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试卷B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试卷B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试卷B

浙 江 汽 车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期末试卷(B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

22分)

1.( B

A.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

B.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C.节气门体汽油喷射系统

D.以上都正确 2.属于质量型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是( B )

A.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B.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C.卡尔曼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3.发动机转动时,霍尔式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应为( 0~5V ) A.5V B.0V C.数字信号

D.4V

4.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受影响 D.先高后底 5.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阀的控制精度取决于( C ) A.控制脉冲频率 B.步进电机的步进角

C.步进电机的步进角和控制脉冲频率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6.发动机启动时,怠速控制阀预先设定在( A )位置 A.全开 B.全关 C.半开 D.任意

7.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对喷油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1

……………………○……………………密………………………封…………………………线………………………○……………………

A.空气流量传感器

B.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C.氧传感器

D.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8.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只有在( B )以上的温度时才能正常工作

A.90℃

B.300℃

C.815℃

D.500℃

9.当节气门的开度加大时,燃油分配管内的油压(C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先降低再升高

10.单点喷射系统采用(D)

A.同时喷射

B.分组喷射

C.顺序喷射

D.以上都不正确

11 三元催化转换器中的催化剂在(A )时,转化效率最高。

a. A/F=14.7

b. A/F > 14.7.

c. A/F < 14.7

d. 任何时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D型和L型电喷发动机在下列哪些情况下控制喷油量是不参考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或空气流量计信号的。(12 )

a. 起动工况

b. 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或空气流量计信号断路或短路情况下

c. 怠速工况下

d. 超负荷工况下

2.汽油机燃烧过程中对混合气下列说法哪些正确(123 )

a.经济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为1.13.

b. 动力混合气燃烧速度最快

c. 理论空燃比为14.7:1

d. 理论混合气最省油

3.汽油机排放的尾气,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14)

a. EGR(废气再循环) 可降低尾气中氮氧化物产生

b. 开关型氧化锆氧传感器工作正常情况下,其信号电压恒定为0.2V说明混合气浓

c. 三元催化器正常工作时对氮氧化物没有转化作用

d. 开关型氧化锆氧传感器工作正常情况下,其信号电压恒定为0.9V说明混合气浓

4. 二次空气供给系统的功用为:( 1 )

a. 降低CO 和HC 化合物的排放量

b. 降低CO 、HC 和NO X 的排放量

c. 降低HC 和NO X 的排放量

d. 降低CO 、和NO X 的排放量

5. 关于汽油机电喷系统中燃油供给系统的油压调节器说法正确的为(234 )

a. 正常情况下,它能根据进气歧管压力调节燃油分配管燃油压力,使燃油分配管中油压与进气歧管真空度之差保持恒定

b. 将油压调节器连接进气歧管的管路断开会造成分配管中油压升高

c. 将油压调节器连接进气歧管的管路断开会造成混合气浓

d. 正常情况下,它能根据进气歧管压力调节燃油分配管燃油压力,使燃油分配管中油压与进气歧管压力之差保持恒定

6、D型和L型电喷发动机节气门体到发动机进气门之间的气路漏气,下列那些说法正确:( 13)

a. D型发动机不影响混合气质量

b. L型发动机会造成混合气变浓

c. L型发动机会造成混合气变稀

d. D型发动机会造成混合气变稀

7 电喷汽油机下列关于喷油器那些说法正确( 124)

a. 供电电压影响喷油特性

b. 喷油量取决于喷油时间

c. 不同型号发动机喷油器可以混用

d. 高阻喷油器电阻应在13欧姆到17欧姆之间

8 .下列关于电控汽油发动机辅助系统说法正确的为:( 14)

a.利用进气谐波可以增加充气量

b. 废气再循环系统目的是增加充气量

c. 涡轮增压系统不受发动机电脑控制

d. 涡轮增压系统必须受发动机电脑控制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6分)

1.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信号输入装置是各传感器( 对) 2.热线式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属于体积流量型空气流量传感器(2 )

3.电磁感应式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本身不产生电压,需要外接电源( 2 )

4.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温度没有密切关系( 2 ) 5.电动汽油泵只有在发动机启动和运转时才工作(2 )

6.电喷发动机在启动时必须先踏下油门踏板,然后再启动(2 )

7.喷油器一旦断电,喷油立即停止(对)

8.只有节气门全关、车速为零时,才进行怠速控制( 1 )

9.开关型电磁式怠速控制阀也只有开或关两个位置(1 )

10.燃烧温度越低,氮氧化物排出的量就越大( 2 )

11.在谐波增压进气系统中,当气体惯性过后进气门附近被压缩的气体膨胀并流向与进气相同的方向(2 )

12.在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中,凸轮轴沿工作方向转过一个角度,则气门提前开启角增大,滞后关闭角也增大(2 )

13.光电式曲轴与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

利用半导体的压电效

应原理制成的

(2 )

四、问答题(共36分)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与分类?(10分)

2.曲轴位置传感器作用及分类?(10分)

3.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6分)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与新技术分析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与新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对汽车发动机技术现状进行了概述,并从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配电子涡轮、汽油机这三个方面就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做了举例说明。最后对汽车发动机发展新技术做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发展现状;新技术 一、发动机技术现状 自90年代出现第一台内燃机以来,内燃机作为汽车动力装置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发动机技术经过了三次历史变革。在第一次历史变革中,汽车发动机的燃料由最初的煤气更变为石油燃料(如柴油、煤油、汽油等);在第二次历史变革中,汽车发动机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第三次历史变革中,汽车发动机与电子技术实现了结合。当前,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等。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层出不穷。 二、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一)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1.PSA 1.2THP发动机 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标致汽车展台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家伙——1.2THP 发动机。目前该发动机已在神龙集团襄阳发动机工厂生产,未来将在东风标致以及雪铁龙旗下多款车型中应用。 这台1.2THP三缸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采用了全铝机身轻量化设计,同时加入了平衡轴设计,降低发动机的整栋以及噪音。最后,凭借涡轮增压、缸内直喷以及进排气门双可变正时技术,使得这台精油1.2L排量的的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00KW,最大扭矩也达到了230Nm.这一数据接近一台1.8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数据了。 在配气方面,1.2THP发动机采用双顶置凸轮轴,并且拥有进排气双连续可变正时技术与涡轮增压相辅相成的还有缸内直喷技术,采用高压油泵将提供200Bar压力的喷油压力。 2.雷诺Energy TCe 90发动机 作为法系车的另一个代表,雷诺在2014年的法国车展上展示了旗下的三缸发动机。雷诺一直是最稳定的引擎供应商,雷诺Energy TCe 90发动机从F1赛场上借鉴了不少经验。

汽车构造试题及 答案题库

汽车构造试题及答案题库 汽车构造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现代汽车的类型虽然很多,各类汽车的总体构造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组成大体都可分为车身、、和四大部分。 2.汽车用活塞式内燃机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和这样一系列连续工程,这称为发动机的一个。 3.机体组包括、、、、、等;活塞连杆组包括、、、等;曲轴飞轮组包括、等。 4.采用双气门弹簧时,双个弹簧的旋向必须相 (同、反)。 5.过量空气系数α>1,则此混合气称为混合气;当α 6.汽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清除进入前汽油中的和,从而保证和的正常工作。 7.废气涡轮增压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8.按结构形式,柴油机燃烧室分成两大类,即燃烧室,其活塞顶面凹坑呈、等; 燃烧室,包括和燃烧室。 9. 和是喷油器的主要部件,二者合称为针阀偶件。 10.目前大多数柴油机采用的是喷油泵。 11.现代汽车发动机多采用和相结合的综合润滑方式,以满足不同零件和部位对润滑强度的要求。 12.曲轴箱的通风方式有和两种方式。 13.摩擦片式离合器基本上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14.汽车行驶系由、、、四部分组成。 15.转向桥由、、和等主要部分组成。 16.汽车制动系一般至少装用套各自独立的系统, 即和。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0.5分,共7分) 1.多缸发动机各气缸的总容积之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 x )

2.活塞顶是燃烧室的一部分,活塞头部主要用来安装活塞环,活塞裙部可起导向的作用。( v ) 3.活塞径向呈椭圆形,椭圆的长轴与活塞销轴线同向。 ( x ) 4.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无论其是几缸,其作功间隔均为180°曲轴转角。 (x ) 5.真空加浓装置起作用的时刻,决定于节气门下方的真空度。 ( v ) 6.化油器式汽油机形成混合气在气缸外已开始进行而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是在气缸内。( v ) 7.所谓柱塞偶件是指喷油器中的针阀与针阀体。 ( x ) ( x ) 9.喷油泵是由柴油机曲轴前端的正时齿轮通过一组齿轮传动来驱动的。 ( v ) 10.机油细滤器滤清能力强,所以经过细滤器滤清后的机油直接流向润滑表面。( x ) 11.转向轮偏转时,主销随之转动。 ( x ) 12.所有汽车的悬架组成都包含有弹性元件。 (v ) 13.采用独立悬架的车桥通常为断开式。 (v ) 14.双向双领蹄式车轮制动器在汽车前进与后退制动时,制动力相等。 ( v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摇臂的两端臂长是( )。 A、等臂的 B、靠气门端较长 C、靠推杆端较长 2.获最低耗油率的混合气成份应是( )。 A、α=1.05~1.15 B、α=1 C、α=0.85~0.95 3.怠速喷口在( )。 8.柱塞的行程是由驱动凸轮的轮廓曲线的最大齿径决定的,在整个柱塞上移的行程中,喷油泵都供油。 A、节气门下方 B、主喷管内 C、加速喷口内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一、解释术语 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2、压缩比:气功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说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曲轴的输出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2、示功图:发动机实际循环常用气缸内工质压力P随气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曲线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最新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考试试卷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13级2班期末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代号填在横线空白处)。 1.所列四个字母中哪个在自动变速器上表示行驶档()。 A P B N C R D D 2.自动变速器能实现自动操纵汽车起步和换档等功能,换档不中断动力传递等特点,并具有操作轻便乘座舒适和( )优点。 A减轻驾驶劳动强度 B过载保护性能好 C什么人均能开车 D有利安全 3.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和定子的中心是重合的,当转子旋转时,叶片由大半径处向小半径处移动时,则两叶片间的空间容积渐减小而( )。 A排油 B吸油 C形成真空 D压力平衡 4.在进行自动变速器道路试验时,超速档开关()。 A 置于ON,指示灯灭 B 置于OFF,指示灯亮 C 先开后关 D 先关后开 5.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目前多采用() A液力控制 B电子控制 C机械控制 D气、液控制 6.汽车液力变距器中改变转距输出的元件为() A涡轮 B泵轮 C导轮 D锁止离合器压盘 7.汽车液力变距器锁止离合器压盘在分离状态时与()连线 A壳体 B导轮 C涡轮 D泵轮

8.汽车自动变速器输出轴转速传感器一般采用() A电磁式 B霍尔效应式 C光电式 D开关式 9.一般情况下,安装在汽车仪表盘上,与车速表装在一起,并用软轴与变速器的输出轴相连的传感器是()。 A舌簧开关式和光电式车速传感器 B磁阻元件式 C磁脉冲式 D以上都正确10.一般情况下,装在变速器上通过蜗杆蜗轮机构与变速器的输出轴相连的传感器是()。 A舌簧开关式 B光电式车速传感器 C磁阻元件式和磁脉冲式 D以上都正确 11.在模式选择开关中,表示自动、标准运行模式的是()。 A Auto、 NormaL B Auto、 Sport C Manu、NormaL D Manu、Sport 12.在模式选择开关中,表示自动、运动的运行模式是() A Auto、 NormaL B Auto、 Sport C Manu、NormaL D Manu、Sport 13.下列指示灯中,NORM表示的是()。 A高度控制指示灯 B刚度阻尼指示灯 C高度控制照明灯 D以上均不正确 14.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是将()。 A.转向器、转向动力缸、转向控制阀三者分开布置。 B.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组合制成一个整体。 C.转向器、转向动力缸、转向控制阀三者组合成一个整体。 D.以上都不正确。 15.半分开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是将()。 A.转向器、转向动力缸、转向控制阀三者分开布置。 B.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组合制成一个整体。 C.转向器、转向动力缸、转向控制阀三者组合成一个整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

汽车发动机原理考试试题(答案)

2009春季学期《汽车发动机原理》期中考试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或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汽油标号如93#代表汽油的( b )。 a)MON b)RON c)馏出温度d)粘度 2.我国柴油标号如0#代表柴油的( c )。 a)闪点b)十六烷值c)凝固点d)饱和蒸汽压 3.转速不变,负荷增加时,( c )。 a)汽油机φa 增加,柴油机φa 基本不变 b)汽油机φa 减小,柴油机φa 增加 c)汽油机φa基本不变,柴油机φa 减小 d)汽油机φa 基本不变,柴油机φa 增加 4.下列替代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b )。 a)LPG b)BTL c)CTL d)CNG 5.机械损失功不包括( b )。 a)泵气损失功b)发电机消耗功c)冷却水泵消耗功d)活塞摩擦消耗功 6.汽油机采用“Downsizing”技术后,可以( a, d )。 a)增加升功率b)增加压缩比c)减小面容比d)减小摩擦损失 7.PFI汽油车加速时,为了保持化学计量比运行,燃油喷射量应该( c )。 a)不变b)减小c)增加d)先减小再增加 8.下列柴油机喷射系统需要调速的是( a, c )。 a)机械分配泵b)电控单体泵c)电控直列泵d)高压共轨 9.应用发动机VVT技术可以( a, d )。 a)提高充量系数b)减小过量空气系数c)减少机械摩擦损失d)降低排气损失10.提高循环等容度,意味着( c )。 a)增大加热量b)减少放热量c)靠近TDC加热d)靠近BDC放热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错误×) 1.燃料的C/H比越小,则燃料的燃烧越清洁,但燃料的热值越低。(×) 2.化学计量比GDI发动机不是稀燃,所以不能节能。(×) 3.在可变进气系统中,为利用波动效应,低速时使进气通过短管进入气缸,高速时使进气通过长管进入气缸。(×) 4.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增加。(√) 5.增大进气门晚关角有利于高速大功率,但会降低低速最大转矩。(√) 6.选择对转速不太敏感的燃料系统,可以使万有特性的最经济区域在横坐标方向变宽。(√) 7.化学安定性越差的燃料,辛烷值越低。(×) 8.内燃机的换气损失包括进气损失、排气损失和泵气损失三部分。(×) 9.轿车用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一般按1小时功率进行标定。(×) 10.发动机缸内涡流比越大,则充量系数越小。(√)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简答题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简答题 绪论习题 四.简答题 1.汽车底盘电子控制与液压控制相比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实现复杂多样的控制功能 2)极大地简化结构,减少生产投资及种种困难。 3)由于软件易于修改,可使产品具有适应结构参数变化的特性。 4)实现整体控制,进一步简化控制结构。 5)较容易实现手动——自动于一体控制的自动变速器。 2.目前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减小体积和质量,提高集成度以降低成本和价格,简化安装。 2)开发一种系统适应多种车型的回流泵系统。 3)改变电磁阀的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提高电磁阀的响应速度。 4)软件重视改进算法,提高运算速度。 5)逐渐推广应用ABS+TC(ASR)相结合的系统。 6)采用计算机进行ABS与汽车的匹配、标定技术,同时加强道路试验。 7)ABS 与电控悬架、电控四轮转向、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制动器等相结合的组合装置是ABS的研究方向。 3.ASR 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防止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打滑,特别是防止汽车在非对称路面或在转弯时驱动轮的空转,以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操纵性和维持汽车的最佳驱动力以及提高汽车的平顺性。 4.悬架系统作用是什么? 悬架将车身与车桥、车轮弹性相连,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和乘座舒适性。 电控自动变速器习题 四、问答题 1、何为自动变速器的时滞实验?时滞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并简要时滞实验的步骤? 答: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将选档杆从空档拨至前进档或倒档后,需要有一段短暂时间的迟滞或延时才能使自动变速器完成档位的变换(此时汽车会产生一个轻微的振动),这一短暂的时间称为自动变速器换档的迟滞时间。时滞实验就是测出自动变速器换档的迟滞时间,根据迟滞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主油路油压及换档执行元件的工作是否正常。 自动边变速器的时滞实验步骤如下: (1)行使汽车,使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2)将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拉紧驻车制动。 (3)将选档杆分别置于“N”位和“D ”位,检查其“D ”怠速略低于“N”位怠速,如不正常,应按规定予以调整。 (4)将自动变速器选档杆从“N”位拨至“D”,用秒表测量从拨动选档杆开始到感觉汽车振动为止所需的时间,该时间称为N——D 迟滞时间。 (5)将选档杆拨至N 位,使发动机怠速运转1min后,再做一次同样的实验。 (6)共做 3 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N——D 迟滞时间。 (7)按上述方法,将选档杆由“N”位拨至“R”位,测量N——R 迟滞时间。 2、次调压伐作用是什么? 答:次调压伐的作用是将主油路压力油减压后送入液力变矩器,使液力变矩器内液压油的压力保持在196kPa~490kPa,同时将液力变矩器内受热后的液压油送至散热器冷却,并让一部分冷却后的液压油流回齿轮变速器,对齿轮变速器中的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26 年,瑞士人布希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67 年德国博世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1971年,第一台热气发动机——斯特林机的公共汽车已开始运行。1972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的发动机的西维克牌轿车,打响了稀薄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这种发动机是在普通发动机燃烧室的顶部加上一个槌状体的副燃烧室,先将这处副燃烧室中较浓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总学时(学分):48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汽车发动机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提高汽车的应用效率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内燃机的能量转换以及循环充量的原理和规律,即动力机械的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问 题; 2、掌握内燃机的燃烧与排放问题,包括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规律与有害排放物及噪声 控制。 3、掌握内燃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问题。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70%成绩和实验考试的30%成绩记为总成绩。

、讲授内容 第一篇热力工程基础(6) 第二篇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 第五章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6 学时)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第二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三节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指标 三、强化指标 第四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六章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6 学时) 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组 2010年10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提高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并获得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车用发动机的特性和试验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和今后工作中合理运用发动机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 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考核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考核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加以细化,按章节详述如下: 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 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的建立目的、方法、基本假定、类型和特点;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基本理论循环的平均压力和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和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因素。1.2 发动机实际循环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与实际循环;实际循环的表示方法;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5个过程;实际循环各过程的起始与终了参数。 实际循环的评价指标——指示指标:动力性指标——指示功、指示功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等;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1.3 发动机整机性能 发动机的性能试验的方法、设备与试验过程;发动机的性能的评价指标——有效指标: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有效扭矩和平均有效压力等;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排放指标与噪声指标;其它性能指标。 1.4 发动机机械损失 发动机机械损失的定义与评价指标,主要是机械损失功率和平均机械损失压力;机械损失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与原理: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和油耗线法等;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量设备与试验过程。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整体技术日新月异,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显得更受关注。如今介绍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时: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双顶置凸轮轴技术,缸内直喷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的相当广泛;在用料上也是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全铝发动机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汽车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于是新能源技术,包括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但回顾一下发动机的历史或许更能理解这一百多年来汽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十佳发动机VQ35 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我国的汽车教材也能看出端倪: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汽车教材难以跟上步伐!如今大部分汽车教材还是以东风汽车的发动机来作为范例,而东风发动机还是带化油器的老式发动机,与如今全电子化的发动机简直就隔了几个世纪。 回到汽车的起步阶段,那时的汽车被马车嘲笑,污染严重,但起步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汽油机之前的摸索阶段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法国的居纽(N.J.Cugnot)是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1770年,居纽制作了一辆三轮蒸汽机车。这辆车全长7.23米,时速为3.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蒸汽机汽车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N.J.Cugnot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卷A答案

《发动机原理》A卷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 1.曲轴后端的回油螺纹的旋向应该是(与曲轴转动方向相反) A与曲轴旋转方向相同B与曲轴旋转方向相反 C与曲轴向定线方向相反D与曲轴轴线方向相反 2.四冲程发动机曲轴,当其转速为3000r/min时,则同一气缸的进气门,在一分钟时间内开闭的次数应该是(1500次) A、3000次 B、6000次 C、750次 D、1500次 3.四冲程六缸发动机。各同名凸轮的相对夹角应当是(120度) A、30度B、60度C、120度D180度 4.获最低耗油率的混合气体成分应是(α=1.05-1.15) A、α=1.05-1.15 B、α=1. C、α=0.85-0.95 5.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在向上运动的全行程中,真正供油的行程是(有效行程) A、整个行程 B、一半行程 C、有效行程 D、无效行程 6.旋进喷油器端部的调压螺钉,喷油器喷油开启压力(升高) A、下降 B、不变 C、波动 D、升高 7.装置喷油泵联轴器,除可弥补主从动轴之间的同轴度外还可以改变喷油泵的(每循环喷油量)

A、一次喷油量 B、多次喷油量 C、每循环喷油量 D、总共喷油量 8.以下燃烧室中属于分开式燃烧室的是(涡流室燃烧式) A、直流室燃烧式 B、涡流室燃烧式 C、反射室燃烧式 二、填空题:(共24分每题1分) 1.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分为统一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类 2.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机构有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和钢球式油量调节机构两种 3.在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化油器提供的混合气必须教浓过量空气系数为0.7-0.9 4.闭式喷油器主要由孔式喷油器和轴式喷油器两种 5.曲轴的支撑方式可分为全支承轴和非全支承轴两种 6.排气消声器的作用是降低从排气管排出废气的能量。以消除废气中的火焰和火星和减少噪声 7.配气机构的组成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份 8.曲柄连杆机构工作中受力有气体作用力运动质量、惯性力离心力和摩擦力 9.凸轮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齿形带传动三种 10.柴油机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备然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 三、名词解释: (共20分每题5分)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配气相位:配气相位就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点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这种图形称为配气相位图。 过量空气系数: 发动机转速特性:发动机转速特性系指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曲轴转速变化的规律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1110100C20涂小政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惠更斯于1673年设计绘制了方案图,如下图所示。

第一台蒸汽机的的设计于1712年设计完成,如下图所示。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86年被视为汽车的诞生日,那辆奔驰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其动力单元却实在“寒酸”:第一辆“三轮奔驰”搭载的卧式单缸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16KM每小时。这就是第一辆汽车的发动机,那时勇敢卡尔奔驰的夫人驾驶这辆奔驰1号上坡还需要儿子推车,当然沿途不停的熄火,转向也不灵,回娘家100公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一整天。 四冲程发动机其实早就由德国人奥托研制出来了。但应用的汽车上不得不提戴姆勒,他由于协助奥托研制四冲程发动机的原因而成为了第一个将四冲程发动机装上汽车的人。显然,从四冲程到二冲程是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7、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B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8、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B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9、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 B )范围内。 A、4 ~7 B、7 ~11 C、11 ~15 D、15 ~22 10、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A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11、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D )。 A、膨胀结束 B、排气终了 C、压缩初期 D、进气中期 12、自然吸气柴油机的压缩比范围为(D )。 A、8 ~16 B、10 ~18 C、12 ~20 D、14 ~22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燃烧是加热过程,其原因是( B )。 A、温度不变 B、工质不变 C、压力不变 D、容积不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原因是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C )。

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试卷及标准答案

发动机构造试卷 考号姓名专业 装订线 一词语解释(14×1=14分) 1.EQ6100――1型汽油机 2.压缩比 3.发动机的工作循环 4.活塞环端隙 5.轴瓦的自由弹势 6.干式缸套 7.气门重叠角 8.配气相位 9.空燃比 10.发动机怠速 11.多点喷射 12.压力润滑 13.冷却水大循环 14.废气涡轮增压 二、选择(12×1=12分) 1.汽车用发动机一般按(C )来分类。 A.排量B.气门数目C.所用燃料D.活塞的行程 2.气缸工作容积是指(C )的容积。 A.活塞运行到下止点活塞上方B.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活塞上方C.活塞上、下止点之间D.进气门从开到关所进空气 3.湿式缸套上平面比缸体上平面( A ) A.高B.低C.一样高D.依具体车型而定,有的高有的低。 4.为了限制曲轴轴向移动,通常在曲轴采用( A )方式定位。 A.在曲轴的前端加止推片B.在曲轴的前端和后端加止推片C.在曲轴的前端和中部加止推片D.在曲轴的中部和后端加止推片5.液力挺柱在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挺柱有效长度( B )。 A.变长B.变短C.保持不变D.依机型而定,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 6.排气门在活塞位于( B )开启。 A.作功行程之前B.作功行程将要结束时C.进气行程开始前D.进气行程开始后 7.发动机在冷启动时需要供给( A )混合气。 A.极浓B.极稀C.经济混合气D.功率混合气 8.在电喷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中,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 C )。 A.控制燃油压力衡压B.在节气门开度大时燃油压力变小C.燃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保持恒定D.进气管压力大时燃油压力小9.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中,喷油压力的大小取决于( D )。 A.发动机的转速B.节气门开度的大小C.喷油泵的柱塞行程D.喷油器弹簧的预紧力 共2页第1页 10.当节温器失效后冷却系( A )。

汽车发动机再造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毕业(设计)论文 系(部)汽车工程系_____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_ 班级__2010级九班____ 指导教师___吕虹霖_______ 姓名包木栋学号201014081060374

目录 摘要 (4) 前言························ 一、发动机再造技术简介 (7) 1.1、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的概念 (7) 1.2、汽车发动机再制造的特点 (7) 1.3、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的发展 (7) 1.4、发动机在制造与大修的区别 (7) 二、我国发动机技术的应用现状 (8) 2.1、国内再造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 (8) 2.2、国内再造技术的发展状况 (9) 三、我国发动机再造技术的发展讨论 (10) 3.1、发动机再制造生产工艺 (10) 3.1再制造技术工艺过程概述 (10) 3.2再制造技术关键技术 (10) 3.2举例说明——在线次品的再制造 (12) 四、发动机再造技术的发展前景 (13) 4.1发动机再造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 (13) 4.2发动机再造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3) 4.3再制造发动机的优点·············· 4.4 目前面临的困难·············· 4.5 行业建议·············· 五、提高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5.1从三个层面推进汽车产业循环体系·············· 5.2抓好对输入端、过程中、输出端三个环节的全程管理·············· 5.3市场、社会和政府三方联动,形成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合力·············· 六、我国发动机再造技术的政策保证 (14) 5.1、国家政策法规是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健康发展的理论依据和有力保障 (14) 5.2、消化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有效途

汽车发动机原理_期末_考试_试题及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选择题: 1.曲轴后端的回油螺纹的旋向应该是(与曲轴转动方向相反) 2.四冲程发动机曲轴,当其转速为3000r/min时,则同一气缸的进气门,在一分钟时间内开闭的次数应该是(1500次) 3.四冲程六缸发动机。各同名凸轮的相对夹角应当是(120度) 4.获最低耗油率的混合气体成分应是(α=1.05-1.15) 5.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在向上运动的全行程中,真正供油的行程是(有效行程) 6.旋进喷油器端部的调压螺钉,喷油器喷油开启压力(升高) 7.装置喷油泵联轴器,除可弥补主从动轴之间的同轴度外还可以改变喷油泵的(每循环喷油量) 8.以下燃烧室中属于分开式燃烧室的是(涡流室燃烧式) 二、填空题: 1.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分为统一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类 2.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机构有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和钢球式油量调节机构两种 3.在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化油器提供的混合气必须教浓过量空气系数为0.7-0.9 4.闭式喷油器主要由孔式喷油器和轴式喷油器两种 5.曲轴的支撑方式可分为全支承轴和非全支承轴两种 6.排气消声器的作用是降低从排气管排出废气的能量。以消除废气中的火焰和火星和减少噪声 7.配气机构的组成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份 8.曲柄连杆机构工作中受力有气体作用力运动质量惯性力离心力和摩擦力 9.凸轮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齿形带传动三种 10.柴油机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备然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 三、名词解释: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

配气相位:配气相位就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点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这种图形称为配气相位图。 过量空气系数: 发动机转速特性:发动机转速特性系指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曲轴转速变化的规律 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体积之比称为压缩比 四、简答题: 1. 柴油机燃烧室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答:可分为两大类: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统一式燃烧室有分为ω形燃烧室和球形燃烧室分隔式燃烧室有分为涡流式燃烧室和预燃式燃烧室 2. 柴油机为什么要装调速器? 答:柴油机经常在怠速的工况下工作此时供入气缸的燃油量很少,发动机的动力仅用以克服发动机本身内部各机构运转阻力,而这阻力测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加,这时,主要问题在于发动机能否保持最低转速稳定运转而不熄火。对此驾驶员几乎不可能事先估计到并且及时操纵油量调节拉杆加以适当的调节。因此,汽车柴油机一般都装有两速调速器,以限制发动机最高转速和稳定怠速而自动进行供油量调节。汽车柴油机多采用全速调速器来对供油量作自动的调节。全速调节器不仅限制超速和稳定怠速,而且能使发动机在其工作转速范围内的任一选定的转速下稳定地工作。有些在城市内或公路上行驶的柴油机汽车,为适应车辆多,人流大,减速,加速,停车频繁的情况,也采用全速调速器. 3. 传统铅蓄电池点火系统有哪些缺点? 答:断电器触点分开时在触点出形成的火花使触点逐渐烧蚀,因而断电器的使用寿命短,在火花塞积炭时因火花塞间隙漏电,使次级电升不上去,不可能靠地点火,次级电压的大小随发动机的转速的增高和气缸数的增多而下降,因此在高速时易出现缺火等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一方面汽车发动机向多缸高速化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力图通过改善混合气的燃烧状况,以减少空气污染,以及燃用稀混合气以达到节约燃油的目的,这些都要求点火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次级电压和火花能量,保证最佳点火时刻,现行传统点火装置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 4. 汽油机经济混合气范围一般是多少?为什么过浓或过稀燃油消耗增加? 答:汽油机经济混合气范围一般是AF=15.4-16.9

最新《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课程简介 课程说明: 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 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措施;也为更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提供必要的基 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 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柴 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发动机特性、发动机 的排气涡轮增压等。 先修课程: 发动机构造、机械原理等。 参考教材: 《内燃机原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 刘永长 《内燃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蒋德明 《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陈培陵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董敬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刘峥、王建《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年蒋德明《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年边耀璋

授课章节: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的: 1.掌握发动机的3种基本理论循环及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比较; 2.掌握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 3.了解发动机的其它性能;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损失的4种测定方法、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了解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途径,了解发动机热平衡的分析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的: 1.能结合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分析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对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分析,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 标,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的分析与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技术 措施,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影响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因素。 三、授课学时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听说某某车发动机动力强劲,马力大,加速性能好,是如何评价出来的呢及如何界定的呢,这就是我们本章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发动机理论循环 (1)三种循环 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即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