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水滴的要点

拍摄水滴的要点
拍摄水滴的要点

拍摄水滴的要点

1、必备器材

相机:一般的单反相机都可以胜任。注意相机连拍在拍摄水滴时不适用,所以要把拍摄模式调整为单张拍摄。记录格式最好用RAW。一般拍摄水滴光照条件明亮,所以用最低ISO拍摄确保画质细腻,注意如果用外闪的话,相机最好能支持FP高速同步,这会对抓拍水滴更有帮助。

镜头:推荐用微距,微距镜头推荐焦段长一些,比如50mm微距就离水滴太近,容易打湿器材。如果没有微距,长焦镜头的远摄端也可以加上增距镜或者高质量的近摄环也是不错的。注意用手动对焦,同时用小光圈增大景深。

三角架:一般的脚架都可以胜任,没有特殊要求。可能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脚架展开的大小,根据自己的拍摄场地决定吧!

快门线:这个最好有。拍水滴环境潮湿,用快门线可以避免湿手直接接触相机,也能更专注抓拍。当然,如果不用也行,按快门时注意把手擦干就是了,呵呵。

闪光灯:推荐用外闪,而且最好是两个。一个装在机顶补光,一个平行于水面补光,这样的水滴会更有立体感。当然,布光可以不拘泥于一种方式,看大家组合效果了。如果只有一个外闪,那放在机顶或者从侧面照射水滴都可以,注意调整光量。用机身内闪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只是要记得取下镜头遮光罩以避免形成阴影,还有,最高快门同步速度会降低到1/200s左右,会比高速外闪1/500s甚至更高速度记录的水滴效果逊色一些。

其他:彩色盆,铁锅黑色平底,透明杯子,彩纸若干,CD片,还有抹布

拍摄场地:一般家里的浴室或者厨房都可以。有条件也可以自己搭一个滴水台倒挂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在瓶盖上用针钻一个小孔用于滴水,记得在瓶身上也钻一个,保持压力使水可以滴下,至于具体怎么搭,看各位家里的工具了。

2、拍摄过程

调整水龙头滴水,一秒一滴左右比较好,均匀滴落到盆中。注意下落高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这样的水花比较饱满同时也不会飞溅,适合拍摄。脸盆的颜色基本就是拍摄的背景色,可以在满盆的时候拍摄,这样更剔透,也可以在刚蓄了很浅一层水的时候拍摄,水花会更好看,具体看大家尝试了。

调整好三角架高度,使相机和水面尽量成一个平面,如果是俯拍,比较难定格水滴滴落的动感。

脚架固定后进行手动对焦。因为水滴本身反差小,难以辨认,可以在水滴落下的地方放一支铅笔,对准铅笔聚焦,再拿走铅笔就可以了。

关于镜头的放大倍率。一比一比率一般偏大,构图容易不完整,一般一比二或者一比三左右比较合适,更利于抓拍水滴在空中的轨迹,而比率太小会把盆边和其他背景拍到,大家注意调整吧!

接下去是相机设置。用单张拍摄,最低感光度,光圈要收缩到f8到f22之间。闪光灯功率要自己摸索调整,用机内闪光,加1.0步长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如果用外闪,可以开启相机FP功能如果支持的话,提高快门。

3、后期处理

后期的时候把白平衡和色调调整一下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对于水滴的后期处理一般还是比较常规的,剪裁、对比度、调色、锐化、降噪,保持水滴的质感,使画面通透干净就好,相对于后期,前期水滴的趣味形状反而更重要。

教程结束,希望大家都去大胆尝试,共同进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闻图片的要求及拍摄技巧

新闻图片的要求及拍摄技巧 1、什么是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用新鲜、真实、生动、感人的图像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其主要特征是借助视觉图像及时生动地报道新闻。 2、新闻图片的要求 ①求真,新闻中图片必须是这一事件中真实的照片,不可以将其他图片用于这个新闻上,除非特别需要! ②求新,图片包含的景象必须新鲜,色彩鲜明,清晰! ③求活,图片可以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表现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够抓住图片主体的表情特征,借以抒发主体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据整体新闻的要求,新闻图片必须对新闻内容的侧重点有所表现。 ⑥文字说明要规范,描述画面的事实,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须精确严谨,然后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新闻图片的摄影技巧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图片含有的信息要能表达这则新闻的主题,交代新闻的背景及时间等。例如一场信鸽比赛中,将集鸽现场鸽友忙碌的场景和比赛横幅集于一张照片上,这就既交代了这场比赛的名称,也可以将现场的热闹尽收眼中。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 (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新闻图片中如果加有幽默的镜头,既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例如在比赛时,将一些鸽友欢笑、谈论的表情摄入镜头,可以表现出鸽友对比赛胜利的坚定信心。 (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在不同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5)仔细观察人物动作,对于人物动作的拍摄,能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等,在集鸽现场拍摄工作人员认真地给赛鸽盖章、贴密码条等动作,可以使这个协会或公棚给鸽友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摄影基础重点

一、填空: 1.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3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4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变焦)镜头。 5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6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7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8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9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10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11 光圈大,景深(小)。 12 光圈小,景深(大)。 13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14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15 拍摄位置,即拍摄时(相机)所在的位置。 16 拍摄点由拍摄(方向),(高度),(距离)三者共同确定。 17 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8)月(19)日。 18 手动对焦镜头用(MF)表示。 19 AF镜头是(自动)对焦镜头。 20 广角镜头焦距(短),望远镜头焦距(长)。 二、选择: 1.镜头的光圈系数用(D)标志 A MACRO B F=28~70mm C FM D 1:2 2 135相机的广角镜头焦距是(C D ) A 50mm B 105mm C 28mm D 35mm

3 引起影像景深大小变化的因素是( A B C ) A 拍摄距离的变化 B 镜头焦距的变化 C 光圈孔径的变化 4 最著名的战地记者是(C) A 贝亚尔 B 达尔伯特 C 卡帕 D 韦斯顿 5 “f/64小组”主张采用(B ),精确对焦,表现对象丰富细节与质感。 A 大光圈 B 小光圈 C 高速快门 D 慢速快门 6 如F/2的光束直径为50mm,则F/4的光束直径为(C ) A. 100mm B 75mm C. 25mm D. 17mm 7 拍摄剪影要按(C )曝光为基准。 A 主体 B 前景 C 背景 8 夸大前景,要用(D )镜头。 A 标准 B 中焦 C 中长焦 D 超广角 9 下列哪个光圈最大(A ) A F/1.2 B F/5.6 C F/8 D F/16 10 光圈f/16比f/8少(A )级曝光。 A 2 B 4 C 6 D 1 11 下列那种是中画幅120相机?(C ) A 尼康 B 佳能 C 马米亚RB67 D 徕卡 12 Tv是(B)先决曝光模式。 A 光圈 B 快门速度 C 景深 D 包围式曝光 13 用135相机拍人像最好用(C)镜头, A 17—35 B 28—70 C 105—135 D 200—300 14 135相机的(D)MM镜头会产生桶型畸变。 A 50 B 105 C 135 D 20 15 想要取得前后都清晰的大景深照片应选用(B C ) A 大光圈 B 小光圈 C 广角镜头 D 长焦镜头 16 想要取得小景深的照片应选用(A D ) A 大光圈 B 小光圈 C 广角镜头 D 长焦镜头 17 达盖尔摄影术是(A )

视频拍摄要求与建议

. . 视频拍摄要求与建议 一、视频要求 1、格式 为便于后期统一制作,请将视频格式转化为mov格式,屏幕比例是4:3。 2、制作 请提供转化格式后的视频原始文件(无配乐或字幕等附加内容),并填写《“全球科大人”视频信息统计表》(其中包括有演职人员信息,字幕内容文字稿等)。 3、内容 建议内容如下: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回忆或怀念下当年科大有趣的人与事,聊一聊 对科大的怀念与祝福,还有对师弟师妹们的寄语......最后共同喊口号。 4、口号 请一定用“永远科大人”做口号,而非“永远都是科大人”,“我们永远都是科大人”等,可以同时做些Pose或展示相关标语。 二、拍摄建议 1、取景 ?室外:选取当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建筑,最好有地名或校名等文字信息; ?室内:建议背景与主体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太杂乱或喧宾夺主; ?场地最好不要有太多噪音(如风声,无关人员说话声,手机铃声等),不要影响到视频的拍摄(若不可避免,尽量保证人的声音能够听得清楚)。 2、光线 ?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尽量以自然光为主(但避免阳光非常强的场景); ?除创意需求外,请采用顺光或者侧光拍摄,避免使用逆光和顶光。 3、拍摄构图 ?角度:除创意需要外请避免仰拍或俯拍; ?人物比例位置:参考“黄金分割”法,避免出现人物过小或充满整个画面的情况; ?虚实:可采用长焦距;大光圈,小景深;近距拍摄等手法虚化背景,突出主体。4、推位: ?控制好全景,中景(人物膝盖以上),近景(胸部以上)及特写(面部)的关系。 5、创新性: ?拍摄方式可以大胆创新,最好能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给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们一个快乐而又优秀的师兄师姐形象。 6、设备: ?请尽量使用高品质摄像设备; ?请尽量使用三脚架等辅助固定设备。 7、时间:(时间的控制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时间,可变动) ?单人特写:20秒/人;视频总长不超过5分钟; ?因晚会时间限制,可能会对视频进行剪辑编排。

【共享】关于新闻照片拍摄的技巧介绍和要求

关于新闻照片拍摄的技巧介绍和要求: 一:新闻照片的场景 包括大型讲座、小型讲座、面谈会、团体活动;根据活动地点可分为室内和室外 二:新闻照片的基本要求 ①照片清晰不模糊 ②色彩明亮不晦暗 ③中心人物不可少 ④每次可用照片不少于20张用于存档(300挑20是很正常的) ⑤每张可用照片都用描述/备注重命名 ⑥大方、自然,不用PS美图秀秀过分处理照片 ⑦拍照时戴好工作证 三:拍摄技巧 ①拍摄前注意闪关灯、红眼的开闭情况和电池、储存卡的使用情况 ②单反相机注意白平衡(推荐使用单反相机) ③场景对拍摄造成困扰的(比如就坐比较分散、上台发言的时候PPT映在脸上)问题 及时和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四:具体拍摄手法 ①大型讲座和小讲座:突出场景感、中心人物演讲者,注意连拍以获得一张正常的表 情,注意特殊时刻的记录,比如鼓掌、笑、提问、手势演示等(代表:主持人素养提升计划大型讲座、博士生论坛) ②面谈会:注意拍摄角度,怎样表现交谈的场景又兼顾到画面感。忌太多后脑勺、忌 半张脸;一张好照片有一个不和谐因素(比如一人神态很怪、误闯入镜头的人),可以尝试剪切或者柔光马赛克(代表:导师面对面) ③团体活动:注意场景感、光线、人物可以给特写而虚化背景和他人、可用剪切,注 意时机(代表:Movie Hour、文广摆摊、我最喜爱的学长现场评比) 五:示例 【背景虚化】

【看向镜头,表情自然,视野通透】 【失败例子:中心是红裤子,但是红裤子无法提供故事感,混乱无序】

【失败例子:后脑勺太多,注意拍摄角度】 【好的摄影师要善于找角度,俯拍仰拍都上手…多练就好】

【表情动作尚可,背景太暗】 【典型失败例子:新闻照片以人物为主线,PPT的文字除非能提供场景感】 【失败例子:暴露了教室的空当】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 教学目的: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能够独立拍摄人物、风景摄影。 教学重点: 1、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2、景深的基本知识 3、影响主题的表达以及主体的各种的因素 4、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 5、摄影的正确曝光教学难点: 1、景深在实际摄影运用 2、对摄影作品中主题的表达 3、摄影中曝光的方法 序言 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看是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都见过报纸上的新闻照片、个人写真、外出游玩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简洁把我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向主体。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相机已从体积庞大变的袖珍小巧;从简单机械到光电一体化;从价格昂贵到低廉普及……。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 方便、环保、即拍即现的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那么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于是DC (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 在摄影中,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但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光圈的知识,它对我们拍摄出来画面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出来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摄影基础。 第一章摄影概述 内容要点: 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了解摄影的分类和应用;了解摄影人物及其作品。 第一节概述摄影作为一种灵活的媒介,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首先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是生动的摹写。随后伴随着每一次的市场需求的转向和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变化发展。 不管是从“绘画主义摄影”者罗宾逊;“自然主义摄影”者爱默生;或者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开启闭合快门的那一瞬间究竟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是决定性的瞬间?还是通过照片的真实性及细节唤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我们在书籍和杂志上看到的美妙照片或许已经成百上千张。或许你也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向往着。 “但愿我也能拍出那样的照片!”然而只是观赏别人的照片实际上无助于你拍摄出好的作品。 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你并不懂得该寻求什么。当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时,就觉得他很美。然而你

摄影要点

第一章摄影与商业摄影概论 第一节摄影艺术简史 一、视觉的延伸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是尼埃普斯1826年经过8小时曝光,在自家阁楼后窗拍摄的《鸽子棚》。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美术院举行联席会议,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阿拉戈(D.F.J.Arago)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并预言:“摄影对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将会作出伟大的贡献”。 二、时代的见证 《汉堡大火遗迹》——1842年5月,摄影师比欧乌、画家史特尔兹纳合作用银版摄影术拍摄了大火后的汉堡遗迹,记录下这一震惊世界的新闻事件。从此,新闻纪实摄影由此产生。 1855年,英国人芬顿受官方委派,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开战地纪实摄影先河。 1855年,英国人芬顿受官方委派,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开战地纪实摄影先河。 “决定性瞬间”大师布列松 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 为你离炮火不够近。 三、审美的艺术

1857年,英国画家、摄影家雷兰德(Oscar Reilander 1813—1875)用30张底片叠放出一幅31×16英寸的照片《人生的两条道路》,在曼彻斯特艺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成为最早的摄影艺术作品,并被英女王维多利亚重金收购,立即引起轰动。 从此,摄影彻底摆脱“绘画的仆人和侍女”的地位,成为独立于绘画、雕塑、音乐之外的一门艺术。 第二章摄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摄影器材 一、照相机 (一)相机种类 在此,根据相机的不同取景方式和构造特点,我们把相机分为下列几大类: 1.旁轴取景相机 在相机镜头旁另装有一组专起对焦取景作用的光学系统的照相机,称为旁轴取景相机,也叫旁侧取景相机。 这类相机由于构造相对简单,故价格便宜。另外多采用镜间快门,无反光板动作,所以振动小,快门没有时滞。由于最大孔径较大,因此在光照较暗的室内环境也便于拍摄,适用面较广。 由于取景与成像不同光路, 旁轴取景相机最突出的缺点是存在视差。 2.单镜头反光相机

摄影基础概念图片分析大纲及用光附件

摄影考前辅导大纲 -------授课:王鹏 1摄影基础理论 2摄影图片分析 重点:理解并分析景深光比影调色调光源构图景别焦距的定义并运用到文章中 难点:景深的理解光的运用综合利用上述概念分析摄影作品 讲课方式:根据图片分析理解概念 注:图片分析应该从主观可客观两方面分析 1.摄影概念: 摄影英文“ Photography ”源于希腊语photo(光线)和graphic(绘画、绘图),摄影就是“以光线绘图”。 据新版《辞海》解释,“摄影,是通过胶片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拍下实物影像,通称照相。” 数码摄影是通过数字感光元件的感光原理,用照相机记录影像的过程。 2.摄影的特性: 摄影的记录性摄影的表现性摄影的瞬间性 3.摄影的分类: 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人体摄影商业摄影时装摄影新闻摄影专题摄影艺术摄影观念摄影 4.相机的类型: 1、按取景系统分:有旁轴取景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机背式取景照相机等。 2、按胶片的尺寸分:可分为135照相机、120照相机、大画幅相机等。 3、其他照相机:一次成像照相机、针孔照相机、水下照相机、全景照相机等。 5.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镜头:其主要作用是成像 机身:将以上各机构可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并防止胶片露光。 光圈:位于镜头内用来调节通光量的大小 快门:调节曝光时间的长短与光圈配合控制胶片上的曝光量 取景器:显示取景范围确定构图的装置 6.焦距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7.光圈 光圈能限制镜头的进光量,光圈开大或缩小决定镜头进光量的多少,在光线不同的条件下拍摄可以选择大、小光圈以保证合适的影像曝光,也可以获得不同效果的影像及高调与低调影调 8.快门 另一个控制光通量的装置。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装置,通过快门开启闭合时间的长短来控制曝光的多少。开启时间长,则曝光多。 9.景深 光圈.`焦距.物距决定景深的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景深大前景中景后景相对都清晰;景深小前景实,后景虚幻,或中景实,前景和后景虚。

菜品拍摄要点技法

菜品拍摄的要点 即使是有经验的摄影师也都会承认菜品摄影是不容易的。虽说菜品不象人或动物有丰富的表情,但它们也有“生命”,假如不能掌握拍摄的“火候”,脍炙人口的菜品完全会变得让人大倒胃口。 菜品摄影的难点来自两个方面: 一、怎样表现菜品的质感,松软的、酥脆的、细腻的、肥厚的、油滑的等等。 二、怎样突出菜品的新鲜、可口、卫生、漂亮,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 前者主要是光线的布置,后者还和摆布、道具、背景相关。 对于质地粗糙的食物如切开的面包和蛋糕,光线应该是柔和而有方向性,所以柔光罩和蜂窝罩使用得较多。 对于蔬菜和水果,由于形状上的不规则而容易产生投影,以使用散射光的较为常见。 对于某些表面沾满油脂的菜品,如烹调好的菜看、红烧或熏烤的肉类和家禽,布光时不能过于求实,平均的光线只能使食物颜色深重,缺乏美感,所以布光时要平中出奇十分重要。 应格外关注主体上的照明,光线要透,略微硬性一些也无妨,光线不一定非从正面或上面照亮菜品,可以尝试使用偏侧的主光和有个性的副光。 如果拍摄具有一定透光性的食物如蔬菜、薄片、果冻、饮料时。光线的强度和柔度应该巧妙结合,适当地运用轮廓光和逆光表现被摄物的诱人之处是非常关键的。 拍摄菜品大多追求色彩的正常还原,尤其是拍摄凉菜、西式点心、快餐一类的照片,但有时会采用暖性光线照明,比如煎炸菜品、烘烤面制品等,金黄的色

泽暗示了该菜品的新鲜和香脆松软。 菜品拍摄的特殊技法 为了保持菜品的鲜美感,还可以在菜品上喷洒或涂上一些特殊的液体,或将某些物质注入菜品之内,以保持其色泽、表面质感和新鲜外貌。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拍摄水果时,在水果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油脂,然后再喷洒水雾,就会使水果产生鲜美晶莹的效果,再通过侧光的照明,真会让人垂涎。具体是先把几滴甘油倒在手掌上。揉擦一下双手,然后把水果拿在手中,用双掌搓动。普遍上过一层甘油之后,把水果放在碗里,并按自己的设想摆放整齐。然后,拿一把灌满水的塑料喷雾瓶,把水小心翼翼地喷到水果上。这样,水果上就出现了一层晶莹的水珠,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喷雾瓶时,一定要留心周围的散光灯,应把附近的灯都关闭以后,再开始喷水,等准备好拍照时再把灯打开。另外,喷水时,把其它地方都盖起来,因为如果碗和无缝纸上都喷上水,整个影像效果就破坏了。不要在水果上涂油太多,否则水果表面就会发出一种不自然的亮光,只需要薄薄地涂一层油。如果想表现菜品的热气,可以根据不同的菜品灵活处理。想增强一般菜品热气腾腾的效果,可以在全部的布光完成后,找一根细的吹管,如吸食用的麦管,口中吸一口香烟的烟雾,将吸管对准被拍摄菜品的内部,用力喷出一口烟雾后,迅速离开,等烟雾上升到最佳的状态时及时按下快门。 注意,要使以上的烟雾效果在画面中比较明显,在布光时最好使用逆光或测逆光的照明,并选择深暗色的背景,缭绕的烟雾就会在深色的背景中袅袅升起,令人遐想。 当然,这是广告摄影方法,咱们就不需要这虚假的东东了!在拍摄蔬菜时,为了显现出蔬菜鲜嫩的质感,不妨可以将蔬菜事先放在碱水中浸泡一下,就能使

基础摄影知识点-复习参考

基础摄影知识点——复习题纲 1、摄影术诞生时间 答: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由法国政府公诸于世。 2、机背取景式照相机 答:机背取景式照相机也称为大片幅照相机,照相机所采用的胶片面积较大,一般为4×5英寸或5×7英寸,甚至为8×10英寸。机背取景照相机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者对风光摄影的理解,充分体现对图片最终效果的控制。 3、直视取景式照相机 答:直视取景式照相机也称旁轴平视取景式照相机,他用玻璃视屏直接取景构图。早期直视取景式照相机的聚焦一般根据目测距离或借助光学测距系统进行手动调节,但现代直视取景式照相机通常具有自动对焦功能,可以进行精确的聚焦。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答: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双反机)具有两只焦距相同的镜头。这两只镜头分上下安装在照相机的一个垂直面板上,照相机的聚焦就是通过垂直面板的伸缩来完成的。借助镜头后面成45度角的反光镜,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和构图,而下面的镜头则用于拍摄。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一般为120照相机。双反机在设计上十分合理,但目前几乎己停止生产。这种照相机使用与其他中幅照相机一样的胶片,能拍摄6×6厘米(2×2英寸)的方形影象。观察被摄体时,必须竖起遮光罩,俯视照相机。此外,防护罩中的放大镜有助于齐胸观察聚焦屏。 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答: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SLR。全称为:Single Lens Reflex。SLR是为了弥补之前出现的TLR(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旁轴取景照相机的众多缺陷而出现的,利用同一个镜头进行取景和拍摄(所以也称为TTL取景,Through The Lens),其设计基本避免了取景视差问题。取景时,透过镜头的光线被一面成45度角的反光镜反射到聚焦玻璃上,拍摄时,反光镜翻起,开门开启,通过镜头的光线使胶片感光。在135和120照相机中均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常见片幅有24×36mm(135照相机),以及6×4.5cm,6×7cm和6×8cm(120照相机)等。 6、数码照相机 答:数码照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7、镜头 答:镜头是照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成像。一张照片的成像素质,从本质上讲取决于镜头而非机身。 8、光圈 答:光圈是位于镜头内由若干金属组成的大小可调的光孔。通过对光孔的大小调节,我们可以透过镜头与胶片作用的光线的强弱,光孔开的大,光线强度就强;光孔开的小,光线强度就弱。 9、光圈系数 答:在摄影上,光圈光孔的大小并不直接以其光孔直径表示,而是采用光圈系数来表示,光圈系数也称f系数。f=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光圈系数即“相对孔径”的倒数。 镜头上常用的系数分别为:f1.0,1.4,2.0,2.8,4.0,5.6,8.0,11,16,22,32,45,64。 10、快门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 课程介绍 微距摄影是一种拍摄特写照片的艺术,可以展示人眼无法看清的细节。比如,当我们看到墙上的一个苍蝇,我们的眼睛是无法看清苍蝇身上的毛发的。然而微距摄影使得我们可以目睹那些平日里被我们匆匆而过的微观世界的精彩。本课程主要介绍的微距摄影的器材、技巧与注意事项。 课时 (共7课) L1 微距摄影的装备(一) 微距摄影又叫做近距摄影,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要进行微距摄影,需要使用专门的摄影器材。 L2 微距摄影的装备(二) 除了上节所介绍的器材外,微距摄影中还会用到如三脚架、闪光灯、快门线等辅助拍摄。 L3 自然光的运用 光是摄影的灵魂,对于微距摄影同样如此。本节介绍各种自然光对微距摄影的影响以及拍摄技巧。 L4 闪光灯的运用 在微距摄影中,在非特殊情况下,闪光灯最好不要作为主光,而是作为补光使用。本节以普通DC拍摄作为例子,介绍了各种闪光的运用。 L5 昆虫微距摄影

本节主要从构图、拍摄时机等方面,介绍微距摄影中的昆虫摄影。 L6 植物微距摄影 光线决定着植物照片的成败。植物摄影师最喜欢明亮的多云天气,这时光线很柔和,阴影也不会太生硬。 L7 微距摄影的4个技巧 微距摄影不同于其他摄影,要拍摄出好的作品,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本节介绍了微距摄影中的四个技巧。 L1微距摄影的装备(一) 微距摄影又叫做近距摄影,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要进行微距摄影,需要使用专门的摄影器材: 1.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数码单反相机获得优良成像质量的保证。微距镜头的特点是:在结构上其光学系统是以“近摄”为前提,经过专门设计,影像反差比较大,分辨率比较高。这类镜头拍摄像物比为1∶1的照片时,即使采用最大光圈,整体画面的边缘和中心仍具有良好的清晰度。所以微距镜头是最为理想的微距摄影器材。但对于非平面的对象,其清晰范围度小即景深小,所以拍摄时,即使用小光圈拍摄也难得到大景深,焦点前后的景物清晰度差,但扬长避短,把握、张扬好这个特点会更加有利突出主体,虚化淡化背景。 各个厂家生产的3 5 m m相机的微距镜头焦距从2 0 m m 到400mm,非常齐全,一般最常用的有三种规格:50mm(含55m m、60mm);100mm(含90m m、105mm);180mm(含200mm),放大倍率都能达到1∶1。微距镜头的焦距越长,最近拍摄距离也就越远。 因此,长焦距微距镜头更适合于拍摄昆虫及其他不易接近的物体。 2.加装近摄接圈或皮腔

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全面)

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作者:郭云鹏 本章要点: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五种景别、拍摄角度、横竖画面的确定、画面结构中心、突出主体的方法、前景与背景的运用、陪体的作用;光线在造型上的作用;摄影的形式法则 有人把绘画和摄影进行比较,把绘画称作加法的艺术,把摄影称为减法的艺术。 绘画是由画家在“胸有成竹”之后,一笔一画地把景物描绘出来的。 摄影则是拍摄者面对广大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和人生百态,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从中选取有限的空间,用数十(数百或上千)分之一秒的速度通过照相机和感光片记录下来。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摄影是从大中取小,从长中取短的减法来选取和记录影像。 “摄影是取景的艺术。”取景,从大的方面看,决定着拍摄者对于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看,则决定着画面布局和景物的表现。 第一节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一、拍摄点的选择 拍摄点是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当是相机的机位,也是受众的位置。 “移步换景”,因为人的视点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每移一步,视点改变了,视野范围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变化。在拍摄中,相机的机位移动,取景范围就会发生变化。 摄影记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 (一)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对被摄景物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 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1)远景。 拍摄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摄影表现的远景,常是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图片表现的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画面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和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给人一种宏大气势的视觉效果。

视频拍摄要求与建议

视频拍摄要求与建议 一、视频要求 1、格式为便于后期统一制作,请将视频格式转化为mov格式,屏幕比例是4: 3。 2、制作请提供转化格式后的视频原始文件(无配乐或字幕等附加内容),并填写《“全球科大人”视频信息统计表》(其中包括有演职人员信息,字幕内容文字稿等)。 3、内容建议内容如下: 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回忆或怀念下当年科大有趣的人与事,聊一聊对科大的怀念与祝福,还有对师弟师妹们的寄语......最后共同喊口号。 4、口号请一定用“永远科大人”做口号,而非“永远都是科大人”,“我们永远都是科大人”等,可以同时做些Pose或展示相关标语。 二、拍摄建议 1、取景室外: 选取当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建筑,最好有地名或校名等文字信息; 室内: 建议背景与主体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太杂乱或喧宾夺主;场地最好不要有太多噪音(如风声,无关人员说话声,手机铃声等),不要影响到视频的拍摄(若不可避免,尽量保证人的声音能够听得清楚)。 2、光线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尽量以自然光为主(但避免阳光非常强的场景);除创意需求外,请采用顺光或者侧光拍摄,避免使用逆光和顶光。 3、拍摄构图角度: 除创意需要外请避免仰拍或俯拍;人物比例位置:

参考“黄金分割”法,避免出现人物过小或充满整个画面的情况;虚实: 可采用长焦距;大光圈,小景深;近距拍摄等手法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4、推位: 控制好全景,中景(人物膝盖以上),近景(胸部以上)及特写(面部)的关系。 5、创新性: 拍摄方式可以大胆创新,最好能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给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们一个快乐而又优秀的师兄师姐形象。 6、设备: 请尽量使用高品质摄像设备;请尽量使用三脚架等辅助固定设备。 7、时间: (时间的控制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时间,可变动)单人特写: 20秒/人;视频总长不超过5分钟;因晚会时间限制,可能会对视频进行剪辑编排。

基础摄影的知识点

基础摄影知识点--复习题纲 1、摄影术诞生时间;(1839年由巴黎的达盖尔发明) 2、机背取景式照相机;机背取景照相机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者对风光摄影的理解,充分体现对图片最终效果的控制。从镜头的应用、变形的处理、景深的控制,到胶片的选择,取景控制,以致图片的最终效果 3、直视取景式照相机;它是35mm相机最早的样式,该相机也象旁视相机一样,通过取景窗进行对焦,虽然会产生视差,但是它也能象单反相机那样更换镜头。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它采用双镜头结构,两个镜头上下排列,固定在镜头架上,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下面的镜头用于拍摄。观察被摄体时,必须竖起遮光罩,俯视照相机。 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利用同一个镜头进行取景和拍摄 6、数码照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7、镜头;透镜单元组成的整体 8、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9、光圈系数;光圈系数即"相对孔径"的倒数。控制镜头进光量,需要由镜头所谓"孔径光阑"来控制 10、快门;照相机常见快门速度分别为:1/1000、1/500、1/250、1/125、l/60、/30、1/15、1/8、1/4、1/2和1秒; 11、B门或T门;相机的B门和T门是一种能够进行长时间曝光的功能,利用该功能够获得长达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曝光,是天体摄影、烟花夜景拍摄必备的一种快门功能 12、取景器;摄影者可以通过取景器观察影像,对焦和构图。 13、正确的持相机姿势; 14、焦距与影像放大率,镜头焦距与影像放大率成正比关系; 15、焦距与透视的关系; 16、镜头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量,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 17、定焦镜头;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只有一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一个视野。定焦镜头没有变焦功能。 18、标准镜头;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19、广角和鱼眼镜头;(鱼眼:一种焦距极短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度的镜头;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广角镜头。 20、远摄和超远摄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是指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对于135相机,焦距在200mm左右、视角在12°左右的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以下的称为"超远摄镜头"。 远摄镜头的焦距 21、变焦镜头;(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焦距进行调节的镜头) 22、微距镜头;(一种非常接近被摄物体进行聚焦的镜头,成像与物体本身大致相似,复制比特率大致为1:1) 23、增距镜;增距镜也称远摄变距镜,它是一个安装在镜头和照相机机身之间的光学附件,

摄像基本要领

摄像基本要领 1画面要平:是指画面的地平线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特别是拍摄字幕或带有地平线的建筑时要注意。我们可以借助三角架的水平仪来校准水平用肩扛式或没有三角架时可以借助寻像器的横边和纵边来校准水平 2画面要稳:是指使画面保持稳定,清除不必要的晃动。画面不稳会使得观众难以看清画面的内容而且使人产生厌倦,所以在拍摄时要使用三角架,采用肩扛式,双腿要张开,呼吸均匀,用力转动腰部,特别要注意画面的落幅平稳,拍摄画面的稳定性还与镜头的焦距有关手持或肩扛时焦距越长,画面越容易晃动,用广角镜头可以提高画面的稳定性 3摄像要准:是指拍摄的对象范围,起幅落幅,镜头运动,景深运用,焦点变化都要求准确。镜头的开始与结束都要有依据,起落幅画面要准确到位,时间够长起码要有五秒,拍摄之前应试拍一直两次,镜头的运动一定要符合观众的习惯,镜头推拉之后要注意画面的构图,利用推拉跟焦拍摄运动物体时要遵循赶前不赶后的原则,同时要先校准好焦点在开始拍摄 4摄速要匀:是指摄像机镜头的运动要保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使画面节奏要符合观众正常的视觉规律。摄像机的速度要和拍摄内容一致。拍摄时要控制好推拉和移动工具 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械在水平相对拍摄对象所处的方位。 1正向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的轴线垂直于被摄主体的正面,被摄主体处于画面中心,正向画面给人安定沉稳的感觉,可以感觉到主体的正面特征,以及与周围环境一定的横向关系,建筑物的正面拍摄给人庄严肃穆宏伟稳重的感觉正面拍摄有利于交代被摄物的横向关系,主体结构一目了然,但是正面拍摄的线条是平行的,不能形成良好的线条透视,空间感立体感动感不强,物体的动态得不到良好的表现,画面显得呆板无生气 2侧向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的轴线与被摄主体的正面成九十度角拍摄,侧面拍摄主体轮廓鲜明,动感强,画面留有较大的视觉空间,方向性和目的性明确,但是立体感较差 3斜侧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的轴线在正面和侧面之间任意一点的位置,斜侧拍摄表现主题多面,立体感,空间感和表现力强,具有一定的目的

摄影基础知识重点讲义资料

教学课件内容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二.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三.摄影的未来 (二)摄影基础知识 一.照相机的种类 二.胶卷 三.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四.曝光及其控制 五.景深及其制约因素 六.摄影构图及用光 七.景别 八.摄影作品分析 九.影片分析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一)跨入摄影这道门槛之前先了解几个问题 1.摄影到底是什么? 2.你对摄影的了解有多少? 3.你知道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么? 4.摄影是艺术么? 5.什么样的照片才算得上摄影艺术?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一张合格的照片呢? (二)在你按下快门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 1. 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 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3. 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好照片的标准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一幅好照片要有个能引人注意的主体 3.简洁是才能的姊妹 4.关于影像的清晰度 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源自于希腊语,“photo”意为“光”、“光电”,“graphy”为“描绘”之意。可见摄影原意为“用光线来描绘”。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并为其命名时,其初衷应该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也正因如此,达盖尔等这批世界上最早使用照相机的摄影师们,为了摄影的艺术地位而做出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因而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等历史上最早的摄影流派。 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是一种借助于光的作用而对客观实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所以,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在不同的摄影师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位。 艾梅特?戈温:摄影乃是一种处理人人皆知但却无人关注的事物的工具。我的照片旨在表现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记者拍摄要领

记者拍摄要领 为进一步规范各类会议新闻的拍摄,制定如下拍摄程序,仅供参考。常委会议一般情况的拍摄模式: 会议全景 根据会议的内容需要提名的领导用特写,并注意主体前景与背景的整洁规范 领导拍摄以两到三人为主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摇成组镜头和固定镜头 参加会议的旗区局领导可用两到三人一组的固定或左、右摇的画面,拍摄编辑必须从第一排开始 侧面(正面)的大全景 主持人用特写画面,抬头讲话的画面 主要领导的讲话不同角度的特写(正面、两侧),领导讲话不拍念稿子的镜头。领导画面要成组,连贯,该摇都摇,该固定都固定,且必须连续拍摄,中间能隔断 要注意背景声 注意轴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台上台前走动

有党、政、军领导参加的大型会议的拍摄模式 领导拍摄参见常委会的(2)、(3)条规律拍摄 拍摄领导、观众时要有景别变化及角度的变化 拍摄听众时应有移动镜头,从而能表现会议规模(移动镜头要平缓),前景与后景的整洁 要有不用角度的全景 台下领导在多用固定景别的画面时,还要讲究左右对称,动静结合(静动之比为7:3) 外事活动的拍摄模式: 要有领导会见外宾时握手的画面? 会见厅全景的画面 陪同人员(双方)的画面可采用固定或摇的画面 会见时宾主双方说、听的正面、侧面画面注意:轴线 会议,会见领导讲话均使用三角架拍摄,要确保画面的色调一致

人物拍摄: 在人物拍摄中,要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应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人物的特点、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反映现实生活环境中人物的独特之处。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也是人物拍摄中出彩之处,所以要善于捕捉】发现人物的细节。如人物对事物的专注程度、工作的艰辛及情绪的变化。 人物的同期也是拍摄的关键,采访时要注意采访对象所说的内容,画面能够及时地转换。环境的选择应与人物的身份,采访的内容相适应。专访的拍摄 注意采访对象的背景 要有双人镜头及反打 必须用三角架 关于领导视察活动的拍摄 突出主要领导看、听、说,景别不宜大,注意领导人的衣着表情,不从后面、后侧面拍摄领导,要多用固定镜头 领导人行走的画面,大全景的画面慎重把握,不搞前呼后拥,注意陪同人员的举止行为。

基础摄影练习题

第一章摄影基础知识 1、世界摄影发明日、发明者以及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记录照片的拍摄者? 2、从光源的性质和形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有哪些特点? 3、光在摄影中有什么作用?根据光线的角度和方位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光? 4、光的反射有哪几种?和摄影有什么关系? 5、什么是光的色散?色散是怎样形成的? 6、光与色的关系怎样?人眼如何能观察到色彩? 7、自然界物体中由于其本身特点决定,可以分为哪两种?为什么有些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呈现某种色彩? 8、什么是固有色和理想色?在摄影中有何意义? 9、什么是色彩的三原色和三补色?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 10、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 11、色温的概念以及它与各种光线、色彩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摄影的物质要素 1、照相机的种类有哪几种?其各有什么特点? 2、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的主要结构与快门工作原理有哪些? 3、单电相机与单反相机有哪些不同?其各自特点是什么? 4、照相机镜头为什么要镀膜?其作用是什么? 5、镜头焦距、视角和成像大小之间有何关系? 6、按镜头焦距的长短分类主要有哪几种?其测定标准是什么? 7、各类镜头有怎样的不同使用特点和拍摄效果以及视觉感受? 8、镜头的焦距与物距、像距以及成像之间的关系如何? 9、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与光学变焦有什么不同?与画面的质量有何关系? 10、什么是有效光圈?什么是相对光圈? 11、光圈有哪些作用?光圈的大小与进光量的关系? 12、什么是快门?快门的作用有哪些?快门的种类有哪些?快门的快慢与进光量的关系如何? 13、从数码相机的感光介质使用寿命考虑,相机使用时必须注意的要点是什么? 14、快门时滞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怎么会产生时滞?怎样减少时滞? 15、光圈与快门是如何配合使用的? 16、现代相机的取景方式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点? 17、照相机的聚焦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自动聚焦方式有哪三种?如何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来选择正确的自动聚焦方式? 18、自动对焦锁定AFL和自动曝光锁定AEL如何使用?通常适用在什么场合下? 19、数码相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有哪些?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0、目前数码相机有几种防抖技术?各自有何特点? 21、目前照相机的感光介质有哪两大类? 22、黑白感光片和彩色感光片的分类及其感光特性? 23、目前数码相机图像传感器的主要种类? 24、掌握数码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组件及其作用?

单反摄影最基础知识与要领

摄影基本要领 端正:横平竖直。保证相机横向水平,纵向垂直。取景器内如有网格线,比较容易保证水平和垂直,若果没有,可借用取景器边界。由于相机内往往没有水准仪,通常采用自然标准来保证,如水平面、地平线都是水平的,建筑物的横向边缘也往往是水平的,电线杆、建筑物纵向边缘往往是垂直的。通常情况下,水平比较容易实现,而垂直往往必须作出妥协,因为对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或旅游纪念拍照者,使用的相机往往不具有镜头移轴功能,在拍摄高大建筑物或自然景物时,必须俯仰相机来把景物纳入视野,此时,不能保证垂直。 握稳:最好使用三脚架。不用三脚架时,两臂要贴紧身体,双手握相机,自然放松,不要为了拿稳,狠抓相机。最关键的是按下快门那一刻,往往产生颤动,此时,屏住呼吸,自然放松,最好是在心跳的两次间隙之间按下快门(老道的狙击手的做法,对摄影爱好者很难很难)。快门的击发过程通常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锁定曝光参数(手指能感觉到在按快门的过程中间有一个小阻碍,很轻),第二个阶段就是正式曝光阶段。一般的经验是不要一下完成两个过程,这样快门按钮行程比较长,手容易发颤,先完成第一个过程,然后轻轻完成第二个过程。如何保证轻轻,还是手枪射击的经验,有心瞄准、无心击发,全部精神放在观察全局取景上,手指在无心中轻轻按下。 聚焦准确:一幅摄影作品要有一个眼点(不能有多个眼点,否则就会分散观察者的注意力),就是最吸引眼球的那个部分,聚焦就要聚在这个部分上,如拍摄人物时,人物的眼睛,拍摄风光时,胡杨林中一棵苍劲的胡杨,水面上的一个小船,油菜花中的一个农妇等。对于自动聚焦相机,你需要把自动聚焦区框在眼点上,对于手动相机,可以直接聚焦眼点。 兼顾全局:聚焦完成后要进行取景,聚焦后,把快门按钮按下一部分(即第一阶段)锁定焦点和曝光参数,然后在取景器内环视全局进行构图,要做的是:1、保证横平竖直,2、眼点位于合适的部位(不要在正中,在偏离中心点的1/3部分比较合适),

视频拍摄要求及注意事项

视频拍摄要求及注意事项 请通过资格初审和综合评价的考生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面试视频资料录制: 一、视频录制时间安排 综合评价正式视频录制时间:2020年6月18日8:00-8:15,共15分钟,其中准备时间3分钟,倒计时后系统自动进行录制(也可以提前点击“准备完毕”进行考试视频录制),请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综合评价要求视频录制时长3分钟。 试讲正式视频录制时间:2020年6月20日8:00-9:00,共60分钟,其中备课时间为25分钟,倒计时后系统自动进行录制(也可以提前点击“准备完毕”进行试讲录制),请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试讲要求视频录制时长8分钟。 正式考试视频录制时,报考人员须在要求录制时间内完成正式视频录制,并提交视频,详细见软件内界面提醒。只有1次视频录制,录制完毕后,选择视频,提交上传作为正式考试视频。 模拟考试视频录制时间:6月16日—17日,为方便考生熟悉视频录制流程及要求,小艺帮app提供模拟考试功能。报考人员务必进行模拟考试视频录制测试,模拟考和正式考的科目要求、操作流程完全相同,模拟测试不需要提交视频。具体点击【去模拟考】,不限定时间和次数,以熟练掌握考试流程为准。 二、视频录制条件及环境 1.考试前务必保持手机电量充足,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手机电量过低自动关机、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对考试时间比较长的专业,必须准备好电源和移动电源,可随时立即使用。

2.考试前务必检查网络信号,确保在提交过程中网络环境正常,避免出现因断网导致视频提交失败。建议是稳定的Wi-Fi。 3.考试前务必关闭手机通话功能(如不使用电话卡等)和退出其他应用程序,例如微信、QQ、录屏、音乐、视频、在线课堂等可能会用到麦克风、扬声器和摄像头的程序,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应用程序干扰,导致录制视频失败。 4.考试前务必确保手机存储空间充足,至少有5G的剩余存储空间。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因为手机存储问题导致录制中断、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考试时间越长,需要预留的空间越多。 5.为保障考试视频拍摄效果,建议考生使用iphone 6、android 5.0及以上品牌机(千元机以上)拍摄并上传视频。 6.室内光线充足,封闭、无其他人员及外界干扰的安静场所,背景干净无杂物,录制过程中不能有其他人员出现在录制画面中。 7.穿着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妆容不宜夸张,不得遮挡面部(不得戴口罩),以免影响人脸识别;口语表达音质清晰,无杂音。 三、视频录制方式 1.镜头角度平视并与镜头保持一定距离,视频需要至少半身露出,手机横屏拍摄,使录制画面成正常比例显示,本人不得中途离开录制画面。 2.试讲需使用板书设计,可以借用白板、白纸等辅助工具进行拍摄。 四、注意事项 1.录制视频开始时,须360度环录室内环境(包括备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