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式建筑

洛可可式建筑
洛可可式建筑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代表作品:波夫朗(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玆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代表作品

波夫朗(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丹麦皇宫.中国的圆明园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巴黎

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洛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风格简介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意义背景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洛可可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练的举止和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

性风格所取代。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

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风格特点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以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风格历史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典型特征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洛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於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义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代表建筑有丹麦皇宫德国费斯堡等~~

家具设计教案大全-彭亮

第一章现代家具概论 第一节现代家具概述 一、现代家具的定义 家具是人类维持日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器具。家具的历史可以说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力水平,融科学、技术、材料、文化和艺术于一体。家具除了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物品外,更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形态的艺术品。几千年来,家具的设计和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的形式与风格的发展同步,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具的发展进程,不仅反映了人类在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显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从公元前4000多年的古埃及王朝一直到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前,家具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木器的历史。多个世纪来东西方家具一直在木器的范畴中不断改进家具的造型和工艺技术,逐步的演变为一种精雕细刻的手工艺品,过分追求装饰,削弱家具作为生活器具所必需的功能。一直到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家具的发展才进入了工业化的发展轨道,在现代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摒弃了奢华的雕饰,提炼了抽象的造型,结束了木器手工艺的历史,进入了机器生产的时代。现代家具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发明,广泛吸收了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的思想,紧紧跟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艺术发展的脚步,在家具的内涵与外延空间上不断扩大,功能更加多样,造型千变万化,更加日趋完美,成为创造和引领人类新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的物质器具和文化形态。 家具在当代已经被赋于了最宽泛的现代定义--家具:英文为furniture,funishing,来自于法文founiture和拉丁文mobilis,即是家具、设备、可移动的装置、陈设品、服饰品等含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现代家具的设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环境产品、城市设施、家庭空间、公共空间和工业产品。由于文明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家具设计的内涵是永无止境的,家具从木器时代演变到金属时代,塑料时代,生态时代,从建筑到环境,从室内到室外,从家庭到城市,现代家具的设计与制造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功能,创造更美好,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工作、娱乐和休闲方式。人类社会和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变革,新的家具形态将不断产生,家具设计的创造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 二、现代家具的特性 1.家具使用的普遍性 家具使用的普遍性在古代家具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家具更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家具以其独特的功能贯穿于现代生活的一切方面:工作、学习、教学、科研、交往、旅游以及娱乐、休息等衣食住行的有关活动中,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宾馆家具、商业家具、现代办公家具,以及民用家具中的音像柜、首饰柜、酒吧、厨房家具、儿童家具等,特别是信息时代的SOFO办公家具,更是现代家具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门类,它们以不同的功能特性,不同的文化语汇,满足了不同使用群体的不同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2.家具功能的两重性 家具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功能物质产品,而且是一种广为普及的大众艺术,它既要满足某些特定的直接用途,又要满足供人们观赏,使人在接触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审美快感和引

家具设计教学设计模板(20201002141616)

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家具 学校:贵州师范学院 专业:2011 环艺班 姓名:秦艮娟 完成时间:2013年2 月26 日

教学内容标题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阐述中国古代家具的具体情况。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涉及商周时代家具、春秋、战国、秦时代的家具、两汉、三国时期家具、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两宋、元时期的家具、明代时期的家具等基本概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学生年龄基本在19岁到22岁之间,作为大二新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入大学一年来,对大学是已基本熟悉的,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正是由于进入大学一年来,由于熟悉了大学的基本程序,所以又很大的懒惰心理,认为60 分万岁,所以对知识的积极吸取态度不是很好。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作为大二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对设计的训练有所接触,但是尖端环境设计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而由于大一的学习概括性非常强,覆盖面较宽,辐射幅度大,因此,掌握展示设计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很少,对环境设计的认识上不是很全面。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及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对小学、中学学生的培养策略,使得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初,有一种如释重负、终于 可以好好休息的思想,这就使得学生们认为大学学习可以可有可无。另外,也由于高中的灌输式教育以及对大学的极大针对性,其知识积淀就显得很为单薄,因此,其专业能力尚需提高。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学生较喜欢趣味性比较强的学习风格,他们更喜欢老师们图文并茂地教授课程,也喜欢老师们讲一些通俗易懂、较容易理解但是有一定专业性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阐述学生对中国古代家具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家具对现代家具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影响。 2、能力方面: 提升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家具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论述和案例的讲解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家具的具体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端正学生不喜欢理论学习和不爱学习的态度,增加这门课程的趣味性,端正其人生目标和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现代社会有价值、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解析商周时代家具、春秋、战国、秦时代的家具、两汉、三国时期家具、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两宋、元时期的家具、明代时期的家具等基本概念。 2、难点: 时间不充足。

(完整word版)家具设计教案(1)

教案首页

一、章节:第一章绪论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家具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家具设计任务与特点; 3、探讨家具构成的基本要素; 4、家具的分类和基本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家具的分类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掌握家具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广义地说,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狭义地说,家具是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承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家具设计就是对家具进行事先构思、计划与绘制。 第二节家具设计任务与特点 家具设计的任务是以家具为载体,为人类生活与工作创造便利舒适的物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家具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家具设计的使用功能既包含了物质方面的也包含了精神方面的。家具是工业产品,形成一件家具是靠一定的物质材料、加工材料时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和加工工艺,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是形成家具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家具具有使用和制作两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家具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功能要素 功能是家具的首要因素,现代人对家具的需求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广。电视柜、电脑桌、工作椅的出现是现代生活的标志,其实质是现代生活与古代生活在功能上的差异。 (二)材料要素 材料:物质基础 应考虑的因素:工艺性、外观质量及质地、经济性、强度、表面装饰性。 (三)结构要素:内在结构:结合方式。外在结构:家具与人的关系及其使用功能。(四)外形要素 第四节家具的分类和设计原则 (一)按材料分: 实木家具、木质家具、钢家具、竹家具、藤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石家具、铸铁家具。 (二)按基本功能区分: 支撑类家具、凭依类家具、贮藏类家具。 (三)按基本形式区分: 椅凳类、桌案类、橱柜类、床榻类、其他类 (四)按使用场所分: 民用家具、办公家具、特种家具、户外家具 (五)按放置形式区分: 自由式家具、嵌固式家具、悬挂式家具

北京现代建筑分析

关于北京现代建筑设计现状考察报告建筑是城市的年轮。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复名北京,再次受领国都之衔,北京城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发展高峰:中央部委行政办公亟需用楼,国家级文体活动亟需场所,外交使馆区也亟待扩展......于是,众多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它们改变了北京城自元以降的整体形貌,塑造了共和国国都从满目疮痍到昌盛繁华的城市风采。 微风习习的清晨,徜徉在北京大街小巷,映入人们视线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奇建筑沐浴在金色晨光之中:在奥运村,有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温馨“鸟巢”,其阳刚形象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在它对面,一座昵称“水立方”的水蓝色建筑呈现着冰晶状的亮丽身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片柔和温润;在人民大会堂西侧,一只巨大银白色椭圆型“蛋壳”,“漂浮”在“湖中”,以其迥异于周边建筑的设计风格,成为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只是北京现代建筑的“冰山”一角…… 被称为“鸟巢”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由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共同设计。建筑形式和网状结构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清晰、自然、纯净、硬朗,顶部网状的结构采用了车轮辐条受力的原理,其完全独立的结构,可以抵抗水平的温度变形、风荷载和地震力。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 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裂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鸟巢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 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

家具设计教案

家具设计教案 时数2(以每次课作为一个教学单位)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形式向学生讲述教学目的及要求家具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在掌握一定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的基础上,运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结合市场调研,在家具设计领域提供新的设计支持,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独立完成家具设计,重点锻练的设计的技能,提高鉴赏视野。难点:具的设计能力方面,对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协调能力,在深度方面,通过所选课题增进包括人机工程、价值工程等方面的理解力。讨论练习作业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分析(针对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设计作品)来进行课堂讲授、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家具设计作品欣赏与分析。具体内容附后一家具的概述引言:家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器物。家具设计和其他艺术品一样,随着认得意识形态、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家具的发展与建筑、雕塑、绘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科学技术和统治阶级生活方式的综合体。一家具的理解:家具就是家庭用的器具;有的地方以叫家私,即家用杂物。家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

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狭义家具是指在生活、工作或社会实践效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承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与设备。家具既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创作,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家具二重特点。通过家具的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当时的占有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地区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家具是某一国家或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缩影,是某种文化形态的显现,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 二、家具的分类①基本功能支撑类家具、储存类家具、凭依类家具②固定形式移动式、固定式、悬挂式③结构特 征框式家具、板式家具、拆装式家具、折叠式家具④材 料木家具、竹藤、塑料、金属⑤使用场合A民用家具:卧室家具、起居家具、书房家具、餐厅家具、厨卫家具、儿童房;B公用家具:旅馆家具、办公家具、图书馆家具、学校家具、影剧院、体育馆、医疗、展览馆、幼儿园、商业家具; 三、家具的构成要素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主干,是实现功能的基础。这四种因素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由于家具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设计与制作的,因此家具还具有功能和外观形式方面的因素。

北京现代建筑调研报告讲解

北 京 现 代 建 筑 调 研 报 工学院建筑系 12级建筑学楚 高健 1201080020

国家大剧院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 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它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亚洲最大管风琴,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18000多块钛金 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 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造价达3000万元。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现代的国家大剧院与古老的紫禁城并肩而立,秉承传统与创新求变是建筑业永恒的论题。入选美国《商业 周刊》“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北

京《十大最佳现代建筑》。京城有特色、地标性的现代建筑实在是美不胜收,难以穷尽,这里或许只是窥豹一斑罢了。一个城市需要激情,而这种激情更多的将来源于城市建设的线条与足迹。建筑是城市的脊梁,铸就着城市的力量,见证着城市的辉煌。我们已然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北京正在崛起。我们期待着,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中,北京城市的建筑不断创新和提升,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建筑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抒写出“宏大叙事”般的建筑史诗。 组成壳体的钛金属强度大、耐腐蚀,且既有柔和的阳光色调,又有高科技金属质感,是一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器的金属材料。这么大面积的钛板壳体在世界建筑史上尚无先例。攻克难题景观水池四季碧水冬不结冰夏不长藻国家大剧院设计中最具灵性的部分是剧院周围的那一潭碧水,这一面积为35500平方米的水面为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据国家大剧院提供的资料显示,景观水池分为22格,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水池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水池采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保证冬暖夏凉。在冬季水温较低和夏季水温较高时,池水经循环水泵再经全自动过滤器后进入冷热源机房的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调节池水温度,从而使水面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

预应力的起源与发展

预应力的起源与发展 预应力起源于欧洲、法国的欧仁.弗莱西奈于1928年首次将高强钢丝用于预应力砼结构中,但这一技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大量的发展。 二战期间欧洲许多桥梁被毁,战后重建钢筋紧缺。而预应力砼结构由于采用了高强材料,可以节省大量的钢材与砼,再加上刚度大,耐久性等优点,在欧洲得到了推广与发展。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预应力技术从工程应用开始至今仅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它所特有的优点。使其迅速发展、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数量日益增加。现代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高强超高强预应力筋的采用,精轧螺纹钢最大强度可达1570MPa。而钢绞线在国内外工程中己普遍使用强度1860MPa的产品。有些国家已在研制强度更高的预应力筋。(二)、高效率的张拉锚固体系,预应力锚固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己臻完善。预应力施加方便、安全可靠、张拉力最大可达上千吨甚至更高锚固效率系数很高。 (三)、预应力施工工艺不断创新,归纳起来可由已下几个方面。 (1)、采用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系列化的千斤顶使预应力张拉

变得非常简单。 (2)、在后张法预应力筋的预留孔道中,采用高强度、高弹性橡胶抽拨捧和金属波纹管使曲线束、长束及密集束预留孔道变得方便可靠。 (3)、在后张法孔道灌浆中灌浆技术及灌浆材料机械设备有很大突破改进。二次灌浆确保了孔道灌浆的密实性。 (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采用,使预应力筋可在工厂制作,不必在砼构件中预留孔道,可与普通钢筋一样直接埋入砼中。大量地减少现场施工工序,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结构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进度。此外,作为体外预应力配筋,即减少了摩擦损失,又减小了构件断面尺寸,比前者更加方便、经济。 (5)、未来的建筑和其他结构工程将要求高强、轻质、抗震耐火和耐腐蚀,而采用预应力砼最能满足这些要求。因为它是两种高强材料的结合,因而能消除结构中的永久裂缝,加上大力釆用轻质砼将会使结构更轻、抗震性能更好,因此,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使得预应力砼结构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发展前途的结构之一。展望未来,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可简单地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数量日益增多。 2、预应力筋的高强度、低松驰、大直径和耐腐蚀的方面发展。

(完整word版)《家具设计》教学大纲

金陵科技学院 《家具设计》教学大纲 FURNITURE DESIGN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编号:03105920 前修课程:表现技法、专业制图学分:3 总学时: 48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主干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对家具设计相关知识的讲授与相关设计课题的实践,使学生对家具设计这一设计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家具设计观念,把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具有进行家具设计的基本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家具设计的造型设计方法与相关的材料、结构、尺度等基础知识;了解中外家具设计史中的经典设计;掌握家具的设计程序、设计思维及设计表达;并了解典型空间的家具设计要求与特殊人群对家具设计的要求等内容。培养训练学生具有具有应用人体工学与家具设计的理论指导设计的能力;初步具有对家具市场及其发展的预测能力;具有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设计表达、制作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24学时第一章家具设计概述 2学时基本要求:在掌握家具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了解家具的不同分类方法;理解家具在室内外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的关系,熟练掌握常用家具尺寸。 重点:家具在室内外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的关系及常用家具尺寸。难点: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的关系及常用家具尺寸。 第二章家具设计流变 4学时基本要求:要熟悉各时期家具设计的代表风格与经典作品及设计大师。了解西方古典家具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新古典风格等;中国传统家具风格:明式家具、清式家具等;经典现代家具:托奈特曲木家具、手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风格派、包豪斯、高技派、Pop、后现代等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了解家具的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现代经典家具的代表风格与设计大师作品。 难点:对于不同设计风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家具设计的材料与工艺 6学时

“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哥特式”(g。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 近代以来,欧洲的哥特式艺术热潮持续不断。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见证了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这种复兴是由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激发的,中间夹杂着宗教的虔诚、神秘幽微的自然观、悲怆的宿命情怀等因素。 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其要素包括神秘、厄运、死亡与家族诅咒等,从而使得“哥特”这个词汇与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关联。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英国的一些贵族乡绅热衷于在他们的庄园里复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废墟,以满足怀古的幽情。自拿破仑战争以后,已然对文学和建筑产生影响的浪漫色彩和哥特风格也延伸到了女装之中;在欧洲和美国,晚会上的珠光宝气开始渗透到白天,镶马赛克和浮雕宝石的饰针以及与之相配的珠宝逐渐流行,哥特式艺术成为当时激发浪漫主义艺术家强烈的非古典审美情怀的载体。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著名现代建筑

中国著名现代建筑 1. 杭州湾跨海大桥 2. 新中央电视台 3. 新首都机场 4.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5. 鸟巢体育场 6. 南京朗诗城市广场 7.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8. 国家大剧院 9. 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 10.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1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2. 广州中信大厦 13. 地王大厦 14. 香港汇丰银行 15. 北京香山饭店 16. 上海世贸国际广场 17.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 18. 东帝士大厦 中国现代办公建筑物 1. 绿地和创大厦 2. 马德里住房建设部 3. 英国丰田公司总部 4. 苏州永新大厦 5. 西安广播电视中心 6. 武汉华中光谷软件园 7. 上海北竿山国际艺术中心 8. 浙江?宁海热电厂 9. 连云港板桥工业园综合服务楼 10. 杭州动漫产业总部基地 11. 苔圣园石工坊 12. 盈浦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13. 大连路西门子公司大楼 14. 宁波外滩中心概念方案 15. 和硕联合科技上海园区研发运筹楼 16. 联发科技总部大楼 17. 菱光科技总部大楼 18. 菱光科技南昌厂区 19. 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办公楼

20. 中国南通地税征管中心 21. 青岛麒麟大厦 22. 广州双子星 23. 成都ICON高新国际广场 24. 长春国际会议中心 25. 南京报业大厦 26. 云蝠大厦 27. 欧阳路长江商务中心 28. 无锡锡士路办公园 29. 寻乌行政中心 30. 营口中储粮大厦 31. 哈西新区发展大厦 32. 用友软件园5#研发中心 33. 郑东新区CBD综合行政服务中心 34. 北京空港MAX企业园 35. 北京建工茵莱玻璃厂办公楼 36. 善美办公楼门厅增建 37. 石景山财政大厦 38. 河北教育出版社综合楼 39. 用友软件园I#研发中心 40. 韩国坡州三湖出版社 4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红角洲生产基地 42. 宁波创新128总部基地 43. 北京嘉铭桐城会所 44. 宁波新城大厦 45. 华润置地广安门生态展廊 46. 北京出版创意中心 47.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48. 晋江银基商务总部运营中心 49. 苏州高新区国际商务广场 50. 福建省档案馆 51. 福清核电站厂前区 52. 绍兴万国中心 53. 宁波鄞州广博大厦 54. 浙江电子信息大楼 55. 贝纳通伊朗旗舰店及办公楼 56. 长青集团办公楼 57. DAMANSARA PERDANA公寓 58. 太原警备区综合楼 59. 江苏检验检疫综合技术实验用房 60. 深圳荣超经贸中心 61. 韩国发展银行总部 62. 深圳气象塔 63. BMC软件公司总部园区

《家具设计》课程标准2015.9.3

《家具设计》课程标准 学分:4学分 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家具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家具制作工艺,提高学生对家具设计的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家具造型设计能力。 课程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根据家具风格、功能、造型、色彩、结构、装饰、经济等设计要素进行家具设计与设计方案的表达基本技能,特别是具有结构与生产工艺设计为主的“二次设计”能力,满足从事家具设计制造岗位对该类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 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AutoCAD》《人机工程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家具设计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家具的基本类型;掌握家具设计的步骤、 方法;掌握家具风格、功能、造型、色彩、装饰、经济等要素的一般设计规律和设计应用的方法。 2.学会依据家具设计的步骤、方法进行家具设计;能完整表达家具设计方案的全部内容;能进行家具设计与专业性的家具介绍;能够徒手绘画、运用制图工具绘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进行家具设计方案的设计表达;具备结构与生产工艺设计为主的“二次设计”能力。 三、教学条件 利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教学方法。在讲述理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不同类形家具的构成形式的大量图片,使学生从单件家具逐渐到成套家具设计,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整套家具产品的设计(包括家具外形、材料、结构、工艺)。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任课教师对每次实训结果检查和记录。 2.任课教师根据实训完成情况给出相应成绩; 总评成绩:出勤考核(出勤情况)占20%,实验考核(含沟通情况、学习态度等)占8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家具技术设计》唐开军著湖北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 家具设计与制造》彭亮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家具设计教案

教案首页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家具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家具设计任务与特点; 3、探讨家具构成的基本要素; 4、家具的分类和基本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家具的分类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掌握家具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广义地说,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狭义地说,家具是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承与贮存

物品的一类器具。家具设计就是对家具进行事先构思、计划与绘制。 第二节家具设计任务与特点 家具设计的任务是以家具为载体,为人类生活与工作创造便利舒适的物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家具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家具设计的使用功能既包含了物质方面的也包含了精神方面的。家具是工业产品,形成一件家具是靠一定的物质材料、加工材料时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和加工工艺,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是形成家具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家具具有使用和制作两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家具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功能要素 功能是家具的首要因素,现代人对家具的需求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广。电视柜、电脑桌、工作椅的出现是现代生活的标志,其实质是现代生活与古代生活在功能上的差异。 (二)材料要素 材料:物质基础 应考虑的因素:工艺性、外观质量及质地、经济性、强度、表面装饰性。 (三)结构要素:内在结构:结合方式。外在结构:家具与人的关系及其使用功能。(四)外形要素 第四节家具的分类和设计原则 (一)按材料分: 实木家具、木质家具、钢家具、竹家具、藤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石家具、铸铁家具。 (二)按基本功能区分: 支撑类家具、凭依类家具、贮藏类家具。 (三)按基本形式区分: 椅凳类、桌案类、橱柜类、床榻类、其他类 (四)按使用场所分: 民用家具、办公家具、特种家具、户外家具 (五)按放置形式区分: 自由式家具、嵌固式家具、悬挂式家具 一、章节:第二章家具设计风格及特点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古典和现代家具的发展和表现出来的特征。 2、了解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和特点。 3、掌握中国明代家具的美学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中国明代家具的美学特征。 2、难点是家具的发展的继承脉络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家具样式 中国古代家具可分为四个时期:席地而坐的前期家具、过渡时期的家具、垂足而坐的后期家具、鼎盛时期的明清家具。 (一)席地而坐的前期家具 1.商周时期的家具 席地而坐包括跪坐,商代灿烂的青铜文化放映出当时家具已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一定地

传统家具设计教学大纲

《传统家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传统家具设计》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专业 开课学期:《传统家具设计》 2014—2015 第一学期 学时:《传统家具设计》 2×16=32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无 学分:《传统家具设计》 2学分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制定时间(或修订时间):2014年8月20号 一、课程简介 《传统家具设计》是影视美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以及古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解传统家具在场景设计中独特的形式和内涵,以及传统家具的材质美与形式美的关系,各种精美的纹样和雕刻在每个朝代中的变化;影视美术人文场景设计包括内外两部分,一是“外壳”的设计,即建筑设计,二是“内瓤”的设计,即道具设计,家具属于道具的一部分,学习传统家具设计就构成场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是影视美术必上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传统家具设计》以前这门课作为美术设计中的学生要修,现在单独成为一门课,而且成为必修课可见它的重要性,不光影视道具中要用得到,特别是排一些古装戏的场景,了解各个朝代家具的特点,以后从事这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思维和场景设计上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而且从事环艺、古建专业的人群同样要具备这方面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传统家具的结构和形式要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从古代、近代、以及现代家具的结构特征和审美变化;家具的材质美与技艺美以及新的设计理念如何在家具中实现

的;从系统的学习中学生都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家具的形式美与场景的关系;与建筑的关系,与时代变迁的关系。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内涵,对学生的专业创作提供更为广泛的设计素材和设计灵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和提高他们的艺术思维和鉴赏能力,为以后在影视场景设计或是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中打下雄厚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传统家具发展简史、传统家具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传统家具与建筑的关系、传统家具在人文场景中的作用、传统家具的设计 四、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洛可可式建筑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代表作品:波夫朗(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玆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代表作品 波夫朗(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丹麦皇宫.中国的圆明园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巴黎

建筑师王昀——现代建筑的空间

建筑师王昀——现代建筑的空间 王昀-中国建筑师 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副教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 1995年取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 1999年以论文《从传统聚落的平面构成中读解空间概念的研究》于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3年参加由日本新建筑杂志举办的第24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获二等奖; 1994年参加日本新建筑举办的第4回SXL建筑设计竞赛,获一等奖 主要建筑作品:60平米极小城市,善美写字楼门厅增建,庐师山庄会所,庐师山庄住宅A+B,石景山财政局办公楼,百子湾幼儿园、中学校等。 徘徊在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之间——建筑师王昀访谈 提到传统聚落,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它给人一种自由、丰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随之想到的是光滑的白墙、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两种类型。 然而在建筑师王昀眼中,它们却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早年的求学岁月里,王昀跟随老师学习古建。留学日本期间,他专门从事聚落研究。在多年世界聚落的探访调研旅途中,他又深深地被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所打动。自此,这两种差别甚大的建筑类型便相互交融,共同作用在王昀脑海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理解。 回国以后,王昀一边在北大进行研究和教学,一边积极地投身建筑实践。从自宅室内改造到新近建成的庐师山庄会所及住宅,他延续着一贯的建筑思考,探索着当前语境下中国现代建筑的可能。 本访谈可算是对王昀从早年建筑学习到今日创作的一个回顾性整理。这样做一方面希望能梳理、介绍他建筑创作的背景和脉络;另一方面也希望由他个人的探索反思中国当代的建筑状况。根据主题,编者将访谈的内容分成几部分,以便阅读,此外,在适当的地方编者还增加了一些批注,这些批注有的是对文中精彩部分的强调,有的是背景资料或相关的引申,其目的在于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第一章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一、“工程/engineering”概念 “工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到了清代,对工程这一词汇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中国从南北朝直至民国期间,“工程”主要指土木的构筑、实施及其结果。 中国古代没有工程师的概念,工程师或技术专家的角色主要由两种人来承担,一是普通百姓就是通常说的工匠,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如黄道婆。另外一类就是科技官员,如宋代李诫及其名著《营造法式》。 工程在西方也有较长的演变历史。英语“engineering”首次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来源于拉丁文ingenium(意指古罗马军团使用的撞城锤)。西方工程概念出现要比中国晚,但西方很早就演变出了工程师的概念。中世纪战争,催生了大量的对军事器械的需求,也产生了一大批制造军械武器的人,这些人就构成了西方最初意义上的工程师,即ingeniators,后来演变出现代engineer概念。 在西方早期,“工程”主要指与军事相关的建造活动以及军械工程师的工作。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西方,工程的含义都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与技术基本是等同的概念。在这段时期,在国外的文献中,很少有“工程”与“技术”的比较,更多的是把两者视为同类的范畴,仅在使用上有所不同,工程用作动词,技术则用作名词。工程一般被用来指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的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比如约翰斯顿“工程是技术的一部分”。工程师也是被看做懂得并应用某些专门技术的人员。 二、工程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回答两个问题: 1、“最初产生形成”即工程产生于何时何地 2、“产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产生工程 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即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就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造物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工程活动。因此,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工程活动“创造了人”,劳动和以工具的使用制造为特征的工程活动是人猿揖别的标志。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工具化石被检测距今已有200-250万年。依据这个发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程是与人类在250万年前同时诞生的。 (一)原始工程时期从人类可以制造石器工具时算起,到1万年前农业出现,对应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工程活动有两个显著特点: 1、石器工具复杂工序的制作 旧石器时代,利用石头制作工具是普遍的工程活动。有一些制造过程的“工序”也是相当复杂的,例如中国广西百色发现的80万年前打制石器——手扶——需要五十多道制作工序才能完成。 2、选材能力的出现 在对石器工具的制作过程中,推动了人类最初的需求选择的能力,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材料,进一步摆脱了自然的束缚。旧石器时代中后期,人们已经可以制造各种功能不同的石器工具用以满足更大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