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开篇词

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明)

? 2 0 0 6 年2月21日《北京青年报》版《淹没在崇文门内社区的古迹》一文说: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杨慎的名字,但提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应是妇孺皆知,那‘歌词’写于五百年前,作者便是这位杨慎。词牌名为‘临江仙’被罗贯中用作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

?词牌名为‘临江仙’,被罗贯中用作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江仙》的确系杨慎所作。然而说罗贯中用杨慎的《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却是“前人吟出后人句”

罗贯中生卒年代无考,大约生活在1 33 0 年一1 4 0 0 年前后,即元末明初,名本(一说名贯),字贯中,号湖海散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一说山西太原人。他创作的小说据说有几十部,但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杨慎死后一百多年的清康熙年间,毛纶(字德音,号声山)、毛宗岗( 字序始,号孑庵)父子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加以修订评刻,我们今夭看到的《三国演义》就是他们的评刻本,书中诸如“后人有诗叹曰”(或“赞日”)一类语句就是毛氏父子所加。杨慎的《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则被毛氏父子作为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在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有一类人,他们的生命仿佛受到天地造化的特别眷顾,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着常人不能企及的优势;他们或出身名门,或世代书香。天资超凡,才华出众。幼年即早慧盛名一方,及至科考,一举夺魁,名震天下。入朝为官,踏青云如履平地;得高爵似拾草芥。出入宫廷,君王青睐,视为国之栋梁;公卿逢迎,如群星俯仰皓月。

这样的身世经历,这样的少年得志,自然使他在人生中有非凡的英雄志向和远大的功业理想。而自幼就接受的以天下为己任、忠君报国、格守君臣之道的儒家文化教育,又强化了他们的政治人格、伦理操守。由此,他们在仕途功业的进取中,一旦面临发生了超常的国事政局,他就敢于做出超凡的政治举动—抗命君王,怜逆圣意。

结果也就有了仕途上的大起大落,也就要遭望拯吐命运的诡诱不公;由身负国事朝政、峨冠博带、荣华显贵的士大夫,转而成为朝廷的罪犯囚徒,然后受尽屈辱,遭受放逐。不但永远地失去了建功立业、成为英雄而青史流芳的机会,还要在深重的苦难中为自己寻找解脱的途径,为自己在沦落中重新确立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上,苏轼曾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他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一首在宏大深远的时空背景下反思人生的千古绝唱。而明朝的杨慎,也有过这样的身世经历,并写下了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后代广为流传。

杨慎(1448-

1559 ),字用修,号

升庵,四川新都人。

他出身名门,父亲杨

廷和为宰辅数十载。

明史记载,慎少负才名,七岁(一说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世人传诵,皆惊叹,呼为

“神童”。

?杨慎(144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出身名门,父亲杨廷和为宰辅数十载。明史记载,慎少负才名,七岁(一说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世人传诵,皆惊叹,呼为“神童”。杨慎是典型的早年得志,而且是一鸣惊人。

?明武宗正德六年(15 11 ),杨慎23岁时参加科考,即殿试第一,状元及第。随即入朝为官,授翰林修撰。明武宗死后无子嗣,迎立兴献王子继位,是为世宗,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杨慎在世宗即位后,先任经筵讲官,后做翰林学士。

?世宗即位的当年(嘉靖元年)就欲称生父为皇帝,这举动有违封建王朝的宗法“大礼”,杨懊与众朝臣力争不可。

?嘉靖三年(15 2 4 ),乃重议尊号。朝中有

一批大臣,迎合圣愈,尊兴献为皇帝。

?杨慎等又联合朝臣二百九十人跪伏左顺门,,“撼门大哭”,“声震廷阔”。世宗大怒,廷杖一百六十余人,凡参与其事者

尽行贬瀚,是为明朝著名的“大礼”案。杨慎在此案中两次惨遭廷杖,几死,削籍,,贬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而且是永远充军。杨慎在发配云南后,

熹靖皇帝竟对他多年不能忘记,时常问起杨慎现在怎么样了,阁臣以其老病回对,皇帝意乃稍解。由此足见嘉靖皇帝对杨镇怨恨之深。杨镇在贬所闻知皇帝心意,对仕途绝望,益自放。在度过了三十五年漫长的流放生活后,于72岁时卒于贬所。

史料记载,杨慎在贬滴戍边生活中,广泛阅读写诗作文,尤对宝己违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史籍兴趣浓厚,晚年还创作了表现历史变迁、人世更迭的通俗说唱文学《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后世也称《廿一史弹词) 。可以想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就是要杨慎从对人类生存的历史关注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类与动物的生存状态最本质的区别是:人的生命存在有种种强烈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这些精神和情感需求如果不能获得满足,人就不能生存下去。在人的种种精神和情感需求中,最首要的是“定向和献身”的需求。

所谓“定向的需求”就是要确定自己在现实

世界中的位置和方向—我们从何处而来,到何处去? 这是人对自我生命存在的一种确定性把握。没有这种把握,人的生命存在就不能获得明确的意义感,人生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有自我意识、理性思维(能思考) 和想象力的生命来说该怎样活着? 如何活下去?

?试想,当我们的生存处于既不知道身在何处,又不知道走向何方的情境下,我们的生活状态会怎么样? 或者精神错乱、行动茫然无绪、行为颠

三倒四,或者精神崩溃、生存绝望。

?“定向”使我们的生命存在有意义、有价值,为我们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建造起一个永远的精神家园。

?所谓“献身的需求”就是要为自我生命确定一个献身的目标—我为了什么去活着,去努力奋斗、创造。有了献身的目标可以使人积极地去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幸福感、自信和自尊,也可以获得精神的安宁。有了献身的目标,人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

?不难理解,弗罗姆关于人的“定向和献身的需要”,揭示的是人的生命在存在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否则,生命难以存在、持续。

杨慎的人生际遇,在他3 6 岁时发生了一个根

本性的逆转由一个身负国事朝政、峨冠博带、荣

华显贵的士大夫,转而成为朝廷的罪犯、囚徒,

不但受尽屈辱,遭受放逐,而且是“永远充军”。这样的一个人生“大翻转”,使他原来得以支撑

自己生命根基的人生方向、人生目的被彻底地毁

灭了。随着原有的社会地位、士子文人身份及人

生“定向与献身”构架的丧失,他要在荒蛮僻远、艰辛凄凉的边戍之地,以戴罪之身,形同野老村

夫般孤独寂宾地生活,且这种生存状态年复一年

的持续,永远没有改变的希望。

那么,沉沦的苦难如何解脱? 他生命的尊严、自信和精神安宁,要从何处获得? 人生的意义、价值该怎样重新确立? 史料记载,杨慎在贬滴戍边生活中,广泛阅读写诗作文,尤对宝己违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史籍兴趣浓厚,晚年还创作了表现历史变迁、人世更迭的通俗说唱文学《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后世也称《廿一史弹词)。

?综上所述,理解《临江仙》这首词,应该从两个写作背景入手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是作者要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反思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作者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中经历了抢桑巨变,生命已步入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