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语言文学中包含的文化底蕴

讽刺语言文学中包含的文化底蕴
讽刺语言文学中包含的文化底蕴

讽刺语言文学中包含的文化底蕴

◎禹亚芬

【摘要】摘要:研究讽刺语言文学中包含的文化底蕴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一特殊创作手法的认识更好地对作品反映的社会主题、刻画的人物性格等进行深入理解。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讽刺语言文学中包含的文化底蕴,分别是正话反说、高度概括和多元性。

【期刊名称】参花:下半月

【年(卷),期】2016(000)009

【总页数】1

【关键词】讽刺语言文学文化底蕴

讽刺在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是一类既普遍又独特的现象,这一手法往往能够达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目的。无论是刻画人物形象还是通过语言展示人物性格等,讽刺的运用常常能够仅以寥寥数笔就使一个角色在平面的文字间立体呈现出来,甚至较其他长篇大论的描绘更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讽刺语言文学中文化底蕴之正话反说

论中国白话文中运用讽刺手法的开山鼻祖当属鲁迅先生。其作品中的人物“阿Q”“孔乙己”等可算是讽刺语言运用的集大成者。比如阿Q最著名的口头禅“儿子打老子”。这个处于被剥削、压迫的社会底层流民式的人物明明承受着最严苛最残酷的生存考验,其人生可谓集中了几乎全部悲剧元素,然而愚昧的头脑与麻痹的精神却让他对自身遭受的悲惨待遇无知无觉,以至于连动物最本能的反抗都未曾出现,反而以自创的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甚至沾沾自喜。阿Q 最喜爱的口头禅既展示了这个悲剧人物性格中被扭曲到不自知状态的一面,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