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表内乘法》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表内乘法》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表内乘法》教案

总复习

表内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分类复习,巩固提高

(一)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1.一共有多少颗糖?用加法计算怎样列算式?用乘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5+5+5+5=205×4=20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5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①5+4②5×4③4+4+4+4+4

④5+5+5+5

学生可能会选择④,要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5个4和4个5的不同。

(二)复习乘法口诀。

1.采用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2.根据“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3.完成教材第101页第2题。

(三)复习解决问题。

1.对比练习。

画图分析,对比不同。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6题。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数一数,说一说求几个几怎样计算。

4.完成练习二十五第8题。

师:知道什么,求什么,选择哪些有效信息计算,怎样列式?

5.完成教材第102页第4题。

此题综合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6.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4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3个已知图形每条边上的小棒根数,找出变化规律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第10个图形有几根小棒呢?第20个呢?

小结:第几个图形就用几(也就是每边的小棒根数)乘3。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5+5+5+5=20

5×4=20

乘乘

数数

根据“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7×9=63 9×7=63

【教学反思】:

上好复习课,首先就要研究透复习内容有哪些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它们之间有着哪些联系。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计算数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围绕情境展开,内容连贯。在“整理与复习”这种有重复学习因素的教学中只有瞄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整理和复习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但从学生的表现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还是被动学习,有的表达能力欠佳,学生的灵活性还得加大培养力度。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彩、现实、有挑战性的数学世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欣赏的手势和眼神,都能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鼓励和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开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突袭地的含义。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

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比如学生看主题图的环节如何设计更加完美,板书如何设计更科学、更节约时间等,都有待改进。教无定法,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够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