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觉器管

第五章 感觉器管
第五章 感觉器管

.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

1. 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E)√

A 对适宜刺激敏感

B 均有换能作用

C 均有编码作用

D 多有辅助作用

E 均不易适应

【正确答案】 E

2. 当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刺激虽在持续作

用,但其感觉传入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

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A)√

A 适应

B 传导阻滞

C 抑制

D 疲劳

E 传导衰减

【正确答案】 A

3. 近视眼应佩带(D)√

A 棱镜

B 平面透镜

C 圆柱镜

D 凹透镜

E 凸透镜

【正确答案】 D

4. 当眼视近物时×

A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增

B 睫状肌舒张,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增

C 睫状肌舒张,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增大,折光能力减

D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减

E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拉紧,晶曲率半径增大,折光能力增大

【正确答案】 A

5. 散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眼球前后过短

B 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C 眼内压增高

D 晶状体弹性减退

E 折光能力减弱

【正确答案】 B

6.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D)√

A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D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正确答案】 D

7. 昼光觉系统(

A 主要由视椎细胞组成,在弱光下即被被激活,分辨能力弱

B 主要由视椎细胞组成,在强光下才能被激活,分辨能力强

C 主要由视杆细胞组成,在弱光下即被被激活,分辨能力强

D 主要由视杆细胞组成,在强光下才能被激活,分辨能力弱

E 主要由视杆细胞组成,在强光下才能被激活,分辨能力强

【正确答案】 B

8. 眼的折光系统包括

A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

B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及与其接触的物间的界面

C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D 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

E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正确答案】 B

9. 触压觉的两点辨别阈最低的部位是

A 口唇

B 背

C 手指

D 足背

E 腹部

【正确答案】 C

10. 下面有关近视眼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眼球前后径过短

B 眼的折光力太弱

C 平行光聚焦于视网膜后

D 近点小于正常眼

E 可用凸透镜纠正

【正确答案】 D

11. 听阈是指(C)√

A 某一声频的声波刚能产生骨鼓膜疼痛感的最小强度

B 所有声频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感的平均强度

C 某一声频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

D 所有声频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

E 人耳最敏感的声频的声波刚能引起的听觉的平均强度

【正确答案】 C

12. 最大可听阈是指

A 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大声压

B 能引起鼓膜破裂的某一声波的最小声压

C 能引起听觉的任意声频的最大声压

D 能引起听觉同时引起鼓膜疼痛的最小声压

E 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声压

【正确答案】 D

13. 正常人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A)√

A 20-20000Hz

B 200-20000Hz

C 1000-20000Hz

D 2000-20000Hz

E 10000-20000Hz

【正确答案】 A

14. 下列有关耳蜗感音换能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声波震动时使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下移

B 盖膜与基底膜沿一个轴上下移动

C 盖膜与基底膜之间发生交错运动

D 盖膜与基底膜之间相对移动可使听毛弯曲

E 听毛弯曲时引起膜内电位变化

【正确答案】 B

15. 耳蜗受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可记录到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是、

A 耳蜗内电位

B 内淋巴电位

C 听神经动作电位

D 微音器电位

E 单一毛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正确答案】 D

16. 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 对细胞任何部位机械性扩张作用

B 对细胞任何部位机械性压迫作用

C 与纤毛的生长面呈平行的机械力作用

D 加于细胞膜上任何刺激造成膜的去极化

E 加于纤毛跟部的特殊化学物质的作用

【正确答案】 C

17. 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

A 压强减小,振幅加大

B 压强增强,振幅减小

C 压强增强,振幅加大

D 压强减小,振幅减小

E 压强增大,振幅不变

【正确答案】 B

18. 下列哪种器官受刺激时出现眼震颤(B)√

A 自主神经

B 半规管

C 椭圆馕和球囊

D 耳蜗

E 视网膜

19. 下列关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而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心部

B 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低

C 视杆细胞不能分辨颜色,而视锥细胞能分辨颜色

D 视杆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视锥细胞低

E 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

【正确答案】 B

20. 感光细胞在受到光照时,会发生超极化(注:选项中Na+、K+、

Ca2+、Cl-=Na+、K+、Ca2+、Cl-)()×

A 是由于K+大量外流

B Cl-大量内流

C Ca2+通道打开,大量外流

D Ca2+泵的转动

E Na+通道关闭

【正确答案】 E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题)

1. 不同感觉的刺激强度的编码是通过()×

A 刺激能量的形式

B 被刺激的感受器性质

C 信号传输的特定途径

D 参加同一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多少

E 单一神经纤维上冲动频率的高低

【正确答案】 D, E

2. 影响视力的因素包括()×

A 中央凹视锥细胞直径的大小

B 视觉中枢的分析能力

C 眼的折光能力

D 光源的强弱和物体同背景的对比度

E 晶状体的弹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E

3. 外耳的作用有()×

A 为声波传向中耳的通道

B 有采音作用

C 通过共鸣提高声音强度

D 有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

E 对鼓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正确答案】 A, B, C, D, E

4. 关于微音器电位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潜伏期极短

B 其波形与剌激声波无关

C 是一种交流性质的电变化

D 对缺氧、麻醉相对不敏感

E 属于一种局部电位

5. 关于眼球震颤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为前庭反应中的一种特殊反应

B 为旋转所致的眼球特殊运动

C 主要由半规管受剌激引起

D 为头部位置改变所致的特殊运动

E 被用于检查前庭功能

【正确答案】 A, B, C, D, E

6. 关于生理盲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位于中央凹的颞侧

B 位于中央凹的鼻侧

C 为神经节细胞轴突穿出眼球的部位

D 无感光细胞

E 双眼视物可清除盲点的影响

【正确答案】 B, C, D, E

7. 区分不同类型视锥细胞的主要依据有()×

A 外段结构的差异

B 视黄醛结构的差异

C 视蛋白结构的不同

D 光谱吸收特性的不同

E 分布部位的不同

【正确答案】 C, D

8. 关于视野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鼻侧与上侧较宽

B 颞侧与下侧较宽

C 红色视野最小

D 白色视野最大

E 黄色视野大于绿色视野

【正确答案】 B, D, E

9. 关于前庭器官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包括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

B 为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C 受剌激后可反射性引起相应感觉和肌紧张改变等效应

D 壶腹嵴是感受角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E 囊斑是感受直线加速运动的感受器

【正确答案】 A, B, C, D, E

10. 感受苦昧的感受器分布于()×

A 舌根部

B 舌尖部

C 舌的两侧部

D 软腭

E 舌中间部

【正确答案】 A, D

三. 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

1. ()×

四. 填空题(每空4分)

1. 如图所示为耳蜗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A、B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A 前庭阶()×

B 蜗管()×

2. 如图所示为耳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A、B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A 半规管()×

B 耳蜗()×

3. 如图所示为眼球视网膜背侧观,图中A所指为________。因为该处无

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

A 视盘#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B 感光能力#感光细胞()×

C 盲点#生理盲点()×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

1. 当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刺激虽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A)√

A 适应

B 传导阻滞

C 抑制

D 疲劳

E 传导衰减

【正确答案】 A

2. 下列对感受器电位描述正确的是(C)√

A 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

B 具有“全或无”性质

C 以电紧张形势扩布

D 呈不衰减性传导

E 无总和现象

【正确答案】 C

3. 近视眼应佩带(D)√

A 棱镜

B 平面透镜

C 圆柱镜

D 凹透镜

E 凸透镜

【正确答案】 D

4. 关于眼折光系统光学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一系列折光系数为1.333 的折光体组成

B 入眼光线的折射最主要发生于晶状体

C 眼不调节时的后主焦点位于视网膜

D 6cm以内物体可清晰成像于未调节眼视网膜

E 人眼能无条件的看清任意远的物体

【正确答案】 C

5. 正常人眼视敏度限度为(C)√

A 视网膜上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直径

B 人眼所能看清物体的大小

C 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

D 视网膜上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半径

E 视网膜上一个视椎细胞的平均半径

【正确答案】 C

6. 当眼视近物时

A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增大

B 睫状肌舒张,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增大

C 睫状肌舒张,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增大,折光能力减小

D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减小

E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拉紧,晶曲率半径增大,折光能力增大

【正确答案】 A

7. 下列有关瞳孔对光反射反射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感受器是角膜

B 中枢位于枕叶皮层

C 效应器是视网膜

D 传入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感觉纤维

E 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正确答案】 E

8. 近视发生的原因是()×

A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能力减弱

B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能力减弱

C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能力增强

D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能力增强

E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能力正常

【正确答案】 C

9.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是()×

A 延髓

B 脑桥

C 中脑

D 下丘脑

E 大脑皮层

【正确答案】 C

10. 昼光觉系统()×

A 主要由视椎细胞组成,在弱光下即被被激活,分辨能力弱

B 主要由视椎细胞组成,在强光下才能被激活,分辨能力强

C 主要由视杆细胞组成,在弱光下即被被激活,分辨能力强

D 主要由视杆细胞组成,在强光下才能被激活,分辨能力弱

E 主要由视杆细胞组成,在强光下才能被激活,分辨能力强

【正确答案】 B

11. 色视野范围最小的是()×

A 红色

B 蓝色

C 白色

D 绿色

E 黄色

【正确答案】 D

12. 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色盲是()×

A 红色盲

B 绿色盲

C 红绿色盲

D 黄蓝色盲

E 黄色盲

【正确答案】 C

13. 下面有关色盲描述,正确的是()×

A 对某些颜色的识别能力较差

B 可能缺乏某种视椎细胞所致

C 全色盲较为多见,呈黑白视觉

D 最多见的是黄色芒和蓝色盲

E 绝大多数是由后天因素引起的

【正确答案】 B

14. 听阈是指()×

A 某一声频的声波刚能产生骨鼓膜疼痛感的最小强度

B 所有声频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感的平均强度

C 某一声频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

D 所有声频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

E 人耳最敏感的声频的声波刚能引起的听觉的平均强度

【正确答案】 C

15. 耳蜗受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可记录到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是()×

A 耳蜗内电位

B 内淋巴电位

C 听神经动作电位

D 微音器电位

E 单一毛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正确答案】 D

16. 下列有关简化眼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在折光效果上与正常眼相同但更为简单

B 光学参数与其他特征与正常眼等值

C 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折光体构成

D 正好使平行光聚焦于视网膜

E 经调节后能使辐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

【正确答案】 E

17. 下列有关前庭器官毛细胞功能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适宜刺激是垂直于纤毛生长面的机械力

B 静纤毛倒向动纤毛一侧时膜电位无变化

C 膜电位无变化时无传入冲动传导

D 动纤毛倒向静纤毛一侧时膜电位超极化

E 膜电位超极化时毛细胞表现为兴奋

【正确答案】 D

18. 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

A 旋转加速运动

B 旋转匀速运动

C 直线加速运动

D 直线匀速运动

E 直线减速运动

【正确答案】 A

19. 人舌表面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刺激的敏感程度通常是()×

A 软腭部对咸味敏感

B 舌根对酸味敏感

C 舌两侧对辣味敏感

D 舌两侧的前部对苦味敏感

E 舌尖对甜味敏感

【正确答案】 E

20. 在视网膜上能产生AP的细胞是()×

A 水平细胞和感光细胞

B 感光细胞

C 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D 水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E 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正确答案】 C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题)

1. 不同感觉的刺激强度的编码是通过()×

A 刺激能量的形式

B 被刺激的感受器性质

C 信号传输的特定途径

D 参加同一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多少

E 单一神经纤维上冲动频率的高低

【正确答案】 D, E

2. 影响视力的因素包括()×

A 中央凹视锥细胞直径的大小

B 视觉中枢的分析能力

C 眼的折光能力

D 光源的强弱和物体同背景的对比度

E 晶状体的弹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E

3. 关于视紫红质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

B 属于一种糖蛋白

C 在光亮处迅速分解

D 在暗处以合成为主

E 分解和合成为可逆反应

【正确答案】 A, C, D, E

4. 外耳的作用有()×

A 为声波传向中耳的通道

B 有采音作用

C 通过共鸣提高声音强度

D 有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

E 对鼓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正确答案】 A, B, C, D, E

5. 不同的感觉刺激性质决定于()×

A 被刺激的感受器

B 刺激的频率

C 刺激的能量形式

D 刺激传入上行途径

E 传入冲动最终到大脑皮层的部位

【正确答案】 A, C, D, E

6. 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瞳孔缩小,其作用()×

A 减小球面像差

B 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

C 减少色像差

D 降低眼的折光能力

E 增加视觉的清晰度

【正确答案】 A, B, C, E

7. 老视眼的特点有()×

A 近点远移

B 视近物不清

C 视远物时不需调节

D 静息时折光能力正常

E 晶状体的弹性降低

【正确答案】 A, B, C, D, E

8. 区分不同类型视锥细胞的主要依据有()×

A 外段结构的差异

B 视黄醛结构的差异

C 视蛋白结构的不同

D 光谱吸收特性的不同

E 分布部位的不同

【正确答案】 C, D

9. 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主要集中在中央凹处

B 司分辨颜色

C 司明视觉

D 分辨力较视杆细胞强

E 对光波敏感性高

【正确答案】 A, B, C, D

10. 鼓膜-听骨链装置的功能是()×

A 起传音作用

B 起增压作用

C 减少振动的幅度

D 也可防止过强声压对内耳的损伤

E 补偿由于声阻抗不同所致的能量耗损

【正确答案】 A, B, C, E

三. 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

1. ()×

四. 填空题(每空4分)

1. 如图所示为耳蜗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A、B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A 前庭阶()×

B 蜗管()×

2. 如图所示为毛细胞及其动、静纤毛,在由静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图中A)时,

将引起传入神经________。

A 超极化和发放抑制#超极化与发放抑制#超极化、发放抑制()×

3. 如图所示为眼球视网膜背侧观,图中A所指为________。因为该处无

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

A 视盘#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B 感光能力#感光细胞()×

C 盲点#生理盲点()×

远视眼

A 近点大于正常眼,看远物时需眼调节

B 近点小于正常眼,看远物时需眼调节

C 近点大于正常眼,看远物时不需眼调节

D 近点小于正常眼,看远物时不需眼调节

E 近点大于正常眼,看远物时不需眼调节

【正确答案】 A

14. 能引起蜗底部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是

A 任何频率的声波

B 低频声波

C 中频声波

D 高频声波

E 与声频无关

【正确答案】 D

18. 下列有关声波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

B 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

C 在正常声波传导时作用很小

D 中耳病变时常受损害

E 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

【正确答案】 C

19. 下列有关耳蜗电位的叙

述,正确的是(注:选项中Na+、

K+=Na+、K+)

A 是正电位,约160mV

B 内淋巴中蓄积大量Na+

C 是毛细胞膜上Na+-K+泵活动的结果

D 使毛细胞顶面膜内外电位差别特大

E 对缺氧和和麻醉等不敏感

【正确答案】 D

2. 关于远视眼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近点距离比正视眼大

B 易发生视物疲劳,尤甚视近物时

C 多由眼球前后径过长引起

D 眼的折光力减弱

E 矫正方法可用凹透镜

【正确答案】 A, B, D

1. 如图所示为行波在基底膜上产生最大振幅的位置示意图A,按照该图,可判断该声

波为________频波。

A 低()×

2. 如图所示,示意二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A和B),在受到一定强度刺激以后,动作

电位的发放情况,据此你判断______(填写A或B)感受器更易发生感受器适应,你判断

的理由是________。

A B#b ()×

B 动作电位发放频率随刺激而降低#动作电位发放频率随刺激降低()×

3. 在视网膜上,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只有无长突细胞和__________这二种。

A 节细胞#神经节细胞()×

4. 内耳有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觉受器,听觉感受器称为_________,而位觉感受器则称为_________,二种感受器分别位于_________和前庭及半规管。

A 螺旋器#柯蒂氏器()×

B 前庭器官#前庭器()×

C 蜗管#耳蜗()×

5. 瞳孔在弱光下散大,而在强光下缩小,称为

A 互感性对光反射

B 辐辏反射

C 瞳孔调节反射

D 瞳孔近反射

E 瞳孔对光反射

【正确答案】 E

9. 下列有关正常视野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小

B 鼻侧和下方视野较大

C 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小

D 颞侧和鼻侧视野较大

E 上访和下方视野较小

【正确答案】 C

11. 明适应产生的机制是

A 视杆细胞中的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B 视杆细胞中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强

C 视椎细胞中视色素合成增强

D 视椎细胞中视色素迅速分解

E 三中视锥色素比例迅速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A

12. 在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中,需要光照的反应过程是()×

A 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全反型视黄醇

B 全反型视黄醛转变为11-顺视黄醛

C 全反型视黄醇转变为11-顺视黄醛

D 视蛋白和视黄醛的分离

E 视黄醛和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

【正确答案】 D

16. 下列有关耳蜗感音换能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声波震动时使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下移

B 盖膜与基底膜沿一个轴上下移动

C 盖膜与基底膜之间发生交错运动

D 盖膜与基底膜之间相对移动可使听毛弯曲

E 听毛弯曲时引起膜内电位变化

【正确答案】 B

1. 关于感受器电位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为过渡性慢电位

B 为外界刺激能量转换成跨膜电变化的结果

C 其幅度与外界刺激强度有关

D 以电紧张方式扩布

E 有总和现象

【正确答案】 A, B, C, D, E

2. 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

B 对光波剌激较视锥细胞敏感

C 有较强分辨能力

D 对色光很敏感

E 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正确答案】 A, B, E

8. 下列有关视杆细胞外端膜电位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未经光照射时为-70--90mV

B 光照射后出现一种超极化型慢电位

C 光照后出现一种超极化快电位

D 光照后出现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

E 光照后出现一种去极化快电位

【正确答案】 B

10. 内耳血管纹的主要作用是

A 营养基底膜

B 产生外淋巴

C 吸收外淋巴

D 缓冲蜗管内压力变化

E 产生和维持蜗管内正电位

【正确答案】 E

14. 视觉通路中第一级感觉神经元是

A 节细胞

B 视椎和视杆细胞

C 无长突细胞

D 双极细胞

E 水平细胞

【正确答案】 B

7. 视网膜黄斑中央凹处的视敏度最高,其原因是

A 视杆细胞多,且多呈单线联系

B 视杆细胞多,且多呈聚合联系

C 视椎细胞多,且多呈单线联系

D 视椎细胞多,且多呈聚合联系

E 视椎细胞和视杆细胞都多,且多呈聚合联系【正确答案】 C

10. 视椎细胞和视杆细胞的不同在于()×

A 外段

B 内段

C 终足

D 胞体

E 连接部

【正确答案】 A

16. 眼折光系统最主要的折射发生于

A 角膜前表面

B 角膜后表面

C 晶状体前表面

D 晶状体后表面

E 玻璃体前表面

【正确答案】 A

2. 关于远视眼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近点距离比正视眼大

B 易发生视物疲劳,尤甚视近物时

C 多由眼球前后径过长引起

D 眼的折光力减弱

E 矫正方法可用凹透镜

【正确答案】 A, B, D

5. 下列各项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

A 环层小体

B 颈动脉压力感受器

C 腱器官

D 颈动脉化学感受器

E 肌梭

【正确答案】 E

2. 关于视敏度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通常用视力表来测定

B 为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测定

C 单侧眼的视敏度较双侧眼更高

D 中央视觉的视敏度比周围视觉的更高

E 色盲患者视敏度降低

【正确答案】 A, D

1. 如图所示为毛细胞及其动、静纤毛,在由静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图中A)时,将

引起传入神经________。

A 超极化和发放抑制#超极化与发放抑制#超极化、发放抑制

4 管式反应器

4管式反应器 4.1在常压及800℃等温下在活塞流反应器中进行下列气相均相反应: 6532664 +→+C H CH H C H CH 在反应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0.51.5,/.=T H r C C mol l s 式中C T 及C H 分别为甲苯及氢的浓度,mol/l ,原料处理量为2kmol/h ,其中甲苯与氢的摩尔比等于1。若反应器的直径为50mm ,试计算甲苯最终转化率为95%时的反应器长度。 解:根据题意可知甲苯加氢反应为恒容过程,原料甲苯与氢的摩尔比等于1,即: 00=T H C C ,则有:0(1) ==?T H T T C C C X 示中下标T 和H 分别代表甲苯与氢,其中: 53300330000.5 1.01310 5.6810/8.314101073 2/21/0.27810/??××===×××====×T T T T p C kmol m RT F Q C kmol h kmol s 所以,所需反应器体积为: 00000.5 1.500 2.50.95333 1.5 1.501.5 1.5(10.95)10.278100.4329 3.0061.5(5.6810)(1) 1.51 ???==??=×=×=×??∫ ∫∫T T X X T T r T T T H T T T dX dX V Q C Q C C C C dX m X 所以,反应器的长度为:23.0061531.10.05 3.14/4 =×m 4.2根据习题3.2所规定的条件和给定数据,改用活塞流反应器生产乙二醇,试计算所需的反应体积,并与间歇釜式反应器进行比较。 解:题给条件说明该反应为液相反应,可视为恒容过程,在习题3.2中已算出: 0275.8/=Q l h 0 1.231/=A C mol l 所以,所需反应器体积:00000000(1)() 275.80.95818.61 5.2 1.23110.95 =??===?×?∫A X A r A A A B A A A A A dX V Q C kC X C C X Q X l kC X

管式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 除了上一章的两类理想反应器,管式反应器也是一类理想反应器模型(活塞流模型)。与间歇釜式反应器不同,全混流和活塞流模型用于流动过程。 根据上一章所学的知识,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是决定化学反应转化程度和产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全混流和活塞流模型均是根据特定的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建立起来的(这部分内容将在下一章中详细阐述),是两种极端的情况,是分析许多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各种实际反应器设计的理论基础。本章将涉及到如下的具体内容: 活塞流模型的基本假定 等温管式反应器设计与分析 管式反应器与釜式反应器的性能比较 循环管式反应器的分析计算 管式反应器的变温操作 第一节活塞流假定 流体流动是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影响到系统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程度。 一、流动状况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1. 流动情况影响 例1. (1)空管中, 图4.1 (a)(b) 内部各部分流体的停留时间不同,因此反应时间也不一样,反应速率和最终转化率也不一样 第二节等温管式反应器的设计

一、单一反应 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的单一反应,取如图4.2所示的微元体(高为dZ) 图 4.2 管式反应器示意图 在定态条件下, 由此得到 或 ∴(4-4) ∴(4-5)假设 =常数(=X Af下的值),则 --釜式反应器的设计方程 式(4-5)可以进一步变成:

(间歇釜式的设计的方程为) 注意:二者尽管形式上相同,但一个是反应时间t,一个空时τ(与所选择的进口状态有关)。另外,间歇釜式反应器总是恒容的。如果管式反应器也在恒容下进行,则有τ=t;否则,τ≠t。 对于式(4-4),设反应器的截面积为A,则有dV r=Ad Z,那么 对于恒容过程 C A=C AO(1-X A)则 时间变量转化为位置变量。 例4.1 例4.2 例4.3例4.4例4.5 第三节管式与釜式反应器反应体积的比较 在处理量、组成、T、XAf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对于二级可逆反应,使用不同形式的理想反应器时所需要的反应体积如表4-1所示,即有 (本章前面和上一章的例题给出的结果) 一般来说,比较按正常动力学和反常动力学两种情况讨论:

微反应器介绍及其研究进展

化工学术讲座课程论文 题目微反应器介绍及其研究进展 学号 姓名 成绩 老师签名 定稿日期:2015 年12 月20 日

微反应器介绍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微尺度下“三传一反”研究的进展,微尺度流体的性能得到了深入揭示,微反应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领域。本文系统介绍了微反应器的结构特点、性能优势、研究进展,进而分析了微反应器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微反应器;微反应技术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化工过程向着更为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而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对于化工过程的进步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化工系统的出现吸引了研究者和生产者的极大关注。微化工系统并非简单的微小型化工系统,而是指带有微反应或微分离单元的新型化工系统。在微化工系统中,微反应器是重要的核心之一。 “微反应器(microreactor)” 最初是指一种用于催化剂评价和动力学研究的小型管式反应器,其尺寸约为10 mm。随着本来发展用于电路集成的微制造技术逐渐推广应用于各种化学领域,前缀“micro”含义发生变化,专门修饰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的化学系统。此时的“微反应器”是指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的一种新型的微型化的化学反应器,但由小型化到微型化并不仅仅是尺寸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系列新特性,随着微加工技术在化学领域的推广应用而发展并为人所重视。 现在所说的微反应器一般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制造的带有微结构的反应设备,微反应器内的流体通道或者分散尺度在微米量级[1],而微反应器的处理量则依据其应用目的的不同达到从数微升/分钟到数万立方米/年的规模。近年来与微反应器相关的流动、混合、反应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发展十分迅速,带动了微反应器技术的快速发展。 微反应器内流体的存在状态不同于传统的反应器,其内部流体的流动或分散尺度在1μm到1mm之间,这种流体被称为微流体。微流体相对于常规尺度的流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体现在流体力学规律的变化、传递过程的强化、固有的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可控性等。目前,微反应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

高效厌氧反应器

高效厌氧反应器(UASB) UASB厌氧反应器,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各行业的污水处理中,具有处理容量高、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工艺之一。 污水由泵提升进入反应器底部,以一定流速自下而上流动,厌氧过程产生的大量沼气起到搅拌作用,使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有机质被吸附分解;所产沼气经由厌氧反应器上部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排出,含有悬浮污泥的污水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经沉降面返回反应器主体部分,含有少量较轻污泥的污水从反应器上部排出。 UASB厌氧反应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使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且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很高的产甲烷活性。这使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更高,泥龄更长,大大提高了COD容积负荷,实现了泥水之间的良好接触。由于采用了高的COD负荷,所以沼气产量高,使污泥处于膨胀流化状态,强化了传质效果,达到了泥水充分接触的目的.

BOD去除率可以达到90% 性能参数: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0% 应用范围:特别适合COD>20000mg/L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重金属去除率99%以上。

UASB反应器原理示意图 UASB反应器工程实景 主要特点:升流式流态——泥水充分混合 三相分离器——充分截留污泥 运行费用低 膜生物反应器(MBR)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生化反应器和膜分离相结合的高效废水处理系统,用膜分离(通常为超滤)替代了常规生化工艺的二沉池。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MBR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要高得多,因为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由于受二沉池对污泥沉降特性要求的影响,当生物处理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继续提高系统的去除效率很困难,往往需要延长很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只能少量提高总的去除效率,而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由于分离效率大大提高,生化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可从常规法的3~5g/L提高到15~30g/L,可以在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更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去除效果,减小了生化反应器体积,提高了生化反应效率,出水无菌体和悬浮物,因此在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提高出水水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优势。错流式膜分离技术的开发,特别

HCR高效射流反应器基本原理

HCR高效射流反应器基本原理 一.HCR法(高效射流反应器)基本原理 该工艺的问世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一个飞跃,它融合了当今的高效射流曝气,物相强化传递.,紊流剪切等技术,并具 有深井曝气和流化污泥床的特点.因此空气转化率高的特点,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大,水的停留时间短.污水处理效果好. HCR系统主要包括:集成反应器,两相喷头,气浮池及其配套的管路和水泵等.集成反应器为圆形容器,其外筒两段被封闭,连接着各种管道;内筒两段开口.两相喷头安装在反应器上部的正中央,循环水泵提升高压水流经喷头射入反应器, 由于负压作用吸入大量空气.水流和气流的共同作用又使喷头下方形成高速紊流剪切区,把吸入的空气分散成细小的气泡.富含溶解氧的污水经导流管达到反应器的底部,又向上 反流形成环流,再经剪切取向下射流,如此循环往复运行.于是污水被反复充氧,气泡和微生物菌团被不断剪切细化,并 形成致密细小的絮凝体. HCR法具有处理负荷高,抗冲击负荷,氧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运行灵活等特点.多利用在高浓度的废水生活处理. 二.生物脱氮工艺的基本原理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有机氮,蛋白氮在好氧条件下转换成氨氮,然

后由硝化菌变成硝酸盐氮,这个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 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个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脱氮过 程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 在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中,影响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 解氧,PH值以及反硝化的碳源等.生物脱氮系统中,消化菌增长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在 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有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 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这中消化和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是20度.不低于10度,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值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0.2mg/L左右,充足的碳源,合适的PH值. 通过上述原理,可组成缺氧与好氧池,即所谓A/O系统,A/O 系统的设计中要控制的几个主要参数就是足够的污泥泥龄 与进水的碳氮比. 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从生物脱氮的原理看出,两者要求的 有些方面是相互制约的.要正常发挥脱氮系统的效率,详细 分析进水水质是十分重要的:(1)COD浓度,(2)TKN/COD比值,(3)水温.

硫酸氨管式反应器技改项目

硫酸氨管式反应器造粒技术改造项目目录 一.工艺叙述 1.1 工艺流程简述 1.2工艺原理及工艺特点 二管式反应器造粒技术与国内氨酸法对比 2.1国内氨酸法工艺 2.2硫酸、氨管式反应器工艺 三改造所需设备 3.1硫酸、氨管式反应器系统设备 3.2 附属设备 3.3 仪表及计量设备 3.4 氨站设备 3.5 酸站设备 四产品方案 五投资估算

一.工艺叙述 1.1工艺流程简述 1.1.1原料预处理与计量 由于原料磷铵和氯化铵有块状物,影响了原料的输送和计量,需对其进行预处理。上述两种原料经人工解包后,倒入其各自的预处理料斗,经处理后直接落入原料计量料斗,同时尿素也经破碎后进入原料料斗。 原料计量采用电子皮带称,六台电子皮带称分别用于原料磷铵、氯化铵、氯化钾、固体尿素、微量元素的计量。原料电子皮带称采用工控机控制,以实现原料计量报表、历史记录、配方自动调节等功能。 1.1.2 造粒 计量后的原料由位于电子称下方的收集皮带机送入厂房,与系统返料一起进入造粒给料控量料斗,固相造粒物料经给料控量料斗均衡的进入造粒机,保证了造粒固、液比的稳定,同时也保证了造粒的稳定性。 来自合成氨的液氨经液氨蒸发器蒸发后与经硫酸泵送来的硫酸,及洗涤液经计量,调节控制后,以额定量进入硫酸、氨管式反应器,反应器生成的高温低湿硫酸铵料浆借其本身产生的蒸汽自雾化,均匀地喷到造粒床层上,促进造粒物料粒化,并改善造粒物料物性。同时,部分液氨经氨预处理器用蒸汽汽化并混合后通过氨分布器进入造粒床层,与磷铵反应并参与造粒。 1.2工艺原理及工艺特点 本造粒工艺的特点是利用硫酸、氨化学反学热及氨与磷铵的反应热

管式反应器课程设计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管式反应器设计 化工系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设计文档质量评分表(100分) 评委签名: 日期:

目录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1设计内容与方法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应器设计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方法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应器类型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应器选择及操作条件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2工艺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物性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确定管长,主副反应收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数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3压降计算公式................................................错误!未定义书签。4催化剂用量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5换热面积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6反应器外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7壁厚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筒体封头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9管板厚度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10设计结果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11设计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升管反应器

提升管反应器的作用 图1 提升管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提升管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提升管反应器的直径由进料量确定。工业上一般采用的线速是人口处为4-7m/s ,出口处为12-18m/s。随着反应深度的增大,油气体积流量增大,因此有的提升管反应器由不同直径的两段(上粗下细)组成二提升管反应器的高度由反应所需时间确定,工业设计时多采用2-4s的反应时间。近年来由于进人反应器的再生催化剂温度多已提高到650-720℃,提升管下段进料油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处的混合温度较高,当以生产汽油、柴油为上要目标时,反应只需2s左右的时间就已基本完成,过长的反应时间使二次裂化反应增多,反而使口的产物的收率下降。为了优化反应深度,有的装置采用终止反应技术,即在提升管的中上部某个适当位置注人冷却介质以降低终中部的反应温度,从而抑制二次反应。有的还在注人反应终止剂的问时相应地提高或控制混合段的温度,称为混合温度控制技术(MTC)。此项技术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注人冷却介质的适宜位置、种类和数量。国内有些炼油厂采用了注人终止剂技术,但是仅是凭经验来确定有关的参数,可靠性差。中国石油大学提出的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模型可以对提升管内的反应过程进行三维模拟,初步解决了科学确定上述有关参数的问题。图2是在某催化裂化装置的提升管的适当位置注入反应终止剂前后提升管沿高的温度及反应产二物产率变化情况

的模拟计算结果。由此可见,注人终止剂后,汽油和柴油的产率都有所提高。注人终止剂的效果与原工况及注人的条件有关。 提升管反应过程 图2 提升管注人终止剂的效果的模拟计算结果 提升管上端出口处设有气—固快速分离构件,其目的是使催化剂与油气快速分离以抑制反应的继续进行。快速分离构件有多种形式,比较简单的有半圆帽形、T字形的构件,为了提高分离效率,近年来较多地采用初级旋风分离器。实际上油气在沉降器及油气转移管线中仍有一段停留时间,从提升管出日到分馏塔约为10-20s。,而且温度也较高一般为450-510℃。在此条件下还会有相当程度的二次反应发生,而且主要是热裂化反应,造成于气和焦炭产率增大。对重油催化裂化,此现象更为严重,有时甚至在沉降器、油气管线及分馏塔底的器壁上结成焦块。因此,缩短油气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是很有必要的。适当减小沉降器的稀相空间体积、缩短初级旋风分离器的升气管出口与沉降器顶的旋风分离器入口之间的距离是减少二次反应的有效措施之一。据报道,采取此措施可以使油气在沉降器内的停留时间缩短至3s,热裂化反应明显减少。 提升管下部进料段的油剂接触状况对重油催化裂化的反应有重要影响。对重油进料,要求迅速汽化、有尽可能高的汽化率,而且一与催化剂的接触均匀。原料油雾化粒径小可增人传热面积,而.只由于原料油分散程度高,油雾与催化剂的接触机会较均等,从而提高了汽化速率。实验及计算结果表明,雾滴初始粒径越小则进料段内的汽化速率越高,两者之间呈指数关系。实验结果还表明,对重油催化裂化,提高进料段的汽化率能改善产品产率分布。因此,选用喷雾粒径小,而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的高效雾化喷嘴对重油催化裂化是很重要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雾滴平均粒径从 60μm减小至50μm时,对重油催化裂化的反应结果仍有明.显的效果。除了液雾的粒径分布外,影响油雾与催化剂的接触状况的因素还有喷嘴的个

理想管式循环反应器

理想管式循环反应器 一、循环反应器简介 循环反应器是一种把出口产物的一部分循环至反应器入口再进行反应的反应器。最常见的循环反应器是管式循环反应器。其基本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管式循环反应器基本结构图 循环反应器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循环比——循环流量与出口流量之比。随着旬环比的增加,平推流反应器内的轴向浓度梯度降低,这种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越来越接近全混流反应器。 这类反应器广泛地用于自催化反应、生化反应和某些自热反应。不同类型的循环反应器有不同的目的。对于反应热很大的反应,采用循环反应器可以进行器外换热,更好地控制床层温度;对于自催化反应,循环部分产品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反应转化率高时二次反应大的反应,采用循环反应器可以降低原料的一次反应深度,提高主要产品的选择性。 二、循环反应器设计方程 关于反应器的计算,其关键是设计方程的导出。由于存在循环,因此循环反应器不同于之前学过的CSTR或PFR,设计方程也有很大不同。这里仅仅考虑理想的管式循环反应器。

循环反应器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管式循环反应器模型 依据上述循环比定义,这里的循环比为2 3 23A A F F R == νν。也可以看到,当R=0时,该反应器就是PFR ;当R→∞时,该反应器就是CSTR 。 这里,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以下定义。 A X :A 组分的转化率,也就是反应的A 的物质的量与输入的A 的物质的量 之间的比值。 为了更好的分析整体的情况,我们将中间的反应过程看做一个黑箱(如图3所示),那么总的转化率0 2 02A A A A F F F X -= 。 图3 循环反应器的黑箱模型 为了得到循环反应器的设计方程,通常会沿用PFR 设计方程,以如下的公

反应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反应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小7: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反应器设备,主要有以下类型:①管式反应器。由长径比较大的空管或填充管构成,可用于实现气相反应和液相反应。②釜式反应器。由长径比较小的圆筒形容器构成,常装有机械搅拌或气流搅拌装置,可用于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相、气液相、气液固相等多相反应过程。用于气液相反应过程的称为鼓泡搅拌釜(见鼓泡反应器);用于气液固相反应过程的称为搅拌釜式浆态反应器。③有固体颗粒床层的反应器。气体或(和)液体通过固定的或运动的固体颗粒床层以实现多相反应过程,包括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移动床反应器、涓流床反应器等。④塔式反应器。用于实现气液相或液液相反应过程的塔式设备,包括填充塔、板式塔、鼓泡塔等(见彩图)。 一、管式反应器 一种呈管状、长径比很大的连续操作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可以很长,如丙烯二聚的反应器管长以公里计。反应器的结构可以是单管,也可以是多管并联;可以是空管,如管式裂解炉,也可以是在管内填充颗粒状催化剂的填充管,以进行多相催化反应,如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通常,反应物流处于湍流状态时,空管的长径比大于50;填充段长与粒径之比大于100(气体)或200(液体),物料的流动可近似地视为平推流。

分类: 1、水平管式反应器 由无缝钢管与U形管连接而成。这种结构易于加工制造和检修。高压反应管道的连接采用标准槽对焊钢法兰,可承受1600-10000kPa压力。如用透镜面钢法兰,承受压力可达10000-20000kPa。

2、立管式反应器 立管式反应器被应用于液相氨化反应、液相加氢反应、液相氧化反应等工艺中。

3、盘管式反应器 将管式反应器做成盘管的形式,设备紧凑,节省空间。但检修和清刷管道比较困难。

连续循环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

实验二连续循环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上,对某些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物的合适浓度,以便控制温度、转化率和收率,同时需要使物料在反应器内由足够的停留时间,并具有一定的线速度,而将反应物的一部分物料返回到反应器进口,使其与新鲜的物料混合再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对于这种反应器循环与返混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 在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中,若循环流量等于零,则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与平推流反应器相近,由于管内流体的速度分布和扩散,会造成较小的返混。若有循环操作,则反应器出口的流体被强制返回反应器入口,也就是返混。返混程度的大小与循环流量有关,通常定义循环比 R 为: 循环物料的体积流量 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流量循环比 R 是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重要特征,可自零变至无穷大。当R=0 时,相当于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当R=∞时,相当于全混流反应器。因此,对于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可以通过调节循环比 R,得到不同返混程度的反应系统。一般情况下,循环比大于 20 时,系统的返混特性已经非常接近全混流反应器。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 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f(t)dt=V?C(t)dtQ Q=∫0∞VC(t)dt 所以f(t)=VC(t)/∫0∞VC(t)dt=C(t)/∫0∞C(t)dt 由此可见 f (t )与示踪剂浓度 C(t )成正比。因此,本实验中用水作为连续流动的物料,以

管式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的概述 管式反应器是一种呈管状、长径比很大的连续操作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可以很长,如丙烯二聚的反应器管长以公里计。反应器的结构可以是单管,也可以是多管并联;可以是空管,如管式裂解炉,也可以是在管内填充颗粒状催化剂的填充管,以进行多相催化反应,如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通常,反应物流处于湍流状态时,空管的长径比大于50;填充段长与粒径之比大于100(气体)或200(液体),物料的流动可近似地视为平推流。 管式反应器的特点 1、反应物的分子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相等,反应器内任何一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化,只随管长变化。 2、管式反应器的单位反应器体积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特别适用于热效应较大的反应。 3、由于反应物在管式反应器中返混小,反应速度快,流速快,所以它的生产率高。 4、管式反应器适用于大型化和连续化的化工生产。 5、和釜式反应器相比较,其返混较小,在流速较低的情况下,其管内流体流型接近于理想置换流。 6、反应器内各处的浓度未必相等,反应速率随空间位置而变化; 7、由于径向具有严格均匀的速度分布,也就是在径向不存在浓度变化,所以反应速率随空间位置的变化将只限于轴向。 8、理想管式反应器的反应结果唯一地由化学反应动力学所确定。 9、结构简单紧凑,强度高,抗腐蚀强,抗冲击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便于检修。 管式反应器的分类 管式反应器按结构可分为:直管式、U型管式、盘管式和多管式 1、直管式:结构简单,处理量小,可用作多管式反应器的实验装置

2、U型管式: 3、盘管式 4、多管式: 多管式反应器按管道的连接方式的不同,把管式反应器分为多管串联管式反应器和多管并联管式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上

毕业论文题目管式反应器操作与控制 专业应用化工生产技术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2013年 5月 25日

目录 一、管式反应器的概述 (1) 二、管式反应器的特点 (2) 三、管式反应器的分类 (3) 四、管式反应器的日常维护 (5) 五、管式反应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5) 六、关于管式反应器的计算 (7) 七、管式反应器生产实例 (12) 八、相关习题 (15) (一)判断题 (15) (二)选择题 (15) (三)填空题 (15) (四)问答题 (15) (五)参考答案 (15)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管式反应器操作与控制 一、管式反应器的概述 管式反应器是一种呈管状、长径比很大的连续操作反应器。 这种反应器可以很长,如丙烯二聚的反应器管长以公里计。反应器的结构可以是单管,也可以是多管并联;可以是空管,如管式裂解炉,也可以是在管内填充颗粒状催化剂的填充管,以进行多相催化反应,如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通常,反应物流处于湍流状态时,空管的长径比大于50;填充段长与粒径之比大于100(气体)或200(液体),物料的流动可近似地视为平推流。 管式反应器返混小,因而容积效率(单位容积生产能力)高,对要求转化率较高或有串联副反应的场合尤为适用。此外,管式反应器可实现分段温度控制。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率很低时所需管道过长,工业上不易实现。

二、管式反应器的特点 1、反应物的分子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相等,反应器内任何一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化,只随管长变化。 2、管式反应器的单位反应器体积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特别适用于热效应较大的反应。 3、由于反应物在管式反应器中返混小,反应速度快,流速快,所以它的生产率高。 4、管式反应器适用于大型化和连续化的化工生产。 5、和釜式反应器相比较,其返混较小,在流速较低的情况下,其管内流体流型接近于理想置换流。 6、反应器内各处的浓度未必相等,反应速率随空间位置而变化; 7、由于径向具有严格均匀的速度分布,也就是在径向不存在浓度变化,所以反应速率随空间位置的变化将只限于轴向。 8、理想管式反应器的反应结果唯一地由化学反应动力学所确定。 9、结构简单紧凑,强度高,抗腐蚀强,抗冲击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便于检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