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章)第3课(节):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词义

能力目标:2.阅读全文内容,理解“我的第一本书”

的内涵。

能力目标:3.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

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

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

时间分配自学30分、导课 1 分、交流展示35分、小结 4 分、巩固 00 分

学习过程(展示于探究)

课堂活动一:基础是大比拼

请每组一位同学上黑板听写词语默写字音。

课堂活动二:阅读感知我最快。

看那位同学能最快理解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在文中指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明确:(1)既指小学一年级的半本国语课本;又指“我”人生的第一课。(2)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

得知孩子将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修补成两本书。

课堂活动三:合作讨论齐参与

小组讨论结束由展示员展示结果,由评价员评价。

(一)整体感知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引发出父子之情以及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引出本文话题。

第二部分(第2—10段):写“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11—13段):写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第四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二)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文中写了哪些温情?请举例说明。

明确: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课堂活动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引发出父子之情以及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

情。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