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与规划--l 成都市龙泉驿区乡村旅游

旅游开发与规划--l 成都市龙泉驿区乡村旅游
旅游开发与规划--l 成都市龙泉驿区乡村旅游

成都市龙泉驿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管窥

旅游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而其中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而且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的部分内容是我们专业我们小组的科技立项所研究的内容。“乡村旅游”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国外的研究学界,其英文为“rural routism”,还可以用agro-tourism和farm tourism等等来翻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不少专家学者都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问题,他们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根据Gilb和Tung(1990)的定义: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而我国的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虽然乡村旅游概念的认定不尽相但主要都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其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物,二者缺一不可。而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乡村旅游,作为新的旅游休闲模式,引领着中国休闲旅游的新潮流。而说到成都的乡村旅游,就不能不提到这种旅游的“开山功臣”——农家乐。1987年,农家乐旅游形态首先出现在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徐家大院。穿竹林、走石径、过小桥、观花木盆景、吃农家饭菜,每人一天花费一二十元,就可休闲娱乐一天。人们把这种以农家庭院为载体的旅游形式叫“农家乐”。

乡村游和其他传统旅游方式不同,讲究的是亲身体验,接近自然。而且多数是自助短程游,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旅游方式和游玩内容。农家乐的游客通常是周末早上出城,到成都周边找到一处农舍,三五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边娱乐边聊天。时近中午,农舍主人利用当地的瓜果鱼肉弄出一桌热气腾腾的菜

肴。酒足饭饱之余,再四处看看山花,观观田园风光,钓钓池鱼,待到夕阳西下才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这是乡村游的最初模式,也是最普遍的休闲方式。最近成都乡村游的休闲方式又有了大革新,那就是以认种土地、认养蔬菜为主,结合“休闲、劳作、收获”的回归田园的亲身体验方式。远离城市的喧嚣,亲近乡土与乡情,释放疲惫的身心,沐浴纯净的阳光,耕耘自己的土地,收获快乐与健康,这是货真价实的融入自然,体验纯正原生态。走进龙泉乡村,郁郁葱葱的绿色扑面而来。道路两旁,青枝翠竹,绿草如茵;农舍前后,蜂飞蝶舞,暗香浮动。依托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致,龙泉乡村旅游在不断规范中得到发展和壮大。

“农家情趣+田园风光+城市文明+城市生活”的农家乐模式已成为一、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农家乐作为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的乡村旅游业态,不仅是龙泉,如今已遍及成都城郊和乡村,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古镇为主要产品的乡村旅游产业业态,构建了以城郊为主,向东向西,以平坝、丘陵、山地梯次发展的格局。2003年以来,成都市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紧密联系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改善环境、修建道路、整治农居风貌,使“农家乐”的经营具备了更加成熟的条件。投资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城市人、企业、团体、机构投资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民间资金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已达500多家,比2003年增长近一倍。

总的说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乡村大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四大优势是中国乡村自然景观多样、优美,生态环境好;二是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景型多样,地区差异显著;三是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开发潜力大;四是城市化发展,城里人到乡村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客源市场巨大。因此可中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优越,内容丰富,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未来不仅是旅游大国、旅游强国,而且也应成为乡村旅游大国、乡村旅游强国。展望未来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将会在中国大地上蓬蓬勃勃发展、壮大,成为具有生的乡村新型旅游产业。

龙泉作为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窗口,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优缺点及发展现状值得我们研究,并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且龙泉乡村旅游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及社会属性有很大的关系。

1、龙泉具有的区位条件分析

(1)地理区位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地跨东经104°08‵28"-104°27‵12",北纬30°28‵57"-30°46‵46",东傍龙泉山麓,与金堂县和简阳市交界,南接双流县,西连成都成华区,锦江区,北与新都县、青白江区毗邻,为成都门户,居川渝要津。

(2)交通区位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距成都市中心12.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为蓉城门户,居川渝要津,是成渝经济走廊的桥头堡。

境内有东西向的成渝高速公路、成(都)南(充)高速公路、老成渝路、成龙路、成洛路、成渝铁路、成简快速路(即将通车)、地铁二号线(在建)、成安渝高速公路(在建)、成渝客运专线(在建)10条大通道。南北向的有三环路、绕城高速、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车城大道、成环路、第二绕城高速(在建)6条大通道,形成了以快速公路与铁路为骨架、以枢纽场站为重点、南北畅达、通江达海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旅游区位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紧邻龙泉山西侧,是成都市九区之一、国家

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龙泉区位

优势得天独厚,对接成都市的交通网络覆盖全境。生态环境独特优良,境内

气候温和,绿色城区和龙泉山生态屏障交相辉映,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

点区”和“全国绿化百佳县(区)”。龙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十分丰富,境内

有东郊明珠龙泉湖、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北周文王碑、千年古刹石经寺等众多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是“四川省

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区”,一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

花节”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国际性旅游、招商、民俗盛会。

2、龙泉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气候

龙泉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空气潮润,雨水充沛,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四季分明,风力偏小,大陆性季风气候明

显,光照充足。

(2)水文

龙泉驿区全区水资源总量为3.8524亿立方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3.24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地下水资源0.6124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7.2毫米,相应降雨总量为5.4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于江河后,分别流向双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简阳等地区。平均径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84亿立方米。

(2)植被

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分布以柏木、青冈、桤木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和成片的经济果林。海拔700-1051m之间,有柏树林、桤木林、青杠林、马尾松林、间布黄荆、马桑和杂草。海拔500-700m地带,除农作物外,有桃、梨、苹果、柑橘、葡萄等成片果林间套农作物。还有零星小面积分布的油桐、乌桕、核桃、板栗等。陡峭山麓多为灌丛、蕨类和杂草。

(3)土壤

龙泉驿区内土壤以紫色土为主,由紫色页岩发育而成,土层厚度30~100cm,质地为砂壤至中壤,PH值7~8.4。另有水稻土、黄泥土、和紫色新冲积土等。

3、龙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1)行政区划、人口与历史文化

全区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镇,人口57万。龙泉驿区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原为古灵泉县地,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设置东阳县,明清时期,在龙泉镇设巡检司并驿站,故名龙泉驿。

(2)经济概况

龙泉驿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抓住开发农业、建立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实施成都城市向东发展战略三次历史性机遇,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区向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全区GDP完成89.9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6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6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日益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农业开发成效明显,先后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试点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初步形成了以果蔬生产为重点的现代都市特色农业基地;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初步建成了以酒店会务业为核心的都市近郊会务休闲基地。以优质水蜜桃、枇杷、葡萄、梨为主的伏季水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达2亿公斤,享“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先后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部优秀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国家财政部科技兴农追踪调查点”、“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区县”、“中国特产之乡”等荣誉称号,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

4、龙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成都市龙泉驿区是我国第一个乡村旅游实施点和农家乐文化的发源地。龙泉驿区乡村旅游以利用自家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农、林、牧、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等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接待点(农家乐)。

(1)由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发展成的客家风俗文化品鉴地

洛带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AAAA级景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古镇历史悠久,依托自己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观光。洛带古镇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和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留下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历史遗迹、古老建筑、客家会馆,深深的客家风情,足以令人陶醉。客家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唱腔婉转优美,客家菜多成系列,最著名为九斗碗,酿豆腐,盐焗鸡等,慕名前往尝鲜的食客更是络驿不绝。每年7月26、27一般会举行水龙节,场面热闹,极具客家特色。

(2)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盛产水果发展成一年一度的成都国际桃花节

龙泉驿区是全国四大水蜜桃基地之一,被国家授予“中国水蜜桃之乡”称号,每年春天桃花盛开季节,龙泉驿万亩桃花迎春怒放,漫山遍野,被重重粉色桃花覆盖,每年吸引着大量游人前来踏春赏花、邀友度假。2008年3月举办的新世纪首届桃花节,将连续举办了十三届的成都“桃花会”更名为“桃花节”,是积极探索“政府策划、企业运作”的办会新方式。

(3)新发展模式

龙泉驿区不断开发其农业资源,形成农场庄园型发展模式,游客既可以到果园采摘新鲜水果,又可以到农田充分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这种综合性的观光农园,有利于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相互促进,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双重价值,并带动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

龙泉作为我国第一个实行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却在如今旅游市场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退后,给当地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通过对龙泉驿区乡村旅游发展全面多角度的研究,我们发现导致龙泉乡村旅游停滞不前或相对后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盲目开发,重复建设。龙泉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重视

和村民的积极参与,在早期由于它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受到了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

研究,及系统的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及制定出合

理的发展策略。同时由于资金缺乏,开发中只重视规模,不讲质量,粗

制滥造,许多乡村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

②农民观念落后,服务水平低。由于乡村居民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在生

产活动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所以龙泉旅游区的乡民

的服务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农民从农业生产

转向服务接待工作,在心理和行动上难以适应,旅游服务意识较弱。另

一方面,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一些固有的饮食,卫生习惯

难以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龙泉乡村旅游的发展。

③缺乏商品意识,产品单一,没有特色。纵观国内外旅游发展,其重大意

义已远远超过了旅游本身。很多地方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还深入

发掘其文化内涵,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峨眉山的猕猴,九寨沟

的羌族娃娃,玉石,藏药材,牦牛肉等等,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给当地

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提升了旅游地的名气,富有内涵的产品还可

以提高旅游地的档次。但龙泉乡村旅游对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乡

村旅游大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桃花节,休闲渔场等,

仅仅在某个特定的时节吸引人,而且大多都是本市区的人,没能更好的

开发吸引外来游客。

④龙泉乡村旅游定位低端,缺乏核心吸引力。与川内重要资源相比,龙

泉乡村旅游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上均不占有明显的

优势,他们大多以水果农业和农家乐旅游为主题,项目低端,产业低效,

缺乏核心吸引力。加之,龙泉的乡村旅游大多是由农民自己招揽游客,

政府干预较少,发展不统一。虽然龙泉驿区是国内第一个发展发展乡村

旅游的区域,但川内其他地区在模仿它的同时超越了它。如双流推出的

生态农业,使得市民可以更好的参与其中,摒弃了龙泉乡村旅游仅仅是

吃农家菜,打牌这种单一的休闲模式。留不住客或者较少回头客对于龙

泉乡村旅游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⑤社会普遍对乡村旅游的思想认识不足。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水平的影响,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对农业的多种用途和功能并

加以考虑,忽视了农业的旅游观光功能;在旅游业和农业的决策层中,

对开发农业旅游资源漠然视之,导致乡村旅游的投资严重不足;农业部

门与旅游业部门缺少必要的联系,以致乡村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和开发。对乡村旅游认识的不足,也导致了乡村本土文化遭受破坏。目

前乡村现状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特色并列,现代设施与传统风物杂陈,

难以营造农耕氛围。比如,某些“山庄”修建高楼,饭店,许多山里民

居给具有传统历史价值的民居的地板铺上瓷砖来迎合城里市民的口味,

失去了乡村旅游应有的乡村性和地方性。

这是对龙泉乡村旅游发展所具有的资源以及社会属性进行的研究,

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龙泉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像走的更远必须要对其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刘泽华冉文红陆凯丰玉军 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该乡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常年花卉种植面积亩,年产值多万元,蔬菜种植亩,年产值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元。今年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年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多万游客。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

自特色竞相发展。 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五朵金花”两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元增长到目前的元。 幸福梅林:总面积余亩,余亩梅花环抱亩水面。各色梅花万余株,多个品种,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主要品种有字梅、江梅、宫粉、玉碟、朱砂、垂枝梅、杏梅、樱李梅等。有农户余户,农居建筑风格充分借鉴了“川西民居”特点。景区内林木葱茏、竹树掩映,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 [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旅游开发与规划--l-成都市龙泉驿区乡村旅游

成都市龙泉驿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管窥 旅游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而其中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而且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的部分内容是我们专业我们小组的科技立项所研究的内容。“乡村旅游”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国外的研究学界,其英文为“rural routism”,还可以用agro-tourism和farm tourism等等来翻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不少专家学者都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问题,他们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根据Gilb和Tung(1990)的定义: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而我国的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虽然乡村旅游概念的认定不尽相但主要都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其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物,二者缺一不可。而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乡村旅游,作为新的旅游休闲模式,引领着中国休闲旅游的新潮流。而说到成都的乡村旅游,就不能不提到这种旅游的“开山功臣”——农家乐。1987年,农家乐旅游形态首先出现在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徐家大院。穿竹林、走石径、过小桥、观花木盆景、吃农家饭菜,每人一天花费一二十元,就可休闲娱乐一天。人们把这种以农家庭院为载体的旅游形式叫“农家乐”。 乡村游和其他传统旅游方式不同,讲究的是亲身体验,接近自然。而且多数是自助短程游,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旅游方式和游玩内容。农家乐的游客通常是周末早上出城,到成都周边找到一处农舍,三五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边娱乐边聊天。时近中午,农舍主人利用当地的瓜果鱼肉弄出一桌热气腾腾的菜

成都乡村旅游

摘要: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在越来越受到亲睐和推从的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并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前景入手从而对成都市的乡村旅游现状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字: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 一乡村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基础的旅游活动,即已具有乡村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为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文化旅游。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二成都市开发乡村旅游的前景 ㈠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且另一方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成都市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市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更是成都市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㈡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喜爱 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每天过着千遍一律的生活,大家每天都是在钢筋水泥砌成的建筑物中穿梭,上班下班,上学放学,大家都想并且喜欢到乡下去欣赏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品尝乡村特色美食,感受风土人情,比如成都市"五朵金花"就深受人们的喜爱。㈢开展乡村旅游的功能 ①经济功能。发展绿色农业,推销特色产品,提供特色服务,提高了农民收益,增加了就 业机会,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②社会功能。增进我市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民的人际关系,对缩小我市城乡差 距做出了突出贡献。 ③教育功能。提供了机会让我市城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医疗功能。乡村旅游有利解除情绪紧张,降低生活和工作压力,达到舒畅健身效果。 三成都乡村旅游的现状

4.成都、重庆乡村旅游成功案例解析与经验借鉴

成都、重庆乡村旅游成功案例解析与经验借鉴 一、成都“五朵金花” 基本情况。“五朵金花”是指依托成都市三圣街道所辖红砂、幸福、万福、驸马、江家堰、大安桥6个行政村建设成占地12平方公里,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为品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现已成为国内外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4A级旅游区”、“全国5A级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主要经验。(1)坚持高起点规划。2000年,成都市政府提出用景点形式打造国家级品牌“农家乐”的总体方案,按照国家5A级风景区标准,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建成成都市郊区靓丽风景线,形成“一村一品一业”产业特色。五朵金花是由锦江区党委、政府直接策划,并请名家规划,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2)坚持政府主导。“五朵金花”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政府的强势推动。在任何情况下,政府抓规划蓝图不动摇、抓国家级名牌的标准不降低。5年来,在旧村庄改造中,涉及拆迁等各种农民实际利益的问题,各级政府不回避矛盾,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和“穿靴戴帽”等办法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农民在新景区就地转

市民,统一缴纳“三金”,按照城市社区进行管理。(3)坚持连片开发经营。规模化经营,用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共同做大做强“农家乐”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格局,“春有花香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游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打造出了乡村酒店、休闲会所、艺术村相互借景的和谐休闲娱乐场所。(4)坚持把农民摆在创业的主体位置。从规划设计、建设发展到经营管理等重要环节,各级政府都坚持让农民受益,尊重农民意愿,利用农民传统产业优势,提升农民产业规模,在发展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成都市近郊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模式探讨

本专科课程考查专用封面 题 目:成都市近郊农家乐SWOT 分析及发展模式 所修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 所修课程时间:2015年 9 月至 2015 年12月 考查方式:学期论文 考查日期: 年 月 考查成绩: 考查意见: __ _ _ 法___ __学院___ __14__ __ _级_____ _法学__ __专业 姓名__ __ _邓亚萱___ _ 学号__ _201402040 8__ __ _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 成都市近郊农家乐SWOT分析及发展模式探讨 作者:邓亚萱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2014级4班,2014020408) 【摘要】:近几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的亮点。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近郊农家乐的SWOT分析,提出了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以及营销模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SWOT;发展模式;营销模式 一、引言 1.SWOT分析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其中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2.农家乐的概念及特点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成都乡村旅游国际化战略研究

成都乡村旅游国际化战略研究 2012-12-11 乡村旅游始于100多年前的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1]。在我国,乡村旅游则是在最近20年才兴起的。1987年春,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诞生,成都也因此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我国乡村旅游发源地之一。2012年,成都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全市总体目标。在这一总体目标指引下,大力实施成都乡村旅游国际化战略,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旅游现代化、国际化,切合现实所需,关乎未来所系。 一、资源优势:成都乡村旅游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旅游国际化是一国旅游要素走向世界的过程,旅游要走向国际化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旅游资源等级﹙如资源特色、类型、集聚度、丰富度、珍稀度﹚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成都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其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品级高,且保存了十分浓郁的农耕文化传统。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是中国二千多年农耕水利文化的见证,也是成都高品级乡村旅游资源的典范。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成都市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已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特色村59个,星级乡村酒店84家,星级农家乐121家,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村、旅游古镇为主要产品的旅游产业业态。从资源类型看,以下四个功能板块是成都市乡村旅游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一是以都江堰古代水利工程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等水利工程,以及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是体验两千年都江堰水利工程源远流长的平原农耕文明的最佳乡村旅游地。此外利用都江堰景区的秀丽风光,发展拜江祭水、避暑养生、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 二是以洛带、黄龙溪为代表的国家、省、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围绕着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9个市级文化名镇,发展集接待服务、古镇建筑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 三是以农科村、三圣花乡、龙泉“桃花故里”为代表的农家乐。全市已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特色村59个,星级乡村酒店84家,星级农家乐121家。这些农家乐依托城市郊区这一区位优势开发了农事参与、乡村观光、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修学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 四是以都江堰、彭州、崇州等为代表的灾后重建现代化村庄。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农村灾后重建,陆续推出灾后重建农民新村观光游、农家生活体验游和农村风光休闲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向游客全面展示成都受灾乡村地区的灾后重建和农村旅游恢复成果。 承载上述四类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区,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已成为众多游客节假日闲暇度假的重要目的地,为成都乡村旅游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二、多重价值:成都乡村旅游国际化的发展意义 国际化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消除地域空间的阻隔,增加资本、人员、理念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2,3]。乡村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因此,加快推进成都乡村旅游国际化,必然会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为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提供持续动力。 (一)乡村旅游国际化是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肩负着探索可供全国城乡统筹经验借鉴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成都坚持不懈追求和探索解决的现实命题。乡村旅游产品生产、消费的主要场所虽处在偏远平静的乡村,但由于乡村旅游的消费市场主要来源于喧闹繁华的都市。因此可以说,乡村旅游是维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2-0336-04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 ———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① 马 勇,赵 蕾,宋 鸿,郭清霞,刘名俭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中国湖北武汉 430062) 摘 要: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一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文章首先从经济需求、社会问题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特殊贡献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理顺并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对以往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乡村旅游考察调研体会,总结出四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 中国乡村旅游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1990年代的倡导发展,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大力发展阶段。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宣传乡村旅游,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以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能够跳出传统的“就三农抓三农”发展定势,将农村经济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发挥乡村旅游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盘活旅游文化资源等多个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对模式的总结还是创新,最后的结论只有与实际发展情况相切合,能够指导实践才是有意义的。笔者也一直在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问题,2006年在编制《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曾前往国内有着广泛影响和取得明显成效的四川省成都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乡村旅游考察和调研,此次考察调研工作对于发展现阶段湖北省乡村旅游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问题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1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1.1 双康时代下休闲旅游需求提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国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日已有114天,这意味着中国公民出游机会的增加。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进入“双康”旅游时代的概念,即“小康”+“健康”,在小康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旅游问题,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1]。休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身体机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层面上,还包括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思想健康以及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标,人们能够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心闲体静”、“心宽体健”的目的。 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具体就表现在旅游者期望通过参与旅游活动得到身心的愉悦,对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满足旅游者利用短期假日得到愉悦身心,休闲娱乐以及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也正是广大旅游者的休闲需求刺激了中国乡村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1.2 和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0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又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和谐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者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在2006中国乡村休闲旅游高峰论坛上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纽带,能够凸显好山好水好资源,有利于营造农村旅游大环境,开展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3 新农村建设为旅游业提供发展机遇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着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桎梏,此次党中央部署了八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由 第27卷第2期2007年3月 经 济 地 理 EC ONOMIC GE OG RAPHY V ol.27,N o.2 Mar.,2007 ①收稿日期:2006-11-24;修回日期:2007-02-10基金项目:湖北省旅游局重点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乡村旅游度假区成都试行

附1:成都市《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标准(试行)》 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标准(试行) 成都市地方标准 DB510100/T 020—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的术语与定义、建设条件、规划控制、建设模式、度假区评定、度假区建设申报和授牌。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旅游特色村、农家乐集中发展区的转型升级和新建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63 旅店业卫生标准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7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 1294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6153 饭店(餐厅)卫生标准 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 1897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73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DB51/D 5059 四川省建筑防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 DB510100/T 004-2004 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 DB510100/T 005-2004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 DB510100/T 006-2005 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 市政府令第125号《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200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公安部\建设部 1989《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3-2020年)》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5)》 成都市国土资源管理局 2008《成都市土地整理专项规划》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 2008《成都市林盘保护规划》 3 术语与定义 3.1 乡村性 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根本属性,泛指乡村生态、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农舍建筑、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等乡村范围内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原真性、包融性和生态性等共有属性。 3.2 乡村旅游 是指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旅游业态。 3.3 乡村旅游度假区

乡村旅游案例借鉴之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的借鉴

来源:厅产业信息处发布时间:2007-10-11 为了进一步推进浙江农业与对口帮扶联系点---四川南充嘉陵的合作与交流,浙江省农业厅由朱志泉副厅长带队,组织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一行10人,于8月29日赴四川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及对口帮扶工作。代表团分别与四川省农业厅、嘉陵区政府召开座谈会,考察了当地产业政策、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举行了浙江省农业厅向嘉陵区人民政府捐赠对口帮扶项目资金的仪式;实地参观了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项目、锦江区新农村建设及蚕桑、花卉、果蔬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效益,受益匪浅,启示颇多。现将锦江区"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概况、做法、成效与启示汇报如下: 一、"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概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位于城乡结合部,"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三圣乡的五个小村子。这五个村子,各有特色,红砂村搞的是"花香农居",幸福村搞的"幸福梅林",驸马村搞的"东篱菊园",万福村搞的"荷塘月色",江家堰村搞的"江家菜地"。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为品牌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占地12平方公里,现已成为国内外享用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胡锦涛、温家宝等数位中央领导亲临视察。"五朵金花" 休闲观光农业区不仅整合了成都市城郊区域之间的农村旅游资源,而且将农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游发展业态,在不断提升成都市旅游总体实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农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近6年来,年均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左右,年产值达1.8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583万元。通过景区建设,在区内从事多种开发经营的3000多户农民(11500多人),全部就地转为市民,解决了9790个农民的就业安置,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带动了商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五朵金花"旅游景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达近千万元。 二、"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的做法 (一)高起点科学规划布局。2000年在规划"五朵金花"建设规模时,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高起点的科学规划思路,用景区模式打造国家级品牌休闲观光农业的大平台。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能够给城乡居民提供市外休闲娱乐场所,有利于当地农民就地转市民;二是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按照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标准,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建设成都市郊区靓丽风景线;三是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一业"产业特色,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提供就业支持。对市政府的规划建设方案,多次举行由社会各界和规划区农民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确定的规划方案,政府、企业和农户一张蓝图干到底,从而打造了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五朵金花"的知名品牌。 (二)突出连片开发经营。"五朵金花"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经营,用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走出了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共同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格局。"花香农居":以建设中国花卉基地为重点,全方位深度开发符合观光产业的现代农业,主办各种花卉艺术节,促进人流集聚。"荷塘月色":以现有1074水面为基础,大力发展水岸经济,建设融人、水、莲、蛙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东篱菊园":依托丘陵地貌,构建菊文化村,引导游客养菊、赏菊、品菊,陶冶道德精神情操。"幸福梅林":用3000亩坡地培育20万株梅花,建设以梅花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梅林风景。"江家菜地":把500余亩土地平整成0.1亩为一小块的菜地,以每块每年800元租给城

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及客源市场分析

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及客源市场分析 一、成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背景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成都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成都近郊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无论在发展水平、规模、经济总量增长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据统计,成都市所辖的19个区(市)县的“农家乐”达5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仅2005年,成都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038万人次,实现接待收入7.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收入16.3亿元。全市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7.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39万人,其中80%以上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成都乡村旅游市场分类及特点 根据成都乡村旅游的实践,主要呈现出三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类型:都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和独立资源型。其中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为代表的都市郊区型是目前发展最为普遍、最快、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类型。 1、都市郊区型资源特点 所谓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是指依托大城市的市场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类型。一般位于城市游憩带(城乡结合部),这是目前我国比较普遍、比较成熟、市场潜力较大、效益较好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充分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1)区位条件优越 此类乡村旅游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依托乡村差异性的资源和对城市市场的相邻关系发展起来。如AAAA级乡村旅游风景区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区东南郊,由二环路成龙路口出发沿成龙路仅有5公里。北湖风景区乡村旅游地处成都市北郊风景区,东接龙青环线、西至三环路、南临成渝铁路,北靠成绵高速,横跨龙青路。龙泉花果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距成都15公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都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城东、城西、城南、城北环城乡村休闲旅游带,主要集中在距市中心仅十几公里主要交通干线和支线公路的两侧。 (2)交通便利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旅游目的地距旅游客源地的距离和时间成为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在距离市中心1-2个小时车程的地带乡村旅游的成功概率最高。成都近郊乡村旅游一般交通方式灵活多样、方便便宜。游客一般可以通过乘车、驾车、骑车、步行等多种方式达到,游客一般可以当天往返。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私家车的增多,这种地处城市近郊的“地利”对于乡村游而言,亦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3)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成都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良好,如成都市郫县农科村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