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产教融合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产教融合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产教融合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针对农业高职院面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校企合作不紧密、合作层次较浅等现象,提出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对接企业需求、打通校企人员流动通道等措施来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1背景

自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以来,、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及《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都表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但目前农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存在层次较浅,培养学生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急需的现代职业农民缺乏,存在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际过程中,校企合作还停留在签协议多,学生只能近距离观看合作企业,更别说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存在两张皮、一头热的现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裹足不前,长期停留在“合而不融”的阶段,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与农业发展不相匹配,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强强联合,改革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实现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已成为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影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因素

首先是校企运行目标差异。由于学校与企业是不同的社会主体,经营目标不同,学校是教书育人单位,承担培育人的社会责任,不以经济效益为其主要目标,讲究公益性。企业是承担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主体,自负盈亏经营,注重经济效益,盈利是其第一追求目标,学校与企业的运行管理目标差异明显。公益性与盈利性不能很好兼顾两者的经营宗旨,双方合作的内在矛盾使校企合作的方式、内容、目标不能更好地协调一致,使得双方合作只能停留在表面,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层次与深度。其次是校企运行体制差异。校企是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分属不同的行业,各自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方式不同。学校隶属教育行业,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管理,管理学生以育人为主,配套的管理手段及方法上较松散,注重无为而治,可以试错,以塑造学生自我完善的人格为主。企业是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是经营,产品或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销售,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生产管理上注重规范与标准,奖惩严明,不可以试错。学校与企业间的这种运行体制差异,直接影响着校企间的合作态度、效果与成效。最后是校企合作缺乏约束。学校和企业分属不同的行业主体,双方间没有明确的权责约束关系,缺乏统一主体对两者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约束,同时政府、行业部门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自律条款等规范性的文件,对双方的合作行为缺乏可操作的指导,使得校企合作双方的约束性较差,当一方利益受损时,将会动摇校企双方合作的基础,影响校企合作的持续进行。

3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3.1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

目前,国家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大,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办法,如苏州市2014年出台了《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扶持规范校企合作的规定,旨在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可这些都是指导性的文件,在实际中缺乏可操作性,校企合作协作育人很难落实,导致合作主体联动性较弱、积极性不高,制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故而要从宏观面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加大对合作双方特别是对合作企业在税收、信贷方面实行优惠减免政策,对产教融合的头部企业给予相应财政补贴等优惠,明确企v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任务、权利与责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共享等,理顺校企合作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与述求,调动各产业、行业、学校及

企业等各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促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3.2创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由于校企合作双方的目标利益、社会责任的不一致,导致校企合作时的短视行为,许多企业仅停留在与学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劳动力短缺时,就来合作,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更多的是靠着学校与企业高层主管的关系进行出场的友情赞助,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这种深度合作凤毛麟角,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校企双方无法深度融入对方的生产教学管理,校企合作两张皮的现象普遍。要一改这种现象,理顺各主体间关系,兼顾各方利益,明确各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权责利相统一,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协同育人作用,政府发挥政策的优惠与扶持作用,行业企业制定标准,起到参与、引领性作用,学校要对接行业企业的技能证书,进行“1+X证书”考证,推进课证融通,做好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服务。

3.3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需求

高职院校能就是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已任,在现实中校方培养人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高职院校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企业的需求调研,专业围着产业转,专业设置对接社会经济产业链,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产业人才。课程围绕岗位转,课程的设置要对接企业职业岗位。课堂围绕车间转,课程对接企业车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立马满足企业需求,与企业是零距离对接,学生毕业即就业。所以学校要全方位强化与企业合作,对接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打造课程内容,对接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生产技术困境,满足企业的需求。

3.4创新校企人才合作模式

目前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有订单班、冠名班、委托培训、工学交替式、项目驱动式、顶岗实习式、产学研结合式、“2+1”结合式、“2+0.5+0.5”等,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留于形式,是“骚子跳蚤一头热”,学校一直想能够与企业进行深度的融合,企业到是一直无所谓,碍于面子在消极应付,校企始终处于浅层次的合作,究其原因,是校企双方的目标差异,无法实现协同育人。所以要统筹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利益,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创新校企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运用学徒制、1+X证书等形式进行合作育人,实现校企双赢,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认知专业知识技能、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实践场所,实现真正的双主体育人。

3.5打通校企人员流动通道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有理论知识、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

好教师。实际上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强、动手实践技能弱,与此对应的是企业的师傅动手实践技能强,专业理论知识弱,如果校企合作,则校企间人员的优劣势正好形成互补。所以要联合校企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破除校企间人员流通的障碍,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企业为主体对其进行绩效考核,明确奖惩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让企业的能工巧匠、大师到学校开设“大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行业企业标准的专业技能指导,通过校企的人员流动对接,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都很强的“双师型”师资,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政利.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质量农业高职教育的推动与发展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5):139,142.

[2]邹锦青,周卓林,康佃海.农业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20-121.

[3]杨晓青,田清武,张明星.现代农业视角下贫困地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6):222-224.

[4]孙兴民,钱多,陈凡学,等.农业职业院校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振兴“五支力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2):9-11.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6131054.html,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何汶纹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1期 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因为其不仅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 有很大的好处之外,还对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性作用,所以是值得支持的,当前也被列入了我国非常主要的一个发展战略当中。本文主要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具体路径 产教融合不只是学校和企业两方的事情,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相关机构、社会机构对其的重视。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着力于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指导学校育人,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转型当中。在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感受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的双重魅力,切身体会到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求上进,成为在企业独当一面的人才,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富有生命力和价值性。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非常注重模式改革創新,从原有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到现在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同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凸显了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特别是随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突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几点变化。首先,在人才培养定位和高职院校发展道路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缺少实习平台,当前高职院校更加强调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教学主体上由传统的单一学校为主,开始借助社会、行业和企业力量实施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政府统筹主导作用。最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更加注重教育与行业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并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突破口,逐渐向产教融合方向转型。随着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逐渐延伸,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趋势,高职院校开始更加注重行业和企业动态变化,在人才培养上以产教融合为主要培养思路,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

产学研结合的七大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可分为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建立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三部分,科技资源共享(包括文献、仪器等科技资源的利用)、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组织边界来看,可分为大学或科研院所推广、企业推广和政府推广三种类型提升;从功能耦合的角度,可以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契约连接和共建实体;从组织边界的角度,可以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和半内部化模式;从组合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和半内部化模式时间上,可分为三种模式:政府推动、自愿联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可分为临时性组合、合同型组合和一体化组合。(1)技术转移模式。企业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转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新技术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和技术秘密,高校科研机构的新产品、新工艺。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将上海涂料研究院的涂料技术成果转让给上海涂料研究院,利用其“顶级涂料品牌”和雄厚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技术转移模式比较传统和成熟,但我们发现只有10%左右的企业采用技术转移模式。究其原因,是企业不接受不成熟的技术成果,而高校、科研院所倾向于自行改造或成立关联公司,对相对成熟、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成果进行改造。如果高校、科研机构转让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证,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等风险。比如,某制药公司以普通许可证的形式转让一项新药成果,投资几百万元申办药品许可证,组织生产。因为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

太多,很难打开市场局面。年销售收入仅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较为严重。此外,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相对简单。(2)技术开发模式。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题。其特点是: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优势有效结合,实现行业各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大学和科研院所;技术开发模式的成功取决于:一是企业经济实力雄厚,高校和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担,各方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是有机结合的;第三、合作各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相互信任和有效沟通。上海市部分科技企业调研结果显示,“科技攻关合作”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用技术开发模式。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合作科技攻关”模式。这也取决于企业能否在技术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坚持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

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校发展,进行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而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企业专业人士,以企业需求和企业、产业发展趋势为依

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心得知识讲解

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 心得

精品资料 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5月19日在泰安市第六中学听取了于松老师的《手持设备在数据统计中的运用》的观摩课及北京教育学院王长沛教授的《教学实验室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讲座。我们收获颇丰,深有体会。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心得。 一、混合学习观 混合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其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教学形式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它转变了学生的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是学习理念和教育理念的一种提升。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互动,由于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也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具备学习资源提供的灵活性、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混合学习强调通过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个性化差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往往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针对多种教学模式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 招 标 文 件 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 二○一八年一月

目录第一章招标公告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第三章任务书 第四章评标原则及评标办法

第一章招标公告 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就以下项目进行招标,现诚邀合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有关事项如下: 一、单位名称及地址: 1.单位名称: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招标人”) 2.地址:市沙坪坝区上桥二村11号 二、招标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项目概况、招标容: 1.项目名称: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项目地点:市沙坪坝区上桥二村11号 3. 资金来源:自筹 4. 项目概况:国家发改委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根据市《关于编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科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学校积极编报了科能学校校企合作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经通过市发改委评审,进入项目库,项目要求学校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为使校企合作综合楼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地块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学校拟配套建设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 该项目拟建于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校,总建筑面积约为14662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学校自筹。 项目拟建汽车类、电工电子类、制造类、矿山工程安全类、健康类、经贸服务类等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引企入校、

校企融合共建实习实训项目基地。同时,配套建设部分宿舍。 5. 项目容:(1)本次招标容是对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并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容和深度等要求,编制符合实际需要的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为编制报告而进行的所有调查、踏勘、资料收集、现场勘察等工作。(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结合市、沙坪坝区城市发展规划及与校企合作综合楼的配合。 6. 项目工期:15个工作日。 7. 项目要求:该项目通过市发改委审核为项目完成标准,项目达到完成标准即付全款。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1. 具有中华人民国的独立法人资格,或其分支机构; 2. 投标人与招标人过去3年无合同履约纠纷; 3. 投标人具有工程咨询资质; 4. 本项目不允许联合体投标; 5. 在以往没有因腐败或欺诈行为而被政府有关部门或甲方宣布取消投标资格。 四、最高限价:4万元 五、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 1.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18年1月5日13:30 2.开标时间:2018 年1月5日13:30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作者:孟珊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0期 内容摘要:疫情期间,大学英语教师们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线上教学,深刻认识到疫情后线上和线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会成为一种必然。本研究在分析线上大学英语教学与线下教学区别的基础上,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实施,以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网络化教育与学习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地各类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成为刚性需求,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因此传统课堂上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基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互联网教学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将面对面教学的优势与在线学习的优势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截至2月2日,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教育部提供众多良好的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与学习模式必将进一步发展。 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线下与线上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设计实施,最后提出了新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新要求。 1.大学英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区别 大学英语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均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因此对于线上和线下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四个基本要素均需具备。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总目标而言,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目标一致,即两者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应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为目标。 从教学资源角度而言,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线上英语教学资源异常丰富,包括各种不同的慕课、各类线上英语学习系统、所用教材的电子章节、已有或临时制作的各类音频、视频、

产教融合下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模块化教学建设——以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为例

产教融合下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模块化教学建设——以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为例 作者:杨雨佳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第9期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发展是解决在社会经济发 展的新常态下,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发生偏差这一矛盾而提出的。中共十八大会议对我国教育 提出了新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产业发展与教育融合”;袁贵仁部长在2013 年全 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行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成为我国当下高 等教育分类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办成产教的大学、城市大学、社区大学的有效路径,更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出现也 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的必然选择,它是不同区域高校有效解决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 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的途径之一。[1]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主要是指高校与企业相互融入,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高校 与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通过高校教师担任企业顾问或挂职、大学生在“企业课堂”的 学习和实习、企业人员在高校任教或接受培训、共建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训基地等方式在人力资 源层面进行交流与互动,以促进双方知识共享、交流与创新[2]。这种模式要求学校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自身融入相关产业链中,实现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生 产和教学互动,达到在生产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的目的。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落实五个 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它是在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向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转变,强调学习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技 术性,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改造能力。培养学生毕业后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人才。产教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多重模式,如产教 融合研发模式、产教融合共建模式、项目牵引模式课程体系等,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较为 成功的模式,它有体系清楚、时效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诸多优点。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体系的建设1.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课程始终 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一种跨界教育,是跨界行业所建立的跨界课程体系, 由学校、企业、社会、市场等多因素所共同参与的。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是根本目的,他 们的学习效果最终将在市场上接受检验。因此,教育离不开职场性,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 要有职场的参照,企业职业场和工作场应当是课程开发的平台,而学校是落实和实施教育的平台。校企深度融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学校严格按照市场行业需求培养人才,按照工 作岗位需要传授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共同建造出教育的生态系统,二者不断地 传递信息和相互反馈,修正教学环节的偏差。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体系与传统的学科教育课程体系是有差异的。传统的课题体系是 一种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是一种基础知识储备的课程构架,它的构成要素包括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等。这种课程体系有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等优点, 但是显然存在着脱离实际工作的经验型积累和工作素养的培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体 系是一种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它的构成要素包括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邢玲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1、内涵 2、特点 3、理论基础 二、我校《思修》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现代学徒制班级为例

1、内涵 混合式教学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概念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来的。 Bonk 和 Graham 在《混合学习手册》中对“混合式教学”下了定义,他们认为,混合式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集合了面授教学与多种技术媒介的教学的新的教学形式; 印度 NIIT 公司在《混合式学习白皮书》将“混合式学习”描述为一种全新的包含实体课堂教学、网络在线学习和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他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什么是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 没有使用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 全面使用信息技术 辅助教学 少量使用信息技术 1 2 3 4 MOOC 混合式教学 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信息化教学

混合式教学含义 指的是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是传统教学(Face to Face)与网络化教学(E-Learning)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引进面对面教学来改进E-Learning的不足。

为什么要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构建高校混合教学能力的概念框架和实施指南》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近期影响趋势“高等教育变革混合式学习日趋发展” ?利用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从盲目的尝试转变为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引言:产教融合最为基础的部分是产,也就是需要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作为前提条件,并基于该环境下实施实践教学,让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学习到真本事。这里所指的产不是单纯的工厂生产,而是要和教学紧密联系,最终为教所服务,在经过发展、成熟后,就可以逐步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浅析了目前的产教融合现状,并探讨了如何在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目前一种能够有效培养人才的途径,也是实现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的重要建设基础,能够满足企业技术革新、产业转型升级、研发团队发展和员工培训进修的需求,产教融合是高校和企业发展完成对接的重要教学模式。 一、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现状 (一)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诸多文件中表现出了对产教融合的精神支持,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没有完善的、制度性的配套政策法规和细则,因政府的文件精神并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常常变为一纸空文。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并没有在产教融合的方面形成法律上的硬性规定和完整培训制度,产教融合的教育方面,制度和政策也显得不够完善,政府在调动高校和企业积极性方面的政策法规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法律和政策往往表现得缺乏号召力。 (二)管理队伍能力不足 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地认识缺失,是导致高校无法正确认识到企业中所需要的人才结构,这是导致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层次和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加上高校缺乏了和企业的沟通,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无法和企业实现实时的对接,也无法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难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三)师资力量水平不够 目前为了适应我国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发展,必须配以更高层次的师资团队,然而当前的高校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投入了较大的资源在师资建设上。目前已经有高校从企业中引入了一些技术人才来担当实习指导教师,然而由于教学和技术等方面还无法做到有效的衔接,从而造成了教师团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和产教融合相结合。 (四)企业参与意识不足 虽然部分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因为有着国

产教融合背景的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的培养模式研究 文/刘忠彬?郭?辉?杨晓娟 摘?要:本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层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认真总结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育人特点。通过探索,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两大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工厂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刻阐述了两大培养模式的建设要求、建设条件、实施路径、运行规律和重要意义,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提供了模式支撑。 关键词:培养模式?实训工厂?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学?徒制 课?题:本文系2017年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培养模式研究》(JZY17221)研究成果。 新时代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大刀阔斧”,更需要“伤筋动骨”,还需要打破多年来普教传统思想和普教育人模式的束缚。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受思想、机制、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还不十分紧密,人才供需“两层皮”的现象依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伟大构想,首次提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如何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切实发挥育人主体作用,顺利推进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产教融合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神的重要行动,是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质量、水平“两张皮”问题的有效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是让企业成为重要的办学主体,使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着力提高企业服务职业教育的能力,密切校企关系,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育人效率。 二、产教融合的基本特征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一次深层次的变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双主体育人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了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对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深化产教融合内涵建设,引导企业从用人主体向育人主体转变,形成校企双主体育人格局。企业育人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主体作用:企业可以采取独资、合资等不同的投资形式,举办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培训基地,共同建设教育资源平台。 (2)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作用:企业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与学校共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育人环境和专业建设,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管理的主体作用:学校与企业建立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形成校企共管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的水平。 2.双导师教学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通力合作,形成双导师教学的培养机制。学校教师负责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为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企业师傅负责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指导工作和职业规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 3.双身份学习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职业特性的融合。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时,首先要与合作企业签订四方协议书或劳动合同,实现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转变。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实践,有利于学生对员工身份的认同,感受责任担当。 4.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 对口就业是多年来职业教育师生一直追求的目 24OCCUPATION 2018 10

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文章从校企合作内涵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企业全程介入人才培养、全程参与学生管理、全程提供实训场所、建立校企互融互配师资团队的融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专业建设实践证实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在推进专业建设,彰显专业特色,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一、前言 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特性决定了单凭学校内部是培养不出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全世界共同的做法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客观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制定面向“十二五”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体现职业特点的诉求。高校和企业联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新发展时期对校企合作认识的深化,是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在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的途径上,深入研究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效,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融合式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各个国家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一些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英国的“工学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等。我国高职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职业院校在借鉴先进国家校企合作成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三重融合”模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共生态”模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在详细调研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校企全程融合规范化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融合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将行业标杆企业的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作为融合式教学模式的载体;融合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将公司典型岗位的精英人才引入课堂,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建立不同层次的校企融合式师资团队,弥补高职师资短板;融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借助企业集团不同类型的项目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营造职场氛围;融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校企交替”使学生能胜任现代服务业背景下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并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准员工”工作式顶岗,“学徒制”带教,训练学生岗位综合作业能力,弥补学校自身条件不足,提供学生了解企业、适应企业进而融入企业的“过渡期”,为学校、

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

产教融合型企业: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报酬,这客观上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现在,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产教结合,校企一体”

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地区经濟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做出巨大贡献。但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学课程设计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严重脱节、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等。为此,高等院校要从“产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出发,加强与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整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有效融合,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标签: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实践路径 一、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产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在融合基础之上加强实践教学,从而提升人才创业创新能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国外教育经验的借鉴。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基础源于德国“双元制”教育理论,这一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职业学校与企业有效融合,优化整合当前职业学校教学体系,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内容,共同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在高等院校能够接受专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企业也参与到整个人才培养之中,学生可以采取工读交替方式在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提升实践能力。经过“双元制”教学培训,学生可以从实践中获得超过30项实用技能,通过考核合格者可以上岗操作。杜威“从做中学”和德国“双元制”理论共同构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基础,为产教融合人才培训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在高等人才培养上都进行有效探索,并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在高等人才培育上优势明显,很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一)加强职教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要完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机制建设的主体高等院校,通过高等院校与社会不断进行物质信息交换,有效推动产教融合系统完善,不断调整高等院校内部结构设置,以达到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模式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和市场发展需要的目的。同时高等院校本身在与市场不断融合发展基础之上,逐渐形成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自组织机制。 二是要完善人才供求机制。高等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威海职业学院与家家悦集团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以培养、储备和使用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为共同目标,将校企双方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构建完善的治理结构,同时改革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平衡和满足双方的利益诉求,保障二级学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在国家倡导的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前提下,近年来,高职院校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出现了大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案例与对话经验。威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秉承这一办学宗旨,面向全省,扎根地方,与山东家家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家家悦集团)共同创建“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两年多来,学院致力追踪“快速消费品零售”连锁商业企业信息化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瞄准“门店终端管控、连锁门店店长、业务主管”等核心岗位群,深入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途径,以满足企业“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为导向,共创“专班”定向培养与“3+1”学历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共管二级学院,在合作育人方面积

累了经验。 一、合作背景与办学宗旨 (一)合作背景 “合作”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机制,威海职业学院与家家悦集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是新形势下双方合作 发展的理性选择。威海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闻名全国;经济管理系是其5个始创系之一,在开放办学过程中,致力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途径。家家悦集团作为山东省最大的连锁企业集团,以快速消费品零售为主,兼顾物流配送、食品加工和农产品批发,是拉动内需、改善民生、吸纳就业的核心企业。基于合作发展的价值取向,经多轮磋商,校企双方于2011年12月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威海职业学院下设二级学院即“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下称学院)。 (二)合作宗旨 校企以“二级学院”为合作平台,以“理事会”为治理结构,以创造共同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为目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内部教育教学改革,从制度保障、模式创新、师资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索校企共建、共管二级学院的有效途径,双方通过全程合作,形成产教紧密融合的办学机制,引领校企合作向纵

融合式教学的结构思考

融合式教学的结构思考 (一)国内融合式教学现状 摘要:布鲁纳认为,认知学习就是获得知识结构的过程。知识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一个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构建。但现阶段,我国的融合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科之间、课程之间、授课方式、师生互动的融合,却忽视了基本知识点的融合方式的研究。本文将综述现有融合式教学,展现我国融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以及不足。 对于融合式教学总体认识上,李燕飞[1]认为这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而提出来的,它注重的是学科之间、课程之间、授课方式、师生互动的一种大融合。童玲华(2007)[2]提倡在推广“融合式”教学中应融合多学科、多形式、多资源、多功能性的共性,融民主、和谐、自主、探究等主动学习情境、氛围,融主体和客体的能动性与特殊行,融知识素养与人文关怀于一体。徐继忠[3]认为语文教学应该采用三维融合式教学模式,即将教书、育人、励志融合起来。杜亚非[4]等人为融合式语文教学应该采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学生需要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融合、语文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融合的态度。秦若云[5]认为在“如何搞好中高级指挥员科学发展观教学”中,应该采取分层分类设置教学内容,其他课程教学的观点渗透,以及创新理论、创新思想的融合式教学来解决部队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胡卫风、庞青山(2004)[6]把学科融合视为大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认为其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融合式教育实践的方式上,赖文斌[7] 认为,跨学科课程设计的途径有多种,可以是单门课程内的多学科融合式和多门课程的多学科融合式等。而建构跨学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英语专业发挥其语言优势,培养适合市场需要英语人才的根本途径,指出学生知识结构和师资培养引进是该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张莉[8]认为随着民汉一体化教学在新疆高校的全面展开,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者从优化师资,开设民族预科班的专业数学汉语,改革教学模式,组建优秀学生的业余“教师”组、科研小组等方式来实现大学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改革。

产教融合心得体会

最近我阅读、并且了解了了产教融合的相关要点,据我所了解的产教融合,主要的内容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把学校办成及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相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一体系有助于保障跨界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构成,培养未来年轻人的能力、以及可发展力。 以我看来产教融合的最主要性关键在于实体项目,学到最后的成果积累的够不够丰富,以及被学者是否积极配合产教融合内容,并且是否有累计一定的经验。这一体系对于构建专业发转方向提升专业品牌、提高就业质量与精度、提升专业技能推动项目建设、融入地方与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现在基本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才更加适合。或者说只有小部分专业才能进行产教融合。若是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在先进的产教融合的知识下达成共识,是在这一体系中最只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在产教融合里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认为产教融合的专业性领域再大大拓宽是有必要的。 产教融合主要是将人为的目的,以及团队的组织相结合以最终收获成果为最终效果的一项有水平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主要以质量和效益为衡量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意义在于以模仿为主的技能的实训实习,它是在真正的环境下认真的、真实的工作和学习、不仅仅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了解了产教融合,我了解后的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相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及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这一体系有助于保障跨界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构成。 我认为,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实体项目究竟到底能不能让学生在实习中又能学习到东西,并且累计一定的经验。这一体系对于构建专业发转方向提升专业品牌、提高就业质量与精度、提升专业技能推动项目建设、融入地方与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学校存在的几个校企合作都是比较好的,但能影响到的专业太少了。基本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才更加适合。或者说只有小部分专业才能进行产教融合。但是,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协作、达成共识,是在这一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将他的专业性领域再大大拓宽。 除此之外,应为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以模仿为主的单项技能的实训实习,它是在真正的环境下认真的、真实的工作和学习、不仅仅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要求的教学活动,最终是以质量和效益为衡量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我认为,产教融合当然是在学习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但是发展路线相对宽泛,是后续学习更加优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