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导论第三版答案第五章

燃烧学导论第三版答案第五章

1.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可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其中不需要外界加热,靠自身化学反应而发生着火的现象称为___;需将可燃物和氧化剂加热到某一温度时能发生自动着火称为 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自燃

空2答案:引燃

空3答案:自热自燃

空4答案:受热自燃

2.热自燃理论认为,着火是_________与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填空题] *空1答案:放热

空2答案:散热

3.链锁反应三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链引发

空2答案:链传递

空3答案:链终止

4.以下燃烧方式属于自燃的是()。 [单选题] *

A.木材燃烧

B.油锅受热起火(正确答案)

C.汽油发动机的燃烧

D.液化气爆炸

5.黄磷暴露在空气中自行发生燃烧,属于()着火方式。 [单选题] *

A.受热自燃

B.点燃

C.自热自燃(正确答案)

D.引燃

6.火柴摩擦而着火,属于()着火方式。 [单选题] *

A.受热自燃(正确答案)

B.点燃

C.自热自燃

D.引燃

7.烟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属于()着火方式。 [单选题] *

A.受热自燃

B.点燃

C.自热自燃(正确答案)

D.引燃

8.下列关于着火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系统达到着火条件意味着系统已经处于着火的状态

B着火条件是指体系的着火点

C着火条件是化学动力学参数和传热学参数的综合函数(正确答案) D着火条件是指体系着火时的临界环境温度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发热量越大,体系越容易自燃

B.环境温度越高,体系越不易自燃(正确答案)

C.发热量相同,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散热能力越强,越不易自燃

D.较低自然点物质的加入可使高自燃点的物质自燃点低

多选题

10.自由基的特性有()。 *

A.能量高(正确答案)

B.活性强(正确答案)

C.不能稳定存在(正确答案)

D.导电能力强

11.链锁反应中,系统温度越高,自由基()。 *

A.增长速率越快(正确答案)

B.销毁速率越快

C.增长速率越慢

D.销毁速率越慢(正确答案)

12.根据链锁反应理论,要使已着火系统灭火,必须()。 *

A.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

B降低环境温度(正确答案)

C增大自由基的销毁速率(正确答案)

D增大自由基的增长速率

13.反应速率Ws 越快,着火感应期越长。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14.当环境温度≥T2时,可燃预混气体就会开始急剧升温,并最终着火。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15.在已经具备着火条件的情况下,初温越高,着火感应期越短。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6.只要将环境温度降低到自燃点Tc以下,就可以实现灭火。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17.由于系统存在着火感应期,所以控制火源,散热防火方法比降浓度的效果好。[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8.由于系统存在灭火滞后期,所以控制浓度,窒息法灭火方法比冷却法效果好。[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9.只有化合物才能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产生自由基。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20.根据链锁反应理论可知,大多数可燃物发生燃烧属于直链反应。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21.自由基含有不成对价电子,因此具有很强的导电性。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22.在支链反应中,自由基数目不断增多,因此反应不断加速。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上海理工大学燃烧学思考题及答案

1. 1. 说明煤的化学组成、挥发份及灰分、水分、碳分等对煤质特性的影响?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等元素组成: 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与燃烬,但是发热量很高。 氢也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有效氢的发热量很高,是碳发热量的3~4倍,煤中氢含量先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煤中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氧是煤中有害的不可燃元素,煤中含氧量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煤中氧含量的存在会使煤发热量降低。 氮是煤中的有害不可燃元素,其存在不但降低煤的发热量,而且会生成NOx等污染物; 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x等有害污染物。 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时析出的气体。挥发分含量多的煤,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烬容易;挥发分含量少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困难,燃烬非常困难。 灰分是指煤中所含的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一些固体残留物。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使煤的发热量减小,而且影响煤的着火与燃烧。由于燃烧烟气中飞灰浓度大,使受热面易受污染影响传热、降低效率,并使受热面易磨损而减少寿命。同时,对排烟中的含尘量必须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使排烟中含尘降低到合格的排放指标。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的灰熔点,否则容易造成结渣,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空气的流通和气流均匀分布,破坏燃烧过程的稳定运行。 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还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含水量大的煤使得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但是,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媒介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增加火焰及烟气的辐射放热强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这样,水分使飞灰中碳粒减少,从而使机械不完全损失减少,TSP减少,同时水分的蒸发有利于疏松煤层,增加孔隙率,改善燃烧。因此综合考虑,应以合适水分为好。 煤中碳分包括固定碳和游离碳。固定碳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煤中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中的含碳量;游离碳是指挥发分中的含碳量。一般来说,煤的煤化程度越高,挥发分含量越少,固定碳含量越高。煤中固定碳含量高,不利于煤的着火和燃烧,煤难以燃烬。

高等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

高等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 高等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 一、填空题 1、当燃料与氧化剂混合并得到足够的能量时,会产生燃烧反应。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通过测定火焰的______、______或______进行测量。 2、在高温下,燃烧反应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也可以在______或______等更高温度的介质中发生。 3、根据燃烧速度和燃烧规律,可以将燃烧分为四种类型:、、______和爆炸。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燃烧的特点?() A. 放热 B. 发光 C. 氧化反应 D. 三态转变 2、以下哪个物质是燃烧反应的必要条件?() A. 燃料 B. 氧化剂 C. 热量 D. 以上都是 3、下列哪个阶段属于燃烧过程?() A. 预混合阶段 B. 燃烧阶段 C. 烟气排放阶段 D. 以上都是

三、判断题 1、燃烧必须是化学反应。() 2、只要有氧气,就能发生燃烧反应。() 3、燃烧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越快,燃料的燃烧性能越好。() 四、简答题 1、请简述燃烧与爆炸的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燃烧的三要素?请列举生活中一个燃烧的例子进行说明。 3、请解释什么是着火和灭火,并分别列举相应的实例。 五、分析题 1、请分析在燃烧过程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2、某种燃料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燃烧,请解释其原因,并探讨该现象对燃烧学研究的影响。 六、计算题 1、已知某种燃料在常温常压下的燃烧速度为0.5kg/m²·s,求该燃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燃烧速度。假设压力升高10倍,求该燃料在高温高压下的燃烧速度。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安全科学是一门______学科,它研究人类在______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安全问题。 2、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______、______、和。 3、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任何事故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A.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工伤事故 B.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C. 社会安全问题 D. 交通 事故 2、安全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等。 A. 实验法 B. 系统工程方法 C. 逻辑推理法 D. 以上都是 三、判断题 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只包括生产领域中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燃烧学导论第三版答案第五章

燃烧学导论第三版答案第五章 1.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可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其中不需要外界加热,靠自身化学反应而发生着火的现象称为___;需将可燃物和氧化剂加热到某一温度时能发生自动着火称为 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自燃 空2答案:引燃 空3答案:自热自燃 空4答案:受热自燃 2.热自燃理论认为,着火是_________与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填空题] *空1答案:放热 空2答案:散热

3.链锁反应三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链引发 空2答案:链传递 空3答案:链终止 4.以下燃烧方式属于自燃的是()。 [单选题] * A.木材燃烧 B.油锅受热起火(正确答案) C.汽油发动机的燃烧 D.液化气爆炸 5.黄磷暴露在空气中自行发生燃烧,属于()着火方式。 [单选题] * A.受热自燃 B.点燃 C.自热自燃(正确答案) D.引燃

6.火柴摩擦而着火,属于()着火方式。 [单选题] * A.受热自燃(正确答案) B.点燃 C.自热自燃 D.引燃 7.烟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属于()着火方式。 [单选题] * A.受热自燃 B.点燃 C.自热自燃(正确答案) D.引燃 8.下列关于着火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系统达到着火条件意味着系统已经处于着火的状态 B着火条件是指体系的着火点 C着火条件是化学动力学参数和传热学参数的综合函数(正确答案) D着火条件是指体系着火时的临界环境温度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发热量越大,体系越容易自燃

燃烧学导论第四章习题答案

习题4-6 已知: 总包反应: C 4H 10+aO 2 Products 反应级数: 丁烷 0.15, 氧气 1.6 A=4.16×109 (kmol/m 3) -0.75 /s E A =125,500 kJ/kmol 求: 丁烷消耗速度的表达式 d[C 4H 10]/dt 解: 根据总包反应的速率定义(方程4.2) 和Ahrrenius 反应速率常数的定义 (方程4.18): n m O H C k dt H C d ][][] [2104104-= or 6 .1215 .0104104] [] ][/exp[] [O H C T R E A dt H C d u A --= 代入数据得到: 6 .1215 .01049 104] [] ][/500,125exp[1016.4] [O H C T R dt H C d u -⋅-= 习题4-10 已知: ]/9835exp[1082.25T T K r -⨯= (针对反应: M H CH M CH ++⇔+3 4 ) 平衡常数:003691.0)1500(=K K p 求:正反应速率常数K f 的表达式和1500 K 时的值 解: 在平衡状态下, ]][][[]][[34 M H CH k M CH k r f = 或者 ] []][[] ][[]][][[4343CH H CH M CH M H CH k k r f = = 由于 [x i ]=P i /R u T ,上式变换为, T R P K T R P P P k k u o p u CH H CH r f /14 3==(根据2.63式K p 的定义) 因此, T R P K k k u o p r f /= 在 1500 K 下, 5 63 f 2 3 2.8210(1500)exp[9835/1500](0.003691)101,325 m kmol m k 18.0 8315(1500) kmol s m kmol s ?= = 习题 4-18 5 3 0CO u P [CO ] 6.710 kmol /m R T c -== 5 3 0OH u P [OH ] 2.2410 kmol /m R T c -== 2 5 3 20O u P [O ] 3.910 kmol /m R T c -== 11 3 1k 410cm /mol s = 7 3 2k 1.49610cm /mol s =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第五章曾丹苓答案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第五章曾丹苓答案 第一题 问题:为什么工程热力学中熵函数可以视为状态参量? 在工程热力学中,熵函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可以用于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和能量分布均匀程度。熵函数被定义为系统的状态参量,因为它只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态,并且与路径无关。 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 1.熵函数的数学性质:熵函数具有可加性和广延性的 数学性质。对于一个复合系统,其熵等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熵之和。这个性质导致熵函数可以作为状态参量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2.熵函数与平衡态:在平衡态下,系统的熵函数达到 最大值,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之一。因此,熵函数可以作为判断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的指标。 综上所述,由于熵函数具有可加性、广延性和与平衡态的关系,使得熵函数在工程热力学中可以被视为状态参量。

问题:怎样理解熵的微观本质? 熵在工程热力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和能量分布均匀程度。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熵的本质,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1.微观粒子的随机运动:根据统计力学的角度,熵可 以理解为微观粒子的随机运动的度量。微观粒子的随机运动越强烈,系统的熵越大,即系统的无序程度越高。 2.能量的分布均匀性:熵还可以理解为系统中能量的 分布均匀程度的度量。当系统中能量更加均匀地分布时,系统的熵将会增加。 3.系统的信息量:熵还可以解释为系统中所包含的信 息量。当一个系统的状态可能性更多时,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大,此时系统的熵也会增加。 因此,从微观角度来理解,熵可以看作是微观粒子的随机运动、能量分布均匀性和系统的信息量所耦合的结果。

余孟尝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习题题目

自我检查题 5.1 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同步时序电路与异步时序电路有何不同? 5.2 画出图T5.2所示电路的状态和时序图,并简述其功能。 5.3 试用边沿JK触发器和门电路设计一个按自然态序进行计数的七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 5.4 画出用时钟脉冲上升沿触发的边沿D触发器组成的4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和减法计数器的逻辑电路图。 5.5 试画出用两片74161构成的24进制计数器的电路连线图。5.6 试画出用两片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组成的8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的连线图。 5.7 指出下列各种触发器中哪些可以用来构成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哪些不能,凡能者在()内打√,不能者打×。 (1)基本RS触发器()(2)同步RS触发器()(3)同步D 锁存器()(4)边沿D触发器()(5)边沿JK触发器()5.8 RAM和ROM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 思考题与习题 题5.1 时序电路如图P5.1所示,起始状态=001,画出电路的时序图。 题5.2 画出P5.2所示电路的状态图 题5.3 画出图P5.3所示电路的状态图和时序图。 题5.4 试画出图P5.4(a)电路中B、C端波形。输入端A、CP波形

如图P5.5(b)所示,触发器起始状态均为零。 题5.5 画出图P5.5所示电路的状态图,若令=1,试问电路计数顺序将如何变化? 题5.6 试问图P5.6所示电路的计数长度N是多少?能自启动吗? 题5.7 画出图P5.7所示电路的状态图和时序图? 题5.8 试用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设计一个同步时序电路,其要求如图P5.8所示 题5.9 试用上升沿触发的边沿D触发器和与非门设计一个同步时序电路,要求如图P5.9所示 题5.10 设计一个脉冲序列发生器,使之在一系列CP信号作用下,其输出端能周期性的输出00101101的脉冲序列。 题5.11 设计一个步进电机用的三相六状态脉冲分配器。如果用1表示线圈导通,用0表示线圈截止,则三个线圈ABC的状态转换图应如图P5.11所示。在正转时控制输入端G为1,反转时为0. 题5.12 设计一个按自然态序进行计数的同步加法计数器,要求当控制信号M=0时为六进制,M=1时为十二进制。 题5.13 分析图P5.13所示各电路,画出他们的状态图和时序图,指出各是几进制计数器。 题5.14 分析图P5.14所示各电路,画出他们的状态图和时序图,指出各是几进制计数器。 题5.15 试分别画出利用下列方法构成的六进制计数器的连接图:(1)利用74161的异步清零功能;

燃烧学导论 习题答案

燃烧学导论习题答案 燃烧学导论习题答案 燃烧学是研究燃烧过程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燃料的燃烧机理、燃烧产物的生成和燃烧反应的动力学等方面。在学习燃烧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燃烧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是一些燃烧学导论的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燃烧? 答: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的化学反应过程。 2. 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燃料、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以及足够的温度。 3. 燃料的分类有哪些? 答:燃料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种类型。 4. 什么是燃烧反应的平衡? 答:燃烧反应的平衡是指燃料和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即燃料和氧气或其他氧化剂的消耗速率相等。 5. 燃烧反应的热效应是什么? 答:燃烧反应的热效应是指燃料和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释放出的热量。 6. 燃烧反应的动力学是什么? 答:燃烧反应的动力学是指燃料和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速率的研究。 7. 什么是燃烧温度? 答:燃烧温度是指燃料和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时产生的火焰温度。

8. 燃烧反应的主要产物有哪些? 答:燃烧反应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氧化物等。 9. 燃烧反应的副产物有哪些? 答:燃烧反应的副产物包括一氧化碳、硫氧化物、颗粒物等。 10. 燃烧反应的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燃烧反应的速率受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燃烧学导论的习题及其答案,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可以加深对燃烧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燃烧学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学科,通过学习燃烧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过程,为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习题的解答,进一步提高对燃烧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燃烧学习题答案

燃烧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2)火 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火灾。 (3)烟: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得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的颗粒,这时即形成“烟”。 (4)热容:在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 (5)生成热:化学反应中由稳定单质反应生成某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6)标准燃烧热:在和指定温度下,1mol 某物质完全燃烧时的恒压反应热。 (7)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8)低热值:可燃物中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以气态存在时的热值。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燃烧的本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特征是: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 3. 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燃烧的三要素,要发生燃烧燃烧,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以下防火和灭火的方法: 防火方法: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 灭火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 4. 抑制法 8. 举例说明燃烧产物(包括烟)有哪些毒害作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除了CO2和H2O 外,烟气中的其他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或腐蚀性。其危害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毒害性;2)减光性3)爆炸性 9.试求出在p =1atm 、T=273K 下,1公斤苯(C6H6)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3 22 ,0,030.10104.2248129276.4104.22)32 32412(76.421.02 m O S H C V V O air =???? ? ??+?=??-++?== -- 10.已知木材的组成为:C-46%、%、%、%、%,问在p =1atm 、T=273K 下木材完全燃烧产物体积是多少 3 22 ,0,045.4104.22323746124676.4104.22)32 32412(76.421.02 m O S H C V V O air =???? ? ??-+?=??-++?== -- kg m H W V N S C V V V V V air O H N SO CO yq /18.5100624.221009184.2245.479.01002284.2210046124.2210024.22100184.2279.0100284.22100324.22100124.223,0,0,0,02222=?+?+?+?+?=?+?++?+?+?= +++= 11.木材的组成为C-48%、H-5%、O-40%、N-2%、W-5%.试求在、30℃的条件下燃烧5kg 这种木材的实际需要空气体积、实际产物体积和产物密度。(空气消耗系数数取

燃烧学试卷A答案

重庆大学 《燃烧学》 课程试卷 2011 ~2012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考试日期: 2011.12.29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1.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及正文用小四号宋体;2.按A4纸缩小打印 一、 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最佳答案)(2分/每小题,共20分) ⒈ 当两种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基本相同时, B :其燃烧特性可能相差较大; 2. 如果燃煤锅炉的排烟温度低于100℃,则燃烧计算中煤的热值 A :可以采用煤的高位发热量; 3. 煤在空气中按化学当量比完全燃烧后: C :煤的燃烧效率最高; 4. 可燃气体混合物燃烧时,按化学当量比计算的 A :燃料略多于空气时,燃烧速度最快; 5.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C :就可以知道,在不考虑温度等参数影响时,简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度; 6. 家用燃煤炉灶只有炉顶有受热面(锅底),四周都是耐火材料(炉衬);而大型锅炉往往炉顶和四周都布置受热面。这样布置受热面的其原因是: C :炉膛越小,散热损失越大; 7.已知反应①——③的反应焓,则CaCO3(s) = CaO(g) + CO2(g)的反应焓为: ①Ca(s) + C(s,石墨) + 3/2 O2(g) = CaCO3 (s) △rH m = -1206.8 kJ/mol ②Ca(s) + 1/2 O2(g) = CaO(s) △rH m = -635.1 kJ/mol ③C(s,石墨) + O2(g) = CO2 (g) △rH m = -393.5 kJ/mol B :178.2 kJ/mol ; 8.根据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环境温度升高对燃料着火的影响为: A :环境温度升高时,着火温度降低,着火提前; 火焰传播速度增加,预混火焰长度增加 10、关于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动力燃烧的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链锁反应的基本过程为:1) 链产生 ;2) 链传 播 ;3) 链消失 。 2、阿累尼乌斯定律指的是 化学反应速度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或者直接写出公式) 。 参数,则火焰传播速度可写为: 2 2r h r q S V L += π 。 5、煤的燃烧过程分为:1) 干燥;2) 挥发份析出 ;3) 挥发分燃烧 ;4) 焦炭燃烧 ;5) 、燃烬 。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 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要点:法向方向、燃烧速度 2、 着火半岛现象:要点:随温度、压力变化有两个以上着火范围的现象 3、 分支链式反应:要点:每经过一个反应循环,反应中间产物数量增加的现象 4、 等温淹没自由射流:等温条件下,射流射入静止介质,且射流成份与介质成分 完全相同的射流。 三、 简答题(8分/每小题,共16分) 1、根据燃烧学理论,为提高燃烧反应速度,可以采取那些措施? 要点:燃烧温度、反应物浓度、氧化剂浓度、燃料与氧化剂的预混程度、化学当量比、非预混燃烧过程中反应物与氧化剂的混合强度 2、简述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理论,并说明脱火和回火现象产生的原因。 燃气与氧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的火焰,存在一个很薄的着火面(着火前沿),火焰沿着火面的法向方向传播,方向指向未燃烧的预混气体;当火焰前沿稳定时,其数值等于着火前沿法向方向的气流速度。 脱火:火焰速度低于混合气流的速度; 题人 : 卢 啸 风 、 陈 艳蓉 组 题人: 审 题 人: 命题 时间: 2011 .12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封 线 密

燃烧学结课考试题参考答案

“燃烧学”结课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绝热火焰温度 着火感应期 燃料低位发热量 过量空气系数 预混火焰 二、填空(每空2分,共44分) 1、按照燃料和空气燃烧过程的气体动力学特性,固体燃料的基本燃烧方式可以分为层燃、流化床燃烧和煤粉燃烧三种。 2、液体燃料的雾化方式可分为介质雾化和机械雾化两种类型。 3 请计算,该煤质属于烟煤,1000吨该煤相当于682.4吨标准煤。 某种动力用煤的工业分析成分如下,请判断这种煤的分类中挥发分烟煤(Vdaf=28.6%)。 4、链锁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是链的激发、链的传递和链的销毁。 5、按照碳燃烧的异相反应理论,当反应温度低于1300℃时,碳粒表面反应的关键控制步骤是络合物离解反应。 6、煤粒一次热解后,生成的产物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挥发分和焦炭。 7.设某一反应温度由400℃增至410℃时,反应速率将增加至原来的e=2.718倍,该反应的活化能等于381939J/mol。 8.煤粉燃烧过程中NO x的生成类型主要是燃料型NO x和热力型NO x,其主要成分是NO和NO2。 9.列举四种煤的特种分析方法:热重分析,着火指数分析,沉降炉实验,一维燃烧炉实验,热显微镜法,重力筛分法,比表面积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工程上常用的火焰稳定方法有哪些? 答:用小型点火火焰稳定主火焰;用钝体稳定火焰;用旋转射流稳定火焰;扩散火焰的稳定;用多孔板形成回流区稳定火焰:采用射流喷入突然扩大的燃烧室,使在射流外侧形成回流区稳定火焰;使射流刚喷入燃烧室中就急剧拐弯,在拐弯处形成回流区稳定火焰 2.简述液体燃料燃烧的过程分为哪几步?

燃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无

第一章测试 1.谁预言了氧气的存在并用“氧化”解释了燃烧现象?()。 A:普罗米修斯 B:拉瓦锡 C:斯塔尔 D:普利斯特 答案:B 2.按燃料的存在形态可分为?()。 A:液体燃料 B:气体燃料 C:固体燃料 D:人工燃料 答案:ABC 3.燃烧一定要有氧气的参加。() A:错 B:对 答案:A 4.燃料的成分分析方法有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 A:对 B:错 答案:A 5.在工程上,应采用低位发热量作为计算燃料热量的依据。() A:错 B:对 答案:B 第二章测试 1.煤灰的熔融特性是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煤中矿物质在锅炉中的变化 动态。() A:错 B:对 答案:B 2.以下哪种燃烧设备一般不使用固体当燃料?() A:航空发动机 B:火箭发动机 C:电站锅炉 D:工业锅炉 答案:A 3.以下哪种燃料的碳氢质量比(C/H)最大?() A:汽油

B:柴油 C:煤炭 D:天然气 答案:C 4.关于煤的“收到基含碳量Car”和“干燥无灰基含碳量Cdaf”,以下哪种说法正 确?() A:Car>Cdaf B:Car=Cdaf C:二者无关 D:Car

《燃烧学》参考答案

2010 级《燃烧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 火焰传播界限:可燃物在混合物中的浓度低于某值而使正常火焰传播速度为零的浓度值称为下限, 而高于某值而使正常火焰传播速度为零的浓度值称为上限,此为火焰传播界限。 2. 活化分子:能量达到或超过活化能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3.反应级数:若反应速率为:w = k c a A C 3 B c cC ,且:v = a + 3 + c ....................... 则称反应为v 级反应。 4. 斯蒂芬流:只要在相界面上存在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不断产生或消耗质量流,则这种物 理或化学的变化过程与气体组分扩散的综合作用下,会在相界面的法线方向产生一股与扩散物质流有关的总质量流。这是一股宏观的物质流动,以速度Ug 离开液面表面。这一现象称为斯蒂芬流。 5. 层流燃烧:预混可燃气体在流速不高的层流状态下火焰传播称为层流燃烧。 二、填空题(每题2分) 1. 燃烧过程的特点:剧烈氧化反应,发光发热。 2. 盖斯定律: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 标准燃烧热是指:1mol 的燃料和氧化剂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称为燃烧热。标 准状态时燃烧热称为标准燃烧热。 4. 活化能是指为使某一化学反应能够进行,分子所需获得的最低能量。 5. 焦炭是指:煤在析出挥发分后的剩余物质即固定碳与灰分的混合物。 6. 根据反应机理,稳定的火焰传播分为层流火焰传播和紊流火焰传播。 7. 过量空气系数接近于1 时,气流速度过高则脱火,过低则回火。 8. 液滴的燃烧和蒸发的时间都遵循直径平方—直线定律。 9. 根据燃烧理论,煤粉炉炉膛卫燃带脱落后,导致着火困难,其原因是炉内温度水平降低。 10. 火焰传播速度是指火焰传播,指当可燃混合物在某一区域被点燃后,火焰从这个区域以一定速度 往其它区域传播开去的现象。该速度称为火焰传播速度。

燃烧学真题精选

燃烧学真题精选 [填空题] 1什么是简单反应、复杂反应? 参考答案:简单反应:由反应物经一步反应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也叫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完成,而是通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反应步骤来完成的反应,其中每一步反应也称为基元反应。 [填空题] 2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涡轮增压装置能提高压强,因而不仅能提高发动机内的燃料气体的化学反应速度,而且能减少气体的燃尽时间,综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汽油的反应级数一般为2)。 [填空题] 3什么是活化能,其计算的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活化能:使普通分子(平均能量)变为活化分子所需能量。可以测定反应级数根据图解法和计算法来见解求得。 [填空题] 4烃类燃烧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析碳反应? 参考答案:烷烃—同原子的醛—低一个原子的烷烃直至甲醛,甲醛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燃烧或直接燃烧.析炭反应是烃类热裂解过称中的二次反应,二次反应是一次反应产生产生足够的一次反应产生足够的中间产物才显著起来。 [填空题] 5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燃料发热量(热值)与燃烧焓、反应焓的关系? 参考答案:生成焓定义:化合物的构成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经化合反应生成1mol该化合物的焓的增量。kJ/mol,标准生成焓:是化合物的构成元素在标准状态下(298K,0.1MPA.,经化合反应生成1mol该化合物的焓的增量。在特定的温度压力下(等温等压)进行的反应,反应物与产物具有相同的t,p,则产物与生成物间的焓值之差为该反应的反应焓如果化合物不是由元素直接反应的生成物,则反应后生成物与反应物间的焓差值,不是生成焓,而是反应焓。 发热量与反应焓、燃烧焓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五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分析下列语句各表达什么复合命题?请写出其逻辑式。 1.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答:这是一个二支联言命题,可表示为:p∧q 2.只有发展外向型经济,才能打入国际市场。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表示为:p←q 3.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答:这是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可表示为:p q 4.并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是上过大学的。 答:这是个负A 命题,它等值一个O 命题:¬(SAP) ←→ SOP 5.足球的进攻方式,主要是中路突破,此外或边线进攻,或长传短切,或单刀直入。 答:这是一个四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r s 6.法律如果并且只有推开特权的大门,才能跨进人民的心。 答: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 q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选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什么选言命题?请 写出逻辑式。 1.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锻炼差,或者是由于营养 不良。 答:表达一个三支相容选言命题:p∨q∨r 2.这堂课是你上,还是我上? 答:表达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3.这次围棋名人赛,要么小林光一取得胜利,要么马晓春取得胜利。答:表达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4.雇用的女工大抵非馋即懒,或者馋而且懒。 答:表达一个二支相容选言命题,用p 表示“女工馋”,用q 表示“女 工懒”,其逻辑式为:p∨q,也可理解为三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q)(p∧¬q) (p∧q),二者等值。 三、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假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哪种假言命题?请 写出它们的逻辑式。 1.一人抽烟,大家受害。 答:表达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一人抽烟,那么大家受害,p →q 2.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 宗教等等。 答:表达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3.如果说幼年时期的无知是天真的表现的话,那么,成年以后还满足 于自己的无知就是愚蠢的表现了。 答:这个假设句不表达假言命题,而表达转折联言命题。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答:表达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用p 表示"人犯我",用q 表示 “我犯人”:p←→q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燃烧学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分/个〕 1、不属于常用防止脱火的措施的为:D A喉口加装收缩段,但喉口直径不变B加稳焰器C运用冷却装置D利用钝体 2、以下关系不正确的选项是:B A液体燃烧的过程包括雾化、受热蒸发、扩散混合、着火燃烧B油滴燃烧属于预混燃烧 C提高燃烧室的温度水平有利于强化油雾燃烧 D异相燃烧是指不同相的物质之间发生的 3、碳的〔〕反响是自我促进的,而〔〕反响是自我抑制。A A氧化/气化 B气化/氧化 C复原/氧化D氧化/复原 4、确定燃料成分,以下量可以确定的是:D A着火温度B理论发热温度C理论燃烧温度D实际燃烧温度 5、影响碳球燃尽速度的主要因素是:D A碳球外表二氧化碳浓度B碳球燃尽时间C碳球直径D碳球外表氧气浓度分 6、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不包括:D A能提高汽车发动机内的燃料气体的化学反响速度 B能削减汽车发动机内燃料气体的燃烧 C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D能提高汽车发动机内燃料气体理论发热温度 7、能用来描述动量、热量和质量相像的准那么数是:C A普朗特数,雷诺数,努塞尔特数和舍伍德数 B普朗特数,施密特数,努塞尔特数和 C普朗特数,施密特数,努塞尔特数和舍伍德数 D普朗特数,施密特数,努塞尔特数和雷诺数 8、依靠传热和传质进展火焰传播的是:C A爆震B爆炸C正常传播D爆燃 9、对于影响自燃着火温度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D A散热系数削减有利于着火B燃料活性强易着火 C系统初始温度提升简单着火D产热散热相等有利于着火 10、静止空气中球形碳粒燃烧,当温度为900℃时:B A只存在二次反响B一次反响,二次反响并存C只存在一次反响D以上都不对 二、辨析题〔判定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5分/个〕 1、困难反响所形成的最终产物由几步反响所完成,故可用质量作用定律干脆按反响方程判定反响物浓度关系。 答:错。困难反响,所形成的最终产物是由几步反响所完成的,故化学反响方程式并非表示整个化学反响的真实过程,故无法用质量作用定律干脆按反响方程判定反响速度和反响物浓度关系 2、家用煤球炉在800多摄氏度能稳定燃烧,而大型煤粉炉要在1300℃以上才能稳定燃烧,因此,由细小煤粉反响活性好的理论可以得知:因此家用煤球炉比大型煤粉炉更管用。 答:停留时间是影响燃烧热工况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停留时间越长,燃烧热工况越好。家用煤球炉中,煤的停留时间可以到达几个小时,而大型煤粉炉中,煤粉颗粒在炉膛内却只能停留2到5秒,因此家用煤球炉在较低温度下即可以维持燃烧稳定,而大型煤粉炉却须要较高炉膛温度来维持燃烧稳定。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三版第五章答案

物理化学总复习 第五章 化学平衡 第六章 1. 在880℃时,CaCO 3(s )分解为CaO (s )和CO 2(g )的分压为p co2大于1标准压力。如 果反应为2CaCO 3(g)=2CaO(s)+2CO 2(g),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0=。 2.已知298K 时反应N 2O 4(g)▯2NO 2(g)的K 0为0.1132。今在相同温度且N 2O 4(g)及NO 2(g)的分压均为101.325kPa 的条件下,反应将是:答案:D (A )向生成NO 2(g)的方向进行 (B )正好达到平衡 (C )难以判断其进行方向 (D )向生成N 2O 4(g)的方向进行 3.在400℃和标准压力下,反应3 2 H 2(g)+1 2 N 2(g)▯NH 3(g)的K 0为0.0129,则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 反应3H 2(g)+N 2(g)▯2NH 3(g)的K 0=1.66×10-4。 4.已知温度T 时反应H 2O(g)▯H 2(g)+1 2O 2(g)的平 衡常数为K 10,反应CO(g)+ H 2O(g)▯ H 2(g) +CO 2(g) 的平衡常数为K ,同温下反应CO 2(g)▯CO(g)+1 2O 2(g)的平衡常 数K 应为答案: D (A) K =K 1 0+K (B) K =K 1 0 +K (C) K =K /K 1 0 (D) K = K 1 0/K 5.在温度T 时,将纯NH 4HS(s)置于抽空的容器中,则NH 4HS(s)按下式发生分解:NH 4HS(s)▯NH 3(g)+H 2S(g), 测得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力为p ,则平衡常数K 0为: (A) 0.25 p 2 (B) 0.25p (C) p 2 (D) 0.5p 2 答案: A 6.在298K 时,反应CuSO 4.3H 2O(s)▯CuSO 4(s)+3H 2O(g)的K 0为 1X10-6,则此时平衡的水蒸气分压为: 1X10-2p 0。 7. 将NH 4Cl(s)置于抽空的容器中加热到324°C , 使NH 4Cl(s)按下式分解: NH 4Cl(s)▯ NH 3(g)+ HCl(g)。达到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力为101.325 kPa ,则标准平衡常数K 0为: 0.25(p 0)2 。 2 3 03 0203 020302 03 2

燃烧学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燃烧学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不可做助燃物的是()[单选题] 。 A、氢气√ B、氯气、溴水 C、硝酸钾、高锰酸钾 D、浓硫酸、浓硝酸 2. 下列物质中,能发生表面燃烧的是()[单选题] 。 A、金属钠 B、铁块√ C、沥青 D、金属钾 3. 下列物质其燃烧形式能发生蒸发燃烧的是A [单选题] √ A.钾√ B.煤 C.木材 D.木炭 4. 对纯扩散燃烧,影响燃烧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 A.可燃气体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 B.环境气体中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

C.气体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 D.反应活化能越高,燃烧速度越快√ 5. 对预混燃烧,影响燃烧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预混气体中可燃气体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 B.预混气体中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 C.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 D.燃烧速度取决于物质扩散速度. 6. 下列哪种物质传热方式是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单选题]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对流换热 7. 下列哪种状态的物质中能够发生纯粹意义上的热传导()[单选题]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气,固两相物质 8. 碳板再纯氧中燃烧时,斯蒂芬流_ 碳板的燃烧速率()[单选题]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等于

9. 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流体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再B中A的比()[单选题] 。 A.温度梯度 B.浓度梯度√ C.浓度差 D.温度差 10. 下列有关斯蒂芬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单选题] √ A.碳板在纯氧中燃烧时,斯蒂芬流大于碳板的燃烧速率 B.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等于水的扩散流 C.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大于水的扩散流√ D.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小于水的扩散流 11. 下列物质属于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是()[单选题] 。 A CO2 B.P2O5 C CO√ D.SO3 12. 下列物质为完全燃烧产物的是()[单选题] 。 A.H2S B CO C.NH3 D CO2√ 13. 火灾中导致人员死亡较多的燃烧产物是()[单选题] 。 A CO√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补充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 目录 第一章导论 (3) 一、单项选择题 (3) 二、多项选择题 (5) 三、判断题 (6) 四、案例 (7) 五、实训项目 (7)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8) 一、单项选择题 (8) 二、多项选择题 (10) 三、判断题 (11) 四、案例 (12) 五、实训项目 (14)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14) 一、单项选择题 (14) 二、多项选择题 (16) 四、案例 (17) 五、实训项目 (18) 第四章生产理论 (18) 一、单项选择题 (18) 二、多项选择题 (20) 三、判断题 (21) 四、案例 (22) 五、实训项目 (23) 第五章成本理论 (24) 一、单项选择题 (24) 二、多项选择题 (26) 三、判断题 (27) 四、案例 (28) 五、实训项目 (30) 第六章市场与竞争分析 (30) 一、单项选择题 (30) 二、多项选择题 (32) 三、判断题 (33) 四、案例 (33) 第七章生产要素理论 (34)

一、单项选择题 (34) 二.多项选择题 (36) 三.判断正误题 (38) 四、案例 (39) 五、实训项目 (41)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41) 一、单项选择题 (41) 二、多项选择题 (43) 三、判断题 (45) 四、案例 (46) 五、实训项目 (48) 第九章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49) 一、单项选择题 (49) 二、多项选择题 (50) 三、判断题 (51) 四、案例 (52) 五、实训项目 (57) 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57) 一、单项选择题 (57) 二、多项选择题 (59) 三、判断题 (61) 四、案例 (61) 五、实训项目 (63)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63) 一、单项选择题 (63) 二、多项选择题 (66) 三、判断题 (67) 四、案例 (68) 五、实训项目 (68)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 (68) 一、单项选择题 (68) 二、多项选择题 (70) 三、判断题 (71) 四、案例 (72) 五、实训项目 (7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