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季风区,

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上。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青藏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相吻合,该界线(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3.界线A.B.C所经过的山脉和河流:

界线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界线B:秦岭-淮河

界线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1月0℃等温线;③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南方北方地区

1.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南北方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为

2.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方、北方地区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为

三、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地理概况

2.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主要畜种又各具特色。

3.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这两个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青稞、棉花等。

4.西北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5.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湿润气候的阻隔,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此,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6.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因此自东向西依次呈现出三种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7.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其主要自然特征为“高”和“寒”。

8.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拉萨被称为“日光城”),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 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 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

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 “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1 第一部分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doc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梳理 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西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水果:苹果、桃、梨等 土壤东北地区冷湿的环境发育了“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一、北方地区自然环境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花生、大豆。 (3)华北平原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节水农业 二、南方地区 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 地形复杂,东西差异显著: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干湿)区,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期,地表水丰富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水果:香蕉、柑橘、菠萝等 农业发展优势: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热条件优越。耕地为水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 三、西北地区自然环境 1、突出的位置特征是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河流);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3、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400~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少雨。因此,西北地区河流稀少,水量较小,水源多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水量较大。由于降水少,传统

中国地理区划

中国地理区划 2018 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中国区域地理,其划分从各个时代、研究重点、综合性与可比性考虑,存在多种多样的划分方式,每种方式主题和重点各不相同。根据美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对区域的定义,“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往往有具体的地方所指”。 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一般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1、四大地理分区 (1)分区依据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

四大地理区域范围

四大地理区域范围: (1)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2)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3)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4)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 (1)北与南:秦岭——淮河一线。 (2)青与其他:昆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3)北与西北: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1月0摄氏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ml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6)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7)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 南北方地区差异: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和景观: 特征:干旱 景观: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很少河流,且多为内流河。

(1)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我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 (3)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4)由西到东的景观分布: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地理现象: 特征:高寒(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现象: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由于海拔高,多高山,随之而来的就是寒)湖泊众多,大河源头(由于多雪山,多冰川,随之而来的冰雪融水多,最终汇集于一起) 青藏高原的居民常见食物:青稞和小麦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区及畜种: (1)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宁夏的滩羊。 (3)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雪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方,发展河谷农业。 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40°N,116°E)(与渤海的直线距离约为150千米) 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祈年殿北京的意义: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人名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所 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文化中心(北京是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最集中的地方,北京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北京拥有各类博物馆120多个,北京集中了许多国家级的文艺团体),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北京记者站)。 北京的建筑成就: (1)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新建了许多新区,还建设了一批卫星城 (2)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建设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3)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央商务区(CBD)、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4)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香港澳门的位置: (1)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2)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3)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4)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

中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季风区, 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上。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青藏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相吻合,该界线(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3.界线A.B.C所经过的山脉和河流: 界线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界线B:秦岭-淮河 界线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1月0℃等温线;③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南方北方地区 1.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南北方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为

2.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方、北方地区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为 三、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地理概况 2.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主要畜种又各具特色。 3.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这两个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青稞、棉花等。 4.西北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5.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湿润气候的阻隔,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此,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6.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因此自东向西依次呈现出三种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7.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其主要自然特征为“高”和“寒”。 8.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拉萨被称为“日光城”),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初二地理知识大全

初二地理知识大全 初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初二地理知识大全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地理知识大全一、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复习知识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的偏远地区,地广人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复习知识点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个自治区及甘肃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全区汉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本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气候以干旱为主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从东部的400mm,往西减到200mm,再到50mm以下。地表植被:由于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原因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上四个方面: 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因为自西向东,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5、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一)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①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牧业区基地。主要牲畜有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②在全国的地位:肉、奶、皮、毛等占据突出的地位。 ③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牧场类型 主要优良畜种 西北地区 内蒙古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 宁夏 滩羊 新疆 山地牧场 细毛羊 青藏地区 青海 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藏 4、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小麦,水稻,甜菜,棉花,瓜果。 ①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②绿洲农业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绿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也成为当地主要的粮绵基地之一。新疆南部的绿洲盛产长绒棉,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③新疆瓜果特别甜,颜色鲜艳,主要原因是:新疆夏季热量多,

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 1.秦岭与淮河 秦岭与淮河均为东西走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该线主要通过我国的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级行政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2.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3、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一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的范围 我国东部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古都与历史 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我国行政中心所在地,著名古都有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安阳等。 (3)农产品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重要的农业区。 (4)林果及特产 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的森林宝库。温带水果主要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有东北的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5)温带季风气候: (6)水土配合欠佳,需发展节水农业。困扰北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低温、风沙和干旱。 南方地区 (1)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2)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人口密度最大。 (3)农产品: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鱼米之乡”,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4)矿产: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如云南东川铜矿、江西德兴铜矿、江西大余钨矿、贵州铜仁汞矿、云南个旧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等。 (5)南方地区的水能资源; 南方地区西部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上,水流落差大,加上河流众多、水量大,因而拥有我国最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干流、雅砻江、大渡河、乌江干流、湘西、南盘江、红水河及澜沧江干流上。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范围: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l%。人口密度最小。青藏地区的主体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 2、生态与环境保护: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地区;拥有藏羚羊、雪豹、野驴等珍稀动物。 3、农牧业:农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牲畜主要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为重要的农牧业区。 4、民族与宗教:除青海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5、交通 ①铁路:青藏铁路现已建成通车,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难题是冻土、气候寒冷、高原缺氧。 ②公路:川藏公路(成都一拉萨)、青藏公路(西宁一拉萨)、新藏公路(叶城一拉萨)、滇藏公路(下关一芒康)、中尼公路(拉萨一加德满都)。 6、藏族风情:藏族人民主食用青稞、豌豆炒熟磨制成的炒面一糌粑,对远方来客献哈达以示敬意,请客人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并以热情的赞歌和欢乐的锅庄舞为客人助兴。 7、别称:牦牛(高原之舟),拉萨(日光城),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8、青藏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海拔。 9、高山高原气候:高、寒。 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范围:位于长城一祁连山脉一阿尔金山脉一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占全国的30%,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一、三大自然区 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可将中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 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二、四大地区 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分区普遍采用中国自然地理分区方案进行表述, 即全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区。实际上,这一分区 方式是将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一分为二为北方地区和南 方地区。 1.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北方地区内 部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两个亚区。具体包括东北三盛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位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2.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 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位于1月0℃等 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3.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属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4.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三、经济区划 1.沿海与内地 建国以后的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区划一直采用两分法,即将全国划分为沿海与内地。 2.经济协作区 1954年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经济协作区。1961年华中区与华南区合并为中南区,全国划分为六大经济协作区。这一划分方式影响比拟深远。中国按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进行分区,每个区域各自包含的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如下。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盛山西盛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盛吉林盛黑龙江剩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盛浙江盛安徽盛福建盛江西盛山东盛台湾剩 华中地区:河南盛湖北盛湖南剩 华南地区:广东盛海南盛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盛贵州盛云南盛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盛甘肃盛青海盛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3.三大经济地带 经济区划三分法是按照经济开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那么,将中国大陆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东部地区包括沿海的辽宁、北京、天津、河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知识点梳理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知识点梳理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界线:(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00mm的等降水量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⑥它是水田旱地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划分依据:季风区北部,1月0℃等温线和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农业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东北平原主要油料作物是(大豆),华北平原主要油料作物是(花生) 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矿(鞍山、迁安); 主要能源:煤炭(大同、神府)、石油(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4、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抽冰尜、冬泳、冰爬犁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共16个) 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太原、西安、济南、郑州 兰州、银川、南京、合肥、呼和浩特、大连 南方地区: 1、位置范围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海 划分依据:季风区南部,1月0℃等温线和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菠萝蜜,番石榴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4、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竞赛 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7、主要城市 上海

中国地理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四大地理区划是哪四个?

中国地理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四大地理区划是哪四个?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中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因此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1、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中国的20%,人口约占中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2、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中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中国的25%,人口约占中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3、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中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中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4、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中国的25%,人口不足中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

地理初一下中图版7.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地理初一下中图版7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四大地理区城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要紧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学习分区地理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2、学习目标 依照课标制定下面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读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范畴及划分的依据 2)能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景观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4)结合本课的学习,能谈一些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把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 2)通过读图、析图、观看提高判定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畴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各区自然景观等没有差不多的认识,因此我要紧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纳了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因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心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因此我坚持每一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判在后”的原则结合学案导学法,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进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使学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法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 关于初二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观看力、经历力、和想象力正在迅速进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青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期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区域和区域划分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程度。本章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要注意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重点。 学情分析 1、经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秦岭和淮河及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通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北方气候特点

北方气候特点 大体上根据地理、人文的差异,在地理学上将中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青藏地区。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国北方的气候特点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我国北方的气候特点简介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局部地区是高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离海洋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的根本特征:①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气温年较差大,气温日较差亦大。最冷月出现在1月,最热月在7月,春温高于秋温。②降水量少,而且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我国西北地区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气候是在海拔高、地面广、起伏平缓的高原面上形成的气候。我国北方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区,特点为: 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水汽、尘埃等随之减少,太阳直接辐射增强,紫外辐射增强尤为明显;但有效辐射也增大。在有积雪的高原面上,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辐射减少,故净辐射比同纬度平原小;②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③降水在湿润气流的迎风面上增多,在高原内部和背风面大大减少;④风力大。 还有如下特点: 一、低压缺氧

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的分压,亦随高度而变化,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氧气分压也是如此。高原地区大气压降低,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也随之降低。 二、寒冷枯燥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1℃,有的地区甚至每升高150米可下降1℃。高原大局部地区空气稀薄、枯燥少云,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近地面层的气温上升迅速,晚上,地面散热极快,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因此,高原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很大,有时一日之内,历尽寒暑,白天烈日当空,有时气温高达20-30℃,而晚上及清晨气温有时可降至0℃以下,这亦是高原气候一大特点。 三、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高原空气稀薄清洁,尘埃和水蒸气含量少,大气透明度比平原地带高,太阳辐射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 我国北方的资源 矿产 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东北地区盛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木材等等,华北地区那么煤炭储量极为丰富。 粮食 北方地区一些省份是产粮大省,如黑龙江(总产最高)、吉林(单产最高)、河

我国五大地理气候区的大致范围

我国五大地理气候区的大致范围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类型 南方亚热带季风,北方温带季风,西北温带大陆性,青藏高原气候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季风区主要位于什么地区和什么地区 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以北 包扌舌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插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位于非季风区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区域特征的不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 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 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而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地理分区也是比较有依据的,南方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两边的气候迥然不同;北方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 气候、环境相差很大;而青藏地区昆仑山脉一祁连山脉一横断山脉与其他三区为界,海拔极高,俨然“第三世界”。 这个分区还大致地看出中国的人口民族,南方和北方人口居多,以汉族为主,西北和青藏地区人口较少,而且少数民族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