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克隆》教案1-1

《动物的克隆》教案1-1
《动物的克隆》教案1-1

《动物的克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述动物细胞、组织培养。

2.说出动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

3.描述细胞系及细胞株的含义。

4.简述动物的克隆培养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用相关理论解释动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基础理论研究对应用实践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

动物细胞培养。

教学过程:

(一)动物细胞、组织培养的概念(5min)

教师行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克隆,将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最终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那么,动物是如何进行克隆的呢?你们觉得动物的克隆和植物的克隆过程一样吗?

学生行为:回答教师的问题。(一样或者不一样)

教师行为:教师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动物的克隆。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的细胞、组织培养。就在这章的第一行,大家可以划一下。

学生行为:阅读书本P28第一段,找出动物细胞培养的起点和终点。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培养的概念,动物体内的部分组织取出,经过一些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动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动物组织在体外及人工条件下维持生活状态或生长特性,动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伴随组织分化。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不管采用什么培养条件和方法,组织培养中主要的生命活动仍然以细胞为单位。而且,由于细胞的运动、变化,使得培养物的组织成分也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异,结果长期的培养经常只能使单一类型的细胞保存下来,最终变成简单的细胞培养。所以,动物细胞、组织培养可以看作同义词,综合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的含义和规律,我们定义为:把一个单细胞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培养,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广义的组培中还包括器官原基、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个器官在体外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的保存、生长。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20min)

教师行为:展示图1,教师讲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大致过程。首先取幼龄动物器官和组织,用剪刀剪碎组织,然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剪碎的组织,将组织分散为单个细胞,将单个细胞进行细胞培养。教师提问:为什么取幼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呢?

图1. 动物细胞培养

学生行为:猜想学生回答:分裂能力强

教师行为:因为这些组织或器官上的细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强,有利于细胞的培养。展示图2,进一步讲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看做是克隆的过程,无性生殖。他的原理应该是细胞的增殖。

图2:动物细胞培养

(1) 获得单个细胞: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胰蛋白酶的主要作用——动物组织细胞间隙中含有一定量的弹性纤维等蛋白质,将细胞网络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组织和器官。胰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从而使组织或者细胞分解为单个细胞。

(2) 单个细胞在悬浮液中培养:培养液包含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动物血

清等。

(3) 单个细胞在培养液中到十次分裂结束为止的这个过程是原代培养,之后的培养过程称之为传代培养。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细胞系和细胞株他们的概念到底是怎么样的。

(4) 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经机械消化或胰蛋白酶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立即进行的细胞、组织培养。细胞悬浮液第一次在瓶中培养,没有分瓶子之前的培养。(10代前)

(5) 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细胞悬浮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分瓶再进行的细胞培养。(10代以后)

(6) 细胞系:指可连续传代的细胞。分连续细胞系(如肿瘤细胞)和有限细胞系(如大多二倍体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传代细胞建成细胞系或细胞株。

(7) 细胞株: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系(来自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分连续细胞株和有限细胞株。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成为细胞株。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和分化特异性等。

(8) 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动物细胞培养的产物是细胞系或细胞株。

教师行为: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进行传代培养?

学生行为:学生回答

教师行为:教师结合书本P30讲述,如果不进行分离培养,到一定时期培养的细胞就会因细胞密度过大和代谢消耗引起营养枯竭,不能正常生长。所以,必须传代培养。

(三)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及应用(10min)

教师行为:讲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学生应该注意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克隆的过程

(1)无菌无毒的环境

(2)营养物质(配成液体培养基)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动物血清。这里应该注意动物血清的作用,因为动物细胞的复制需要特殊的因子来辅助,而血清中含有这种辅助因子。

(3)激素(胰岛素等)

(4)滋养细胞(滋养细胞可以分泌一些能抑制细胞分化的细胞,促进细胞生长的同时抑制细胞的分化)

(5)恒温和pH,气体环境(95%空气和5% CO2),无需光照。

(温度37℃左右,PH7.2—7.4,氧气用于需氧呼吸和细胞代谢,二氧化碳调节PH)

教师行为:讲述动物培养技术的应用

(1) 蛋白质生物制品的生产: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应该着重讲述细胞克隆的最主要的用途:从普通细胞系中分离出缺乏特殊基因的突变细胞系,研究缺少某种特殊蛋白的细胞,可以发现正常细胞中这种蛋白的功能。

(2)健康细胞培养:培养健康细胞用于烧伤病人皮肤移植;细胞的生理、药理、病理研究,因为单一细胞的克隆基因型一致。

(四)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5min)

教师行为:成学生一起完成下列表格,对比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区别,以及再一次巩固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2内能》优秀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 【背景和教学任务】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理念】 以我国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单的描述内能与

温度的关系。知道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本节先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引出内能、在通过对课本图16.2-1、16.2-2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在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然后,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再通过压缩空气点火实验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加深对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理解。阅读“STS地球的温室效应”,知道温室效应的现象,知道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教案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教案 杨村中学张媛媛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锻炼其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教案流程 (演示课件2、3、4)本节教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根据生活经验,对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进行合理假设。利用多媒体展示探究材料,并结合实物观察,通过课本资料分析,鼓励学生从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方面来分析问题。 三、教案重点和难点 1.教案重点: 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教案难点: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案。 四、教案方法

谈话法、演示法、探索实验法、电教法(多媒体演示) 五、教案过程 (一)创造情景(演示课件5),导入新课。 (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形态特征 请同学们思考:“鸟类在形态上有哪些特征以适应它们的飞行生活?”让学生发表一下看法,可以举手回答。( 演示课件6)你们看到了什么特征,以及这一特征是怎样和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小结:从体型上看,鸟的身体呈纺锤形,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大家可以看出,鸟类身体的线条极为流畅,没有任何棱角,减少了高速飞行时的与空气的摩擦,降低了空气的阻力。 提出问题:鸟能够飞行,什么成为它的运动器官?学生答:前肢特化成翼,作为它的运动器官,使鸟类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将鸟类的翅膀展开,让学生思考它的形状与飞行的关系。(演示课件7)呈扇面形,能够很好的扇动空气而飞行。引导学生观看翅膀上的羽毛,找出有利飞行的羽毛,怎么排列,有什么好处。 (演示课件8)有利飞行的羽毛是正羽,正羽对鸟的飞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彼此重叠的排列在翅膀上,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产生飞行的动力。 ( 演示课件9) 让学生观察鸟的肌肉,需要同学们灵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想想与飞行的关系。小结:鸟类的胸肌十分发达,胸肌收缩使翼下搧上举,为飞行提供了机械动力,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接下来请大家观察鸟类的骨骼, 提醒学生注意鸟的胸骨(演示课件

第11章教案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 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IS、LM 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IS、LM 曲线的推导方法;(2)IS、LM 曲线的移动;IS—LM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IS 和LM 曲线的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教学难点:IS-LM 曲线的移动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7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5 月第1 版。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1 月第1 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著,王立勇等译,宏观经济学(第6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版。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 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产品市场的均衡既体现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关系,也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的均衡。但是,在本章,特别是在 IS 曲线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IS 曲线探讨的所有情况都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情况,只是均衡水平不同而已。所以,本章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二、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一)IS 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它反映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联动的情况。 I 代表投资,S 代表储蓄,IS 曲线就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的组合点的集合。

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第2节 内能》教案

《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发生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5.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内能概念。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与热传递。 教学难点 对分子势能和内能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内能 一、导入新课 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这是什么能量把瓶盖推动的?暖瓶没有动,所以不是机械能;暖瓶也没有接电源,所以也不是电能,那么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内能》。(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内能概念 自主阅读教材P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分子动能?什么是分子势能? 答:构成物质的分子由于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2.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什么? 答: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是焦耳(J)。 3.阅读教材,结合表格回答问题。 机械能与内能的对比 机械能内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具有动能——分子动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之间具有势能——分子势能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 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大小可以为0 物体任何温度及状态下都具有内能单位:J 单位:J 问题1:机械能与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机械能与__整个物体__运动及形变有关,内能与__分子__运动有关;机械运动与温度无关,内能与温度__有关__。 问题2:内能与机械能可否相互转化。 答: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 自主阅读教材P8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鸟教案

11 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重难点: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学法指导: 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诗歌中鸟的形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涉人生世态,内容丰富,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念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作品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 三、整体把握文章

第一层(1-2小节)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层(3-5小节)写生动细腻的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层(6-7小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四、问题探讨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 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色彩斑斓、玲珑饱满 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都是褒义词 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的词语。对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 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有对笼中鸟的同情(2节);对比写鸟的苦闷;有对鸟的美丽的赞美;还有通过鸟来写人的心情,实际也是对鸟的爱: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4.前面4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如果说前面四节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6、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

多功能宴会厅设计方案讲课教案

宴会厅解决方案 宴会厅,是指可以用于召开各类婚庆活动、公司聚餐、大型集会、演讲、报告、新闻发布、产品展示、举办中小型文艺演出、舞会等活动的场所。通常面积较大,并且设有舞台、活动座椅和独立的控制室。它结合了现代化的专业音响设施、多媒体显示设备、高清晰摄录像技术、智能化集中控制、舞台灯光照明等多种多样的功能于一身,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应用,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需要。通常设立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展览中心、商务酒店、会展中心等地。 ?功能描述 宴会厅具备专业的音响扩声系统、先进的多媒体显示系统、丰富的舞台灯光照明系统以及智能化的集中控制系统,为召开婚庆活动、公司聚餐、大型集会、各类会议、学术报告、观看电影、举办中小型文艺演出等活动提供卓越的音质效果、清晰的画面显示以及简单便捷的集中控制。 在宴会厅的音响扩声系统中,可以分为会议系统和扩声系统两部分。会议系统一般具有发言讨论等时下流行的现代化会议功能。发言讨论的席位可以根据会议的规模任意增减,最多可实现数百人参与的大规模会议讨论。同时,会议系统还具有多种发言模式,如:先话者优先、后话者优先、主席独控、计时讨论、自由讨论、声控、手动等,为与会人员提供更为便利的会议方式。在会议系统中还可以增设视像跟踪、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将会议进程中的声音与画面完美结合。视像跟踪是利用摄像头与会议系统的联动来实现的,当发言人开启发言话筒时,摄像头便可自动追踪到发言人的位置,并将画面发送到显示设备上。远程视频会议则是通过网络技术与异地的相关人员进行时事的视频会议讨论。6 ~/ [6 A7 x, 宴会厅内的扩声系统主要是为播放电影、文艺演出时提供优良的声音效果。通常根据厅堂的面积大小、功能的需求来选择十几只乃至几十只扬声器进行扩声。此外,系统中还应包括有线话筒、无线话筒、DVD机等音源设备,以及调音台、数字音频处理器、均衡器、效果器等控制、处理设备,根据宴会厅的功能需求适当增减。 倘若增设卡拉OK点歌系统,可以使宴会厅的娱乐功能更加丰富。如果使整个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备,还可以增设相关的录音、录像等设备。' S( w3 A, X& U" a; 宴会厅内的视频显示系统通常采用升降投影机结合电动投影幕的方式来实现,在播放电影或显示其他视频信息时,只需降下升降投影机和电动投影幕即可显示画面。在众多此类厅堂内也会采用壁挂等离子电视的方式来显示视频信息。/ w7 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宴会厅的系统在设计和施工上都有一定的复杂度,尤其对用户方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一种技术来综合管理不同功能的A/V设备使其相互协调的工作,这种技术就是智能化集中控制技术。它可以通过触摸屏来操控灯光、音响、视频显示等设备,为宴会厅的使用提供更便利得操控方式。) M+ H6 ]( j% f 宴会厅内的照明,除日常所需的基础照明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舞台灯光,为文艺演出增添更夺目的视觉效果。. R5 i7 w' Z! ~" _( Z: z( u; u0 % }# q8 C. D0 ?设计说明 6 D. c6 H/ s4 t; r. R- a 扬声器系统 / {2 C 扬声器按照舞台区域和观众区域进行划分布置: B3 N' B4 Q6 s a* r 1)扩声系统主扩声扬声器布置设计采用左、中、右三声道形式,保证观众厅良好的扩声均匀度和良好的声像定位 2)主扩声左、右声道建议选择水平覆盖角为90o指向的扬声器,扬声器采用2只15寸低音

11项链教学设计

11、项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项链》一课语言优美,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们真切地了解到祖国山水的美丽和孩童生活的快乐。 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识字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利用“看拼音识字”、“请教他人识字”、“听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鼓励个性化识字,引导学生归纳一些符合汉字规律的新的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蓝、又”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白、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突破措施: 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发现项链是什么。另外,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共同讨论。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分子扩散、分子热运动 2、复习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 3、复习比热容定义,利用比热容进行计算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分子热运动 1、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分子扩散现象; 2、其物理意义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的运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而且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 考点/易错点2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考点/易错点3 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可对应其物理意

义来相互对应理解。 3、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的温度 即:Q=Cm t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答案】B 【解析】A、C、D选项中都不属于分子,只有B选项中的才属于分子,故选B 【例题2】 【题干】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 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 【答案】C 【解析】物体的内能不仅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化合质量有关,所以A、B错误;热传递至发 生在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之间,而不是内能多少之间,所以D错误,选C 【例题3】 【题干】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A.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答案】B 【解析】在B选项中主要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特点来降低温度的故选B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1:2 B.2:1 C.2:9 D.9:2

教案《快乐的小鸟》

快乐的小鸟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人际间的关怀和温暖”为取向,引导同学在此情感基调上学习“点、线、色”等美术语言。小鸟是小朋友们熟悉又感到亲切的动物,鸟儿们在大自然中会做着什么快乐的事情呢它们身上又衣着怎样的花衣服呢让我们化身小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小鸟们的快乐吧!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依然对学校生活感到新鲜而陌生,需要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我们班的同学,天真、善良、乐于表达自身,自身就是一群“快乐的小鸟”,希望他们在这节课中可以快乐感受、快乐表达、快乐交流。他们上学期曾经接触过“点、线、色”的概念,但还没得到具体的深入强化,这节课将对这一表示技能作进一步的深化。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花纹以和色彩。 2、懂得用点、线、色来表示小鸟。 3、知道一些生态环境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比较中了解小鸟,培养审美能力。 2、合作探究小鸟的表示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同学喜欢小鸟、懂得保护小鸟。 2、喜欢小鸟的形态和色彩。 四、教学重难点: 1、围绕小鸟的结构、外形、色彩、花纹等进行绘画练习。 2、启发创意,运用点、线、色画出不同形态和花纹的小鸟。 五、教学过程: 一、参盛宴。 1、听鸟声,结合课本图片,想象情景,学鸟叫。 2、由课本图片引导同学观鸟舞,学鸟跳,感受小鸟的快乐。说一说你们见过的小鸟是怎样的呢(形状、色彩)刚才有的同学说得很好,所见过的小鸟都很漂亮,很可爱。现在大家想不想去大自然那里看一看那漂亮、可爱的小鸟呀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3、看课件图片,感受小鸟各种动态,为表示小鸟的快乐动态作铺垫。

英语人教版九年级全册Unit 11教学设计.教案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单词:friendship 友谊, king 君主, pale 苍白的, queen 王后, examine 检查, nor 也不, palace 王宫, power 权力, wealth 财富, grey 阴沉的, lemon 柠檬, fame 名声, Prime 首相的 句型:The loud music makes me nervous. Soft and quiet music makes me relaxed. Money and fame don’t always make people happy. She said that the sad movie made her feel like crying. 能够用英语描述事情对自己感情的影响,复习被动语态。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些表达感情的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事情,特别是不好的事情对自己的正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掌握本课时中出现的生词 2) 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情感。 3)正确理解make 的用法。 2. 教学难点: 掌握make的用法 Section A 1 (1a-2d) I. Leading in: Kinds of movies Review the kinds of movi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movie?” II. Learning 1. 1a. Look at the two restaurants below. Which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Why? 2.1b.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hen match the restaurants with the statements.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教学设计 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 路永远 【学习目标】 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2、知道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会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会进行简单的有关热量的计算。 4【教学过程】 一、梳理全章知识,填写下表: ??????? ?? ????? ???????? ???? ????? ??? ????? 热量的计算公式:定义: 物理意义:比热容和两种改变方法:定义: 内能说明:内容:扩散现象和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分子热运动内能 二、专题一:识别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甲型 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SARS ”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 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练习1:综合能力训练第3页有,建议改为改为, 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 . 潭清疑水浅 B .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C . 墙内开花墙外香 D . 余音绕粱,三日不绝 通过复习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子间同时存在

规律总结: 专题二: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C.静止的石头没有内能。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例3】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阳光照射石板,石板温度升高 D.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练习3: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练习3:建议改为 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B.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 C.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 规律总结: 专题三: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例4】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o C的水比0o C的冰效果好 练习4、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物体切去一半后,剩下部分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手掌鸟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棕榈鸟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掌鸟教学案例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根据手型,联想使用点和线绘制棕榈鸟的美丽形状,并体验手型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适合幼稚园老师参加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棕榈鸟课程计划。活动目标: 1.根据手的形状展开联想,并用点和线画出棕榈鸟的美丽形状。 2.体验手绘活动的乐趣。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在同龄人之间大胆交流的能力。 4.引导幼儿丰富辅助材料,培养大胆的创新能力。 5.让孩子体验独立,独立和创造力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掌上五彩鸟ppt课件(各种鸟的链接图) 2,五彩鸟的装饰工艺画三。 3,彩色蜡笔,记号笔,白皮书,手, 4.教师预先绘制的“手掌彩鸟”图片 活动程序: 首先,听声音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ppt课件,老师:这是什么声音?鸟儿尖叫着去森林参加选美比赛,他们都想成为最美丽的鸟。老师:那里有什么鸟? 其次,感受鸟羽毛色彩的丰富和美丽。 在ppt课件中播放各种鸟类的链接图,以了解您是否了解它们。鹦鹉(会说话的穗),丹顶鹤(腿),孔雀(会打开屏幕),猫头鹰(大眼睛)孔雀(会打开屏幕),燕子 第三,导致“棕榈鸟”。 1.老师:你见过这样的鸟吗? '我们之前看过的彩绘鸟之间有什么区别?“(特别,有趣,有趣)”什么? '请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认为手掌可以抢先吗?” '为什么?' 老师:“是的,棕榈鸟也觉得它不漂亮,所以应该打扮得很好。 (显示五彩鸟II的图片)然后用三角形,圆形,矩形,半圆形等装饰身体。打扮您的翅膀,尾巴等。“这可以是第一个吗?”幼儿:“美丽就是美丽,只是没有颜色。 '(显示五彩鸟图片三):老师问:'是的,这只小鸟仍然觉得自己不够漂亮。看,它穿上了自己色彩鲜艳的衣服。“仔细看,衣服上漂亮的颜色是什么?” '请用一个词形容它! '儿童:丰富多彩。儿童:丰富多彩。 2.幼儿发展想象力,并在他们的脑海中画出最美丽的五彩鸟。 如果你是一只美丽的棕榈鸟,你会如何打扮?(2)好!现在,“让我们用笔在我们的脑海中画出一只五颜六色的鸟!”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课型新课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方法实验、讲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 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 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 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 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 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来源:学科网ZXXK]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 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 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 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 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 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 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 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 备注:

鸟教案

科目:语文周次: 课题名称鸟计划课时1 课型 新授班级 七一 七二 本课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梁实秋散文小品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爱鸟之情。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感悟作者爱鸟、爱自由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写鸟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线索,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 情。 教法和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给美丽的自然增添了亮丽的风景,你喜欢听鸟鸣吗?你爱鸟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师梁实秋笔下的鸟儿。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泛读课文。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写作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2.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的线索是:我爱鸟。 3.快速阅读第②~⑦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见到笼中鸟,羽翮不振,蜷伏不动,我感到苦闷 听到鸟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喜悦 看到鸟形体,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快乐 知道杜鹃鸟,蛮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坦然 教师小结: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写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他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四、课文精读 1.作者在本文的一开头便点出自己喜爱鸟,“我爱鸟”。通读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 (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 (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有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 (3)鸟给“我”的悲楚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并作简要分析。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并组织全班交流。 (1)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中餐宴会服务教案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课本《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餐饮服务与管理》第六章中餐宴会服务 第三节 中餐宴会服务教程 授课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一年级134班 30人 课 型:新授课 1个课时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中餐宴会服务程序与服务注意事项; 掌握宴会中特殊问题的处理方针。 2. 能力目标:以技能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中餐宴会服务,并能特殊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 3.情感目标:通过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灵活应变能力、冷静处理 问题能力和服务意识。 教学任务: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宴会服务某一环节的演示,其中涉及至少一项特殊问题的处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宴会中特殊问题处理的方针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冷静灵活应用既定方针处理各种特殊问题 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实训餐厅、餐具。 学习内容 中餐宴会服务规程 班级 完成时间 目标 (1)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网络检索,资料查询,操作练习等方法,掌握中餐宴会服务方法 和特殊问题(突发状况)的处理方针。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市场意识 任务 必做项目: 明天你们团队将接待一个小型中餐宴会,在这次宴会中,你们将面对各种突发状况。你们将如何圆满完成这次接待任务,并获得客人的满意呢? 1.中餐宴会服务流程 2.特殊问题的处理 选做项目: 1.灾难逃生知识。( ) 2.急救知识。( ) 3.自选主题: 。( ) 注:在选做项目中( )内打“ √”。 实施过程 组队分工,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按计划和分工实施任务。 各组交流学习成果。 写出书面学习成果 注意事项 遵纪守法,遵守酒店、书店、图书馆等行规,树立文明形象。 诚实守信,保守调查对象的商业机密。 安全节俭,外出遵守交通规则,不与他人争执,冲突,注意自我保护。控制学习成本,不乱花一分钱。 组员情况 队号: 队标: 队长: 队员:

最新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执教者:陈钦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 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 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渗透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 掌握数的组成,能正确的读、写11?20 各数。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十进制,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课的难点。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棒、线。 学具准备:小棒、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今天,一(2)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掌声欢迎。(是否有一点小紧张)念一首诗放松一下。师:咦,这首诗中有我们认识的数,一起数一数。真有趣,数字娃娃竟然躲在诗歌中。其实,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身边,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知识。认识10 以内的数还不够,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比10更大的数,11-20 各数。(出示课题:11-20 各数的认识)。让生读一读。 二、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⑴摆小棒,学习数数。

学习-- 好资料 ①数铅笔 老师这儿有许多铅笔,现在老师抓了一把(12 根),猜一猜,我抓的这一把有几支?生猜。(用“多了”、“少了”“多一点点”、“差一点点就猜中了”等引导学生)检验是否正确。老师展示。(学生一根根数) ②发现问题 师:刚才我们一根一根地数,陈老师把小棒摆成12 份,一根一根的数,小朋友们感觉怎么样?(生说:很麻烦、很慢)。我这样一根一根得摆,能一眼看出是12 根小棒吗?(不能)那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数出12 根小棒,不这样一根一根数,不这样一根一根摆。动手数一数摆一摆,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摆的是12 根小棒。 ③生摆小棒 请小朋友们数12 根小棒出来,你想怎么数就用小棒摆出来。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摆的是12 根小棒。 ④比较择优师:刚才小朋友们都摆过了,老师挑了几位小朋友的摆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讲解小朋友的摆法。(这位小朋友是2根2根摆的,2 根, 4根,……12根。这位小朋友是5根5根摆的,5根,10根,12根。那我们再来看第三位小朋友的摆法:这边一堆,这边 2 根。那这一堆到底是几根呢?数一数)师:那么多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我们不用数,眼睛一看就知道是12根的呢?生答。那我们把它扎成一捆。 (2)学习数的组成。(出示刚才的一捆) ①师:刚才我们说了这一捆是有10根的,我们说一根小棒表示一个一,那这一捆表示一个10 根,就表示一个十。

(完整版)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 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 ?知识聚焦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 (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 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实

小鸟小鸟教案

《小鸟小鸟》教学设计 土桥镇小学梁娟利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 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音乐的情操。 教材分析:《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1、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 2、理解这首歌蕴藏的阳光般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1、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2、演唱时注意1音到6音的六度音程的音准。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成语和诗句?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 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色彩,共同装扮着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中的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学们会唱与鸟类有关的歌曲吗?引出儿歌《小燕子》。 出示多媒体,认识一些可爱的小鸟。 同学们,听过小鸟的叫声吗?好听吗?我们再来聆听一首描述小鸟的歌曲,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探究新知 1、问: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小结:“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这首欢快的歌曲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树林里,鸟儿们自由飞翔、迎着朝阳歌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渴望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