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

阶段综合水平测试卷

考查范围: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图,回答1~3题。

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D.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采煤体系,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山西省煤炭产量增长快是因为()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开采速度快

C.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D.人口多,劳动力多

3.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5.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①分布范围广②煤种单一③埋藏浅,易开采④具有低灰、

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③D.③④

6.德国鲁尔区工业的最初兴起靠的是()

A.②B.①

C.④D.③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7~9题。

7.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⑤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8.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9.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B.防洪

C.养殖D.梯级开发

11.下列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圈点荒漠化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如图是沿P地(40°N,116°30′E)和Q地(30°N,120°15′E)所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河流R1、R2、R3、R4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占全国年径流量的0.8%、2.1%、1.8%和37%。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R1、R2、R3、R4四条河流的名称分别是()

A.黄河、钱塘江、长江、珠江

B.松花江、黄河、海河、长江

C.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D.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13.对以上河流的整治工作,首要任务都是()

A.发电B.防洪

C.灌溉D.航运

14.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骨干工程,设计装机容量1 260万千瓦,装机规模在国内仅次于三峡水电站,居世界第三位。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产生的影响有()

A.增大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

B.控制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会因此而减少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D.能进一步缓解华东、华中等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环境质量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16.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17~18题。

17.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七月B.四月

C.七月D.十一月

18.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二、综合题(共46分)

19.读图,分析下列问题。(20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优越开发条件有哪些?

(2)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下列自然条件下,成为山西煤炭外运交通的两大障碍是________。

①黄河②汾河③秦岭④太行山

(4)山西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煤炭的开发给山西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20.读图,比较海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回答问题。(26分)

(1)海河水系发源于________和燕山,其流域主要位于________(地形区);田纳西河水系发源于________,其流域主要位于________(地形区)。海河汇入________,田纳西河汇入________。

(2)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主要通过建筑一系列大坝以控制洪水、开发水能、水运、水源来进行。海河流域的整治在上中下游各有侧重:上游主要是建造________、中游建造________、下游开挖________。

(3)田纳西河流域利用廉价的水运和电力在河流两岸建设了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耗水的产业,还发展了旅游业并使之成为当地的第二大产业,农业也同时获得了发展。海河流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紧张和________严重,所以流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通过综合整治,最终目标是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效益的统一。

阶段综合水平测试卷

考查范围: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8.4%供外调出口,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题,煤炭产量增长主要和市场需求、采煤技术有关。第3题,目前山西能源基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 1.C 2.B 3.D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图表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知,①应为煤炭,②为石油,④为天然气,③为水电,故第4题A项正确。第5题,考查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第6题,德国鲁尔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著名工业区。

[答案] 4.A 5.B 6.B

[解析]第7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以农业为主的小乡镇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就业结构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得到更大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第8题,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增加当地的环境污染。由于电站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需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第9题,煤炭基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答案]7.D8.C9.B

[解析]第10题,梯级开发既发展了航运、养殖,也得到了水电,可以用水能发展耗能行业,同时也解决了洪涝和农田灌溉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11题,圈点荒漠化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而田纳西河流域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答案]10.D11.A

[解析]第12题,确定P、Q两地的大体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经纬度判断P地在北京附近,Q地在杭州附近,结合四条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占全国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及图中的南北位置,故选C项。第13题,四条河流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并且集中,防洪是整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答案]12.C13.B

[解析]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能为东部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水库可发挥拦水拦沙作用,调节径流,可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但不会使三峡的发电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第15题,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则其对生态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地区,不利影响主要在上游;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发电,对生态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下游河流两岸及河口三角洲,由于水量减少,河口出现海水倒灌现象等。第16题,三峡工程地处降水较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所以年径流量三峡工程大于阿斯旺工程。

[答案]15.B16.C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解析]长江流域夏季多雨,茶园一般在坡地种植,锄草后大部分地表裸露,在雨水的冲刷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而丘陵山坡土层浅薄,土壤贫瘠,一旦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就会迅速下降,造成茶园“消瘦”。“以羊制草”是一种符合生态环境规律的科学措施,值得大力推广。

[答案]17.C18.D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2)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3)①④(4)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下水资源;当地的火电站会污染环境。

[答案](1)太行山脉华北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平原渤海密西西比河(2)水库拦蓄洪水区河道(3)水资源环境污染发展耗水、耗能少的产业和高科技产业(4)经济生态社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4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3.C 4.A 2014年2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9题。

2019-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测试卷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和发展其他产业。材料二某年份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15. 2.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下表,完成以下两题。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9. 4.甲、乙两区域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有() A.年径流量大 B.径流季节变化不明显 C.含沙量高 D.无结冰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以下两题。

5.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①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①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①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目前川气东送项目已成为中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绿色能源大动脉。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6.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①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①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①运输线路短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产it no万吨)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 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 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 4 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3.C 4.A 2014年2 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 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据此完成5?6题。 5. 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 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D .①④ 6. 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一一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 ------------------------------------------------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一一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一一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 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

高中地理必修3章末检测5: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章末检测卷(五)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1~2题。 1.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源地能源以天然气为主,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结合下面“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C.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D.南水北调工程全都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4.关于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B.华北平原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D.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5~6题。 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6.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7~8题。 7.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bC.cD.d 8.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部分知识清单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 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区域的划分:①以某 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 要素;人文要素)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 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 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 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 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 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 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 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1四大地区的差异 ①四大地区的划分: 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 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 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 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结构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 互 补 给 的 水 体 三态 固态:高山、高纬地区 液态:最多 气态:最广、最少 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 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常情况下) 水体间的补给(以河流水补给考查为重点) 水 循 环 定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对陆地水的更新最重要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最不容易受人类干扰 降水 地表径流--最易受人类影响--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 下渗 地下径流 意义 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 流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 寒流:降温减湿--秘鲁沿岸干旱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 海水上泛?离岸风:秘鲁渔场对航海的影响 顺洋流加快速度,节省燃料 海雾? 寒暖流交汇 冬季,暖流所经海域 对污染物的影响:利、弊 世 界 海 洋 表 层 洋 流 的 分 布 定义: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 类型 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多东西方向) 密度流 补偿流(多南北方向) 按性质分类 暖流(较低纬度→较高纬度) 寒流(较高纬度→较低纬度)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熟记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名称) 分布模式 中低纬(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中高纬(副极地)海区大洋环流:北逆南顺 季风洋流(北印度洋):夏顺冬逆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三章知识结构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 资 源 及 其 分 布 含义 广义: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丰歉程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分布 世界 大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 国家:巴西、俄罗斯 我国 地区分布:南>北,东>西 时间分配:夏秋>冬春 与 人 类 社 会 经济活动 数量--规模 质量--效益 生产力水平与水资源利用 较落后--沿河、湖发展 较发达 淡水资源利用增加 调节时空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 供不应求--资源性缺水 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 措施 开源:地下水、水库、引水、淡化、增雨 节流:节水意识、农业灌溉技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列举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和非可再生能源类型 2. 煤炭开发利用易产生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生态破坏 问题如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地面 塌陷、工程性缺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 雨、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措施:生态保护措 施:回填采矿区,保护地表土层和植被,进行复垦和 再种植,营造矿区防护林带,美化矿区环境开展煤矸 石的综合利用,回灌地下水等;污染治理措施:调整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治理三 废) 3. 简单评价山西煤炭的优越开发条件(资源、市场、位 置和交通) 4. 陕西省建设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5. 列举输煤和输电对山西省的利弊(输煤之利:对当地 环境污染小,水资源消耗少;输煤之弊:需要建设铁 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且在运输中会有损耗,成本较 高。输电之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输电之弊: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水资源短缺) 6. 煤炭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资源 优势构建三大产业链) 7.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 3.10)中各种工 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见课本P47页) 8. 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利用方向的自然背景有哪些 方面? 9.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的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水量大,水能丰富) 10.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产生的综合效 益有哪些方面?(见图 3.18,防洪、灌溉、养殖、 发电、航运、旅游等) 11.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基础知识回顾: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6、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7、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8、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9、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 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10、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11、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2、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 13、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丰富的水电结合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区 B.我国东部季风区C.浙江省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农业的空间形态一般表现为 A.点状B.网格状C.面状D.岛状 3.下列我国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①电信业②水产养殖业③肉类加工业④数控机床制造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4.右图中分别代表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5.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不包括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D.历史文化指标 图4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 6—7题。 6.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读“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比较图”,完成8~10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①东部地带社会经 济相对发达②改 革开放后东部地带 抓住机遇,大力招 商引资,经济迅猛增长③中、西部地带总 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④随 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明显加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东部地区特有的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B.海岸线漫长,利于对外贸易 C.林业和海洋渔业发达D.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10.关于三大经济地带的正确叙述是() A.东部地带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海岸线 B.技术创新能力强是东部经济地带各地共同的优势 C.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D.环渤海经济地带的经济腹地是指华北地区 11.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特征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A.北方以山地为主,南方以平原为主 B.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北方煤铁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 D.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12.“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13.“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关于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训练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12 一、单选题 1.2016 年年初,中科院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利用卫星监测并瞬时估算 PM2.5 浓度的方法。据此完成下题。 利用卫星监测并估算PM2.5 浓度,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顺丰快递自主研发的用于派送快件的无人机已在局部地区试运行。这种无人机飞行高度约100 米,内置导航系统,工作人员利用高精度的3D 地图数据库预先设置好目的地和飞行路线,无人机就可以自动到达目的地,误差在 2 米以内。它直接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RS 和GPS B. GPS和GIS C. RS 和GIS D. RS GPS 和 GIS 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火山喷发处悄然升起了一座新岛屿,新岛屿长 约1.8 千米,宽约 1.5 千米,海拔高度100 米左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组成该岛屿的岩石可能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4.目前科学家使用现代地理技术监测板块之间的相互移动,这种技术 还可以应用于 A. 珠峰高度的测量 B. 地震震区灾情的监测

C. 最佳路径的选择 D. 农作物估产 据统计,2016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超1207亿元,无线成交占比近82%,阿里巴巴通过菜鸟网络管理所有包裹的收发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菜鸟网络公司能够实时掌握包裹的精确位置,其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6.在包裹查询界面,菜鸟网络还可以显示包裹的承运公司,投递包裹的快递员,以及包裹预计到达的时间,其使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读沪宁杭(甲)和珠江三角洲(乙)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7.目前国家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与两工业基地无关的是 A. 南水北调 B. 西电东送 C. 西气东输 D. 晋煤南运8.两工业基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的酸雨中心 B.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 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 耕地锐减,土地资源紧缺 9.要监测和分析两工业基地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 技术手段是 A. RS 和GPS B. GIS 和GPS C. 数字地球 D. RS 和GIS 第一批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将于2017 年9 月29 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将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北斗卫星,民用定位精度高达 2 米。中国

新教材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试题卷(含答案)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单元过关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 .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 .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 A .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 .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4~6题。 4.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 A .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 B .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 .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 .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5.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 .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 .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6.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 .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 .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 .为吸引鸟类栖息而投放的饵料 D .发展生态旅游,供游客垂钓 2009年7月28日,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河南段黄河以南干线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7~8题。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8.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9~10题。 9.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10.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3题。 材料一 新疆新闻网2008年2月1日消息:截至1月31日,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今年已向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天然气14亿立方米。至此,西气东输工程自2004年底投产至今,已经累计向中国东部地区外输天然气300亿立方米,保证了广大居民和众多企业的正常用气。 材料二 西气东输路线图 1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能源比重最大的是( )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炭 D .水能 1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鄱阳湖平原 D .太湖平原 13.“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东部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有利于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14~15题。 1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油、天然气丰富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15.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要线中的位置图,回答16~17题。 16.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 .服装业 B .电子信息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金属冶炼业 17.下列有关协调沿东陇海线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举措,可行的是( ) A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经济质量提高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 B .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D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了严重打击。上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两大工业区,箭头表示农民工的主要流动方向。读图完成18~19题。 18.近年来甲地产业群北移至粤北山区,其考虑的主要布局因素是( ) A .环境和技术 B .交通和市场 C .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D .原料和能源 19.民工的流动方向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面临民工就业饱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B .乙地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C .甲地的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 D .乙地产业发展对技术要求较低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2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