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 透明的物体后面没有影子

D.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雨后出现的彩虹

B. 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影子

C. 日食、月食的成因

D. 小孔成像

3. 物体射出的光通过小孔在屏上所所成的像是……………………………………()

A. 比物体小的倒立的实像

B.比物体大的倒立的实像

C.比物体小的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4.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 平面镜的大小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C. 物体本身的大小

D. 物体到像的距离

5.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 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6. 如图1所示(9题下面),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折射光线,则OA的入射光线是………………………………………………………………………( )

A. a

B. b

C.c

D.无法判断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B.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只发生折射现象

8.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

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阳光下,立竿见影

D.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

9. 如图2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玻璃缸B处有雨花石。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射到雨花石上,则激光应向哪一点射出?…………………………………………()

A. B点

B.B点上方

C. B

D.B点左方或右方

·A

·B

----图2----

*10.

她…………………………………………………………………………()

A.全身呈绿色

B. 上身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 上身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上身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11. 在白色光源照射下的色纸若呈现红色,表示的性质是………………………()

A. 该色纸吸收所有色光

B. 该色纸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

C.该色纸不吸收任何色光

D. 该色吸收纸红色光,反射其他色光

12. 医院常用下列那种光来杀菌消毒…………………………………………………()

A. 红外线

B.红光

C.紫光

D.紫外线

13. 仅能透过红光的物体必为…………………………………………………………()

A.红色不透明的物体

B. 红色透明的物体

C.白色不透明的物体

D. 白色透明的物体

14. 如图3所示,一束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从AB边射出的折射光线会…………()

A.沿原来的方向不变

B.平行于BC方向

C.向A点偏斜

D. 向BC边偏斜

15.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得透镜与物体AB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由此可知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应该()

A.大于40cm

B. 在20 cm和40 cm之间

C.在7 cm和14 cm之间

D. 等于14 cm

A

B

B

16. 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

B.30cm

C. 20cm

D. 10cm

17. 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和8cm处,两次成的像………………………………………………………………………………………()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 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18.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应把物体放在……………………………………………()

A. 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C. 二倍焦距以外

D. 透镜任何位置都可以

19. 用放大镜看报时,眼睛看到的清晰的字是………………………………………()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0. 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物体…………………………………………………()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1. 用照相机拍照时,如果要使人的像再大些,则应……………………………()

A.人向后退些,同时拉长暗箱

B. 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拉长暗箱

C.人向后退些,同时缩短暗箱

D.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缩短暗箱

22. 放映幻灯时,如果银幕上的画面过小,要使画面再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

B.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

C.使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近一些

D.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近一些

23.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24. 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B.用放大镜观看植物的胚芽

C. 看电影

D.湖边亭子在水中的倒影

25. “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影”与物理知识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________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________平面镜成像

C. 电影________凸透镜成像

D. 摄影________光的反射

26. 当太阳、水星、地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是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

B.小黑斑是由于水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像

C.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D.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27. 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

容器底A处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向容器中

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 仍在原位不动

D.

28. 在很远处的电灯光射到凸透镜上,此电灯的像………………………………()

A.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在透镜焦距以内

C.在电灯的同一侧

D. 在焦距附近,比焦距大点

* 29.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来解释的是…………………………………()

A. 游泳池放满水后,池底变浅了

B. 厚玻璃下的照片看起来有点上升

C. 天上闪烁的星辰

D. 对镜梳妆

30.(多选题)激光是今后战争中的有效武器,有关它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中飞机在攻击海中隐蔽的潜艇时,激光炮应瞄准所看到的目标

B.海中的潜艇用激光炮攻击空中飞机时,应瞄准目标的上方

C.地面上的激光炮,瞄准空中飞机时,就能击中目标

D.在地面上用激光炮攻击飞机时,应瞄准目标的正前方

31. 舞台上的演员,当红光照射在她们的身上时,衣服呈红色,等一下绿光照在她们的身上又呈绿色,可知她们穿的衣服是……………………………………………………()

A. 红色

B.绿色

C. 白色

D. 黑色

* 32. 如果用一块红色玻璃对着蓝字看,看到的字是………………………………()

A. 红色

B. 蓝色

C. 白色

D. 黑色

33. 在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人们分别习惯穿浅色衣服或深色衣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仅仅是人们穿衣的一种习惯,没有什么物理道理

B. 是为了迎合时尚

C. 浅色的衣服更易反射光,不致于吸光太多而发热;深色的衣服吸光更强,产生更多的热烈,便于取暖防寒

D. 浅色衣服和深色衣服反射光、吸收光的本领一样

34. 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A. 物体是光源

B. 必须有光射入到眼睛

C. 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 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35. 平静的大海,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水里有盐分

B. 蔚蓝色天空映照的结果

C. 阳光在海里漫反射的结果

D. 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主要反射蓝光

36. 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如图所示。则………………………………………()

A. 凸透镜应放在C点右侧

B. 凸透镜应放在B、C点之间

C. 凸透镜应放在A、B点之间

D.凸透镜应放在A点左侧

···

A B C ·a

·b

37. 上图(右)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A. 通过a、b的直线上

B. 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 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 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38. 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正常的人用镜子照自己的脸时,镜子应离眼睛25cm

B. 患近视眼应配带度数适当的凸透镜

C.把铅笔尖紧抵平面镜,若笔尖与它在镜中的像的距离为4mm,则镜子厚约为4mm

D. 幻灯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0. 凸透镜可以成……………………………………………………………………()

①放大的实像;②缩小的实像;③等大的虚像

④等大的实像;⑤放大的虚像;⑥缩小的虚像

A.①②⑥

B.①②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⑤

41.(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漫反射使我们从各个方向上都能看到物体

B. 当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时候,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C. 水中筷子看上去弯曲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D. 挖隧道用激光准直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42.(多选题)如图,一束平行光通过

一个盒子后成为较宽的平行光,该盒子

中的光学仪器可能是……………………………………………………………………()

A. 先一个凸透镜,后一个凹透镜

B. 先一个凹透镜,后一个凸透镜

C.两个凸透镜

D. 两个凹透镜

﹡43. 如图,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

两镜前有一个光源S,则经两块平面·S

镜所成的像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无数多个

﹡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图像的形状是()

·Q′P′Q′P′Q′Q′P′

P B C D

二、填空题

1. 平静湖边的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汽车沿湖边行驶,汽车相对于它在水面内成的像的速度为__________ 。

2.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球中的__________ ,相当于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并同时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从而形成视觉。

3. 白纸上的蓝字,在红色光的照射下;蓝字呈__________颜色,戴绿色墨镜看黄花时,黄花呈__________颜色。

4. 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填“远离”或“靠近”)。

5.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 点,如图所示,同时调

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

在________点,

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至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 ,像的大小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_____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 m.

7.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过去,白纸比镜子______(选填“亮”或“暗”),这时在白纸上发生了__________。

8. 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_____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见课本P61)。

9. 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________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0. 太阳光照在白纸上,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他看到白纸是________色。这是因为太阳光是________光,白纸能反射________光,射到蓝色的眼镜上只能透过________光的缘故。

11. 显微镜的原理是: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小物体,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推得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焦距_____的凸透镜,目镜是一个焦距_____的凸透镜。(填“长”和“短”)。

13.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_____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把这个像放大。

14. 在圆形的鱼缸里养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_____,其原因是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_,所看到的“鱼”是鱼的________像。同理,体温计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镜状,是起_______作用。

15. 如图所示,一束阳光通过棱镜后的光路如图,

在后面的白色光屏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彩色光带,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光的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

太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可以发现三棱镜对不同的色光折射程度不同,其中对__________光的折射较小,对__________光的折射最大。

16. 如图所示,甲、乙是某个摄影爱好者

用同一照相机对同一物体所拍摄的两张

照片,请你判断,拍摄__________

(选填“甲”、“乙”)相片时,距离景物

较远;再拍另一张时,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应__________(选填“拉长”或“缩短”)。

﹡17. 调节眼睛的晶状体,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__________处,近点在__________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不疲劳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是“度数”),焦度是+300度和-200度的眼睛片,属于近视镜片的是__________。眼镜的度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_____。焦距为0.5m的透镜的度数为_______,500度眼镜片的焦距为________。

19. 李华参加展览会,在一个展室中看到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电视机与屏风的距离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在学校召开运动会中,当百米赛要开始时。有关百米记时,小铃和小华发生了争执:小铃认为记时员应当在听到发令枪响时按下记时表,而小华认为记时员应当在看到发令枪冒出白烟时按下记时表。请问:(1)如果让你做记时员你会同意_______的说法。

(2)你同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画图题

1. 如图,两块相互垂直放置的平面镜,

现有一束光线射向其中一面镜子,请画

出反射光路图。

2.

解释。

3. 当别人从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时,你从平面镜中是否也看到了别人的眼睛?试一试看,能否做到你看到了别人的眼睛,而别人看不到你的眼睛?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并给出解释。(参照《探究》P5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小明同学家有一只长方形的金鱼缸,里面养了一条金鱼。但是,每日小明从金鱼缸的拐角处观赏金鱼时,

的原因吗?

A

5. 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作出图乙的光路图。空气

玻璃

甲乙

6. 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

F F

(1) (2) (3) (4)

7. 已知:两组透镜的焦点重合,请完成光路图。

8. 如图,画出图在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S

·S′(像)

甲乙

9.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种液体中,被水平放置在液体底部的平面镜反射,最后返回到空气中,如图(11题下面),请在图中画出这时的反射光线和在水面处的折射光线。

﹡10. 如图(11题下面),一条光线对着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射去,试确定它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的方向。

11. 如图,A′B′是物体AB的像,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F。

·

(9题图)(11题图)

四、解答题

1. 皮鞋擦上油后,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发现越擦越亮,为什么?

2. 小红照完半身像,想再照一张全身像,这时,小红该离照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摄像师应如何调节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3. 甲、乙两位同学对下列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晚上,为了能看清自己的面部,甲认为应当用光源照亮镜子;乙认为应当用光源照亮面部。谁的意见正确?说明理由。

4. 某妇女晚上逛商场,购得一件颜色很合意的衣服,可是第二天一看很不满意,于是当即去商场调换。奇怪的是,昨天晚上她看的另一件衣架上不满意的衣服,现在看倒是蛮满意的。试说明这是为什么?

5. 在给某同学测百米平均速度时,记录员在终点听到枪响时开始记时,结果该同学的成绩是13.5s。求该同学实际的百米平均速度和真实的成绩。

6. 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实验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k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少?

五、实验探究题

1.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将一块__________竖直架在一块直尺上面,再取

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

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移动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像。

2. 小华喜欢的玩具是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他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材料有关,请你帮助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

A.提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这次探究的器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D. 请你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E.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置一张白纸,移动白纸,在白纸上得

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测焦距时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太阳光。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上,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寻找最亮最清晰的像,记下物距

u,像距v,并研究成像的规律。

(4)在此实验中,如果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可能

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

1.C

2.A

3.D

4.C

5.D

6.C

7.A

8.C

9.A 10.C

11.B 12.D 13.B 14.D 15.C 16.C 17.A 18.A 19.C 20.D

21.B 22.B 23.B 24.C 25.D 26.B 27.B 28.D 29.D 30.AC

31.C 32.D 33.C 34.B 35.B 36.B 37.B 38.D 39.D 40.B

41.AC 42.BC 43.B 44.B

二、填空题

1. 0

2.晶状体倒立缩小实视觉中枢

3. 黑色绿色

4.远离

5.(1)a;(2)d;(3)e;(4)变大变大

6. 2 0.8

7.亮漫反射

8.三

9.漫反射各种

10.蓝白白蓝11.放大的实把这个像在放大一次

12.短长13.焦点附近成实一个放大镜14.大凸透镜虚放大

15.红、橙、黄、绿、青、靛、紫色散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色光复合而成的红光紫光

16. 甲拉长

17.无穷远约25cm(20cm)明视距离-200度镜片折射光的本领的大小大200 0.2m。

19.凸透镜倒立、放大、实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

20.(1)小华;(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远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3×108 m/s,(“白烟”实质就是“光”)。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三、画图题

1.5.6.7.8.9.10.11.略

2. 要点:看到的鱼是虚象,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鱼的实际

位置应在虚象的下方,所以渔

民应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

3. 提示:。

4. 提示:金鱼反射的光分别在长方形鱼缸的两个壁面上发生反射。从而可以观察到金鱼的两个虚象。

四、解答题

1. 要点:微小的鞋油颗粒将会填平鞋面上凹凸不平的地方,使鞋面变的光滑。

2. 小红应该离照相机远些。摄象师应减少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3. 乙的意见正确。提示:人的脸不是光源。

4. 提示:荧光灯照射物体时,会使我们对它的颜色发生偏差。而在阳光(白光)下观察,人对颜色的视觉感受就比较真实。

5. 由于光的速度远远大于声的速度。所以记录时间应该以发令枪冒白烟(其实就是“光”)为准开始记

时。声通过100米需要的时间

294

.0

340

100

=

t

(s),而光通过100米所需要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所以该

同学的真实成绩是:13.5-0.294=13.2(s)

他的实际百米速度应该是:

2.

13

100

7.576(m/s)。

五、实验探究题

1. 玻璃板(1)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2)大小(3)不能虚

2. A.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有关 B. 三只凸透镜、(太阳光)、刻度尺

C. ①首先将玻璃对着太阳光,用其汇聚太阳光;②调整透镜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再次出现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③用水晶透镜进行上述实验;

④用塑料透镜进行上述实验;⑤比较三种透镜焦距的大小。

D. 透镜材料玻璃水晶塑料

E.同A。

透镜焦距

/cm

3.(1)10 手电筒射出的光(2)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便于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4)①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②u≤f。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