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说明:电梯检验技术标准主要依据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0058-88《电梯技术条件》,GB10059-88《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1 每台电梯应设独立的主电源开关、开关应安装于机房入口方便操作处,其容量应能切断该电梯正常使用的最大电流。

2 同机房又亦两台以上曳引机时,应设匀分各开关对应电梯的标志。

3 控制电路中应设置有锁紧装置的计数器。无故障试运行不少于3000次。

4 控制系统应设置有效的相序、断相及过载保护装置。(测量相序使用熙源泰电力仪器网)

5 曳引机应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载开闸情况下,人力应可手动将电梯上下移动。无齿轮电梯应设紧急电动操作装置,使电梯能在断电时能就近平层。

6 盘车处应明显标出轿厢升降方向。

7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可靠,运行时无磨插,制停时应无撞击声。严禁带闸运行。开闸间隙应不超过0.7mm.

8 测速发电机如用链、带传动时,应设安全开关。反馈电压断电后,电梯应立即制动。

9 限速器调节部位加封记。标明动作速度,标出安钳动作响应的

旋转方向;限速器应每二年进行一次校正实验。

10 额定速度大于1 m/s时,限速器应设安全开关(测量电梯速度的熙源泰电力仪器网)

11 上下限位开关应完好有效,且不应与上下极限开关同时动作。极限开关动作后,对重或轿厢均不应与缓冲器相接触。

12 当轿厢、对重完全呀实在缓冲器上时,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必须不小于0.1+0.035V2(m)的要求。

13 轿顶对重侧应设防护栏,其它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00mm时,应设置防护栏。

14 曳引钢丝绳受力应相近,器差值应满足<=5%,绳头组合应可靠,绳头板固定应牢固,曳引绳不应有死弯、扭曲、断丝、磨损。

15 轿顶应设置能切断轿内一切操作和自动开关回路的检修操作

装置,各按钮开关应标明其功能名称,安全开关应带红色标志。

16 当轿厢设有安全窗其轿厢安全窗应设置有效的安全开关。

17 层门、轿门下端与地坎的间隙应为4-8mm,层门滑块的固定应牢固,滑块不应脱出地坎滑槽。

18 开门刀与门滑轮的啮合深度应满足>=5mm,运行时门刀与滑轮,门刀与地坎,滑轮与轿坎不应相碰。

19 层门应设置直接式的电气机械联锁,其啮合深度应满足>=7mm, 侧隙1-3mm,接触应可靠,固定应牢固,被动门应有开关。

20 层门开启时,在应急状态下,电梯应以<0.63m/s的检修速度运行。

21 各层门应设置机械钥匙开锁装置,动作应灵活可靠。

21 轿厢最大有效面积应满足GB7588中8.2.1及8.2.4条规定,如大于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使用工况要求。

23 具有无司机操作功能的电梯应设置防挤压的安全保护装置,动作应可靠。有司机操作的电梯,门不应持续关闭,应点动关门。

24 有贯通门桥厢的电梯,当无层门的层站时,响应的轿门不得开启。

25 自动层门应设置自动关闭装置,动作应灵活可靠,如其采用重锤式机构,其重锤滑道下端应有封闭装置。

26 轿厢操纵箱上应设置能切断控制电源的电锁,电锁应用专用钥匙控制,用文字标注的按钮、开关应用中文标明其功能的名称。

27 轿厢内必须设有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电梯行程超过30米,轿厢与机房之间应设对讲装置。

28 安全钳楔块间隙两侧应均匀,动作应灵活可靠。

29 补偿链应设置二次保护。运行时补偿链不应与其它物体碰撞。

30 额定速度>=2.5m.s时,应设置补偿绳,并设安全开关及防跳装置。

31 选层器接点清洁可靠,钢带应设安全开关。

32 底坑对重侧应设置不低于1.7m的护栏,通井道,应设置不低于2.5m护栏隔离。

33 轿厢下梁碰板至缓冲器距离:弹簧200--350mm、液压

150--400mm

34 对重下梁碰板至缓器距离:弹簧200--350mm、液压150--400mm

35 液压缓冲器应设置复位开关,油量充足,复位灵活。柱塞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mm。并采取防尘、防锈措施。

36 限速器张紧装置应设置安全开关,动作应灵活可靠。

37 应坑不应有积水或杂物,深度左于1.6m时,应设置爬梯。

38 底坑应设置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安全开关及电源插座。

39 平衡系数试验,平衡系数应为40--50%

40 限速器试验:当限速器绳轮的速度达到设计的动作速度值时,限速器应能准确动作,并限速绳夹紧。

41 安全钳实验:当限速器动作时,楔块或卡紧件应能可靠的将轿厢制停于导轨上,且轿底倾斜不超过5%。

42 超载报警安全装置试验,动作应灵敏可靠

43 超载运行试验。

44 消防功能试验,装置应灵敏可靠。

45 电梯起、制动加、减速度试。

电梯安装检验标准集要求

一、总则

1、为了加强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和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防止电梯运行时发生伤害事故,确保人身安全,根据GB/T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GB/T1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及其它有关电梯的国家标准要求,使用电梯应遵守下列规程。

2、凡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实施安全检测:

①新装或更新的电梯在交付使用前。

②在用电梯,每年一次。

③重大改造或事故后。

④年检时,可对在新检后不改变的项目,不进行检测,但对于可能变化及部分安全试验必须检测。

二、电梯安全检测时,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新装检电梯)

1、制造厂或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和文件。(其中①-⑧项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

①产品出厂合格证书。

②电梯机房、井道平面图。

③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

④电梯的电气原理图及其符号说明。

⑤电梯电气接线图。

⑥电梯部件安装图

⑦电梯安装调试说明书。

⑧备品备件目录。

⑨下列装置式实验报告副本:

a.层门锁闭装置。

b.限速器。

c.安全钳。

d.缓冲器。

2、电梯安装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①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电梯生产许可证、安装许可证或省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电梯制造、安装安全认可书证书副本。

②电梯安装合同。

③按安装规范验收的自验报告。

3、变更设计时,电梯使用单位应提供经制造厂或土建设计部门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4、以往历次安全检测记录、报告、运行许可证。

三、电梯安全检测前的基本条件

1、电梯正常工作应符合GB/T10058-97中3.2条的规定:

①海拔高度不超过计划1000米。

②机房内温度保持在5到40度。

③供电电压相对额定电压波动不超过7%。

④运行环境中最潮湿时,最高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平均最低温度不低于25℃。

⑤环境空气中不应有腐蚀性、易然性和导电尘埃存在。

2、机房地面平整,门窗应防风雨灰尘,机房入口楼梯或爬梯应设扶手,通往机房的道路应通畅,电梯不应使用临时电源线供电,并对电梯进行经常性地清理和润滑。

3、各部件铭牌上的参数应与安装的电梯参数相符合。

4、电梯安全检测时,安装单位或维修保养单位应派专人到现场配合。

四、电梯安全检测要求

1、机房环境:

①机房应设固定照明和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

②应设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

③机房通风良好。

④机房配备有效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2、控制屏柜:

①控制屏柜的尺寸,应符合GB/T7588-95中6.3条及

GB/T10060-93中4.1.5条的规定。

②应设断相、错相保护及过载保护。

③方向接触器、主方向继电器和开门继电器应设电气联锁保护。

④各组件应标明其名称或代号,各熔断器应符合设计要求。

⑤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3、主电源开关

①每台电梯应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电源的开关,其容量可切断该电梯正常使用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轿厢照明与通风。

b.轿顶电源插座和照明。

c.机房和滑轮间照明及电源插座。

e.井道照明电源。

f.报警装置。

②主电源开关应设置于机房入口能方便迅速接近处,同一机房有数台电梯时,各台电梯的主电源开关有易于识别的标志。

4、曳引轮:

①曳引轮、导向轮、飞轮、限速轮上应涂成黄色或部分黄色,并在曳引轮或飞轮上标出与电梯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②测速发电机如采用链、带传动时应设安全开关。

③曳引钢丝绳应符合GB8903-04的规定。

④曳引轮垂直度不大于2㎜,曳引轮绳槽与导向轮对应绳槽平行度不超过1㎜。

5、限速器:

①限速器应有铭牌,表明其动作速度、制造厂、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其调节部位应有铅封或漆封,限速器上应标明与安全钳动作相应的旋转方向。

②限速器钢丝绳直径不小于6㎜。

③限速器、选层器活动部位润滑良好,开关动作可靠。

④GB7588-95规定,限速器应加电气开关。

⑤限速器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在115%、但小于下列各值的情况下:

a.0.8m/s 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以外的瞬间式安全钳。

b.1.0m/s 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

c.1.5m/s 对于个别有缓冲作用的瞬间式安全钳和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m/s的渐进式安全钳。

e.1.25V+0.25V2 对于额定速度超过1m/s的渐进式安全

钳。

6、井道与底坑:

①电梯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且符合GB7588-95中5.8条的规定。

②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应符合GB7588-95中5.7条的规定。

③底坑应设停止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及电源插

座和固定照明。

④底坑对重侧应设防护栏,其高度由底坑0.5m—1.7m;有通井道时,应设高度不低于2.5m的护栅隔离。

⑤安全钳锲块间隙两侧均匀。

⑥底坑深度大于1.8m时,应设爬梯。

7、导轨:

①当电梯礅底或撞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行程,并留有一定的与电梯速度有关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②每根导轨侧工作面对安装基准线的偏差不大于0.7/500,相应偏差在整个高度上不超过1㎜。

③两根轨间的距离偏差:轿厢导轨为+2㎜;对重导轨为+3㎜。

④每个导轨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焊接支架的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支架不得直接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砖墙上。

⑤导轨接头台阶不大于0.05㎜,不得有连续缝隙,局部缝隙不大于0.5㎜。

8、层门与轿厢:

⑴ 层门下端与地坎的间隙为5-8㎜。

⑵ 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应为5-10㎜。

⑶ 水平滑动门在开启方向以150N的外力施加在最不利点上,门缝间隙不得超过30㎜。

⑷ 轿顶对重应设防护栏,其高度可设为900-1100㎜(参考),其它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00㎜时,也应设防护栏。

⑸ 轿顶安全窗应设安全开关。

⑹ 轿顶对重侧护栏与对重最突出部件之间距不小于50mm。

⑺ 轿顶轮、对重轮应设护罩及挡绳装置。

⑻ 轿内应标出额定载荷及乘客数、制造厂名。

⑼ 轿内操纵面板上应设能切断电路的电锁,并标出各开关按钮的名称。

⑽ 设有“应急”的电梯,其轿内操纵面板上的检修开关应为电锁控制,应急按钮只有用锁匙将检修开关置于检修状态才能起作用。

⑾ 双开门电梯,当某层无门时,相对的轿门不得开启。

⑿ 轿厢安全钳应设电气联锁开关。

9、对重应有压板可靠固定,防止松动。

10、限速器张紧装置,钢带张紧装置应设安全开关。

11、补偿链、绳在电梯运行时,不得与井道或其它部件相碰撞。

12、电气安全部分:

①导线两端应有编号。

②动力和控制线路应分别敷设,微信号及电子线路应按产品要求分别敷设,或采用抗干扰措施。

③底坑、轿顶照明应为安全电压。

④机房和井道内电线敷设应用金属线管槽、软管等保护或用阻燃型的管槽、软管保护,如用阻燃型材料,应出具型式实验报告。

⑤随行电缆不应于井道内的固定物钩拉,即使轿厢完全压缩缓冲器电缆也不应与底坑底面相擦碰。

⑥轿顶检修运行开关应是双稳态的,并应设有无意操作的保护,且应满足下列条件:

a.进行检修运行时应取消:正常巡行(包括任何自动门的操作)和机房的紧急操作运行。

b.轿厢运行应为持续按压按钮,并标明运行方向。

c.应设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

d.轿厢速度不应超过0.63m/s。

e.不应超过轿厢的行程范围。

f.检修运行时,所有安全装置有效。

g.金属电线槽弯角电线受压处,应垫衬加以保护,出入管槽口处应用护口或其它保护措施。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60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中重要的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即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重点学习传感与检测技术一个模块,模块设置了2个应用型项目,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框如下图所示。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理论重心,删除繁冗计算,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每个项目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然后针对本项目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最后给出技能训练的目标、内容、安装、调试及评分标准,以方便学生的自我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传感与检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常用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安装和使用常用传感器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与安装调整常用传感器和检测元件。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传感器的概念与种类,描述各种传感器的最新发展水平和方向。 (2)解释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特点。 (3)会根据使用要求,查阅传感器性能指标与使用技术,能够正确选用安装常用的传感器。 (4)获得有关传感检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传感检测实验。 (5)重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6)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电梯安全检验标准与要求

电梯安全检验标准及要求 一、总则 1、为了加强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和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防止电梯运行时发生伤害事故,确保人身安全,根据GB/T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GB/T1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及其它有关电梯的国家标准要求,使用电梯应遵守下列规程。 2、凡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实施安全检测: ①新装或更新的电梯在交付使用前。 ②在用电梯,每年一次。 ③重大改造或事故后。 ④年检时,可对在新检后不改变的项目,不进行检测,但对于可能变化及部分安全试验必须检测。 二、电梯安全检测时,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新装检电梯) 1、制造厂或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和文件。(其中①-⑧项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 ①产品出厂合格证书。 ②电梯机房、井道平面图。

③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 ④电梯的电气原理图及其符号说明。 ⑤电梯电气接线图。 ⑥电梯部件安装图 ⑦电梯安装调试说明书。 ⑧备品备件目录。 ⑨下列装置式实验报告副本: a.层门锁闭装置。

b.限速器。 c.安全钳。 d.缓冲器。 2、电梯安装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①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电梯生产许可证、安装许可证或省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电梯制造、安装安全认可书证书副本。 ②电梯安装合同。 ③按安装规范验收的自验报告。

3、变更设计时,电梯使用单位应提供经制造厂或土建设计部门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4、以往历次安全检测记录、报告、运行许可证。 三、电梯安全检测前的基本条件 1、电梯正常工作应符合GB/T10058-97中3.2条的规定: ①海拔高度不超过计划1000米。 ②机房内温度保持在5到40度。 ③供电电压相对额定电压波动不超过7%。

电梯起重机械检验技术探析

电梯起重机械检验技术 探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梯起重机械检验技术探析摘要:起重机械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工具,离开它现代化企业无法生产。强化起重机械安全检测检验是实现起重机械本质安全化预防起重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电梯起重机械是特种设备之一,文章主要对电梯起重机械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电梯起重机械;检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金属磁记忆检测 电梯起重机械根据载荷运载形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主体结构。主体结构由各种钢结构件联接构成,操作、控制和驱动等电气结构安装在钢结构的各个功能部件中。根据电梯起重机械材料、焊缝及零部件易出现的缺陷类型,可选用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法,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可用于电梯起重机械上的无损检测技术和方法也将越来越多。 一、电梯起重机械检测技术要求 电梯起重机械种类繁多,不同的电梯起重机械应按其设计、制造、检验、试验和验收等技术条件进行检测。主要针对不同部件和特殊结构易产生缺陷的类型而采用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法,并以相应的检测工艺和标准进行探伤和评价。 电梯起重机械的所有零部件,如吊钩、电磁铁、真空吸盘、集装箱吊具及高强螺栓、钢丝绳套管、吊链、滑轮、卷筒、齿轮、制动器、车

轮、锚链和安全钩等,以及金属结构的本体和焊缝,如主梁腹板、盖板和翼缘板等对接焊缝等而言,均不允许存在裂纹等损伤,各机构在试验后也不允许出现裂纹和永久变形等损伤;大部分摩擦部件,如抓斗铰轴和衬套、吊具、钢丝绳、吊链环、滑轮、卷筒、齿轮、车轮等表面磨损量也都有严格的规定:某些部件及其焊缝,如吊钩、真空吸盘、集装箱吊具金属结构、金属结构原料钢板、各机构焊接接头等内部缺陷的当量尺寸也有明确规定;某些专用零部件,如钢丝绳等,也有专用的质量要求;有的对表面防腐涂层厚度也有规定。具体要求可参考各种电梯起重机械及零部件的技术规范,必须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工艺。 二、电梯起重机械主要检测方法 电梯起重机械的检测方法有,目视检测、电磁检测(包括涡流膜层测厚、漏磁裂纹检测和钢丝绳探伤等)、金属磁记忆检测、声发射检测、应力应变测试和振动测试主要在安装和定期检验中采用,射线检测主要在制造和安装中采用,超声、磁粉和渗透检测检测在制造、安装及定检中都有应用。 (一)目视检测 目视检测是为了检测电梯起重机械的整体质量和各功能部件的性能。主要检测内容有:(1)机械部分。金属结构的几何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载荷试验、机械装置试验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等;(2)电气部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1. 概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使学生从现代汽车后市场出发,掌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特点、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运行,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参与和操作,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可让学生面向研究对象进行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维修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的性质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方向课程,也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保险理赔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篇、汽车检测与维修实务篇以及以及蕴含汽车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重点是整个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积累和帮助,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为了使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在本课程中设计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检测与维修实务(检测与维修礼仪、维修流程等)环节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中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开发思路 1、课程将保证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市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原则及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教学内容要以实操为重点并兼顾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整体内容具有关联性、梯度性、系统性、完整性,为提高学生学好后继续专业课程大号基础。 3、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学习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基础知识(汽构部分和检测与维修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培养企业的合格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中检测与维修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汽车服务市场检测与维修等基本理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07080129授课对象:自动化控制、机电、电子应用、计算机 应用、测量专业等 学分:(4学分)先修课:电子电路、电工原理、电子测量、电子 仪器仪表和有关专业基础知识等。 学时:(64学时)后续课:相应各专业课 制定人:辛川制定时间:2011年7月16日星期六 二.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以上相关专业计划规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掌握常用传感器的使用;了解对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了解新型传感器;在传感器的应用中对电子电路、单片机和微型计算机等的基础知识的回顾。补充应用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对实际应用的认识。 由于无实训条件,故传感器的应用能力方面暂缓。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对对自动控制系统中信号的拾取及处理方法; 2)加深学生的对传感器实际应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巩固对已学理论电子电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和微型计算机等的应用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计算,了解新型传感器; 2)了解对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3)了解各种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4)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使用使用。 (二)。课程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 4学时) 1.传感器基础知识、检测技术基础( 1学时); 2.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处理方法( 1学时); 3.电桥电路在测量中的应用( 1学时); 4.电阻电桥设计制作与性能测试( 1学时)。 (二)( 12学时) 1.变阻传感器( 2学时); 2.电阻应变片、热电阻及热敏电阻,敏电阻( 4学时); 3.电阻、敏电阻、敏电阻( 4学时); 4.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2学)。 (三)( 5学时) 1.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性能特点( 2学时); 2.电容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 1学时); 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容式接近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2学时)。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T7001—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9年12月4日

再版说明 2017年6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以《关于发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等6个安全技术规范第2号修改单的公告》(2017年第44 号),批准对《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 — ,

前言 2004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 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 下达了本规则的起草任务书。2004年5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起草组并 号 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王福绵吴岩 孙立新戴光宇 李宁 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分院 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 张彦朝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湖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研究院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黄文和 武星军 毛怀新 赵伯锐

TSGT7001—2009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原徐成 陆棕桦 鲁国雄 马凌云 温爱民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目录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1) 附件A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7)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第一条为了加强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日常维护保养、使用 和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 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使用标志所标注的下次检验日期届满前1个月,向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电梯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层站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进行检查,对电梯制造质量(包括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确认,并且作出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以进行电梯施工。 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保证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质量,真实、准确地填写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的相关记录或者报 —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电子、测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电子、测控专业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自动化专业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电气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工业现场检测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就业打下基础。 ] 课程衔接在课程体系中,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实训》等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系统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后续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实训》、《毕业实践》等。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课程的作用和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如下几点: 1.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同时又兼有专业课的特点,课程设计时既要考虑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强调理论性,又要考虑知识的现场应用,强调实用性。所以在学习各类传感器时,一般重点是基本原理、调试和应用维护,对内部结构和电路设计只作一般要求。 2.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前导课程的掌握情况,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掌握检测仪表的使用,检测系统的维护,对检测系统的设计不作要求。 考虑学生没有学习大学物理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

3.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为载体,以真实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三个方面达到预期目标: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检测仪表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培养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 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 (2)熟悉现场物理量的概念、特点。 《 (3)掌握检测仪表及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1)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表的使用。 (2)团队协作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等社会能力达到一定标准。 (3)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使用各种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及知识更新的能力。 <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素质培养目标:具有能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树立职业道德,初步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方法 单元1 检测技术基本知识学时:4 教学内容与要求: : 熟悉测量方法、检测系统组成和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检测系统的作用、地位,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掌握测量及误差等理论知识;能针对测试数据作误差分析处理。

最新版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食品分析》课程任务是:在学生基本了解了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原理、各种分析检测仪器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掌握食品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用分析检测方法、分析检测仪器能力,能够制定食品中各种检测组分的检测规程,熟练掌握各种组分检测的国家第一法(即国家仲裁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应用现代分析检测方法和设备检测的能力,对在线食品生产质量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与现代食品产品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1.2、课程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食品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食品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食品加工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的分析检测方法大量应用,根据对食品企业的调查,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食品生产工艺的操作、设备的调试、食品在线品质管理、食品化验室化验、食品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及食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因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生产、分析检测、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与食品质量检验有关的技术、管理、食品生产及教学、实验等相关工作的高等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2.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分析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综合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相关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级食品检验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一名从事食品分析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学好《食品理化分析》课程的内容,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电子产品检验概述、电子产品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和检验仪器操作规程。介绍做电子产品检验质量记录,如何出具电子产品检验报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帮助学生完成从课堂知识学习到生产工作实践的思想转变,加强学生的标准与规范意识,使学生具备电子测量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电子产品检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其成为能够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 在教学观念方面,需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树立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和基础课程教学局部优化协调统一的观念;树立加强素质教育,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个性特长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观念;树立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观念;树立教学层次多元化、培养途径多样化的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用新的人才观念指导教学工作的观念,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需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空间中建构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培养方案;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内容,广容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方案,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强化工程背景知识和应用分析,工程综合应用意识;妥善处理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档次、不同内容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重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 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梯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电梯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8T17:30:57.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陈阳王陈欢 [导读] 摘要:电梯应用于现代化的垂直运输中,涉及土木建筑、电力系统、电子技术等领域。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12 摘要:电梯应用于现代化的垂直运输中,涉及土木建筑、电力系统、电子技术等领域。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电梯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与之密切相关。近年,国家在不断的出台关于电梯检验评定标准、电梯安全检验制度、电梯安全检验措施等文件,用于保证电梯的安全使用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电梯检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目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的升降设备,它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还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电梯检验技术当中,从而使得电梯系统的工作性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让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1.电梯检验技术的概念 电梯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升降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常见的为垂直型电梯,主要用于乘送客人、运输货物。伴随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发展,电梯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电梯的结构、种类、形式也在逐渐增多,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由于检验技术的落后,导致在检测中无法准确的检测出全部的电梯故障,给应用电梯的全体带来许多的安全隐患,对此,如何有效应用电梯检验技术用于检测电梯故障是重点,同时电梯检测人员需要遵守规章制度,定期完成电梯检修与故障排查,保证电梯能够安全运行。一般来说,电梯检验工作人员在电梯检修时,首先要对电梯相关信息进行检测,检查电梯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查看电梯结构的平衡度、电梯的磨损程度,对此进行控制管理,保证电梯能正常使用,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电梯检验技术的基本内涵 目前,在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电梯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其中垂直式电梯的使用,主要是利用垂直式的升降设备,来对乘客或者货物来进行运输。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电梯建设施工当中,这就使得电梯结构形式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这就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是,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对电梯的正常运行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将相关的电梯检验技术应用到其中,来对电梯的故障问题进行定期的排查,从而使得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很好的保障。 3.电梯检验的基本应用技术 3.1目视经验检验 目视经验检验在电梯检验技术中是十分常用检验方法,包括两个方面,即目视检验和经验检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对电梯进行整体检验,还可以进行部分的检验,因此应用的范围很广。在对电梯的总体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时,需要采用整体的检验方法。在对电梯的组成部件进行检测时,则需要采用部分的检验方法。接下来再对目视检验和经验检验进行比较和分析。目视检验的检验对象是电梯的外观,所采用的工具较为简单,如测距仪和卷尺等,人为地对电梯配置的各种功能开关进行操作,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计算,检验电梯设施和材料部件的配置,如材质、大小和尺寸等,与行业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合乎标准。经验检验方法对于检测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种方法受人为的因素的影响较大,和目视检验方法互为补充,检测人员凭借自身经验,对电梯的故障原因做出分析和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2导轨无损检验 在电梯设备中,导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并且与电梯运行的舒适度息息相关,因此为了确保电梯运行的稳定性、舒适性,非常有必要对导轨进行认真细致的检验。由于导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通常采用无损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以避免检验的过程中对导轨造成损害,主要采用两种无损检验的方法,即激光检测法和线锤检测法。激光检测法相对来说较为先进,所采用的检测仪器是激光测距仪,检测时将测量设备和相应的接收装置分别放置在导轨的两端,通过发出激光,并将信息传给电脑,电脑根据获得的信息对导轨的垂直程度和扭曲程度做出分析和判断。 4.电梯检验技术发展 4.1电梯检验技术的绿色化发展 低碳环保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体发展方向,电梯检验技术同样应遵循该趋势,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科学推进,持续发展。应在实践阶段中持续完善电梯检验设备的优化设计,研发创设环保低能耗的检验设施。例如一些单位创设了环保绿色的磁力线锤,将其应用至导轨电梯系统的无损检测工作中,不仅延长了各电梯设施的应用服务寿命,同时抑制了电厂污染现象。再者,生产电梯检验设施厂商应全面注重设备在到达应用寿命进行的报废处置环节,确保其不会形成二次的环境污染,进而形成显著效益。 4.2电梯检验技术智能化发展 伴随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梯检验技术也势必向着集成、自动、智能与现代化的方向探索发展。由于电梯检验服务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技术难度较大,还较易发生随机性、突发性问题。因此,倘若应用机器人、智能设备取代人为操作检验,则可有效降低工作危险性,创设可靠、安全、高效的检测工作环境,提升检验工作水平,并节约从事检验的人工成本费用。当前,日本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均研发出应用机器人负责电梯检验以及紧急故障救援工作,我国则在科研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类似开发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由此可见,电梯检验技术的集成化、智能化将成为其未来的发展探索方向。其检测验证将通过综合指标的模式清晰的展现,将摒弃当前多指标的验证检测方式。这样一来将简化实践应用的检验电梯设施总体数量,可引入综合、集成、统一的检验设施,真正实现一站式验证与管理。 4.3电梯检验技术的远程化发展 一直以来,电梯故障困人为其应用服务阶段中最常见的一类安全事故,倘若不注重将引发人身安全的不良损失。为此,电梯厂商在初始时期规划设计了电梯系统监视技术。然而该检验体系仅被限定在电梯应用的建筑之中,通常由保安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当发生电梯故障,有人员被困时,则需联络专业技术人员前来进行安全解救,进而令紧急救援工作效率大大下降。因此,远程监控体系的应用可有效的

电梯安全检验标准及要求

1、为了加强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和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防止电梯运行时发生伤害事故,确保人身安全,根据 GB/T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GB/T1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及其它有关电梯的国家标准要求,使用电梯应遵守下列规程。 2、凡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实施安全检测: ①新装或更新的电梯在交付使用前。 ②在用电梯,每年一次。 ③重大改造或事故后。 ④年检时,可对在新检后不改变的项目,不进行检测,但对于可能变化及部分安全试验必须检测。 二、电梯安全检测时,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新装检电梯) 1、制造厂或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和文件。(其中①-⑧项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 ①产品出厂合格证书。 ②电梯机房、井道平面图。 ③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 ④电梯的电气原理图及其符号说明。 ⑤电梯电气接线图。 ⑥电梯部件安装图 ⑦电梯安装调试说明书。 ⑧备品备件目录。 ⑨下列装置式实验报告副本: a.层门锁闭装置。 b.限速器。 c.安全钳。 d.缓冲器。 2、电梯安装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①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电梯生产许可证、安装许可证或省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电梯制造、安装安全认可书证书副本。 ②电梯安装合同。 ③按安装规范验收的自验报告。 3、变更设计时,电梯使用单位应提供经制造厂或土建设计部门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4、以往历次安全检测记录、报告、运行许可证。 三、电梯安全检测前的基本条件 1、电梯正常工作应符合GB/T10058-97中3.2条的规定: ①海拔高度不超过计划1000米。 ②机房内温度保持在5到40度。 ③供电电压相对额定电压波动不超过7%。 ④运行环境中最潮湿时,最高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平均最低温度不低于

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电梯检验技术标准说明:电梯检验技术标准主要依据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0058-88《电梯技术条件》,GB10059-88《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1 每台电梯应设独立的主电源开关、开关应安装于机房入口方便操作处,其容量应能切断该电梯正常使用的最大电流。 2 同机房又亦两台以上曳引机时,应设匀分各开关对应电梯的标志。 3 控制电路中应设置有锁紧装置的计数器。无故障试运行不少于3000次。 4 控制系统应设置有效的相序、断相及过载保护装置。(测量相序使用熙源泰电力仪器网) 5 曳引机应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载开闸情况下,人力应可手动将电梯上下移动。无齿轮电梯应设紧急电动操作装置,使电梯能在断电时能就近平层。 6 盘车处应明显标出轿厢升降方向。 7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可靠,运行时无磨插,制停时应无撞击声。严禁带闸运行。开闸间隙应不超过0.7mm. 8 测速发电机如用链、带传动时,应设安全开关。反馈电压断电后,电梯应立即制动。 9 限速器调节部位加封记。标明动作速度,标出安钳动作响应的旋转方向;限速器应每二年进行一次校正实验。 10 额定速度大于1 m/s时,限速器应设安全开关(测量电梯速度的熙源泰电力仪器网)11 上下限位开关应完好有效,且不应与上下极限开关同时动作。极限开关动作后,对重或轿厢均不应与缓冲器相接触。 12 当轿厢、对重完全呀实在缓冲器上时,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必须不小于0.1+0.035V2(m的要求。 13 轿顶对重侧应设防护栏,其它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00mm时,应设置防护栏。 14 曳引钢丝绳 受力应相近,器差值应满足<=5%,绳头组合应可靠,绳头板固定应牢固,曳引绳不应有死弯、扭曲、断丝、磨损。 15 轿顶应设置能切断轿内一切操作和自动开关回路的检修操作装置,各按钮开关应标明其功能名称,安全开关应带红色标志。 16 当轿厢设有安全窗其轿厢安全窗应设置有效的安全开关。 17 层门、轿门下端与地坎的间隙应为4-8mm,层门滑块的固定应牢固,滑块不应脱出地坎滑槽。 18 开门刀与门滑轮的啮合深度应满足>=5mm,运行时门刀与滑轮,门刀与地坎,滑轮与轿坎不应相碰。 19 层门应设置直接式的电气机械联锁,其啮合深度应满足>=7mm, 侧隙1-3mm,接触应可靠,固定应牢固,被动门应有开关。 20 层门开启时,在应急状态下,电梯应以<0.63m/s的检修速度运行 21 各层门应设置机械钥匙开锁装置,

电梯维保检验标准

电梯维保检验标准 一、电梯日常检查细则: (一)电梯机械和电气部分的检查 1.电动机的油位、油色和温度是否正常,运行中有无震动和异味,通风是 否良好。测速机运转有无异常声响。对以上设备的外部进行清扫,保持 设备本色。 2.制动器的动作有无异响,线圈是否过热,紧固螺丝是否松动,制动轮表 面有无划痕和油污。 3.减速器油位、油色、油温是否正常,有无渗油、漏油现象。运转是否正 常,油污异常震动和冲击。对轴承部位应用听棒仔细监听轴承的工作情 况。 4.限速器和机械选层器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或卡阻现象。 5.控制柜、配电盘、变压器、电阻器等电气装置的电器元件动作是否正常, 如出现异味或异常声响,应进一步查找原因,对各指示仪表应观察指示 是否正常,对其进行检查,并做好外部清洁。 6.松闸扳手和盘车手轮是否放置在明显易取部位。 (二)轿厢内部的检查 1.检查轿厢内是否张贴安全检验合格证,灯具和隔光板是否完好,保持光 线明亮,电风扇能否正常使用,运行声音是否正常,灯具和风扇开关是 否好用。 2.操纵箱各按钮、开关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信号指示是否正常。 3.轿厢门的开关动作是否正常,运行中有无卡阻、跳动和异常声响。安全 触板和光幕是否好用,并每日清洁光幕。 4.轿厢内部是否清洁,装饰面有无磕碰损坏,。应每日保持内部清洁和装 饰面的完好如新,地坎槽内脏污应清洁干净。 5.乘梯检查轿厢的启停状态,包括运行的平稳性,平层的准确度和舒适感。 注意有无晃动、震动及来自井道里的异响响声。

(三)层站检查 1.召唤装置和楼层指示是否正常。 2.厅门锁是否灵活可靠,接点是否正常。 3.厅门地坎内有无赃物、积灰。门扇开关是否流畅,门关闭后观察门扇有 无刮伤、损坏。 二、电梯保养和维护 1.对采用滑动轴承的电机油位进行确认并作适当补充,使之不低于油镜中 线。 2.确认制动器的抱闸间隙是否均匀,两侧闸瓦的动作是否同步必要时作适 当调整。对各转动部位应挤加一次机油,保持良好润滑。 3.检查限速器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机械选层部分的转动机构和滑动部分工 作是否正常,有无停顿、卡阻现象,传动链条的松紧是否合适并作适当 润滑。 4.检查自动门机构动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调整传动皮带的松动度,对传动 部位进行清洁、加油保养。检查轿厢门锁开关和厅门联锁钩合是否可靠。 对门导轨进行清洁、润滑,使门的关闭和打开动作流畅、准确到位。 5.对导向轮、复绕轮、轿顶轮、对重轮、各张紧轮等进行清洁保养,并挤 加润滑脂进行润滑,使之转动灵活。 6.检查、调整电梯的平层装置和制动弹簧,使平层准确度控制在允许范围。 7.逐一检查各信号指示、按钮、开关、指示仪表的可靠性和完好状态,并 做好清洁、修复工作。 8.做好安全钳传动机构的外表清洁和加油润滑工作,对固定螺栓应逐一加 固,保证动作可靠。其钳口部位要保持清洁无油垢,滚动或滑动部位可 涂锂基润滑防锈。同时,应检查钳座有无裂痕,固定螺栓是否坚固。 9.检查电气安全装置的动作可靠性,如断相保护、测速保护、终端限位保 护、液压缓冲器复位开关、安全钳开关、急停开关、检修开关、电联锁 装置等,应保持安装位置准确、固定、清洁,相关传动部位应有良好的 润滑。

电梯曳引钢带及检验技术

电梯曳引钢带及检验技术 工业技术 电梯曳引钢带及检验技术 王毅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昆山分院215316) 摘要:针对电梯悬挂装置采用的新材料…钢带技术的成熟运用,在实际检验中提出了曳引钢带的单项检验方案 关键词:曳引钢带节能检验方案 一 前言 185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 梯诞生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上.从那以后,升降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 广泛应用.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 发展,电梯制造技术也呈高速发展的态势. 奥的斯公司在2000年开发的GeN2系列电梯 中首次提出了聚氨酯扁平复合钢带技术; 迅达公司开发的Schindler3300系列电梯中 采用了ARAMID纤维曳引绳技术.由此可 见,节能技术,安全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 等,将成为中国电梯企业的研究方向.为了 响应国家节能增效的政策,节能产品依然 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同样新技术,新材料的 问世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也提出了新的检 验要求. 二,曳引钢带的说明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电梯

的悬挂装置…钢丝绳需求量也在迅速上升,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按照原有机械设备,工艺生产制造的电梯钢丝绳已很难全 面满足高层高速电梯的需求.目前"节能" 已成为电梯市场上主题和热点,因此,作为电梯的心脏,曳引机将向更加小型化发展, 这势必导致钢丝绳制造企业不断研发,推 广如钢带,纤维曳引绳等的新型材料来适 应曳引机的发展. 电梯钢丝绳的特点是结构紧密,柔软, 使用伸长小,疲劳性能高.聚氨酯复合钢带的高曳引力和高柔韧性让相配套的永磁无齿轮主机,体积比其他电梯产品主机小70%,可轻松实现无机房/fl,机房设计,节省了建筑空间,降低了建造成本;钢带比传统钢丝绳含有更多的钢丝数量,在具有相同 曳引力的情况下,钢带整体重量比传统钢 丝绳轻2O%,在正常运行条件与专业维修保养的条件下寿命是传统钢丝绳的2到3倍. 曳引钢带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上的成功应用,为电梯带来的是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增加使用寿命等一系列的节能效果.因此,扁平聚氨酯复合钢带,纤维曳引绳等新型的节能材料的推广运用,加快了曳引机 往更小型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发展的步伐,最终使电梯往更节能,更绿色,更完 善的方向发展. 三检验技术 随着曳引钢带技术的成熟并加以成功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自动检测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既是前期理论课的延续,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选择、应用、调试和维护各类传感器的能力,组成各种检测系统的能力和对自动检测系统的分析、调试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本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共性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主要有《电气技术基础》、《电子CAD》、《高等数学》等,平行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等,后续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电控与PLC应用技术 II》、《过程测量与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①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自动检测技术》面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全体学生,注重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软件开发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②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③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各类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向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项目驱动、案例分析、学做合一等方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对传感器的选择与应用能力,对自动检测系统的分析与调试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学生学习鲜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本着懂方法,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

(技术规范标准)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说明:电梯检验技术标准主要依据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0058-88《电梯技术条件》,GB10059-88《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1 每台电梯应设独立的主电源开关、开关应安装于机房入口方便操作处,其容量应能切断该电梯正常使用的最大电流。 2 同机房又亦两台以上曳引机时,应设匀分各开关对应电梯的标志。 3 控制电路中应设置有锁紧装置的计数器。无故障试运行不少于3000次。 4 控制系统应设置有效的相序、断相及过载保护装置。(测量相序使用熙源泰电力仪器网) 5 曳引机应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载开闸情况下,人力应可手动将电梯上下移动。无齿轮电梯应设紧急电动操作装置,使电梯能在断电时能就近平层。 6 盘车处应明显标出轿厢升降方向。 7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可靠,运行时无磨插,制停时应无撞击声。严禁带闸运行。开闸间隙应不超过0.7mm. 8 测速发电机如用链、带传动时,应设安全开关。反馈电压断电后,电梯应立即制动。 9 限速器调节部位加封记。标明动作速度,标出安钳动作响应的

旋转方向;限速器应每二年进行一次校正实验。 10 额定速度大于1 m/s时,限速器应设安全开关(测量电梯速度的熙源泰电力仪器网) 11 上下限位开关应完好有效,且不应与上下极限开关同时动作。极限开关动作后,对重或轿厢均不应与缓冲器相接触。 12 当轿厢、对重完全呀实在缓冲器上时,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必须不小于0.1+0.035V2(m)的要求。 13 轿顶对重侧应设防护栏,其它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00mm时,应设置防护栏。 14 曳引钢丝绳受力应相近,器差值应满足<=5%,绳头组合应可靠,绳头板固定应牢固,曳引绳不应有死弯、扭曲、断丝、磨损。 15 轿顶应设置能切断轿内一切操作和自动开关回路的检修操作 装置,各按钮开关应标明其功能名称,安全开关应带红色标志。 16 当轿厢设有安全窗其轿厢安全窗应设置有效的安全开关。 17 层门、轿门下端与地坎的间隙应为4-8mm,层门滑块的固定应牢固,滑块不应脱出地坎滑槽。 18 开门刀与门滑轮的啮合深度应满足>=5mm,运行时门刀与滑轮,门刀与地坎,滑轮与轿坎不应相碰。 19 层门应设置直接式的电气机械联锁,其啮合深度应满足>=7mm, 侧隙1-3mm,接触应可靠,固定应牢固,被动门应有开关。 20 层门开启时,在应急状态下,电梯应以<0.63m/s的检修速度运行。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 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而检测技术则是控制过程获取信息的唯一手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1.2课程设计理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集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方法,并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 1.3课程开发思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也可以从事一些电工相关的行业。分析岗位群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