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今年国开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课程更换新的教材和形成性考核册,之前网上的所有资料基本全部作废,为解决大家的难题,特此上传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变化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我国现代意义的政府绩效评估始于改革开放后。按照有的学者的研究,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在“目标责任制”的旗帜下实施,且具有自愿性质;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进入21世纪,在自上而下的系统推进模式下,目标责任制依然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载体,且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焦点。当然,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浪潮推动下,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与方法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党和政府将政府绩效评估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新的施政理念迫切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实现机制,目前该探索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比如陆续出现了诸如“绿色GDP”、“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能监督”、“干部实绩考核”“行政问责”、新政绩观、科学发展等新的政绩考核关键词,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目的的多元化特征。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领域,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应该说都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

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文化环境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紧盯经济发展速度,转而注意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等。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意识里很重要的部分。

第四,就国际环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官员绩效考评制度。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就要求必须在各方面努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对接,这尤其对政府行为模式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要改变政府行为模式,重要一点就是要改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分析总结:小组总结意见(40分)

政策环境对政府绩效考核政策变化的影响

从例子可见,政府政绩考核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只因当外部的环境发展变化了时,原有的考核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便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些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在唯GDP大小、唯财政收入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评价模式得到推行时,现实中出现了一些官员将发展简单化为经济数量的增长,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导致工作中片面追求“以GDP为中心”,大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忽视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导致了资源严重浪费、重复建设、污染横生等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已与经济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突。由此党中央及时认识到原有政绩考核指标已经不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衡量标准,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政绩考核中加入了绿色GDP,引咎辞职等新内容,以适应经济健康发展的需求。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中央领导人在多种重要场合都提出要实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就要求各级政府实践和履行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第三,文化环境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紧盯经济发展速度,转而注意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等。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意识里很重要的部分。此外,民主意识、纳税人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不再对财政收支特别是支出漠不关心,而是开始关注政府财政用途及其效率效果,加强了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等。全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强烈要求政府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以人民利益为重,为民谋福祉。

第四,就国际环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官员绩效考评制度。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政府管理改革的浪潮,官员绩效考核更受到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就要求必须在各方面努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对接,这尤其对政府行为模式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要改变政府行为模式,重要一点就是要改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因为有什么样的政绩考核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施政方式。在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席卷我国的同时,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绩考核制度,也是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政府提出的要求。

通过上面具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官员政绩考核政策的不断变化,主要是由于随着国际环境以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原有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环境的要求,并且与政策环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也充分证明了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即公共政策是为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制定出来的,是政策系统为解决自身与既定环境的矛盾而采取的行动,并将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做适应性的调整。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2

一、DACBA

二、1-ABCD 2-ABCD 3-BCD 4-ABCD 5-ABCD

三、

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2、公共企业:指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建立和经营的企业。

3、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4、政策活动家:指在政策问题进入议程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倡导者。四、

1、政策工具的特征:

(1)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2)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3)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2、共同点:三者都是实际政策目标的手段。

不同点:自愿性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是首选的政策工具;强制性工具是高度强制的工具,在宪法和法律允许范围内剥夺既定目标或群体的全部或部分自由决定权;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兼备两种工具的优点。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五、论述题

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政治领导人决定政策议程的个重要因素。

2、政治组织的作用:政治组织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3、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4、利益集团的作用: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对过游说、宣传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阻止对自己各种利益有损的政策,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5、5、专家学者的作用: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能够发现某些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6、公民个人的作用:公民个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

7、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涉及面大,影响力强,能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

8、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方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3

关于常州旅游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背景介绍

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四季分明交通便利。常州北枕长江,南濒太湖,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和经济发达的上海的中间,与无锡、苏州一起构成苏锡常经济发展区,共同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作着巨大的贡献。常州自古就有“八邑名都”、“中吴要辅”之称,这与它便利的交通以及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在交通运输方面,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沪宁高速公路、铁路以及312国道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货物的运输。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也超过百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市政府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0多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80亿元,是2005年的3.01倍;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五年累计投入突破700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超过4200亿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0.5亿美元,增长18.2%,五年突破100亿美元;年出口总额150亿美元,增长38%,增幅居苏南前列。

旅游业是现代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行业有着巨大的拉动效应。

二、调研目的及调研方法

(一)调研目的

伴随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趋势已日见明显,同时国外入境游客也在逐年增加,旅游业日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热点。近年来,关于旅游业的学术研究也在不断增加。就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以从投入产出角度来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影响为例,大多集中在上海、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本次调查将根据所得到的资料对常州的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影响分析。

本次调查,在条件允许的多个景点对旅游局、游客、景区管理人员及经营者进行包括问卷、访谈、定点观察等多方面调查,并收集了到过附近城市的游客对比感受,得到第一手资料,对常州市旅游业现状作了深入的了解。该调查报告对

常州市旅游业现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发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思考,促进常州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选出了中华恐龙园、红梅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调查,这部分地区是常州市内开发相对成熟的景点,也是目前常州市内游客比较集中的热门景区,很重要的一点是,大部分到常州旅游的游客大都会选择这里作为落脚点。因此,在这一地区比较容易找到调查对象,同时这一地区也代表了常州市旅游开发的相对较高水平。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游客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问卷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发放,具体方法为将景区分为初段、中段及末段,在各段景区选取固定参照物,向在参照物一定范围内的游客发放问卷。并对愿意接受采访的游客进行交谈。由于旅行中存在一个固有的问题是,一般游客都是组成小团队出行,少则三、四人。多则十几人,因此为避免取得的数据有重复性,我们在发放问卷时特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针对每一个小团队只发放一到两份。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76%。

对景区管理人员和景区内的商贩或经营者则采用访谈的方式,了解景区的管理状况及经营收入等情况,了解当地居民在旅游经济中所获得的收益。调研中发现常州市内的出租车司机是对周边旅游状况相当了解的一个群体。

对于景点旅游人数规模和类别,我们采用采用了访员定点定时观察记录统计的方法,比如在恐龙园景区售票点,我们观察到下午4:30至5:00之间,每个窗口购票人数为126人。出现了排队购票的火爆景象。

三、常州市旅游业基本状况

(一)常州市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1、常州市在旅游业的优势资源

常州的著名旅游景点大家通常都会用“四个一”来概括,那就是:一山一寺一湖一园。一山,就是有常州“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位于金坛的茅山;一寺呢,就是有着“东南第一丛林”之称始建于唐朝的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的天宁寺;一湖,就是以小平同志生前最喜欢吃的并一直为之赞叹不绝的沙河鱼头而闻名天下的天目湖;而一园呢,则是近些年常州的新宠,我们常州人“无中生有”造出来的中华恐龙园。

常州中华恐龙园坐落在江苏常州新北区休闲旅游区,是遵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齐上、规模效应”的宗旨建立起来的常州市第一个以宣传普及恐龙知识为主题的文化公园。该园始建于1997年9月,于2000年9月对外开放。一期工程投入1.8亿人民币,二期工程投入1.5亿人民币,占地1200亩。建园两

年多来,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创收6000多万。外地到常州的游客成倍增加,恐龙园周边的地价也不断上升,实现了常州从挖掘既有资源到营造热点旅游项目的转变。恐龙园不仅成为常州景观的亮点,而且使旅游经济在常州民经济中,由配角跃升为有一定份量的支柱产业

2、常州市政府、旅游局所做出的努力

多少年来,常州人努力要改变常州旅游资源贫乏的状况,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渴望越发迫切。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旅游成为一种时尚。近年来,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正是看到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常州市的决策者们把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摆上议程,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区位条件优势和人才科技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时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写进了“九五规划”,不仅要把常州建设成为闻名的工业城市,也要把常州建设成一个现代旅游城市,并提出常州建设六大风景区的任务。

3、旅游业对常州经济做出的重要贡献

常州经济的腾飞不光是农业工业发展所致,近些年常州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旅游事业开辟了市场。有不少城市的发展就依附于旅游业,旅游业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近些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势头相当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调研过程中所了解到的常州旅游业基本状况及相关分析

1、游客景点认同度

问卷结果显示:有超过90%的游客表示旅行计划中包括恐龙园,甚至部分游客表示来常州就是为了来恐龙园。打造常州旅行品牌,具有广泛国际知名度的中华恐龙园无疑是首选。另外,恐龙园附近的温泉、度假酒店等也有半数的游客选择到达。这意味着恐龙园一线的开发已经相对成熟,线路上“一强多辅”的安排设计提升了线路的吸引力和性价比。

相对而言,去红梅公园的外地游客要少很多,说明常州很多此类景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宣传,交通、宣传、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线路任重道远。

2、基础设施状况反馈

超过85%的游人都认为常州各景点之间的道路状况良好或很好。各方面经验表明,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修建高质量的道路是带动各方面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再次说明大众旅游时代交通便利的重要性。

旅游配套设施方面,90%的游客对青海省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表示满意。而在不满意的10%的人群中,有80%来自上海。说明常州市旅游配套设施和上海这

样的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对于其他地区的游客来说,比较满意常州市的配套设施。因此加强餐厅、卫生设施等的建设和管理,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多日游的旅行者,是常州旅游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3,游客构成分析

交通方式方面,附近城市以自驾游为主,也有部分游客跟团。

在年龄构成方面,约三分之二的游客都是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口,旅游者的职业几乎遍及各个分类,其中以公务员,生产行业工作者和学生以及教育行业工作者居多。这说明来常州游客基本特点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知识文化修养,善于思考,乐于接受新事物。这类人群是常州旅游潜在的巨大客源,是应该重点宣传、吸引的对象。

4、游客消费情况分析

问卷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门票价格较合理,认为门票价格过高的主要是学生,这说明应该通过对学生实行学生证打折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旅客。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认为门票价格高,大多数游客仍然会选择买票进入,这是旅游者在边际成本和收益面前的理性选择。但是,如果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这种短期效益必然要以失去回头客源和口耳相传的无形宣传为代价。所以,广泛的举行价格听证会、规范景区和旅行社管理是解决此问题的当务之急。

在各项旅游花费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排名前三位的是交通,景点门票,食品消费,而且三者的差距不大。与发达旅游业中旅游购物花费通常较高相比,在我们调查中,只有较少部分的旅客购买了纪念品,说明仍然处在低端层面,所以未对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5、旅游宣传状况分析

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的游客占60%,而有15%的游客通过报纸、期刊、电视得到信息,有25%的游客是通过向旅行社咨询得到相关信息。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因具有更强的主动性、随时性、丰富性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根据统计研究数据表明,对常州市旅游资源感兴趣的潜在消费者特征为:年龄段集中在25~40岁,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知识文化修养,善于思考,乐于接受新事物。而CNNIC 调查统计显示,25~40岁年龄阶段的网民占国内全体网民数量的35.7%,达到了1635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网民2656.4万人,占总量的58%。也就是说,国内网民群体中,潜在的常州旅游消费者规模非常可观,是一个值得进行营销投入的目标市场群体。在网络上充实相关信息,把常州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发达的网络传播出去。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3%的人在其它一项上划钩,他们并没有专门去寻找旅游信息,通过分析,他们中7成以上的来自常州,通过身边人的口耳相传

对常州很了解。其他游客大部分是属于商务旅游或探亲访友,并没有刻意去查询相关信息。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游客倾向于依赖旅行社,缺少主动收集旅游信息的习惯,二是由于可以得到的常州旅游信息实在不多。问卷显示:55%的游客表示自己看到的常州旅游信息不太多,由此可见,常州市政府及旅游局等部门在媒体宣传上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各大旅游网上都有关于常州的信息,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地区的旅游景点仍然较少。发展旅游业,必要的宣传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常州市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建议

(一)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

1、旅游是资源产业,但常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虽说有古禅寺天宁寺的钟声,有红梅阁边的文笔塔,有自然天成的天目湖,有游乐园性质的中华恐龙园、环球嬉戏谷、摩天轮主题公园,但与周边城市相比,旅游资源却相对贫乏。

2、常州市文化景观资源开发存在小、散、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管理者对保护对象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有限,对某些历史遗迹缺乏保护意识。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只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素有“常州文脉”之称、1987年被确立为“常州历史文化保护区”、1996年为常州赢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常州市前后北岸老街区,成为“地块改造工程”的牺牲品,土地用途是“文化娱乐、商业、办公、旅馆、文保”,目的是“进行房地产开发”。

(二)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

1、借鉴恐龙园的成功经验,因为常州别称“龙城”,这里有着许多关于“龙”的传说与“龙”的地名,可以衍生一系列的龙系列景点。

2、成立古镇保护和开发的专门机构,直接对市政府负责,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聘请文物保护、建设规划的专家。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当然可以由民间和私人进行投资、参与,但巨额的保护开发资金,长期规划的实施,消除急功近利,培养古镇居民的文保意识,都需要政府部门居于主导地位。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周庄、同里、木渎的发展模式,成立市、区、镇三级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管理体制。

加强对现有古镇文物古迹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迹如戏楼、石桥、遗址、名人故居、清代民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古镇建筑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在对建筑文物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同时拆除妨碍古镇景观的现代建筑,将水管、电线、排污管道等埋于地下。

加强古镇建筑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的立法工作,在古镇保护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虽然常州已出台了很多文物保护的法规,但

由于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随意破坏、拆除、盗卖文物建筑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古建筑材料被运到苏州无锡进行古建筑的修复。因此,制定严格的文物保护法规并严格执行是市政府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做好常州古镇旅游的宣传工作,加强常州古镇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的宣传,力求树立品牌,打开知名度。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必须与古镇品牌的树立相配套,孟河的齐梁故里,焦溪的石头建筑,杨桥的原汁原味的晚清建筑都是宣传的重点。常州古镇虽有开发晚,破坏严重的劣势,但保护较好的几条古街受商业化影响较少,古镇风貌未遭到商业化的破坏,这是其相对于其他已知名古镇的优势所在。

旅游产品最忌同质化,然而江南的六大古镇,加上上海的朱家角,浙江兰溪的诸葛八卦村,都是店铺林立,所售商品大同小异,使人们游览了一个古镇就不想到另一个古镇旅游。常州古镇的开发必须坚持走差异化的道路,除了古镇建筑的差异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现代农业观光相结合是其实现差异化的重点。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4

案例:

桂林电厂退休职工唐某原已生育两男孩,于2001年9月19日与兴坪居委廖某再婚,根据有关计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其夫妇不再具备生育子女的条件,但是他们于2005年4月8日违法生育一子女,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于5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对其夫妇的生育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决定对其夫妇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42628元。其夫妇5月缴纳社会抚养费20000多元,并对未交清的社会抚养费作出了缴交计划。

兴坪镇水落村委会河边村村民谢某、孟某夫妇,于2006年8月14日非婚生育一子女。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决定对被征收人征收社会抚养费17052元。征收决定书下达后,被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拒不履行,也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于2007年1月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户被封存家中财产,冻结在信用社的帐户,谢某还被行政拘留15天。(案例4)兴坪镇兴坪村委狮子村村民邬某、陈某夫妇于2006年8月24日不够间隔年限生育一子女,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于9月2日予立案查处,9月14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决定对被征收人征收

社会抚养费4262元。

分析:

针对计划生育政策,我的观点是“人多致贫”,所以计划生育政策必须维持,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不能通过强制手段实行;针对近期我国政府出台放开二胎的新政策,我的观点是“支持,但不鼓励”,支持公民生育二胎的权利,但不鼓励大家都去生二胎。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而婚姻法则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确立在总则之中。概括的讲,计划生育就是指有计划的调节人口的增长速度,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计划生育法规定“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据此可以说,只要宪法与相关法律没有修改,计划生育政策就可以且必须继续下去。至于目前实行放开二胎生育新政策,只是一种政策调整,并非放弃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放开二胎生育后,个人可以在不生、生一胎、生二胎之间进行自由选择,但不能超出二胎的边界。

目前,国人对计划生育政策存在颇多争议。概而言之,核心问题只有二个。一个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是什么?另一个是人口生育是否可以用“自主生育+宏观调控”的方式进行调节?

第一个问题的实质是,中国14亿的人口规模是否过多?如果承认人口过多,那么适度的人口规模究竟应当是多少?对此我的回答是:从横向比较法或经验归纳法来看,中国14亿人口相对于耕地面积而言已经过多。其理由是,中国用世界7%耕地面积养活世界21%的人口,而且我国人均收入只是耕地面积较大国家如澳大利亚的1/12,加拿大的1/10,美国的1/9。在世界91个国家人均收入排名中中国占89位,倒数第5名。造成人均收入过低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其根本原因还是人口过多,人多致贫,人满为患——自然环境严重破坏,人与人之间恶性竞争,尔虞我诈,道德沦丧。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中国人口规模也应当调控到占世界人口的7%为宜,即6亿左右。这意味着中国计划生育调控的人口增长率应当为负值。至于负值率应当是多少才能保证劳动力供给量符合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则须要通过人口工程学的精确计算来决定。

从经济理论上说,根据数理经济学中的一条普遍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以解释“人多致贫”的道理。在其他生产要素一定的条件下,在有限的耕地(或国土)面积上,连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可以使总产量增加,且在初始阶段,随着总产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新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以较高的速率依次增加,同时引起平均产量(累计总产量÷累计劳动量)以较低速率依次增加;

但在劳动投入量达一定限度时,边际产量达极大值,转而依次递减;稍后当边际产量递减至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极大值,转而依次递减;当累计总产量达极大值时,边际产量趋于0。超过此点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边际产量变为负值。

上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以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产量有极大值”这一人人熟知的常识,用连续增量数表或解析几何图形推导出来(参看我的著作《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5—7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出版)。根据这一规律可以说明:从总产量变动与劳动投入量的相关性来看,劳动人口的增加会使社会总产量增加。但从平均产量与劳动投入量的相关性来看,劳动人口的增加却会使人均产量下降。

这就证明了“人多致贫”的规律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据此可以推论,在中国人口众多和人均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减少人口总量肯定能够提高人均产量。而减少人口总量的适度标准是达到继续减少人口不再能够提高人均产量的最优限度。这个最优限度就是边际收益曲线在下降阶段与平均收益曲线的交点,也就是平均收益曲线的最高点。

第二个问题的实质是“自主生育+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把人口生育规律划分为自然生育规律与文明生育规律。下面分别讨论。

自然生育规律是指在节育技术缺失和没有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满足性爱需要而被动导致生育过多,或为了“养儿防老”而主动生育过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产生了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生育规律,即人口按几何级数(1,2,4,8,16……)增长、粮食按算术级数(1,2,3,4,5……)增长,随着时间推移必然引起因人口过多、粮食短缺而爆发大饥荒的规律性。

马尔萨斯认为,这种因人口过剩而导致灾难的规律,自然界是通过饥荒、战争、瘟疫所造成的人口死亡来调节的。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调节方式。因此,为使人类摆脱因生育过多引发的灾难,人类应当用“道德限制”的调节方式,即用自觉节制生育的方法(晚婚、婚前守洁和自愿限制同房的频率等方法).来调节人口生育。但是马尔萨斯并不认为这种节育方法是有效的。因此他对防止人口过剩灾难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

与自然生育规律相反,文明生育规律却是以节育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和社会经济生活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条件的。节育技术的普及使人们可以把性爱与生育分离,从而使个人可以自主选择何时生育和生育多少;而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了人们的“老无所养”之忧,也就彻底排除了“养儿防老”的多生意愿。这就为自主生育(停止强制性计划干预)的可能性创造了条件。而要把

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必须有一种利益杠杆进行调控。这个利益杠杆是什么呢?这就是生育者为自己的生育行为所付出的预期成本、实际支付能力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利益考量。预期生育成本包括为生育所花费的实际费用与机会成本(为生育所失去创收机会)。预期生育收益是预期生育的子女在成年后可能获取的收入。在预期收益难以计量且因人而异的情况下,预期生育成本与支付能力是一个可计量且敏感的指标。如果预期生育成本超出生育人的支付能力,当事人可能减少或放弃生育。反之,则可能多生多育。因此,计划生育当局便可以用生育补助标准的多少或有无来调控社会生育率,使之达到理想的人口增长率目标。如此,“自主生育+宏观调控”的人口生育方式就可实现。这种生育方式,仍可以称为有计划的生育方式。不过,它不是用强制方式实现的,而是通过个人自主选择实现的。

从文明生育规律的必要条件来看,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具备节育技术普及的必要条件;但不具备养老保险普遍实施的必要条件。这表现在,在中国广大农村,尚有大量人口没有加入养老保险体系,或虽然加入养老保险,但保险期限较短,保险金额不足以安全养老。这就导致许多农村人口还保持养儿防老的生育意愿。这种意愿是不能用减少生育补贴来调控的。一旦全面开放自由生育,有可能出现大面积超生现象。事实上,在目前的中国农村生二胎、三台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媒体报道的贫困生新闻,大多是超生家庭的子女。

由此说明,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行“自主生育+宏观调控”生育政策的必要条件,现行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还有必要继续实行,直到一个健全的、涵盖全国所有地区、所有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建成为止。

因此,我总的观点是:支持公民生育二胎的权利,二胎家庭相对一胎家庭幸福感更强,但在当前中国的人口现状下,不鼓励大家都生二胎,理由是“人多致贫”;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在养老保险得到普遍实施的条件下,坚决不能再通过强制手段来实现,而必须通过“自主生育+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实现。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答案

联系实际讨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 效率的选择 个人题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经济公平不是无需前提的绝对概念,以按资分配为例,在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传统体制条件下,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不公平的;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经济公平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只是经济公平的涵义之一。即便是我们平时讲结果公平,至少也有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两个观察角度,财富分配的角度更为重要。况且,收入分配平均与收入分配公平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应混淆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操作技艺 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并不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具有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 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配的 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 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简答题: D: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39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2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49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53 邓恩列举的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哪些57 G:公共政策:基本特征27、主要功能28、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29、 问题构建的步骤53、 终止的影响因素、可能遇到的障碍、策略 73 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45 公共利益区别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74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50 L:利益的特点74 N: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29 R: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43 如何理解全球化46 S: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障碍54 W: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27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39 威廉·N·邓恩的政策方案评价标准 X: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39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41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45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53 西蒙提出的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冲突方式59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74 Y: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去向的因素有哪些43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50 Z: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40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40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2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45 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征49 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58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59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64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6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65 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65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65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72

公共政策概论 试题

一、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答: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同产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人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答:1)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成服是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他们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前提。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政策目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他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订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你动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摸名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考作业一:(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B 3、A 4、D 5、C 6、B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CD 2、ABD 3、AC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2、宪法:所谓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3、刚性宪法:所谓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4、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已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同其他阶级异己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5、成文宪法:指以一个或几个法律文件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宪法。 6、民定宪法:指由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方式通过的宪法。 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司法机关监督立法机关监督专门机构监督 2、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3、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4、138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宪法和普通法的区别。 答: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2、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二、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合宪性。 三、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六、论述题(13分)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 (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的,在我国即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一样,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在对内职能方面,有政治职能即民主和专政的职能,也有经济文化职能,在对外职能方面,都担负着保卫国家,抵御外来入侵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国际友好合作的任务。 (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任务3)

案例: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20 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 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 [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孙志刚事件具有明显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这可以从四个方面论述: 首先,它是一个政策过程研究的理想案例,原因在于;前面回放的孙志刚事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了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跨度!在不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主体登场!不同的主体承担了不同的活动" 其次,这一过程在结构上具有明晰性,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府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的性质具有比较大的开放性"这一事件的

主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分子,又是一个地方事件,直接的责任人没有高官,无关国家机密,等等,这些性质保证了它的信息的扩散性"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由于这四个原因决定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地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P4)"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个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 三、孙志刚事件0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2、(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4.( B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 C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6( A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7.( C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8. ( D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9. ( C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10. ( B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D、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A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C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A.个别 B.联系 C.交叉 D.个体 G. 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 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 权者 4、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D )。 A.社会问题 B.公 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5、公共利益是公众 ( 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C.独享 D.共同创造 6、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 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 A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 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 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 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 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 括( D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 层次性 D、系统性 9.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 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 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 定作用的( C )。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个人 D.组织或 机构 10.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 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 (D )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B.是从属关系 C.是隶属 关系 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11.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 策的科学化和(A )水平。 A.民主化 B.现代化 C. 民族化 D.合理性 12.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 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 ( D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 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 率。 A.科学 B.民主 C.现 代 D.竞争 1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 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 和“( A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 B.现实性 C.科学性 D.超前性 14.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 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 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 点, ( B )是公共政策案例 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 B.管理性 C.纪实性 D.真实性 15.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 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 化、民主化和( A )。 A.法制化 B.制度化 C.长期化 D.现代化 16.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 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 C ),与 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 社会问题。 A.普遍性 B.共同性 C.不可分性 D.典型性 17.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D )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 B.社会 C.国 家 D.其他社会成员 J、 1、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 是( A ),因为政治权力是 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2、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 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 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 C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 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 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4.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D ) 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 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 的思维方式。 A.渐进思维 B.顺序 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 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 A )的又一 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 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 维 6.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 决策工作的一种( A )系统。 A.计算机 B.科学 C.分 析 D.政治 K、 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 A )提出“一般系统 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 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R、 1、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 称为(C )。 A.对策模型 B.互 动模型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 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D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 A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B.拥护 C.赞同 D.质疑 4.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 ( D )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 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 守。 A.权威性 B.合理性 C.正当性 D.合法性 S、 1、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 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2、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 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 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 间接性与主观性 3.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 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 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D )。 A.地位 B.权重 C.影响 D.活动程序 4.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 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A ) 问题。 A.公共 B.集体 C.跨区域 D.群体 W、 1、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 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 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 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 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 乎理性的。 2.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 A ),在进行决策之前, 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整体化 X、 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B )提出并使用 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 纳马拉 D.贝塔朗菲 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A )。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Y. 1、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C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 实用主义 2.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A )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B.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 和替换现有系统的 C.理想主义类型 D.哲学思辨类型 Z、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D ),即 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

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 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5条件要求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旧条理同时废止。 二、小组讨论提纲 1、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救助。 2、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 3、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要有条件界定。

公共政策概论 机考试题

《公共政策概论》 B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C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有机整体 D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 D(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D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实证主义哲学) D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F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 G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价值判断) G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G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G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G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政策方案规划) G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作者是 (A.欧文·E.休斯) G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G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G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G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G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G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G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 G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 G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 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研究 G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H荷兰经济学家(D、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J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D、威廉·邓恩) J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詹姆斯·E﹒安德森) J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A.资源) J 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托马斯·戴伊) K( 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K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便捷计算方法 M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M 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N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目标群体) Q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前提) R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自然地理环境) R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利益) R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保罗·A.萨巴蒂尔) R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C.戴维·伊斯顿) S(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S(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S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社会问题)S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多样性) S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 S(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S首选的政策工具是(B、自愿(自主)性工具) S(C.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W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B.政治文化) W “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德瑞) X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实验理论) Y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政治学) Y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Y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C.制度)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Y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国内政策环境) Y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基础) Z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政策执行) Z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执行》)出版作为标志 Z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党政二元结构) Z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 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三、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四、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这道题应该同学们自己来答。怎么答呢举一篇自己的文章为例写写其思考过程、行文过程、修改过程就可以啦。五、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类题怎么答呢 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得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 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简答题:D: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39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2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49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53邓恩列举的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哪些57 G:公共政策:基本特征27、主要功能28、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29、 问题构建的步骤53、 终止的影响因素、可能遇到的障碍、策略 73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45 公共利益区别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74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50 L:利益的特点74 N: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29 R: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43 如何理解全球化46 S: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障碍54 W: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27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39 威廉·N·邓恩的政策方案评价标准 X: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39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41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45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53 西蒙提出的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冲突方式59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74 Y: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去向的因素有哪些43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50 Z: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40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40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2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45 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征49 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58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59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64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6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65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65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65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72 政策评估研究演进的划分阶段72 论述题: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 D .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 若缺乏这种 措施 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 .惩罚性 C.温和性 D .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 府工 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 .合法性 C.系统性 D .倾斜性 4、"政策科学 "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 .西蒙 C.拉斯韦尔 D .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 .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 D .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 B .对立者C.被统治者 D .伙伴 A.终结状态 B .特殊状态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

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 和()两种具体形式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 A. 秘书 B. 助手 C. 领导者 D. 外脑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 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 相() C. 一致 D. 排斥 12.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 选择 C. 共识 D. 互动 )的失效。 A.终结状态 B .特殊状态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春(完整)

电大天堂【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一:(第一~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D 5、D 6、D 7、A 8、C 9、B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BCE 3、ACE 4、BCE 5、BCE 6、ACD 四、简答题 1,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标志是总体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和特征,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如“性别”,“籍贯”;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相应的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如“男”“杭州”;数量标志表现,如“20岁”,“2000元”。 1、如何认识统计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用来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样本中的单位来自总体; (2)样本是非唯一的; (3)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样本具有客观性。 3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工程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工程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常组织,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 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 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 A.客观引导 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答案:√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答案:×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答案:√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