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知识

语言障碍知识
语言障碍知识

语言障种类繁多,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脑性语障的分类。

一、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发病于儿童9岁之前。不能正确说单词的正常发展幼儿不属于语音障碍。这种障碍的原因尚未明了,但是某些原因是儿童不能理解他(她)语言发声时的规则。儿童发出的言语声音与其年龄和文化不相符。儿童似乎不能理解如何区分和发出语言的音素或声音来组成一个可被理解的词语。 100个孩子中约有4或5个孩子发生障碍,并且男孩多于女孩。

从概念上很难将语音障碍与发音障碍区分开来。发音障碍儿童只是难以正确发出声音;而语音障碍儿童似乎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的声音。他(她)可能不理解声音的独特性以及声音间的差异,从而在发出言语声音的方式上存在问题。例如,不理解词尾辅音的儿童就会把“hat”发成“ha”,把“dog”发成“do”。

语音对于读写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阅读需要理解字母法则一,也就是系统地组合字母来代表声音,而这些声音组合起来可以构成单词。语音意识是对语言声音结构的理解;它包含将声音组合成单词的能力、将单词分割成声音的能力,以及处理口语声音的能力。没有语音意识,学生就不能理解字母原则,也就无法解码单词。并非所有语音障碍儿童都缺乏语音意识。有些儿童在口语工作记忆上(记住已经说过的和他们想要说的内容)或者单词学习和单词提取上存在严重问题。工作记忆和单词提取的缺陷被认为是一种语音加工障碍。

语音障碍出现时可能伴有其他障碍。有许多不同的语音理论和替代性分类系统,我们在这里无法一一阐述;这些足以说明语音障碍表明儿童对语言声音系统的理解无法与其年龄及文化相符。语音障碍会影响言语声音的生成,通常也会影响读写能力。

二、发音障碍

发音障碍是指发声时出现错误。该障碍从本质上说并非一种语音障碍,而是个体遗漏、替换、歪曲或增加言语声音的障碍。比如口齿不清,包括替换或者歪曲/s/这个音。遗漏、替换、增加单词声音或者发音质量较差可能会让说话者很难被理解甚至无法被理解。言语发音上的这些错误也会带来严重的社会性惩罚,让说话者受到嘲笑或奚落。

何时将发音错误视作一种障碍?这取决于临床医生客观的诊断,这种诊断受到经验、错误数量及类型、错误一致性、说话者的年龄和发展特征,以及个体言语的可理解性的影响。

幼儿在学习说话时会时常出现言语声音的错误。许多儿童直到八九岁才学会正确地发出所有声音。甚至,大部分儿童在进入学校后还会时常发生错误。因此儿童的年龄是判断发音是否恰当的主要考虑因素。因为儿童多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所以另外一个主要考虑因素是儿童语言环境的特征。比如,在深南(Deep South)地区抚养长大的儿童可能会有长岛居民的奇特口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儿童就有言语障碍。要谨记差异并非障碍。

存在单词发音困难的儿童的数量在小学的前三年或四年会显著下降。在有其他障碍的儿童中,特别是在有智力障碍、脑瘫一类的神经障碍的儿童中,发音障碍的出现率比在一般人群中要高。

缺乏正确清晰发出言语声音的能力可能是由生物因素造成的。例如,大脑损伤或者控制发声的肌肉的损伤都会使得个体难以或无法清晰发出声音。甚至,不正常的口部结构,如腭裂(cleft palate),会造成难以或无法说出正常的言语。相对微小的结构改变,如失去牙齿,会使得发音出现暂时性的错误。听力损失也会造成发音质量不佳。

如果学前儿童的言语确实难以理解,家长可以让儿童接受评估。大部分学校筛查新生的言语和语言问题,并且,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儿童在3、4年级仍然存在发音错误就需要进行转介以接受评估。当年长的儿童和成人发现自己的言语引起消极注意时,有时他们会自己寻求帮助。言语——语言病理学家不仅评估发音也会评估个人社会和发展历程、听力、一般语言能力和言语机制。

虽然近年来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对发音障碍的关注度逐渐下降,他们更多关注语言和语音,但是持续性发音障碍会造成严重的长期后果。是否让儿童参与干预计划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其他发展特征以及发音错误的类型和一致性。

发音障碍通常伴随其他言语或语言障碍发生;因此,儿童可能在沟通的多个方面需要干预。是否让儿童参与言语——语言治疗也取决于病理学家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儿童自我改正错误的可能性、他们所经受的社会性惩罚(如嘲笑和羞怯)。如果儿童在一些声音上发音错误,且错误非常一致,以致其在社交中会感到困窘或被拒斥,那么他通常需要接受干预计划。

三、声音障碍

人类的声音可以从音调、响度和音质三方面加以感知。音调和响度的变化是言语压力模式的一部分。音质不仅与言语声音的生成有关,也与言语的非语言部分相关。虽然很难准确地界定声音障碍,但它的特征是:由于用喉不当导致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质出现异常,该异常妨碍沟通,或者发出的声音显著地不符合其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

造成声音障碍的原因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功能性障碍、器质性障碍和神经性障碍。由喉部损伤(即外伤)所造成的障碍属于功能性障碍。喉部长瘤(如节结、息肉、癌变组织)等生理疾病影响到喉的结构或功能的情况属于器质性障碍。由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发的障碍属于神经性障碍。

声音的误用或滥用也会导致暂时性的音质异常。例如,高中拉拉队队长

由于声带上长出节结(或痂)经常发生暂时性声音障碍。儿童的尖叫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不管是激昂地表达观点、在喧闹环境下谈话,还是在音响效果不良的房间里说话,教师或者其他持续使用较大声音说话的人也会产生声音问题。

声音误用或滥用造成的障碍会损害喉部组织。刺激声壁的香烟或吸人物也会造成这种损害。有时一个人存在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完全丧失声音(失声症)或者严重的声音异常。

与共鸣即音质有关的声音障碍可能由口腔的生理异常(如腭裂)、控制口腔的脑部或神经损伤造成。扁桃腺、淋巴组织或者鼻窦的感染也可能影响声音的共鸣。大部分存在严重听力损伤的人通常很难发出正常的或悦耳的共鸣声音。最后,有时候一个人可能仅仅是因为没有学会如何恰当地运用共鸣声音讲话而造成声音障碍。这个问题没有生理的或深层的心理原因,只是因为他(她)习得了错误的定位言语器官的习惯。不要让不同种类的语言让孩子产生无所适从。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一、言语障碍的概念 (一)有关的名词术语 言语障碍又称为语言障碍、语言残疾或言语、语言障碍,也有的称之为言语或语言异常、言语或语言缺陷等,我国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采用的是言语残疾。 严格来说,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两类不同的障碍,因为言语是运用语言的口语过程,而语言则是一种相对于这个口语过程的包含语法规则和发音要求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工具。 因此,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这些现象都称为言语障碍或语言障碍。 本书也就认同习惯,不对这两种现象加以明确区分,并且把上述术语看成是含义相同的术语。1.语言发育障碍 (1)表达性语言障碍: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 (2)感受性语言障碍: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对言语的理解 倍该病病因不明,早年认为与感知功能障碍脑损伤及遗传因素有关 都无明确的理论或证据支持。也有研究认为,可能发生在听力辨别受损的基础上多数儿童对环境中声音的反应好于交谈声音。 (3)伴发癫痫的获得性失语(Landau-Kleffner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理解性失语是指患儿在病前语言功能发育正常病后丧失了感 受性和表达性语言功能,因此本综合征又称为“伴发癫痫的获得性失 语”。在一开始出现言语丧失的前后2年中,出现累及一侧或双侧颞叶的阵发性脑电图异常或癫痫发作而非语言智力和听力正常本病原因不明,但临床特征提示有可能是脑炎所致。 2.言语发育障碍 (1)特定言语构音障碍:是一种特定言语发育障碍,患儿运用语言的 能力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技能正常特定言语构音障碍在言语 障碍患儿中占很大比重然而病因尚不明了。

(完整版)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分类

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分类 一、分类 关于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分类问题,目前尚有争议。国内学者一般采取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把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合并,统称为言语障碍(或交往障碍),而后再分为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口吃和语言障碍四大类;另一种是把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分开,前者再分为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口吃三大类,后者分为失语症和语言发展迟缓两大类。在这里,我们采用后一种分类方法。下面简要地介绍各类言语和语言障碍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一)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又称为发音障碍,指的是发音器官在发某个或是某些元音音位、辅音音位或是声调音位的语音时发生异常。 构音障碍是最常见的言语障碍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下四种: 1、增音即增加不应该有的音素。例如,将“三”san 发成sang;将“害怕”发成“haipia”。 2、遗漏说话时漏掉了某些或某个应该有的音素。例如,将“剪刀”发成jian ao,漏掉了“d”这个音素;将“月亮”发成yue yang,亮的发音中漏掉了”l“这个因素。 3、歪曲把一个音位发成该语音系统中没有的音位

而出现走音现象。 4、替换把一个音位发成该语音系统中的另一个音位,例如,把“电视”发成“tian shi”,“d”被“t”所替换。 构音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解剖、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和环境方面的原因。能引起构音障碍的解剖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唇裂、腭裂、舌系带短、上下齿咬合不良、软腭麻痹、发音器官肌肉运动不协调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语音分辨能力差、发音器官的运动觉障碍、听觉记忆广度过窄、发育迟缓、情绪障碍等。另外,如果在音位习得阶段,儿童处在不利于习得正确发音的语言环境中,也容易引起构音障碍。 (二)声音障碍 声音障碍是指说话的音高、音量或是音质出现异常。 1、音高异常即说话的频率过高或是过低,声音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等不相符。例如,一个成年男性仍像一年级小学生那样用很尖的声音说话就会被认为不正常。而一个女性用很低的嗓音说话,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此外,如果说哈的音调平直而单调,缺少起伏变化,这种情况也属于音高异常。 造成声音过高的原因之一是因职业需要不得不提高嗓音,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习惯。另一种原因是有些男孩没有

语你同行:认识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语你同行:认识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儿童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性障碍,一半以上的学龄前期语言障碍将持续至学龄期,并导致学习障碍和伴发心理和社会行为异常。 那么对于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否也存在差异呢? 一般来讲,言语障碍是指个体的言语或说话异于常人,使说话内容受损害,既妨碍个体间的交流,又造成自己的不良反应,通常包括构音、发声和语流方面的障碍。语言障碍则是指个体表现出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称,落后于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言语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1)构音障碍 在构音过程中,发音器官的位置、方式、速度、强度或动作协调发生问题,以致发出的语音产生错误,并影响到对方对说话内容的理解,称为构音障碍。构音障碍可分为器质性构音障碍和功能性构音性障碍两类。器质性构音障碍往往存在生理方面的异常,如裂腭、神经功能缺失等。 2)声音障碍

声音障碍又称为发声障碍、声音异常、嗓音障碍,即声音发生异常,通常表现为: ①不恰当的音调(太高、太低、单调、缺乏变化)。 ②音量太高或太低,有些儿童说话太轻,甚至可能完全没声音;有些儿童则是持续地大声 说话。 ③音质问题,如声音沙哑、尖锐、有呼吸声等。 造成声音异常的原因可能有个体咽喉部疾病(声带疾病-急性、慢性咽喉炎、声带结节、声带息肉),也可能是个体的心理因素、性格、精神刺激导致,尤其是不正确的发声习惯造成。 3)语流障碍 语流障碍的典型表现是口吃,指语流或说话节奏中断,言语不流畅,特别是在有些音节、词语、句子上有迟疑、停顿、重复或延长现象。 语言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语言障碍可分为语言发育迟缓和失语症。 1)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往往表现为表达和理解语言技能方面的障碍,语言技能出现的时间、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造成儿童语言迟缓的原因通常有脑伤、智力落后、听觉障碍、发声器官机能障碍、情绪困扰、环境剥夺等。

儿童语言障碍论述分析

(一)定义: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报的有效手段,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和复 杂的运动,把想到的和感觉到的事情,由社会公认和符号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语言。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理解力、表达力) 书面语言(阅读能力、书写能力) 手势语言(手势、表情、姿势)。 (二)语言及言语概念的区别 1、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型为物资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形成的体系,也就是应用符号达到交流的能力。 2、言语:是人类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实际活动过程,是口语交流的机械部份,也就是说语的能力。 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学则主要研究言语现象。离开了语言,就不会有言语活动,而语言又是在人类的言语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语言形成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1、语言中枢: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半球一侧,称为优势半球, 其中感觉性中枢(听性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双区);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区);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8、9区), 阅读中枢位于角回(39区)。 听性语言中枢:位于22区,位于颞上回后部,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此处受损,患者能讲话,但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对别人的 问话常所答非所问,临床上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44及45区,紧靠中央前回下部,额下回后1/3处,又称Broca氏回。能分析综合与语言有关肌肉性刺激。此处受损,病人与发音有关的肌肉 虽未瘫痪,却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临床上称运动性失语症。 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8、9区),此处受损,虽然其他的 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临床上称为失写症。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矫治

第七章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矫治 第一节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概述 一、言语和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言语和语言是相互关联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语言是一种符合系 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属于社会现象。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与他人进行交往或者独立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属于个体现象。言语活动过程包括感受和表达两个方面, 听别人讲话和看书面文 字是言语的感受活动过程,自己说话和写字是言语的表达活动过程。 二、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概念 言语障碍是指理解或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缺陷,不能正常进行语言交往活动。语言障碍是指个体具有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称。在日常生活中,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常被统称为言语和语言障碍,或者是语言障碍。 第二节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类型 一、言语障碍的类型 言语障碍一般分为发音障碍、声音障碍、言语流畅性障碍三类。 (一)发音障碍 又称构音障碍,是指发音的部位和方法不正确导致声母、韵母、语调的语音发音错误。常见的情况有:

2.音的省略。 3.音的添加。 4.音的歪曲。 5.声调异常。 (二)声音障碍是指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共鸣方面有异常现象。常见的情况有: 1.音质异常。发音中有呼吸声、沙哑、假声带发音、尖声、颤抖声等。 2.音调异常。习惯性音调过低或过高,音调范围太窄等。 3.音量异常。说话声音太小或太大。 4.共鸣异常。如鼻音过重或不足。 (三)言语流畅性障碍 是指说话的节律异常,如口吃现象,将某个音或某些音节不适当 地重复、延长、停顿。 二、语言障碍的类型语言障碍的分类不太一致,有的分为语言发展迟缓、失语症两类,有的只包括语言发展迟缓一种类型。 (一)儿童语言发展迟缓 与同龄儿童比较,儿童语言与发展迟缓包括语言发生的时间晚,发展的速度慢,发展的程度低三种情况。其表现有: 1.语意障碍。 2.语法障碍。 3.语用障碍。

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定义

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定义 一、定义 观察听觉障碍、弱智、孤独症、学习障碍儿童的言语行为,一般会发现,这些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缺陷。例如,有相当多的听觉障碍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完全没有口头表达能力;弱智儿童说出的话常常词不达意;一部分学习障碍儿童无法理解书面语言。这些言语行为的缺陷属于什么性质的?它们能不能称得上是言语 或是语言障碍?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对言语和语言障碍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范里珀给言语障碍下的定义是:“和常人的言语偏离甚远,以至惹人注意,干扰了信息交流,甚至使说话人或者听话人感到苦恼的言语异常。”由范里珀的定义可以看出,言语障碍指的是个体在言语表达方面明显地偏离常态。这个定义对我国特殊教育界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目前国内特殊教育界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个言语障碍的定义。 由范里珀的定义可以推断,,当一个人发生言语障碍是,他的言语行为表现出以下全部或是大部分特征“和常人的言语有明显的不同;引起别人的注意;让自己或是听话人感到不舒服;妨碍言语交接的正常进行。 我国学者哈平安指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即使表现出异常,也不能认为有言语障碍。一种情

况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言语行为当然是不同的。另一种情况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如果所用的方言不同,他们的言语行为也是不一致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处于语言习得阶段的儿童,其言语能力尚处在不完善阶段,自然存在很多缺陷。因此,他在《病理语言学》一书中给言语障碍下了一个更为严密的定义:已经完成了口语能力习得的、使用同一方言的人之间进行言语交际时,如果其言语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妨碍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那就得认为是言语障碍了。 什么是语言障碍呢?根据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学会的定义,语言障碍实际上指的就是个体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言学知识系统达不到他的年龄应该达到的标准的状况。语言障碍不仅包括个体在言语表达方面的缺陷,而且还包括在言语理解方面的缺陷。

功能性语言障碍是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功能性语言障碍是什么 文章导读 语言障碍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在说话或表达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问题,目前是医 学界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研究内容。语言障碍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的,一般情况下 是由于家族遗传病或是大脑神经引起的;另一种是后天,人体大脑受到了某种外界的刺激,是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得到调节和改善的。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精密的信息处理机。它每天加工处理着大量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最大量的是语言信息。当语言信息的脑加工过程出现障碍时,我 们就不能正常的使用语言交流了,会出现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指听觉、智能、人际沟通均 正常,而语言的理解、表达及应用的能力偏离正常的语言问题。常见的语言障碍症状主要 有以下类型。 1. 学语迟缓小儿言语发育的年龄可有个体差异,一般将2岁时仍不会任何言语者,列 入学语迟缓。听力障碍为常见原因,或与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外伤等原因有关。 病情轻者,表现为表达能力低于同龄儿童,或表现为所用词汇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病情 严重时,病儿不会讲话。 2. 发声困难多因中枢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或周围性肌肉病变,如脊髓空洞症、重症肌无 力人时,使舌、软腭等言语器官的肌肉发生痉挛、瘫痪或共济失调而致病。表现为讲话缓慢.费力、含糊不清,但无语句结构方面的缺陷。 3. 言语困难常发生于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炎后遗症等病症时,以言语表达能力 缺陷或接受能力障碍为其临床特点。前者表现为不能用单词或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后者 常表现为不理解别人的言语。病人常伴有定向能力丧失、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4. 失语症是一种由大脑病变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脑脓肿、脑血栓、脑肿瘤等病变时,如侵犯大脑颞叶言语中枢.可引起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时有表达障碍,不能说出想说的话,以手势表达意愿,但无发声困难。感觉性失语症是理解障碍,不能记起有关的单字和词汇,但说话能力正常。 5. 构语困难由于腭裂、舌体肥大、舌系带过短、咬合不佳等原因,致语音不清,吐字 不准。神经系统疾病、听力降碍、不良发声习惯等也可致病。病情轻者,仅某些字读不准,如舌齿音、卷舌音发声障碍,一船不影响言语可懂度。病情严重者.较多字音含糊不清,所讲的话,不易听懂。

言语和语言障碍也是病

言语和语言障碍也是病 儿童期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育慢,表现为不说话、说话迟和语句短、词汇量少,我们称之为语言发育迟缓;另一方面是能说但说不清,虽有语言表达,但往往发音不清,影响与别人的沟通交流,也影响学习,称之为言语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表现特点 儿童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水平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语言表达障碍,已过了说话年龄仍不会说话或到了2岁只会讲单字,4~5岁还不能用句子表达;二是口语理解障碍,1岁半~2岁仍对口语理解困难,不能遵从指令;三是交流障碍,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包括接受他人的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起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语言环境的脱离及特定的特异性障碍等。 病因筛查 首先要排除孩子是否有?力障碍。语言的学习必须以听觉输入的信息作为模板,如果孩子听不到声音或听不清,都会影响语言的正常发育。故对于语言发育延迟的孩子要特

别注意其听力反应能力,可在安静房间里在孩子的背后给予声音刺激,看孩子是否有反应。如没有反应或反应明显迟钝,应高度警惕听力障碍可能,需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听力测试检查。 其次,需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语言是智力发育的外在表现,如果说智力发育是埋在土里的根,语言就是长在外面的苗,只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语言发育才能得到保障。智力发育可以从观察孩子的模仿、手操作等方面了解,如1岁半的孩子应该会拇、食指对捏取物,会模仿戴帽穿鞋,如果各项反应都迟钝,建议到医院进行专项的智力评估检测。 再次,需关注孩子的社会互动交往能力,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如果存在明显沟通交流障碍,孩子语言发育往往会受影响。有些孩子我行我素,喊不应、叫不停,对玩具物品特别专注入迷,却对他人行为毫不关注,缺少与人的对视眼神交流。建议及时带这样的孩子到专科医院就诊,考虑孤独症谱系障碍可能。 另外,家庭的带养环境对孩子影响也很大,如长时间让孩子看电视,孩子缺乏与家长之间的语言互动沟通;或家里的带养人过多,对孩子过度呵护,孩子不需语言表达就能满足各种需求,语言发育也会受影响。 训练对策

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

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训练的一些比较有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后,发现有很多学者都是以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但是每个学者所研究的类型不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做深入的研究,以及对自闭症儿童言语康复中心或者是教育训练者的教育训练上带来许多帮助,从而使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走出封闭的空间,开口说话与人交流。 关键词: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言语训练 一、自闭症及语言障碍相关的基本概述: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性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比较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较正常儿童迟缓,更容易犯重音错误;自闭症儿童的语法结构障碍就是其重要重复性语言所出现的场合都是不恰当的。 语言障碍是诊断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所有自闭症患者在这一领域都存在明显的滞后和障碍现象。语言障碍使他们社会上的困惑和情绪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时语言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上的障碍往往也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语言障碍几乎是所有自闭症儿童具有的典型症状,表现在语言能力滞后,不能与人进行对话,有的甚至终身不语,只能依靠手势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 关于自闭症的定义,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自闭症一词最早源自于一位德国医师布鲁勒 (Bleuler,1908) 用来说明曾为一般人士但却突然无法再与他人沟通且具有极端孤立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肯纳医师认为此名词适用于描述他的十一名临床个案之先天性的孤立特质,但为了与前述后天性的精神病患有所区别,故命名为早期儿童自闭症。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况: 研究的对象都是自闭症儿童,它不限制自闭症儿童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的,因此这篇章的研究对象是自闭症儿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针对的事自闭症儿童言语方面的研究,因此最基本的概况就是语言障碍。 二、国内研究趋势及概况 近年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且没有自闭症学校,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康复训练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相关研究如:寇延(2005)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个案研究提出利用箱庭疗法及故事表演等游戏方法对幼儿自闭症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相关方法。贾林祥(2007)提出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及形成原因,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表现的相关理论,及利用观察法、调查

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的定义

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的定义 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指在发育早期就有正常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表现为发音、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的延迟和异常,这种异常影响学习、职业和社交功能。这些情况并非因神经或言语机制的异常、感觉缺损、精神发育迟滞或周围环境因素所致。 语言障碍儿童的定义 (一)语言障碍儿童的定义 1.学理的定义: (1)一般特殊教育学者对语言障碍所作的定义: a.沟通:是思想、信息或概念的交换。它可以是非语文的,可透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沟通的必备条件是一位输出者、一项讯息和一位接收者。只要输出者能正确且完全传达自己的讯息而且接收者也能完整的了解这项讯息即可算了已达到沟通的意义与目的了。 b.语言:是一套既定的符号或文字以系统性的口语产生,用来作为人类表达、接受讯息的工具。 c.说话:是以有声或口述的方式来表达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称之为说话。 说话的产生包含下列四个过程: (a)呼吸作用制造发音的能量。 (b)发声是透过声带的震动制造声音。 (c)共鸣是让声音有独特的特质,以便辨认发声者。 (d)清晰的声音是口与舌的动作制造出说话的音素。 以上这些过程中任何一项受到损伤都会导致语言异常,但未必会干扰到语言的学习或阅读、书写。若是听力丧失也会造成语言异常,如果一个孩子无法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他便很难开口说话。沟通异常是指在说话和语言两方面都异常,说话异常是指语音的清晰度或流利度异常,语言异常是指对语言符号系统的了解困难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受到损伤。 Cromer对语言异常的定义是:它并非由其它障碍所引起的异常(如听障、智障、性格异常)。(Kirk、Gallagher&Anastasiow,eighth edition) (2)医学上的定义: a.说话障碍:是指在构音、语畅、声音或综合以上各项有发生异常现象者。 b.次发性说话障碍:因语言异常而引起的说话障碍,也就是说对语言的了解发生困难而引起说话障碍,或因说话异常合并语言异常而引起的说话障碍。 c.发育性说话障碍:个体因先天脑神经性学习的某种异常而导致学习说话能力的障碍。 d.混合性说话障碍:个体在说话的生理构造、脑神经学习上以及语言的了解上皆出现问题或困难而产生了混合性的说话障碍。 (3)语言学:凡是语音、语义、语法、语用、语言表达、语言认知上发生异常或在语言发展上有迟缓或异常皆可算是一种语言障碍。(吕一慈&龚淑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