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咸宁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咸宁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咸宁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咸宁竹资源丰富,素有“楠竹之乡”的美称。全市现有竹类12属150余种,面积173万亩,其中楠竹160万亩,雷竹5万亩,慈竹1万亩,其它竹类7万亩。全市楠竹总立竹量2.2亿株,年产竹2200万支,面积、立竹量、产量均占全省80%以上。“十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建楠竹基地10万亩以上,比“九五”末增加57万亩;年产商品竹净增500万支。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竹产业,我们先后赴浙江安吉县、遂昌县、衢江区考察,深入到全市楠竹主产区和重点加工企业,就楠竹生产、加工、销售、市场等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咸宁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林业建设的机遇,着力发展竹产业,特别是2003年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后,全市竹产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全市已建成千亩以上竹林基地178个、面积35万亩,万亩以上的基地26个、面积71万亩。通山的黄沙、洪港、九宫、闯王、厦铺,崇阳的港口、桂花泉、天城、路口,通城的黄龙等10个乡镇,楠竹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咸安的汀泗、大幕两乡镇,楠竹面积在5万亩以上;赤壁的官塘驿、陆水湖两镇办,楠竹面积均突破了10万亩。

2、加工利用初见成效。全市建成竹加工企业233家,开发出竹集成板(竹胶合板、竹地板等)、竹工艺品(竹编及竹雕刻)、竹日用品(竹筷、竹席、竹床等)、竹笋食用品、竹炭等5个系列600多个品种,其中有23个产品荣获全国林(竹)业博览会金奖。赤壁晨鸣纸业,通城龙腾竹业,崇阳瑞发竹笋、鑫达地板,通山恒通竹业等规模企业品牌效应已逐步形成。近年来,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12家竹加工企业。今年,市林业局引进深圳客商来温泉开发区发展竹炭加工,9月上旬终端产品进入市场。

3、竹业经济显现活力。2005年全市竹业产值达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其中:竹材收入2.1亿元,加工收入3.2亿元,竹笋收入1.2亿元,竹旅游及其它0.5亿元。全市有31万人以竹为主要生计来源,有10万农业劳力主要从事竹业生产,林业收入的三分之二来源于竹子。目前,一尺围原竹产地销售价达14元,比五年前上扬30%,竹农增收幅度较大。

4、育竹技术日臻成熟。在林业部门指导下,广大竹农摸索出竹林深翻垦复、护笋养竹、适时追肥、防虫治病等速生丰产技术。楠竹主产区推行丰产改造,实施集约经营,对每亩立竹在150株以上的实行计划采伐,立竹在120-150株的严格控制采伐,促进了楠竹立竹总量和质量的提升。咸安区林科所1971年建有30亩楠竹林,目前已引鞭扩林到108亩,亩平立竹460株,平均胸围1.1尺,亩平产值700元,成为全市速生丰产竹林示范基地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咸宁竹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浙江、福建等竹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经营水平不高。一些竹农重砍伐轻抚育,导致出笋率降低,壮年竹减少;施肥、灌溉等抚育措施不到位,竹林质量没有提高。全市楠竹亩平立竹只有138株,平均胸径不足8公分,还有大面积的低产毛竹林有待改造。而浙江省楠竹主产区把竹园当菜园种,亩平立竹达180株,平均胸径达10公分。

2、优势发挥不够。全市楠竹加工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较低,高科技含量的品牌少;有的名牌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带动能力弱。目前,全市楠竹加工利用率只有50%,与浙江相比明显偏低,加工增值潜力很大。

3、市场体系不全。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市场小且分散;赤壁市、咸安区沿107国道建设的市场主要销售原竹,没有深加工产品。全市至今没有建立竹产业园区,无法产生集聚效应。而浙江省安吉县主要发展竹帘竹席、遂昌县和衢江区重点发展竹炭,产业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明显。

4、扶持力度不大。一是资金投入少。新造竹林仅种苗投入亩平需200—300元,全市每年发展10万亩竹林种苗费达2000多万元,由于引资渠道不畅,资金缺口较大。二是税费负担过重。咸宁征收楠竹“两金”每根达到1.5元以上,少数地方还收取购销差价,税赋较重。浙江省遂昌县对加工企业每根楠竹只收0.4元“两金”,政策十分优惠。三是缺少奖励机制。

对农民连片营造竹林、兴修林道,企业创名牌、获专利等没有奖励措施。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竹林既是生态林也是经济林,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和效益好的特点,只要科学经营,一次栽植就可以长远受益,永续利用,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竹产业,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生态旅游城市,促进咸宁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鼓励发展木材替代产品,竹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全市“十一五”竹业发展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利用为重点,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到2010年,全市竹业年产值达到16亿元,建成300万亩竹林基地(250万亩楠竹、30万亩以慈竹为主的纸浆竹、20万亩以雷竹为主的笋用竹)。近阶段,要按照“壮大竹工业品、完善竹日用品、开发竹食用品、提升竹工艺品、引进竹高新技术品、发展竹文化旅游品”的思路,加速竹业发展,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县乡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把竹业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竹产业发展量化指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林业部门要设立竹产业办公室,认真做好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各级领导都要办点示范,加快速生丰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步伐。

2、深化改革,科技兴竹。积极推行竹林产权制度改革,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采取股份、联营、承包等形式建设基地;推进竹林流转,实行国有民营、公有私营。倡导加工企业设立竹资源开发基金,建立自有原料林基地。建立科技示范园,推广深翻垦复、压青覆盖、平衡施肥、号竹钩梢等丰产技术。发展优质种竹基地,加快引进、推广纸浆竹优良品种,抓好雷竹标准化种植。严肃查处偷挖竹笋、盗伐竹材等案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5年努力,全市新造楠竹林60万亩,采取垦复扩鞭等技术扩大竹林面积30万亩,亩平立竹量提高到180株,年产竹3000万支。

3、培植龙头,打造品牌。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商外资发展竹产业。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通过收购兼并等途径,促进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着力培育牵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十一五”末,崇阳、通山、赤壁、咸安、通城、温泉各建成一个产值过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超过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扩大规模,生产市场畅销的竹纤维板、竹胶合板、竹地板等工业品;提高工艺,生产竹席、竹帘、多功能竹床等生活日用品;开发生产投资少、见效快的清水笋罐头、软包装笋、即食笋等食用品;网罗能工巧匠生产人们喜爱的竹编、根雕、茶具、花瓶等工艺品。市直和咸安区要依托温泉开发区新建林产工业园,兴办竹类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开发竹醋液、竹叶黄酮、竹汁饮料、竹炭和竹板材等产品,形成特色,形成规模。

4、拓宽市场,优化服务。在交通便利的竹产区,如赤壁

市赵李桥、官塘驿、陆水湖,咸安区汀泗桥、横沟桥、大幕,通山县黄沙、沙店,崇阳县港口、天城,建立完善竹木制品交易市场。对外来投资企业,积极提供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和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实现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竹业研发机构,着力开发优质产品。成立竹产业协会,加强企业和竹农的沟通与合作,组织参加竹业活动,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在咸宁林业网站开设竹业专网,推介企业和产品,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政府引导、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措施发展竹业旅游,兴办“农家乐”、“竹乡人家”,弘扬竹文化。

5、出台政策,促进发展。一是项目倾斜。林业重点工程资金优先用于竹类基地建设,争取支农资金向竹业发展倾斜,激活民间资本投入竹业开发。二是设立竹业发展基金。争取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贴息、或补助、或奖励,扶持竹业发展。三是减免税费。凡属竹炭等重点竹业生产项目,林业“两金”建议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建议前三年免征,后三年减半征收。四是出台奖励措施。借鉴浙江等地的经验,设立“上台阶”奖,激励企业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