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同步练习题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同步练习题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同步练习题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同步练习题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同步练习题

1、小东家有鸡32只,鸭比鸡少9只,鹅比鸭多18只。鹅有多少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和平街车站有17人下车,又上来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猴子摘了28个桃,小猴子摘了27个桃,两只猴子吃了19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合唱团原来有36人,有17人毕业,又新加入9人,合唱团现在有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一填

(1)1元可以换()张5角,也可以换()张2角。

(2)5元可以换()张1元,也可以换()张5角。

(3)1元-3角=()角

6角+5角=()角

25角=()元()角

50角=()元

7角=()分

2元-9角=()角=()元()角6、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32+49-17=答案

45+26+29=答案

85-37-28=答案

93-75+18=答案

100-45+39=答案

48+42-57=答案

7、填表格

分类班级

舞蹈

美术

英语

合计

一班

32

25

36

二班

23

40

90三班28

18 87四班

35 23 85

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

1 9 3 7 3 6 8 2 4 3 5 8 +7 1 +5 7 + 4 7 -7 6 -1 4 _z2_9 5 7 7 1 1 1 9 5 2 9 9 6 -1 8 -5 4 +8 9 -4 9 +4 9 -4 7 5 8 5 2 2 9 1 7 3 3 6 2 -2 9 +2 9 +4 5 +5 6 +5 8 +2 8 7 2 6 9 7 1 2 6 4 7 4 3 -6 5 +2 7 +1 9 -1 9 -3 8 -1 8 5 8 1 3 6 8 9 7 5 9 9 8 -3 9 +6 7 -3 9 -5 8 +15 -4 9 5 6 1 8 6 1 6 3 1 3 9 4 -3 9 +7 4 -2 2 -2 8 +3 8 -39_ 4 2 2 7 9 7 9 3 6 1 4 6 -2 3 -1 8 -5 8 -2 8 -28 +1 5

3 2 3 8 9 4 6 1 1 1 2 7 -1 8 + 5 1 - 6 6 +2 9 +6 9 +6 6 5 7 4 4 6 1 9 7 7 8 3 2 -2 8 -2 9 +1 9 -1 8 -6 9 +4 9 1 9 5 7 7 7 6 9 7 7 2 2 +5 9 -2 8 -1 9 +1 7 -6 8 +4 6 5 8 4 2 2 5 6 3 6 6 9 8 +2 9 +2 9 +6 8 +1 9 +2 6 -6 9 4 4 3 3 7 1 7 3 3 9 2 9 +2 9 +3 9 -6 4 -5 4 +3 3 +57 4 3 4 8 8 7 8 3 1 9 9 4 -1 5 +2 2 -3 8 -3 5 + 6 3 -2 7 2 6 4 6 2 1 7 5 5 5 5 7 +6 4 -2 7 -1 2 -3 9 --3 8 +33

二年级上数学加与减复习完整版

二年级上数学加与减复 习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一次课9月8日 整理复习第一单元《加与减》 三、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1)口算方法: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这两次相加所得的和加在一起。 (2)100以内的数连加的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用竖式直接把第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例题1: 45+23+18= 方法一:方法二: 例题2 板书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找出错误原因) 1+26+57= 19+45+26= 36+28+19= 35+3+27= 26+37+28= (1)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2)向前一位进位数字不对。

(3)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例题3 比大小的方法 36+12+24○82 46+15+9○9+46+15 28+70+2○100 53+26+11○47+20+9 例题4 走迷宫(板书) 游戏环节——连加连算 举一反三: 1、列竖式计算.(用两种方法) 21+36+14= 70+17+11= 29+37+31= 48+17+26= 2、下面是运动会上小朋友丢沙包比赛的得分情况。(单位:分)

(1)小红一共得多少分? (2)小明一共得多少分?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知识点二 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1、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的结果减第三个数。 2、在连减算式中,可以先算出减数的和,再用被减数减去它们的和。 例题1: 90-45-15= 方法一:方法二: 例题2:误区警示(板书) 89-42-18= 82-18-24= 注意:1、运算顺序问题 2、退位问题。 游戏——连减连算 举一反三:

(完整版)[1]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100以内加减法

解决问题1·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两种方法计算: 1.猴妈妈一共摘了50颗花生,分给哥哥22颗,分给弟弟18颗,猴妈 妈自己还剩下多少颗花生? 2.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 多少个? 3.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 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4.小军和小丽要做50个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他们 还要做多少个? 5.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 少页没有看? 6.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7.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 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二、年龄问题: 1.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2岁,20年后父亲比儿子大几岁? 2.妈妈今年33岁,女儿今年6岁,15年后妈妈比女儿大几岁? 3.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明多少岁? 4.小芳今年13岁,爸爸今年42岁,爸爸51岁时,小芳几岁? 5.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 1 / 8

6.小宁今年12岁,妈妈今年38岁,当小芳和妈妈现在一样大时,妈 妈有几岁? 7.小明今年7岁,爸爸今年31岁,当小明和爸爸现在一样大时,爸 爸有几岁? 8.爸爸今年35岁,小明今年8岁,15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三、增加减少问题 1. 书架上有57本书,借走29本,还剩多少本?又买来20本,现在 有多少本? 2. 车上有42人,到东门车站下了17人,又上车9人,现在车上有多 少人? 3. 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 人? 4. 商店原有饮料48瓶,卖出48瓶后又进了40瓶,商店现有饮料多 少瓶? 5. 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9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 人? 6. 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 没参加? 7. 小红有28个气球,小芳有24个气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个, 还剩多少个? 8. 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 没参加? 2 / 8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表初步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用正字或符号来记录数量的多少。 2.会识别统计表,会填写统计表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一个单位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能完整地画条形统计图。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小丁丁正在调查每人最喜欢的水果。 小丁丁让同学们依次站起来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师:怎样记录喜欢某种水果的人数呢? 生:可以用圆表示, 生:可以用写正字表示, 生:可以用画三角表示。 师:对,小朋友说了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来表示,除了这些,今天老师要向大家再介绍两种新的表示方法,简单方便,想学吗? 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我们可以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表示 出示数学书第39页插图 探究二: 师: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 出示数学书第39页插图 练一练 调查一下你们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某种运动的人数,并记录下来。 出示数学书第39页插图 探究三 1、师:小丁丁记录了班级每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情况,怎样一眼看出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呢? 生:数数有几个正字,一个正字表示5 小结:把记录的结果整理成这样的表就可以了 出示数学书第40页插图 1、请将右面的统计表填完整 2、小丁丁班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小胖记录了放学后在社区儿童游乐场活动的小朋友人数,根据他的记录填写统计表。 数学书第40页练一练① 师:根据记录你知道玩滑梯的小朋友有几个阿? 生:有3个正字就是15人,再加2个一共是17人。 师:那你知道玩气垫床的有几个人吗? 生:有2个正字是10人,所以一共是13人。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教学反思 《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加、减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学难点,也是计算错误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操作学具理解进位与退位,形成计算思路。 在教学口算与笔算、加法与减法、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例题中,都通过摆小棒或拨算珠探索并建构计算方法。 第76页例题列出的算式是24+6,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办?这时摆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摆小棒计算24+9,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样化。各种算法虽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这种算法有三个优点:一是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

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 摆小棒计算30-8,拆开1捆、拿掉8根,形象地显示了从十位退1、个位作10的退位原理。摆小棒计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样化。“辣椒”卡通的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学生选用的方法。 2、经常组织比较,及时整理知识结构。 到本单元为止,先后教学了100以内加、减计算的多种情况。能否组织成合适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为此,教材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计算情况的比较。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引导算法。第77页第2题的三组加法题,都从20以内进位加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第81页第2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思路,通过三组题的计算和比较,更好地应用十减几或十几减几计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2)通过比较,进一步理清思路。第78页第1题是三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每组题一道不进位、两道进位。进位加法里一道题和是整十数,另

(完整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65+29= 40+43= 61+27= 37+48= 42+37= 72+15= 50+35= 37+29= 44+27= 15+47= 50+27= 56+19= 72+14= 38+25= 81+14= 48+27= 63+28= 31+46= 44+39= 42+37= 65+19= 60+36= 45+36= 53+24= 28+27= 70+26= 62+17= 12+38= 27+47= 64+19= 35+29= 31+39= 42+35= 70+27= 61+19= 15+18= 26+37= 54+29= 34+36= 74+17= 58+29= 71+14= 62+19= 70+12= 2 9+37= 4 8+22= 37+24= 74+18= 43+25= 6 8+14= 1 9+32= 33+46= 47+35= 80+16= 4 9+26= 37+27= 1 8+25= 5 8+17= 5 6+34= 30+46= 59+34= 34+27= 37+16= 25+37= 29+32= 37+47= 60+29= 53+29= 33+36= 48+27= 82+28= 36+27= 26+69= 38+48= 24+27= 38+19= 35+26= 3 8+23= 48+19= 26+37= 28+47= 37+59= 60+18= 3 4+29= 29+37= 48+16= 70+21= 28+49= 45+26= 55+19= 26+59= 28+37= 74+16= 27+37= 36+42= 37+59= 71+23= 3 6+16= 51+29= 2 4+37= 24+35= 39+36= 81+15= 49+24= 58+29=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

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 、解决问题。 '' 拔了 56个萝卜,.拔了 26个萝卜,两只兔子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O 口 =□( □O 口 =□( 3、学校合唱队有42人,男同学有25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 O 口 =□ 4、头玩具。 □O 口 =□( □O 口 =□() (3)分别提出一个用加法和减法做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1、 2、小图书室有90本故事书,借出 43本,还剩多少本 ? 49 28 (1)、小明买一辆勺 (2)小丽拿50元去买一种玩具,找回 20元,她买了什么玩具 42元 元 元 和一架 ,一共多少元? 元 30

加法问题: 减法问题: 5、小明看一本书,看了78页,还有22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O口=□() 答: 6、妈妈有83元钱,买书用去28元,还剩多少元钱? □O口=□() 7、书架上有36本书,拿走一些,书架上还有9本书,拿走了几本? □O口=□( &停车场上有45辆车,到了中午少了18辆停车场还有几辆车? □0口=□( 9、停车场里开走一些车后还剩12辆,开走的比剩下的多28辆,开走了多少辆? □ O口=□()

(5)、小红家养的家畜 ②、鹅比鸡少多少只? ) ③、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问题: ( 种类 只数202840 ①、鸭比鸡多多少只? (6)商店先运来27条■,又运来49条-\商店共运来多少条金鱼? □O口=□() (7)学校有80个-和’「,其中有37个,;?’有多少个? □O口=□() 答:

答: (8) 妈妈买来30个?,吃了一些,还剩下12个,吃了多少个? □o 口 =□() (9) 汽车站有40辆飛,第一次开走6辆,第二次开走19辆,两次共开走多少 (10) 小军今年12岁,再过几年就是20岁? □O 口 =□() 答: (11) 饲养场共养猫80只,有28只 务,16只邀剩下的是給,潔有 多少只? (12) 书包37元一个,文具盒15元一个,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多少钱? □O 口 =□() (13) 买一个篮球55元,足球36元,篮球比足球贵多少钱? □O 口 =□() (14) 公园里有菊花27盆,月季花9盆,月季花比菊花少多少盆?辆? 答: □o 口 =□()

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1教案 沪教版

加与减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三册加与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 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3. 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4. 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能力目标]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从不同渠道收集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个60岁的老爷爷在河边钓鱼,早上他钓到了10条大鱼,下午他钓到了15条大鱼。他一天一共钓到了几条大鱼? 2. 生:一共钓到了25条大鱼。 3. 师:故事中的60岁这个条件你们为什么不用呢? 4. 小结: 从图和文字中找信息。仔细观察、理解题意,再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思考问题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思考问题,再根据问题需要寻找有用的信息解答。 5. 师:小猫和老爷爷一样,它也在钓鱼,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了小猫钓鱼这个图片,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 生:小猫在捞鱼,桶中有5条鱼,鱼缸中有18条鱼。 3. 师:针对这两个条件,你们可以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4. 生: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思考) 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思考) 5.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从时间角度:已捞出几条鱼,现在鱼缸中还有几条,鱼缸中原有几条? 6. 师:猜一猜,哪根线条是代表桶中有5条鱼?哪根线条是代表鱼缸中有18条鱼?说说为什么? 7. 师:根据这个线段图,你能够说一说他们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 8. 师:现在我们如果想知道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该用哪个数量关系呢?请你们填一填。 算式: 9. 师:刚才有小朋友问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10. 从空间角度:桶中有几条鱼,鱼缸中有几条鱼,鱼缸中的鱼比桶中多多少? 11. 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线段图和什么数量关系呢? 鱼缸里的条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比桶里多的条数 12. 师:让我们填一填算式和答句。 算式: 捞出□条 鱼缸里还有□条 鱼缸里原来有□条? 桶里有□条 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 鱼缸里有□条

(完整)沪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练习题综合

二年级上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 (1)有75张白纸,每8张订成1本,最多可以订几本? (2)有45只皮球,每只筐里放8只,可以放几筐?还剩几只? (3)用20元钱,买2枝钢笔,钢笔每枝9元。应找回多少钱? (4)小明每分钟剪纸花5朵,小英5分钟剪纸花35朵。谁剪得快?每分多剪几朵? (5)每辆车需要4个轮子,12个轮子可以安装几辆车? (6)丽丽拿20元去买票,每张票3元,买7张钱够吗?差多少元?

(7)有53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组6本。还剩下多少本? (8)把45朵花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最多可以分到几朵,还剩下几朵? (9)粉笔盒里有一些粉笔,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和陈老师每人拿走7支,还剩5支。粉笔盒里原来有粉笔多少支? (10)10个杯子,每4个装1盒,可装几盒?还剩几个? (11)小轿车有8辆,每辆限坐4人,一共能坐多少人? (12)小船每艘限坐6人,一艘大客轮限坐36 人。大客轮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 (13)我有35元钱,去买3支自动笔,每支9元。应找回多少钱?

(14)一支钢笔10元钱,一支圆珠笔比钢笔便宜一半,一支圆珠笔多少钱? (15)有40个桃子,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6个桃子。还剩多少个桃子? (16)4辆面包车能坐32人,每辆大客车能坐56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面包车多坐多少人? (17)有鸡9只,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18)3个人要做28面红旗,平均每人做几面?还剩几面? (19)有19个同学参加秋游准备坐轿车,每辆轿车限载客4人,至少要多少辆轿车?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加与减知识点整理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加与减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与减知识点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 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1、熟记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10-1=9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10-4=6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10-5=5 11-6=5 12-7=5 13-8=5 14-9=510-6=4 11-7=4 12-8=4 13-9=410-7=3 11-8=3 12-9=310-8=2 11-9=210-9=12、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 另一部分数= 总数(2)总数- 部分数=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上海松江众兴小学刘创 一、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 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二》简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二》简案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正确进行计算。 2、会笔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笔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间:1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 口算:8+92+107+616+2050+158+740+119+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图画,学生看图:说说都有什么? 2、看图提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3、讨论:得出解决方法28+4= 4、小组活动:尝试计算 5、集体汇报:讨论计算方法 (1)用小棒摆出28根和4根,通过数小棒算出结果32。 (2)我先用28加2等于30,再用30加2等于32 (3)先算8+4=12,再算20+12=32 (4)用竖式计算 6、指导竖式的方法28强调:数位对齐。个位上8+4 +4满十进一。十位上2加1 32就是3个十。 三、巩固: 1、圈一圈,算一算凑十法 2、口算:9+825+79+269+2827+53+49 3、笔算:58+75+4946+58+27 4、爷爷有50元钱,他买了一副眼镜和一个杯子,眼镜25元,杯子9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设计: 买书 28+4=32

[1]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100以内的加减法

[1]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100以内的加减法 解决问题1·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两种方法计算: 1. 猴妈妈一共摘了50颗花生,分给哥哥22颗,分给弟弟18颗,猴妈 妈自己还剩下多少颗花生? 2. 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 多少个? 3. 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 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4. 小军和小丽要做50个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他们 还要做多少个? 5. 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 少页没有看? 6. 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7. 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 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二、年龄问题: 1. 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2岁,20年后父亲比儿子大几岁? 2. 妈妈今年33岁,女儿今年6岁,15年后妈妈比女儿大几岁?

3. 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明多少岁? 4. 小芳今年13岁,爸爸今年42岁,爸爸51岁时,小芳几岁? 5. 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 6. 小宁今年12岁,妈妈今年38岁,当小芳和妈妈现在一样大时,妈 妈有几岁? 7. 小明今年7岁,爸爸今年31岁,当小明和爸爸现在一样大时,爸爸 有几岁? 8.爸爸今年35岁,小明今年8岁,15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三、增加减少问题 1. 书架上有57本书,借走29本,还剩多少本?又买来20本,现在有 多少本? 2. 车上有42人,到东门车站下了17人,又上车9人,现在车上有多 少人? 3. 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4. 商店原有饮料48瓶,卖出48瓶后又进了40瓶,商店现有饮料多少 瓶? 5. 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9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题 一、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 ()+13=26 ()-12=30 22+()=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7、

8、 1、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6分) 2、 4 6 想: 个位( )减( )不够减,从十位退( ), - 2 7 个位( )减( )等于( ), ( ) 十位( )减( )减( )等于( ). 3、 3 6 想: 个位( )加( )得( ),向()位进1 + 2 7 个位写()。 ( )

最新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卷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卷 一、计算部分(共40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20分。)24÷8= 27+72= 27÷4= 20-20÷5=9×7= 98-89= 7÷7= 40-23+17=7×3= 9+61= 6×8= 9÷3×3=70-21= 35÷5= 70÷7= 73-8×5=32÷7= 0÷8= 8+8÷4= 0×6+36÷4=2、巧算。(每题2分,共8分。)47+29=( )+( )=( )85-38=( )-( )=( )4×4+5×4=( )× ( )=( )15×9-8×9=( )× ( )=(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每题1分,共6分。)64+( )=100 ( )÷8=7……4 32=( )×5+( )8=( )÷8 ( )×8=6×( ) ( )÷2=( )×44、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6分。)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几? 除数是9,被除数是72, 商是多少?二、概念部分(共30分)1、填空。(第1题4分,第6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圈一圈,填一填★ ★ ★ ★ ★ ★ ( )×( )=( )个★ ★ ★ ★ ★ ★ ( )÷( )=( )个★ ★★★ ★ ★ ( )÷( )=( )份(2)8是4的( )倍, 9的3倍是( )。(3)□÷5=7……△,△是( ),这时□是( )。(4)从42里连续减去7,减到0,需要减( )次(5) 用小球和小棒搭一个正方体框架。左图还缺( )个小球,( )根小棒。(6)求9个5连加的和,可用乘法算式( )×( )来计算。(7)( )里能填几26+( )6 7×( )(8)用39根一样长的小棒,最多可以搭( )个单独的正方形,还余( )根。长方体、正方体都有( )个面( )个顶点。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6分)(1)拼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 )(2)下午3时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正好是直角………

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65+29=60+36=62+19=25+37=29+37= 40+43=45+36=70+12=29+32=48+16= 61+27=53+24=29+37=37+47=70+21= 37+48=28+27=48+22=60+29=28+49= 42+37=70+26=37+24=53+29=45+26= 72+15=62+17=74+18=33+36=55+19= 50+35=12+38=43+25=48+27=26+59= 37+29=27+47=68+14=82+28=28+37= 44+27=64+19=19+32=36+27=74+16= 15+47=35+29=33+46=26+69=27+37= 50+27=31+39=47+35=38+48=36+42= 56+19=42+35=80+16=24+27=37+59= 72+14=70+27=49+26=38+19=71+23= 38+25=61+19=37+27=35+26=36+16= 81+14=15+18=18+25=38+23=51+29= 48+27=26+37=58+17=48+19=24+37= 63+28=54+29=56+34=26+37=24+35= 31+46=34+36=30+46=28+47=39+36= 44+39=74+17=59+34=37+59=81+15= 42+37=58+29=34+27=60+18=49+24= 65+19=71+14=37+16=34+29=58+29=

52+27= 52+28=76+18=48+32=38+29= 40+35=63+28=64+18=50+19=77+18= 75+24=70+23=77+18=50+17=27+25= 56+28=19+49=78+19=48+13=38+36= 50+27=36+39=55+17=55+29=37+27= 63+25=30+62=49+28=47+29=53+25= 34+45=49+38=57+34=27+32=38+13= 67+42=19+32=19+69=36+27=39+23= 48+23=68+15=62+26=29+68=41+38= 49+25=50+39=80+15=19+48=72+18= 37+27=41+25=19+56=68+19=73+14= 62+18=80+3=53+18=29+15=52+39= 43+24=54+28=48+27=74+16=64+18= 34+45=39+24=81+15=45+18=39+35= 43+38=28+34=38+17=49+16=47+28= 25+37=37+22=26+38=54+29=74+12= 29+34=55+36=29+38=63+24=83+16= 64+19=35+28=39+14=37+29= 49+35=39+25=66+18=64+18=58+23= 72+18=37+42=64+26=53+25=67+19= 38+46=29+18=39+29=29+25=55+36=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加与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既是对以前学习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 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继续运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计算。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培养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需要 用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切实感受这些画面中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联系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加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适用性。 2.以旧引新,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本单元教学的基

础,且以前学习的一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更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1 谁的得分高1课时 2 秋游1课时 3 星星合唱队1课时 4 练习一 1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材第2、3页) 1.掌握连加运算的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养成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养成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课件。

二年级上册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

二年级上册以内加减法竖 式计算题

3 2 3 8 9 4 6 1 1 1 2 7 -1 8 + 5 1 - 6 6 +2 9 +6 9 +6 6 5 7 4 4 6 1 9 7 7 8 3 2 -2 8 -2 9 +1 9 -1 8 -6 9 +4 9 1 9 5 7 7 7 6 9 7 7 2 2 +5 9 -2 8 -1 9 +1 7 -6 8 +4 6 5 8 4 2 2 5 6 3 6 6 9 8 +2 9 +2 9 +6 8 +1 9 +2 6 -6 9 4 4 3 3 7 1 7 3 3 9 2 9 +2 9 +3 9 -6 4 - 5 4 +3 3 +5 7 4 3 4 8 8 7 8 3 1 9 9 4 -1 5 +2 2 -3 8 - 3 5 + 6 3 -2 7 2 6 4 6 2 1 7 5 5 5 5 7 +6 4 -2 7 -1 2 - 3 9 --3 8 +3 3

-2 7 -2 9 -2 7 -1 8 --4 7 +1 2 4 8 8 4 8 3 2 3 6 2 9 4 +4 3 -7 5 -3 9 +2 8 -5 9 -3 5 9 3 7 3 2 1 6 2 5 2 4 2 -3 8 +1 8 -1 4 --2 4 +1 9 +2 8 1 2 4 8 7 1 3 4 4 2 3 4 +3 8 -1 9 +1 9 +5 9 +1 9 -2 5 7 7 8 2 9 5 5 4 3 6 5 5 +1 9 -4 8 -3 7 --2 9 -1 7 -2 6 7 3 3 8 5 1 3 1 6 9 2 2 -6 5 --1 9 -2 4 +5 9 +1 9 +2 9 7 4 3 9 2 4 2 2 1 8 4 9 +1 8 +1 1 -1 8 +3 9 +2 5 +1 1 5 2 7 3 3 8 5 6 7 3 6 5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加与减教案北师大版

一加与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名,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 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 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 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 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 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 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 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 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 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 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

二年级上册加减法口算练习

创 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 作者: 别如克* 二年级加减 法口算题 80 + 20 = 12 + 30 = 25 + 50 = 52 + 30 = 34 + 40 = 34 + 60 = 70 + 30 = 59 + 10 = 12 + 20 = 21 + 70 = 85 + 10 = 29 + 70 = 46 + 50 = 84 + 10 = 67 + 20 = 61 + 10 = 62 + 30 = 16 + 60 = 66 + 20 = 37 + 10 = 45 + 20 = 20 + 60 = 17 + 60 = 34 + 30 = 88 + 10 = 28 + 30 = 12 + 50 = 54 + 40 = 80 + 10 = 66 + 30 = 14 + 10 = 69 + 10 = 51 + 40 = 34 + 20 = 61 + 10 = 64 + 30 = 22 + 60 = 39 + 50 = 41 + 20 = 48 + 10 = 48 + 50 = 11 + 60 = 67 + 20 = 33 + 50 = 88 + 10 = 86 + 10 = 63 + 10 = 66 + 20 = 85 + 10 = 32 + 10 = 87 + 10 = 80 + 20 = 31 + 60 = 74 + 10 = 21 + 10 = 83 + 10 = 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作者: 别如克* 22 + 10 = 44 + 10 = 39 + 40 = 21 + 30 =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口算:20% 52+18= 62-34= 19+32= 26+14-21= 52+14-26= 31+14-38= 62-34+17= 48÷6= 10×4= 24÷4= 4×9= 3×2+10= 20-6×3= 10-10÷2= 20÷4+16= 4×6÷3= 0÷10+39= 56-7×7= 63÷7+28= 72÷9×6=二、巧算:4% 42+18=()+()=()51-19=()-()=()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3% 25+()=63 74-()=19 ( )+18=63 ( )-15=62 5×( )=35 ( )÷3=0 ( )×4=32 24÷( )=8 ( )+29=42 ( ) ×8=0 ( ) ÷4=5 3×( )-8=4 81÷( )=9 0÷( )=0 ( )-28=46 ( ) ÷7=4四、看线段图列式计算:4%X k b 1 . c o m 柳树52棵 w w .x k b 1.c o m 松树比柳树多几棵?算式: 松树71棵答: 68 () 算式: 92 五、比大小,在○里填上适当的“〉”、“〈”或“=”:8% 63-29 ○52 78+13○99-8 5+10○5×10 48÷6○58-50

10+0○10×0 0×25○0÷25 35+0○35-0 20÷20○20-20 六、填一填:6% 1、△△△ 2 ◇◇◇◇◇◇◇◇◇◇ ○○○○○○○○○○○○()÷()=() ( )的个数是( )的()倍。表示()里面有()个()。3、□□□□□□□□□□□□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七、判断:(对用√,错用×)3%X k b 1 . c o m 1、6的5倍就是6个5连加。() 2、0除以任何数,商都是零。() 3、把21粒糖平均分给5个人,至少加5粒,每人分的一样多。() 八、列式计算:15% ①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②把40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几?③32比61少多少? ④商是7,除数是6,求被除数。⑤6个8连加的和是多少? 九、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4% 三七()八()七十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