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概论 (1)

大气科学概论 (1)
大气科学概论 (1)

名词解释

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露点温度:湿空气气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比称为相对湿度。

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

虚温:在气压相等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干空气具有的湿度。

气团变性:气团只是在某时间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关,当气团移动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而失去原有的特性。

填空

1、相对湿度说明了同一气温条件下,水汽含量距离大气饱和程度,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不饱和,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饱和。

2、干洁大气是指不包含水汽和气溶胶的整个混合大气。

3、大气的铅直结构有地面向天空共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五层。

4、表征水汽的气象要素有很多,如比湿、水汽压、水汽密度等。(相对湿度、露点)

5、水的三相是指气态、液态_各固态。

6、一般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则越大,在相同温度下,溶液面比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越小。

7、降水可以有雨、雹、雪和霰四种形态。

8、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9、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三种气体。

10、相对湿度是指_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11、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中纬度地区夏季盛行东风,冬季盛行西风。

12、露点温度是指湿空气定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3、在相同状态下,平液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平冰面饱和水汽压。

14、对流层臭氧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从平流层以扩散、湍流的方式输送来的,对流层顶的裂缝是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输送的主要通道。

15、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

16、按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可以把大气分成若干层,其中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混合、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17、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20-30km之间,它对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18、对流层中,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

19、大气的饱和水汽压仅仅和温度有关。并且在同样状态下,平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平液面饱和水汽压。

20、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其中以气温、气压、温度和风(风向、风速)最为重要。

21、臭氧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微量成分之一,这是因为:1)臭气层阻挡了太阳强紫外线到达地面,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2)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能量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作用。

22、某气象站测得地面气压900hpa,气温26℃,水汽压29hpa,则该站地面空气的比湿是20g/kg,虚温为是29.6℃,位温34℃,水汽密度是21g/m2,[Ry=461.5jl(kg.k)]

23、平流层由对流层顶向上到55km左右高度,垂直减温率为负值,平流层顶的气压仅为 1 hpa左右,对流层和平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99.9%左右。

24、平流层大气很稳定,气流多为大尺的水平运动,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是纬度地区夏季

时吹东风,冬季时吹西风,环流的季节变化常常是对流层环流变化的先兆,对长期天气预报有参考意义。

25、平流层空气中尘埃很少,大气透明度很高,但是大气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能长期存在,强火山喷发的尘埃能在平流层内存留2~3年,导致平流层增温,对流层降温,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

26、平流层内水汽含量很少,几乎没有象对流层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仅在高纬度冬季早晚有不常见的贝母云出现。

27、对流层顶的高度夏季高于冬季,在赤道附近约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约 10-12公里,高纬度约 8-9公里。

28、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对流层大气有强烈的垂直混合作用,对流层内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9、大气垂直方向按化学成分分层,可以分为匀合层和非匀合层,按电磁特性分层,可以分为电离层和磁层。(中性层)

30、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表性质、人类活动、气象条件的影响,一般海上小于陆地,城市大于乡村、对流层低空高于高空,降水对气深胶粒子有清洗作用。

31、大气气溶胶粒子就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2、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3、湿度是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34、在同一气团内部水平方向上温度和湿度分布相对均匀,天气现象比较类似:在垂直方向上气象要素的变化近于一致。

35、根据锋在移动过程的冷、暖气团所占有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36、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较大的变化,最高出现在:赤道低纬地区。

37、在气压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干空气和湿空气密度是不同的,问谁的密度小:湿空气。选择题

1、测得空气块的压强P=1000hPa,气温t=30℃,水汽压e=30hPa,那么其中干空气的密度和水气的密度分别是( C)是

A、1.115kg/m3,1.87g/m3

B、1.15kg/m3,18.7g/m3

C、1.115kg/m3,18.7g/m3

D、1. 5kg/m3,15.7g/m3

2、湿空气的状态方程是:P=pRT=pR d(1+0.608q)T=pR d T V,其中p,R d,q,T v依次分别是(B )

A、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湿空气的比湿,湿空气的密度,湿空气的虚温

B、湿空气的密度,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湿空气的比湿,湿空气的虚温

C、湿空气的虚温,湿空气的密度,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湿空气的比湿

D、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湿空气的比湿,湿空气的虚温,湿空气的密度。

3、下列各表述中全对的是( C)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

①海洋是大气最重要的热源

②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储存库。

③海洋的季节变化层厚度约1000米左右。

④海洋的主跃层厚度约1000-1500米左右

⑤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3.5℃。

⑥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海洋表面的蒸发。

4、下列各表述中全对的是( A )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⑥

①水汽在大气中所占比例仅0.1%—3%,却是大气中最活跃的成分。

②水在地球大气条件下具有三相变化。

③水气在完成地球上水循球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④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增加。

⑤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⑥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大约90%在500hPa以下,50%在850hPa以下。

5、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中纬度地区冬季盛行( B )。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6、一块干空气和一块湿空气,它们的体积、密度、压强都一样,那么它们的温度( C )

A、相同

B、湿空气温度高

C、干空气温度高

D、不能确定

7、两块湿空气,它们的相对湿度、比湿都一样,那么它们( A )

A、温度高的气压一定高

B、温度一定相同

C、温度低的气压一定高

D、气压一定相同

8、在匀和层以下,特别是对流层大气内空气成分(C)三种气体就占了气体积的99.966%。

A、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B、氮气、氧气、氦气

C、氮气、氧气、氩气

D、氮气、氧气、二氧化硫

9、影响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 A )

A、CO2,CH4,N20

B、CO2,CH4 ,O3

C、CO2,H2O,N20

D、O3,CH4,N20

10、对流层的平均温度递率为:( C )

A、γ= 0.5℃/100 米

B、γ= 0.55℃/100米

C、γ= 0.65℃ /100米

D、γ= 10℃ /100 米

11、某台站在晚08时测得t = 8℃,e = 6.11hpa;问该台站当时的露点温度为:(A)。

A、0.0℃

B、6.110℃

C、80℃

D、100℃

12、降水的作用能清除掉气溶胶粒了的( D )左右。因此,能见度好转,空气清新。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13、大气三大部的组成分为(A)

A、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

B、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干洁空气、水汽、二氧化碳

D、气溶胶、水汽、氧气

14、在温度低于0.0℃后,水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比冰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大,这个差值在( B )时最大。

A、0℃

B、-12℃

C、-20℃

D、-30℃

15、锋面在空间是(B)倾斜

A、冷锋向冷区倾斜

B、锋面都是向冷区倾斜

C、锋面不一定向哪一侧倾斜

D、冷、暖锋倾斜,静止锋不倾斜

16、一般在海洋上空分布的是( A )

A、爱根核

B、大粒子

C、巨粒子

D、小颗粒

三、多选题

1、“大气气溶胶”就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AB)。

A、固体粒子

B、液体粒子

C、水滴

D、前三种都是

2、海洋在垂直方向呈层状分布,按热力结构可分成(ABD)

A、季节变化层

B、主跃层

C、冷层

D、下均匀层

简答题

1、分别简述臭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答:①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二氧化碳有强烈的“温室效应”作用,当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时会改变大气的热量平衡,导致大气低层和地面的平均温度上升,而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环境。

臭氧的作用

臭气层阻挡了太阳强紫外线到达地面,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2)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能量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作用。

2、简述气溶胶粒子的作用。

答:(1)在云雾降水过程中起着凝结核、冰核、凝冻核作用;

(2)在大气辐射传输中对太阳辐射起着吸收、散射、反射作用;

(3)对大气光学特性(例如对天空色彩变化、能见度等)有重要作用;

(4)对大气电学特性(例如对大气离子、大气电流等)有重要作用;

(5)在大气化学过程中(例如对形成酸雨、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等)起着重要作用。

①在云雾降水中的作用。气溶胶粒子起凝结核、冰核、凝冻核等作用,它们是云雾滴能够产生并且生存长大的基础。

②对大气辐射过程的影响。气溶胶粒子能削弱太阳辐射,并将少部分太阳辐射散射回宇宙空间,使入射到地面上的能量减少,降低低层大气的温度。另一方面,气溶胶层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本身得到增温,并通过大气运动传输热量,又能提升大气温度。

③对光学特性的影响。气溶胶粒子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会大气能见度,是可见距离缩短。

④对大气电学特性的影响。大气中小离子浓度减小,传导电流减小,大气电场达到极大值。

⑤在大气化学中的作用。固态粒子能够吸收大气中的微量气体,液体粒子能溶解微量气体,它们起化学反应后形成新的物质微粒。

3、大气按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把大气分为哪几层?最底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

最底层的主要特点:①温度随高度升高降低。②有强烈的垂直混合。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④对流层集中了3/4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主要的天气现象和过程(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龙卷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4、简述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答:①平流层下半部温度随着高度变化很缓慢,上部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②平流层逆温存在,大气很稳定,垂直运动微弱,多为大尺度平流运动,中纬度地区夏季吹东风,冬季吹西风。

③大气透明度很高,天气晴好,但是一旦有尘埃进入此层,将长时间存在。

5、海洋对大气有何影响?

答:(1)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特别是热带、副热带海洋)表面的蒸发;

(2)海洋是太阳辐射能的储存库,是大气最重要热源,也是气候的调节器;

(3)广阔的洋面是大气的下边界面,也是气团形成的源地;

(4)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6、简述臭气的作用?它分布在大气铅直方向的哪一层?大气中如果没有了臭氧,地球上将出现什么情况?

答:作用:①臭氧层阻挡了强紫外辐射到达地面,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②臭氧层吸收了太阳紫外辐射使平流层大气增温。

分布:平流层中最多,对流层、中间层含量较少。

情况:地球紫外线辐射能量直接到达地面,引起平流层上部温度降低,平流层下部和对流层温度升高,对大气垂直温度结构和大气辐射平衡起到破坏作用,使DNA在内的重要生物分解,增高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缺损症的发生率,破坏农作物和水生态系统,可能不会存在这个世界。

1、在绝热过程中,若是讨论的未饱和湿空气,这样的过程称为干绝热过程。未饱和湿空气

绝热上升到达凝结高度后便变成饱和空气,始终保持饱和状态的气块所作用的绝热过程,称为湿绝热过程。

2、湿空气因绝热抬升成大道饱和的高度称抬升凝结高度。

3、温度对数压力图又称埃玛图,它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气压为纵坐标。

4、干绝热减温率是指未饱和湿气块温度随高度变化的负值。

5、逆温层温率是指气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形成逆温层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辐射逆温、

平流逆温、湍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6、在同一气团内部水平方向上温度和湿度分布相对均匀,天气现象比较类似:在垂直方向

上气象要素的变化近于一致。

7、根据锋在移动过程的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锢囚锋。

8、位温是指将空气块按干绝热过程移至标准气压(1000hap)时气块成具有的温度,又称

为位置温度。

9、假相当位温是指湿空气块绝热上升到水汽全部凝结降落后,在沿干绝热过程下降下

1000hap时所具存的温度。

10、γ为大气垂直递减率,γd为干绝热直减率;γs为湿绝热直减率;他们是完全不同

的概念,γd和γs是指干绝热、湿绝热,γ则表示大气垂直递减率。

11、湿空气块内部无水相变化的绝热过程,称为干绝热过程。

12、气块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过程为非绝热过程。

13、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其值为9.8k/km。

14、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的垂直分布情况称为层结曲线。

15、上升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称为状态曲线。

16、起始高度温、压点沿干绝热线上升,与起始高度露、压点沿等饱和比湿上升的交点称为抬升凝结高度。

17、起始高度以上状态曲线和层结曲线第一次交点称为自由对流高度。

18、所谓流体静力平衡是指气块所受重力与垂直气压梯度力相平衡。

19、在均质大气中,气压随高度按线性规律递减。

20、对于温压场对称系统,暖高压随高度增加会越来深厚。

21、单位气压高度差与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当气压变化不大时,温度越高,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反之亦然。

22、根据压高公式当p=0时的高度称为大气的上界,因此等温大气无上界,而均质大气,多元大气有上界。

23、如果低层的气压中心和温度中心不重合,则气压系统的轴线就会倾斜,低压中心随高度增加向冷区倾斜,高压中心则向暖区倾斜。

24、影响温度局地变化的因子有空气平流运动、空气铅直运动、非绝热热量交换。

25、对于温压场对称系统,副热带高压是深厚系统;而寒潮冷高压是浅薄系统

26、在T-lnP图上,湿绝热以虚线表示,线上数值是假相当位温。

27、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有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区等。

28、某一固定地点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空气温度的局部变化,影响空气温度地变化的因子有空气的干流运动,空气的铅直运动,空气的非绝热热量交换等。

29、云团(含液态水)在绝热下沉过程中,有些温湿参量可能发生变化,其中比湿升高、露点变大、相对湿度不变、位温变小、假相当位温不变。

30、海平面是一个等高面,表示海平面气压分布采用一定间隔的等压线表示,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不能相交,高空等压面的一张曲面,表示高空等压面形势采用一间间隔的等高线表示,等压面上的等高线也不能相交。

31、假设大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整层都保持海平面值,称为“均质大气”。均质大气上界的高度可用H=RT0/g0表示,这和等压标高H p=R d T v/g相似,它们都是大气科学中重要参数

32、温压场对称的冷低压和暖高压属于深厚系统,冷高压和暖低压属于浅薄系统,温压场不对称的高压系统其中心轴线随高度增加向暖区倾斜。温压场不对称的低压系统其中心轴线随高度增加向冷区倾斜。

33、未饱和湿空气块干绝热上升到达凝结高度以后,再继续绝热上升,并始终保持饱和状态,称为湿绝热过程,这时就会不断地水汽凝结出来。如果凝结的液态水继续留在上升气块中,一点儿也不脱离上升气块,称为可逆温湿绝热过程,如果凝结出来的液态水完全脱离上升气块,一点儿也不留上升气块中(这样就会有极少的热量损失)便称为假绝热过程。

34、用单位质量的物体相对于海平面所具的势能来表示高度,称为位势高度,其单位是位势米,1位势米等于9.8065/kg,在气象上,如果把重力加速度看作常数,则用位势来表示的位势高度与用几何米表示的几何高度数值相等。

35、1000hpa=0.987大气压=750mmHg

36、位势高度是以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某高度克服重力所作功。

37、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温度为0℃时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其数值为1013.25hpa。

38、在气压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干空气和湿空气密度是不同的,问谁的密度小:湿空

气。

39、下列图形的A区是暖平流区

40、等压面是空间内气压相等点组成的曲线。

41、虚温的概念

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升高干空气的温度,使其密度与湿空气密度相等,升高干空气的温度。

42、气压梯度力

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43、单位气压高度差

垂直空气柱中气压相差一个单位值所对应的高度差。

选择

1、在下列各种形式的压高公式中,属于等温大气的压高公式的是(C)

A、P2=P2(1-)

B、P=P0-pg2

C、P1=P2exp-

D、

2、焚风形成的原理是基于(D)过程。

A、绝热过程

B、干绝热过程

C、可逆湿绝热过程

D、假绝热过程

3、湿绝热线在T-lnP图上以绿色虚线表示,线上数值是( B)

A、位温

B、假相当位温

C、假湿球位温

D、假温球位温

4、气块上升时的干绝热减温率远(C)它的露点温度减温率.

A、等于

B、低于

C、大于

D、不能确定

5、甲乙两气柱,地面气压相同,甲气柱比乙气柱平均虚温高,在850hpa等压面上,甲气柱比乙气柱位势高度(D)

A、低

B、相同

C、不能确定

D、高

6、两空气块,位温相同,则(D)

A、高度低的气块温度低

B、气压低的气块温度高

C、高度高的气块温度高

D、气压高的气块温度高

7、两空气块,它们的假相当位温是(D)

A、湿度大的假相当温度 B 、气压低的假相当温度

C、温度高的假相当温度

D、以上说法都不完全正确

8、地面气压p0=1000hpa,气温t0=15℃,如果是均质大气,不考虑水汽影响,那么大气上界的高度是(A )米

A、8434

B、7434

C、9434

D、8000

9、等温大气压高公式为:Z1-Z2==18410(1+t/273.15)lg(gpm) 其中z p t依次分别表

示(C)

A、大气压力位势高度虚温

B、虚温位势高度大气压力

C、位势高度大气压力虚温

D、位势高度虚温大气压力

10、多元大气是指温度(或虚温)是高度Z的线性函数T等于常数的大气层,其压高公式为:

,其中γ、Tv1、Rd依次分别表示(B)

A、Z1高度外的虚温气温垂直递减率干空气比气体常数

B、气温垂直递减率Z1高度外的虚温干空气比气体常数

C、气温垂直递减率干空气比气体常数Z1高度外的虚温

D、干空气比气体常数气温垂直递减率Z1高度外的虚温

11、下列个表达式中全对的是(D)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⑥

①在垂直方向上两等压面间的高度差与两等压面间的平均虚温成正比。

②均质大气的上界高度与地面虚温成正比。

③多元大气是指气温随高度不变的大气。

④均质大气垂直减温率T=3.42℃/100m,称为自动对流减温率。

⑤暖高压和暖低压都是对称的深厚系统。

⑥非对称的低压系统中心轴线随高度增加向冷区倾斜。

12、下列个表达式中全对的是(B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①空气块的位温在干绝热过程中具有保守性

②空气块的假相当位温在干、湿绝热过程中具有保守性。

③未饱和湿空气绝热抬升到达饱和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

④根据公式,干绝热减温率比视觉热减温率要小一些。

⑤焚风是指气流过山以后形成的干而暖的地方性风。

⑥气块在垂直运动中动能的增量是由气层中所储存的一部分能量转化而来,这部分

可以转化的能量称为气层的不稳定能量。

13、下列个表达式中全对的是(C )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⑥

①空气块的比湿和混合比在干绝热过程中保持不变。

②空气块的位温在干绝热过程中是保守的,在湿绝热过程中是减少的。

③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的应用形式之一是,其中p是空气

块温度,T是空气块的气压。

④所谓“气块”是指宏观上足够小而微观上含有大量分子的空气团。

⑤气层的对流抑制能力(CIN)是指单位质量的空气块达到自由对流高度所必须的在

外力和浮力作用下克服重力所作的功,对流有效位能(CAPE)是指单位质量空气块到达

平衡高度时净升力对气块所能够作的功。

⑥对流凝结高度(CCL)可以看成是热力对流产生的积云的云底高度。

14、大气静力学方程表达了在重力作用下,大气处于静力平衡时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规律,其基本表达式为=﹣pg,该式表明(D)

A、气压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B、气压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C、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5、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D)

A、均质大气是气温随高度不变的大气

B、等温大气是密度随高度不变的大气

C、标准大气是气温直减率随高度不变的大气

D、多元大气是气温直减率随高度不变的大气

16、下表空格中的数字依次为( B )

P(hpa)T(℃) Td(℃)q(g/kg)θ(℃)θse(℃)Uw(%)900 2 1 1 5

A、30,64,70,80

B、12,30,69,69

C、20,30,70,100

D、12,30,80,90

17、γs的值不是常数,是由压强和温度所决定的,在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高温时空气湿绝热直减率比低温时(A)

A、更小

B、更大

C、更接近γd

D、更偏γd

18、湿热热源在T-lnP图上以浅绿色虚线表示,线上数值是( B)

A、位温

B、假相当位温

C、假湿球位温

D、假湿球温度

19、单位气压高度差与气压和温度有关,当气压变化不大时,温度越低,单位气压高度差( B ),反之亦然。

A、越小

B、越小

C、变化越快

D、变化越慢

20、下面四图是不同温压场配合的气压系统暖性低压是(C)图

21、300位势什米等于(C)位势米

A、30

B、300

C、3000

D、30000

22、已知某气块的气压为1000百帕,气温为25℃,露点20℃,问:位温为?D

A、0℃

B、10℃

C、20℃

D、25℃

23、一个赤道度为( B)

A、100KM

B、111KM

C、222KM

D、300KM

24、气象上常用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是( A)

A、B、

C、D、()

25、有一气块,起始温度t=15℃,Td=2℃,从1000百帕高度处被绝热抬升,求它在抬升凝结高度上的温度(C)

A、﹣5℃

B、0℃

C、2℃

D、15℃

26、锋面在空间是(B)倾斜。

A、锋面向冷区倾斜

B、锋面都是向冷区倾斜

C、锋面不一定向哪一侧倾斜

D、冷、暖锋倾斜,静止锋不倾斜

27、焚风产生于下面哪一个过程(D)

A干绝热过程B、湿绝热过程C、绝热过程D、假绝热过程

28、在高压中心,对应的空中等压面(A)

A、向上凸

B、向下凹

C、可凸可凹

D、与等温面一致

简答题

1写出大气静力学方程,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和结论。

答:方程=-pg

物理意义:大气静止时,其在铅直方面上受到的重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相等

结论:①气压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②任意高度处的气压等于从该高度向上到大气上界的单位截面面积垂直气柱的重量。

③g随高度增高而减小,故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空气的高度,密度大的气层,气压随高度变化快,反之变化慢。

2、何谓焚风,简述焚风的形成?

答:气流过山以后形成的干而暖的地方性风

形式:潮湿的气流经过山脉时被强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后水汽就凝结而成,气流继续上升后温度按假绝热减温率变化,凝结出水部分或者全部降落,气流越过山顶后将干绝热下流增温或先湿绝热下沉将剩余水分蒸发完后,再干绝热下沉增温,致使山后温度较高,湿度较小,形成干而热的焚风。

3、根据热流量方程,简单讨论影响温度局地变化的因子

答:

影响温度局地因子:

①平流运动:当有暖平流过境时,局地温度会升高,而当有冷平流过境时,则局

地温度降低,冷、暖平流强度大小决定了温度变化程度。

②垂直运动:当γd>Γ时产生上升运动时会使温度降低;产生下沉运动时会使温

度升高,当γd=Γ时则垂直运动不引起温度变化。

③非绝热过程:当有热量收入时,气温升高(如辐射的变化);当有热量放出时则

温度降低(如升华)。

4、气压随纬度的年变化特征?

①气压年振幅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大

②赤道地区气压年变化不大,高纬度地区年变化较大。

③陆地上年气压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线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海洋上则最高值

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年振幅陆地大于海洋

5、气温年较差随温度的变化?北京、广州和夏威夷三地点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排序?气温日

较差随温度的变化?

答:①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气温年较差:北京>广州>夏威夷

③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由于赤道与

降水,故实际气温日较差最大在副热带向两极减小。

6、抬升凝结高度是什么?为什么湿空气绝热抬升后会发生凝结现象?请画出示意图。

答:抬升凝结高度:未饱和湿空气块因绝热抬升达到饱和的高度

湿空气绝热抬升过程中,水汽压将随着环境气压的减小而减小,同时露点也随之降低,但上升过程的干绝热减温率远大于的它的露点递减率,故气块温度和露点,将逐渐接近,在某一高度将达到饱和并发生凝结。

一、填空题

1、假相当位温是指:湿空气块绝热上升到水汽全部凝结降落后,再沿干绝热过程下降到1000hpa时具有的温度。

2、影响大气运动的力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和地心引力。

3、地转风是指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所吹的风。

4、气块受垂直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称为大气静力稳定度。气块不稳定条件为气块温度大于环境温度。

5、如果温度平流的值大于零,则表示有暖平流,一般低层大气有冷平流时易引起大气的不稳定.

6、用气块去判定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判据是:Γ>γd绝对不稳定,γs<Γ<γd条件性不稳定,Γ< γs 绝对稳定。

7、地球上海平面气压和风和平均分布有三个风带和四个气压带(区),三个风带分别是

东北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四个气压带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区)。

8、在摩擦层中,风斜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9、在海岸边有一种地方性风称海陆风,通常白天吹通常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风向转换的时间大约为上午9-10点,晚上21-22点。

10、垂直气压梯度的定义是。显然,低层大气(p大)中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减少得快。干冷空气比暖湿空气中气压减少得快。

11、在摩擦层中,如果各高度上水平气压梯度力都相同,则风速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风向随高度的增高而向右偏转,到摩擦层顶,风向风速都接近于地转风,风速矢端连接在平面的投影称为埃克曼螺线。

12、根据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可以利用单站测风资料判断气层间的冷、暖平流,如下图所示,左图(a)中,气层间有冷平流,右图(b)中,气层间有暖平流。

13、所谓地转偏差就是实际风与地转风的向量差,又称偏差风在北半球,地转偏差与空气运动的加速度相垂直,并指向它的左方。

14、当水平气压梯度一定时,如果实际风大于相应的地转风则称为超梯度风,如果实际风小于相应的地转风则称为次梯度风,一般槽线处吹超梯度风,脊线处吹次梯度风,槽前吹次梯度风,槽后吹超梯度风。

15、地转偏差反应了风场与气场之间相互适应的关系,一般说来,对于大尺度系统是风场适合气压场,对于小尺度系统是气压场适应风场。

16、可以根据Γ,γd, γs判断大气稳定度,有如下结论:当Γ< γs时,不论空气是否达饱和,大气总是处于稳定状态;当Γ>γd时则相反,大气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当时,对于γs<Γ<γd 作垂直运动的饱和湿空气来说,大气是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而对于作垂直运动的未饱和空气来说,大气是处于稳定状态的。

17、北半球自由大气中,空气运动方向与地转偏向力相垂直,高压在运动方向的右。

18、在边界层中,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见下图,1、2、3、4分别是不同时间(白天或夜间)、不同层次(上层或下层)的风速和风向,试说明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时间什么层次。

1、夜间上层风

2、白天上层风

3、白天下层风

4、夜间下层风

19、地转偏向力是因地球自转而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0、梯度风是指在自由大气中,不计摩擦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水平地转偏向力及惯性离心力,三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等速水平的圆周运动。

21、白贝罗定律是指在北半球背地转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22、薄层大力静力稳定度判据(γ与Γ、γd和γs判据,θ与θse判据)分为绝对稳定、条件性不稳定及绝对不稳定三种形态。

23、厚气层或整层大气的稳定度(不稳定能量判据)分成绝对稳定型、绝对不稳定型

及潜在不稳定型(包括真潜和假潜)三种类型。

24、原来稳定的未饱和气层(下湿上干),由于气层被抬升到达一定高度以上而变成不稳定的气层称为对流性不稳定

25、围绕台风的气流总是气旋性的。而在小的选择系统中,例如龙卷风、尘卷风内,则气流可按任意方向旋转。

26、高空1500米与5000米处水平气压梯度相同,那么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同,大约在5000米处更大。

27、对流性不稳定气层形成,不但和温度层结有关,还取决于低层大气的湿度条件

28、自由大气的风场基本满足地转平衡,因此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是: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29、某层气温直减率小于湿绝热直减率,则该气层的大气稳定度为:绝对稳定

30、在冷暖气团交界的过渡层内形成的逆温层称为:锋面逆温

31、在赤道上地转风为零

三、单选题

1、下列各表述中全对的是(C)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

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2),臭氧(O3)

一氧化二氮(N2O),氟氯烃化合物(CFCs)

②大气中形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有:硫的化合物(SO2,H2S等)、氮的化合物(NO、NO2、N2O5,N2O3和N2O)以及氯化氢(HCl)等。

③垂直气压梯度是指在水平方向单位距离气压降低的数值。

④水平气压梯度为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⑤大气静力学方程表明气压随高度的降底而减小。

⑥水汽也是温室气体。

2、下列各表述中全对的是(A )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①“条件性不稳定”是指大气层结对饱和气块是不稳定时,而对未饱和气块是稳定的。

②原来是稳定的未饱和气层,由于整层被抬升到一定高度以上(整层达到饱和)而变成为不稳定的气层,称为对流性不稳定或位势不稳定。

③最有利于近地面层形成辐射逆温的天气条件是晴朗(或少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

④逆温层是绝对不稳定的气层。

⑤温度对数压力图解上的黄色斜线是等温线。

⑥气块被抬升到自由对流高度以后,就会自动发展对流。

3、热成风的方向是(C )

A、沿平均等温线吹,背热成风而立,在北半球,高温区在左,低温区在右

B、沿等压线吹,背热成风而立,在北半球,高温区在左,低温区在右

C、沿平均等温线吹,背热成风而立,在北半球,高温区在右,低温区在左

D、沿等高线吹,背热成风而立,在北半球,高温区在右,低温区在左

4、2005年8月9日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50英里/小时(约合240km/h),它的风速等级是(D)

A、14

B、15

C、16

D、17级以上

5、所谓“白贝罗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在摩擦层中,风斜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区在右后方,低压区在左前方

B、在自由大气中,热成风沿平均等温线吹,在北半球,背热成风而立,暖区在右,冷区在左

C、在自由大气中,风沿等高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温区在右,低温区在左

D、在摩擦层中,风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区在右,低压区在左

6、梯度风是指(C)

(A)在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水平匀速圆周运动。

(B)在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水平匀速圆周运动

(C)在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水平匀速圆周运动

(D)在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水平匀速圆周运动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等压(高)线有辐合辐散时会产生地转偏差

(B)等压(高)线呈南北走向时会产生地转偏差

(C)气压变化不一致时会产生地转偏差

(D)等压(高)线弯曲且间距相等时会产生地转偏差

8、在水平气压梯度大小,地转参数,空气密度都相同的情况下,气旋式梯度风VC、反气旋式梯度风Vac、与相应的地转风Vg的大小有如下关系(D)

(A)V C > Vg > Vac (B)Vg > V C > Vac

(C)Vac > V C > Vg (D)Vac > Vg > V C

9、可以根据Γ,γd,γs判断大气稳定度,有如下结论Γ>γd时,气块处于(B )状态。

A、绝对稳定

B、绝对不稳定

C、条件性不稳定

D、条件性稳定

10、地面上南、北半球队都在若干个气压带和若干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个数分别是(A )。

(A)4.3 (B)3.3 (C)4.4 (D)5.3

11、地转风是在自由大气中,平直等压线情况下,(A )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A)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B)惯性离心力与地转偏向方

(C)气压梯度力与惯性离心力(D)气压梯力与摩擦力

12、下面所列哪个力只改变运动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B)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重力

(D)摩擦力

13、关于地转偏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地转偏差是指实际风与地转风的向量差

(B)等压线无辐合辐散时会产生地转偏差

(C )等压线呈南北走向,且等压线之间等距时,会产生地转偏差

(D )气压变化不一致时,会产生地转偏差

14、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说明( C )

A.等压线稀,风大 B.等压线密,风小 C.等压线密,风大 D .与等压线稀密无关

15、我国属于季风国家:( A )

A .大部分要地区,夏季多吹偏南风,冬季多吹偏北风

B .大部分要地区,夏季多吹偏北风,冬季多吹偏南风

C .大部分要地区,夏季多吹偏南风,冬季多吹偏西风

D .大部分要地区,夏季多吹偏东风,冬季多吹偏西风

16、高压中心附近风速很小,是因为气压梯度有极限。该极限值为:( B )

A .

B .

C. D .

17、台风出现在( A )。

A .气旋中

B .反气旋中

C .高压脊中

D .鞍型气压场中

18、低层气流辐合,空气将产生( C )

A .乱流运动

B .下降运动

C .上升运动

D .水平运动

19、梯度风是哪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 B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B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D .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20、下面四图中,大气层结绝对稳定的是:( D )图.。

A 图

B 图

C 图

D 图

四、多选题

2

4p f r r ?≤?2p f r r ρ?≤?24p f r r ρ?≤?22p f r r ρ?≤?

1、通常用气块法判定大气静力稳定度,对气块假定是(ABD )等。

A 、气象要素都呈均匀分布

B 、各物理量服从热力学定律和状态方程

C 、气块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

D 、气块压力与环境大气压相同

四、简答题

1、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特点:1赤道上没有水平地转偏向力,极地只有水平地转偏向力,而无垂直地转偏向力。2

地转偏向力与气块运动速度垂直,所以地转偏向力对运动的气块不做功,只能改变气块的运

动方向,不能改变其大小;3对于水平运动而言,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在水平速度的右

侧。4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随纬度减小而减小。

2、何谓对流性不稳定?对流性不稳定的判据是什么?简单说明条件性不稳定和对流性不稳

定的异同。

(1)对流性不稳定(也称位势不稳定),一般是指上干下湿的气层。原来大气层结是稳定的

未饱和气层,如果气层被抬升到达一定高度(整层都达到饱和),气层变得不稳定了,这种

情况就称为对流性不稳定(或位势不稳定)。

(2)对流性不稳定的判据是:

.

(3) 两者都是潜在不稳定;

条件性不稳定只需要局地热对流或者动力因子对空气抬升即可,往往造成局地雷雨

对流性不稳定需要大范围的抬升作用往往需要与锋面或地形相配合,往往造成强对流天 气

3、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表面做曲线运动的空气会受到那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属于

什么性质的力?

(1)气压梯度力。它是一个真实的力,是使空气产生运动的原始驱动力。

(2)地转偏向力。它是一个惯性力,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而不改变运动速率的大小。

(3)重力。它是地心引力(真实力)和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惯性离心力(惯性力)的合

力。

(4)惯性离心力。它是作曲线运动的物体以自身为参照物时产生的一个指离曲率中心的力。

它也是一个惯性力。

(5)摩擦力。它是一个真实力。它是由于摩擦而使运动速度减慢的耗散力。

5、对流性不稳定(位势不稳定)中,对于上干下湿气层,假设气层上下界气压差△p 在抬

升过程中不变,说明在整层抬升后变层的稳定度变化(画图)。

对流性不稳定指原来稳定的上干下湿的整层空气被抬升,其下部先达到饱和,并释放潜

热,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而上部则未达到饱和,仍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形成该气层上部

降温多,下部降温少,使该气层转化为不稳定。

0,0,0,se z θ>???=???

6、什么是地转偏差?下图中空气质点从A 点移到B 点,空气质点的运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单说明原因(假定在A 点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地转风为Vg 且P 1>P 0)

地转偏差:实际风与地转风的向量差,又称偏差风

a 图,等压线呈辐合状,若空气质点从a 点移动到

b 点,气压梯度力加大,但空气质点运动速度因惯性暂时保持不变,所以地转偏向力仍保持不变。在此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水平地转偏向力,空气质点开始穿越等压线向低压方向运动,这时的风吹向低压,风速要小于b 点应有的地转风速,故称为次地转风。

b 图,等压线呈辐散状,当空气质点由a 运动到b 点时,水平气压梯度减小,但由于惯性作用,空气质点运动的速度并没有立刻减小,这时水平地转偏向力大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运动偏向高压一侧,此时的风吹向高压,其速度比b 点应有的地转风速大,故称为超地转风

4、什么叫做大气稳定度?请写出大力静力稳定度的判别依据。

处于静力平衡状态的大力中,一些空气团块受到动力因子或热力因子的扰动,就会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垂直运动。这种偏离其平衡位置的垂直运动能否继续发展,是由大气层结即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所决定的。层结大气所具有的这种影响垂直运动的特性为大气的静力稳定度,也称层结稳定度。

判据

g T

T T dt dw -'=

判据二

Γ >γd,绝对不稳定

γd >Γ>γs条件下不稳定

Γ<γs绝对稳定

判据三

7.地转风是怎样形成的?

在平直等压线气压场中,暂时静止的空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开始运动,地转偏向力立即产生,并迫使它向右偏离(北半球),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它的速率越来越大,水平地转偏向力也越来越大,使它向右偏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当水平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空气将沿着平直等

压线作等速的水平直线运动,就形成Vg。

8、什么叫层结稳定度,请说明在T-Inp图上如何利用Γ,γd,γs判断大气的层结稳定度。请画图说明

处于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一旦空气团块收到外力(动力或热力)因子的扰动,离开原来位置,产生垂直运动。当除去外力后,空气能保持它的原位。或上升或下降的这种趋势,称为大气静力稳定度,又称层结稳定度

T-Inp图有干绝热线和假绝热线,由气层垂直减温率Γ落在图上的不同区域,有三种情况

Γ >γd,绝对不稳定

γd >Γ>γs条件下不稳定

Γ<γs绝对稳定

9.什么是潜在不稳定,请画图说明真潜在不稳定。

一个气层的潜在不稳定是指,需要外力触发才能变现出来的一种不稳定,当有足够大的外力将气块抬升至自由对流高度以上,此时气层转变为真实不稳定气层;若外力不能将气块抬升至自由对流高度,则气层仍然为稳定气层。

大气科学概论加答案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题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答:0°-30°低纬:东北信风; 30°-60°中纬:盛行西风(西南风); 60°-90°高纬:极地东风(东北风) 2.地球的冷热极。 答:冷极:南极乔治峰,最低气温-90° 热极:索马里境内,最高温为63° 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 答:干洁空气就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与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P20)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答:变化:0°~90°最小: 最大:正午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答: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相反。

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但就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在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与这个最大值对应的就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与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就是饱与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所以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答: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与2次大间冰期。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与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与雪线上升,中纬度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答;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 8.地面与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完整版)气象学练习题

气象学练习题 1、天气晴朗时,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 A.傍晚 B.午夜 C.日出前后 D.中午 2、下列哪种现象的出现可预兆天气晴好?【】 A.雨凇 B.平流雾 C.辐射雾 D.云 3、赤道附近区域没有台风形成,是因为【】 A.海水温度不够高 B.没有热带扰动 C.没有地转偏向力 D.无风 4、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是【】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5、天气晴朗的午后山区的风多是【】 A.从山谷吹向山坡 B. 从山坡吹向山谷 C.无法确定 D.静风

6、某地地面吹东北风,则可知【】 A. 该地东北方有高压 B.该地西南方有高压 C. 该地北方有高压 D. 该地东方有高压 7、风产生的原动力是【】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力 D.摩擦力 8、“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与下列哪个天气系统有关?【】 A.暖锋 B.锋面气旋 C. 准静止锋 D.气团 9、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大气三圈环流模式中的【】 A. 东北信风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西风带 D.副极地低压带

10、印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节性变化 B.行星热源的分布 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D.地形 1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12、请列举出3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13、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静风天气多 B.近地面常出现逆温 C.气溶胶粒子多 D. 冷空气活动频繁 14、对流层大气为何下热上冷? 15、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能量最高的是()。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16、秋分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17、秋分日,广州和哈尔滨的昼长关系是()。 A.广州长 B.哈尔滨长 C.相等 D.无法确定 18、太阳辐射比地面、大气辐射强的原因是()。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基础知识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Clean Air【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Moisture 水汽(滴)② Impurity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③ 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N2):氮气(①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氧气(O2②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臭氧(O3③ 时空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水 ,含量极少。~60km 垂直:55 ,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25km 20 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12 ~ 10km向上,逐渐增加;从 近地面,含量很少; 臭氧的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a.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 b. 温作用。 CO2) 二氧化碳(④ 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0~20km,含 量最高;20km 以上,含量显 著减少。 作用: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三、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① ②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作用: a.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 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的作用: 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④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气温、 ①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一定条件下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②单位:摄氏度(℃)温标;绝对温标,以K表示;华氏温标:℉,水的沸点为212℉ ③单位换算: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答案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 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2.地球得冷热极。 世界冷极在南极,为-90 ℃ (乔治峰),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63 ℃。 3.干洁大气中得成份 P20-21 氮气,氧气,Ar,CO 2,O 3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得夹角。(0°≤h ≤90。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绝大多数地区 近海地区及其它大型水体得周围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与雪线下降; 7.我国东部得总体气候特征。 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 8.地面与大气所放射得辐射类型。 长波辐射 9.下列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得城市 例:1 上海 2 西安 3 兰州 4 乌鲁木齐(B) A 1234 B 4321 C 1324 D 4132 10.在夏季影响我国得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得气团就是哪个? 最广得:【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 11夏季,不同纬度城市中光照时间最长得 例:A哈尔滨B上海C成都D海口(A) 12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如何变化时间。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平衡)得时刻。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13一天中近地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即日常所指得气温)出现时间。 季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夏季14~15h 05~06h 冬季13~14h 04~05h 14饱与水汽气压与温度得关系。 温度上升,E上升 15摩擦层中,在气压场随高度不变得前提下,风速随高度得变化。 高度上升,风速增大 16北半球,高压顺时针、低压逆时针控制区内水平气流旋转方向 17在地质时期得气候变迁中,最近得一次大冰期被称为第四纪 18我国常见天气过程有那些。

大气科学测习题

精心整理 大气科学基础习题集(分章分知识点) 第2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1、现代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A 、H 2、He 和CO B 、CO 2、CH 4、NH 3和H 2O C 、N 22、kg/m3) 3A C 4A C 567、对于地球大气中对流层臭氧的来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P20 A 、平流层臭氧是以扩散和湍流方式输送来的 B 、对流层大气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 C 、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生成

D、分子氧吸收波长小于0.24微米紫外辐射离解为原子氧,此后原子氧在第三种中性粒子的参与下与分子氧结合形成臭氧。 8、何为干洁大气?若按浓度分类,干洁大气可分为几部分,主要成分分别是? 9、若气压和温度相同,干空气的密度比湿空气的密度 10、()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却是大气中很活跃的成分 A C 11 A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为:() A、氧气 B、水汽 C、臭氧 D、二氧化碳 20、一些大气污染成分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 A、酸雨和粉尘 B、氢氧化合物和粉尘 C、氢氧化合物和光化学烟雾 D、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21、降水能清除掉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是能见度好转,空气清新。平均而言,降水能洗刷()%左右的气溶胶粒子。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22、大气三大部的组成分为() A、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 B、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 23 A 0 24 A.30% 1 A C E 2 A、 C、 3、逆温层指的是温度随高度()的某层大气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4、气团变性: 5、锋(面):

大气科学概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 2012 - 2013 学年第 1 学期大气科学概论课程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 2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任课教师银燕等;出卷时间2012年12 月 系专业年级班 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 2.0 分,共 26 分) 1、下列云中,()属于高云,()属于低云。 A、卷云、高积云 B、卷云、积雨云 C、积雨云、卷层云 D、高层云、高积云 2、在天气图上一般用带有()表示暖锋。 A、半圆的红色实线 B、半圆的蓝色实线 C、三角的蓝色实线 D、半圆的红色虚线 3、我国的气象卫星称为()系列卫星。 A、资源 B、环境 C、风云 D 东方红 4、在北半球,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入口处一般在()方位。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 北方 5、雷达探测技术属于()遥感技术。 A、被动 B、主动 C、自动 D、手动 6、在弹性散射激光雷达中,当粒子尺寸远()激光波长时,属于米散射激光雷达。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7、卫星的可见光云图上,颜色越白通常表示()。 A、反照率越高 B、反照率越低 C、温度越高 D、温度越低 8、能够测量80-100 km处大气温度廓线和大气风场的激光雷达为()。 A、拉曼散射雷达 B、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C、共振荧光激光雷达 D、多普勒激光雷达 9、射线相对于地表的曲率为0的折射为()。 A、零折射 B、负折射 C、超折射 D、临界折射 10、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少时的锋称为()。 A、暖锋 B、冷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11、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根据云形态的国际分类,将云分为3族、()属、()类。 A、10、29 B、9、29 C、10、28 D、9、28 12、下面四类热带气旋中近中心地面风力最大的是()。 A、热带低压 B、热带风暴 C、强热带风暴 D、台风(飓风) 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CO2 B、CH4 C、CFCs D、SO2 二、填空题(每空1.5 分,共 18 分) 1、云形成的主要途径有、和既增加水汽又降低温度。 2、表征大气的基本要素有、、和风。 3、大气中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和。 4、多普勒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激光与随风运动的分子或者气溶胶相互作用,导致激光发 生;探测多普勒频移的两种技术为和直接探测。 5、激光雷达的优点主要是,波长优势,波长较 ,可以与分子或者气溶胶相互作用;能够测量气溶胶的沿激光方向的分布 ,而不是柱含量。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气团 2、露点温度 3、气候 4、云 5、反气旋 四、问答题 (共 41 分) 1、为什么用干湿球温度表可以测量大气的湿度?(8分) 2、什么是气候变化?并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至少列出6种原因)。(9分) 3、目前气象卫星主要有哪两种轨道?各有什么优缺点?(12分) 4、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哪几族,哪几属,并简要回答每一族 的特征?(12分)

大气科学概论试卷-16页文档资料

《大气科学概论》试卷 姓名评分 一、名词解释(5*4=20) 1、虚温—— 2、静力平衡—— 3、大气逆辐射—— 4、位温—— 5、梯度风—— 二、填空(12*2=24) 1、地球大气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三个演化阶段。 2、大气的垂直结构分为对流层、、中层、热层和外逸层。 3、据观测,对流层大气的的温度垂直递减率(γ)约为℃/100M。 4、大气中吸收红外辐射的成分主要是和液态水。 5、太阳和大气的辐射光谱都与波长和有关。 6、常见的大气温度极值有和极端极值两种。 7、未饱和湿空气上升达到饱和的高度称为。

8、在假绝热过程中,为保守量。 9、在层结曲线位于状态曲线的侧时,大气具有不稳定能量。 10、当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大气沿等压线作匀速运动。 11、三圈经向环流是指、弗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 12、北半球的四个气压带是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和赤道辐合带。 三、选择(8*2=16) 1、大气圈中水的更新周期大约为() A 一周 B 一个月 C 一个季度 D 一年 2、观测表明,在1.5-2km高度上,水汽含量为地面的() A 1/2 B 1/3 C 1/4 D 1/5 3、大气的降水显弱酸性,酸雨的PH值则小于() A 6.6 B 6.5 C 5.6 D 5.5 4、大气中对太阳直接辐射的紫外线吸收最多的成分是() A O 2 B O 3 C H 2 O D CO 2 5、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 极地 B 高纬度 C 中纬度 D 低纬度 6、决定饱和湿空气稳定度的是() A γ B γ d C γ m D γ AC 7、在纬度和气压梯度相同的情况下,气旋的风速相比于反气旋要() A 较大 B 较小 C 相同 D 不确定

大气科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自由大气中常取 和 二力平衡,而在边界层中还需要考虑 力的影 响。 2. 大气边界层由下到上分为 、 和 三层。 3. 根据雷诺平均有:AB = ;A B ±= 。 4. 常用的稳定度参数有两类,一类是从 出发,以理查孙数Ri 为代表;另一类是 以 为基础,以Монии-Обухов(M -O) 的相似理论最为完整。 5. 由11()()K F K nS n =可以说明在给定时刻,测得的 与空间固定点测得的 相同。 6. 无量纲量*2L L μ∏==因含L ,可代表 。 7. 在近地层以上,风向随高度变化很大,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可忽略,因而决定大气边界 层中湍流状态高度分布的参数除 外,还应加上一个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大气边界层 2. 闭合问题 3. 中性层结 4. 通量理查逊数R f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边界层大气运动有哪些特征? 2. 简述近地层主要物理特征。 3. 在强稳定层结中为什么z 不是控制变量,即无z 尺度? 4. 湍流达到充分发展状态时,其能谱可分为哪几个区? 5. 什么叫边界层的参数化问题? 四.推导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 试根据基本方程,应用一定的假设条件,推导求解动量常值层的厚度h c 。 答案:(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自由大气中常取 科氏力 和 气压梯度力 二力平衡,而在边界层中还需要考虑 湍流粘 性 力的影响。 2. 大气边界层由下到上分为 粘性副层 、 近地层(常通量层)和 Ekman 层(上部摩擦层) 三层。 3. 根据雷诺平均有:AB AB A B ''=+;A B A B ±=±。

大气科学导论试题库

大气科学导论试题库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科学? 参考答案 答: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也研究大气与其周围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 3、大气的组成如何? 参考答案 答:地球大气的组分以氮、氧、氩为主,它们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其它气体含量甚微,有二氧化碳、氪、氖、氨、甲烷、氢、一氧化碳、氙、臭氧、氡、水汽等。大气中还悬浮着水滴、冰晶、尘埃、孢子、花粉等液态、固态微粒。 第二章 1、基本的气象要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描述大气基本状态的参数有:温度、压力、湿度和风。这4个物理量是表征大气基本状态的参数,又称气象要素,此外,还有降水量、云量、云状等。 2、常见气压场的形式有哪些?常用温标有哪几个? 参考答案 答:常见气压场形式:高压、低压、槽、脊、鞍形场。气温的单位—般有用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 3、参考系有哪几个分类?地球参照系属于什么参照系? 参考答案

答:参考系有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之分。在大气科学的研究中,一般是以旋转的地球作为参考系,这是一个非惯性系。 4、为什么流体质点既要小又要大? 参考答案 答:连续介质假设中的流体质点既要充分小,以使它在流动中可当作一个点,同时又要足够大,能保持大量分子具有确定的平均效应值——各种宏观物理量值。这种既大又小的流体质点,有时也称作流体微团或流体体素,一般则简称为流点。在我们气象研究上,经常会用到这个概念——流体块,一个小的空气块。 5、站在转动的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力有哪些?各作用力定义特点 如何? 参考答案 答:站在旋转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的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作用于大气的力,称做基本力,或牛顿力,包括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另一类是站在随地球一起旋转的非惯性系中观察大气运动时所表现的力,称做惯性力,包括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各作用力定义如下: 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 地心引力:指向地心真实存在的力/地心引力是始终作用于大气的实在的力。 摩擦力:指大气因具有粘性,当有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一种粘性力。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净粘滞力,指向速度的反方向 惯性离心力:在旋转坐标系中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却静止。违反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引入此力以平衡向心力,使牛顿运动定律成立。惯性离心力在纬圈平面内,与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由于坐标系的旋转导致物体没有受力却出现加速度,违反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引入,以使牛顿运动定律在旋转参考系中成立 6、重力方向如何?它是哪几个力的合力? 参考答案 答:重力:单位质量大气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重力垂直于水平面,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7、什么是地转风?什么是梯度风?他们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答:地转风是指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的空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试卷(A) 姓名评分 一、名词解释(5*4=20) 1、虚温-- 2、静力平衡-- 3、大气逆辐射-- 4、位温-- 5、梯度风-- 二、填空(12*2=24) 1、地球大气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三个演化阶段。 2、大气的垂直结构分为对流层、、中层、热层和外逸层。 3、据观测,对流层大气的的温度垂直递减率(γ)约为℃/100M。 4、大气中吸收红外辐射的成分主要是和液态水。 5、太阳和大气的辐射光谱都与波长和有关。 6、常见的大气温度极值有和极端极值两种。 7、未饱和湿空气上升达到饱和的高度称为。 8、在假绝热过程中,为保守量。 9、在层结曲线位于状态曲线的侧时,大气具有不稳定能量。 10、当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大气沿等压线作匀速运动。 11、三圈经向环流是指、弗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 12、北半球的四个气压带是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赤道辐合带。 三、选择(8*2=16) 1、大气圈中水的更新周期大约为() A 一周 B 一个月 C 一个季度 D 一年 2、观测表明,在1.5-2km高度上,水汽含量为地面的() A 1/2 B 1/3 C 1/4 D 1/5 3、大气的降水显弱酸性,酸雨的PH值则小于() A 6.6 B 6.5 C 5.6 D 5.5 4、大气中对太阳直接辐射的紫外线吸收最多的成分是() A O2 B O3 C H2O D CO2 5、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 极地 B 高纬度 C 中纬度 D 低纬度 6、决定饱和湿空气稳定度的是() A γ B γd C γm D γAC 7、在纬度和气压梯度相同的情况下,气旋的风速相比于反气旋要() A 较大 B 较小 C 相同 D 不确定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答案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r r昼夜夜昼时间时间 三圈环流单圈环流 .地球的冷热极。2℃。,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乔治峰)63 90 世界冷极在南极,为-P20-21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O氮气,氧气,Ar,CO,32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90。≤°≤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绝大多数地区近海地区及其它大型水体的周围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 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季风性显着、大陆性强 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长波辐射 9.下列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 例:1 上海 2 西安 3 兰州 4 乌鲁木齐(B) A 1234 B 4321 C 1324 D 4132 10.在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团是哪个 最广的:【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 11夏季,不同纬度城市中光照时间最长的 例:A哈尔滨B上海C成都D海口(A) 12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如何变化时间。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刻。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13一天中近地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即日常所指的气温)出现时间。 季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14~15h 05 夏季~06h 13~14h 04 冬季~05h 14饱和水汽气压和温度的关系。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答案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 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单圈环流三圈环流 2.地球的冷热极。 世界冷极在南极,为-90 ℃(乔治峰),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63 ℃。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 P20-21 氮气,氧气,Ar,CO2,O3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 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 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长波辐射 9.下列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 例:1 上海 2 西安 3 兰州 4 乌鲁木齐(B) A 1234 B 4321 C 1324 D 4132 10.在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团是哪个?

最广的:【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 11夏季,不同纬度城市中光照时间最长的 例:A哈尔滨B上海C成都D海口(A) 12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如何变化时间。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刻。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13一天中近地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即日常所指的气温)出现时间。 季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夏季14~15h 05~06h 冬季13~14h 04~05h 14饱和水汽气压和温度的关系。 温度上升,E上升 15摩擦层中,在气压场随高度不变的前提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高度上升,风速增大 16北半球,高压顺时针、低压逆时针控制区内水平气流旋转方向 17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中,最近的一次大冰期被称为第四纪 18我国常见天气过程有那些。 寒潮天气,大型降水天气,台风天气,对流性天气,过程 19在欧亚大陆东岸暖温带盛行气候季风气候,冷温带盛行气候大陆性气候。 20在台风生命史的四个阶段中,台风强度减弱,影响范围缩小的是哪个时期。 衰亡期 21我国的梅雨发生季节的时间地点。 初夏6月中旬~7月上旬(20天)江淮地区,静止锋常常在华南和华东地区活动,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春季的华南连阴雨和夏季的江淮梅雨常伴随准静止锋。 22赤道地区一年中太阳高度角随时间的变化。 春分日在每年的3月21日(或20);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纬线上;极圈移动到南北极点上;全球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上90°——直射,由赤道越往两极太阳高度越低,极点上太阳高度角为0°. 秋分日在每年的9月23日(或22);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纬线上;极圈移动到南北极点上;全球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上90°——直射,由赤道越往两极太阳高度越低,极点

大气科学概论 (1)

名词解释 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露点温度:湿空气气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比称为相对湿度。 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 虚温:在气压相等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干空气具有的湿度。 气团变性:气团只是在某时间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关,当气团移动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而失去原有的特性。 填空 1、相对湿度说明了同一气温条件下,水汽含量距离大气饱和程度,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不饱和,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饱和。 2、干洁大气是指不包含水汽和气溶胶的整个混合大气。 3、大气的铅直结构有地面向天空共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五层。 4、表征水汽的气象要素有很多,如比湿、水汽压、水汽密度等。(相对湿度、露点) 5、水的三相是指气态、液态_各固态。 6、一般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则越大,在相同温度下,溶液面比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越小。 7、降水可以有雨、雹、雪和霰四种形态。 8、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9、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三种气体。 10、相对湿度是指_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11、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中纬度地区夏季盛行东风,冬季盛行西风。 12、露点温度是指湿空气定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3、在相同状态下,平液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平冰面饱和水汽压。 14、对流层臭氧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从平流层以扩散、湍流的方式输送来的,对流层顶的裂缝是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输送的主要通道。 15、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 16、按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可以把大气分成若干层,其中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混合、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17、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20-30km之间,它对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18、对流层中,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 19、大气的饱和水汽压仅仅和温度有关。并且在同样状态下,平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平液面饱和水汽压。 20、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其中以气温、气压、温度和风(风向、风速)最为重要。 21、臭氧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微量成分之一,这是因为:1)臭气层阻挡了太阳强紫外线到达地面,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2)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能量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作用。 22、某气象站测得地面气压900hpa,气温26℃,水汽压29hpa,则该站地面空气的比湿是20g/kg,虚温为是29.6℃,位温34℃,水汽密度是21g/m2,[Ry=461.5jl(kg.k)] 23、平流层由对流层顶向上到55km左右高度,垂直减温率为负值,平流层顶的气压仅为 1 hpa左右,对流层和平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99.9%左右。 24、平流层大气很稳定,气流多为大尺的水平运动,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是纬度地区夏季

大气科学概论-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 1.地球大气是如何演变的? 原始大气:氢气、甲烷、氨气、水汽 次生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汽、甲烷 现代大气:氮气、氧气 2.何为地球系统?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3.何为干洁大气?它由哪些主要成分组成? 干洁大气指不含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其平均分子量为 28.966。 (1)按浓度分类: 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 N2,O2,Ar。 微量成分:浓度在 1ppm 到 0.1%,如 CO2, CH4, He ,Ne,Kr,H2O 。 痕量成分:浓度在 1ppm 以下,如 H2,O3,Xe,N2O,NO,NO2,NH3,SO2,CO,人为污染气体等。 (2)按生命时间分类: 定常成分:寿命在 100 年以上,如 N2,O2,和惰性气体。 可变成分:寿命在几年到十几年,如 CO2,H2,CH4 等。 快变成分:寿命在 1 年以下。如 H2O,…… 4.试述二氧化碳、臭氧的源及作用。 CO2来源: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作用:温室气体,植物光合作用原料; O3来源:20-30km(臭氧层) ;作用:吸收紫外辐射,影响大气温度垂直分布,保护生物;促进大气增温。5.水汽和气溶胶的来源和作用是什么? 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作用;作用:云和降水的源泉,影响地面、空气温度及大气垂直运动,水循环,联系四圈; 气溶胶来源:自然源和人为源;作用:形成云、雾,降水条件;改变辐射平衡;大气污染,能见度降低;造成光学现象。 6.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天气性的,哪些是气候性的。 1)室外棒球赛因雨而被取消; 2)今天下午最高气温25℃; 3)我要移居昆明了,那里阳光明媚,四季如春; 4)本站历史最高气温为43 ℃; 5)南京明日天气部分有云。 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1.概念不同:a、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b、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2.变化周期不同:a、天气:变化快,周期短;b、气候:变化慢,周期长。 7.试列出与大气相关的四个环境问题,并说明哪些是全球尺度的,哪些是区域尺度的? 8.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湿空气状态方程。 9.说明虚温的目的和意义。 引入虚温的目的是将大气中所含水汽对比气体常数的影响包含到温度中去,其意义在于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所应具有的温度。 10.在同样的温压条件下,湿空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哪个最大?

大气科学基础试题库

气象气候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7、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8、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9、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0、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1、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1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14、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18、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一般地风向的改变角度达180度。 19、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20、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局地气候。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即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 21、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3、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24、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

气象学雷达气象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雷达气象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雷达截面的意义( ) 2、雷达反射率( ) 3、雷达电磁波特征( ) 4、电磁波的衰减( ) 5、如何去除雷达回波的起伏现象?(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天线的增益G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7、折射指数随高度变化的几种形式以及各种高折射产生的条件。() 8、等效地球半径() 9、超折射() 10、何谓亮带() 11、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常用方法() 12、最大不模糊距离与距离折叠()

13、最大不模糊速度与速度模糊如何理解?() 14、解决测速模糊的方法是什么?() 15、多普勒两难是什么?() 16、晴空回波() 17、非气象回波指那些回波?() 18、圆点状回波() 19、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是什么?() 20、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分析从哪些方面考虑()

21、零度层亮带形成的原因() 22、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23、超级单体风暴的回波特征() 24、何谓弱回波区。() 25、CIMO是指:();RIC是指()。() 26、简述气象雷达的分类。() 27、简述气象雷达的分类。()

南信大 大气科学概论 必过复习题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 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0°~30°低纬:东北信风,30°~60°中纬:盛行西风(西南风),60°~90°高纬:极地东风(东北风) 2.地球的冷热极。 冷极在南极,为-90 ℃(乔治峰),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63 ℃。 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书P20)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大。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相反。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在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与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所以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和雪线上升,中纬度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 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人、地面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9.下列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

大气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7、对于地球大气中对流层臭氧的来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P20 A 平流层臭氧是以扩散和湍流方式输送来的 B 、 对流层大气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 C 、 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生成I D 、 分子氧吸收波长小于0.24微米紫外辐射离解为原子氧,此后原子氧在第三种 中性粒子的参与下与分子氧结合形成臭氧。 8、何为干洁大气?若按浓度分类,干洁大气可分为几部分,主要成分分别是? 答: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即是干结大气。 主要成分、微量成分、痕量成分 9 已知某气块的温度为15C ,气压为1015hPa,混合比为0.01g/g ,求该气块的 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比湿的大小。 一、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1、现代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 ) A 、H 2、He 和 CO N ;和 O 2 B 、CQ 、CH 4、NH 3和出0 2、已知气压为P (hPa),气温为t 「C)时:试求该干空气的密度 P d (kg/m3) 的表达式;试求相同温压条件下,水汽压为 e (hPa )的湿空气密度P (kg/m3) 的表达式; 的表达 式。 P d L R d T R d 3、两块气团的相对湿度分别为36%和78%,其中含有较多水汽的是(C ) A 相对 湿度为36%的气团 C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B 、相对湿度为78%的气团 4、未饱和湿空气块绝热抬升,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 B ) A 露点温度 B 、相对湿度 C 、比湿 D 、水汽压 5、地球大气的演化大体上可分为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 生大气主要成分是 CQ 、Cf 、(H 2O)和(NH)等 6、已知湿空气气温为 t( C ),比湿为q(g/kg),其虚温的表达式为 (T /和 0?608巒273.^^608金

(完整版)大气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1、现代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 A、H2、He和CO B、CO2、CH4、NH3和H2O C、N2和O2 2、已知气压为p(hPa),气温为t(℃)时:试求该干空气的密度ρd(kg/m3)的表达式;试求相同温压条件下,水汽压为e(hPa)的湿空气密度ρ(kg/m3)的表达式。 3、两块气团的相对湿度分别为36%和78%,其中含有较多水汽的是(C) A、相对湿度为36%的气团 B、相对湿度为78%的气团 C、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未饱和湿空气块绝热抬升,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B) A、露点温度 B、相对湿度 C、比湿 D、水汽压 5、地球大气的演化大体上可分为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主要成分是CO2、CH4、(H20)和(NH3)等 6、已知湿空气气温为t(℃),比湿为q(g/kg),其虚温的表达式为 7、对于地球大气中对流层臭氧的来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P20 A、平流层臭氧是以扩散和湍流方式输送来的 B、对流层大气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 C、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生成 D、分子氧吸收波长小于0.24微米紫外辐射离解为原子氧,此后原子氧在第三种中性粒子的参与下与分子氧结合形成臭氧。 8、何为干洁大气?若按浓度分类,干洁大气可分为几部分,主要成分分别是?答: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即是干结大气。 主要成分、微量成分、痕量成分 9、已知某气块的温度为15℃,气压为1015hPa,混合比为0.01g/g,求该气块的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比湿的大小。

10、(B)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却是大气中很活跃的成分 A、惰性气体 B、水汽 C、臭氧 D、气溶胶 11、气溶胶粒子也称为大气粒子。按尺度大小分为三类,不包括以下哪类(A) A、小核(r<0.1) B、大核(0.11) D、爱根核(r<0.1) 12、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20-30km)之间。 13、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之比)) 14、露点温度是指(湿空气定压降温到饱和时(相对于水面)的温度) 15、在相同状态下,平液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平冰面饱和水汽压 16、对流层臭氧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从平流层以(湍流和扩散)的方式输送来的,(对流层顶的裂缝)是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输送的主要通道。 17、臭氧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它对(紫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18、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高。 19、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为:(BCD) A、氧气 B、水汽 C、臭氧 D、二氧化碳 20、一些大气污染成分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D) A、酸雨和粉尘 B、氢氧化合物和粉尘 C、氢氧化合物和光化学烟雾 D、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21、降水的作用能消除气溶胶粒子的(D)左右,因此能见度好转空气清新。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22、大气三大部的组成分为(A) A、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 B、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干洁大气、水汽、二氧化碳 D、气溶胶、水汽、氧气 23、在温度低于0℃后,水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比冰面上饱和水汽压大,这个差值在(-12℃)时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