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

世外桃源

——五上习作1《我的老师》习作指导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阅读例文,学习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真实;

2、根据习作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人物特点,通过一两件事情写一位老师;

3、尝试在习作中使用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鲜活的语言材料。

在凤凰语文论坛成立六周年纪念日里,论坛版主、江苏省泰州市海光实验小学刘飞老师执教了苏教版小语教材五上习作1《我的老师》。这节课,给参与教学观摩的近200名江苏小语界的专家、凤凰网友们留下了这样的思考:作文应该是生活的一个项目(叶圣陶、夏丐尊《文心》),是生活的需要,是情感的自然流淌。我们的习作指导该如何释放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体验“我口诉我情,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愉悦呢?

【课堂观察】

[序曲]

师:这么多老师正在静静地等我们上课,我发现大家很紧张。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大家一起深呼吸,刘老师也来深呼吸。(师生共同深呼吸)

师:昨天我发现有两位同学会变魔术的,是哪两位?

师:请两位上台来。别紧张,没关系的,放松一下.

师: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生:我叫史维芬。

生:我叫蔡玉倩。

师: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绍这两位同学。春节晚会,刘谦的魔术让大家觉得非常过瘾。但是,这两位孩子比刘谦还要牛,他们的魔术不需要任何道具就能变出来。

师:客人老师中有没有你们认识的?(没有)我帮你们请一个。我请现场最慈祥的一位爷爷做你们的助手。他就是江苏省小语会的袁浩老师。(师生下台)

师:把你的要求告诉给袁爷爷听。

生:我想请袁爷爷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袁浩老师照做,孩子捂手,作开花状)

师:你们把最美丽的鲜花献给了袁爷爷,也献给了现场的老师们。谢谢你们!(全场掌声)

师:老师们,我建议再次将掌声送给海门实验小学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的孩子们。(掌声)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序幕拉开的那一刻,常常奠定了整节课的基调。紧张,会堵塞我们的思维,封锁我们的心灵,一个深呼吸,一个小魔术,是孩子们此刻的需要。看似与《我的老师》没有关系,却让观课者看到了教者对孩子的呵护,让孩子们隐约感觉到,这会是一堂轻松愉悦的作文课。)

[上课]

师:大家平时喜欢看电视吗?看电视时最讨厌什么?

生:我最讨厌看电视的时候播放的广告。

师:刘老师有个牛脾气,你越不喜欢什么就越要你干什么。今天刘老师就请你们说广告,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句广告词。

生: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就收脑白金。(大声唱)

师:大家都笑了,这广告世人皆知哪!哈哈!谁再说一个?

生: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师:这是一句公益广告,你为什么最喜欢呢?

生:因为一听到这句广告,我就想起妈妈辛勤劳动的事情。

师:有的广告夸大其词,甚至是一些虚假的广告。有些广告意味深长,像刚刚这位同学说的公益广告。今天刘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你看,那么多老师来听刘老师上课,刘老师也想请你们帮我做做广告,让他们回家以后还记着刘老师的模样,还能想着我,下一次一见到刘老师就能记起来——嗳,那就是那次上作文课的刘老师。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不做虚假广告。好不好?

生:好!

师:要让他们记住,就要把刘老师的特点说清楚。想一想,一会我请人来说。(很快有学生举手。)

师:这么快!

生:(兴奋、急促地)刘老师壮,就是壮,壮得实在不能再壮!

生:刘老师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挺着一个西瓜肚,非常棒。

师:再加上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那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大燕子。(师生笑)

生:牛年不收礼,要收就收刘老师这个礼物。

师:牛年不收礼,收刘老师的什么礼物?

生:收刘老师这个——这个——人。

师:刘老师这个人怎么样?

生:刘老师有趣幽默。

师:谢谢你的夸奖。

生:牛年刘老师最最牛。

师:刘老师哪儿牛了?

师:谁能帮助他一下?不能做虚假广告,咱们得实话实说。这吱吱唔唔的,一听就让人觉得这话说得底气不足。

生:谁让刘老师叫“牛老师”呢,所以说今年刘老师是最最牛的。

师:这话,虽然感觉好像还有点儿那么——假,但还是让人听得很舒服。

(聊天,东拉西扯;广告,喜闻乐见。以这样自在的方式,不露痕迹地谈起今天的话题——老师。老师,对孩子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论自己的老师,尤其是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议论老师,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然而,刘老师真诚的语言,热情的邀请实叫人想过把广告瘾。况且,只是外貌而已,刘老师的外貌可有特点了,这广告好做!教者巧妙地创设了“广告”情境,利用教师自身资源,作为孩子观察对象,克服孩子畏难情绪,拉近教者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孩子游戏在般的聊天中,不仅放松了警惕,也知道了说老师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说。)

师:老师们一定记住了,这个刘老师是最牛的。下次见到我,就知道,嗳,那就是“牛老师”。其实呢,老师们不光想认识我,他们有其它愿望。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请说说一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吧,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题目由自己定。

师:自己读一读。(生读习作要求。)

师:老师们有什么愿望?

生:老师们想了解教过我们的老师。

师:昨天我就知道你们换了好多老师了。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立即想到的老师是谁?把他的名字写在你的本子上。

生思考。

师(提示):一想到他你就想到了那几个词,或者一件什么事情,写下来。

生写,师巡视。

(叶圣陶先生有言: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命题作文,一向是老师孩子头疼的,常常是为完成命题而习作,以致空话套话较多,真言实情鲜见。而我们教材上几乎每次习作都是命题作文,是不是命题作文就真的会丧失“自己”呢?题是别人给的,但是教师应该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表达的意义。这节课,教者给了我们启示:让命题与生活需求,情感需求挂起钩来,让命题不再纯粹是题,而变成一种表达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师:写好没有?(生点头轻声示意好了。)刘老师有个要求:别说你写的是谁,就给大家描述他(她)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能不能猜出来他(她)是谁,好不好?谁先来试试看?

生:她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架着一副眼镜,嘴巴边儿有一颗痣,身材苗条。(一个个举手,表现出猜出来的兴奋劲儿。)

师:好多人都猜出来了。她说的是谁?

生:范老师。

师:范老师是谁?刘老师不认识。

生:是陪伴我们度过四年时光的老师。

师:不是你们现在的老师。是不是?

生点头轻声表示同意

师:噢。她已经离开这个学校了。她原来教你们什么?

生:原来是教我们语文的。

师:教语文的范老师。刚刚说的是范老师的样子。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觉得范老师肯定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老师。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的范老师或者用几句话讲讲范老师的一些事情吗?

生:上课的时候,她会像大姐姐一样陪我们一起玩儿。

师:她觉得范老师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那我们来设想一下,范老师肯定很和蔼,不会经常发脾气,对不对?那要是你们做错了什么事情,她会怎么办呢?有人犯过错误吗?

生:范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我曾经为我的一位同学打抱不平,然后范老师就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里去了。她没有很严厉地批评我,而是很和蔼地说说我。

师:还记得她说了些什么吗?我们很想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呢。

生: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一位同学打了另外一位同学,那位同学也叫我帮他去揍另外一个人。我一时冲动,就真的听他的话去揍人了。然后范老师就叫我站到她办公室里去,对我说:“本来呢,这是没你的事情的。可是呢,你硬是要凑了进去。你为别人打抱不平,反而适得其反。”

师: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阻止他们。

师:怎么阻止?还冲上去揍他们?

生:不是。劝架。

师:劝说。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拳头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范老师教给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一定要冷静。

师:范老师会不会发脾气?

生:会。

师:人都会发脾气的。谁见过范老师发脾气?

生:当我们写字写得很不认真的时候,范老师就会发脾气的。我们全班同学写字都只图快不图质量,范老师看了字以后很难受,然后就对我们发脾气。

师:你怎么知道范老师心里很难受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她教了我们这么多年,付出了很多心血,看到我们的字总得写得很难看,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范老师心里当然难受了。我们对她也很熟悉,她一难受我们准知道。

师:写字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老师就是从小没有认真写字,到现在还不怎么敢在黑板上写字。这点儿,同学们一定要吸取刘老师的教训。

师:你记起什么事情了?

生:有一次范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我们不专心听课,有的做小动作,有的在讲话。范老师很生气,就把粉笔头往讲台下一丢。

师:你能把丢粉笔的过程说清楚吗?

生:……(有所顾忌似的)

师:那会儿范老师还像平常那么和蔼吗?

生:范老师那会儿不像平常那么和蔼了。她对我们很凶。

师:怎么凶?从哪儿看得出来?

生:她的眼神很凶,想要吃人似的。

师:什么样的眼神是想要吃人的眼神?

生:眼睛瞪得大大的,放出恶狠狠冷冷的光,看得人浑身发抖。

师:她是怎样丢粉笔的?还记得那个动作?

生:她狠狠地把粉笔折断了。

生:她一下子把粉笔折成两段,紧紧地注视着我们,看谁在讲话。我们发现了异样,就不敢再说话了。要不然,要不然会被拎起来的。

师:把粉笔折断,狠狠地摔在讲台上,威严的目光在向你们扫射。我们心里很害怕,低下了头。刚才你们不是说范老师很和蔼的吗?这会儿,你还会觉得她和蔼可亲吗?

生:范老师只有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才会生气,平常都是和蔼可亲的。

生:范老师只是用这种方法是告诉我不要再犯这种错误。

师:多么体贴人的孩子。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快乐就会跟随着我们。我们认识了范老师。替老师们谢谢大家!(在自然流畅的聊天之后,所有听者的脑海里都出现了这样一位女教师形象:一头乌黑的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身材苗条,斯文秀气。她大多数时候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是孩子们的大姐姐,朋友,良师;她有时候也会生气,生气得折断粉笔,恶狠狠地盯着学生,甚至于要把淘气的学生拎出去。美的东西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这位范老师是美的,她不完美,但她很真实。众目睽睽之下,孩子们为何能将如此真实而有特点的老师形象带给大家,表现出“我愿说”“我想说”“我敢说”的勇气,又能全面地评价老师,真诚地理解体谅老师?一是教者与孩子真诚对话交流,倾听着孩子的每一句心声,让孩子们始终处于非常自然轻松的情境与心境之中。唯有如此,孩子的思维才可能活跃,情感才可能真切。二是了无痕迹的追问,打开孩子记忆的闸门,丰满并细致脑海中的画面,让人物形象生动起来,孩子们既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了习作内容,又在交流对话中悟得观察表达方法。)

师:你是写的哪个老师?

生:我写的是邢叶菊老师。

师:介绍一下。

生:她留着过肩的长发,白晰的皮肤,高挺的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平时非常和蔼可亲。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邢老师的话,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

生:我觉得——非常的和蔼可亲。

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老师?觉得这个老师特别好玩,特别有趣。

生:我写的就是现在教我们的龚老师。有时候,她给我们讲讲笑话,我们都很开心。

生:这些笑话,让我们感觉到学习的压力一下子就减小了似的。

师:还记得龚老师讲的笑话吗?

生:我记得她说我们的字龙飞凤舞,就像一条条在扭动的蚯蚓。

师:哈哈,这是在夸你还是在损你呢?

生:她就是在教育我们。其实我们知道,就是说我们的字写得潦草。但是他没有直接说。我们听完了哈哈大笑,还挺开心的。开心之后,也开始自觉地把字写好。

师:我今天就跟龚老师学了一个很好的本领,有时候批评人不要那么直截了当的,可以说的艺术一点,是不是?你写的谁?(问一女生)

生:我写的也是我们的龚老师,她抛下了教了六年的学生来教我们,平时我们表现好的话,作业写完了,她就会给我们看看电影讲讲故事。跟着龚老师学习感觉非常快乐,自己的学习没有了烦恼,压力也减少了。

(燕尾掠过湖面,轻轻一划,湖面涟漪泛起。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和蔼可亲的范老师身上,如若此时教者不加以点拨,那么很有可能绝大部分孩子笔下的老师都“范”式化了。孩子生活中的老师有不少,即使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孩子眼里,也有不同的印象。我手写我心。要让孩子写自己眼里的老师,写出不同老师的不同特点,这是教者的良苦用心。)

师:同学们回忆了自己的一些老师。老师们的很多事情在我们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怎么样让大家深深地记住你的老师呢?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朋友是怎么说他的老师的。(大屏幕出示范文)

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其它同学注意听,看这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读范文。

师:好,请坐。这段话中的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这位老师对她的同学都是很温柔的,不像其他老师狠狠地对他说要做到“三个一”。

师:这个老师是在给我纠正写字姿势呢。她没有象其他老师那样说要注意写字姿势,她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这位同学却说——从此,我每次做作业总是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时时提醒我,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那,冯老师是怎么让我记住这些的呢?

生:我觉得是冯老师的和蔼的,温柔的,一下子就让我记住了写字要保持“三个一”。

师:我想知道更具体些,她是怎么教育我的呢?好,你来。

生:冯老师没有说话,而是用眼神和我们交流的。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师:冯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首先用一只温暖的手帮我纠正了姿势,然后用眼神提醒我。当我改正了以后,又轻轻一拍,这样简单的三个动作却让我永远记住了写字的正确姿势,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老师真高明,对不对?这位同学在回忆老师的时候,就写了老师一只温暖的手,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那赞许的轻轻一拍。

师:这两天我们在读《三顾茅庐》的时候,课文里面说刘备是个尊重人才的人,他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来帮他完成雄才伟业。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要邀请诸葛亮的呢?

生: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恭恭敬敬地走进去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真了不起,那么长的课文都记住了。这就是刘备用他的实际行动,我们可以看出他很尊重人才。对不对?课文里还有一个人物形象很鲜明,那就是张飞。当他的兄长,年近五旬的兄长去看望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两次拜访都吃了闭门羹的时候,这个张飞是怎么表现的?

生: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如果他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师:张飞是嚷道,大叫,然后说他要是再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给捆来。张飞的一句话,让我们记住了他。看来,只有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知其心。也就是说要写好一个人,你要写清楚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才能知道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人的思维都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小学生更不例外。以往总见教者让孩子学例文后,再模仿例文的选材、表达方法练习作文。这样的结果多数是让孩子的习作“模式化”了。例文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到孩子表达的真与个性。这节课,教者在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时候出示例文,不受例文内容是否“真实”的影响,挖掘学习例文的观察与表达特点——捕捉人物言行的细节。在此基础上又重温课文片段,孩子们悟得了“听其言,观其行,方能知其心”的观察表达方法。如此,孩子们的真言真情得以精细滋润而更具感染力。)

师: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那些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那位老师,这样,才能让其他老师记得更清楚。好,让我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面好好想一想,再把这些老师的事情想清楚了。(闭眼想)他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和他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轻声提醒)心里有谱了吧。我们回教室里面安静地把你心里的话写下来。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谢谢同学们!

【教学判断】

聊了20分钟,教者极善捕捉学生在对话中的生成点,不断产生、加深、拓宽话题内容,在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中,使孩子们全身心融入课堂,畅所欲言,并习得言须抓特点,抓细节的观察表达方法。

教者始终把目光凝聚在学生身上,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老师。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学生不仅想起了老师,想起了老师的一个个故事,更激活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体验,忽而喜忽而愤,忽而乐忽而痛,最终,每个孩子都以感恩的心感谢着自己亲爱的老师。“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也不是为老师完成一件什么任务,更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圣事业;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文心》)只有心中有了事,有了想法,才会有作文。再假借“向他人介绍自己老师”的舟楫,真正让孩子情动而辞发,我手写我心。唯有解决了“我想写”“写什么”的问题,讨论“怎么写”才会水到渠成,锦上添花。

【观者争鸣】

旷谷:《我的老师》这样的课题,对于讲课的老师来说,怎么指导都不好办,就是自己班的学生也不好办,因为每个孩子想写的老师是不一样的,所以指导就很难做到有效,结果会挂一漏万,费力不讨好。如果改成写授课的老师,可就是另一幅情景和效果了。

涅槃:这节课上了和没上一样。

童话剧:写人物的作文指导,我常常在引导的最后强化写人物的几个要素,这样做有贴标签之嫌。但总是担心如果最后不归纳总结强化一下,孩子以后碰到类似的作文类型,是否能明白该怎么写?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又有那种好象在找套路的感觉。一直迷茫。而你在和孩子讨论完范老师之后稍微总结了一下,写人物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没有强化。但在引导时,你让孩子们讨论的都是这几个方面,把它具体化了。这个是值得我学习的。

许小兰:刘飞老师的课,涅槃说:“上了和没上一样”。这也是挺任性的一个评价。作文教学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关于刘老师的“给老师做广告”,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也正是这样一个互动环节,让老师和孩子们有了一个“亲密接触”,彼此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后来孩子们作文中的:“他上课可幽默了,我们无论多么闹,他还是笑眯眯的。我们说他很胖时,他就一本正经地说:‘我的确很胖,不过,我踢球可厉害了!’他一说完,我就哈哈大笑,整个教室沉浸在笑声中,就像一个闹哄哄的菜市场。结果,他也跟着我们一起笑,这让我们笑得更厉害了。他让我们喜欢起作文课,他让作文变成游戏,变成幽默的话语,让笑声留在我们的心里。”。这节作文课因为学生想写的老师各不相同,每个人感动的点也不同,每个学生叙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我们都在琢磨:这堂课该怎么激活孩子内心的那个点?这堂课如何去进行有效的指导?

甜甜的语文:梦轩选的这个材料学生太熟了;正因为太熟,学生容易患上没感觉的症状。梦轩一心想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要说,这个是好的。能上到这个程度很不错。换了别人,也很难上到那种尽善尽美的境地。我觉得,面对这样熟悉的素材,有两个办法可以突围思维惰性:一是想办法故意与生活拉开距离,让学生有“陌生”的感觉;二是就像感动中国那样,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这节课教了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了,这需要理性分析。“教和不教一样”,有点率性!

【教者反思】

说句实话,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几乎是不上习作指导课的,不是不要上,而是自己不会上。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我以为是贯穿于整个习作过程中的。就作前指导而言,无非要做两件事,第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孩子想说;第二,有的时候,帮助孩子明确一下“写什么”,即审题。

这篇习作,它的习作对象是很明确的:写一位老师。而题目中的“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的要求,在备课的时候,我和一些老师有了分歧。最后我坚持认为这几个方面应该是可选的,仅仅是给孩子一种提示或者方向,是用来启发学生选材的,而不是规定。我对习作要求的定位是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人物。可这样一来,如何让学生自由选择,成为了我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教师的指导往往会给孩子暗示,而这也是教师指导的时间越长,孩子产下来作文也就越相似的原因。这一节课,我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但从结果来看,效果并不太理想。

第二,如何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好作文是写出来的。”意思是说,只有我们先让孩子爱上了习作,愿意写了,才能写好。如何创设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情境,点燃习作欲望,激活习作储备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曾经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两个孩子聊作文,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宁可罚写两篇不命题的作文,也不愿意做一篇老师命题的作文。我想,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备课的时候,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孩子们为什么要写这篇习作?一直找不到答案。后读到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中的这一段文字:“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于是,我就假设了这样一个“需要”:在课前先和孩子们熟络起来,尽可能让孩子喜欢我,放松,然后用“给刘老师做广告”这样一种形式,让孩子们能抓住我的特点介绍我,最后再给他们的老师做做广告。这应该是一种权宜之计。然而课后,我立刻又有了新的问题,这种“为什么写”的动因,能真正让孩子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吗?似乎也没有完全写,因为,课后一些孩子描述的老师的形象远比课堂上所写的要生动得多。

暗暗问自己,习作指导应该是一个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个目标达到了吗?怎样“勾引”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习作,让习作变成一种不做就难受的事情?

我想,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很多。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话题:悟空西游记教育学习 《走进<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执教/昆山西塘街小学徐卫国 点评/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潘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3(通过读原文片段,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激发阅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师:熟悉这旋律吗,生(齐):熟悉。师:是什么,生(齐):《西游记》。师:确切地说,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前些日子,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西游记》。师:首先,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不用我问,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生(齐):孙 悟空。(出示孙悟空图片)师:你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谁取的,生1:唐僧。师:不对。生2:是菩提祖师。师:对,是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的师傅菩提祖师。孙悟空还有一个法号,叫什么,它又是谁给他取的,生3:叫“孙行者”,是唐僧取的。点评:不少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孙悟空”这个名字是唐僧所取,其实不然,它是孙悟空当初拜师学艺时,由菩提祖师所取,“孙行者”这个法号才是唐僧所赐。由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名号,很自然地激起学生一探小说中人物的兴趣,可谓精心设计又不着痕迹。师:在你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1: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书中写道:二郎睁开凤眼四处探看,发现大圣变成了麻雀,就摇身变做一只饿鹰,飞扑过去。大圣见事不妙,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急抖翎毛,变做一只大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

我的老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两位重要的老师,他们不仅给我们传授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带给我们一生的影响,以至于我们一辈子都忘怀不已。大作家就曾经饱含深情留下了忆恩师的《我的老师》,让认识这位可亲。看老师写作者的名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关键词组概括老师的特点。(温柔而美丽。) 2、文章围绕“温柔而美丽”,作者写了哪几件事?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吗?。 3、在同学们的合作之下,我们把七件事分别作了概括。如果我把难度增大一点,要求用小标题概括,例如,第一件事可以用“假发怒”概括,你会吗? 师小结:同学们概括的很好,本文记叙了7件难忘的事情(课件展示七件事)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师:我们知道,在记叙类文章中写人离不开记事,记事离不开写人,刚刚我们概括出了本文所写的七件事,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人物和事件中蕴含的感情。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读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你觉得我对蔡老师是怎样的感情,从课文中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得到?先自己思考,之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学生自己思考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先展示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述:我从__________中,读出蔡老师是个_______的人。 预设一: 蔡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我们笑了,她也笑了。 师:我们玩一下换词游戏,把“落”换成“抽”,把“敲”换成“砸”,有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

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建构意义: 1.情景引入: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同学们和老师第一次走进这个熟悉的教室仿佛还在昨天,转眼间快两年过去了,大部分同学都奔 11 了。(课件出示:同学今年 11 岁)裘老师呢,才记得刚从大学校门出来踏上三尺讲台,转眼间,,都奔…… 生: 40 了。(课件出示:老师今年 40 岁) 师:非常感谢,没猜我奔 50。请问你是怎样比较我们两者的年龄的,你能提出有关的哪些数学问题?生 1:老师比同学大几岁?(同学比老师小几岁?)25-14=11 (岁) 生3: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14-25 生4:还可以反过来提问,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25 + 14 师: 通过对同学和老师年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两种关系:一种是用减法来比较两者相差的岁数,这是一种相差关系;另一种是倍数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用除法计算,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相除关系。 师: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常常把两个量进行比较,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板书:比)【评析】就地取材,教师巧妙地创设了“同学老师比年龄”这么一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引入教学,引出两个量之间的两种比较关系,不仅使数学课堂顿时鲜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2.建构意义: 师:(指着11 + 40 )同学们看这个除法算式,求“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与哪个量比较?生:同学和老师年龄在比较。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同学的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是11 比40”。 师:(指着 40+11)谁来说说,求“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比可以怎么说?生: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比是40 比 11。

我的老师公开课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和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体感悟理清思路 默读全文,你记得作者和蔡老师之间哪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些事在对象与详略上有区别吗?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前五件事略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们发生的事情。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后两件事详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之间发生的事,详写是为了表现我与他的感情。 三、分析人物 假如让你们小组给蔡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你们会在荣誉证书上写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最的老师”的光荣称号授予蔡老师,并说明授予这个称号的理由。 预设:1、最温柔美丽的老师,从“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看出来。 师:哪些词语看得出来不是真打? 轻轻、笑、好像、石板边上。 师:这里的“迎”换成“挡”好不好,请对比读读,看看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我送你糖,是礼物,你会用迎,但这里落下来的是教鞭,学生为什么还要“迎”呢?表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睦的感情。) 2、最具教学特色的老师,从用唱歌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学生效仿老师写字两件事看得出来。 3、最爱学生的老师。如教鞭落下的细节。 4、最慈爱、公平的老师。从她排除我和同学纠纷这件事看得出来。 师:她是怎么排除纠纷的呢? 批评了我的“反对派”,还写信劝慰我。 师:她为什么要批评“反对派”? 因为那些小“反对派”们在我耳边喊“哎呦呦……” 师:请同学们齐读“哎呦呦……”这句话,听听看哪些词语会特别刺耳? “哎哟哟”、“回不来”、“炮子儿”等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我心中的老师》课堂实录共5页

我心中的老师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重点。 1、画像导入。 老师今天想画一个人,这个人小朋友们一定见过。她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展示班主任的半身像作品)小朋友们认出她是谁了吗?老师画得像不像?你觉得哪里画得最像?(指名说)她有一头长长的头发,眼睛圆鼓鼓的,鼻子挺大。这些都是她的特点,老师把她的特点都画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们才觉得这么像。(板书:特点) 2、拼图画、找特点 师:您们看看刘老师的头部有什么特点啊?我们先一起来拼个图吧,相信通过拼图,你们一定能找到我的特点。 出示几组图片:各种脸型、发型、眼睛、鼻子、嘴巴。你能照着刘老师的样子从这几组图片中各挑选一张,把我的头部特写拼出来吗?谁来试一试?学生一边拼老师一边描述并板书:刘老师的脸是长长的(板书:脸型),刘老师的头发是长发(板书:发型),我长着一双圆圆的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板书:五官)。长脸、小鼻子、短发、大眼睛,这些都是我的特点。他拼得像不像?给他鼓鼓掌! 3、揭示课题。 你们的老师又是什么样,他们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心中的老师。(揭示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二、讲授新知,尝试练习。 1、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师:你最喜欢哪一位老师啊?你为什么喜欢他?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脸型、头发、五官、身材这些角度去回忆。)他的脸形是什么样子的?头发怎么样?五官又是什么样子的?(三名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喜欢教师的主要特征。)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模仿动作,帮助回忆 师:小朋友们发现了吗?刘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性动作,谁看出来了?(指名说)你最喜欢的老师又有什么习惯性动作呢?(指名说)(板书:动作)你能学一学他的动作吗?(两名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你们太有才了,学的真像。 小结: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发现了老师们这么多的特点,你们口中的老师我虽然不认识,但听了你对他们特征的介绍和模仿,他们的形象仿佛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 四、师生合作,共同示范。 现在我想亲手来表现大家心中的老师,可我没有见过他,就请你们当我的眼睛,当我的助手,帮我找到他的特征,好吗? 我们来画哪一位老师?我们来画一下数学老师吧。她长着一张什么样的脸?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师画脸型和发型)脸上的五官请一位小朋友来帮老师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五官)我们可以把这位老师的头画大一些,就画一张头像,也可以给他画个上身画成半身像,或者加上腿画成全身像。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呢?(师画动作)老师喜欢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啊?(学生给老师的服装涂上颜色) 这位老师是教什么学科的呢?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呢?(指名说)对,我们还得画上背景。(板书:背景)引导学生添加能反映学科特点的背景。如美术老师可以加一些调色盘,体育老师可以在他胸前挂上哨子,音乐老师可以画上音符。

教育教学活动实录与评析

教学活动实录与评析——大班数学活动:按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 活动名称:按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旧城乡荆子峪小学幼儿园郭艳飞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分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2、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和了解如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 3、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感受和同伴共同完成合作的快乐和自信。 重点难点: 把物品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并能大胆的说出分类的理由。 活动准备: 1、大箱子一个、中号整理箱4只,活动前把物品的标签事先贴在整理箱子上。 2、书籍、碗、筷子、汤勺、锅、锅铲、砧板、菜刀、鞋子、漏勺、碟子衣服、裤子、袜子、球、积木、玩具车若干。 3、幼儿操作图和各种物品图片各4套、“服饰用品”、“玩具”“厨房用具”、“书报”、字卡一套、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实录: 一、情景表演——找袜子。鼓励幼儿运用生活常识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张老师刚搬了家,所有的物品都堆得乱七八糟的,她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袜子,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她吗? 幼:帮她找、把东西放好、把东西分类… 师:是个好办法,我们就试一试把东西分类整理这个办法吧。 二、鼓励幼儿尝试把物品图片进行分类和了解类别名称。 (一)引导幼儿分组把物品的图片进行分类。 1、师:在分物品之前,请你们先把物品的图片分类,请你们把有共同用处的东西放在一起。 2、师出示裤子与衣服的图片:它们有共同的用处吗?它们的共同用处是什么? 幼:有,它们都是拿来穿的。 3、师提出操作的要求:同一小组的孩子要互相商量,商量后再把有共同用处的东西贴在同一个格子里,图片背后有双面胶,我们撕下小纸片后,把小纸片防到小框子里,保持清洁。 4、幼儿自由选择“西瓜”组、“雪梨”组、“香蕉”组、“苹果”组操作。 (二)操作结束后,幼儿分别说出自己小组分的类别以及理由。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这些物品有没有共同的用处?它们的共同用处是什么? 1、苹果组幼儿发表自己的办法及理由。 苹果组幼:我们把球、小车、电动玩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玩的。

音乐公开课教案我当老师

音乐公开课教案《钟》 杨屯中心小学:张彩燕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在钟表店里里》 2.唱《钟》 二、教学目标: 1.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2.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钟》,能听辨出“×-”、“××××”等简单节奏。 3.听赏乐曲《在钟表店里》,能听出作品中对比较明显的不同段落的差别。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钟》。 2. 难点:用“当—”、“嘀嗒嘀嗒”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在钟表店里》 1.情景导入 师:美妙的上课钟声响起,我们开始上课了。小朋友坐得真端正,我相信大家今天一定表现得很棒!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出示谜语)生;回答钟。现在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关于钟的音乐。听完,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音乐声中你仿佛来到了哪里?(播放《在钟表店里》)

生:钟声。我仿佛来到了钟表店里。 2.简介乐曲管弦乐曲《钟》 3.说说你们还见过什么特别的钟表?老师这里也有不少钟表(出示各类钟表。你能模仿钟表走动吗?(集体模仿)4.分段欣赏。 (1).听第一部分。 师:这段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感受?(开心快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节奏很欢快)你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欢快高兴的心情呢?(红色) 那你会用怎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段音乐?(拍手) (2)听第二段。 说说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速度变慢,曲调优美)你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呢?师总结:这段音乐就象工人们停下来安静地听听钟声。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感受融入简单的律动中。 (3).听第三段。 这部分音乐我们熟悉吗?对,就是和我们听过的第一部分很相似,所以用什么颜色? 5.完整欣赏乐曲,用动作表现。 (二)歌曲《钟》 1.初听歌曲《钟》,说说歌曲唱了什么? 2.教唱。师一句一句教。

语文A版《我的老师》优质课课堂实录完美版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 魏巍 授课者:叶美华记录:柳叶 课堂导入: (图) 师:在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德阳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为了保护四位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废墟中,龙居小学女教师向倩一手搂住一个学生,紧紧地拥在自己身下,像母亲护卫着自己的孩子!她的身体已经断为三段,人们怎么也无法掰开她那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汶川民主中心小学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教学楼轰然倒塌……青春定格在26岁。 映秀镇小学教师,张米亚,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还有,丢下一岁半孩子,为救学生的严蓉等等…… (点评: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国人们的心,而老师在这次地震中做出的举动,更是让全国人民所感动、所敬佩,老师的伟大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由课外走进课内,并且联系实际,关心时事。) 师:刚才听了老师的这些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老师为了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师真伟大。 师:是啊,老师在生命危急的情况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真的很伟大。作家魏巍,他的心中也有一位伟大的老师,并为他写下了一篇文章《我的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请一位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生朗读课文。 (掌声) 师:掌声说明了陈烨同学读的非常好?有谁来做个评价?

生1:我觉得很有感情,把老师说的话语读出来了。 生2:我觉得他语气读的很生动,比如,“哎呦呦,你爹回不来了呦,他吃了炮子儿罗”。读的是抑扬顿挫。 生3:整个人的身心都融入了。 师:有无不足的呢? 生:在文中好几处,字读错了。 师:(点头)观察非常的仔细,同学们以后要多加注意。 你觉得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关心学生的人, 生2:是个很和蔼的人,很伟大的人。 …… 师:文中讲述了几件事? 生:三件、四件/五件 师:用最简洁的话语来概括。 生1:真戏假做。 生2:男扮女装。 师:抓住重点字词。 生1:教跳舞。 生2:看蜂吃蜜。 生3:教诵诗。 生4:模仿秀/写字。 师:仿写字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王永林 【设计理念及思路】 培养学生“批注”式的阅读能力,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整个教学过程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晶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堂实录】 一、认读词串,回忆水的珍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出示)干燥炎热骄阳风干渴望 师:谁来读一遍。 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 师:你读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谁还想读的? 师:能说说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生:特别干燥,赤日炎炎,身体非常缺水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你的悟性很好,只有用心去读的人才能读出词语的内涵。谁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 (出示)抚摸清凉倾注润湿痛快 师:你读出了水的清凉,有水的痛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小山村;在村民的眼里,水是什么样的? 生:水是非常珍贵的。 生:水是比酒还贵的东西。 师:在村民的眼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水的珍贵,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默读全文,感悟水的珍贵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联系实际,批注体会。教师巡视指点。

师:要用心去找,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三、汇报交流,品读水的珍贵 师: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咱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谁先说?注意,他发言的时候,你要注意倾听,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生:我从第一段这一句“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搞上一担回家。”体会到,他们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挑,还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真是太缺水了.而我们这里只要一开水笼头就有水了。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非常好,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这个句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一个小时、长队” 师:你能把这些词给你的感觉读出来吗? 师:听了他的朗读,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位村民大汗淋漓地挑着一对桶,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到了挑水的地方,那儿已经排了很长的一队。 师: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跟,漫长的等待让水—— 生: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感受到水非常地珍贵。我们这里酒有十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而水一元五角钱能买到一吨。 师:即使是最便宜的酒也比水贵得多,然而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却是——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可见:水,真的是—— 生:(齐)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下雨的日子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而我们这里天天都可以洗澡,这句让我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喜欢下雨吗? 生:不喜欢,给我们上学,出去玩都带来不方便。

(完整word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堂实录与评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诵读诗文,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 3、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对比阅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学习诗人豁达开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 [评:三维目标的确立,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鉴赏古诗文的技法,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播放录音机, 创设教学情境) 2、听后,让学生自由谈听后感受。(对友情的期盼;广交友人的心愿;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3、以学生的感受为话题导入新课: 师:(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赏识性肯定,使其有一种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友情是常开不败的花朵,她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友情是关怀、是祝福,有了她人生便多了几分温存,少了几分孤独。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文人雅士,为之纵情歌唱,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而其中为友人送别的诗就如同是诗苑中的一朵奇葩,散发着独有的芬芳。但一般的送别诗总免不了悲酸之态,这不,这儿有两首诗,让我们齐声朗读品评一下: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后)这两首诗,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有一股悲酸凄凉之意,让人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诗人消极低沉的情绪。但是,放眼诗苑,也不乏豁达开朗、积极乐观之作,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并指名学生就自己所知向同学们简介有关文学常识,然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予以赏识性评价并补充) [评:相关音乐的欣赏,便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一

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实录与评议

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 实录与评议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思考与探索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思考 回首课堂,曾经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仍依稀可见,也有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深思。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甚至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滥施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适时机和不分对象的程式化评价现象等等,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课堂上,有的教师的评价过于枯燥,评价流于形式。动不动就是“你真了不起、非常好!”;有的过分的夸张,整节课重复着“棒!很棒!你真是太棒了!”有的针对性不强,“你读得很好!”可到底好在哪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除了有语言评价,还有物质评价,有奖励小红花的,有奖励智慧星的......还有多媒体评价等,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课

小学语文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集锦)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 要落实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要根据学生情感需 求,或大胆取舍,或精选段落……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 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的学习。启迪学生读书时 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入情入境。 2、语文课求“活”,要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吸引和感染学生。教 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他们去进行自我体验,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本文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品读物。 教师更是紧扣文章最精彩之处——老天鹅奋不顾身破冰这一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 师生共同倾注感情,品味关键词句。通过动作演示,观察画面,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心感受,细心体会,大胆想象,学生深深地被老天鹅的壮举所感动,一字、一词、 一句,品读文字,读中生情,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感染了心灵, 陶冶了情操,突显了个性。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将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孩子们一下就“活”起来了。这堂课就是最好的证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了游戏、自由选择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注重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在学习词语时,对于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学生,他们能选择读一读词语;对于字音掌握较好的学生,他们能选择教读词语,全班在跟读时又对词语得以巩固;对于课前查过词典或知识丰富的孩子,他们能选择告诉大家某个词语的意思,加深大家对词语的理解。而对于善于质疑,都某个词语不理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听说课课堂教学实录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Section B (1—3) 执教人单位:沂南县铜井中学执教人:祖庆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并掌握What, 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用Because句型和形容词“ugly,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 shy ”表示原因,性质、品质。 能力目标:Describe animals; Express preferences 情感目标:了解自然,树立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谈论喜好,展示个性。 [重点难点] 重点:1. Words: ugly,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 shy, other 2. Target Language: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like? Because they’re…and… 难点:How to describe animal and express preferences. [教学过程] I. Warm up 1. Revision (复习Section A中的句型) Let’s chant.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tigers? Yes, I do. Yes, I do. Do you like pandas? Yes, I do. Yes, I do. Do you like pandas? No, I don’t. No, I don’t. 点评:Chant的应用,既复习回顾了Section A中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 Task: A free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animal and the reasons 参考句型: A: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B:My favorite animal is… A: Why? B:Because it’s … 点评:进一步突出了本单元的“Language Goals: Describe animals; Express preferences”,以对话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的复习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又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使用更加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做了铺垫。 II. Pre-task (预备任务) 1. Research(新知探究): 1) Show the new words“ugly, clever, friendly,beautiful, shy, other ”on the screen to the SS. 2)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other SS follow him / her to read.

《我的老师》公开课评价意见2篇

x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一课,体现了丰厚的语文功底,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 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教学环节紧凑、科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三、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朗读课文时面对全体学生,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四、教学效果良好,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x老师的这一节课内容充实、具体,有深度、广度,教法灵活、得当,教师热情鼓励、及时点拨,学生参与度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评课稿 x老师的这堂课能紧紧围绕新课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教学。x老师年轻、有活力,教态自然亲切。这节课以激情导入,并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起立抢答,老师从海燕的图片介绍带学生走进课文,用范读录音去感染学生。微笑和体态语言给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肯定和鼓励,也同样让课堂气氛融洽活跃。教学环节紧凑,看得出来老师准备得相当充分,时间的掌控也很好。老师还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提醒记好课堂笔记。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学生对暴风雨的理解指导很深入。整堂课老师设计的环节非常清晰,环环相扣,有梯度,内容充实饱满。板书简洁漂亮又很实用,将全文的主要信息浓缩在了简洁的板书里,既体现了文本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也表现出了文章运用的对比、象征手法,便于学生从全局把握课文并形成总的印象。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好;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2018-2019年海伦·凯勒《我的老师》word课堂实录

领略朗读的艺术,听《海伦·凯勒》有感 精读第二部分:海伦学盲文 过渡:就在这样让全家都非常悲伤的时候,沙丽文老师走近了海伦。那么她的到来给了海伦什么呢?请同学自由的读文章第二部分,边读边画,沙丽文老师怎样指导海伦学习的?海伦又是怎样学盲文的? 生读课文 生1: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啊!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师:谁能来说说此时海伦的表现和感受? 生:海伦那看不见事物的眼睛仿佛闪烁着光芒,那是水映入了她的眼睛,那是喜悦的光芒,那是希望的光芒。 生:海伦激动的尖叫起来,但是没有能听懂她在叫什么。我想沙丽文老师能够听懂,她在惊呼:多么清凉的水啊!我能感觉到水了!我会拼写水了! 师:沙丽文老师的一次偶然举动,点燃了海伦心中希望的火花,激起了孩子对生活的信心,我们可以看出沙丽文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同时也能感受到海轮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反思】 1、朗读中充实文章的内容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海伦的经历。要想让孩子走进海伦,必须让孩子们充分地阅读文本,读出文章所没有提及的内容。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实文章的内容。由概括的语言展开想象,并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丰富海轮的经历。 2、朗读中饱满人物的形象 既然是一篇传记性文章,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读懂海伦的品质,从文章地叙述中体会海伦的精神,感悟海伦的人生经历。并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显示一个充满血肉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要抓住重点的词句来认识海伦。在阅读“海伦学盲文”一段时,抓住了“喜悦”和“不分昼夜”“如饥似渴”等词语,让学生去想象,海伦是怎样刻苦学习,想象海伦所要经历的无限困难。这本是无法体会的,真的很难。教学中发现一点,孩子无法去体会海伦的那种痛苦,所有的感悟来源于“文本”,这就显得十分苍白。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不断地想象,虽然有点效果,但是不明显。其根本原因想是对学生对海伦的事迹了解不够。 3、朗读中提升自生的素养 阅读本文,除了要认识到海伦这样一个人,还有一点就是要让孩子们能从海伦身上学到点精神。但是精神地提升,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但是精神的提升也正是这一朝一夕的熏陶而实现的。因此,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去感悟海伦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一次次地去朗读课题,每读一段之后,就让孩子们去读一下课题,记住这个名字,感悟这个名字汇总所蕴涵的坚强,刻苦,自信和对人生的热爱!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片断 一、词语突破。 请同学板书“有声有色”。 师:在我们看来,世界是有声有色的,都有哪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浮现哪些词语?生:鸟语花香 生:泉水叮咚 生:莺歌燕舞 生:欢声笑语

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

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建构意义: 1.情景引入: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同学们和老师第一次走进这个熟悉的教室仿佛还在昨天,转眼间快两年过去了,大部分同学都奔11了。(课件出示:同学今年11岁)裘老师呢,才记得刚从大学校门出来踏上三尺讲台,转眼间,,都奔…… 生:40了。(课件出示:老师今年40岁) 师:非常感谢,没猜我奔50。请问你是怎样比较我们两者的年龄的,你能提出有关的哪些数学问题 生1:老师比同学大几岁(同学比老师小几岁) 25-14=11(岁) 生3: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 14÷25 生4:还可以反过来提问,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 25÷14 师:通过对同学和老师年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两种关系:一种是用减法来比较两者相差的岁数,这是一种相差关系;另一种是倍数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用除法计算,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相除关系。 师: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常常把两个量进行比较,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板书:比)

【评析】就地取材,教师巧妙地创设了“同学老师比年龄”这么一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引入教学,引出两个量之间的两种比较关系,不仅使数学课堂顿时鲜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2.建构意义: 师:(指着11÷40)同学们看这个除法算式,求“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与哪个量比较 生:同学和老师年龄在比较。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同学的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是 11比40”。 师:(指着40÷11)谁来说说,求“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比可以怎么说 生: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比是 40比11。 师:说得好!那你再想想“11比40”“40比11”这两个比一样吗 引导学生回答:“11比40”是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在比,“40比11”是老师年龄与同学年龄在比。(齐读两个比) 教师小结:看来,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评析】此例为同类量的比较。教师以“14比25”“25比14”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已知此岸“除法”过渡到未知彼岸“比”。而对两个比的比较及教师小结为学生理解比的具体意义和比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做了铺垫。 师:(课件图示)下面请同学再来看看,这是什么——磁悬浮列车。它是一种无需用轮子,浮在轨道上行驶的环保型快速列车,2小时可行驶860千米(课件出示)。到底有多快呢咱们以前常用哪个量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生:用速度。(指名求“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