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转化的原理与技术

新能源转化的原理与技术
新能源转化的原理与技术

新能源转化的原理与技术综述

摘要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

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由此驱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新能源技术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新能源产业中的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的原理及技术,总结了三种技术当前的发展概况。

关键字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引言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全面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按照政府

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的预测,到2100 年,全球气温将上升大约1.4~5.8℃。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并给人类带来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灾害。以我国为例,全国沙化土地正在以年平均3436km2 的速度扩展;水资源短缺加剧,全国668 座城市中有400 多座城市缺水;极端的天气状况增多,提高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2010 年上半年由于极端天气的影响,我国西南的川滇黔桂大旱,造成2000 多万人饮水困难。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新能源一般是指建立在新能源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在当今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以其再生、清洁、低碳、可持续利用等特点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许多国家将其作为保护

环境和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中都增加了新能源元素。截至2009 年底,我国新能源的年利用量总计达到2.58×108t 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34%。其中风电产业率先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目前已具备初步的产业体系轮廓,表现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可喜的发展势头。大型并网风电总装机容量从2000 年的35×104kW 增长到2009 年的1613×104kW,年均增长53%,累计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580×104kW。在太阳能利用领域,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9 年已达到年产400×104kW光伏电池的能力,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但是,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还很小,太阳能光伏发电仍主要用于解决电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的居民用电问题。2009 年新增装机容量16×104k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0×104kW,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2009 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达到4200×104m2,累计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1.45×108m2,占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使用量的60%以上。

1 太阳能利用技术

太阳能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时期. 本节对太阳能热利用成熟技术、先进技术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成熟技术部分介绍了太阳能热水器这一广为人们使用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先进技术部分主要阐述了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的高品位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在当前研究的中心问题部分,主要论述了解决太阳能热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1.1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温室效应把水加热的装置,它由集热器、储热水箱、循环水泵、管道、支架、控制系统及相关附件组成. 集热器是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向工质(水)传递热量的装置,是热水器的核心部件. 根据收集太阳辐射能的形式,集热器可分为平板型集热器和聚光型集热器两种. 早期的集热器为闷晒式,后来发展成为平板式和真空管式. 集器担负着两项主要功能,一是吸收太阳辐射能,二是将热量传递给工质. 集热器上的太阳能吸热材料可分为两类:非选择性吸收涂层和选择性吸收涂层. 非选择性吸收涂层是指其光学特性与辐射波长无关的吸收涂层;选择性吸收涂层则是指其光学特性随辐射波长不同有显著变化的吸收涂层。

太阳辐射可近似地认为是温度6000K的黑体辐射,约90%的太阳辐射能集中在0. 3—2μm波长范围内. 而太阳集热器的吸热体一般为400—1000K,其辐射能主要集中在2—30μm波长范围内.因此既有高的太阳吸收比又有低的发射率的涂层材料,就可以在保证尽可能多地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减少热量的损失. 集热器主要的吸收涂层材料有氧化铁、氧化铜、黑铬、黑镍、铝、碳等.

1.2 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半导体光伏效应而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来发电的方式;另一种是太阳能热发电. 本文主要论述太阳能热发电方式.太阳能热发电作为一种太阳能高温热利用技术,美国、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先后建立了几十座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太阳能热发电大致有三类:槽式线聚焦系统、碟式系统和塔式系统. 研究成果表明,太阳能塔式热发电是最可能引起能源革命、实现大功率发电、替代常规能源的最经济手段之一,将完全有可能给紧张的能源问题带来革命性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处于商业化应用前期和工业化应用初期。

1.3 太阳能热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1.3.1 跟踪聚焦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低密度、间歇性、空间分布不断变化的能源,与常规能源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对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太阳热水器,一般只能满足人们的洗浴要求,属于太能的低温热利用,无法提供工业应用上的高温热水及蒸汽等. 为了满足人们对太阳能利用更高的要求,使太阳能集热器更有效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和获得高温热能,集热器须采用聚焦、跟踪等技术.使用太阳跟踪系统,可以使太阳光始终垂直照射在接收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将大大增加. 例如,对于完全相同的平板,与太阳辐射方向垂直的表面和朝南铅直方向的固定表面,一天中两者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比值大约是3: 1. 相同条件下,自动跟踪发电设备要比固定发电设备的发电量提高35%,成本下降25% ,因此在太阳能利用中,进行跟踪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已有多种太阳跟踪装置,但大多造价高、结构复杂,而未能广泛应用. 结构简单、成本低、跟踪过程不必人工干预,而且在天气变化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系统也能正常工作的太阳能跟踪系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1.3.2 辐射吸收材料

太阳辐射吸收材料是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关键部分,它承担着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和热传导双重任务.当前,人类太阳能热利用的多数研究成果仅限于低温应用( < 100℃) ,特别是国内更是如此.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已开始把目光转向更好品位的太阳能的热利用上———太阳能中高温利用,通过聚焦装置,

使太阳能热利用温度达到200℃以上,甚至上千度. 中高温吸热材料的研究是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光学性能稳定、耐候性强(受气候影响小) 、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廉、能适合中高温度使用的新型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成为当今太阳能热利用研究的重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1.3.3 传热技术

如何高效率地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以热的形式传至用户使用是太阳能热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利用的能量传递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利用的能量传递过程

辐射吸收材料即选择性吸收涂层一般沉积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上,比如铜、铝、不锈钢等. 太阳辐射能所转换成的热能一般通过中间工质传输至用户端,比如太阳热发电一般采用导热油、熔盐、空气等工质吸收并传输热能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将热能转换成电能. 中间热传输工质的选择对太阳热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2 风能技术

风能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 它涉及到气象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材料学化学机电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等十几个学科和专业,因此是一项系统技术, 其难度毫不逊色于航天技术。风能利用主要有3 种方式: 风力提水机、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我国已掌握了风力提水机和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生产技术, 在改善单户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方面, 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小型离网风力发电机除满足我国需求外, 还有少量出口。2005 年我国有18 万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在运行, 装机17.2 MW, 使10 余万户农牧民受益。图2为风电机组的构成图示。

图2 风电机组构成

2.1 风机叶片技术

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型化, 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凸现出来。首先, 由于风轮叶片长度增加, 叶片变得更加柔性, 这时叶片除了在挥舞方向和摆振方向发生振动外, 还可能在扭转方向发生振动, 当叶片挥舞和扭转振动耦合时, 就会出现颤振,导致叶片的损坏。其次, 风电机组功率增大, 其动态特性变得更为复杂。叶片材料

是叶片大型化的另一个研究热点。不管从性能方面, 还是从重量方面衡量,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都优于现阶段广泛使用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它更能满足风电叶片的超大型化、轻量化和长寿化[5]。我国目前只是个别研究单位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还未到产业化开发阶段。

2.2 控制系统

风电机组控制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与一般的工业控制过程不同, 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控制系统, 它要完成的工作有: ①实现风机对风能的最大捕获; ②实现风电机组的平稳并网; ③在风电场中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具备远程通讯的功能。以上工作为控制系统的研制带来很大的挑战, 也是我国风机生产研制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一些大学、研究单位对此进行了研究。

2.3 风机其他组件

风电机组的其他主要零部件———齿轮箱、发电机、偏航装置和塔架等, 国内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我国目前已能批量生产750 kW 以下机组的相关部件, 并且正在研制开发1~2 MW 风电机组的配套部件。东方汽轮机厂率先研制出MW 级机组轮彀, 并掌握了齿轮箱的铸造技术。2005 年11 月,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功率最大的1.5 MW 双馈水冷风力异步发电机, 2006 年上半年完成了首台1.5 MW 空气冷却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组装, 可望为MW 级大型风电机组的整机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3 地热能的利用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贮存的热能, 它包括地球深层由地球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及地球浅层由接收太阳能而产生的热能。前者以地下热水和水蒸气的形式出现, 温度较高, 主要用于发电、供暖等生产生活目的, 其技术已基本成熟, 欧美国家有很多用于发电, 我国则

多用来直接供热, 这种地热能品位较高, 但受地理环境及开采技术与成本的影响因而受限较大; 后者由太阳能转换而来, 蕴藏在地球表面浅层的土壤中, 温度较低, 但开采成本和技术相对也低, 且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适合于建筑物的供暖与制冷, 因而受到了暖通空调及节能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浅层地热能利用通常需借助于热泵, 它是一项新兴绿色节能技术。在冬天它以大地为低温位热源, 从大地中提取热量, 经过地面上热泵的转换, 提高温位向房屋供暖; 在夏天则以大地为高温位热源, 将房屋内的热量输送到大地土壤中。由于地下温度十分稳定且很接近房屋居住所需的温度, 因此, 相对于以大气环境为热源的热泵和燃煤、燃油的供暖供冷系统, 以大地为提取热量或排放热量的热源的热泵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还减少了燃烧产物的排放和制冷剂的用量, 对环保十分有利。

3.1 地热能热泵

地热能热泵的工作原理与通常的热泵相同, 都是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组成。通过消耗一部分高品质能源即电能, 吸收低温物体的热能排放给高温物体, 实现供热和制冷的目的, 其热泵示意图如图3所示。只不过, 通常的热泵以大气环境为其吸热或放热的热源, 大气温度的剧烈变化导致常规的热泵效率低下, 不仅消耗大量高质能源, 而且恶化了

周围的环境温度, 使得夏天更热, 冬天更冷。

图3 热泵示意图

与常规热泵不同, 浅层地热能热泵以近地表层土壤为其吸收热量或排放热量的热源。在冬天, 地热能热泵从土壤中吸取热量, 供给热泵的蒸发器, 经压缩机提高温度后, 传到热泵

的冷凝器, 向房屋供热; 在夏天, 地热能热泵通过其蒸发器从房屋内吸收热量, 经压缩机、冷凝器而排放到土壤中。因为土壤温度全年基本维持不变, 热泵系统的操作可以设计得十分精确, 使得工作稳定而高效。

3.2 地热换热器

地热换热器的性能与当地土壤的性能密切相关, 它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地热利用效率和投资成本, 是地热泵成功应用的前提, 也是当前浅层地热利用技术推广的难点。

浅层地热能热泵所用地热换热器就是在地面下埋设的封闭管道回路, 这些管路通常由高密度聚氯乙烯或聚丁烯塑料管组成, 用泵将换热介质送入这些地下管道与地下土壤进行热量交换, 然后回到地面与热泵进行换热, 换热介质通常为水的盐溶液, 封闭在管路系统, 在地面上的热泵与地下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 完成换热任务。

地下管道埋设方式有水平式和垂直式两种形式。水平埋管式通常浅层埋设, 工程量大而开挖技术要求不高, 初投资低于竖直埋管式;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 温度稳定性也较差, 现在已很少采用。竖直埋管式工程量小, 占地面积少,恒温效果好, 维护费用少, 适合于用地紧张的城市; 缺点是技术要求较高, 初投资较大。竖直埋管式地热换热器目前应用较多, 发展较快。它是在地面下竖直钻孔, 在孔内埋入换热管, 换热管的形式又有两种: U 型管式( 见图4) 和套管式, 目前以U 型管应用较多。地下钻孔的孔径一般为100~150mm, 孔间距和深度取决于土壤的热性质和气象条件并随地理位置而变。孔深一般为100~300m, 孔间距为4~10m, 钻孔总长度由建筑面积的大小而定, 一般是每平米建筑面积钻孔长度

1m 左右。

图4 竖直埋管式地热换热器

每一竖直钻孔内可放入一组或两组U 型塑料管, 管径25~35mm, 塑料管下端用U 型接头接好, 形成一个U 型封闭管路。然后将钻孔与管道之间的空间填埋夯实, 填埋材料可以采用当地土壤, 也可以选用与当地土壤性质接近的混凝土。各钻孔内, 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

4 总结

新能源发展顺应了全球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是整个能源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我国新能源技术也已经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也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利用,我们应该继续加大投入,保障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东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制度创新.中外能源,2011.1

2 陈德明,徐刚.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概况.太阳能热电池及其应用专题,2007.9

3 杜尚斌.浅谈风电产业中的风能技术.新能源,2009.1

4 董丹丹, 赵黛青, 廖翠萍.我国的风电技术和风电发展.可再生能源,2007.6

5 师晋生.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化工装备技术2004年第25卷第5期

6 黄素逸. 能源科学导论.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220~222

7 涂锦华, 赵军, 朱强等. 地源热泵的工程应用与环保节能特性分析. 节能与环保, 2001, 6 ( 30) : 33~35

新能源发电系统控制技术

新能源发电系统控制技术 一、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1.1能源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给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世界上一切形式的能源的初始来源是核聚变、核裂变、放射线源以及太阳系行星的运行。 “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WEC)”推荐的能源分类如下: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力;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聚变能。 能源还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等。 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其中包含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应是清洁能源或绿色能源,它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等;是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初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对应的非再生能源则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 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二次能源是联系一次能源和能源终端用户的中间纽带。 含能体能源指包含着能量的物质或实体,如化石燃料、核燃料、生物质、地热水等。 过程性能源指随着物质运动而产生、并且仅以运动过程的形式而存在的能源。如天上刮的风、河里流的水、涨落的海潮、起伏的波浪、地球内部的地热等。 终端能源指供给社会生产、非生产和生活中直接用于消费的各种能源。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开采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属于常规能源。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第1章

第1章绪论 1.1 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1.1.1 能源的概念 能源(Energy source)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无论我们打开电视欣赏节目,还是打开灯光照明;无论是乘坐火车、飞机旅行,还是驾车、乘公交上下班;无论用空调、冰箱制冷,还是用燃气、煤炭燃烧制热;从大型工业设备运行,到小型手机充电;花草果蔬沐浴阳光,人造卫星升入太空;一句话,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能源。 能源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英百科全书》讲:“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定义:“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能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1.2 能源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能源。 1. 按属性分类 (1)可再生能源:可重复产生的一次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它们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减少,可以循环再生。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补充,称为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 按开发程度分类 (1)常规能源:是长期以来人类广泛生产和利用的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2)新能源:近年来才被人们重视,还没有大量使用,需要采用新技术开发,具有发展前途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风能等。

汽车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 44 –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6期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引言 世界著名的美国汽车行业杂志Wardsauto公布,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这些极速增长的以传统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在为人们提供便捷、舒适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能够缓解石油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是实现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新能源汽车,顾明思义就是汽车的动力来源使用非常规的能源,或者是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使用常规的能源。新能源汽车有燃料电池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1 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技术 1.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车辆的节能、低排放等特点引起了汽车界的极大关注并成为目前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是当前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分类形式。混合动力汽车车上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内燃机车发电机组。当前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 根据混合动力驱动的联结方式,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一般由内燃机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控制单元传到电池,再由电池传输给电机转化为动能,最后通过变速机构来驱动汽车; 二是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有两套驱动系统:传统的内燃机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两个系统既可以同时协调工作,也可以各自单独工作驱动汽车; 三是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在于内燃机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各有一套机械变速机构,两套机构或通过齿轮系,或采用行星轮式结构结合在一起,从而综合调节内燃机与电动机之间的转速关系。 1.2 纯电动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利用电力驱动及控制装置来完成既定的任务。电力驱动及控制装置是由电源、驱动电动机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等组成,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利用电机驱动车轮运转的过程。 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部件是电动汽车的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难在“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三个要求上。要想在较大范围内应用电动汽车,要依靠先进的蓄电池经过10多年的筛选,现在普遍看好氢镍电池、铁电池、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 相比内燃机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都十分有利。其次,电动机产生的噪声较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此外,电动汽车的结构简单,运转部件较少,保养与维修方便。 1.3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目前各大汽车品牌广泛追逐的氢动力技术主要是在车体中采用性能极好的储气装置、其能够对多层复合金属材质进行中空设计,同时使得用予储存氢气动力技术所使用的氢气燃料,能够保持在液态情况下,并且不增大体积和生产成本,也不用增加机械结构的空间。氢动力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的研制和运用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广泛推崇。美国通用汽车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 汽车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姚冬梅 (广西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1) 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研发汽车新能源和实现汽车的节能技术是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应用趋势进行了初步探析。关键词:新能源;动力汽车;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6-0044-02

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200题

一、单选题 1.新能源车是指的采用( D )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A 甲醇 B 电能 C 太阳能 D 一切新型能源 2.( B )年,爱丁堡的R.Davidson发明第一辆电动车,使用铁锌电池,不能充电。 A、1853 B、1871 C、1886 D、1902 3.1997年丰田的第一代( D )混合动力轿车下线。 A、卡罗拉 B、凯美瑞 C、皇冠 D、普锐斯 4.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源,用( A )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A、电动机 B、汽油机 C、柴油机 D、发电机 5.以下不属于纯电动汽车的优点的是( C )。 A、无废气污染、噪声小 B、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C、续航里程长 D、能量转换率高 6. 新能源汽车车牌号码比传统汽油车多了一位数字,共有( B )个号码。 A、5 B、6 C、7 D、8 7. 吉利帝豪EV450是( A ) A 纯电动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插电混动汽车 8.卡罗拉双擎汽车是( B ) A 纯电动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插电混动汽车 9.比亚迪e5是( A ) A 纯电动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插电混动汽车 10.特斯拉汽车是( A ) A 纯电动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插电混动汽车 11.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优点有( D ) A 节能环保 B 动力性好 C 结构简单 D 以上全是 12.纯电动汽车在充电式的方式有( D ) A 快充充电 B 慢充充电 C 家用充电 D 以上全都是 ( D ) 不属于纯电汽车的结构元件是13. A 动力电池 B 车载充电机 C 电机 D 变速器 14.纯电动汽车最大的缺点是( B ) A 加速性能差 B 续航能力短 C 结构复杂 D 操作困难 15.下面哪项不属于新能源车激励政策是( B )。 A.购车补贴 B.免交保险 C.免征购置税 D.新能源车牌 16.燃料电池的排放物是( A )。 A.水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非甲烷烃 17、以下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 A、柴油 B、太阳能 C、地热能 D、风能 18、不可再生资源是( D ) A 波浪能 B 潮汐能 C 海流能 D 煤炭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持了19和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更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 一、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 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1)太阳能热利用和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辐射能量通过各种集热部件转变成热能后被直接利用,它可分低温(100-30

0℃):工业用热、制冷、空调、烹调等;高温(300℃以上):热发电、材料高温处理等。 2)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太阳电池类型很多,如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硫化电池、化电池等。当前发展主要障碍是光电池成本高。 3)光化学转换技术。光化学是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化学反应的一个化学分支。光化学电池是利用光照射半导体和电解液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在电解液内形成电流,并使水电离直接产生氢的电池。 二、风能: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全球的风能约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岸,季风强盛。全国风力资源的总储量为每年16亿kw,在世界各国排列第三,可开发利用的约为2/10,即约3亿千瓦.可以有效利用的风速范围为3-20米/秒. 近期可开发的约为1.6亿kw,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甘肃等省风能储量居我国前列。风力发是技术关键是大型风力机的叶片设计、制造和安全性技术,二是优化运行控制方案与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学分:2 适用对象: 18级汽修,汽配 先修课程: 新能源汽车导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八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章 1.1新能源汽车的概述(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熟知新能与汽车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2.新能源汽车高压与防护 掌握新能源高压系统的结构; 熟知新能源汽车高压隐患部位; 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章 3.1储能装置概述 了解电池的类型; 掌握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 知道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 3.2蓄电池 熟知蓄电池的类型的特点; 了解电池的充电方法; 知道蓄电池的测试内容及方法。 3.3燃料电池 了解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 了解燃料电池的类型,熟知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了解燃料电池的结构原理。 3.4超级电容及飞轮电池 简单了解的太阳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掌握超级电容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了解飞轮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3.5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了解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系统。 3.6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和类型; 掌握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 了解典型的能量回收系统。

新能源汽车技术-模拟试题及答案

新能源汽车技术-模拟试题1 一、填空 1、新能源汽车一般可分为汽车、汽车、汽车和汽车等。 2、纯电动汽车由主模块、模块和模块三大部分组成。 3、天然气汽车可以分为天然气汽车(CNGV)和天然气汽车(LNGV) 4、生物燃料汽车有:燃料汽车、燃料汽车、燃料汽车 5、、电动汽车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有蓄电池、蓄电池、蓄电池、蓄电池、蓄电池、 6、、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方法主要有:充电、充电和充电 7、电动汽车包汽车、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 8、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按照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划分为式、式和式三类 9、常用的电动汽车储能装置有、、、 10、电动汽车用电机主要电动机、电动机、电动机、电动机、电动机5种 11、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主要有充电方式、充电方式、充电方式、电池充电方式和充电方式。 二、选择题 1、铅酸蓄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2V 2、锂离子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3.6V C、1.2V 3、镍氢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2V 4、镍隔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2V 5、锌镍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65V 6、铝铁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2~1.5V 7、锌空气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4V D、有机溶液 8、铝空气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4V D、有机溶液 9、铅酸蓄电池用的电解液是() A、K0H B、H 2SO 4 C、NH 4 Cl D、有机溶液 10、镍氢蓄电池用的电解液是() A、K0H B、H 2SO 4 C、NH 4 Cl D、有机溶液 11、镍隔蓄电池用的电解液是() A、K0H B、H 2SO 4 C、NH 4 Cl D、有机溶液 12、锂离子电池用的电解液是() A、K0H B、H 2SO 4 C、NH 4 Cl D、有机溶液 13、锌镍蓄电池用的电解液是() A、K0H B、H 2SO 4 C、NH 4 Cl D、有机溶液 14、铅酸蓄电池用的正极是() A、锌 B、铅板 C、铝 D、Ni(OH) 2 E、LiC O 2 15、镍氢蓄电池用的正极是() A、锌 B、铅板 C、铝 D、Ni(OH) 2 E、LiC O 2 16、镍隔电池用的正极是() A、锌 B、铅板 C、铝 D、Ni(OH) 2 E、LiC O 2 17、锂离子电池用的正极是() A、锌 B、铅板 C、铝 D、Ni(OH) 2 E、LiC O 2 18、锌镍电池用的正极是() A、锌 B、铅板 C、铝 D、Ni(OH) 2 E、LiC O 2 19、铝空气电池用的正极是() A、锌 B、铅板 C、铝 D、Ni(OH) 2 E、LiC O 2 20、锌空气电池用的正极是() A、锌 B、铅板 C、铝 D、Ni(OH) 2 E、LiC O 2 21、氢燃料电池正极用的燃料是() A、O 2 B、H 2 C、甲醇 D、Ni(OH) 2 三、名词解释 1、压缩天然气(CNG) 2、液化石油气(LPG) 3、纯电动汽车 4、混合动力车 5、纯燃料电池汽车 6、生物燃料汽车 7、氢燃料汽车 8、太阳能汽车 9、PEMFC

复习题-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一、填空题 1.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2.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 3.终端能源是指供给社会生产、非生产和生活中直接用于消费的各种能源。 4.典型的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蓄电池组、控制器、电力电子变换器和负载等 组成。 5.光伏发电系统按电力系统终端供电模式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 系统。 6.风力发电系统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由机械、电气和控制3大系统组合构成。 7.并网运行风力发电系统有恒速恒频方式和变速恒频方式两种运行方式。 8.风力机又称为风轮,主要有水平轴风力机和垂直轴风力机。 9.风力同步发电机组并网方法有自动准同步并网和自同步并网。 10.风力异步发电机组并网方法有直接并网、降压并网和通过晶闸管软并网。 11.风力发电的经济型指标主要有单位千瓦造价、单位千瓦时投资成本、财务内部收 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源利润率。 12.太阳的主要组成气体为氢80%和氦19%。 13.太阳的结构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14.太阳能的转换与应用包括了太能能的采集、转换、储存、传输、与应用。 15.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6.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3大部分组成。 17.太阳电池主要有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非晶硅太阳电池、碲化镉太 阳电池、与铜铟硒太阳电池5种类型。 18.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 能量。 19.天然气是指地层内自然存在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可燃性气体。 20.燃气轮机装置主要由燃气轮机、压气机和燃烧室3部分组成。 21.自然界中的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称为水能,它包括位能、压能和 动能3种形式。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人类生存和进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进展史直接阻碍人类的进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进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进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进展的要紧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进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进展的里程碑能够这么讲,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进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如此四个里程碑式的进展时期: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以后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进展所需要的储量,同时可不能造成阻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后对能源的需求以后的人类社会依旧要依靠于能源,依靠于能源的可持续进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专门清晰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进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峻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查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以后如能实现核能的完全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特不紧密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阻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以后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考试重点(精)

1、汽车使用对汽车油耗影响的四个方面:1. 行驶速度; 2. 档位选择; 3. 挂车的选用; 4. 正确的维护与调整; 2、天然气汽车按按燃料组成与应用分类:1. 单燃料 (CNG 汽车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8283560.html,G —汽油两用燃料汽车; 3. CNG—柴油双燃料汽车; 3、“车用压缩天然气装置”由天然气储气系统、天然气供给系统、油气燃烧转换系统 3个系统组成;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 C?H?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丁烷 C4H10、丙烯 C3H6和丁烯 C4H8; 5、如:甲醇占 10%、 20%即以 M10、 M20表示;乙醇占 10%、 20%即以 E10、E20表示; 6、甲醇改质定义: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将甲醇改成为 H2和 CO , 然后再输往发动机; 产物:甲醇再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的一氧化碳(方程式 ; 7、Φa —过量空气系数; 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可以影响升功率 P L ; 8、可变配气系统技术特性参数:气门开启相位,气门开启角度(气门保持升起持续的曲轴转角和气门升程。这三个特性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油耗的排放有重要影响; 9、可变配气系统效果:1. 提高标定功率 2. 提高低速转矩 3. 改善启动性能 4. 提高怠速稳定性 5. 提高燃油经济性达 15% 6. 降低排放; 10、如果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着,那么由于这 个压缩波引起的质点震动方向与进气气流方向一致,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 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 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态效应。 11、当Φse 为定值时,为了提高低速转矩,应当提高进气管长度;反之,为了提高高速转矩(进而提高额定功率 , 应减少进气管长度。若两者兼得必须使进气管长度因转速而调整;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对能源的认识 (3) 1.1能源的定义 (3) 1.2能源的源头 (3) 1.3能源的种类 (4) 第二章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 2.1 多元化 (5) 2.2 清洁化 (5) 2.3 高效化 (5) 2.4 全球化 (6) 2.5 市场化 (6) 第三章启示与建议 (7)

摘要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关键字: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Automotive New Energy &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 2、课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3、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4、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5、课程负责人:邵毅明 二、课程地位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是我院为交通运输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汽车节能的基本原理,各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各种节能技术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节能知识。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与现今汽车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方面,除了在基本节能原理进行引导分析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涉及相关知识,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汽车节能技术的理解。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基本教材 邵毅明主编.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刘玉梅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与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崔胜民主编.新能源汽车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陈礼璠、杜爱民、陈明. 汽车节能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熊云.汽车节能技术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6、李朝辉、杨新桦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7、张滨友.汽车燃料和润滑剂.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简晓春、杜仕武.现代汽车技术及运用.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朗全栋、董元虎.汽车运行材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0、陈军、袁华堂.新能源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蔡凤田等.汽车节能与环保实用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2、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北京:北京交通出版社,2001 13、邵毅明.压缩天然气汽车改装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4、张铁柱、张洪信.汽车安全、节能与环保.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15、傅立敏著.汽车空气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6、李卓森主编.现代汽车造型.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7、王文伟,毕荣华编著.电动汽车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四、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掌握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性质,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方式、对汽车性能的主要影响等。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对能源的认识 (3) 1.1能源的定义 (3) 1.2能源的源头 (3) 1.3能源的种类 (4) 第二章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 2.1 多元化 (5) 2.2 清洁化 (5) 2.3 高效化 (5) 2.4 全球化 (6) 2.5 市场化 (6) 第三章启示与建议 (7)

摘要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关键字: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习题样本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河南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 1.汽车节能一一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消耗量下降。 2.粘温性能一一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下降时粘度增大, 这种关系及其变化程度就是润滑油的粘温性。 3.制动能量回收一一是指汽车减速或制动时,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动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加以再利用的技术。 4.逬气管动态效应一一进气门的开启和活塞的运动在进气系统产生膨胀波。这个膨胀波从进气门出发,以当地声速传播到管端,在此膨胀波变成压缩波并同样以当地声速反向传回进气门。如果这个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那么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动态效应。 5.经济车速一一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低 6.节能一一是指在保证能够生产出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获得相同经济效益,或者满足相同需要,达到相同目的前提下的能源消耗量下降。 7.经济车速一一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低。 &激光拼焊板一一是根据车身设计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把不同厚

度、不同表面镀层甚至不同原材料的金属薄板焊接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冲压。9.清净分散性一一主要是指发动机润滑油能将老化后生成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悬浮在油中,使其不易沉积在机件上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润滑油能将己沉积在机件上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清洗下来的能力。 10.节能管理一一包括制定有关运行油耗的法规和标准,完善油耗考核奖惩制度,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汽车,正确选用燃润料与轮胎,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驾驶员轮训等 H.汽车节能一一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消耗量下降。 12.稀薄燃烧汽油机一一稀薄燃烧汽油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只要oc > 17,且保证动力性能,就能够称为稀薄燃烧汽油机。 13.进气管动态效应一一进气门的开启和活塞的运动在进气系统产生膨胀波。这个膨胀波从进气门出发,以当地声速传播到管端,在此膨胀波变成压缩波并同样以当地声速反向传回进气门。如果这个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那么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动态效应。 14.营运管理一一包括掌握运输市场信息,建立现代化调度系统,搞好运输组织,提高现有汽车的实载率,大力研究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先逬运输信息系统(ATS)的新型货运系统和客运系统。 15.吨(座)位利用率一一是指汽车实际完成的运输周转量与汽车在重车行程利用全部额定吨(座)位,所能完成的周转量的百分比,它表示汽车在重车行程载质

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与维修(2)

职教与培训 VE&T 5.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异同分析 作为一名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售后服务人员,除了应该关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以及其发展和作用外,更需要了解它在维修、保养上与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能源汽车有哪些异同,对售后服务人员有哪些新的要求和挑战,并做到心中有数,来面对已走近我们身边的新能源汽车。这也是我们做这次新能源汽车技术系列文章连载的初衷和目的。当然,由于新能源汽车相对是个新事物,在这里也仅是初步进行了一些探索。 (1)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的主要区别 我们首先从纯电动车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出发,可简单归纳出“三大电、六小电”的概念(图7)。基于这些不同,我们可以引申并对比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在售后服务领域的区别,现具体说明如下(本文及以后陆续刊登的连载文章,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述新能源汽车一般都指纯电动汽车)。 “三大电”是指电池与管理系统、电机与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其中电机与控制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驱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提供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整车控制器通过总线系统对全车各系统综合控制。 文:王新旗 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与维修(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与历史(下) 作者简介:王新旗,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专家团队成员,北京理工大学道路运输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汽车维修工程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注册裁判员。1998年开始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2003年起先后在上海雷神、大陆汽车俱乐部、北京TTI以及ZF销售服务(中国)等公司担任高级培训师、培训经理等职。对美系、德系和日系车辆的电控发动机、底盘、自动变速器以及车身网络电气等系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训、管理和课程开发经验丰富。 “六小电”是指车载充电器、DC/DC转换器、空调与加热系统、仪表系统、转向电机和制动助力真空泵电机。 用于为常规汽车电器供电的低压蓄电池在车辆工作时,由高压动力电池通过DC/DC转换成低压直流电后充电。高压动力电池关闭后,低压蓄电池维持低压系统供电。高压动力电池接入工作后,DC/DC与蓄电池可同时为常规电器供电。 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由高压直流驱动电机带动压缩机制冷;热风由高压直流电通过PTC等加热器件发热产生热量,由热风电机风扇吹到车内。 电动助力转向是以低压直流电驱动助 力电机作转向助力,根据车速来控制驱动电流大小,从而调节助力的大小,实现车速高时助力小,车速低时助力大的要求。电动助力转向现在已不是新能源汽车专有配置。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多数仍以电动真空泵为动力产生真空源,辅助能量回收系统进行制动。只有部分车型采用智能制动系统,即使用全新的技术代替了原先的真空助力技术,从而彻底终结了制动系统对真空的依赖,并与其他系统结合,这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博世的iBooster 和大陆的MK C1。 图7 典型的新能源纯电动车的结构组成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复习题电气112-陈晓 一、填空题 1.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2. 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 3. 终端能源是指供给社会生产、非生产和生活中直接用于消费的各种能源。 4. 典型的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蓄电池组、控制器、电力电子变换器和负载等组成。 5. 光伏发电系统按电力系统终端供电模式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6. 风力发电系统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由机械、电气和控制3大系统组合构成。 7. 并网运行风力发电系统有恒速恒频方式和变速恒频方式两种运行方式。 8. 风力机又称为风轮,主要有水平轴风力机和垂直轴风力机。 9. 风力同步发电机组并网方法有自动准同期并网和自同步并网。 10. 风力异步发电机组并网方法有直接并网、降压并网和晶闸管软并网。 11. 风力发电的经济型指标主要单位千瓦造价、单位千瓦时投资成本、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利润率。 12. 太阳的主要组成气体为氢和氦。 13. 太阳的结构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14. 太阳能的转换与应用包括了太能能的采集、转换、储存、运输与应用。 15.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6.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组件,中央控制器、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蓄能元件及辅助发电设备3大部分组成。 17. 太阳电池主要有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非晶硅太阳电池、碲化镉太阳电池与铜铟硒太阳电池5种类型。

18. 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 19. 天然气是指地层内自然存在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可燃性气体。 20. 燃气轮机装置主要由燃烧室、压气机和轮机装置3部分组成。 21. 自然界中的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称为水能,它包括位能、压能和动能3种形式。 22. 水能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河流中水的流量和水从多高的地方流下来。 二、简答题 1. 简述能源的分类? 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力、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聚变能。还可以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终端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常规能源,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 2. 什么是一次能源? 答: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3. 什么是二次能源? 答: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 4. 简述新能源及主要特征。 答:新能源是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能确保供应和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新能源的关键是准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先进性和替代性。广义化的新能源体系主要包涵两个方面:①、新能源体系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地热能,氢能,核能;②、新能源利用技术,包括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节能。 5. 简述分布式能源及主要特征。 答:分布式能源定义为:发电系统能够在消费地点或很近的地方发电,并具有:①高效的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产热和电;②现场端的可再生能源系统;③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以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 特征:高效性;环保性;能源利用的多样性;调峰作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国家输配电投资;解决边远地区供电。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 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 课时,实践课时为20 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 3 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 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4.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 石油短缺 2. 环境污染 3. 气候变暖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 1.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类型 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