨(MH)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0.5麦氏单位的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菌液,将FOX纸片贴于平板中央,用无菌刀片沿FOX纸片边缘5mm处放射状切一裂缝,裂缝里加入25ul酶粗提物,35℃孵箱培养16~18h后,观察抑菌圈的形状,如果平皿上出现一个沿槽周围生长指向FOX纸片的矢状菌苔,即为三维试验阳性。 1.5 数据统计: 利用SPSS11.5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SBLs和AmpC酶检出结果: 从256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5株单产AmpC酶、58株单产ESBLs、3株同时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9%、22.7%、1.2%。 2.2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 18种抗生素中美洛培南没有检测到耐药菌,其他17种抗生素均有不同数量耐药菌产生,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谱见表1。 2.3大肠埃希菌ESBLs、AmpC表型阳性菌的耐药谱: 供试的18种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ESBLs、AmpC表型阳性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阴性菌。哌拉西林全部耐药,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对ESBLs、AmpC阳性菌的耐药率很高,但是对ESBLs、AmpC阴性菌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5。ESBLs、AmpC表型阳性的菌株耐药谱比表型阴性的菌株更广泛。ESBLs、AmpC表型阳性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谱见表2。 表1256株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刘蔚雯 11动科类丁颖班 【摘要】大肠埃希氏菌(E.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致病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持续的不当使用,导致大肠杆菌耐药株的大量出现,使人医临床和兽医临床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变得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找不到可治之药。近年来,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对大肠杆菌耐药现状、产生耐药性机制的研究以及减少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措施综述如下。 【关键字】大肠杆菌细菌耐药性抗生素 大肠杆菌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大多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人和动物出生后数小时即可经口进入消化道后段,大量繁殖而定居,终身伴随,并经粪便不断散播于周围环境。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致病。随着抗菌药物长期的大量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抗菌药物的盲目滥用,大肠杆菌耐药株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不但有增多趋势,而且其耐药性还通过质粒在细菌间传递耐药基因而不断蔓延、变迁。大肠杆菌的多重交叉耐药株的出现使大肠杆菌的治疗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还造成了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因此,大肠杆菌耐药性问题引起了师姐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探索也从未停止,并从多方面阐述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以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 1.大肠杆菌耐药性现状 1.1家畜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现状 自1929年弗来明发现青霉素以来,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抗生素在动物疾病防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抗生素和抗菌药被广泛、长期使用,细菌的耐药情况也逐渐凸显出来。世界各地均有分离得到耐药家畜源性大肠杆菌的报道。目前病原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70%以上,对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也达50%以上。瑞普公司研发中心药敏实验发现,近几年在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有80%大肠杆菌已对其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处于被淘汰的境地。在试验中同时发现,家禽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普遍,占所有耐药菌株的50%以上,且仍呈现上升趋势。二重、三重耐药菌株所占比例下降,而五重、六重、七重耐药菌株占主导优势。在实验中发现一株对12种抗菌药都产生耐药性的超级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8230263.html,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伟胜李玉保王守荣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08期 摘要:大肠杆菌病为畜牧养殖业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依赖于抗生素进行控 制。随着大肠杆菌耐药性增强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急需寻找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噬菌体是能够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总称,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布、分离纯化方法、保存方法、形态、pH值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分子生物学以及应用方面作了简要概述,并对以后的科研和应用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大肠杆菌;噬菌体;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852.61+2 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008-03 近年来,由于畜牧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升高 [1],同时,抗生素的使用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噬菌体作为一类能够感染和裂解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宿主专一、不产生耐药性 [2]、使用安全 [3-4]等优势,在美国已应用于儿童腹泻疾病的治疗 [5]。因此,噬菌体有望在防控畜牧业肠道性疾病中替代抗生素。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和保存方法、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大肠杆菌噬菌体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和方法。 1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布 目前研究发现的病毒种类数量庞大,其中大部分是噬菌体 [6]。大肠杆菌噬菌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普遍存在。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多种大肠杆菌噬菌体,并对所分离的噬菌体进行了分类和命名。在养殖场的鸡粪 [7-8]和污水中 [9],以不同的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分离到不同种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养猪场的粪便中,以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 为宿主菌分离并纯化了1株噬菌体PK88-4 [10];在城市的污水中,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为宿主菌分离出裂性噬菌体 [11]。此外,在医院的污水中,用大肠杆菌E1~E17共17种细菌做指示菌分离出1种广谱噬菌体IME11 [12]。 2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方法 对于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大致可以分为采样、富集、分离、纯化4个步骤。每个步骤又包含1种或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自身的试验条件和试验状况将不同方法组合,进而得到最佳的分离纯化方法。

耐药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耐药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1-11-24T09:37:43.3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1期供稿作者:刘坤友 [导读] 由于大量使用以及滥用抗生素,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非常严重。 刘坤友(柳江县人民医院广西柳江 545100)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1-0119-03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也存在。它具有生长快、易培养、易变异等特点。大肠杆菌易感人群是婴幼儿、老年人、旅游者等[1]。2006年全国9个城市13家三甲医院总结的院内感染致病菌常见的病因构成为:葡萄菌属占 19.2%,绿脓杆菌占13.8%,克雷伯菌属占13.4%,大肠杆菌占12.2%,不动杆菌属占9.7%,肠球菌属占6.1%,其他致病菌占25.6%[2]。可见大肠杆菌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主要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并经常伴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ruemic syndrome,HUS)、血栓形成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等并发症[1]。2006年美国大肠杆菌的感染率稍有上升(3.4例/10万人),其中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逃脱消毒剂的作用和荧光的检测现在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局部流行;我国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河北、宁夏等省均有O157 : H7血清型大肠杆菌发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3]。2006年冬天我国腹泻的病例大幅度增加,卫生部已经紧急通知要及时上报腹泻病例,对腹泻病例加以监控,并对病因进行了调查研究,有些是由诺瓦克病毒感染,有些是病因不明。大肠杆菌也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此次腹泻是不是与大肠杆菌有关,还没有权威部门进行排除。可见近年来大肠杆菌感染常有发生,感染率逐渐升高,感染率上升势必造成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因此耐药性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 一、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由于大量使用以及滥用抗生素,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非常严重。2005年桓新,马颖等[4]人调查6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对其耐药率高低顺序为:青霉素类(青霉素99.0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79.72%)、氨基糖甙类(链霉素48.98%,庆大霉素 43.88%)、氯霉素41.84%、喹诺酮类(氧氟沙星37.76%,诺氟沙星36.02%)、头孢类(先锋 V9.18%,先锋必素6.12%)。对三类以上抗生素均耐药的占71.0%,耐药谱以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为主。因此选用敏感药物是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为主,而且由于喹诺酮类有毒副作用小,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价格适中等特点,现在使用量已经超过头孢类药物,但是耐药率也逐渐升高,我们必须控制此类药物的耐药性。 随着上世纪60 年代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发现,人们打开了喹诺酮系列药品的大门[5]。萘啶酸是第一个报道的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的药物,第二代喹诺酮药物是氟喹诺酮类,其以结构中含氟原子为特征。目前主要有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等。它们对G+或G-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呼吸道、胃肠道、软组织感染以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有广谱抗菌活性。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大肠杆菌在选择性压力下不断发展其耐药机制,造成日益严重的耐药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国内治疗显示,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1988年为100%,1995年为60%,2005年为10%。这与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容易产生耐药性有关,但也与近年来临床以及养殖业滥用此类抗生素有关[6]。我国每年生产的700吨喹诺酮,仅这一种抗生素就有一半用于养殖业。由于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升高也促使了人类源性细菌耐药率的升高。正因为细菌在喹诺酮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7] ,近年多个大医院ICU报告大肠杆菌耐环丙沙星者高达70%以上,甚至更高。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 其药敏谱越来越窄,可选择药物的余地也越来越小。随着多重耐药增加,联合用药的效果必然也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增加了治疗成本,同时缩短了新药的应用周期,增加了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成本,耐药性通过多种途径造成的交叉传播,直接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8,9]。因此解决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二、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机制研究 抗生素之所以有杀菌、抑菌作用,是与细菌不同部位上的靶位蛋白结合,抑制其功能而生效。细菌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改变靶位蛋白结构,使抗菌药与其结合力下降或不能结合而出现耐药。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DNA回旋酶是由2个A 亚基和2个B亚基构成的四聚体,分别由gyrA和gyrB基因编码。DNA回旋酶是Ⅱ型拓扑异构酶的一种,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此酶结合到双链DNA环的其中一环上造成一缺口,允许另一DNA环由此穿过,然后连接DNA链,再生DNA环[10]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DNA回旋酶阻止DNA环的重新连接从而抑制DNA的合成起作用,DNA双链的解链和DNA合成的抑制对于细胞来说是致命的[11] 。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学来说,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主要的靶位蛋白是DNA回旋酶,尤其是gyrA基因改变最常见,其次是gyrB,gyrB突变促进gyrA突变耐药性的产生。目前尚无资料表明gyrB突变作为独立的耐喹诺酮类的机制。拓扑异构酶Ⅳ是由2个C基因和2个E基因组成的四聚体,分别由parC和parE基因编码,与DNA回旋酶的同源性很强,对DNA的作用机制与DNA回旋酶几乎相同。gyrA和parC的N 末端均有与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quinolones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QRDR) 有关的区域,在此区发生氨基酸的替代影响了喹诺酮类药物与酶结合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其耐药性增加[12]。可见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突变的主要基因是gyrA。如果能够抵抗gyrA基因发生耐药性突变或者诱导gyrA进行回复突变,对控制耐药性的产生以及有效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性疾病意义重大。 三、研究农村地区耐药性大肠杆菌gyrA基因突变特点的意义及展望 由于滥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快了微生物耐药基因蔓延的速度。而不同地区人群用药不同,可能产生的耐药不同,对抗耐药的作用也会不一样。但不管如何,耐药性的产生,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延长患病时间,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使流行病发生的时间更长,使其他人感染的危险性增大,使抗感染的费用急剧增加。对耐药菌治疗的所需费用为敏感菌的100倍,如美国因耐药性而使抗感染每年多花400亿美元,其中仅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每年要多花费1.22亿美元,院内感染每年要多花费45亿美元[13]。虽然没有确切报告因大肠杆菌耐药付出的沉重代价,但是大肠杆菌也是主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能对不同地区的耐药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研究,对抗耐药的药物选择就会有针对性,对治疗的效果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既存在着许多有致变作用的诱变剂,同时也存在着抗变剂。这为我们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筛选抗变剂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筛选抗变剂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逐渐成为防癌、防畸、防病的一条有效的化学预防途径。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蔬菜类、茶叶、中药等具有抗诱变作用[14-17]。中药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长期以来在防病、治病

大肠埃希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埃希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药敏试验用K -B法,用WHO细菌耐药监测网提供的WHONET-4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532株,泌尿道274株(51.5%)、伤口89株(16.7%)、呼吸道57株(10.7%)、引流及穿刺液44株(8.3%)、血液32株(6.0%)、其他36株(6.8%)。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及头孢唑林、头孢呋新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萘啶酸、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在50%以上。泌尿道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单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亚胺培南是治疗产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的首选药物。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不同,抗菌药物敏感性有差异,强调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须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标签:抗药性;微生物;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属肠道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泌尿道、术后伤口、各器官脓肿等不同部位的感染。随着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其耐药率愈来愈高,尤以产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耐药率和多重耐药性最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本文对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532株,菌株经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及鉴定,同一患者中无重复菌株。 1.2 药敏试验 参考NCCLS1999年版标准进行K-B法药敏试验。所用16种药敏纸片及M-H 培养基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3 数据分析 用WHO细菌耐药监测网提供WHONET-4软件及u检验完成。 2 结果 2.1 分离率 2.1.1 标本泌尿道274株(51.5%),伤口89株(16.7%),呼吸道57株(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