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中的渗透

海洋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中的渗透
海洋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中的渗透

海洋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中的渗透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4-4-18 16:51:14

以海洋资源为切入口,打造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探索力的主题活动,以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我园地处海岛,附近百米就有海洋、港口、灯塔、沙滩、海鲜交易市场、海鲜大排档等显性资源。而我园80%的幼儿家庭亲近成员中都有渔民,以捕鱼为生的亲人的生活方式,更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带来大量的隐性资源。因此,如何将海洋资源渗透到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中,利用显性和隐性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主题活动,以顺应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成了我们的探究目标。在省编教材《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大班主题活动中,就有“缤纷海洋”的主题。我们在仔细分析此主题的目标价值基础上,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周边的海洋资源充实主题课程内容,重新确立探究目标,创设新的海洋环境,让幼儿走进海洋、观察大海、了解海洋、传承海洋文化。

一、海洋资源在主题环境中的渗透

作为一线教师,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主题环境创设已经成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主题环境根据主题的进展不断丰富、变换,积极推进着主题的发展,给孩子更多的体验。在“缤纷海洋”开展中,我们首先在园部大环境中营造海洋文化氛围。

1.张贴渔民画、沙雕作品等显性图片。渔民画造型夸张、颜色鲜艳,表现的都是大海和大海有关的事物,悬挂渔民画的走廊不仅有一种浓浓的海洋文化氛围,更激发了幼儿的欣赏和创作欲望。沙雕作品图片充满浓郁海洋气息,沙子变化多端又造型各异,孩子们充满了制作的期待。随着主题的开展,这些图片也渐渐被孩子自己创作的作品代替,一幅幅稚嫩的幼儿渔民画、幼儿沙雕作品更生动有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大海的向往和美好祝愿。

2.收集各种海产品进行展示、布置。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利用渔网、贝壳、梭、塑料网线、旧光盘、塑料瓶、废纸等各种废旧材料共同制作《海洋生物乐园》、《各种各样的桥、船》……,分别悬挂教室上方,供幼儿欣赏。收集各种海螺、螃蟹壳、海贝、贻贝等进行加工创作并展示出来。浓郁的海洋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大海中,感受海风、海浪、天籁的自然意境。

3.创设“海洋乐园”、“海鲜夜排档”等角色游戏区。利用废旧的小渔船和渔网、各种海洋物品,创设角色游戏区,让幼儿直接和环境互动,进一步感受海洋文化的乐趣。

二、海洋资源在主题内容中的渗透

1.对主题内容的拓展。“缤纷海洋”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活动“在海边”,从幼儿亲近大海的体验性活动开始;第二层活动“海洋生物”,从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入手,让孩子感受海洋生物的奇趣;第三层活动“海边的人”,从“渔民生活”开始到“海鲜夜排档”结束,让孩子感受我们海边人的幸福生活,感恩海洋,传承海洋文化。

我们根据已有的环境资源,对主题内容进行了拓展。如拓展到社会领域——“去海边”、“有趣的沙滩”、“码头真漂亮”、“各种各样的渔船”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带孩子去实地参观码头、渔船;去有名的景点“鹿栏晴沙”游玩;参观“海洋博物馆”、“灯塔博物馆”等,丰富孩子的直观经验。拓展到科学领域——如“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引导孩子认识各种鱼,认识螃蟹、章鱼、海龟、海螺等等。

这些海洋生物,我们尽量选取实物供孩子观察、养殖、亲近和探索。拓展到艺术领域——沙雕制作、渔民画、各种贝壳海螺绘画等;渔民号子欣赏、海洋文化节节目欣赏等等。拓展到健康领域——“海鲜的营养价值”,“夜排档真好吃”等,让家长制作海鲜或者带孩子去吃海鲜,交流自己吃过的海鲜,丰富孩子对海鲜色香味的体验,了解海鲜多种营养。

2.对主题教学活动的促进。实物永远是丰富孩子体验最好的工具,而我园显性的海洋资源,给孩子带来的是丰富多彩的直观感受。比如在活动“有趣的沙滩”中,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带孩子去沙滩边玩耍,挖沙子、堆沙子、沙滩里寻宝等,真切感受沙滩的乐趣。又比如认识“各种各样的海鲜”,我们带孩子去海鲜交易市场,一筐筐真实的——有的还是养在海水里的海洋生物,既让孩子惊叹,也让他们大开眼界。在活动“好吃的海鲜”里,我们请每个孩子带一盆制作好的海鲜:有大虾,有螃蟹、有海贝、有海螺、有烤鱼、蒸鱼、红烧鱼,还有墨鱼蛋、章鱼丸子等,班上孩子一起观赏、品尝,美味又丰富的海鲜不仅让活动顺利进行,也让孩子们更加喜爱这样有着丰富体验的活动。

三、海洋资源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渗透

1.创设社会性区域“海鲜夜排档”、“海洋乐园”。“海鲜夜排档”模仿滨港路上的夜排档,摆放桌椅,上面摆放各种海鲜供幼儿挑选、制作、食用。有些幼儿是“老板”和“服务员”,他们在夜排档里穿梭,推销海鲜产品。有些幼儿是“食客”,他们在夜排档里品尝鱿鱼丝、烤香鱼等海鲜产品,享受夜排档的乐趣。在“海洋乐园”里,我们提供彩带、头饰等供幼儿表演,如进行美人鱼表演、海狮顶球表演等,感受海洋乐园的乐趣。

2.创设海洋工艺区。在海洋工艺区中,我们又分别设置了设计工作室、加工包装间和产品推销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工作区间进行游戏。在设计工作室里,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原生态的海洋资源,如:沙子、渔网、螃蟹壳、河蚌壳、海螺壳、贻贝壳等,并提供相应的工具供幼儿设计创作。加工包装间是用于幼儿对创作的作品进行装饰的场所,其中有颜料、水彩笔、橡皮泥、串绳、各类质地的彩色纸等,包装成功后送到“产品销售部”进行“推销”。在这一条龙的海洋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思维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其体验了人际交往和与人合作的快乐,体验了自我创造的快乐。

3.其他各区域里的渗透。如展示区里全是孩子、家长共同收集的各种海产品,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既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交往能力;操作区里摆放着各种渔具:浮子、渔网、梭子、救生衣、模型船等,孩子们一起织网、玩梭,体验着海岛渔民的工作场景;美术区里孩子们则是运用渔民画这一特色活动表达着自己对海岛文化的理解与感受;语言区里孩子们收集了许多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共同畅想着大海妈妈带给我们的无限想象。

四、海洋资源在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1.创编海洋童谣。童谣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幼儿园教育中,深受幼儿及老师的喜爱。岱山县教育局曾经下发过一本“海洋童谣”读本,我们以此为蓝本,激发幼儿学习、朗诵海洋童谣的乐趣,鼓励孩子创编海洋童谣。

2.收集海洋游戏,如渔民号子、捕鱼、划船等。渔民号子作为海洋文化的一分子,伴随着海岛最古老的捕鱼劳动而产生。它的文化积淀是那样深厚,它所折射的渔民情感是那样充沛,一首首号子承载了多少渔民的汗水和泪水,欢笑和唉叹。我们将渔民号子融合在游戏之中,将文化的元素渗透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体会渔民汉子的心境。除此之外还有捕鱼、划船等海洋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感受海洋游戏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海洋文化之目的。

五、海洋资源在主题后续活动中的渗透

1.进行具有海洋文化气息的亲子活动。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展总是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而“缤纷海洋”主题更是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多次组织亲子出游活动,如“鹿栏晴沙”一日游,“海洋博物馆”亲子游,“码头参观”等,既让孩子增长了对海洋的了解,也保证了孩子外出游玩的安全,增进了亲子的感情。除了出游活动,在本主题开展中,我们还多次组织聚餐活动。如“品尝海鲜”,我们在园内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烹饪海鲜、品尝海鲜,使活动乐趣无穷;我们还举行小组活动,去海鲜夜排档品尝海鲜,家长们也是纷纷参与。

2.在社区开展海洋活动,传承海洋文化。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缤纷海洋”教育主题活动中,我园与社区合作,组织了“爱海洋、爱环保”宣传活动,孩子们自制了保护海洋的传单,分发给路人,既树立了环保意识,也促进了社会性发展。

总之,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拓展我园的主题课程内容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海洋资源所特有的浓郁的海岛特点、生活气息使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幼儿在用海洋资源营造的环境中,追求、探索,玩中有乐,乐中有得。我们要继续利用海洋资源构建、完善适合我园的海洋主题课程,努力形成有海洋特色的海岛幼儿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