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案-2.2阳光下的影子|教科版.doc

五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案-2.2阳光下的影子|教科版.doc
五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案-2.2阳光下的影子|教科版.doc

阳光下的影子(太阳高度仪和日唇)

教学目标1、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2、说明一天中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3、学会使用太阳高度仪,测量太阳高度。

4、学会制作并使用日耕计时。

教学重点1、使用太阳高度仪测量太阳高度。

2、制作并使用日用计时。

教学难点太阳高度仪的实际操作和日辱计时,需要户外教学,课堂安全和秩序需要多加注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①视频:太阳东升西落视频,太阳高度测量器使用视频,日桦制作和使用视频,提前

录制上午9时、中午12时、下午15时日唇指针影子的方向与大小。

② 两人一套太阳高度测量器,一人一套日辱制作材料(含指北针),

8卷细条双面胶,聚光镜

学生准备:塑料直尺、摘下手表(看能不能通过观察太阳判断时间)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早上起床上学的时候看到太阳从哪边升起啊?下午放学回

家的时候看到太阳从哪边落下啊?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

一个视频来观看一下太阳的东升西落。(播放太阳和群星视频,ppt2)

我们己经知道了太阳的东升西落,那么怎么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呢?你能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一-天中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吗?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ppt 3)

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物体影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呢?(同学们

回答太阳或其他)。对,的确是太阳,那么能不能具体的说一说是太阳的哪

一个方面产生的影子的变化呢?是大小?是在空中的位置?还是其他?(孩

子们回答是空中的位置)对,这个空中的位置其实指的就是太阳距离地平面

的距离,也就是太阳的高度。那么是太阳高度大时影子长,还是太阳高度小

时影子长呢?是早晨和傍晚时候的太阳高度大?还是中午的太阳高度大呢?

当我们遇到类似这样的不确定问题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同学们会异口同声说做实验).好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测量

实际生活引入

更能体会深刻

教学过程

太阳的高度吧。

二、探究活动一

我们测量太阳高度用到的仪器是太阳高度测量器,也叫太阳高度仪。

1、现在每个小组的白色实验盘里都有一些实验材料:请先取出来太阳高度测量器,两人一套。

(其他实验材料先不要动)怎么使用呢?我们来观看一段微课使用教程。(观看使用教程,约2分钟)观看完毕后,相信大家都己经学会使用了太阳高度测量器。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到实验室前面的空地测出现在这个时刻(约8: 55)的太阳高度角。(户外实验约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8组同学都汇报结果。(汇报实验结果约2分钟)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使用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问题。

三、探究活动二

冈U刚我们已经测出8:55时候的太阳高度角请同学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等到10点钟再测一次太阳高度角,会跟刚刚测出的角度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为什么呢?(可能会有学生回答因为太阳升高了,高度角就不一样了)哦,也就是说,时间不同,太阳高度角也不一样,是吧。那么,我

们能够根据太阳高度来判断时间吗?(有学生回答能,有学生回答不能)显而易见,我们利用太阳高度角只能大致判断时间,是不能够准确判断时间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表。那么,古代的人们没有手表,怎么知道时间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日?、沙漏等)对,现代的钟表就是仿照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日祥做成

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种古代的计时器■日唇吧!制作日唇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曷。

我们先来观看-?段日唇制作教程。

现在每个人都拿到一套制作日唇的材料,和一份制作说明,请大家开始制作日唇。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日唇做的又快又好,谁先做完举手告诉老师。(来回巡视,看到大部分同学完成即可击

掌停止实验)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己经完成了日唇制作,下面带上我们自己制作的日唇,到

实验室前面的空地来测一测现在的时间吧。

同学们测时间的时候想一想:日唇指针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说明

了什么?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描述了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同时也学

会了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学会了一天中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是:先变短,后变长。

知道了日杯指针影子的方向和大小与太阳的高度和角度有关。

阳光下的影子

太阳东升西落

板书设计

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太阳的高度和角度(太阳高度仪和日辱)

本节课是华景小学和博雅智学合作的一个项目,博雅智学研究并提供符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最新版)”的新材料,我们在课堂采用,一起完成对新课标的探索。其实课堂的前

期准备工作从2个月前就开始了。上课前我就深切的明白这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契机,需要好好把

握,可是由于经验太少,前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迷茫和无所终的探索中度过,为此浪费了大量时

间,至今仍让我后悔不已。

我选择的“阳光下的影子”这节课,在目前教科版教材中属于五年级上册内容,但是这个研究项目中把上课年段定在了低段,也就是一二年级,差别有点大,我去咨询经验丰富的我的导师张艺士老师,本文件下一栏的导师评价即为张老师亲笔。张老师说,这个项目本身就是新课标的探索,就按照项目中探讨的内容来上课。课堂包括两个重要内容:1、使用太阳高度仪教学反思测量太阳高度。2、制作并使用日桦计时;并且需要在课堂中间穿插两次为时约5分钟的户外实践教学。我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实践,这让我惴惴不安。由于调节太阳高度仪和手工制作日屏,以及户外教学的时间难以精确把控,担心这节课会超时太多,所以提前录制好了5个一分钟左右的微课:①使用太阳高度仪教程,②学生代表使用太阳高度仪,③制作日辱教程,④使用日辱教程,⑤学生代表使用日辱。

最终这节课用时43分钟,基本达成预计目标,但还有很多小的细节没有把握好,提前设计的探究活动之间的衔接没有过渡好,探究活动之后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环节也没有启发好。比如说:

在用太阳高度仪测太阳高度角之后,我预设的衔接语是“同学们,我们能够根据太阳高度来准确

判断时间吗?显而易见,只能大致判断时间,是不能够准确判断时间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几乎每

时每刻都离不开手表。那么,古代的人们没有手表,怎么知道时间呢?对,现代的

导师评价

钟表就是仿照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日?做成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种古代的计时器?日桦吧!……”可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太阳高度仪的探究活动结束后,我一时担心时间问题就直接生硬的说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古代的计时器-日辱吧……

虽然这节课录制总体来说达到预期效果,但是我心里总有点感觉是在“弄虚作假气因为我担心三年级的孩子玩起来就不听老师讲话,探究活动部分不憧怎么做等等会浪费太多时间,我提前有试教过这一节课。不过不是正式的从头到尾上课,是把两个探究活动让孩子们提前熟悉了一下。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广州最近两周都是大雨阴霾天气,根本见不到几分钟的太阳,所以孩子们提前熟悉时候没有进行过户外的实践,只是课室内的理论讲解。没想到正式上课时候不仅有了及时的好太阳,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也进行的非常有序高效,每个孩子都学会了使用这两个仪器,并旦读出了太阳高度角的度数和此时的时刻。

新教师培训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是“死去活来”,感觉这次录课对于我来说就是浴火重生,不要笑,老师,我内心真实的感受。重生后的感觉真是不错呢!

华景小学张艺士老师:

1、教学环节衔接紧密,整个课程非常流畅

2、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通过探究来学生知识。

3、能采用结构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核心概念。

4、建议提问时,问题能更直接有效。

最新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2.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展现春天的图片、儿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春天在哪里 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参与观察活动,激起对春天的兴趣,为本单元的学习作好准备。 2.引导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一、提出问题 1.引入:春天是怎样的?你们能在我们校园里找到春天的影子吗?…… 2.师:关于春天,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填写在“问题银行”里。 3.师: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来讲述春天的故事呢?(提示:诗歌、绘画、童话剧、调查报告等。) 二、表达与交流 (一)故事与绘画 1.出示图片。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太阳、云、树、草地) 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边看图边思考。(提示: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2.请一同学们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评价同学们的讲述,启发同学们大胆地展开想象。 (二)童话剧

1.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提前布置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小公鸡找春天》。 2.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讨论下春雨的情景。组织同学们演唱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3.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并做动作表现春雨中的事物。 三、布置作业 初步思考寻找春天的计划。 第二课时寻找春天 目标 1. 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2. 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一、讲述目标 本课制定“寻找春天”的计划,确定展现春天特色的表达方式,并开始实施。 二、制订计划 1. 选择研究春天的合适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比如: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春天的气温怎样变化?春天的种子怎样发芽?等等。 调查、实验、种植、观测等,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儿歌、绘画、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等都可以利用。 有部分小组的主题可能不适合探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为可行的活动。 2.填写书面计划 ①结合教材上的表格,教师指导学生绘制计划表。 ②填写具体的行动步骤。 3. 分工

科学教案五下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材料 杠杆模型,垫片

第三课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材料 小车、拉力计、书本、知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科 学 教 案 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

五年级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案全册 课题: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中的练习题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二)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前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中的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认识常见岩石 一、教学目的: 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课时:2节 六、学校准备: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七、教学过程: 课时 引课: 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

的?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板书课题:略 认识岩石 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 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师生共同研讨,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 观察岩石,认识特征: 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 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在教师引导下填表: 我对岩石的了解: 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 岩石的作用

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 第二课时 观察岩石并分类: 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引导。 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学生阅读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 全课总结和拓展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课处兴趣探究: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 认识矿物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认识常见的矿物。 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科学教案五年级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存在于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机械。自己设计实验,研究简单机械。2.能够选择一定的方式来表达研究某种简单机械的过程和结果,并能进行交流和评价。 3.会描述几种典型的简单机械,知道其特点和功用,识别简单装置的机械部件。4.知道如何运用简单机械来传递力,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5.意识到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留心关注身边的科学,并感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简单机械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单元教学课时:6~7课时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改变材料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初步学会改变材料结构,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2.能够运用语言完整表达观察结果、制作过程及对成品全面表达的能力。

3.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4.体验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分享交流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会设计制作几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 2.认识改变形状,有助于结构的坚固和稳定。知道结构特征不同,牢固程度也不同。 单元教学课时:6~7课时 1.什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2.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3.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区别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三.教学过程: (一)调用对机械的生活感悟。 学生畅谈对机械的认识。 (二)机械的含义 1.出示一些常见的生产用具,讨论: A 他们是不是机械,他们哪些部位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主要是哪些部位 在工作。 B 揭示机械的概念,让学生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难度;哪些部位 可以省力。 (三)机械的作用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些机械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 (四)机械的产生 1.机械发挥了哪些作用? 2.教师介绍古代的用具,说明他们的形状、特点和使用方法。 四.教后感:

最新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 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 杠杆省力的原理。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材料 杠杆模型,垫片 教学步骤

第三课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教后记: 课题二: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 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

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 3、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5、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6、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学后记: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于物体的沉和浮有关。同时知道了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广东版五年级下科学教案

五(2)班科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田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地球、太阳和月球,昼夜与四季,生物的生长,生物的需求,生命怎样延续等五大板块内容。 三、学生情況分析: 五(2)班共有学生78人,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认真听讲、严肃实验纪律及客观分析、认真讨论、充分理解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科学有一定困球。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科学的能力,其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理解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四、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銅,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街发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强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充分理解。 5、适当布置练习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订正。 6、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井解决。 五、教学内容安排 周 教学内容时 教学目标重难点 次安 排 1 第 地球科学知识l,基本了解地l,知道地球的形状。球表面海陆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分布和面积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的大小。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2,能分析资能力培养料,对地球内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部组成和结 14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构提出一些2单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推测. 元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 些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l,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 学是发展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1、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快。 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 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2、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 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 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 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二、探究过程 1、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2、安装一个小缆车。 (1)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2)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3)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4)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 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 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 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5)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三、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 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 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 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 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 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 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 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 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 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 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 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 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 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 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精品教案全集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沉浮现象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三个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展示前概念,并纠正错误的认知,初步认识浮力。 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探究活动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探究活动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通过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确定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再通过第二个活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结合自己的经验猜测可能影响沉浮相关的因素。最后通过活动三研究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只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是不改变的。通过实验展示并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概念,激发兴趣继续探索物体的沉与浮。 【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如何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我们科学老师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本节课从确定沉浮的标准开始,再经历猜想不同的物体在水中为什么上浮或下沉,有些猜想基于物体材料,有的基于对熟悉物体先前的认识,有的会关注物体的体积大小、形状、质量、是否空心或其他的一些特性。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因此,教材特地安排了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他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变的实验,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 【教学目标】 1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 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 热起来了 2 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 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 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 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 能 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 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 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 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 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 .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 我认为应把演示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

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

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