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2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2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2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0.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

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

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代谢类型多样化

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E.具有多种酶系统

11.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12.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

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20min)破坏

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

13.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

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

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

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

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

14.消毒是指:

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D.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15.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

A.100℃,15~20min

B.121.3℃,15~20 min

C.100℃,10 min

D.121.3℃,10 min

E.160℃,2h

16.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

A.破坏酶系统

B.损伤细胞膜

C.干扰DNA复制

D.干扰蛋白质合成

E.干扰肽聚糖合成

17.细菌毒力岛:

A.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染色体DNA片段

B.往往位于r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

C.是较稳定的DNA区域

D.毒力岛与该菌染色体DNA的密码使用有明显差异

E.毒力岛两侧均有同向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

18.细菌间的转导是:

A.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试卷.doc

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试卷

临床医学本科组织学与胚胎学试卷 一、幻灯片(每幅0.5 分,共 15 分) 二、 A 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 0.5 分,共 30 分) 1.内皮是:A. T 淋巴细胞 A .消化道腔面的单B.浆细胞 层上皮C.肥大细胞B.心血管和淋巴管D.嗜酸性粒细胞 腔面的单层上皮C.呼吸道的上皮D.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的单层上皮2.食管上皮属于 A.单层柱状上皮 B.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C.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D.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3.结缔组织起源于: A.间充质 B.外胚层 C.内胚层 D.胚外中胚层 4.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5.当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哪种细胞会发生脱颗粒现象? A.肥大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成纤维细胞 6.巨噬细胞来源于: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 D.网状细胞 7.临床检验报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A.正常情况下 1-2 叶 的细胞百分率增高B.正常情况下 4-5 叶的细胞百分率增高

C.细菌严重感染下 1-2 叶的细胞百分 率增高 D.细菌严重感染下 4-5 叶的细胞百分 率增高 8.红骨髓的主要成分是: A.疏松结缔组织和血窦 B.血窦和造血细胞 C.骨组织和造血细胞 D.造血组织和血窦 9.红细胞的形态和大 小是: A.双凸圆盘状,直径 10-12μm B.双凹圆盘状,直径 7-8μm C.球形,直径7-8 μm D.扁平状,直径10-12μm 10.关于破骨细胞,哪项错误? A.分布在骨组织表面 B.来源于巨噬细胞 C.胞质嗜酸性强 D.为多核细胞11.骨膜对骨的生长和修复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 A.含丰富的血管 B.含成骨细胞 C.含骨祖细胞 D.含成骨细胞和丰富的血管 12.骨骼肌纤维内的 钙离子贮存在 A.肌浆内 B.横小管内 C.肌浆网内 D.线粒体内 13.关于心肌纤维结 构的叙述,哪项错误 A .短圆柱形,有分支 B.细胞连接处称闰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试题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模拟试卷(A) (此试卷必须随答题纸一同上交存档,否则取消成绩)年级:专业: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40 分) 1 .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变化是C A .内质网扩张 B .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脱落 C .线粒体肿胀 D .高尔基小体形成 E .溶酶体增大 2 .下列哪种变化不属于脂肪变性 ? D A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B .肝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C .心肌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D .脂肪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E .巨噬细胞内出现脂滴 3 .老年人心肌细胞内常出现的色素是 C A .胆色素 B .含铁血黄素 C .脂褐素 D .黑色素 E .福尔马林色素 4 .凋亡是细胞的 D A .液化性坏死 B .干酪样坏死 C .脂肪坏死 D .固缩性坏死 E .凝固性坏死 5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指标是 B A .细胞核增大 B .核缩、核碎、核溶 C .细胞浆红染 D .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 E .核浆比例增大 6 .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B A .骨骼肌 B .脂肪组织 C .心肌 D .肝实质 E .脑组织 7 .纤维素样变性不见于 E A .风湿病 B .恶性高血压 C .结节性多动脉炎 D .排斥反应 E .瘢痕组织 8 .心力衰竭细胞是指心力衰竭时出现的 C A .含脂褐素的心肌细胞 B .肺泡内吞噬尘埃的巨噬细胞 C .胞浆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D .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E .吞噬黑色素的巨噬细胞 9 .槟榔肝是指 D A .肝脂肪变性 B .肝细胞肿胀 C .肝细胞萎缩 D .肝慢性淤血 E .肝硬变 10 .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B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纤维蛋白 1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可见 B A .混合性血栓 B .透明血栓 C .白色血栓 D .疣状血栓 E .红色血栓 12 .脂肪栓塞易发生于 C A .静脉注射时 B .分娩时 C .外伤骨折时 D .输血时 E .潜水作业时 13 .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C A .溶解 B .吸收 C .机化 D .再通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30分) 【A型题】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 三带喙库蚊 B. 伊蚊 C. 蜱 D. 虱 E. 蚤 2.肝炎病毒中核酸类型属于DNA的是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3.易发生整合感染的病毒是 A. 流行性感冒病毒 B. 轮状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鼻病毒 E. 冠状病毒 4. 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A. 光学显微镜观察 B. 电子显微镜观察 C. X线衍射法 D. 超速离心法 E. 超过滤法 5. 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 刺突 B. 衣壳 C. 包膜 D.核酸 E. 核蛋白 6. 干扰素的本质是 A. 病毒抗原 B. 受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 C. 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

D. 抗病毒化学制剂 E. 受病毒感染后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7. 抗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 激活补体杀伤靶细胞 B. 降解病毒核酸 C. 病毒失去血凝 性 D. 病毒失去感染性 E. 病毒失去免疫原性 8. 内毒素是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 D. 淋病奈瑟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 杀细胞性感染 B. 整合感染 C. 稳定状态感染 D. 侵袭感染 E.免疫病理作用 10. 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核酸杂交 B. PCR C. ELISA D. 血凝试验 E. PFU 11. 现已用于临床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是 A. 基因工程疫苗 B. 抗独特型疫苗 C. DNA疫苗 D. 抗病毒血清 E. DNA重组疫苗 12. 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选用 A. 吲哚试验 B. 尿素分解试验 C. 乳糖发酵试验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习题试卷1

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考试 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习题试卷1 医学影像学 (祝大家考试成功!答案有误请指出纠正) 单项选择题 (1分)1、关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为:D A.即使分化好的肿瘤,密度也常高于人体正常脂肪 B.实体型以纤维组织为主 C.假囊肿型肿瘤多为粘液脂肪肉瘤 D.不伴有瘤内钙化 E.肿瘤密度常不均匀,边界不甚清楚,或呈浸润生长 (1分)2、以下对探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为:E A.脉冲回声式探头可分为单探头、机械探头和电子探头 B.单探头由圆形单晶片组成 C.电子探头采用多元阵结构 D.机械探头利用机械方式使声束进行扫查 E.以上均是 (1分)3、患者,男性,60岁,上腹不适伴体重下降2 月,超声声像

图显示胰头区不规则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呈蟹足状,下腔静脉受压移位,肝内外胆管扩张,主胰管内径4mm,最可能诊断是 正确答案为:B A.胰岛细胞瘤 B.胰腺癌 C.腹膜后肿瘤 D.胆管癌 E.壶腹癌 1分)4、预后比较严重的脊椎骨折是: 正确答案为:C A.横突骨折 B.椎体压缩骨折 C.椎体骨折片嵌入椎管内 D.棘突骨折 E.肋、椎关节分离 (1分)5、肝脓肿声像图表现最不常见的是: 正确答案为:C A.病变区呈不均匀的低至中等回声,边界模糊,似肝脏恶性肿瘤 B.囊壁厚而不光滑 C.囊壁薄而光滑 D.囊内不规则低回声,随体位改变出现漂浮现象 E.囊壁可有钙化

(1分)6、在SPECT脏器显像中,最理想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 正确答案为:A A.99mTc B.131I C.67Ga D.125I E.123I (1分)7、子宫颈口有部分性胎盘覆盖 ( ) 正确答案为:D A.正常胎盘 B.边缘性前置胎盘 C.完全性前置胎盘 D.部分前置胎盘 (1分)8、下列造影技术中,哪些不属于MR水成像范畴? 正确答案为:C A.MR胰胆管造影 B.MR尿路造影 C.MR血管造影 D.MR泪道造影 E.MR腮腺管造影 (1分)9、左肾静脉走行的位置是 正确答案为:B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 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D.索状因子E.硫酸脑苷脂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附答案)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倍倍 倍~1000倍 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卷一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卷一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L-form of bacterium: 2. Colony: 3. Mycoplasma: 4. Subvirus: 5. Inapparent infection or Subclinical infection: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细菌的变异现象有:①变异、②变异、③变异、④变异、⑤变异等。 2. 吞噬细胞分为两类:①,主要指血液中的;②,主要指血液中的和各种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和杀菌过程包括:①、②、③、④等4个步骤;产生的后果有:①、②、③。 3.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已发现有两个生物型,即和,其与肠杆菌科细菌的主要区别是阳性。霍乱弧菌有一根单鞭毛,取患者米泔样排泄物作悬滴观察,可见来往运动活泼,呈排列。霍乱弧菌在TCBS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4. 病毒是一类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其测量单位是纳米,繁殖方式是复制。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有核心和衣壳,基本的化学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病毒的复制一般经历、、、、5个阶段。 5.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可形成菌落,并有明显的拉丝现象,IMViC试验为,动力试验。 三、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不受噬菌体侵袭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B:细菌细胞;C:真菌细胞;D:衣原体细胞;E:螺旋体细胞。 2、下列生物制品,何种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A:丙种球蛋白;B:胎盘球蛋白;C:抗毒素;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 3、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M蛋白;B:荚膜;C:菌毛;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 4、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白喉外毒素;B:肉毒毒素;C:霍乱肠毒素;D:破伤风痉挛毒素;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5、鼠疫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一般不形成:() A:菌膜生长;B:混浊生长;C:絮状生长;D:钟乳石状下沉生长;E:颗粒状沉淀生长。 6、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是:()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_(2)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0.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 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 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代谢类型多样化 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E.具有多种酶系统 11.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ebpmzzm医学_微生物学考试卷一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 Guo Ge Tech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卷一 班级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L-form of bacterium: 2. Colony: 3. Mycoplasma: 4. Subvirus: 5. Inapparent infection or Subclinical infection: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细菌的变异现象有:①变异、②变异、③变异、④变异、⑤变异等。 2. 吞噬细胞分为两类:①,主要指血液中的;②,主要指血液中的和各种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和杀菌过程包括:①、②、③、④等4个步骤;产生的后果有:①、②、③。 3.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已发现有两个生物型,即和,其与肠杆菌科细菌的主要区别是阳性。霍乱弧菌有一根单鞭毛,取患者米泔样排泄物作悬滴观察,可见来往运动活泼,呈排列。霍乱弧菌在TCBS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4. 病毒是一类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其测量单位是纳米,繁殖方式是复制。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有核心和衣壳,基本的化学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病毒的复制一般经历、、、、5个阶段。 5.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可形成菌落,并有明显的拉丝现象,IMViC试验为,动力试验。 三、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不受噬菌体侵袭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细菌细胞; C:真菌细胞; D:衣原体细胞; E:螺旋体细胞。 2、下列生物制品,何种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3、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扩散的物质是:() A:M蛋白; B:荚膜; C:菌毛;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4、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白喉外毒素; B:肉毒毒素; C:霍乱肠毒素;

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试题

试题 [A型题] 1.那一项不是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变化 A.负氮平衡 B.酮中毒 C.低血糖 D.肝脂肪浸润 E.血浆呈低渗状态 2.重症营养不良体液改变倾向时: A.总水分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高渗性 B.总水分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多呈低渗性 C.总水分不变,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D.总水分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E.总水分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低渗性 3.营养不良的婴儿首先的临床表现为: A.体重不增或减轻 B.身长低于正常 C.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D.皮肤干燥,苍白,失去弹性 E.肌张力低下,体温偏低,智力迟钝 4.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消减部位 A.大腿 B.腹部 C.臀部 D.小腿 E.背部 5.营养不良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是: A.维生素A缺乏 B.维生素B1缺乏 C.维生素D缺乏 D.维生素B6缺乏 E.维生素B12缺乏 6.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后消失者为: A.胸部 B.背部 C.腹部 D.面颊部 E.腰部 7.Ⅲ度营养不良除皮下脂肪消失外,还常表现为: A.发烧 B.智力尚好 C.皮肤弹性消失 D.肌张力增强 E.体腔积液 8.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消减顺序是 A.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B.腹部→臀部→四肢→躯干→面部 C.腹部→四肢→臀部→臀部→面部 D.腹部→四肢→躯干→面部→臀部 E.腹部→面部→臀部→躯干→四肢 9.Ⅱ度营养不良腹部皮下脂肪减少到: A.0.5cm B.0.8cm -0.8cm0.4cm以下 E.完全消失 10.Ⅰ营养不良表现是: A.面部皮下脂肪减少 B.腹壁皮下脂肪0.4cm C.皮肤弹性稍有消失 D.皮肤弹性消失 E.肌肉显著消瘦 11.营养不良浮肿原因是由于: A.心功能不全 B.低蛋白血症 C.低钠性水肿 D.肾功能不全 E.维生素B1缺乏 12.Ⅱ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减少的情况是: A.仅腹部皮下脂肪减少 B.腹部,胸背部皮下脂肪减少 C.腹部皮下脂肪明显减少,四肢皮下脂肪亦减少 D.腹部皮下脂肪近于消失,四肢,面部均减少 E.腹部,四肢,面部皮下脂肪消失 13.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应是: A.体重不增→皮下脂肪少→消瘦→发育停顿 B.消瘦→皮下脂肪少→体重不增→发育停顿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卷一

5、鼠疫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一般不形成:(E ) A:菌膜生长;B:混浊生长;C:絮状生长;D:钟乳石状下沉生长;E:颗粒状沉淀生长。 6、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是:(B) A:空肠弯曲菌;B:幽门螺杆菌;C:克雷伯氏杆菌;D:副溶血性弧菌;E:白色念珠菌。 7、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B ) A: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严格的细胞内寄生;C:以二分裂法繁殖; D:对抗生素敏感;E:含有两种核酸。 8、培养钩端螺旋体的最佳温度为:(C) A:37℃;B:35℃;C:28℃;D:24℃;E:20℃。 9、下列有关减毒活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或致病作用;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要接种多次。 12、腺病毒衣壳五邻体可导致细胞:(A ) A:变圆、脱落;B:发生转化;C:癌变;D:新抗原形成;E: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16、实验证明切断适当外周神经纤维可阻断:(E) A:HBV传入中枢神经;B:HCV传入中枢神经;C:HIV传入中枢神经: D:EBV传入中枢神经;E:HSV传入中枢神经。 17、感染病毒的细胞在细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为:(A ) 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 22、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D) 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凝集;C:干扰现象; 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E:细胞培养液pH改变。 24、能引起临床症状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数量一般为:(D ) A:1个;B:10个;C:100个;D:1000个;E:10000个。 26、较少产生耐药性菌株的细菌是:(E) A:结核分枝杆菌;B:绿脓杆菌;C:痢疾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简述不同的RNA型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基因组复制及mRNA翻译病毒蛋白的过程。(12分) RNA病毒的生物合成及成熟释放过程因不同的RNA病毒而异,除正粘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科病毒需在细胞核内复制基因组外,其余RNA病毒均在细胞质内复制。 (1)单股正链RNA(ssRNA)病毒,包括无包膜的小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型肝炎病毒等)和有包膜的披膜病毒、冠状病毒等。 ①病毒ssRNA即为mRNA,脱壳后迅速进入宿主细胞质内核蛋白体(ribosome)并编码病毒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非结构蛋白(RNA聚合酶等)。 ②同时以病毒ssRNA为模板,在宿主细胞依赖RNA的RNA聚合酶作用下,按碱基配对原则(U=A,G≡C,A=U,C≡G),在细胞质光滑内质网内复制±RNA双链中间体,并裂解为-ssRNA模板,继续不断地复制子代ssRNA。 ③ssRNA装配进蛋白衣壳内,构成衣壳体(在无包膜RNA病毒,即为病毒体),细胞自溶,释放出大量子代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卷二

医学微生物学考模拟考试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Sterilization: 2. Lysogenic phage / Temperate phage: 3. Weil-Felix reaction: 4. Envelope: 5. Interferon(IFN):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细菌的生长方式是繁殖,繁殖速度为每代,繁殖过程包括、、、,的细菌最典型。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的主要区别点为:①,②, ③,④,⑤,⑥。 3. 幽门螺杆菌呈或,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即、 和,形成菌落。幽门螺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与、毒素有关,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粘膜检出率较高。 4. 大肠杆菌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最外层的,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H抗原位于细菌的上,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与细菌的有关。 三、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 A:体积微小;B:结构简单;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严格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普通菌毛;B:性菌毛;C:细菌染色体;D:质粒;E:毒性噬菌体。 3、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是:() A:正常菌群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4、下列生物制品,何种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A:丙种球蛋白;B:胎盘球蛋白;C:抗毒素;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 5、下列各组中均属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结核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乳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C: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脆弱类杆菌;D: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 E: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

南方医科大学《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答案演示教学

南方医科大学《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 答案

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微生物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体型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细菌(bacterium):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细胞壁: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链间交联桥构成。 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它由脂类A、核心多糖和寡糖重复单位构成。 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细胞核逐渐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胞子。 鞭毛: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菌毛: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 质粒: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闭合共价环状双链DNA分子。 L型细菌: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核成被抑

制时,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热原质:许多G-菌如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一些G+菌如枯草芽胞杆菌能产生一种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成为致热原。(其实就是指菌体脂多糖)。 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生物细胞(主要是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 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边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 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增殖,经过一定时间(18~24h)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孤立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这种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溶原性:温和噬菌体具有的产生成熟子代噬菌体颗粒和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 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xx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A.红色和紫色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1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卷二

2、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普通菌毛;B:性菌毛;C:细菌染色体;D:质粒;E:毒性噬菌体。 5、下列各组中均属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结核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乳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C: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脆弱类杆菌;D: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 E: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 7、鼠疫杆菌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毒性的菌体成分为:() A:F1抗原;B:V抗原;C:W抗原;D:V抗原+W抗原;E:F1抗原+ V抗原。 8、对绿脓杆菌的特征错误的叙述是:() A:菌体一端有鞭毛;B:氧化酶试验阳性;C:可产生脂溶性色素; D:抵抗力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E:通过接触引起医源性传播。 11、下列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检测病毒蛋白的方法是:() A:原位杂交;B:点杂交;C:Southern blot;D:Western blot;E:Northern blot。 16、下列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的是:() A:高血压;B:发热;C:蛋白尿;D:出血;E:低血压。 20、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为:() A:单股正链RNA;B:单股负链DNA;C:单股线状,不分节段的负链RNA; D:单股线状,可分节段的负链RNA;E:双股环状DNA。 21、目前,仍不能在组织细胞中进行人工培养的病毒是:() A:甲型肝炎病毒;B:麻疹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人乳头瘤病毒;E:狂犬病病毒。24、引起普通感冒最多见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鼻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冠状病毒。 25、能引起临床症状的志贺氏菌感染数量一般为:() A:1个;B:10个;C:100个;D:1000个;E:10000个。 26、吞噬细胞在发生呼吸爆发时产生的杀菌物质不包括:() A:单态氧;B:过氧化氢;C:超氧阴离子;D:游离羧基;E:游离羟基。 27、有关细菌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 B:RTF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细菌的菌毛; 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 28、较少产生耐药性菌株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B:绿脓杆菌;C:痢疾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0、在儿童初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老年复发则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是:() A:HSV;B:CMV;C:VZV;D:EBV;E:HHV-6。 1. Sterilization: 灭菌: 2. Lysogenic phage / 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 3. Weil-Felix reaction:外斐氏反应: 4. Envelope: 包膜或囊膜:是某些病毒的包裹在衣壳外厚而疏松的特殊结构,由糖蛋白和类脂质构成,它与病毒吸附宿主细胞有关。 5. Interferon(IFN): 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