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24.余时英在《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一文中说:“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这表明

A.科举制兼涵了地方代表性B.科举制是按区域分配取士指标

C.南北士大夫为争夺权势长期斗争D.科举制是一种古代代议制

25. 据《文献通考》记载“(南宋)会子(注: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

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尅日可到。”这则材料反映了

A.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南宋时期政局稳定民族融合

C.南宋商品货币关系有较大发展D.南宋时期交通运输业很发达

26. 图X可用来说明的主题有

图X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主要的近代企业分布

①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地区差异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的原因

③近代中国工业的合理布局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的危害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7. 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沉迷于世上的人、物或自我,

以这些东西为人生的终极关怀,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材料中的现象

A.预示了近代人文精神开始兴起B.反映了人类最初自我意识的觉醒

C.说明理性已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D.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描绘了蓝图

28.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

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位文学家的作品所属的流派是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9.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历史作为一种认识的

客体可以被人类认识,但认识的主体需要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认识历史 B.研究历史应尊重史实,反映真实的历史

C.历史客观事实无法被后人主观认识 D.史学家研究的历史是其思想认识的产物

30. 亨廷顿认为,在文明的冲突中,欧洲和美国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世界各伟大文明也将彼此携手或

彼此分离;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现象或举措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A.欧盟成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

B.多极化趋势下文明的多元并存与竞争

C.美国单极化的目标构建带来文明的冲突

D.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31.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

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该文应该发表于

A. 1913年

B. 1915年

C. 1917年

D.1920年 32.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②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③中国民族工业受经济危机冲击而陷入萧条 ④土耳其是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国家之一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33.

34. 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

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 的是

A .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 .边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D .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

35. “虽然通过归纳从实验和观测中来论证并不是一般性结论的论证,但它是事物本性所容许的最佳论证方法,而且随着归纳的愈普遍,论证得愈有力。如果在现象中没有出现例外,那么结论就可以宣告是普遍的。”最早用这种方法开展研究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

牛顿 C.爱因斯坦 D.李四光

40. 权力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也与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 ,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 ,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二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

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

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

——摘编自《西方行政监察制度对中国的启示》材料三关于监察制,抑或纠察制,孙中山认为,虽然欧美各国的议会对政府都有监督和弹劾的权限,但是这种权力总不独立,不仅因国家不同有强弱之分,而且还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如议院专制、总统无权等。鉴于此,他主张监察机关独立。他认为,监察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御史台主持风宪”,历史上的御史,“官品虽小而权重内外,上自君相,下及微职,儆惕惶恐,不敢犯法”。因此,为了更好的监督政府,他主张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参照,实行监察权独立,指出:“如我中国,本历史习惯弹劾鼎立为五权之监察院,代表人民国家之正气,此数千年制度可为世界进化之先觉。”

——摘编自张卫波《孙中山的五权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8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唐宋监察制度相比,美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主张监察权独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不“独裁”?(12分)

(1)变化: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监察官的要

求日益严格,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益完善。(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

进步之处:中国唐宋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不能体现民意,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美国监察机构的监察权来自法律,以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监察体制。(5分)

(2)原因:反思美国近代监督制度的弊端;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经验;针对北洋军阀政府专制的现实(为了更好地监督政府)。(6分)

措施:建立独立而健全的监察体制;重视立法和依法监察;完善监督运行机制;拓宽行政监督渠道,如加强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6分,答到三点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图一,五服制:以距离「王畿」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贵贱的不同区域。依照侯、甸、、宾、要、荒五服的顺序,贡期分别为一年一次、两年一次、三年一次、四年一次和五年一次;贡物分别为祀物、嬉物、器物、服物和财物。图二,《山海舆地图》又名《坤舆万国全图》:1584年由利玛窦制作并印行,介绍天下有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非洲)、亚墨利加(美洲)、墨瓦腊泥加(未知的南方大陆)。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

图三,“大清一统舆图”:胡林翼任

湖北巡抚期间请邹世诒、晏启镇根

据清康熙、乾隆内府舆图精心编绘,

图未成而胡身故。严树森继任后,

又请李廷箫、汪士铎详加核校,采

用计里画方与经纬线并存之法编

绘,于同治二年(1863)成图,并

改为书本形式刻印。

答案:题示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题吻合材料,说明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即可。)主题: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人的天下观念

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的落后,对外部世界了解有限。中国被想象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中心

明代后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新航路开辟后先进的世界地理观念,中国传统夷夏观受到冲击,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晚晴时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中国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45.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一……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此虽两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何故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材料二今君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以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寡众,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该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王安石《王临川集》,《答司马谏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给仁宗皇帝的建议。结合所学分析这个建议提出的背景。(6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与反对派争议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客观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9分)

答案:(1)建议:仁宗皇帝以法制的形式进行改革。背景:北宋中期,财政危机;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尖锐。(6分)

(2)问题: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评价:王安石变法,从局部调整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但客观上给农民带来了一些益处。一定程度的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9分)

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是选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代表们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

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据材料概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5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仿照示例续写内容。(6分)

【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

【仿写】颁布《人权宣言》

答案:(1)主张:天赋人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主权);全体公民享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利,法津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

(4分)

进步意义:否定了封建等级和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鼓舞人民群众革命热情,推动大革命深入发展等。(2分,答出1点即可)

(2)仿写:颁布《人权宣言》目的在于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在将矛头指向封建旧秩序的同时,更重视

对“自由”、“平等”、“法治”这些基本民主原则的阐述。(4分)

4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一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到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材料二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9分)

答案:(1)原因:材料一是由于沙俄侵略扩张,争夺亚洲等地区是英国的重要竞争对手。材料二是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英国的社会制度存在本质区别。(6分)

(2)说明:援助苏联,并与苏联结成同盟,共同反对法西斯。(2分)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与苏联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反法西斯行动;军事上与苏联配合打败法西斯。(4分,答出两点即可)准则:外交政策的调整始终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转移。(3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材料二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

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提出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亚里土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7分)

答案:(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如何认为: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如何建立: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也要肯定道德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