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中国油气矿产资源的状况

1.油气资源自然状况

(1)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在1993年全国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基础上,2000年以来,三大油公司先后对各自探区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根据阶段成果的汇总,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2)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盆地

根据石油可采资源量的分析,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五大盆地,共有石油可采资源114.4亿吨,占陆上总资源量的87.3%。海上石油资源分布在渤海为9.2亿吨,占海域的48.7%。而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和海域的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东海、莺歌海六大盆地,共有天然气可采资源为8.8万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总资源的62.8%,为今后发现大中型油气指出了勘查的主攻方向。

2.油气资源勘查开采现状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在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开展了油气资源勘查工作,共放置石油天然气探矿权区块1000余个,勘查面积320多万平方千米。采矿权660多个区块,开采面积近7万平方千米。在23个含油气盆地中累计发现了580多个油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5亿吨,180多个气田,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5万亿方,建成了大庆、胜利等25个油气生产基地。2003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7亿吨,已连续10年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年产量341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十八位。

总的看来,我国油气勘查开发程度也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增大,发现大油气田的几率减小;勘查对象的地表地下条件越来越复杂,已开发的主力油气田都已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稳产难度大。

3.后备石油可采储量不足,供给矛盾突出

二、中国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前景展望

中国油气矿产资源现状表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美好前景同在的形势,总体看来,我国石油资源潜力较大,勘探领域还十分广阔,大型天然气田将不断发现,通过广大油气探矿者的努力,一定会迎来油气勘探的大发展。

1.我国石油资源有较大潜力,预测储量稳定增长期可达20年

(1)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勘查难度增大

根据三大石油公司按照各油田当前采收率状况及油藏特点,为盆地分别测算出每个盆地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汇总预测的结果,全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

150亿吨左右。截止到2003年底扣除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5亿吨,尚有待发

现和探明的石油可采资源为85亿吨左右,占总资源量的57%,因此待发现和探明石油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为我们今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也要看到,待探明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和海域,油藏类型更加复杂,总体表现为地面条件和地下条件都相对复杂,油层埋深增加,储层物性以低渗透率占多数。这种“低、深、难”的变化使得发现大中型油田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2)石油处于中等勘探阶段,储量处在高基值稳定增长期

截至2003年底,我国已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5亿吨,可采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为43 %,按照国际通用划分标准:探明程度<30%为勘探早期阶段,30%~60%为勘探中期阶段,>60%为勘探晚期阶段,因此,总体上看我国石油勘探仍处于中等勘探阶段,还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八五”和“九五”以来,由于我国实施了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发展海域,油气并举的油气资源勘查战略布局,并伴随地质认识的深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呈现了高基值的增长态势,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达1.5亿吨左右。

(3)立足富油大盆地,积极探索,实现储量稳定增长期达到20年左右是可能的

近10年来石油勘探成果表明,大中型油田及储量稳定增长主要集中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渤海海域等富油大盆地。这些盆地除松辽和渤海湾两个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高外(但待探明的石油可采资源潜力仍较大,约27.3亿吨),其他均较低。同时有利于发现大中型油田的领域广,因此继续立足这些富油大盆地,按照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1 .5亿吨左右,实现储量稳定增长期达到20年左右是有可能的。

2.我国天然气正处在早期勘探阶段,大型气田将不断发现,在相当长的一般时期内天然气探明储量仍将大幅度增长

(1)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潜力大

截止到2003年我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2.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8% ,正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待探明的可采天然气资源达11.5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大。

(2)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海域的富气盆地

根据三大公司的资源评价研究成果,中西部和海域的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东海及莺歌等六大富气盆地,天然气可采资源达8.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62.8%,近10年来大型气田的发现和储量大幅度增长都集中在上述盆

地中,这些盆地有利于发现大气田的领域广、勘探程度低,除鄂尔多斯为35.2%外,其他均在23%以下,为今后继续发现大气田,快速增加储量创造了条件。

(3)天然气勘探正处在大气田发现期,预计今后15~20年内天然气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160 0亿立方米以上。根据国外多数国家天然气勘探发展的规律,当可采资源探明率在10%~45%的时候,天然气储量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我国从1990年开始进入储量快速增长期,“八五”期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近7000亿立方米,“九五”增加1.15万亿立方米,“十五”前三年新增1.3万亿立方米。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只要我们坚持加大勘探力度,不断探索,预测今后15~20年内年均天然气新增探明可采储量1600亿立方米以上是有可能的。

3.未来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领域广阔,发展空间较大

“九五”以来的勘探实践表明,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油气储量大幅度增长都与下列五大勘探领域密切相关,而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海相残留盆地则是具有较好勘探前景的潜在领域,它们为未来国内油气勘探、储量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西部前陆盆地及其逆冲推覆带

国内外勘探实践证明,前陆盆地及逆冲推覆带多叠置于被动大陆边缘之上或紧邻前陆盆地的生烃坳陷,在油气的运聚格局上处于有利的指向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加上该构造带局部构造发育,与断层有关的各种褶皱为油气的聚集提供有利的空间。因此,该领域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已找到的油气田规模大、单井产量高,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国内近期在西部前陆推覆构造带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连续取得突破,如酒泉盆地祁连山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发现的青西油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克拉玛依、红嘴山、百口泉和小拐等油田、准南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呼图壁、霍尔果斯油气田和塔里木库车盆地北部克拉2大气田等。显示出西北地区众多盆地的前陆及推覆构造带是未来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重要领域之一。

(2)叠合盆地大型古隆起及古斜坡带

克拉通盆地内隆坳格局控制了沉积相的展布,从而控制生储盖岩系的空间组合关系;古隆起沉积物的成岩演化滞后于有巨厚沉积的坳陷区,有利于发育和保存多种类型的储层,特别是碳酸盐岩古隆起对于形成岩溶性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古隆起和古斜坡控制了克拉通盆地内油气的成藏和富集,是复合叠加盆地内多次成藏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我国中西部地区有10多个大型隆起,勘探已经证实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塔北隆起,四川地泸州、开江古隆起、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及其斜坡带是油气富集区,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现实领域。

如塔北阿克库勒凸起发现的塔河—轮南大油田已获石油三级储量6亿吨以上。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上的陆梁油田获石油探明储量1.2亿吨,鄂尔多斯中央隆起上发现的长庆气田获天然气探明储量3000多亿方,此外,在塔中、巴楚麦盖提地区以及孔雀河地区,也获得有意义的勘探突破。

(3)大型富油气盆地大面积地层岩性圈闭分布区

我国的陆相盆地在油气勘探中占据重要地位,陆相盆地河、湖以及沼泽陆相沉积体系的演化,造成生油岩和砂体的交错接触,形成广泛分布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因此在我国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更具优势,在鄂尔多斯、塔里木、松辽等大盆地内大面积分布的地层油气藏普遍存在。据统计,全国在地层岩性油气藏领域待发现的油气可采资源石油约为7亿~8亿吨,天然气约为 0.5亿~1万亿立方米,分别占陆上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的16%和13%。其中油主要分布于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然气集中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围绕三角洲前缘砂体勘探,发现了安塞、靖边、西峰寺等大油田,中生界储量已达13亿吨,原油年产量已突破千万吨大关;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也发现苏里格庙、塔巴庙、榆林等多个大型岩性气田,累计探明储量已近万亿立方米;在松辽盆地南部的大情字井地区发现了储量亿吨级的大型油田。

(4)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

东部探区是我国目前石油主要储量、产量分布区,尽管东部探区目前勘探程度较高,但油气资源丰度高、剩余资源量大。东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的陆相断陷沉积盆地,砂体类型多,分布广泛而复杂,断块成群,油气成藏条件具有复杂多样性特点,构成了油气富集高产的复式油气区,也决定了储量增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东部探区油气储量的增长越来越依靠于各富油凹陷古近系的各种砂岩岩性圈闭、潜山、火成岩等隐蔽油气藏,如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在东营、沾化和车镇等富油凹陷中发现了两个亿吨级、5个5000 万吨级和一批1000万~3000万吨级的储量目标勘探区,而剩余油气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襄、江汉、苏北等盆地富油凹陷的隐蔽油气藏中,且集中于渤海湾盆地。分析渤海湾盆地目前石油的探明程度和储量增长趋势,仍处在储量发现高峰阶段的晚期,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国内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地区。

(5)渤海海域

渤海海域勘探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九五”以来负责海域勘探的专家们解放思想、科学决策、采用高新的技术,在渤海新近系找到了约20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使新增探明的石油储量相当于前30年总和的2.8倍,渤中凹陷周围成为我国近年石油储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发现了秦皇岛32—6、蓬莱19—3、和曹妃甸11—1等5个超亿吨级的大油田,其中蓬莱19—3储量规模高达6.5亿吨,是渤海湾盆地在新近系发现的最大的油田,显示了渤海海域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将成为我国东部未来石油产量接替的主要勘探方向。海洋石油公司研究的成果表明被生烃凹陷包围的凸起及其倾没带是发现新近系大型油田最现实的领域,根据有关专家预测,渤海海域还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此外,古近系其他类型油气藏也有较大潜力。

未来油气勘查值得重视的领域:

(1)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海相残留盆地

华北地区是中国古生界三大海相沉积分布区之一,除作为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的鄂尔多斯盆地外,华北东部地区在后期断陷作用下形成了众多的海相残留盆地,如渤海湾盆地、南华北诸盆地等,在这些盆地中,已经在太古界、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等众多前第三系层系发现了工业性油气藏,潜山是主要的油气藏类型,但随着“二次成烃”、“煤成烃”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勘探实践,古生界自生自储油气藏已相继被发现。如黄骅坳陷的孔古 3井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下古生界中上奥陶统灰岩,东濮凹陷文古2井二叠系气藏、济阳坳陷孤北古1井二叠系气藏的气源均为上古生界的煤成气。

相关研究表明,华北东部地区(包括渤海湾盆地、南华北、沁水三大区)古生界石油资源量 21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1.9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见,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海相残留盆地将是一个具有后备勘探战略接替潜力的领域。渤海湾盆地、南华北诸盆地都将具有十分现实的勘探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南方海相碳酸盐岩领域

从全球油气的分布来看,海相地层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主要的勘探开采对象之一。而从我国的海相油气勘探形势来看,已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如四川、鄂尔多斯和塔里木盆地都获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大油气田。但在我国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广大的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区,广大石油探矿者已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九五”以来,以中石化为主的探矿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在松潘地区、中下扬子等地区开展了工作,提出了“深源浅找,古源新找,多源兼找,立体勘探”的思路。认为这里勘探面积大,沉积盆地多旋回演化,已见到丰富的油气显示,与多种类型的储层与油气藏。初步评价中下扬子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约4万多亿立方米,预示着南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值得认真研究,进行战略准备的地区。根据上述分析并综合多种预

测方法结果,预计在2020年前,国内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可保持在8亿吨左右,可采储量1.5亿吨左右;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1600亿立方米左右。从近年来国内每年实际新增油气储量情况来看,这些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由此可见,国内油气勘探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为保障国内生产供应和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加强国内油气勘探也是十分现实和必要的。

三、加强油气勘查工作的有关对策

我国的油气资源问题已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为了面对严峻形势的挑战,实现我国油气工业的可持续供给,减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实现油气战略发展目标,我们认为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前期油气勘查工作,为战略选区提供坚实的基础

全国性的油气资源普查、全国性的油气资源评价、油气石油地质基础理论研究等都是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探索性强,周期性长,风险大的特点,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这对实现油气资源重大发现和突破、进行战略选区将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有效的机制,责成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实施。

2.实施深化东部,加快西部和海域,积极开拓新区的油气勘探战略

有关深化东部、加快西部和海域勘探已有不少的油气探矿者给予了论述,提出了可行的勘探战略。与此同时,我们认为积极开拓新区是我国油气勘查的重要战略选择,要在以往地质调查程度低的陆上和海域开展油气普查工作,如松潘-阿坝地区、西藏羌塘盆地、南方海相地层分布区、中国东南沿海周边大型盆地、南海深海地区的盆地等。这些地区石油地质工作程度低,具有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前景,一旦取得突破,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接替区和后备阵地。

3.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的发现与突破提供科技支撑

勘探实践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油气储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最强大动力。随着勘探对象的日趋复杂和勘探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原有理论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来指导勘探实践。近期要着重形成和发展以下四个方面油气勘探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系列。

(1)加强富油盆地隐蔽油气藏富集规律与成藏机理研究,建立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系列;

(2)加强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多期演化、多期成藏的系统综合研究,建立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勘探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系列;

(3)加强南方海相盆地油气成藏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建立南方海相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系列;

(4)加强天然气成藏条件、富集规律、勘探技术与勘探方法研究,建立天然气勘探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系列。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精讲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 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 (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 (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 (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 (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 (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 (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 (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 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1.3研究会概况 (1)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研究会创建于1984年,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支持下、由有志于推动我国石油和石化工程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员自愿组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的全国性技术与经济研究的非盈利学术性社团组织。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变迁,其业务主管部门先后从原国家经委、能源部变更到国家计委、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经贸委。现在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社政字第4366号)。 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该研究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炼油化工专业委员会,海洋石油和石化工程专业委员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石油和石化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2)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该协会是1982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13个部委联合组建,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由企事业单位、国内外公司、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协会设有秘书处、洗选加工部和环保节能部三个职能部门和《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编辑部。下设有“低热值燃料发电分会”、“煤转化专业委员会”、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石油天然气行业相关概念 1.1 石油行业相关概念 1、石油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2、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 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 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 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 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 平方公里。1995 年年产原油192 万吨。油(气)按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 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 亿桶)的油田。天然气可按1137 米3 气=1 吨原油折算。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 亿吨(5-50 亿桶)的油(气)田。中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 亿桶)的油(气)田。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 万吨(5000万桶)的油(气)田。2.2 天然气行业相关概念 1、天然气 地下采出的可燃气体称做天然气。它是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按成因一般分为三类:与石油共生的叫油型气(石油伴生气);与煤共生的叫煤成气(煤型气);有机质被细菌分解发酵生成的叫沼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区别 天然气是指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是低分子烷烃的混合物,可分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结构调整 2015年,中国GDP增长6.9%,增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全年经历了股市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人民币大幅贬值等重大事件,CPI和PPI分化加剧,工业生产低位徘徊。国内投资增速显著回落,外贸下降幅度较大,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首要力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对GDP增速贡献率下降至41.8%;外贸出口估计下降1.8%,对GDP增速贡献率为-1.2%;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对GDP 增速贡献率上升至59.4%。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呈现一些积极变化。非必需品消费占比明显提升,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34.6%,通信器材增长35.9%。贸易结构优化转型,在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0.2%,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6%,船舶、航空航天等资本品出口已具备一定优势。工业生产迈向中高端,资源类、高耗能等传统行业增速放缓。随着“一带一路”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我国对沿线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出口均呈两位数增长。 石油消费情况 石油消费持续中低速增长,对外依存度首破60%,成品油净出口量连续三年大幅递增 2015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估计为5.43亿吨,比2014年增加0.25亿吨,剔除新增石油储备和库存因素,估计实际石油消费增速为4.4%,较2014年增加0.7个百分点。石油净进口量为3.28亿吨,同比增长6.4%,增速比2014年高0.6个百分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6%。 天然气消费情况 天然气消费增速创10年来新低,供应总体过剩,淡季压产冬季供应紧张;气价改革持续推进 2015年,受经济增速放缓、气候温和、气价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影响,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创近10年来的新低。受压产影响,全年产量为1318 亿立方米(不含煤层气),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为6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管道气和LNG进口量分别占56.7%和43.3%,对外依存度升至32.7%。全年天然气总体供应过剩,但受季节性用气不均衡、储气库工作气量不足等因素影响,淡季被迫压产,冬季仍面临调峰保供的压力。

中国近海盆地油气资源概况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 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 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课程考查作业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年月日 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

度将达到60%左右。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努力挖潜节约的同时,还必须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当前,我国油气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有关部门调查,2002年我国农业柴油用量为2570万吨,占全部柴油消费量的33%,其中相对固定的动力设备用油约占农用柴油的20%,用量约500万吨。若其中的一半能用电力替代,便有望节约农业用柴油250万吨左右。 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石油法和切实可行的节油政策,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加工和销售纳入法制化轨道。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必要的立法来促进节油、代油措施的落实,把鼓励节约用油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节约石油资源的石油消费模式。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和促进汽车厂家生产高燃效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油型汽车,鼓励车用替代燃料的使用。要大力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形成像节约粮食和水一样节约油气资源的社会氛围。 油气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和实施立足国内、开拓海外、节约优先、鼓励替代、保障安全、保护环境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油气资源战略,坚持走节约和合理使用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概况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我国煤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稳产难度增大。统计表明,到2000 年底,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约为1021亿吨,其中,陆上775亿吨,沿海海域246亿吨;最终可采资源量约为138-160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天然气的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量仅占世界的1.2%,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40万亿m3,可采68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m3,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m3,可采95年。我国的天然气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 国内石油供应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需求,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在石油净进口状态,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虽然专家对油气资源供需前景预测有所差别,但总的趋势一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GDP年均增长率7.2%,石油消费年增长5%~6%,产量年增长1% ~2%;天然气消费增长略高一点,增长率7%~8%。 我国沉积盆地广阔,适宜于进符油气勘探的盆地500多个,沉积岩面积约670万km2,其中陆上面520万km2,近海大陆架面积150万km2,。在这些盆地中,既有发育在古生代稳定地台上的海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50万km2,又有中新生代陆相断-坳陷沉积盆地,二者常形成叠合-复合沉积盆地。从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来看,靳生界的石油占石油总储量的44.3%,中生界占44.7%,古生界占8%,前古生界占3%。新生界的天然气占天然气总储量的33.7%,中生界占20.3%,古生异占41.6%,前古生界占4.4%。由此可知,中新生界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领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冀东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应用

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导读: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油气资源勘探,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及优选,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录 一、理论篇 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1 我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喜获成果 6 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 8 新疆煤炭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研究 13 油气回收是提高油气资源利用率的必要之举 16 油气资源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19 油气资源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应用 24 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 31 二、发展篇 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简析 36 油气资源税改革下的新疆财税形势浅析 37 油气资源所在地政府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问题与对策 39 油气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41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探索 45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前景 51 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56 中国石化西部油气资源前景解读 58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挑战 59 中国油气资源生产发展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研建 66 中国与中亚油气资源合作现状与展望古丽娜尔 70 中哈油气资源合作面临的挑战趋势及启示 72 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及法律适用 77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资源经济研究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彭飞鸽1袁飞2李志学1 (1.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5;2.江苏省江阴市人事局,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我国现行的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其制订初的目的相悖甚远,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基于石油行业面临的变化,我国目前正在酝酿对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为了促进改革,国内对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研究、油气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国家石油安全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其中仍有不足之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油气资源;有偿使用;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F4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645(2009)02-0005-05 0引言 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中存在油气资源税费远不能反映资源的真正价值、税费体系设计不规范、油气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这些问题已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因此对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就显得相当的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1996年,蒲志仲、刘永爱等人提出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为改善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应建立科学的油气价值理论,实现矿权配置的市场化,规范油气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和作业者之间关系等建议。[1](P24-27)之后,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的研究 对于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最初,国内学者们大多都是介绍了国外石油税费制度,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比较来讨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他们的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国外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了解,对我国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2001年,雷涯邻、赖月莲对我国石油税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征收办法这一新角度对国外油气税收制度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存在资源差异考虑不充分、征税方式和计税依据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国内的研究更进了一步。[2](P37-41)2005年,王甲山、李绍 收稿日期:2008-11-28 作者简介:彭飞鸽(1983-),女,陕西武功人,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与审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环境补偿机制研究0(项目编号08E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内油气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油气市场发展现状 一.我国石油储备开采现状 (一)总体储备开采情况 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8年国土资源公告》显示,2008年我国发现和证实了15个亿吨级油气储备区,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石油亿吨、天然气6472亿立方米。 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全球石油储量持续小幅攀升,2008年增长%至亿吨。天然气储量连续两年持平于万亿立方米后,2008年小幅上扬%至万亿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亿吨,占世界的%,储采比年。产量占世界总量%,需求占总量%,年需求增速约为%,大于世界1%的平均增速。中国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42%,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探明程度在30%~60%为勘探中等成熟阶段,是储量高基值的发展期。我国石油勘探潜力还很大,国内油气资源探明率仅%,远低于世界平均73%和美国75%的水平。天然气勘探处在早期勘探阶段,探明程度%,潜力大,发现大气田的几率大。截至2008年底,我国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亿立方米,占世界1771048亿立方米的%。 (二)分地区储备开采情况 截至2007年底,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亿吨(其中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亿吨),比上年增长%。石油采出量亿吨,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吨,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亿吨(其中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亿吨)。2007年全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位居前列的油田包括:中国石油冀东南堡;中国石油长庆姬塬;中国石油大庆古龙;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塔河;中国海油天津金县1-1;中国石化胜利大芦湖;中国石油新疆红山嘴;中国海油天津锦州25-1;中国石油辽河月海。这9大油田合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吨,占全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的%。 2007年按行政区划分石油储量情况 单位:万吨截至2007年底,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亿立方米(其中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天然气采出量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亿立方米)。2007年全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位居前列的 气田包括:中国石油大庆徐深气田;中国石油长庆神木气田;中国石油塔里木气田;中国石油西南广安;中国石油吉林长岭Ⅰ号气田;中国石化勘探北方松南气田;中国石化勘探南方普光;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大牛地;中国石油西南荷包场;中国石油西南高峰场;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马井;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孝泉。这12大气田合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立方米,占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的%。 (三)分企业储备开采情况 2008年,中国石油集团全面实施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取得一批重要勘探成果,特别是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获得重要发现和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新发现了长8整装储量,新增控制加预测石油地质储量达数亿吨;在苏格里西一

世界油气资源现状

一、世界油气资源发展现状 (一)全球油气现有储量及其分布 据最新资料(BP世界能源统计2006),世界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138亿吨,石油探明总储量为1567亿吨。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开采30~40年。从静态的观点分析,世界石油资源是丰富的,发展潜力很大。2005年全球剩余的探明储量为1636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了61亿吨。新增的探明储量几乎全部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2005年全球的石油储采比为40.6年。然而全球油气储量的分布却很不均匀,从石油储量分布情况来看,中东储量仍然稳居第一,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二)全球石油供需总量基本实现平衡,但供求结构极不平衡 1.在总量上,当前世界石油生产基本上与世界石油需求相适应 近20年来,世界原油供需大体平衡,供需总量大体在70亿~80亿吨/年左右波动。2004年,全球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38.53亿吨和38.91亿吨)均创历史新高,总体供不应求,缺口近50万桶/日,2005年全球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40.5亿吨和41.2亿吨),缺口近137万桶/日。 数据反映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储量和原油产量不断增长,来自全球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明显。从世界石油供求平衡状况发展趋势看,市场均衡日益趋紧。 2.石油供求区域结构不平衡,资源竞争日趋激烈 油气资源作为天然的自然禀赋资源,全球分布极不均匀,由于全球资源分布和消费格局的不一致,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目前,世界石油市

场的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世界石油供应过度集中,二是石油资源的供应、生产和消费三者间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失衡。 (1)全球油气资源储藏和供应分布极为不均。中东是世界油藏最丰富的地区,作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供应者,OPEC国家在世界石油供应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2/3在OPEC国家,远高于1980年65%的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当前,排在世界前11位的主要石油资源拥有国中就有8个是OPEC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20%)、伊朗(10%)、伊拉克(9%)、阿拉伯联合酋长国(8%)、科威特(8%)、委内瑞拉(6%)、利比亚(3%)、尼日利亚(2%)。此外,OPEC国家还控制着全球40%以上的产能和55%的出口量。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地理上的失衡与不对称,更加凸显了世界石油供需格局的紧张局势,势必使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围绕着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更加剧烈,从而使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越来越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波动日趋频繁。 (2)全球油气资源产、供与需之间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从全球石油的供需对比来看,中东和亚太是失衡最严重的两个地区,但是两者失衡的方向截然相反,中东地区是严重的供过于求,而亚太地区是严重的供不应求。目前亚太地区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总量为4.2%,石油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0.4%,消费却占世界的26.45%。 2005年,中东地区日均生产石油2457万桶,却只消耗528.9万桶/天,大约为其产出的1/5,供需差额高达1928.2万桶。同期,亚太地区每天需要石油2 344.6万桶,其日均792.8万桶的产量只能满足消费量的1/3。2004年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中国油气矿产资源的状况 1.油气资源自然状况 (1)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在1993年全国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基础上,2000年以来,三大油公司先后对各自探区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根据阶段成果的汇总,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2)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盆地 根据石油可采资源量的分析,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五大盆地,共有石油可采资源114.4亿吨,占陆上总资源量的87.3%。海上石油资源分布在渤海为9.2亿吨,占海域的48.7%。而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和海域的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东海、莺歌海六大盆地,共有天然气可采资源为8.8万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总资源的62.8%,为今后发现大中型油气指出了勘查的主攻方向。 2.油气资源勘查开采现状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在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开展了油气资源勘查工作,共放置石油天然气探矿权区块1000余个,勘查面积320多万平方千米。采矿权660多个区块,开采面积近7万平方千米。在23个含油气盆地中累计发现了580多个油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5亿吨,180多个气田,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5万亿方,建成了大庆、胜利等25个油气生产基地。2003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7亿吨,已连续10年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年产量341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十八位。 总的看来,我国油气勘查开发程度也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增大,发现大油气田的几率减小;勘查对象的地表地下条件越来越复杂,已开发的主力油气田都已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稳产难度大。 3.后备石油可采储量不足,供给矛盾突出 二、中国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前景展望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

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根据调查,中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中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中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中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中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中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中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中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中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储运3班张婉2015010928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自2005年来,我国近海油气开采勘探进入高速高效发展时期。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但长期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首先鼓励全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 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狠抓了基础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策和合理部署, 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20余个大中型气田, 储量发现迅速走出了低谷, 并自 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步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飞。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破,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天然气勘探也取得重要进展。2005年以来, 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不但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 步入“上半年拿储量, 下半年拓展新区”的良性循环; 同时, 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 在大幅度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 保持了较高的商业成功率, 原油和天然气勘探齐头并进, 各个海域全面开花。近来, 中国近海累计发现了20余个大中型油气田, 新增原油地质储量近20亿m3 , 天然气近5 000 亿m3。我们在渤海海域发现一大批大中型优质油气田, 逐渐改善了以往稠油为主的储量结构; 中国近海的成熟区勘探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确保了油田高产、稳产; 勘探新区新领域不断拓展, 揭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深水勘探继荔湾3- 1重大突破后, 喜获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渤海发现一批大中型优质油气田, 逐渐改善了储量结构。近年来, 在渤海地区全面覆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 我们着重加强了区域研究,创新了地质认识,转变了勘探思路, 新发现一批大中型高产优质油气藏,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近14亿m3 , 其中稠油仅占其中20%, 改变了过去以稠油为主的储量结构, 并有效地提高了整体产能。 可见前些年,我国在近海油气田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绝大多数在浅海,我国在深海油气田开发上遇到了重重难关。 深海油气田开发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田开发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4年4月第30卷第2期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Apr.2014Vol.30No.2 [收稿日期]2013-10-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1YJC630211),博士后基金(2011M50126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中心开放基金(2011B014, H2013003B )[作者简介]杨占玄(1963-),男,河南巩义人,中石化华北石油局总会计师,教授级高工,博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预算管理、投资计划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田开发现状及策略研究杨占玄1 ,王 然 2,3 (1.中石化华北石油局,河南郑州450006;2.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3.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环境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致密油气资源在中国开发潜力巨大,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 如何对中国致密油气田进行低成本有效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当前中国油气田面临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第二大盆地,致密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对其开发策略研究具有较强代表性。基于成本效益、技术特征等的分析可看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田开发中存在一定困难,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应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政策扶持三方面来降低致密油气田的开发成本。 [关键词]致密油气田;低成本开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国家政策[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4)02-0008-07一、引言 致密油气藏已逐渐成为油气资源开发新领域,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各石油公司的重视。中国的致密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储量较多,致密砂岩气产量 已占到全国的30%左右,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9279亿立方米。[1-2] 待发现的油气资源中,致密油气资源 分别占40%、 60%左右[3]。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有着丰富的致密油气资源。在中国当前能源 紧缺、碳排放量大的情况下,大力开发致密油气藏,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藏开发具有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特点,制约了产能建设和效益提升,如何对其进行低成本有效开发,是当前中国面临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国内外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有效开发的研究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特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地质特征的研究已相对比较成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正不断探索,且取得了明显成效;政策扶持多是针对非常规油气 资源的研究。 对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充分了解,有助于油 气企业的技术创新。刘洪林等认为, 要分析非常规油气田地质特征,应先分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砂成 矿规律、 油页岩成矿规律以及页岩气成藏机制等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比如提高 分离效率基础研究、原位开采基础研究、高效开采基础研究等。[4] 魏海峰、周妍等分析了中石化以及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的地质特点、开发状况及其分布规律,认为地质认识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开发配套技术是保障,开发基础研究是关键,同时提出技术创新比如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术有利于实现 致密油气田的工业开发 [5-6]。在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 出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是油气田企业降本增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技术创新可能使短期固定成本上升,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生产成本会降低,单位成本呈下降趋 势。刘成贵、熊湘华、Duane A.McVay 等认为,水平

中国石油资源现状

中国石油资源现状刘杰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国际石油跨国公司正在加紧抢占最重要的石油产地他们的商业利益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得到其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从非军事方面考虑对国家安全影响最大的除粮食外就是石油世界能源多样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石油在世界消费中的比例已上升到40以上已处在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的阶段。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石油资源环境。石油安全已成为国际安全的国之大计确保石油安全不仅是“远虑”而且是“近忧”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建立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一、2010 年国内石油产品市场运行状况一生产加快增长原油产量增幅创25 年新高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快报资料2010 年中国原油生产完成2.03 亿吨比上年产量增加1310 万吨增长 6.9为1986 年以来最大增幅完成原油加工量4.23 亿吨增长13.4。主要成品油生产完成情况汽油7675 万吨、柴油1.59 亿吨、燃料油2115 万吨、煤油1715 万吨与上年产量相比汽油增长 5.1、柴油增长12.0、燃料油增长11.6、煤油增长15.3与上年增速相比汽油和煤油增速有所减慢柴油增速明显提高燃料油则由上年大幅下降19.0转为上升11.6。二原油月均进口近两千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4.5 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原材料为保证

国内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及资源储备的需要2010 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多数月份进口量超过2000万吨大关全年进口原油达 2.39 亿吨比上年增加3560 多万吨增幅为17.5比2009 年增速又提高了3.6 个百分点。由于原口的持续加快增油进长增速大幅超过国内生产致使近十年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到2009 年中国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的警界线达到52.52010 年又进一步上升至54.5与2001 年依存度27.8的水平相比提高幅度达26.7 个百分点与2006 年依存度45.0水平相比也提高了近10 个百分点。三成品油进口持续下降出口继续增长2010 年我国成品油贸易继续维持进口下降和出口增长的趋势。据海关总署统计全年共进口成品油3688 万吨比去年略有下降降幅为0.2出口成品油2688 万吨在上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继续增长7.4。在主要成品油中燃料油、柴油和煤油分别进口2307 万吨、180 万吨和488 万吨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4.2、2.1和15.5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分别出口517 万吨、464 万吨、605 万吨和990 万吨比去年分别增长5.1、3.0、1.8和14.8。四供需形势趋紧库存有所下降2010 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稳步较快的增长促进石油产品需求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提高。虽然二季度市场需求增势回稳供需形势趋于宽松但8月份后随着中国经济景气度上升生产建设与交通运输呈现加速增长势头对成品油需求逐渐增加。尤其在节能减排限电潮的引领下一些企业改用柴油发电造成短期内对柴油需求的急剧增加供需紧缺形势不断加剧。到12 月份通过努力组织进口调剂资源加大生产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