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听的发展史

随身听的发展史
随身听的发展史

科技对随身听发展的决定作用

摘要:随身听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从磁带随身听到CD随身听再到MP3播放器,随身听越来越人性化,从中我体会到了音乐与科技的关系,音乐只有依托于科技才能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传播,也只有科技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方便地接触音乐,理解音乐。

关键词:随身听、播放器、发展历程

正文:

一、引言

人们最初听音乐,都是要到一个特定的地方去才可以,这个时候音乐是高雅的享受,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把音乐带在身边,随时随地享受音乐,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了解随身听的发展历程,从而理解科技在现代音乐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随身听的始祖——磁带式随身听

如果说红白机伴随我们走过了儿童时代,那么磁带式随身听就是那段中学岁月的最好佐证,相信很多人都还会想起使用随身听听歌、学英语的那段时光。那种随身听就是磁带式随身听。

索尼在1979年发布了全球首款磁带随身听TPS-L2,它在当年7月1日在日本上市,随后被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其它地区。索尼表示,截止到2010年三月,他们已经在全球售出了4亿台随身听,其中200,020,000台是磁带式机型。

那么磁带机有什么优缺点呢?那得先从其原理说起。话筒是一个传感器,作用是把声音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强弱跟随声音变化的电信号

磁头是按照强弱变化的电信号,改变其线圈特性,从而磁化磁带上的磁性物质,而且根据电信号不同,磁化后的物质的特性也不同,从而记录了声音信号。

有的录音机在写入磁头前有一个抹音磁头,其作用是把磁带上的磁性物质作一致排列,就跟格式化一样。

“话筒把声音变成音频电流,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录音磁头实际上是个蹄形电磁铁,两极相距很近,中间只留个狭缝。整个磁头封在金属壳内。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

实际上就是许多铁磁性小颗粒。磁带紧贴着录音磁头走过,音频电流使得录音头缝隙处磁场的强弱、方向不断变化,磁带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个个磁极方向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铁’,声音信号就这样记录在磁带上了。放音头的结构和录音头相似。当磁带从放音头的狭缝前走过时,磁带上‘小磁铁’产生的磁场穿过放音头的线圈。由于‘小磁铁’的极性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它在线圈内产生的磁通量也在不断变化,于是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放大后就可以在扬声器中发出声音。普通录音机的录音和放音往往合用一个磁头。”【1】https://www.360docs.net/doc/4d10471984.html,/view/220750.htm

磁带录音,它的采音和现代的数字化录音不同,虽然它的原理更加简单,却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音色的纯正。它和现代的一些U盘等存储器相比一定有人会说磁带可以存的音乐太少了,至多七八首歌曲,而一个500M的U盘可以轻轻松松地存个五六十首,但是磁带的优势不在这里,磁带保存好的话,十年之后,磁带照样可以放音乐。

磁带易受潮、不耐撞击、需要妥善保存以确保它的读取性能的诟病由来已久。尤其用在随身听上,随身听的震动会影响音乐的播放效果。随身听的体积也不适合长期带在身上。根据磁带的特点,现在只有少数场合还会用到磁带,磁带的没落成为事实。据报道,索尼2010年宣布将停止在日本生产和销售磁带式随身听。最后一批产品已经在当年四月份出货至各大零售店,该批卖完后将不会再次生产。

索尼停产磁带式随身听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三、CD随身听带来的数字化曙光

CD机实际上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CD播放器,也有人把它称之为激光唱机或是镭射唱机。它是一种用微电脑控制的智能化高保真立体声音响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激光技术、数码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新型元器件,具有高密度记录、放音时间长(达60~75分钟)、操作简便、选曲快速等优点。它能逼真地重放录制的内容,层次分明,有临场感。其音响技术指标很高,动态范围大,频响宽度达5~20000Hz,失真度小到0.003%。目前CD播放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音响播放设备了,根据它的外形可以分为台式和便携式两种。最出名便携式cd机有索尼,松下等。

CD机的原理与磁带截然不同,CD机真正算得上数字化了。CD唱机主要由激光拾音器及唱盘系统、伺服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与控制系统等组成。激光拾音器是CD唱机的关键部件,它由半导体激光器、光学系统和电检测器组成。激光器是一个小功率(MW级)AIGAS 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光学透镜系统投影到唱片的信息面上,由于唱片上记录了许多凹坑,因此,当光点打在凹坑处时,因反射光较弱,光电检测器捡拾的

信号小;当光点打在无凹坑的铝膜上时,反射光较强,光电检测捡拾的信号大,这样对应着凹坑的有无就在检测器的输出产生相应高低电平的电脉冲信号,然后经过RF放大器,由其内部比较器得到“1”和“0”的串行数字信号,并加到数字信号和处理电路,进行解调、帧同步信号检出、纠错处理等,将处理后的数据加到数模转换器(D/A),就变换器成模拟的声音号输出。

用数模转化还原而成的音乐,它的效果取决于录音时采用的技术,不同的技术会有不同的效果。现在,绝大多数CD机和汽车融为了一体。CD机中最出名的还是——主机CD机顶级产品:日本NAKAMICHI(中道)。

它的特点是所有产品都是以高档次设计,最值得推荐的产品是MB-75,中道独有设计,综合式六碟CD机,可旋转于仪表板上,可直接在前方把多张CD碟随便切换,免除放在车尾箱内的额外换碟机。采用升降储藏式结构,尽量使用有限空间能在1个DIN主机尺寸的体积内容纳6张CD唱片,而且具有AM/FM、手持无线遥控工器、输出功率40W×4、前置输出4V、静音、加重低音、时钟等。制作工艺精细,性能稳定。

“1:防摆动悬挂系统:若机器在30度内倾斜则不必进行机械调整,其内部传感器自动感知并进行全自动调整。

2:磁力唱片夹:磁盘卡具与传统簧式减震完全不同,利用弹簧或类似物件把阻力直接扣在转动的CD碟上,此方法大大将柜架的震动力传至碟上,影响竽播效果。磁力唱片夹的卡具与底盘完全隔离,令内外来的震动无法进入,得到最准确、纯正的讯号读出。

3:采用立体声吸震系统,可以不用安装安置笨重的悬挂调节器,吸纳因道路不平而产生最恶劣的震动,确保不间断的音乐播放。

4智能化三维悬挂系统,防止音质下降。5唱盘进出机械部运动时,不触及CD盘表在,只接触CD盘边缘,防止CD盘划伤。”【2】https://www.360docs.net/doc/4d10471984.html,/view/96353.htm 这件产品把顶级的音质带给了在旅途中的人们,它的出色表现使得CD机至今任未衰落。但同磁带随身听一样CD机无法做得小巧,而且同它的造价不菲一起制约了CD随身听的传播。

从CD机开始,随身听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阶段,人们发现用数字化的手段可以更加方便地存储东西,比如一张CD存的音乐要比磁带多得多,而且价格也不会相差太大。这个发现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往数字化方向发展,并坚信未来属于二进制0和1。

四、MP3的崛起

“在数字化的进程中,MP3的出现无疑是一座随身听发展里程碑。MP3并不是我们用d 小巧的播放器。MP3而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其全称是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简称为MP3。它被设计用来大幅度地降低音频数据量。利用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术,将音乐以1:10 甚至1:12 的压缩率,压缩成容量较小的文件,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重放的音质与最初的不压缩音频相比没有明显的下降。它是在1991年由位于德国埃尔朗根的研究组织Fraunhofer-Gesellschaft的一组工程师发明和标准化的。用MP3形式存储的音乐就叫做MP3音乐,能播放MP3音乐的机器就叫作MP3播放器。”【3】https://www.360docs.net/doc/4d10471984.html,/view/1310.htm

为什么MP3可以将声音用1∶10甚至1∶12的压缩率压缩呢?

MP3是利用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不敏感的特性,将时域波形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并划分成多个频段,对不同的频段使用不同的压缩率,对高频加大压缩比(甚至忽略信号)对低频信号使用小压缩比,保证信号不失真。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抛弃人耳基本听不到的高频声音,只保留能听到的低频部分。这种设计思想体现了实用主义的精髓,把人耳朵听不到的声音摒弃,是非常明智的。

以下是MP3的特点:

1.MP3是一个数据压缩格式。

2.它丢弃掉脉冲编码调制(PCM)音频数据中对人类听觉不重要的数据(类似于

JPEG是一个有损图像压缩),从而达到了小得多的文件大小。

3.MP3音频可以按照不同的位速进行压缩,提供了在数据大小和声音质量之间进行权衡的一个范围。MP3格式使用了混合的转换机制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

4.32波段多相积分滤波器(PQF)。

5.36或者12 tap 改良离散余弦滤波器(MDCT);每个子波段大小可以在0...1和

2...31之间独立选择。

6.MP3不仅有广泛的用户端软件支持,也有很多的硬件支持比如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指MP3播放器)DVD和CD播放器。

MP3又分为外放MP3和耳机MP3,耳机MP3要戴上耳机才有较好的品质,所以现在很多人喜欢带耳机听MP3,但是这对耳膜有损伤。新型的MP3主要是外放MP3,这使得MP3再一次大受欢迎。

MP3播放器体积小,携带方便,存储量大,音质好,这使得它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更高级一点的随身听还支持电子书和现在我们的手机里大多支持MP3播放格式,这使得MP3的身影遍布我们的生活。可以说MP3是数字化的巅峰,虽然它和CD 的原理一样——都是数模转化,数字量存储,但是MP3播放器体积小,耗电少,性价比高已经无声之中把CD机挤下了统治宝座。

五、总结

纵观随身听的发展史,不难发现随身听的体积在越变越小,内存在越变越大,功

能越来越多。这一点和很多的电子产品的发展规律一致。现在很多功能都可以集中到

一块芯片上,这大大节省了体积。磁带式随身听的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并不方便,如果

想要重复听一首歌的话,还要不停地倒带,更麻烦的是还要打开机仓换磁带。到了

CD随身听,就可以随心所欲在CD机上点歌了,并且还可以选择播放模式,虽然也需要换CD盘,但次数可以大大减少了。MP3播放器就显得完美了,它继承了CD播放器的优点,还可以从电脑上下载MP3格式的音乐,能装入口袋的体积使之真正做到了随身听的境界。越来越人性化的设计和越来越低廉的价格,使随身听得到普及化,音乐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无处不在了。

我不认为随身听发展到MP3就会结束了,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一定会有更出色

的播放器会诞生。

Sony的成败史

SONY公司发展史及业务现状

索尼(SONY),是日本的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索尼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是世界最早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美国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企业总部位于日本东京,为横跨数码、生活用品、娱乐领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企业历史发展 1、战后初期(1945年)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都东京成为一片废墟。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公司并获得盛田酒业19万日元资金,于1946年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并迁址到品川区御殿山。 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旨书”(日文原文:设立趣意书)当中期望“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 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 2、快速成长(1970年) Betamax落败 1970年,索尼与JVC、松下共同发表了U-Matic磁带录影系统,正式为日后的录像带规格竞争揭开序幕,1975年4月16日,索尼发表了全球第一台针对民生用市场Betamax规格的SL-300,并一举让索尼成为全球的消费性电子影像大厂。 随身听 1979年3月,在井深大的要求下,音响部门把记者用的小型录音机“新闻人”(Pressman)修改成体积更小的录音机,在得到许多人赞美良好的音质评价后,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索尼在1979年7月开始,推出了Walkman(随身听),盛田昭夫将Walkman定位在青少年市

13十二社会的发展与汉语词汇的发展

十二上古社会的发展与词汇的发展(一)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词汇方面,这种情况特别明显。这里我们就上古各个时期,各种社会的词汇发展的情况加以概略的叙述。 第一部分原始社会的词汇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自从人类有了社会,也就有了语言。语言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前。我们在现存的史料中,很难窥见原始社会词汇的面貌。但是,依理推测,汉语的基本词汇,绝大部分应该在原始社会中已经存在了。 天文气象,应该是原始社会词汇的一个重要部分。甲骨文中的日月风云雨虹蜺(霓)雪等字,在原始社会中应该已经存在相应的概念了。甚至日夕晴雨的概念,也早已有了。 人称代词也属于原始社会的基本词汇。从甲骨文中可以看见,第一人称代词有“余、朕、我”三字,“余”字用于单数宾格,“朕”字用于领格,“我”字用于复数主宾格;第二人称有“女、乃”二字,“女”字用于主宾格,“乃”字用于领格;第三人称未见。原始社会应该基本上是这种情况。 一、渔猎时代的词汇 古人打鱼大约用两种手段:第一种是用钓,第二种是用网。甲骨文的“渔”字写作: 古人打猎的行为叫做“田”。例如: 庚申卜,狄贞王其田,[往]来亡(灾)。(殷契粹编932,下简称粹) 乙卯贞王往田。(粹776) 也叫做“兽”(狩)。例如: 贞王兽于乂。(殷虚书契前编一,四四,七,下简称前) 指明猎取某物时叫做“逐”。例如: 逐鹿,扮(奸)。(前三,三二,二) 贞我逐豕。(粹九四八) 也叫做“从”。例如: 西麋从。(粹九七六) 猎得叫做 ( )。例如: 吉,扮鹿十。(前二,一六) 贞其射鹿,扮。(前三,三二,四) 贞乎逐鹿,扮。(粹九四七) 也叫做“禽”。例如: 射又(有)豕,禽。(粹九五0) 狩猎的对象有鹿、麋、麑、狐、兕、豕、兔、雉、虎、象等。例如: 扮鹿一。(前二,二三,二) 扮麑一。(前二,二四,一) 二、农牧时代的词汇 农牧时代的农作物,大约有下列几种: ①禾,即谷子; ②黍,即黄米; ③稷,即高粱; ④秬,却黑黍; ⑤麦或来。 早期农牧社会的农具有耒耜和蜃。后期有铫。《淮南子·泛论训》:“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蜃是蚌制的农具,以木制的叫做“橙”。《说文》:“橙,薅器也。”以铁制的叫做囚。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0.1一1.75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0.2一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 );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书写工具的 发展史 黄夏荻 纵观人类历史,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书写工具的。若没有用于记录的纸和笔,我们的文化、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那今天的一切可能也无法存在了。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使用石头在石头上刻画图案,或者使用燃烧取暖后的木材变成的炭棒在石壁上涂写,也可能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信息。再往后,人类开始学会利用液体状的墨水书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书写工具。 如果要给书写工具分类的话,按照其使用原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由于第一种方式记录速度慢,费时费力,多见于古代石刻、甲骨等;能快速使用时是 在易 形变材质 上留下痕 迹,如在沙地上写字,不容易保持原样。上述算不上现在意义上的书写,而应该被归为雕刻一类,故不加以赘述。 <从炭棒到铅笔 不会搞脏手的设计>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尔 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 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 石墨碳棒 1.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留下凹痕形成内容(略) 2.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附着粉末类固体材质形成内容 3.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先留下液体痕迹,干后形成内容(搭配吸水材质使用如木材/纸)

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来写字和绘画。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手,而且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问 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 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墨 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 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现代铅笔 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完成的。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直到今天,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在固体材料的使用中,现在依旧沿用的还有学校所使用的粉笔,绘画上使用的色粉笔、蜡笔。原理类似。 <使用墨水的巧思从古至今> 1.毛笔——使用兽毛吸水 传说中毛笔的发明是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 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

北斗卫星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 相信在座的大部分都只知道北斗时中国的导航系统,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呢?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张郭男北大哲学系2010级---1192772452@https://www.360docs.net/doc/4d10471984.html, 从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算筹,到现在以快速,高效,智能,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再现,网络共享和自动化处理为特点的功能强大的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计算工具已由人类手的延伸发展到脑的延伸,人类的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耸立在路旁,标记着当时人们的成就。 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是诞生于中国的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竹制小棍子,可以看做是它的硬件,而它的摆法便是其软件了。由于它在运算时使用十进位制,又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运算系统,这个传统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后来算盘也被发明,成为西方计算工具传入前中国人计数的主要工具,两千余年的实践中算盘的计算口诀也发展到极成熟的地步,乃至一个熟练的使用算盘的会计有时可以在速度上击败使用计算器的工人,也就是说通过操纵者的熟练可以使运算速度达到惊人的水平。这样的优

势使中国的计算工具长期没有向西方的自动计算的,现代的方向发展,而是近于停滞不前。 而到了1642年,西方在计算工具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加法器由19岁的帕斯卡制作成功。加分器是对中国算盘式的主要凭借操纵者素质提高来提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模式的一个突破,它第一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加法器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人类的计算工具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于是具有了可能。但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出现只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算盘的思路,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还需时日。 下一个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1822年差分机的模型出现,"这台机器不论在可能完成的计算范围、简便程度以及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或者是计算时完全不用人参与这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机器。"这句话道出了差分机的先进性。它第一次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思想,“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1834年,野心勃勃的巴贝奇在182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的改进,并取名为分析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分析机仅仅停

管理学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

浅谈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通过长期总结管理经验,人们对早期管理活动加以探索研究,形成了简单的管理思想。没有管理思想,人类的管理活动就会毫无章法,甚至失败。管理思想对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就是西方管理思想。 纵观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从“资本”到“人本”的过程。西方管理思想最初注重“生产硬件”,通过改变工作方法、工作报酬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认为人就是“经济人”。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管理活动的主体-----人。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人的需求、人的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提出“社会人”理论。这种转变,不仅与管理思想本身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有关,与时代、科技的转变也密切相关。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工厂开始兴起,这不仅需要大量劳动力与管理者,也为管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形成早期管理思想。最早对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就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提出劳动分工与劳动价值论。在她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她认为劳动价值就是工资与利润的源泉,而生产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劳动价值。而在此经济行为中,人追求的完全就是私人利益,即“经济人”。 斯密之后,英国人查理巴贝奇对报酬制度进行了研究。她

认为分工可以减少工资支付,从而提出“边际熟练”原则。此外,巴贝奇提出工人收入应由固定工资、利润与奖励三部分组成,按生产效率不同分配工资。 以上管理思想的诞生,与当时工厂制度的发展与社会对管理方法的需求密切相关,可以说就是为了适应工业时代而产生的。这些思想比较零散,无法构成体系或学说,但奠定了管理理论的基本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开始形成。此时的企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规模,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管理职能与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市场不再就是“一座城的市场”,而就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甚至出现了国际市场。市场的扩大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旧的管理思想不再适用,这迫使管理思想发生转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思想发展迅速,形成了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就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强调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最高工作效率,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用科学的手段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对此,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制度: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培训、选择与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以文件形式固定以推广;管理与劳动分离。 然而,泰罗制有其局限性。她仅仅研究了如何发展生产力,并未涉及组织结构等方面。法国亨利法约尔,提出有关企业

索尼WALKMAN 卡带机(磁带机)历史!仅此纪念卡带机!

索尼WALKMAN 卡带机(磁带机)历史!仅此纪念卡带机! 索尼WALKMAN 卡带机(磁带机)历史!仅此纪念卡带机!来自: bioos(我是天庭小玉帝) 2010-11-06 17:07:461979年7月:索尼TPS-L2正式上市。390克!原配耳机MDR-3L2。同时推出WALKMAN概念! 1980年:爱华TP-S30 1981年5月:索尼推出WM-2和TPS-L2改进版WM-3原配耳机MDR-4L2,输出功率20mW+20mW。使用A型电池使用时间近60小时。 1981年:爱华单放机HS-P1,也是爱华30周年纪念产品1982年1月:索尼WM-F2,看上去像WM-2的加长版。1982年2月:索尼录放机WM-R2。 1982年2月:索尼WM-D6。这是一款传奇的随声听,作为索尼公司第一台专业随声听第一台运用了杜比降噪-B的以及第一台走带精度达到0.04%WRMS(抖晃率)的随声听,出厂价高达60000日元!!!! 1982年10月:索尼WM-7,第一台自动翻带和运用了轻触式按键的随声听。索尼WM-DD,走带率达0.08%。爱华推出HS-M2 1983年2月:索尼推出运动机型WM-F5,看上去像WM-F2的防水改进版

1983年3月:索尼伸缩机型WM-20。WM-F20则是前者的收音型号。爱华推出HS-P5。,一代解析力妙不可言梦幻机型1984年1月:索尼WM-F15,收录版WM-F65同期发售1984年2月:索尼WM-D6改进版WM-D6C上市,时价64000日元!!!!!第一次运用杜比-C的随声听WM-DC2及其简化版WM-DD2推出 1984年6月:索尼WM-30上市,以及增加TV伴音/FM/AM 的WM-F30上市。索尼WM-R15上市,收音版WM-F85在1985年2月上市。同时索尼WALKMAN销售1000万台!!!1984年10月:索尼WM-40,它是伸缩系列里唯一一款自动翻带机型 1985年3月:索尼WM-55 1985年5月:索尼WM-F55 1985年10月:索尼WM-101及WM-F101(收音版),第一批使用口香糖电池的机器!索尼WM-50。爱华推出HS-R8,第一款运用线控的随声听(线控和耳机是分开使用的)1986年4月:索尼推出神经病机型WM-F107,太阳能!!!!!!在晴天时阳光照射4小时就能够充满电 1986年6月:索尼WM-101录音版WM-R202上市。同期WALKMAN累计销售2000万台。 “WALKMAN”一词被载入牛津英语词典。 1986年9月:我出生!!!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 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晶,在管理思想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考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从中正确地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 跨越式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 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织开始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社会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18世纪60年,以英国为 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运 用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统管理阶段,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 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斯密在17 7 6年发表《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提出了经济人观点,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巴贝奇183 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欧文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 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利润。 在传统管理阶段,管理基本上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为后来泰勒等人创立科学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2.1 科学管理理论 这个管理学派认为可以从“科学”的观点去分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督,通过客观事实分析并利用从经验中得到的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办法。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 个方面: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 (2)莉莲吉尔布雷思和弗兰克吉尔布雷思简化工作的原则。吉尔布雷思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劳动简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总结出了劳动中许多特征不同的分动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3) 甘特工作计划的原则。甘特的贡献主要有:甘特图表、任务 奖金制度、非金钱因素论。甘特还认为,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源泉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劳动者。

cd随身听发展史

CD随身听发展史 谈起CD随身听,大家可能就会联想到不错的音质,没错,这也是它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之一。今年音乐播放器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谁胜谁负还要由市场来决定。新年的开始,让我们来 回顾一下这种经典产品所走过的历史吧。由于SONY的产品型号最多其中不乏经典产品,且文 章篇幅有限,所以我们的介绍以SONY为主,另会介绍菲利普和天龙的某些机型。 第一章拯救了 CD格式的英雄 爱迪生发明电声技术之后的100多年里,唱片技术每隔 25年就有一次大的技术革新。从圆 筒方式进入圆盘唱片,到电气式唱盘的登场,再进入LP唱片,再从单音进入立体声。在第100 年里,数字音频技术产生了。 1982年8月31日傍晚,日本各大媒体都争相报导“引发音频之梦的数字Player终于上市”、“数字音频时代开幕”等消息。原来,当天SONY . CBS /SONY .荷兰飞利浦与 POLYGRAM 四家公司共同举办了 CD这个数字录音格式的发布会,并决定从秋季起开始在日本发售。直径仅仅12cm,利用数字信号录音,只要一个按钮就可执行选曲,能够半永久的使用,CD实现了许 多乐迷的梦想。是年 10月1日,SONY推岀了第一台 CD机CDP-101。16万8,000日圆的价格,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是很难接受的。不过只要想到里面的技术与开发时间,能做成商品的确是 一个奇迹。进入1983年后,其它公司的 CD机也相继上市,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接下来的一年里CD 市场却陷于停滞状态。原来,当时购买CD系统的人是以 Hi-Fi发烧友为主,大部 分的人依旧偏好已融入生活的LP。 为了拯救这种颓势, SONY公司通用音响事业部的大曾根幸三( OOSONE KOUZO ),拿了 一个边长13.4cm的四方型、约4张CD盒厚度的木盒对属下说:“接下来就尝试做这种CD Player 吧。”每个人听到大曾根的目标后,都不禁的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不过他的做事风格 就是如此,因此没有人感觉到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对于SONY的产品开发人员来说,这个木 盒就代表着使用者的需求,就象他们自己说的,“将技术汇总起来后,不知道可不可以做成这种 尺寸?看来是不行的。不过只有这个尺寸,才是能让每个人都欣喜的产品”。为了让CD达到普 及化阶段,SONY公司订定岀了这样的方针:“价格不可超过5万日圆,最初虽然会岀现赤字, 不过日后一定会赚钱的。”这样的价格是CDP-101那16万8,000日圆的1/3左右。实际上,5 万日圆的价格,赤字率高达200 %。 1984年11月1日D-50终于发售了。自打推岀,在一路低迷的CD播放机市场上它的销售 状况就超乎预料的好。D-50和SONY有源音箱的搭配居然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小型CD播放 器材组合。与此同时,SONY公司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成功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开始赢利。 因为有了价格相对低廉的D-50,各家厂商也纷纷降低CD Player的价格,再加上 CD软件的进 一步普及,CD录音格式终于进入了正规的发展轨道。D-50的之后的小型 CD播放机被定位在 同于随身听的等级,因此便将它命名为" Discman ”,目前称之为 CD Walkman。 D-50的体积是127*36.9*132.5MM ,耳机插口输岀功率大约在30MW 左右,颜色有红、黑两 种,有一个硕大无朋的电池盒供电。早期的DISCMAN由于体积太大,配有专用的背带以外岀 时携带,自D-50开始沿用了 5-6年时间。

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挑战GPS 盘点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2014-8-22 15:01:20 ?类型:原创 ?来源:电脑报 ?报纸编辑:电脑报 ?作者: 【电脑报在线】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詹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从1983年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计划于正式提出,距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按照最初规划的“三步走”的战略,经过几代科学家们的努力,北斗计划已实现过半。褒贬之中回顾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厘清北斗系统的发展脉络,也让国人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 试验阶段,覆盖我国周边 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卫星导航与定位的研究,随后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从那时起,中国科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途径和方案。1983年,一个名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提出。随后,我国著名航天专家陈芳允院士正式提出,在国内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实现区域快速导航定位的设想。到了1989年,在陈芳允院士的带领下,我国首次利用通信卫星展开了双星定位演示验证试验,证明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技术体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此后,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系统建设和发展,并更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双星定位示意图 该阶段以2000年成功发射的两颗“北斗一号”为结束,两颗卫星成功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形成了区域的有源服务能力。“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并且由于采用卫星接收测定机制,用户终端机工作时需要发送无线电信号给北斗卫星,是一种有源定位系统,能实现一定的互动性。随着2003年和2007年又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一号”备份卫星,标志着完整的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完成,今后将转入长期的在轨管理阶段。 虽然第一代北斗系统缺陷很明显,但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首个卫星导航系统,打破了美、俄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而此阶段也是北斗计划最艰难的时期,在缺少人力、物力的

索尼公司的发展史

要一份索尼公司的发展史!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和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它在音乐、影视、计算机娱乐以及在线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宽带娱乐公司。公司在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结束的2006财年中的合并销售额达703亿美元。在公司发展的60多年时间里,作为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全球化企业,索尼一直致力于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实现享受更高品质娱乐生活的梦想。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子公司和工厂;集团70%的销售来自于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场;数以亿计的索尼用户遍布世界各地。 索尼在中国 以“全球本土化”的运营策略为目标,索尼于1996年10月在北京设立了统一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活动的全资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旨在从事中国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的投资,产品市场推广,顾客售后服务联络,并针对索尼在中国的各所属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及广泛的业务支持。近年来,索尼集团把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截止2007年3月底,索尼在华总投资额约10亿美元,员工总人数达34,500名。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总部的资源优势,在中国强力打造适合本土发展需要的集商品计划、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运营平台,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植根中国、长远发展”是索尼公司对中国的长久承诺和在华业务拓展的宗旨。在中国发展各项业务的同时,索尼还积极投身教育、文化、艺术、环保等社会公益领域。几年来,索尼公司已经向中国的公益事业投入了数千万美元,赢得了中国教育界、科技界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的好评。秉承以技术贡献社会的发展理念,索尼将继续为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而不懈努力,为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长久的贡献。 索尼大事记: 1946 年 5 月资金为 19 万日元的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索尼前身)在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设立; 1950 年 7 月日本第一代磁带录音机“ G 型”机上市; 1955 年 8 月日本第一代晶体管收音机“ TR -55 ”上市; 1958 年 1 月公司更名为 Sony 公司(索尼公司); 1960 年 2 月在美国成立索尼公司美国分公司; 1960 年 5 月世界第一代晶体管电视机“ TV8 - 301 ”上市; 1963 年 7 月世界第一代晶体管小型磁带录音机“ PV - 100 ”上市; 1965 年 8 月世界第一代家用磁带录像机“ CV - 200 ”上市 1968 年 3 月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合资(索尼公司出资 50% )成立CBS ? 索尼唱片公司; 1968 年 10 月世界第一代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特丽珑”彩色电视机“ KV - 1310 ”上市;

英语和汉语发展史

英语和汉语发展史 对于英语和汉语而言,二者语系不同,起源不同,差异是本身具有的,不是某时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可关。要了解英语语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我们可能觉得凡是语言都是同源,但那起源太过久远,又没有发现过任何实证,猜想不是科学,所以我们就从有可靠证据的起源谈起。 英语在这方面,做得比汉语好得多,汉语的语源考现在做得最好是法国人和美国人,也不能确实得提出有力的论断,国内的说法更是还多停留在传说和猜想阶段,可引证的也不过说文解字和季老那一批人的甲骨文、金文解读,但你既然问了,也只好拿出来比比看,其实二者并不具备什么可比性。 英语的历史从1500多年前的北欧开始。在公元5世纪左右,称为天使、撒克逊和黄麻的人们的部落从德国和丹麦旅行向西过北海。他们迁入英国,并且在7世纪末以前,他们讲早期的形式英语。在8世纪末,斯堪的那维亚人攻占英国。战争持续了将近200年。在这个时期,很多拉丁语、丹麦和古斯堪的那维亚的单词融入英语。象炊具和杯子与生活息息相关一样,拉丁语给了英语很多单词。从丹麦语和古斯堪的那维亚语中,英国人借鉴过来了皮肤、腿、以及各种词格的代词“他们”、“他们的”。来自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的很多同义词统一到英语中,例如,愤怒(英语的wrath和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的anger);生病(英语的sick和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的ill),都在英语中进行了统一。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法语成为富人的语言和强有力的象征,但穷人主要讲英语。在14世纪末,英语再次成为第一语言。到这时,英国人使用的很多词汇来自法语或者拉丁语,并且许多早期的词汇已经不复存在。到了第16和17世纪,人们对古典作品感兴趣。在这个时期,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汇被归入英语。许多词汇或者单词的组成部分,从那些语言被用现代英语引进使用。 经过1500年的变迁,英语从几个日耳曼部族的语言发展为今天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语言,这固然有政治,经济,社会的原因,但英语本身也有其它主要语言所没有的长处。词汇的国际性便是他的优点之一,一方面英语属于日尔曼语族,有日尔曼语的共同词语,另一方面又长期与法语及其它罗曼语族语言的联系密切,同时吸收了大量古典词语。可以说,英语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语兼收并蓄于一身,这在欧洲各语言中间是独特的。从语法角度看,英语词尾变化简单,没有复杂的性数格变化。英语正在不断向分析性语言的方向发展,向简化的方向发展,英语的词序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使英语比较容易学习,特别是容易入门了。今天,英语有来自大多数世界性语言的泊来单词。你或许能找到英语使用的某个词汇是最先来自你的母语。 当然英语也有他的弱点。最容易察觉的便是拼读不统一,造成的拼写混乱。此外,同义词、惯用语特别多,这固然使其表现力强,但同时也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不少的因难。 对于汉语而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至今通用语言时间最长的语言。汉语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不是表音的,不能如表音文字那样直接知道同一个字历史上的发音。幸运的是,在汉字(特别是形声字)、诗歌的韵律以及对外国人名的翻译中可以找到有效的信息。 汉语的历史:上古汉语,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世纪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碑铭、诗经集、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至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 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一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一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 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 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从生产工具看人类社会的演进-1

课程标准 2-4-1 综观中外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要点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生存,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这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国家政治制度、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活动建议:教学的全程,都要结合相关内容,如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特点、近代工业社会的生产特点,帮助学生感悟这个道理。 从生产工具看人类社会的演进 【课前准备】 循环播放人类社会发展图片 【导入】 从刚才播放的片花中,我们看到人类从远古一路走来,经过不断的传承、创新、发展,终于有了今天这样庞大的地球村和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在回望人类历史时,我们总会追问: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历史,从生产工具角度去看人类社会的演进。 【新课】 走进国家博物馆 出示:石耜铁犁铧图片 师:这是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展厅中的2件古农具,知道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吗? 生:石耜是用来掘土翻地的,一掘一退,边掘边退,出示示意图,我们称耜耕;铁犁铧是犁耕,安装在在木犁头或石犁头上,可以松土划沟,出示示意图)师:这两件古农具出土,说明了什么?(已经出现了农耕;石器耜耕;铁器牛耕,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了……) 补充:光靠铁犁铧还不足以证明当时有牛耕了。牛耕是牛与犁的结合。犁的存在是牛耕出现的先决条件。除了犁,还要有牛,要存在牛与犁结合起来耕地的可能。那么当时,有没有牛被运用于农业生产呢?在国家博物馆还收藏着这么一尊文物。 链接:图片牛尊

中国管理思想历史和发展的探究

正文: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可以发现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有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治国修身和对人的哲学思考上,对于传统的管理思想我们必须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学是中国古代的显学。儒家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来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深深的影响着中国。 儒家的管理思想史以人为中心,强调“入世”,十分重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以文为本”的管理理念。儒家认为管理就是“治人”,即“劳心者治人”,并强调“和为贵”的思想。儒家主张“安民”、“为政以德”、“正人正己”,讲究“忠、孝、仁、义、理、智、信”和“修身、治国、平身、治天下”,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三点:一、管理中心是人;二、管理是一种运用脑力的活动;三、管理是一种协调活动。 孔子主张重义轻利,不积极的追求物质财富,要“知命”、“安贫”;主张财富要分配适当。孟子认为分工是很重要的,他强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早期儒家最后一位思想代表人物荀子主张重用人才,他认为需求是无止境的,培养人才,知人善用和奖罚分明。他强调“无能不官”的用人原则。儒家还特别重视教化和个人修养作用。在他们追求内圣外王的人生最高境界中,内圣是外王的前提。“诚信”是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思想的精华。 (二)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位仅次于儒家思想,并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后来的佛家等各家思想是相呼影响,相互吸收和融合的。 道家的基本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要求顺道,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不仅是指治国的思想和主张,也是客观事物存在的规律。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认为,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其顺应的规律。道家认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存在着,因而要求人们应该从万物永恒的状态去观察道的奥妙。从万物中去观察道的显豁。人类社会也是这样,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必须遵守它,按照规律办事。道家还认为,人和自然要协调,人要遵循自然规律。这就要求管理者按照规律去组织人类活动,否则将承受惩罚。 (三)法家的管理思想 法家也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显学之一。其中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其著作《韩非子》。韩非糅合了商鞅变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又吸取了部分道家、名家等诸子的思想,构建了严格法、术、帝王的统治术。他认为法是有君主制定,由官府颁布的成文法,编著于图籍之上由群臣执行,统治广大人民的;术是暗藏在君主心中权术,是用来潜御群臣,监控官吏的执法情况;势是国君掌握的权利是实行法术的保证力量。 韩非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的统一思想是法家思想发展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后世虽然不张扬法家学术,但其潜在的影响仍是治国的重要社会文化因素。 (四)兵家的管理思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兵家的管理思想以谋略和运筹为中心,强调“人谋”,要求“谋定而动”。有了人类,就有了生存,即人与人的竞争,人与自然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产生了谋略。兵家的管理思想就是在竞争中产生的。中国古代兵家的管理思想丰富、系统、精深、独特,深得中外管理者的赞许。孙子是中国古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之

随身听的发展史

科技对随身听发展的决定作用 摘要:随身听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从磁带随身听到CD随身听再到MP3播放器,随身听越来越人性化,从中我体会到了音乐与科技的关系,音乐只有依托于科技才能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传播,也只有科技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方便地接触音乐,理解音乐。 关键词:随身听、播放器、发展历程 正文: 一、引言 人们最初听音乐,都是要到一个特定的地方去才可以,这个时候音乐是高雅的享受,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把音乐带在身边,随时随地享受音乐,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了解随身听的发展历程,从而理解科技在现代音乐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随身听的始祖——磁带式随身听 如果说红白机伴随我们走过了儿童时代,那么磁带式随身听就是那段中学岁月的最好佐证,相信很多人都还会想起使用随身听听歌、学英语的那段时光。那种随身听就是磁带式随身听。 索尼在1979年发布了全球首款磁带随身听TPS-L2,它在当年7月1日在日本上市,随后被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其它地区。索尼表示,截止到2010年三月,他们已经在全球售出了4亿台随身听,其中200,020,000台是磁带式机型。 那么磁带机有什么优缺点呢?那得先从其原理说起。话筒是一个传感器,作用是把声音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强弱跟随声音变化的电信号 磁头是按照强弱变化的电信号,改变其线圈特性,从而磁化磁带上的磁性物质,而且根据电信号不同,磁化后的物质的特性也不同,从而记录了声音信号。 有的录音机在写入磁头前有一个抹音磁头,其作用是把磁带上的磁性物质作一致排列,就跟格式化一样。 “话筒把声音变成音频电流,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录音磁头实际上是个蹄形电磁铁,两极相距很近,中间只留个狭缝。整个磁头封在金属壳内。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