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供求、供给、价格

1、为什么欲望不同于需求?

答: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和需要满足的愿望,其基本特点是无限性,即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没有限制条件,而需求受到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制约,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欲望不同于需求。

1、有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级服务的”。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层服务,主要是指在价格上给予工薪阶层方便,通过降低价格,提供经济实惠又保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有经济能力来购买产品。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产品为工薪阶层服务,旨在强调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却忽略了其购买欲望。所以,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出租车行业越发达,服务越好,价格越低,买汽车的人越少,为什么?

答: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出租车和汽车,皆可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服务,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是

替代关系。

对于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对其需求增加,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下降。当出租车行业发达,价格低廉,服务良好时,人们会增加对出租车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对汽车的购买需求。

4、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为什么?

答: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他们是相互补充的,旅游业与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就是一种互补关系。两种互补品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动,当旅游业发展,价格降低,消费者而对其互补的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的需求就增加,从而带动其发展。

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汽车市场的需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总体上来说会扩大对汽车市场的需求。首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汽车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其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汽车价格下架昂,对汽车的购买需求增多。再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影响发展中国家,购买汽车会成为人们的偏好与心理欲望。最后,加入世贸组织,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有所预期,这种预期也影响了购车的意愿和需求。综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会扩大汽车市场的需求。

6、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可以使电视机的市场销售量增加。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这两种不同因素引起的销售量增加有什么不同?

答: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计划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商品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计划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因此,人们收入增加,消费者计划购买的电视机数量增加,这是需求增加,电视价格下降,消费者计划购买的电视机多了,这是需求量增加,两者是不同的。

7、根据供给定理,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但在现实中,为什么电脑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却增加了?

答:电脑供给的这种增加不是由于价格的变动引起的,而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变动引起的。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电脑哈昂业的生产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硬件与软件技术标准的统一,规模经济的实现与高度专业化分工使电脑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而质量日益提高。所以,尽管价格下降,供给还是大大增加了。

8、医生告诉人们多吃鸡蛋有利于健康,许多长寿老人在电视上说自己长寿是因为坚持每天吃两个鸡蛋。这对鸡蛋和猪肉市场分别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短期来看,市场对鸡蛋的需求增加,因此鸡蛋供给会相对提高,价格会上涨,而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将会被鸡蛋替代掉,供给减少,价格下降。

长期来看,鸡蛋和猪肉市场除了受到医生和长寿老人影响外,还受到市场其他因素影响,因此价格不会一成不变。

9、一场霜冻使柑橘大幅度减产。这对柑橘和苹果市场分别有什么影

响?为什么?

答:橘子减产,市场上的供给减少,橘子的价格会上升;苹果与橘子属于替代商品,橘子价格上涨,会使得人们对苹果的需求增加,但最后可能造成的情况是橘子与苹果的价格都上涨。

10、目前许多城市严重缺水。经济学家主张提高水价。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科学性。

短期来看,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享有完全的消费自由,他们的购买行为只受价格的支配。提价可以减少需求,而降价可以增加需求。所以,提高水价可以促使人们节约资源,珍惜用水。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水价的调整可以使水资源得到很好的配置。

长期来看,水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缺乏弹性,价格的变动对水需求的影响不会很大。因此长远来看没有多大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可以根据用水量的多少进行分段收费。

11、匈牙利科学家科尔奈城计划经济是一种短缺经济,即各种物品的供给缺乏。引起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走出短缺经济?

答:在计划经济下,政府规定的许多价格都低于价格上限,由于价格低,根据需求定理,需求就大,因为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所以市场上必定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攻击不足状况,造成短缺经济。

价格调节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短缺经济”,就要开放价格。让价格自发调节市场,政府尽量少干预经济。

12、有些地方规定电影票价最高不得超过25元,最低不得低于

10元。这两种做法是什么价格政策?这些做法会引起什么后果?

答: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

最高不得超过25元是价格上限,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由于价格低,需求就大,但供给少,所以会出现供不用求的现象。

最低不得低于10元是价格下限,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由于价格高,需求就小,但供给多,所以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 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 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 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 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 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梁小民(第2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2版( 中央电大) 课后习题 第一章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因此稀缺性是相对的。但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一切地域范围、一切历史时期、一切社会形态和一切人物阶层。因此,稀缺性又是绝对的。 2、上大学是有代价的。在这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3000元一年的薪水。 3、混合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又称现代市场经济。它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简单混合或结合。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上,古典市场经济是指只有市场调节而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由于经济的实践发展,后来理论界提出了混合经济,即市场调节是基础,但政府要适当干预,以区别于古典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和混合经济的区别在于:(1)前者没有点明基础是什么,而是意味着计划和市场的地位是相等的。(2)前者没有了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基础。 4、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是某种商品的价格,它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是价格水平,即种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它是总量分析。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不同和联系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不同点 (1)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整个国民经济 (2)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的方法个量分析问题分析 (5)基本内容(微观)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联系: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综合,相互依存相互制 6.规范,P15规范方法的定义 7.实证,p15实证方法的定义 8.不同。假设只是一个简单的假设推测、假说是通过足够的证据资料对自己提出假设的肯定。 9.西方经济理论中理论假说核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所谓假设条件,依据实证方法论的思想我们可以说,假设条件是认识西方经济理论及其方法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因此,要认识和学习西方经济学所自称的“科学性”及实证方法论,就必须重视西方经济理论中假设条件的意义和具体作用。 第二章 1.需求是购买意愿(即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只有欲望而无能力不能构成需求。 2.这种宣传强调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若再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则更完整。 3.替代关系。两种行为的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4.互补关系。他们之间的需求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总体上会扩大需求。从汽车价格、偏好、预期等影响需求的因素入手考虑。 6. 需求和需求量的增加。 7.主要是技术提高使产量提高和成本下降。 8.前者需求增加,后者需求下降。两者是替代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9.前者供给下降,后者需求增加。两者是替代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10.正确,它可刺激供给而抑制需求。

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图中() 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 湖泊湿地,b能和缓的加热大气 C. 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读下列图表,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 B.上海中雨,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 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 4.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下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左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 某种辐射。回答5-6题。 5.乙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6.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据石家庄机场透露,7日,16时30分,受雾霾影响 石家庄机场能见度由1400米骤降至100米,导致55个

航班被迫取消。16时58分石家庄机场能见度提高,达到起飞标准,第一个离港航班NS3267石家庄至深圳顺利起飞,机场航班陆续恢复正常。下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回答7-8题。 7.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8.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火山冬天是指因一座较大的火山爆发,全球数年或者某年没有夏天而只有冬天。2014年9月2日冰岛东南部的巴达本加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下图为火山喷发对大气影响示意图。回答9-10题。 9.火山冬天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弥漫在对流层散射了太阳辐射 B.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到达平流层削弱了太阳辐射 C.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D.火山喷发形成酸雨削弱了太阳辐射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爆发的动力是太阳辐射 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对航空运输不会产生影响 C.冰岛冬季受低压控制,天气晴朗 D.火山喷发可能会导致降雨量增大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实验(如下图)。完成11-12题。 1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水循环 B. 温室效应 C. 热力环流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回答13-14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供求、供给、价格 1、为什么欲望不同于需求? 答: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和需要满足的愿望,其基本特点是无限性,即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 需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没有限制条件,而需求受到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制约,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欲望不同于需求。 1、有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级服务的”。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层服务,主要是指在价格上给予工薪阶层方便,通过降低价格,提供经济实惠又保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有经济能力来购买产品。 需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产品为工薪阶层服务,旨在强调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却忽略了其购买欲望。所以,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出租车行业越发达,服务越好,价格越低,买汽车的人越少,为什么? 答: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出租车和汽车,皆可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服务,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是

替代关系。 对于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对其需求增加,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下降。当出租车行业发达,价格低廉,服务良好时,人们会增加对出租车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对汽车的购买需求。 4、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为什么? 答: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他们是相互补充的,旅游业与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就是一种互补关系。两种互补品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动,当旅游业发展,价格降低,消费者而对其互补的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的需求就增加,从而带动其发展。 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汽车市场的需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总体上来说会扩大对汽车市场的需求。首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汽车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其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汽车价格下架昂,对汽车的购买需求增多。再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影响发展中国家,购买汽车会成为人们的偏好与心理欲望。最后,加入世贸组织,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有所预期,这种预期也影响了购车的意愿和需求。综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会扩大汽车市场的需求。

大学基础会计习题(附答案)及案例(二)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 式 (一)单项选择题 1. 企业的原材料属于会计要素中的( A .资产 B .负债 C 2. 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从财产权力归属来看, A .企业职工 B .债权人 3. 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 A .必然相等 B C.不会相等 D 4. 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 A .必然相等 B C.不会相等 D 5.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的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会使资产与权益原来的总额( A .发生同增的变动 C.不会变动 6. 某企业刚刚建立时, )。 .所有者权益 D .权益 一部分属于投资者,另一部分属于( C .债务人 D .企业法人 )。 .有时相等 .只有在期末时相等 )。 .有时相等 .只有在期末时相等 )。 )。 B .发生同减的变动 D .发生不等额的变动 权益总额为 80万元,现发生一笔以银行存款 10万元偿还银行借款的经 济业务,此时,该企业的资产总额为( )。 A . 80万元 B . 90万元 7. 企业收入的发生往往会引起( A .负债增加 B .资产减少 8. 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 )。 A .长期资产 B ?流动资产 9.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称为( A .会计科目 B ?会计原则 10. 构成企业所有者权益主体的是( A .盈余公积金 B ?资本公积金 11. 经济业务发生仅涉及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时, A .同增变动 B . C. 一增一减变动 D . 12. 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的业务是( A .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 C.购买材料货款暂未支付 13. 以下各项属于固定资产的是( A .为生产产品所使用的机床 C.已生产完工验收入库的机床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等式中属于正确的会计等式有( A .资产=权益 B C.收入-费用=利润 D E .资产+负债-费用=所有者权益+收入 2. 属于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有( )。 A .收到某单位前欠货款 20000元存入银行 B .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 C.收到某单位投来机器一台,价值 80万元 D .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10万元 C . 100万元 D . 70万元 )。 C .资产增加 .所有者权益减少 )。 C )。 B D .固定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会计要素 )。 .实收资本 只引起该要素中某些项目发生( 同减变动 不变动 )。 向银行借款直接偿还应付账款 工资计入产品成本但暂未支付 .会计方法 .未分配利润 ) 。 正在生产之中的机床 已购入但 尚未安装完毕的机床 )。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 费用)

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贸易术语 思考题答案 1. 试述贸易术语的含义、性质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贸易术语(trade terms),也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price terms),是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外文缩写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贸易术语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表示交货条件,另一方面表示成交价格的构成因素。 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有利于买卖双方洽商交易和订立合同; (2)有利于买卖双方核算价格和成本; (3)有利于解决买卖双方的争议。 2. 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解释了哪些贸易术语? 目前,国际上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三种。 (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它对CIF合同的性质、特点及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为那些按CIF贸易术语成交的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套易于使用的统一规则。 (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 该定义对以下六种贸易术语作了解释:Ex(Point of Origin)、FOB(Free on Board)、FAS (Free Along Side)、C&F(Cost and Freight)、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和Ex Dock (named port of importation)。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它解释了四组13个贸易术语。第一组为“E”组(EX WORKS),第二组为“F”组(FCA、FOB和FAS),第三组为“C”组(CFR、CIF、CPT和CIP),第四组为“D”组(DAF、DES、DEQ、DDU和DDP)。 3. 什么是《INCOTERMS 2000》?试分别指出各组术语的共同点以及13个术语的交货点。 《INCOTERMS 2000》(《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为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一种通用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最早的版本制定于1936年,后来经过了多次修改和补充:1953、1967、1976、1980、1990年先后进行过5次修订和补充,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2000年,故称为《INCOTERMS 2000》。 它解释了四组13个贸易术语。 E组只有一个贸易术语,即EXW(工厂交货),其特点是卖方在自己的地点把货物备妥或交至买方处置之下。 F组有3个贸易术语(FCA、FAS、FOB),其共同点是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承运人,不负责运输及保险等事宜。 C组有4个贸易术语(CFR、CIF、CPT、CIP),其共同点是卖方须签订运输合同,支付运费,但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装船和启运后发生意外所产生的费用,卖方不承担责任。 D组有5个贸易术语(DAF、DES、DEQ、DDU、DDP),其特点是卖方须承担把货物交至指定的进口国交货地点的全部费用和风险,且按D组术语成交的贸易合同,称为到货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1.(1)答:这是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原料费用属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支付的金额,所以原料费用是会计成本。 (2)答:这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企业使用自己的厂房,放弃了将厂房出租的租金,所以租金是机会成本。 (3)答:会计成本是50*5%=2.5万元,机会成本是50*5%=2.5万元。银行贷款要支付利息,是企业的实际支出,由会计成本的定义可知,借贷和利息是会计成本。企业放弃了自筹资金存入银行可以得到的利息,据机会成本的定义可知,自筹资金利息是机会成本。 (4)答:企业自主开发新技术支出的50万元是会计成本,因为这50万元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支出,据会计成本定义可得,50万元是会计成本。委托科研开发须支付的100万元是机会成本。因为企业开发技术时选择了自主开发,放弃了委托科研开发,这100万也是观念上的损失。 (5)答:这是会计成本。税金是企业的实际支出,由会计成本定义可知,税金10万元是会计成本。 (6)答:工资3万元是机会成本。他自己管理企业,而非外出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是机会成本,据机会成本定义可得,工资是机会成本。 2.答:不对。 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题中说的是从事一项活动实际支出的成本与得到的收益之间的差额,是实际的金额,而不是机会成本那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因此也不是放弃的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所以,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某企业投资100万元建了一条新生产线。如果不建这条生产线,这100万有三种用途,分别有三种不同收益。说明该企业建这条生产线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1)用于建职工宿舍,每年可收房租5万元 (2)把这笔资金借给一家企业,每年可获利息10万元 (3)用于建立一个销售网,每年可以增加收益15万元 答:①机会成本是做出一项决策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②某企业投资100万元,放弃的用途共有三种,一共是30万元 4.用图形说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答:①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随产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 ②由图A可以看出,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最低点N。在N 点,SMC=SAC,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这时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等与边际成本。在N点左边,SAC>SMC,短期边际成本小于短期平均成本;在N点右边,SAC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资料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 课后答案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 者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 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 客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西方经济学习题(梁小民版)

第一章导言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2.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B ) A、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 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3.在研究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时,内生变量是( C ) A、政府政策的变动 B、人口的变动 C、收入的变动 4.在研究投资与利率和产量的关系时,外生变量是( C ) A、利率的变动 B、产量的变动 C、政府政策的变动 5.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6.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7.“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8.假说就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1.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元的卡中山装若干套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3.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C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4.对化妆品需求的减少是指( A )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与需求量的减少相同 5.均衡价格是( A ) 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B、固定不变的价格 C、任何一种市场价格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是否应该采取对农业的支持价格政策?为什么? 提示:应该。 8.在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限制价格政策有什么好处?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后果? 提示:短缺票证排队黑市。 第三章弹性理论 1.需求缺乏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富有弹性则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小于大于 2.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弹性。富有缺乏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是( C ) A、需求量与价格之比 B、价格下降的绝对值除以需求量增加的绝对值 C、价格变化的相对值除需求量变化的相对值 4.比较下列三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小( A ) A、食盐 B、衣服 C、化妆品 5.各种商品(包括营养补品)的需求弹性都是相同的。(错) 6.某种商品原先的价格为1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2.4,如果降价至0.8元一公斤,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降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提示: 2.4=x/(0.8-1)/1 x=0.48 1000(1+0.48)=1480 1000*1=1000 1480*0.8=1184 1184-1000=184 7.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提示:(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就是使用价值。(错) 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C )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思考题 1. 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 求。 1. 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 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 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 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 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 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 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 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 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 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 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 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 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 和约 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 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 固定成本相反, 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为承诺性固 定成本, 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 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 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企 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 “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 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 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就期间范 围而言, 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 从较长时间看, 所有成 第二章课后习题 固定性” 因而也称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50-5P ,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 )(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5)利用(1)(2 )(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 (1)将需求函数Qd = 50-5P和供给函数Q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 = Qs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需求函数Qd =50-5p ,得: Q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 和原供给函数 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s ,有: 60-5P=-10+5P 得Pe=7 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d方程,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 , Qe=25 (图略) (3) 将原需求函数Qd =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5+5p , 代入均衡条件Qd =Qe ,有: 50-5P=-5+5P得Pe= 5.5 以均衡价格Pe= 5.5 代入Qd =50-5p ,得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 Qe=22.5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中,均衡点 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10+5P 和需求函数Q=50-5P表示,均衡点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6 且当P =6 时,有Q= Q d= Qe =20 ,同时,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物质 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3. 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 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 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 8. “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 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咼于理性认识 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 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2.牛顿说 “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 膀 上。 ”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C 直接经验的作用D.间接经验的作用 13.毛泽东指出: “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 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 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 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 理 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15.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句话体现的是 实践基本特征中的()。 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 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

第2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2.1 一元线性回归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 假设1、解释变量X 是确定性变量,Y 是随机变量; 假设2、随机误差项ε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和不序列相关性: E(εi )=0 i=1,2, …,n Var (εi )=σ2 i=1,2, …,n Cov(εi, εj )=0 i≠j i,j= 1,2, …,n 假设3、随机误差项ε与解释变量X 之间不相关: Cov(X i , εi )=0 i=1,2, …,n 假设4、ε服从零均值、同方差、零协方差的正态分布 εi ~N(0, σ2 ) i=1,2, …,n 2.2 考虑过原点的线性回归模型 Y i =β1X i +εi i=1,2, …,n 误差εi (i=1,2, …,n )仍满足基本假定。求β1的最小二乘估计 解: 得: 2.3 证明(2.27式),∑e i =0 ,∑e i X i =0 。 证明: 其中: ∑∑+-=-=n i i i n i X Y Y Y Q 1 2102 1 ))??(()?(ββ211 1 2 )?()?(i n i i n i i i e X Y Y Y Q β∑∑==-=-= 01????i i i i i Y X e Y Y ββ=+=-

即: ∑e i =0 ,∑e i X i =0 2.4回归方程E (Y )=β0+β1X 的参数β0,β1的最小二乘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在什 么条件下等价?给出证明。 答:由于εi ~N(0, σ2 ) i=1,2, …,n 所以Y i =β0 + β1X i + εi ~N (β0+β1X i , σ2 ) 最大似然函数: 使得Ln (L )最大的0 ?β,1?β就是β0,β1的最大似然估计值。 同时发现使得Ln (L )最大就是使得下式最小, 上式恰好就是最小二乘估计的目标函数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最大似然估计是在εi ~N (0, σ2 )的假设下求得,最小二乘估计则不要求分布假设。 所以在εi ~N(0, σ2 ) 的条件下, 参数β0,β1的最小二乘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等价。 ∑∑+-=-=n i i i n i X Y Y Y Q 1 2102 1 ))??(()?(ββ0 1 00??Q Q β β ??==? ?

卫生统计学案例版丁元林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ECDBB 第二章:BDABC 第三章:DEBCD AEA 第四章:DCCDD DCBD 第五章:DCBDB AEEEC 第六章:CBEDC DDDDA 第七章:ACCBB DACEA 第八章:ABCDD BDADB 第九章:DDBCD AEA 第十章:BDCCE BDAEA 第十一章:CAEDC DBCCD 第十二章:BCAEE BA 第十三章:DDBCC BCDE 第十四章:无 第十五章:无 第十六章:无 第十七章:DBABC BDE 第十八章:无 第十九章:BDCDC CCADC 《卫生统计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统计资料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举例说明不同类型资料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答:(1)1定量资料(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2无序分类资料(二项分类资料、无序多项分类资料)、3有序分类资料(即等级资料);(2)例如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非常差”5个等级,应归为等级资料,若将该五个等级赋值为5、4、3、2、1,就可按定量资料处理。 2、统计工作可分为那几个步骤 答: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四个步骤。 3、举例说明小概率事件的含义。 答:某人打靶100次,中靶次数少于等于5,那么该人一次打中靶的概率≤,即可称该人一次打中靶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研究有何特点 答:(1)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2)不能随机分组 (3)很难控制干扰因素 (4)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 2、四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单纯随机抽样:优点是操作简单,统计量的计算较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观察单位数量庞大时,逐一编号繁复,有时难以做到。 (2)系统抽样:优点是易于理解、操作简便,被抽到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误差较单纯随机抽样小;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偏性或周期性变化。 (3)分层抽样:优点是抽样误差小,各层可以独立进行统计分析,适合大规模统计;缺点是事先要进行分层,操作麻烦。

大物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简答题 什么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什么是狭义相对性原理 答: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又称力学相对性原理,是指一切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对于描述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来说完全等价。 狭义相对性原理包括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是指物理学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在所有惯性系中,真空中光沿各方向的传播速率都等于同一个恒量。 同时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如果光速是无限大,是否还会有同时的相对性 答:同时的相对性是:在某一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相对于此惯性系运动的另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并不一定同时。 如果光速是无限的,破坏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不会再涉及同时的相对性。 什么是钟慢效应什么是尺缩效应 答:在某一参考系中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固有时。固有时最短。固有时和在其它参考系中测得的时间的关系,如果用钟走的快慢来说明,就是运动的钟的一秒对应于这静止的同步的钟的好几秒。这个效应叫运动的钟时间延缓。 尺子静止时测得的长度叫它的固有长度,固有长度是最长的。在相对于其运动的参考系中测量其长度要收缩。这个效应叫尺缩效应。 @ 狭义相对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与牛顿力学的有何不同有何联系 答:牛顿力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即绝对时空观的基本出发点是:任何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不因参考系而差异;任何物体的长度测量不因参考系而不同。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测量和空间测量都是相对的,并且二者的测量互相不能分离而成为一个整体。 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概念在低速世界的特例,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情况下忽略相对论效应的很好近似。 能把一个粒子加速到光速c吗为什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如果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大于西瓜,那么,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还是小于西瓜,为什么? 答: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消费者的偏好表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这种排序表示了消费者对不同物品的喜好程度,可以代表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又大于西瓜。所以,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2、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津贴额的货币津贴,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 答:(1)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 (2)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心理感觉。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的效用小于货币津贴,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货币津贴更加灵活,可以自由支配,心理满足程度高。 4、在炎热的夏天,当你吃第一根冰棍时感觉最好,吃得越多感觉越不好,如果一次吃十几根就会痛苦。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这种现象。 (1)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连续消费十几根冰棍,反复的冰爽刺激,使消费者在心理或生理的满足减少,从而满足程度降低,甚至会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 5、如果你有100元,苹果价格为10元1千克,橘子价格为20元,1千克的苹果与橘子的边际效用如图(图略)。消费者购买多少苹果与橘子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 解法一: 组合方式MUx/Px与MUy/Py 总效用 Qx=10 Qy=0 10/10≠0/20 550 Qx=8 Qy=1 30/10≠200/20 720 Qx=6 Qy=2 50/10≠170/20 820 Qx=4 Qy=3 70/10≠140/20 850 Qx=2 Qy=4 90/10≠110/20 810 Qx=0 Qy=5 0/10≠80/20 700 由此可以看出,各种组合都正好用完100元,但只有当Qx=4,Qy=3时才能满足MUx/Px=MUy/Py的条件,这种组合带来总效用最大,,为850个单位。所以,消费者购买4千克苹果3千克橘子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 解法二: 消费者购买4千克苹果3千克橘子实现消费者均衡 根据消费者均衡的条件Px*Qx+Py*Qy=M (1) MUx/Px=MUy/Py=MUm (2) (1)(2)式联立,当x=4,y=3时实现消费者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