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图文稿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图文稿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图文稿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复习研讨课交流资料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和省略等方面让学生对较大的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后,应该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关整数的知识体系,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会读、写较大的数,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但是学生的知识是零乱的,没有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理念设计:

复习课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学习、归纳整理、恢复、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化掌握数学技能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回忆知识进行复习,把已学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完成的整数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回忆和整理,熟练运用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大数,灵活运用数的改写和省略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共享中巩固大数的相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

自我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顾与综合训练。

教学难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梳理建构。

1、自主回忆。

师:同学们,看到今天的课题,你能回忆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呢?

2、自主梳理

要求:在学生回忆并汇报所学中药知识点的基础上,以前后桌为单位进行整理回顾。

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数的读法: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内数的写法

大数的认识数的写法:亿以上数的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3、沟通联系。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思考讨论:

(1)在这些知识中,你认为哪几个知识点之间最为紧密?可以连一连,圈一圈。

(2)你认为掌握这些知识的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汇报呈现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因为学生将本单元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只是一种外在的整理过程,并未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建立“知识网络。因此,通过问题设置,引领学生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知识体系的生长点,这样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完善学生的认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二、综合应用,强化理解。

(一)复习数的概念

1、计数单位

(1)师:我们首先来看1,1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它还是一个计数单位,写作“个”。教师随即板书“个”。

(2)提问: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比最大的一位数多1的数是几随即引出计数单位:十。

(3)

(4)提问: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5)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板书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

(6)提问: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哪些?学生叙述。

(7)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说明:像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9)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回忆起“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还可能发现“计数单位越往左越大,越往右越小。”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启发学生“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依

(11)v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领学生概括提升: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设计意图】计数单位是构成“数”的基本概念,对于数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复习计数单位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借助问题引领学生,强化学生对数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了部分计数单位,并回顾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适时提升概括,使学生的复习活动不是仅停留在简单的再现层面,而是在复习巩固旧知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教师:这些计数单位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占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占的位置叫做“十位”......教师依次板书各个数位,并用线段框起来,构建“数位顺

序表”,并由学生默记。

(2)提问:这个数位顺序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哪一位第2位呢第4位“亿位”在第几位我国的计数习惯是几位一级每一级分别表示什么

(3)教师小结:数位顺序表必须要熟记于心,因为它是我们写数、读书的基础。

【设计意图】数位及数位顺序表与计数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写数、读书的基础,也是构成数的基本元素。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以计数单位为线索,明确了数位的内涵,加深了理解,并和学生又一次经历了数位顺序表的形成过程,还以默记、提问的形式加以强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位及数位顺序表”的理解,而且也为复习数的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听数写数。

(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三千六百三千六百万三千六百亿五十万四千二百三十六

一百零五亿三千零四万九千零五十六一千二百万零九百

(2)集体订正,说一说写数要注意什么?

2、对比提升

(1)第一次读数

要求学生读出上面的数。

提问:在这些数中,同样是0,在读的时候一样吗?

(2)第二次读数

要求学生边读边书写。

提问:在刚才的读数、写数中,你们发现读数与写数有什么相同点吗?

教师重点引导:读数和写数,都是从最高位起。

【设计意图】

在此处设计了零次读数,要求不同,源于目的不同。第一次读数,旨在引导学生归纳:0在每个数级的末尾时,都不读;0在每个数级的中间时(连续),只读一个0。将读数,特别是有0 的读法这一难点的训练到了实处,从而加深了对读数方法的理解。第二次读数,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对比写法和读法的基础上,沟通二者的联系,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3、有序排列。

要求学生把上面的数,按一定的大小顺序排列在本子上,并说一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三)复习“近似数”与“准确数”。

1、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多位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大家的变现相当棒!其实,像这样的大数,在生活中应用得特别广泛,为了奖励大家刚才的良好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大数‘。

2、欣赏“生活中的大数”。

提出要求:

先读一读,再找一找: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请你运用改写或求近似数的知识把上面的数据改写为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欣赏生活中的大数目的在于,首先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加深对抽象的符号化的大数的理解,引领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真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知识及其学习的亲切感,适时进行了德育渗透;二是巩固了近似数与准确数的辨析和理解,培养了数感。同时,强化了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法,对方法的适时提升有助于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四)释疑问难,重点训练。

1、由学生提出疑惑或不足,进行师生互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地设置题目,进行重点训练。

2、用0--9这10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和最小的十位数。

三、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要求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都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历程。特别是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整合。

四、板书设计:

复习大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数的读法: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内数的写法

大数的认识数的写法:亿以上数的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大数的认识复习课,目的是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数的读法和写法,改写、省略亿、万后面的数。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我们知道,复习课的本质就是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灵活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积极处理“理”与“练”的关系。在开始复习数位顺序表时,我先让学生完成表格梳理提练知识,进而通过练习内化,做到以理带练(先理后练);在其后的读写数、改数的复习过程中老师又是灵活组织教学方式,偶尔边讲边练,有时又有先有后,使理练结合(边理边练)与以练为主以理为哺(先练后理)的方式各展其能。相对应练习的设计上,我尽量追求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兴趣。尤其最后一环节,提高了难度,做到练习多层次,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还是不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来说,很多地方都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

权。

数学组:王娜

2015年1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