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

一、化学基础知识

1.原子与元素: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元素是由同种原子

组成的纯物质,有近100种元素。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

列的表格,可以用于分析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方式,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时,形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物质得

到电子称为还原。

6.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

7.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元素,是由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

组成。

8.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将溶液中的离子写成带电荷的

粒子,并写出它们在反应中的变化。

二、化学实验与实践

1.精密称量:精密称量是一种准确测量物质质量的方法,在实验中经

常使用天平等仪器。

2.溶解度实验:溶解度实验是用适量的溶质加入溶剂中,观察其能否

完全溶解的实验。

3.燃烧实验:燃烧实验是将物质置于明火或加热时进行燃烧反应的实验,用于判断物质的燃烧性质。

4.电解实验:电解实验是使用电流将电解质溶液分解为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实验。

5.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实验是通过观察酸碱反应后的变化,判断是否发生了中和反应。

三、化学应用

1.饮用水净化: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使饮用水达到安全的标准。

2.原子能与核能:原子能与核能是指利用原子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发电和医疗等方面。

3.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一种通过给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来促进其生长的肥料。

4.化学药品:化学药品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制造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

5.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来确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总结:上海初中化学涉及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实验与实践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以上仅为一部分的知识点,但已经涵盖了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元素与化合物 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的比例形成的纯净物质。 2.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 绕核心的是电子。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张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 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元素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化 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原子键与分子键 原子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的化学键,用于连接两个非金属原子。分子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形成于同一分子中的原子之间。 5.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 6.化学计量 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关系的科学。化学计量可以用来 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摩尔比等。

7.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氧化 是指原子失去电子,还原是指原子获得电子。 8.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酸会产生氢离子,碱会产生氢氧根离子。盐是酸和碱中和的产物。 9.发酵反应 发酵反应是指在生物活动产生的过程中,微生物、酵母菌等通过酶的 作用释放能量。常见的发酵反应包括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10.溶液的性质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溶液的性质包括溶解度、导电性、酸碱性等。 11.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是指在反应中溶液中的离子破坏原有结构,重新组合生成新 的物质。离子反应在化学分析和制备中有重要应用。 1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用来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化学式是构 成化合物的元素及其数量的简写,化学式可以表示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结构、元素 周期表、原子键与分子键、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氧化还原反应、酸碱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021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021 上海初中化学学问点〔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化学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一起来看看上海初中化学学问点总结2021,欢迎查阅! 上海初中化学学问点总结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留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确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教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洁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确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转变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转变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原子是化学转变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中化学考点学问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 一、化学基础知识 1.原子与元素: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元素是由同种原子 组成的纯物质,有近100种元素。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 列的表格,可以用于分析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方式,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时,形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物质得 到电子称为还原。 6.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 7.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元素,是由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 组成。 8.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将溶液中的离子写成带电荷的 粒子,并写出它们在反应中的变化。 二、化学实验与实践 1.精密称量:精密称量是一种准确测量物质质量的方法,在实验中经 常使用天平等仪器。 2.溶解度实验:溶解度实验是用适量的溶质加入溶剂中,观察其能否 完全溶解的实验。

3.燃烧实验:燃烧实验是将物质置于明火或加热时进行燃烧反应的实验,用于判断物质的燃烧性质。 4.电解实验:电解实验是使用电流将电解质溶液分解为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实验。 5.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实验是通过观察酸碱反应后的变化,判断是否发生了中和反应。 三、化学应用 1.饮用水净化: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使饮用水达到安全的标准。 2.原子能与核能:原子能与核能是指利用原子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发电和医疗等方面。 3.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一种通过给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来促进其生长的肥料。 4.化学药品:化学药品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制造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 5.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来确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总结:上海初中化学涉及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实验与实践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以上仅为一部分的知识点,但已经涵盖了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2024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2024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物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颜色、 热性质、溶解性质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 程式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 二、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1.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的性质、半金属的性质 2.常见元素及其性质:碳、氢、氧、氮、硫、氯、铁的性质、周期表 的基本结构 三、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 1.常见离子和离子化合物:钠、铜、铁、铝、铵离子的性质、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铁、氯化铝的性质 2.常见分子化合物:水、酒精、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性质 四、化学反应 1.反应物与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电化 学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平衡常数、碰撞理论 五、酸碱中和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酸的定义、碱的定义、盐的定义、水的 离子积 2.常见酸碱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六、静电电荷与电场 1.电荷的产生:摩擦带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静电感应 2.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性吸、异性引、原理解释、荷电物体的 放电 七、电流与电路 1.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与 并联、电流的单位 2.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压的计量、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量、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八、化学元素与周期表 1.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化学元 素的分类 2.周期表的结构: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周期性、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九、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1.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化学性质 2.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脆性、化学性质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化学中的基本术语:物质、质量、量、分子、元素、化合物、分子式、化学式等。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3.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4.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5.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物质变化。 三、溶液和溶解 1.溶液:溶质溶于溶剂所形成的均匀透明的体系。 2.溶解:溶质通过力的作用散布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四、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金属:具有金属性质,常用于制作导电材料和结构材料。 2.非金属:不具有金属性质,常用于制作绝缘体材料和燃料。 3.无机酸和碱:具有酸性或碱性,可作为实验室试剂及工业原料。

4.生活中的化学品:如肥料、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1.化学反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物质变化的过程。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系数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变化情况。 六、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还原反应:指物质失去氧气或相对电子数减少的反应。 七、碳的化学 1.碳的价态:碳的价值为4,可形成共价键。 2.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等。 3.碳的衍生物:如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八、常见化学实验 1.钙化学实验:观察钙与水的反应。 2.换气实验: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与火焰的反应。 3.金属反应和酸碱反应实验:观察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与酸、金属 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九、化学能与化学计量 1.化学能:包括内能、焓和化学能。 2.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关系。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存放: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 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最全面最新上海初中化学超详细知识点归纳归纳总结2021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 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 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 中伴随发生一些如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 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 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 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 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 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 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 为0.94% 、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 NO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SO、CO、2 2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 有可燃物;(2) 与氧气接触,(3) 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 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 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

热均 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 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022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中化学考点知识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2022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最新

2022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最新 只要能梳理好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考点,并熟练掌握对应的方法技巧,化学高分自然很轻松。2021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1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欢迎查阅!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除杂知识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 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2、结晶法 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固体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 二、化学方法 1.原则 (1)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2)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4)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2.常用的方法 (1)沉淀法 原理: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完整)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推荐文档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 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

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 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 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 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 (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 水+ 二氧化碳 + 氨气 2.氮气 (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 (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 (2)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灯泡) (3)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气球、轮胎、炸弹) (4)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热不稳定性、毒性等 7. 能量转变 蜡烛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动植物的呼吸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蓄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是热能转化变成化学能 8.空气的组成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或白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产生,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水倒吸进入集气瓶中,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d、结论: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推论: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e、探究: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 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 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 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 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 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有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 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 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 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Lt D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响符合绿色化学反响)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拟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

沪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气体的性质

4 5、化学实验的安全要求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 (2)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不能用鼻子直接对着气体嗅闻 (4)可燃性气体的使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与空气混合遇火发生爆炸)

6、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

9、物质的提纯(除杂) 提纯目的:提高物质的纯度。提纯方法 提纯方法 目的 操作装置 操作方法 过滤 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滤纸靠漏斗,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靠烧杯壁(漏斗颈靠烧杯壁作用:①防止液滴溅出,②加快过滤速度) 结晶: 除去能溶于水的固体 蒸发 加热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而除去。(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的物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固体。 ①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产生迸溅) ②加热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 热使剩余液体蒸干(防止已析出的固体在受热 的情况下迸溅) ③用坩埚钳取下热的蒸发皿放到石棉网上 降温 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的物质。如:从KNO 3和NaCl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 3。 蒸馏 得到不同沸点的很纯净的液体。 说明 1、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蒸发是要得到晶体(固体),蒸馏是要得到很纯净的液体(液态)。 ②装置不同:蒸发装置是敞口的,加热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赶走”即可。 蒸馏装置几乎是密封的,加热使液体汽化后,要经过冷凝管将气体冷却后转化为液态收集。 2、粗盐提纯主要操作和顺序: (称盐、量水)→溶解→过滤→蒸发→(冷却后称量)。 经这些操作后,海盐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盐(如镁盐、钙盐和硫酸盐),由于这些盐均可溶于水,用过滤方法不能除去,可通过化学方法将这些盐转化为难溶的物质,再过滤,进一步提纯。 10地壳 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海水 氧(O)、氢(H)、氯(Cl)、钠(Na) 空气 氮(N)、氧(O) 人体 氧(O)、碳(C)、氢(H)、氮(N)、钙(Ca)…… 11、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中的一种类型——氧化物) 单质 化合物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 示例 氧气(O 2)、铁(Fe) 二氧化碳(CO 2)——氧化物 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 3)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同点 ①在化学变化中能变成其他微粒; ②由原子构成 ①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变成其它原子; ②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共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②质量、体积都很小;③彼此间均有间隙,都在不停地运动 联系 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 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化学方法:加热分解法、杂质转为沉淀法、杂质转为气体法、气体吸收法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