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三生物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三生物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考点脉络

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功能

糖类的种类 糖类的作用

脂质的种类 脂质的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考点记忆:细胞的分子组成

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①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生物体中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侧链R 基团的不同;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过程形成多肽或蛋白质,其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

②蛋白质的结构:由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多肽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多种多样。

③蛋白质的功能:由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因而蛋白质具多种功能,具体有①结构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⑤运输作用,如载体。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大类,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的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碱基、一分子的五碳糖和一分子的磷酸组成的,组成DNA 和RNA 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DNA 和RNA 在成分上的区别是①DNA 中含脱氧核糖、RNA 中含核糖,②DNA 中存在T ,RNA 中存在U 。核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可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其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二糖有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其中淀粉是植物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它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4)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脂质 磷脂:是生物膜的成分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细 胞 的 分 子 组 成

胆固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固醇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 :促进小肠对Ca 、P 的吸收

(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①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 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称为大量元素,含量较少的称为微量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C 、H 、O 、N 、S 、P ,基本元素是C 、H 、O 、N ,最基本元素是C 。

②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构成细胞各种各样的化合物、某些元素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植物体中出现“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B 元素。

③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6)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①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生物体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自由水的功能是良好溶剂、参与化学反应、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

②无机盐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与作用: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它的作用是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酸碱平衡。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考点脉络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考点记忆: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①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现: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②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其意义是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的统一性。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的成分:磷脂、蛋白质、少量糖类

②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 胞 的 结构

③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是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①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的结构是由双层膜构成,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内膜内存在基质;它的功能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的结构是由双层膜构成,内膜内有基粒(类囊体)、基质;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②其它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内质网的功能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液泡的功能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

核糖体的功能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的功能是与有丝分裂有关。

(4)细胞核结构与功能

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染色质(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③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含义是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使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举例: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只能活120天左右。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考点脉络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ATP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代谢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异同 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考点记忆: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其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是水、离子、小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特点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协助扩散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判断主动运输的理由是物质从低浓度→高浓度或物质运输过程中消耗能量。

③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水分子自由通过,要选择吸收、排出的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其它不能通过。 ④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①酶的本质和作用:

酶的本质是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

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催化效率提高

②酶的特性: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 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③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常见的有温度和PH

(3)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①ATP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ATP 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它是由一分子的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它的结构简式是A — P ~ P ~ P 。

ATP 的结构特点是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TP 分子中最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易水解,释放能量;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DP 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磷酸结合,重新生成ATP ?② 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为:ATP ADP + Pi + 能量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ATP 水解,反应从左→右;ATP 合成,反应从右→左,对于绿色植物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能量来自呼吸作用。

ATP 的意义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4)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①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细胞呼吸 酶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经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给植物提供H 218O 和CO 2,释放的是18O 2;第二组提供H 2 O 和C 18O ,释放的是O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③光合作用的应用:通过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②农业生产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细胞呼吸

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异同: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叶绿体

无氧呼吸的过程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转化成乳酸。反应的场所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的是反应的第一阶段相同,都能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②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细胞呼吸的意义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一些中间产物

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A 、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B 、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C 、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

考点脉络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异同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考点记忆: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①细胞增殖的意义:

其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

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③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大于分裂期的时间。

(2)细胞的有丝分裂

①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异同:

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期的特点

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

的 增殖

DNA 复制与蛋白质的合成。 中。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中央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是A 、在前期植物细胞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组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B 、在末期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

②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

特点是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蛙的红细胞分裂是一种无丝分裂

第五章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考点脉络

细胞分化的意义及实例 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原因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胞凋亡的含义 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考点记忆: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①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概念及实例:

细胞分化的特点

持久性: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有,只是在胚胎发育时达到最大值;

相对稳定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例: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②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原因:

相同的细胞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得到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进而形成在形态、结构、功能上不同的细胞。其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得到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

(2)细胞的全能性

①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如:植物的组织培养。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分

化、

衰老和凋亡

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细胞中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能通过分裂、分化产生新的个体。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①细胞衰老的特征:

A 、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 皱纹

B 、酶活性降低 → 白发

C 、色素积累 → 老年斑

D 、呼吸减慢,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E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②细胞凋亡的含义: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尾的消失,手指的形成

③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维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因素的干扰。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致癌因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着变化;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的减少) 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

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

必修一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考点脉络 第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情况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

(2(3)结子率高,培养周期短。2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345.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6.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即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即隐性基因。

7.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用来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d 。

8.纯合子(纯种)、杂合子(杂种) 遗传基因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如DD ;遗传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如dd 。

9.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或Dd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因为表现型还受环境条件影响。

10.杂交、测交、正交和反交

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包括植物的自花传粉叫做杂交;杂种子一代和纯合隐性类型相交,叫做测交,常用测交的方法测定个体的基因型;正交和反交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将豌豆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当作正交,则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就是反交。

11.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分离定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考点脉络

3.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4.四分体 联会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叫做四分体。也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的时候。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

6.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考点脉络

2.艾弗里实验

艾弗里的实验思路:设法将S 菌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 稳定性 多样性 特异性

将S 菌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 菌才能够转化为S 菌。结论:DNA 是使R 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如何将噬菌体的蛋白质衣壳标记上35S 、DNA 标记上32

P ?

因为病毒是寄生生物,T 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先用含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繁殖时,吸收35S 的培养基构建自己,再用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T 2噬菌体。同理,将T 2噬菌体标记上32P 。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考点脉络

(1 在细胞核中,以DNA 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 (2包括mRNA 、tRNA 、rRNA (3 一般是在细胞核中进行

4)转录的条件 转录需要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要解

旋酶和RNA 聚合酶的催化,在ATP 等供能等条件下进行。

2.遗传信息的翻译

(1)翻译的概念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在核糖体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翻译。

(2)翻译的条件

翻译是以mRNA 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在核糖体中以ATP 等供能、以tRNA 为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合成一定氨基酸顺序蛋白质。

(3)密码子 mRNA 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各种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叫密码子的通用性,表明各种生物有共同的起源;一种氨基酸可能有不止一个密码子,叫密码子的简并性,能减少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tRNA 氨基酸的运载工具,一种tRNA 只能识别和转运一种氨基酸,tRNA 末端三个碱基组成反密码子,和Mrna 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确定该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考点脉络:

考点记忆: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诱发突变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和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2.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 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是在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复制DNA 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

3.基因工程操作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分子),DNA 连接酶(连接DNA 两条链上的缝隙,即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 骨架上的缺口),运载体(常用的无能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以外能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 分子)。

4.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考点脉络:

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上,同一DNA (其有4 5必修三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脉络

1、细胞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考点狂背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温度

体液 (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稳态的基础

调节机制 稳态相关的系统 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5、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 3/H 2CO 3 Na 2HPO 4/ NaH 2PO 4

6、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

7、正常的温度:37度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许多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性质是比较严格的,例如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等,都要求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也是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体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环境变化的干扰,而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进而更好适应变化较大的外环境。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脉络

考点记忆: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着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4.因为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

5.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二、体液调节

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1)甲状腺激素:促进糖和脂肪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2)胰岛素:调节代谢,降低血糖。(3)胰高血糖素: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4)雄性激素:维持和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5)雌性激素: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6)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影响代谢。

神经元

细胞体 突体 树突 轴突 构成神经纤维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内含突出小泡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细胞体的膜或树突的膜其上有神经递质受体

人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

免疫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 吞噬细胞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 2 H 2O 和能量;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

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 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 细胞(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3.激素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 甲状腺(肾上腺、性腺)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

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b 、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三、免疫调节

1.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

2. 抗原 吞噬细胞 T 3.抗原 吞噬细胞 T 4 5.浆细胞来自于B 细胞和记忆细胞。

6.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

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过弱:如艾滋病(AIDS )

a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 原结合

B 细胞 靶细胞裂解

b 、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 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

痪;

c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

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7.免疫学的应用:

a 、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 、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 、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 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

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脉络

考点记忆: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近百年来呈“J ”型;地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因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沉重压力。

2. 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

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价值①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②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③直接价

值:食用药用 工业用 旅游观赏 科研 文学艺术

4.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

护。②易地保护: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5.

①定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经济、

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

②措施:a.保护生物多样性

b.保护环境和资源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脉络 考点记忆:生长素的发现: 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 、人均耕地减少 b 、燃料需求增加 c 、多种物质、精神需求 d 、社会发展 生物多样性 a 、概念 b 、价值 c 、保护措施 全球环境问题 a.全球气候变化 b.水资源短缺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 e.土地荒漠化 f.海洋污染 g.生物多样性锐减 植物生长素 发现历程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产生、运输、分布 生理作用 其它植物激素

赤霉素:促进细胞生长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抑制分化、促进衰老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a 、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

b 、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

c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 、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3、特点具有两重性:

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表现为两重性。

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有关。

四、其他植物激素:

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如:2、4-D 奈乙酸。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考点脉络

考点记忆:种群的概念: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

量特征;

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2)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3)年龄

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4)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 J ”型增长曲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 S ”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灭绝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6、K 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7、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8、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9、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10、群落的空间结构:

a 、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增长型 年龄组成 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群落的演替 群落中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图乙)

寄生:蛔虫,绦虫、 虱子 蚤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如图甲)

b 、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

物也有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11、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

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点脉络 考点记忆:生态系统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3)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3.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是

植食性动物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a 、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

定的太阳能,

b 、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

c 、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d 、过程:一个来源 (上一营养级),三个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e 、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传递效率:10%~20%。

5.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7.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a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

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b 、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c 、举例:碳循环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 2和碳酸盐

②碳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有机物 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 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 原状的能力 信息传递 功能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③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形式:CO 2

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①信息种类

a.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b.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的,如,植物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

c.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

②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③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应用:a.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模仿动物信息吸收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

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

9.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

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

,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

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高中常见生物

1.细菌: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新陈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 型、R 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2.病毒: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①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3.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谢类型:

①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2H2S+CO2[CH2O]+H2O+2S

②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CO2+4H2CH4+2H2O

④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⑤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⑥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中间类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氢单胞菌(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兼性自养])、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5.植物:C3和C4植物、阳生和阴生植物、豌豆、荠菜、玉米、水稻(2×12)、洋葱(2×8)、香蕉(3n)、普通小麦(六倍体)、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3n)、无籽番茄、抗虫棉、豆科植物等。

6.动物:人(2×23)、果蝇(2×4)、马(2×32)、驴(2×31)、骡子(63)等。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6H12O6+O2→CO2+H2O+能量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6H12O6→C2H5OH+CO2+能量2.酵母菌发酵的最佳环境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

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表达式为:C2H5OH→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二、实验步骤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三、注意事项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充气口排气口

出料口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3.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二、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约腌制8 d。

〔注〕用盐腌制时,注意盐都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

〔注〕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8.将广口玻璃瓶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 ℃蒸汽灭菌30 min。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在常温情况下,一般六个月可以成熟。

三、注意事项

1.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发酵的温度为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毛霉生长大约5 d后使白坯变成毛坯。前期发酵的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腌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使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2.毛霉是一种低等丝状真菌,有多个细胞核,进行无性繁殖。毛霉是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微生物,它可以产生能够分解大豆蛋白的蛋白酶,常用于制作腐乳和豆豉。

课题3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剂效果

一、实验原理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3.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探究有关加酶洗衣粉的三个问题: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有什么不同;二是在什么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最好,三是添加不同种类的酶的的洗衣粉,其洗剂效果有哪些区别。

二、实验步骤

1探究用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洗涤的效果的不同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 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7, 3 2 π ,+8,sin60o 。 3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 分)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 4 1 a 2 b ,这3 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13 a 2 b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3 -5a3b 2c 是6 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11 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 分)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ax +b =(0 x为未知数,a ≠ 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 分)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总结了一篇又一篇,每次都是以不一样的视角去告诉学生,如果考试是这样考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必须要记住,今天也不例外,每块知识都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一定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一、生态问题 1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 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最新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命题 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 互 互逆 否 互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3、并集.记作:B A Y .交集.记作:B A I . 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B B A =I A B ??; 简易逻辑: 或:有真为真,全假为假。 且:有假为假,全真为真。 非:真假相反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常用变换: ①) () ()()()()(y f x f y x f y f x f y x f =-?=+. 证)()(])[()() () ()(y f y x f y y x f x f x f y f y x f -=+-=?= - ②)()()()()()(y f x f y x f y f x f y x f +=??-= 证:)()()()(y f y x f y y x f x f +=?= 4、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5、定义域1?? ??? 分母不等于零被开方大于等于零对数的幂大于零,底大于零不等于 值域: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出所给区间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 6、函数单调性: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 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 (x f 为减函数. 7、奇偶性 ()x f 为偶函数:()()x f x f =-图象关于y 轴对称.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 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 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 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 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 由定子和转子。 23.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 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最新外研版(新)八年级上册英语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英语初二上册重点知识点讲解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1.pair n. (相关的)两个人,一对,一双,一副 a pair of socks一双袜子 a pair of gloves一副手套two pairs of trousers两条裤子 e.g.A pair of teenage boys are watching a football game.两个青少年正在看足球赛。 2.correct (1)v. 改正,纠正 e.g.The teacher returned to her room to correct exercise books.老师回到房间去改练习本。 Correct the spelling.纠正拼写。 (2)adj.正确的;恰当的 e.g.correct pronunciation 正确发音 Do you have the correct time?你的表走得准吗? 3.advice (1)n.意思是“意见,建议”,为不可数名词,可用some,much,a piece of,pieces of等修饰,不能说an advice或many/a few advices。 (2)表示“有关……的建议”时,用介词on,接名词、代词或由疑问词引导的不定式。 advice on what to do next. 我们去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 e.g.Let’s ask for his 常见搭配: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 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 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accept/refuse one’s advice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拓展: advise vt.建议 常见搭配:advise sb. to do sth.

高考英语单词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8年高考英语单词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一个星期七天 1. Monday 2. Tuesday 3. Wednesday 4. Thursday 5. Friday 6. Saturday 7. Sunday 二、一年十二个月 1. January 2. February 3. March 4. April 5. May 6. June 7. July 8. August 9. September 10. October 11. November 12. December 三、一年四季 1. spring 2. summer 3. autumn 4. winter 四、容易拼写错的数字 1. eighth第八 2. ninth第九 3. forty四十 4. twelfth第十二 5. twentieth第二十 四、亲属称呼 1. daughter (女儿) 2. niece (女性晚辈) 3. nephew (男性晚辈) 4. cousin (同辈兄弟姐妹) 5. aunt (女性长辈) 6. uncle (男性长辈) 五、以下动词加-ed或-ing要双写最后一个字母

1. regret (regretted, regretting) 后悔 2. control (controlled, controlling) 控制 3. admit (admitted, admitting) 承认 4. occur (occurred, occurring) 出现 5. prefer (preferred, preferring) 宁愿 6. refer (referred, referring) 提到 7. forget (forgetting ) 忘记 8. permit (permitted, permitting)允许 9. equip (equipped, equipping) 装备 注意:quarrel, signal, travel中的l可双写(英国英语)也可不双写(美国英语) 六、部分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不规则变化的动词 1. broadcast (broadcast, broadcast) 广播 2. flee (fled, fled) 逃跑 3. forbid (forbade, forbidden) 禁止 4. forgive (forgave, forgiven) 原谅 5. freeze (froze, frozen) 结冰 6. hang (作“绞死”讲,是规则的;作“悬挂”讲,其过去式过去分词都是hung) 7. lie (作“说谎”讲时,是规则的;作“位于”讲时,其过去式是lay,过去分词是lain) 8. seek (sought, sought) 寻求 9. shake (shook, shaken) 发抖 10. sing (sang, sung) 唱歌

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

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计算方法是:(甲-乙)÷乙= 甲÷乙-1甲比乙少几分之几?计算方法是:(甲-乙)÷甲 = 1-乙÷甲 (4)“增加”、“提高”、“增产”等蕴含“多”的意思,“减少”、“下降”、“裁员” 等蕴含“少”的意思,“相当于”、“占”、“是”、“等于”意思相近。 (5)当关键句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要把关键句补充完整,补充成“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之几”或“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的形式。(6)乘法应用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 (7)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加减属相差比,始终遵循“凡是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x f -;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完整版)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 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 的半径为r ,OP=d 。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 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2 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x 1,y 1)、B (x 2,y 2)。 则AB=221221)()(y y x x -+-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 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d = r 直线与圆相切。 d < r (r > d 直线与圆相交。 d > r (r d 点P 在⊙O 内 d > r (r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advice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accept/refuse one’s advice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try to (1)try to do sth .努力做某事try doing sth.试着做某事 try/do one’s best to do sth. 尽某人的全力做某事 5.as…as possible/one can time at a time一次,每一次at one time曾经,一度 at times /from time to time 有时,偶尔on time 准时 all the time 总是,一直in time及时,迟早 ①It’s time for sb. to do sth./It’s (high) time sb. did sth. Suggest

(2)形容词比较级用法 ①表示两者进行比较时用形容词比较级,最明显的提示词是than,其结构为“A…+比较级+than+B”。 ②有表示程度的副词a little,a bit,a few,a lot,much,even,still,far,rather,any等修饰时,用形容词比较级。 ③比较级前面可以加上表示具体数量差别的结构,表示具体“大多少”,“小多少”,“长多少”,“短多少”等。 ④表示“两者之间最……一个(of the two)”时,常用“the+比较级”结构。 ⑤表示“越来越……”,用比较级重叠结构,即“比较级+and+比较级”,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时用“more and more+形容词原级”。 ⑥表示“越……就越……”时,用“the+比较级,the+比较级”结构。 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 形容词最高比较级用法 ①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物进行比较时,用最高级形式。形容词最高级前必须加定冠词the,句末常跟一个in/of短语来表示范围。(of表示同范围,in 表示不同范围)

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 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 有理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32,7, 3 π +8,sin60o 。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 3 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 3 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为未知数,(0a x 0≠=+b ax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3分)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高考英语知识点总结(超全版)

高考英语复习知识点概要 1.a great/good many: a large number of许多。修饰可数名词复数。 I’m quite busy. I have a great many things to do. 我很忙,我有很多事要做。 若复数名词前有限定词或其修饰的为代词时,应加of . ①A great many of the books have been sold out. 已经卖了很多书了。 ②A great many of them are out of work.他们很多人失业了。 2.able(可以的,有能力的,可能的)①He is an able man.那人本事不小。 enable(v)使……能 ②We must learn more to enable us to face all the difficulties.我们要多学知识以便能面对各种困难。disable:有残疾的,不能干的;the disabled表示一类人(残疾人) able作词辍时 ①可以……的,值得……的(有被动含义)eatable可食用的,measurable可以测量、估计的;readable可读的 ②其他含义:conformable舒适的、安逸的;suitable 合适的,恰当的 3.above, over, on 三个词都可以表示“在……上“,但用法不同。On表示与某物体表面接触;over表示在某物体垂直的上方,含“布满、覆盖、跨越”之意,与under 相对;above表示位置高于,但不一定垂直,与below相对。注意:与数字、数量、长度词连用时,多用over,同more than。如:over10,000people一万多人;表示年龄、刻度多用above,如a man above fifty五十开外的人;above zero零度以上。 习惯用语:well above average远在一般以上;above sea-level海拔以上;the one above上面的一个;above all首先,尤其重要的是;over there 那边;all over 遍及;over again 再一遍;over and over 再三地 [应用]介词填空 ①There lay an umbrella_______the table and some raincoats _____it. ②The mother held an umbrella______the boy’s head so that the sun wouldn’t burn him. ③There seemed to be a war and many planes were flying____the city. ④The moon was______the trees in the east. Key:①on,under ②over ③over ④above above all 首先,特别是,最重要的是 after all 到底,毕竟 at all (用来加强语气)与not连用,表示“一点也不,完全不”。 in all 总共 all but 几乎,差点没(=almost,nearly) ①We have all but finished the work. ②The day turned out fine after all. ③Children need many things ,but above all they need love. ④He wasn’t at all tired. ⑤Do you feel ill at all(真的,确实)? ⑥There were twenty in all at the party. accident/event/ incident event一般指重大事件。accident多指意外或偶然发生的事故,特别是不幸的、有损害性的事故。incident相对于accident来说,显得不很重要,指“小事件”,它还可以用来表示“事变”,如叛乱、爆炸等。如: The broadcaster is broadcasting the news on current events.广播员正在播报时事新闻。 He was badly injur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在那起交通事故中,他严重受伤。 There was an incident on the bus: a man fought with the conductor.那辆公共汽车上发生了一件事,有个人和售票员打了起来。 Have you heard of Xi’an Incident?你听说过“西安事变”吗? admit vt.①接纳,许可……进入(allow sb./sth.to enter) He was admitted to the school this year.Only two hundred boys and girls are admitted to our school every year. ②承认,后可接名词,doing、从句或复合结构。 I admit my fault. She admitted having read the letter. He admitted that his comprehension was weak. You must admit the task to be difficult. advice建议;劝告。是不可数名词,“一条建议”应用a piece of advice。常用结构。 give sb.advice(on)/give advice给某人提(关于……的)建议;忠告某人。 ask(sb.)for advice征求(某人的)意见。 ①Marx gave us some good advice on how to lear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