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1.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

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

条件是(),(),();从而论证

了生于忧患;然后用(),(),();

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

2.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

是()。

3.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

()……

4.作者列举舜等人的史实,得出了什么结论(本文中

承上启下的句子):

()。

5.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

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

须经过:

(),(),(),

(),()。

7.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

8.指出了艰苦磨炼好处的句子是:

(),

()。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

句子是:

(),()。

10.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

(),(),(),()。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

(),(),();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

13.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

14.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

(),(),(),(),(),()。

1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

16.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是(),()。

17.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两句,表达了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20.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

22.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

断?(),(),()。

23.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

安逸

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在《〈孟子〉二章》中孟子总结说:

(),()。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

点的句子是:

(),()。

2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

()。

26.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27.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

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

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

主观条件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作者列举舜等人的史实,得出了什么结论(本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必先苦其心志)。

6.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指出了艰苦磨炼好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

(困于心),(衡于

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13.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

反应的: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

(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16.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

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

目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两句,表达了上天对“天将降大

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

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

20.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

出了怎样的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

灭亡的原因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3.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

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在《〈孟子〉二章》中孟子总结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6.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7.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精编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精编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渔家傲·秋思》 1、塞下秋来风景异,()。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人不寐,()。 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6、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9、《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满江红》 1、(),秋容如拭。 2、四面歌残终破楚,()。 3、身不得,男儿列,(),()。 4、俗子胸襟谁识我?()。 5、莽红尘,()?()! 6、秋瑾的《满江红》中“ (),(),(),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7、秋瑾的《满江红》中“ ()”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定风波》 1、莫听穿林打叶声,()。 2、(),谁怕?()。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发:起,指被任用。(2)畎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5)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狱官。(6)市:集市。(7)任:责任,使命。(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10)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1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13)曾益:增加。曾,通“增”,增加。(14)恒过:常常犯错误。(15)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7)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9)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20)入:指在国内。(21)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22)出:在指国外。(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2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1)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补充注释 (1)故:所以。(2)是:代词,这样。(3)恒:常常。(4)过:动词,犯错误。 (5)喻:了解,明白。(6)则:如果。(7)然:这样。 3、一词多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表现 (2)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三、课文翻译: 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完整版)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 !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

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12.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 13.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 13.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 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7.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18.《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 19.《阿房宫赋》运用_________的手法,借写阿房宫的兴建毁灭,阐述_________的道理。杜牧与李商隐被称为“_________”。

九下理解性默写(答案)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5、《鱼我所欲也》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3.《鱼我所欲也》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曹刿论战》中统领全文,暗示文眼,反衬曹刿的形象特点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

8、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邹忌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2.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中赏”的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下赏”的是:闻寡人之耳者17、《关雎》统领全文,运用比兴手法表达小伙子对心仪姑娘热烈追求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8、《蒹葭》中运用起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气氛,又表达了对意中人深深怀恋之情的语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音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yù)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sàng)耳.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bìan)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yì)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eì—)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ùn)发于畎(qǔan)亩之中,傅(fù)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í)吾(wǔ) 举于士,孙叔敖(aó)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jiāng)降(jiàng)大任于斯(sī)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jīn)骨,饿(è)其体肤,空乏(fá)其身,行(xíng)拂(fú)乱其所为(weí),所以动心忍(rèn)性,曾(zhēng)益其所不能.人恒(héng)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héng)于虑(lǜ),而后作(zuò);征(zhēng)于色,发于声,而后喻(y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huàn)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shùn)发(fā)于(yú)畎(quǎn)亩(mǔ)之(zhī)中(zhōng),傅(fù)说(yuè)举(jǔ)于(yú)版(bǎn)筑(zhù)之(zhī)间(jiān),胶(jiāo)鬲(gé)举(jǔ)于(yú)鱼(yú)盐(yán)之(zhī)中(zhōng),管(guǎn)夷(yí)吾(wú)举(jǔ)于(yú)士(shì),孙(sūn)叔(shū)敖(áo)举(jǔ)于(yú)海(hǎi),百(bǎi)里(lǐ)奚(xī)举(jǔ)于(yú)市(shì). 故(gù)天(tiān)将(jiāng)降(jiàng)大任(dàrèn)于是(yúshì)人(rén)也 (yě),必(bì)先(xiān)苦(kǔ)其(qí)心志(xīnzhì),劳(láo)其(qí)筋骨(jīngǔ),饿(è)其(qí)体(tǐ)肤(fū),空乏(kōngfá)其(qí)身(shēn),行(háng)拂(fú)(fú)乱(luàn)其(qí)所(suǒ)为(wéi),所(suǒ)以(yǐ)动(dòng)心(xīn)忍(rěn)性(xìng),曾(zēng)益(yì)其(qí)所(suǒ)不(bù)能(néng). 人(rén)恒(héng)过(guò),然(rán)后(hòu)能(néng)改(gǎi).困(kùn)于(yú)心(xīn),衡(héng)于(yú)虑 (lǜ),而(ér)后(hòu)作(zuò),征(zhēng)于(yú)色(sè),发(fā)于(yú)声(shēng),而(ér)后(hòu)喻(yù).入(rù)则(zé)无(wú)法(fǎ)家(jiā)拂(bì)士,出(chū)则(zé)无(wú)敌(dí)国(guó)外(wài)患(huàn)者(zhě),国(guó)恒(héng)亡 (wáng). 然(rán)后(hòu)知(zhī)生(shēng)于(yú)忧(yōu)患(huàn),而(ér)死(sǐ)于(yú)安(ān)乐(lè)也(yě).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阿房宫赋》 1、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5、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7、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8、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用16个字“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叫,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3、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14、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5、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6、文眼是:“秦爱纷奢”。 17、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18、描写阿房宫的回廊高檐随地势而建的精巧布局的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9、以“哀”“鉴”两字向后人提出劝戒,揭示全文主旨,卒章显志的句子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总写阿房宫的规模,极言其占地广和楼宇高的六句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编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班级:姓名: 教材目录: 一、古诗词背诵篇目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课外古诗四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23.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课外古诗文默写: 南安军/文天祥 别云间/夏完淳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二、古文背诵篇目 9.鱼我所欲也/《孟子》 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0.曹刿论战/《左传》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 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注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出来并被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你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尽贫穷之苦,让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梗塞,然后才知道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现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才明白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证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所探讨的问题:造就人才、治理国家[3]举例论证,就是文章的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好处是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他们都是先经历挫折,不得志,后来一跃成名的,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作者所提出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下文起了铺垫的作用 引用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一个自古以来的道理,同时照应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处是以道理证明事实,证明了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三段):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5、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分别指出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写秦灭亡原因的句子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8、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6、在《阿房宫赋》中,作者从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说明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的心日益骄横顽固,统治越来越残暴的两句是“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27、用一组排比句表现“秦爱纷奢”这一内容的句子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九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 发征夫泪。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

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满江红》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定风波》 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简答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八指被任用。【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11、【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课内阅读简答题: 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答:排比。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议论 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答: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举例论证。

高考理解性默写——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1.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__ 2.杜牧《阿房宫赋》一文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通过外貌与神态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宫女对君王宠幸的期盼之情后,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现实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6.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水流平缓地经过阿房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7.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楼阁之高之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8.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的晶亮的闪闪明星来比喻宫女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9.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看出,阿房宫里的宫女,有很多原来在六国是身份很高贵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10.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故作疑问的话、把阿房宫中水面上的长桥比作“云中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1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故作疑问的话、把阿房宫中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

阿房宫赋 虞美人 理解性默写

《阿房宫赋》(《虞美人》理解性默写 1、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2、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写(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的句子 是:,。 4、《阿房宫赋》中实写走廊、屋檐的语句是,。写楼阁各随地形,宫室结构层次错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5、《阿房宫赋》中以龙为喻,写长桥壮美的句子:, 以虹为喻,写复道壮美的句子:, 6、《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充满暖意感受的句子 是:,。 给人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感受的句子是:,。7、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用“绿云”比喻宫妃们的头发黑润而稠密的句子是,。用夸张手法借渭水涨起了一层油来写宫中梳洗美女众多的句子是,。 8、言宫车轮声如雷滚动,由近而远,终不知去向,既见阿房宫之广,又见宫中生活之豪华的句子是,;,。 9、《阿房宫赋》写六国抢来的珍宝堆积如山的句子是“,。”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抢来的珍宝像土块、铁锅一样随意挥霍,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10、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 是:,。,。 11、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12、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其中“架在梁上的椽子与织布机上的女工对比”的句子是,。描写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瓦楞长短不齐与遍身衣服的丝缕对比”的两句是,。“栏杆与全国的城郭对比”的句子是,。 13、作者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文章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 是:,。 15、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 子:,。 16《阿房宫赋》用14个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部编版九年级下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班级:姓名: 教材目录:(古文背诵篇目) 9.鱼我所欲也/《孟子》 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0.曹刿论战/《左传》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2.出师表/诸葛亮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 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 3、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 4、初步揭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 5、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 6、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 7、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 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 9、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 10、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 11、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 1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 13、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14、写冷冻之苦的句子: 15、写衣食简陋的句子: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六国论》《阿房宫赋》情境默写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 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 __ ,__ 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 2. 苏洵《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3. 苏洵《六国论》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 ____ _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 _ ____,_________ __”。 4. 苏洵《六国论》结尾指出“,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5.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 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6. 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____ ____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 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8. 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 ___,_______ 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9.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10. 《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 ___ ,______ _ ___,_____ __ __。 11.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 ___ ,______ _ ___,_____ __ 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音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yù)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sàng)耳.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bìan)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yì)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eì—)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ùn)发于畎(qǔan)亩之中,傅(fù)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í)吾(wǔ)举于士,孙叔敖(aó)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jiāng)降(jiàng)大任于斯(sī)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jīn)骨,饿(è)其体肤,空乏(fá)其身,行(xíng)拂(fú)乱其所为(weí),所以动心忍(rèn)性,曾(zhēng)益其所不能.人恒(héng)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héng)于虑(lǜ),而后作(zuò);征(zhēng)于色,发于声,而后喻(y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huàn)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shùn)发(fā)于(yú)畎(quǎn)亩(mǔ)之(zhī)中(zhōng),傅(fù)说(yuè)举(jǔ)于(yú)版(bǎn)筑(zhù)之(zhī)间(jiān),胶(jiāo)鬲(gé)举(jǔ)于(yú)鱼(yú)盐(yán)之(zhī)中(zhōng),管(guǎn)夷(yí)吾(wú)举(jǔ)于(yú)士(shì),孙(sūn)叔(shū)敖(áo)举(jǔ)于(yú)海(hǎi),百(bǎi)里(lǐ)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1、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作者开篇以夸张手法,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4、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 5、《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 7、《阿房宫赋》中,。这一句里用比喻的手法来体现阿房宫楼阁间的通道所建之高的特点。 8、《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9、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10、《阿房宫赋》中写宫妃们来到秦国后从早到晚的弹琴唱歌,成为秦国一份子的句子是,。 11、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12、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13、《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宫女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 14、作者在《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 ,。 15、《阿房宫赋》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

16、在《阿房宫赋》中,作者从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说明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17、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18、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20、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21、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是,,, 。 2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23、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分别指出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写秦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24、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25、《阿房宫赋》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国不灭国亡族的途径是, , ,。 2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7、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28、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