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庄暗挖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乔庄暗挖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乔庄暗挖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乔庄暗挖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乔庄110KV送电工程设计施工图

1.1.2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1.1.3《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1.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1.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9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8-2002

1.1.1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1.11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工艺手册土建.电缆沟道分册

1.1.12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与图列;

1.1.13市政工程有关技术规程、规范。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1.1工程名称:

乔庄110KV送电工程

2.1.2设计标准:

2.1.2.1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2.1.2.2主体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1.2.3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为二级;

2.1.2.4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2.1.2.5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I-C

2.1.3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吉北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施工单位:北京潞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承包单位:北京筑基兴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1.4隧道路径:

本工程全线基本沿梨园南街南侧辅路(局部为北侧辅路)及北运河滨河路西侧绿地敷设。本卷册共新建2段电缆隧道,具体路径如下:L1线起点为拟建乔庄110kv变电站北侧偏东隧道甩口,向北至梨园南街南红线北侧7米位置向东(局部为躲避架空线铁塔,路径调整至南红线南侧5m位置),至特种水泥厂东路后,终点接通东机场线铁路穿越段隧道西甩口(铁路西侧)。L1线隧道采用2.0 m×2.1m单孔明开隧道和2.0 m×2.3 m单孔暗挖隧道,路径长度878.3m,L1线设一条支线隧道,由L1线0+025三通井向西接入拟建乔庄站北侧偏西10kv隧道甩口,支线长度56m。

L2线起点接通东机场线铁路穿越段隧道东甩口(铁路东侧)沿梨园南街南红线北侧7米位置向东至北运河滨河路西侧约50米折向北穿越梨园南街至梨园南街北红线南侧2米位置后折向东至北运河滨河路口西侧,再沿北运河滨河路西红线东2米位置向北,至通州220kv变电站西侧后折向东穿越北运河滨河路终点与通州220kv变电站西侧预留隧道甩口相接。L2线隧道采用2.4 m×2.6m单孔明开隧道和2.0 m×2.3 m单孔暗挖隧道,路径长度556.8m。

L1终点与L2起点之间为穿越通东机场线隧道,长度122m,(本段工程详见华西设计院专项设计文件)本段隧道施工由铁路专业施工单位施工,不在本工程之内。

插图一:全线路由平面图

2.1.5建设规模及工程设计情况:

2.0×2.3m暗挖隧道1458.5m;

2.0×2.1m明开隧道19m;

2.6×2.4m暗挖隧道25.2m;

φ5.2m竖井6座;3m×4m直线井8座;明开四通井一座;

通风亭7座;

接地装置3组;

有机防火槽盒3249m;

接地扁铁3249m;

电缆支架3249套;

本工程暗挖竖井深度基本在7.38m~10.65m之间,隧道覆土在4.58~7.85m之间。坡度在0.5%~1.42%起伏不大。

明开段基槽开挖深度在6.5m~7m之间。放坡系数约为1:0.3~1:0.4(查图计算坡比)

拟建乔庄变电站北侧明开段基底换填级配砂石。

2.1.6 工程地质情况:

2.1.6.1地层情况:

1)2.0×2.3m暗挖隧道地层情况

根据现场勘查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本次勘探勘查深度(最大21m)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一般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并根据各土层岩性及工程性质指标进一步划分为4个大层及亚层。

a、人工堆积层:表层为一般厚度约1.3~8.2m的人工堆积层,包括粘

质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1层和杂填土○11层。

b、新近沉积层: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

层;粉质粘土②1层;粉砂、细砂②2层,细砂、中砂③层,

细砂、中砂③1层。

C、一般第四纪沉积层:新近沉积层一般第四纪沉积层的细砂、中砂④层,粗砂④1层。

新建暗挖电力隧道主要穿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细砂、中砂③层;细砂、中砂③1层。

新建明开电力隧道主要穿越:杂填土○1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②1层。

附图二暗挖剖面图说明穿越土层

附图三明开断面图说明穿越土层及换填部分

2.1.6.2地下水情况

a、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情况,

本次勘察期间于钻孔中实测到一层地下水。地下水水位标高为12.21~

14.84m(埋深5.7m~8.5m)其类型为潜水。

b、地下水位动态

工程场区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径流及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径流、蒸发型,其水位年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为6~9月份水位较高,其它月份水位相对较低。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2m~3m。

附图四水位与隧道高程关系

2.1.7工程材料:

2.1.7.1喷射混凝土:

暗挖隧道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0,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8%FS-P型混凝土收缩补偿防水剂,石子粒径不大于16mm;

2.1.7.2现浇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采用C40,抗渗等级为P6。

2.1.7.3垫层、人行步道混凝土采用C15.

2.1.7.4钢筋φ为HPB300,Φ为HRB400.

2.1.7.5防水材料为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双面复合防水卷材不小于600g/m2。

2.1.7.6砌体材料均为MU15页岩砖,M10水泥砂浆。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施工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部署。本工程以“精心组织,细致管理,科学部署,安全第一,文明、安全施工并举,确保工期”为施工指导思想,精心组织施工。

3.2施工组织机构

我公司将成立强有力的项目部,组织有经验懂技术的施工人员,选定操作熟练的施工队伍,集中指挥,分段突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期、优质完成本工程。

3.2.1组织机构建立

3.2.1.1机构设置

针对本工程特点,项目部配备各专职人员,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效益全权负责;

项目部成员: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项目工程师、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员。

各专业作业队均设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专职负责人。

项目部组成详见组织体系图(附后)

核实组织机构人员名单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3.2.1.2各组织机构职责

项目经理:在公司领导下负责对施工过程中一切生产活动、施工队伍组织、协调;参与技术方案、质量标准的制定,并负责在施工过程中的推广执行;负责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环保体系的组织、执行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达标;负责施工进度的控制、调整,确保进度计划按期完成。

项目工程师: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具体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工作:负责组织各专业审图、各专业的职责确定和沟通;负责各单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的审批工作;负责与设计、监理、监督、业主的沟通,保证信息畅通,各项要求、指令及时传达,以指导施工生产;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材料、设备的规格、数量、质量把关。

负责各工序的交底、重点工程技术方案的编写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组织对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组织现场测量、试验工作,保证对施工过程随时控制;作好各项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竣工文件的编制工作。

质检员:负责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具体执行工作;负责施工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