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导师育人制方案教程文件

全员导师育人制方案教程文件
全员导师育人制方案教程文件

五年级三班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年级三班

李辉凤

五年级三班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阳光教育,进一步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历城区教育局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以及学校的导师制方案,制定我班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为指导,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切实承担教书育人职责,每人负责指导若干名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人生规划指导,促进全体学生成为基础扎实、习惯优良、发展全面、特长突出、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杰出人才。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阳光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学校阳光教育实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2、建立以班主任为班级导师组长、全体任课教师为导师、家长广泛参与的育人导师体系,制定工作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并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加强学习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3、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导学”关系中的主体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4、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深入了解共同体内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措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自主性原则。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通过导

师的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动力;培养良好习惯,使学习有保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保证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协调发展。

四、导师职责

1、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认真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特点、潜能,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3、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自强意识,成为心理健康的学生。

4、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5、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初步为人生发展规划定位,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工作制度

1、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担任学生导师,根据实际需要与学生建立“导学”关系,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导师要及时与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3、制定工作计划。导师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要针对不同受导学生制定出具体措施。

4、注重谈心交流。导师要经常与受导学生进行“聊天式”谈心,至少每月与每名受导学生谈心交流一次。受导学生要充分相信导师,主动找导师汇报情况,倾诉心声,寻求帮助和指导。导师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真诚交流取得理解和信任,架起友谊的桥梁,共同解决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5、密切与家长联系。导师要热情接待家长来访,主动以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定期、不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受导学生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6、定期召开班教导会。班级导师组每个月、年级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期中、期末召开一次全体导师例会,交流经验,反思问题,研究对策,改进工作。

7、定期分析会诊。针对一些重点案例和特殊情况,定期开展分析会诊工作。会诊可由导师、班主任、级部领导或学校领导提出,年级或学校组织进行,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集中进行个案分析,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提出解决办法。

六、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