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说课稿-参考模板

财务会计说课稿-参考模板
财务会计说课稿-参考模板

财务会计实务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1)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任务:偏重于应用技能和操作经验,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根据调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一般设置如下会计岗位:出纳、各会计要素核算岗位、会计主管、财务负责人等不同层级,会计要素核算岗又包括存货岗位、固定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等等,不论是哪一层级的岗位都要具备会计核算能力,而财务会计课程即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布局涉及到的六大会计要素涵盖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为课程主线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课程。

(2)课程衔接

财务会计实务是我院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职称考试的必考课程。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基本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主干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安排上,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需要先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学完《财务会计》课程后,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成本会计》等技能课程,提升和拓展其会计业务技能。由于税法是将税

收法律与会计相结合的课程,因而《税法》课程开在本课程之后。财务管理是以会计资料为基础加以分析的,因此,《财务管理》课程开在本课程之后。审计是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因此,《审计》课程也安排在财务会计之后。由此可见,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又是学好税法、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的前提。因此,本课程处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中间位置。

2、课程设计思路

在《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确立了这样的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在行业专家和教育理论专家的指导下,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按照会计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岗位技能及标准、行业规范及标准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要内容,共同开发课程,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证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或证明)融为一体的目的,即:把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财务会计的技能实践和会计专业资格考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实践——技能——考证融合为一体。

其次,把“理论——实践——技能——考证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或证明)融为一体”的课程建设思路贯彻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校企共同参与,紧密合作,实现“教、学、做、评“的有机结合,把“工学交替”做实。

第三,积极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把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贯穿教学过程;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条件。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根据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邀请行业专家研讨岗位需求能力,确定本课程培养目标。该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熟练掌握按照准则会计六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培养学生会计凭证的分析能力,会计数据的计算能力,会计事项的记录能力,会计信息的报告能力,会计资料的管理能力等五大会计岗位基本技能,和专家一起选取教学内容。

2、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需求为导向,职业资格考试为依据,围绕职业标准,和企业共建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出发点,设置教学模块,突出技能训练。

3、表现形式

(1)教材:会计学专业的教材更新周期非常快,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对《财务会计》教材进行选用。2006年,我们选用的中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刘尚林主编的《财务会计》教材,2007年选用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马建钢主编的《财务会计》教材。2006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为了注重教材的时效性,结合培养对象的接受能力,2008年开始选用我们自己参编的教材《财务会计》,该教材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甄丽敏主编的,我院刘玲艺老师担任副主编。

单项实训教材采取自编方式,综合模拟实训教材选用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会计模拟实训》(任延东主编)作为实践教材使用,该教材内容新颖精炼,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训练了学生的分析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岗位基本技能,适合实践教学需要。

(2)电子教案、电子课件

(3)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有效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考试按以下方法进行:

1.考核方式:笔试+实操

2.考核比例及要求:

(1)平时成绩占40%,主要包括对课堂提问、讨论、作业以及课程实训的情况进行评价计分。

(2)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其中理论考试占30%,实操占30%)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设计

2、教学模式

(1)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财务会计》课程在行业专家和教育理论专家的指导下,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最后编制报表为主线,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序化,形成五大模块,以项目驱动教学,从而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一致,使学生从单科性的、重学科体系的课程学习,转向学习与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融合。

(2)案例式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个单项实用案例,还包括跨项目的综合实用案例。通过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对财务会计的理解;通过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通过简单直观的案例,能让学生看到学好财务会计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激发学生通过学好财务会计继而学好会计专业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3)情境式教学模式

第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离不开情景教学,为此,在教学中本课程通过一定的设计利用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的进行学习。

第二,实训中本课程模拟真实地会计工作场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分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使学生很快进入实训角色,产生职业共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