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练习题之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初中生物练习题之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初中生物练习题之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染色体是由()

A.蛋白质构成的B.很多DNA构成的

C.蛋白质和DNA构成的D.脂肪构成的

2.下列排序中,由大到小正确的是()

A.染色体、基因、DNAB.基因、DNA、染色体

C.染色体、DNA、基因D.DNA、基因、染色体

3.下列对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就是染色体,染色体就是DNA

B.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C.DNA分子是直线形,分子很大

D.DNA分子的结构比较复杂,但里面没有遗传信息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正常体细胞中都包含23对染色体

B.每条染色体上都包含46个DNA分子

C.精子和卵细胞中各含有23条染色体

D.每个DNA分子上都包含很多个基因

5.下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遗传学】第七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九章数量性状遗传 本章重点: 1. 数量性状的特征及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2. 遗传率和在育种上的应用; 3. 近亲繁殖和回交的遗传效应; 4. 纯系学说和意义; 5. 杂种优势。 前述的遗传现象是基于一个共同的遗传本质,即生物体的遗传表现直接由其基因型所决定→可根据遗传群体的表现变异推测群体的基因型变异或基因的差异。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的特点: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变异不连续(discontinuous),在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可以采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其遗传动态。 生物界中还存在另一类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continuous)→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例如,人高、动物体重、植株生育期、果实大小,产量高低等。表现型变异分析→推断群体的遗传变异→借助数量统计的分析方法→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数量性状的类别: ①严格的连续变异(Continuous variation):如人身高;株高、粒重、产量;棉花纤维长度、细度、强度等; ②准连续变异(Quasi continuous variation):如分蘖数(穗数)、产蛋量、每穗粒数等,但测量其值时,每个数值均可能出现,不出现有小数点数字。 但有的性状即有质量亦有数量性状的特点质量-数量性状。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数量遗传学是在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门学科,但与孟德尔遗传学有明显的区别。 1918年,费希尔(Fisher R.A.)发表“根据孟德尔遗传假设对亲子间相关性 的研究”论文→统计方法与遗传分析方法结合→创立数量遗传学。 1925年著《研究工作者统计方法》一书(Statistical Methods for Research Workers),为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首次提出方差分析(ANOV A)方法, 为数量遗传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性状遗传

《性状遗传》导学案 【课标要求】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学习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并能举出相关的例子说明。 2.知道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3.概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和关系。(重、难点) 4.能够用遗传图解表示亲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重点) 5.通过调查、分析遗传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本节的内容在充分理解掌握本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依据 P83表4.4-1得出相对性状概念,依据图4.4-9,看出紫花和白花的后代全部 ..是紫花,所以后代全部紫花中应该有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但在后代中白花却没有得到表达,因而白花就是隐性性状,控制白花的基因便是隐性基因。判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应从较多的活动中来慢慢理解,仅仅用一两节课的时间来完成,很明显是不够的,除了要理解巩固知识,更需要同学们用习题(生活中的现象)来加深印象。 【学习过程】 同学们先自己回顾一下本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相关内容。 (一)自主学习,找出困惑。 1.性状和相对性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P82图4.4-8几种生物的性状和P83表4.4-1以及P82,P83第一自然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性状?请举出我们人类的2个性状。 ②什么是相对性状?根据上面你提出的我们人类的性状,分析它们的相对性状分别是什么?

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4.4-9、4.4-10、4.4-11以及课本P83—P85第一二自然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图4.4-9、4.4-10豌豆花色和鹦鹉羽色的遗传现象中,豌豆和鹦鹉的哪些性状是相对性状?这些相对性状在亲后代之间是怎样表现的? ②读图4.4-11后,请你阐述一下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③结合图4.4-9、4.4-10豌豆花色和鹦鹉羽色的遗传现象,根据课本提示,总结什么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3.用遗传图解表示亲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请同学们对应课本图4.4-12仔细阅读课本P85第三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某同学父母都有耳垂,但他却没有耳垂,根据课本4.4-12图形式,尝试用图解的形式简要说明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请你分析一下,有耳垂和无耳垂那个是显性性状,那个是隐性性状?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1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地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说明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3.重点:能完成DNA粗提取实验的操作,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基因的重要作用。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1. 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每条染色体上有DNA 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多个。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3.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并且通常是存在的,基因和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中也是存在的。 4.常用作遗传研究的昆虫是,它只有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另一条来自。 5.请选择填写下列生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猎犬的心肌细胞有()条, 水稻的叶肉细胞有()条, 黑人的皮肤细胞有()对。 A.46 B.78 C.24 D.23 6.人体内可能有三万个基因,这些各不相同的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人的。 知识点二: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1.就好像盖房子的蓝图,它规划了和个体的,甚至衰老和死亡。 2.如果把生物体比作一个建筑物,那么建筑物的主要构件是。 3.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但不能控制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表现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4.基因通过指导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包含的,从而控制生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合作探究】 1.骨细胞与骨骼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现出的性状不同,请分析其原因。 2.将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分别注入甲和乙两种细菌的细胞中,能繁殖出新的噬菌体的是() A.甲细菌 B.乙细菌 C.甲和乙细菌 D.甲或乙细菌 3.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最新-八年级生物上册 218《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同步

生物: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1、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2、在下列基因组合中,表现出相同性状的是 ( ) A.Cc和CC B.CC和cc C.Cc和DD D.Cc和cc 3、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下一个无耳垂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 ) A.Aa和AA B.Aa和aa C.Aa和Aa D.AA和AA 4、牛的体细胞中含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中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 A.30对,30对 B.30条,30对 C.30条,30条 D.30对,30条 5、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 ) A.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B.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不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C.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个基因6、基因A和a的关系是 ( ) 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位置上 C.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D.位于一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7、若豌豆的花瓣细胞具有12对染色体,那么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 A. 6条 B. 12条 C.6对 D.12对 8、图l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关于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

初中生物专题八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八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网络结构] 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决定性状。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章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要求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的物质基础;了解染色体同基因、基因同性状的关系;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了解变异现象及其原因;了解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中考中,染色体、基因、性状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常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地从相关的图表、资料、图形中获取信息,正确地分析、判断提高解题能力。人类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要分清:白化病、血友病、色盲是遗传病;红眼病、艾滋病、流感是传染病;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坏血病、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在中考中常将各种疾病混在一起,从某个角度来选择正确的选项。 [经典例题剖析] 例1:请据图描述细胞核、染色体、 () A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 B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C染色体>细胞核>DNA>基因 D染色体>DNA>细胞核>基因 [解析]本题要理清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小单位。[答案]B 例2: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 [解析]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亲代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染色体都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在生殖细胞内减半。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体细胞一样的数目。[答案]D [预测新题演练] 【选择题】 1、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生物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生物性状的遗传 要点精讲 一、遗传物质的发现与遗传学基本定律 (一)孟德尔自由组合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F2代出现3∶1的分离 相对性状----分离(同一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不同性状----自由组合(不同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二)摩尔根与连锁遗传定律 连锁现象:英国遗传学家贝特生1906年在香豌豆杂交过程中发现。 紫色基因----红花基因;长花粉基因----圆花粉基因 1911年美国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摩尔根(1866-1945)用果蝇作杂交实验,发现了同类现象,提出了连锁与互换的概念。 基因重组规则: 两个基因在染色体离得越远,重组频率越高; 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离得越近,重组频率越低。 二、基因概念的发展与基因的本质 (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孟德尔----性状遗传因子决定的 约翰生----基因(gene)概念 摩尔根----基因位于染色体并呈直线排列 Avery等----揭示了基因的本质是DNA Watson Crick----DNA双螺旋结构 遗传密码、中心法则 基因的种类很多:有表达的、不表达的;有连续的、不连续的;有重叠的、不重叠的等等基因从功能上可分为:可转录、翻译的结构基因(占多数)、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转录、翻译活性的调控基因。 (二)基因的本质 1952年美国冷泉港卡内基遗传学实验室的赫尔歇及其学生简斯利用噬菌体同位素标记感染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典型例题 【例1】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和纯合体黑色雌蜂杂交,则子二代蜜蜂体色是 A全部是褐色B褐色:黑色=3:1 C母蜂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D母蜂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答案】C 【解析】雄蜂为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因此所有的子二代雄蜂和母本一样,为黑色,基因型为a 母蜂和工蜂都是双倍体,褐色雄蜂只产生A型精子,黑色雌蜂产生a型卵子,因此双倍体子二代基因型都为Aa,所以都是褐色的

最新整理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

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 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 杂交方法 人的高、矮遗传也象豌豆一样吗? [解决办法] 杂交方法____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____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北师大版八上《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教案

第2 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材分析: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改变是遗传和变异的实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 分子上的小片段、每个基因携带某种特定遗传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等。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 、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二、学情分析: 我校创办时间短,学生数多,学生大多数是城镇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方面比较强,整体素质高思维活跃,对知识的好奇心强,尽量多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 〈3〉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的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2、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五、教学难点: 染色体、DNA 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 本课使用的课件ppt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为生物性状的多样性做了科学合理的解释。但是涉及生命的微观结构基础,是学生日常看不见,平时又很少听到的一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一节难点课。为突破该难点,从学生已有一定了解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出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又联系七年纪临时装片的制作引出染色体,再通过课件展示染色体的成分引出DNA及DNA的结构图片,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建筑物的设计图和主要构件,弓I出基因、蛋白质和性状表现的关系。 整节课应加强师生互动,由教师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回答一师生共同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九、教与学互动过程: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 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1.染色体:存在于中容易被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和 组成。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个DNA分子。DNA分子是一种双螺旋结构。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 3.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4.三种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关系(以人为例):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 归纳:在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是存在的,基因也是存在的; 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的,基因也是存在的。 二、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1.基因通过指导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2.每个基因并不是在每个细胞中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 3.基因虽然能够控制生物性状,但也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由 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 .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 C .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 .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2.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在水稻第7染色体区域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只需控制一个单基因就能提高水稻产量。关于DNA、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 B.DNA上包含有许多基因 C.一对染色体上均仅有一对基因 D.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1.若豌豆的花瓣细胞具有12对染色体,那么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 A. 6条 B. 12条 C.6对 D.12对 2.科学家成功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说明,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脂肪 C.蛋白质 D.抗病毒干扰素 3.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的哪一种结构上?() 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染色体 4.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正常来源是()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 C.一半以上来自母方,一半以下来自父方 D.与父亲相似的人,来自父方;与母亲相似的人,来自母方 5.下列细胞中,不具有成对染色体的是() A.叶肉细胞B.肝细胞C.精子D.受精卵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整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第七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以前所学性状如水稻的梗与糯,豌豆种子的圆与皱等。相对性状差异明显,一般没有过渡类型,这种变异为不连续变异,呈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叫质量性状。 通常把差异不明显的变异叫连续变异,呈连续变异的性状叫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棉花的纤维长度等。 数量性状的遗传要比质量性状复杂得多,它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而且它们的表现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则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小),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数量性状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时,往往要分析多对基因的遗传表现,并要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艾默森(R.A Emerson),伊斯特(R.A East)用短穗玉米P 1和长穗玉米P 2 杂 交,结果如下: 1、特点: 第一是连续变异,数字表示 第二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 P 1 P 2 、F 1 每个群体所有个体基因型都相同但个体有差异,如F 1 9—15cm,F 2 群 体个体基因型不同,变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结果。 2、数量性状的表型在统计学上的特征 (1)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往往表现为中间类型; (2)F1和F2的平均表现接近,但F2的变异程度大于F1; (3)数量性状的表型特征体现在群体而不是个体; (4)表型变化服从于正态分布。

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小麦粒色杂交 1909年尼尔森(Nilsson)实验:小麦子粒颜色硬质多为红粒,粉质多为白粒。 红粒×白粒红粒红粒(浅红,最浅红):白=3:1 红粒×白粒红粒红粒(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白=15:1 红粒×白粒红粒红粒(最深红,暗红,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白=63:1 解释:用R 1r 1 ,R 2 r 2 ,R 3 r 3 表示小麦红粒白粒。假设R为控制红色素形成的基因, r为不能控制红色素形成的基因。R 1R 2 R 3 为非等位基因,其对红色素的合成效应相 同,且为累加效应。 (1)红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白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红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2R 1R1r 2r 浅红最浅红白(3种) (2)红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白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红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4R 3R1r 2R2r 1R3r 4r 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白(5种) (3)红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白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红粒R 1 r 1 R 2 r 2 R 3 r 3 6R 5R1r 4R2r 3R3r 2R4r 1R5r 6r 最深红暗红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白(7种)F 2 表型的类型:2N+1种,频率(1/2R+1/2r)2n展开后各项系数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例题解析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1.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解析】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性状的小单位,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由于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细胞核中都存在染色体,因此,基因在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都存在。基因同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生物某个性状一般由一对基因控制,但也有由多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现象存在。 【答案】C 2.人类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质中 B.细胞膜中 C.细胞核中 D.细胞的各个部分 【解析】人体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含有遗传物质,大部分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附着在染色体上,极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胞膜中则不存在遗传物质。【答案】C 3.下列关于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玉米的卵细胞含有玉米的全部遗传信息 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DNA完全相同 C.一个DNA分子只控制一个性状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在体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是体细胞中成对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遗传信息,因此精子和卵细胞含有本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细胞核中DNA数目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DNA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在染色体上 B.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叫染色体 C.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D.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性状、染色体、基因、遗传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理解,容易混淆。根据定义,我们知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一些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上面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染色体上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某个具体性状是由遗传物质上的一个小片段——基因决定的,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答案】B 5.下列关于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②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③在体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成对的④在精子、卵细胞内,染色体是不成对的⑤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对生物的性状起决定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上有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即基因。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牛体细胞中为30对,水稻体细胞中为12对。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减半,即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为23条,牛的则为30条,水稻的为12条。 【答案】D 6.同卵双胞胎有许多非常相像的性状,主要是因为他们() A.是同一父母的后代 B.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是同时出生的 D.生活条件相同 【解析】此题考查基因控制性状。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说明遗传物质一样。同一父母产生的不同的生殖细胞所携带的遗传物质也不一样,生活条件相同只能影响一部分性状相同,性状与出生的时间无关,许多性状相像只能说明他们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B 7.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是指人工诱导无性生殖,即不通过生殖细胞结合,由

初中生物遗传部分练习卷

1、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2、人类有双眼皮和单眼皮之分。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B,控制单眼 皮的基因是b。下图是有关人类眼皮性状的遗传图解,请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该遗传图解中,父亲的性状表现是。 (2)从图中基因组成看,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种。(3)图解中①的性状表现为,③的基因组成是。 (4)该夫妇生出一个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是。 3、已知人类的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控制有酒窝的基因是B,控制无酒窝的基因是b。 (1) 有酒窝和无酒窝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2) 小英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3) 若小玲母亲再生一个孩子,无酒窝的可能性是。 (4) 小红母亲通过整形手术,在面部做出酒窝后,能否再生出一个 有酒窝的孩子? 4.人类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其中褐眼由显性基因D 控制,蓝眼由隐性基因d控制,且位于细胞内的一对染色体上。下图为某男子体细胞内染色体上控制眼色性状的一对基因,请据图回答:(1)该男子眼色的性状表现为。 (2)已知该男子的母亲是蓝眼,则该男子父亲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3)该男子与一位褐眼女子结婚,生了一个蓝眼女儿,他们再生一个褐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5、下图显示棕毛豚鼠(雄)与黑毛豚鼠(雌)相交后产生下一代的遗传结果,其中黑色为显性,棕色为隐性,用T、t表示控制皮毛颜色的显、隐性基因。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根据图中结果,推断子一代豚鼠的基因组成。(2)子一代两只雌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黑色豚鼠占后代总数的%。 (3)子一代黑色豚鼠与色的豚鼠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黑色与棕色的比例为1:1。 6、观察下列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序图,请回答:

苏教初中生物八下《人的性状和遗传》教案_5

《第二节人的性状和遗传》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遗传性状,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年到了暑假和寒假,各大电视台都会播放《还珠格格》,其中小燕子的扮演者赵薇如今已为人母,现在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小孩中找出赵薇的孩子。我们看出眼睛、鼻子这些部位长得都很相似。现在请同学们你们自己来说一说你们又有哪些部位和自己的父母长得像呢? 生:回答问题。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遗传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今天让我们继续进入生物的殿堂,一起来探讨生物的性状和遗传。 二、新课学习 (一)遗传性状: 师:像刚才大家所列举到的这些,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我们有很多性状跟父母相似,但是不是父母所具有的所有性状都可以遗传给我们呢? 生:不是 师:对,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可以进行遗传。这里老师给大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可以遗传的性状。我们一起来调查下这些性状在我们班的表现情况。 (二)相对性状: 师:好,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耳垂比无耳垂的人数要多,同样能卷舌的比不能卷舌的多,大拇指能向外弯曲的比不能弯曲的多。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吗,这需要你好好听课,精彩答案将在后边。 我们继续来探究耳垂,他是我们刚才讲的遗传性状,针对这一遗传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两种表现形态。同样的现象还有大拇指的能否弯曲、能否卷舌,像这样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我们将其命名为相对性状。 请同学们齐读相对性状的概念。 生: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教师强调做练习题。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师:现在,同学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父母的许多性状会在我们身上出现?那么父母究竟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后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 生:遗传物质,基因,DNA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非常好。我们已经学习了: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称作为基因。正是因为父母把控制性状的基因给了我们,我们才能够像父母。我们知道人体有多少对染色体? 生:23对 师:对,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而基因又位于染色体上,那它是如何存在呢?位于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对性状是如何控制的呢,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课文。 生:阅读并一一回答问题。 A、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并且有个对应的关系,位于两条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基因控制着同一性状。 B、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形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形性状的基因叫做隐形基因。(什么是显隐性性状呢,这个是自然界的事实情况,例如有耳垂为显性性状、无耳垂为隐形性状。) C、显性性状的基因组合:D D、Dd。隐形性状的基因组合:dd。 注:此处需要重复强调显隐性基因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性状的外在表现受到了看不见的基因的控制,但我们还是没办法知道父母如何将性状传给我们。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生:受精卵 师:受精卵由什么形成? 生:精子和卵细胞。 师:那我们接下来需要探讨的就是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染色体说起。原来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在通过特殊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具体过程高中你们会进一步学习)形成生殖细胞时。这一对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也随着分离开来,分别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3、简述基因的严重作用。 重、难点: 重点:能力:独立操作完成DNA粗提取实验 难点:情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格的科学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主要知识结构有: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片段,每个基因携带某种特定遗传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完成表达遗传信息。为上节课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也为进一步学习遗传规律等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导入课题: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性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是否也是遗传现象?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性状。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 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性状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这种现象就是遗传。用生物学的术语叙述遗传这一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若性状与父母例外,叫做什么?子女为什么会出现例外于父母的性状?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但是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如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 提出问题,讨论:父母能否直接将详尽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提出问题: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为什么可以决定后代具有什么性状?我们必须研究细胞内部的结构和细胞所含有的物质 2.染色体和基因: (1)染色体:

遗传学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8.6 习题

第八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填空题 1、在某一养鸡场饲养的某种鸡中,已知鸡蛋产量的遗传力H2=0.9,那么该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于因素决定的。 2、在来航鸡中,已知来航鸡的产卵量的遗传力是H2=0.05,那么该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___因素决定的。 3、数量性状呈变异,不同表型之间有很多类型。 4、在数量性状遗传中,多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和作用。 5、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表现为,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称为。 6、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是利用作为环境方差的估计。 7、数量性状遗传中,遗传方差可分解为,,三部分。 8、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一般质量性状的遗传率。 9、一个连续自交的群体,由杂合开始,需要经过代自交,才能达到大约为97%的纯合子。 10、根据生物性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两大类。一类叫( ),它是由( )所控制的;另一类称( ),它是由( )所决定。 11、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说明这个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12、数量性状一向被认为是由()控制的,由于基因数量(),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 13、遗传方差的组成可分为( )和( )两个主要成分,而狭义遗传力是指 ( )占( )的百分数。 14、二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以累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这两个纯合子杂交,F1高度为() cm,在F2代中株高表现40cm 的基因型有()等三种,F2中株高40cm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5、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和()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 16、一个早熟小麦品种与一个晚熟品种杂交,先后获得F1、F2、B1、B2的种子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得到各世代的表现型方差为:Vp1=7、Vp2=5、VF1=6、VF2=30、VB1=21、VB2=19,试估计该性状的环境方差VE=(),广义遗传率h2B=(),狭义遗传率h2N=(),加性方差VA=()。 17、测得矮脚鸡(P1)和芦花鸡以及它们杂种的体重的表型方差如下:Vp1=0.1、Vp2=0.5、VF1=0.3、VF2=1.2、VB1=0.8、VB2=1.0,由此可计算出体重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狭义遗传力为(),加性方差为(),显性方差为=()。 18、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小麦不同世代某一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方差如下: P1 P2 F1 F2 B1 B2 世代 方差81210403022 则F2群体的遗传方差是(),加性方差为(),广义遗传力为(),狭义遗传力为()。 19、一个有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 20、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群体中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则

最新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性状的遗传测试题 精品

第三节性状的遗传 【学习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 状。 2.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和关 系。 4.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问题导学】 探点一生物的性状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生物的性状”这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完成下列各题:1.什么是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相对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以及“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是相对性状吗?为什么? 4.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父母是双眼皮,子女也是双眼皮 B. 山羊的毛较直,绵羊的毛卷曲 C. 玉米的圆粒与扁粒 D. 马的白毛与鼠的灰毛 探点二基因与性状遗传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基因与性状遗传”这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 4.4-9、图4.4-10、图4.4-11、图4.4-12, 完成下列各题。 1.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____________控制的,基因位于_______上,由于染色体在细胞内是_______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_______存在的。 2.弄清以下两组概念: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3.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_____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__________。正是由于_______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遗传,才使得生物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合作互助 1.试着用今天所学知识确定图4.4-9和图4.4-10中各个个体的基因组成。得结论后在同学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